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状况
大块非晶合金的超塑性成形技术及发展现状
本科生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形技术及研究现状曾昭源提交日期:2014、6、2 学生签名:曾昭源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形技术及研究现状曾昭源摘要:与晶态合金相比,大块非晶合金成形出来的零件在表面光洁度、强度、硬度、冲击断裂性能以及耐腐蚀性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但是大块非晶合金的高强度、高硬度的特点使得其在室温下机加工困难、可塑性差、延伸率几乎为零,这大大制约了非晶合金的广泛应用。
超塑性成形方法是利用大块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下呈现牛顿粘性流动状态或近似的牛顿粘性流动状态而表现出优良的塑性的特点,实现对大块非晶合金的塑性加工。
本文从大块非晶合金的超塑成形原理、影响非晶合金超塑性的因素以及该技术在精细零部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形技术进行综述,介绍大块非晶合金在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研究主要考虑了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的影响,而对应力应变状态、加热速率等研究却很少涉及。
同时说明了理论体系建立落后于实验研究是目前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成形技术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大块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超塑性成形;温度;应变速率;精细零部件1 大块非晶合金超塑性成形机理及其特点大块非晶合金是指在结构上具有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和各向同性的特点,其原子在空间排列上不具有周期性和平移性,不存在晶态合金所特有的各种晶体缺陷的一类合金。
[1]大块非晶合金在热力学上属于亚稳态材料,当温度升高时,会发生玻璃化转变,进而发生晶化反应。
在玻璃转化温度与晶化开始温度之间存在一个50 ~150C 的温度区间,这个区间被称为过冷液相区。
正是这一特殊区域的存在,使大块非晶合金可以在保持类似于液体结构的同时表现出具有一定粘度的与氧化物玻璃极为相似的性质,呈现牛顿粘性流动状态或近似的牛顿粘性流动状态,表现出优良的超塑性能。
[2]因此,对于大块非晶合金,所谓的超塑性成形是指把合金的温度控制在过冷液相区的塑性成形。
非合金钢板的超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潜力
非合金钢板的超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潜力超塑性成形是一种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对材料应力施加的加工方法,可以使非合金钢板也能够实现高度塑性变形。
本文将探讨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首先,我们将介绍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非合金钢板由于其较低的碳含量以及少量的合金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塑性,限制了其在成形过程中的应用。
然而,通过对非合金钢板进行超塑性成形的研究,可以改善其塑性特性,使其具备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调整非合金钢板的化学成分,改变晶体结构,提高材料的塑性。
其次,采用热处理方法,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使非合金钢板获得更高的塑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不同的成形方法,如等温拉伸、等温压缩、等温缩径等,以实现非合金钢板的超塑性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具有广阔的潜力。
首先,超塑性成形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成形能力,使非合金钢板能够制造出更复杂的形状和结构。
这对于一些应用场景,如汽车、航空航天以及能源领域的零部件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减少材料在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降低材料的变形硬化率,从而改善零部件的成形质量和机械性能。
此外,超塑性成形还可以降低材料的成形温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超塑性成形需要非常严格的加工条件和设备配置,包括高温环境、复杂的工艺参数控制等。
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困难。
其次,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
此外,超塑性成形后的材料往往会出现晶界滑移和晶界扩散现象,可能会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寿命。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进一步开展非合金钢板超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可以通过优化材料的化学成分,改善非合金钢板的塑性特性。
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状况
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状况第一篇: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状况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状况摘要:金属材料的超塑性是指金属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更大的塑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塑性成形的主要发展历程,超塑性成形的主要应用,非金属材料的超塑性研究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超塑性金属材料成形一、绪论近年来,高温合金和钦合金的使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宇航飞行器及其发动机生产中。
这些合金的特点是:流变杭力高,可塑性低,具有不均匀变形所引起机械性能各向异性的敏感性,难于机械加工及成木高昂。
如采用普通热变形锻造时,机械加工的金属损耗达80%左右,如采用超塑性成形方法,就能改变锻件肥头大耳的落后状况。
金属材料的超塑性是指金属在特定条件(晶粒细化.极低的变形速度及等温变形)下,具有更大的塑性。
如低碳钢拉伸时延伸率只有30~40%,塑性好的有色金属也只有60~70%,但超塑性状态。
一般认为塑性差的金属延伸率在100~200%范围内,塑性好的金属延伸率在500~2000%范围内。
要使超塑性出现,必须满足某些必要条件。
首先必须使金属具有0.25-2.5μm的极细晶粒,即必须小于一般晶粒大小的十分之一。
其次,当温度达金属熔点一半以上时,具有一般晶粒金属的晶粒便开始长大,而这时细晶粒金属的晶粒保持稳定。
因此,超塑性除要求有极细的晶粒度外,还必须具有高的延伸率和低的屈服应力,并以低的变形速率在高于熔点一半的温度下进行加工。
二、超塑性成形的发展早在1920年,德国W.Rosenhain等人将冷轧后的Zn-Al-Cu三元共晶合金的铝板慢速弯曲的时候,发现这种脆性材料被弯成180°而未出现裂纹,它和普通晶体材料大不相同。
他们推断这种负荷速度有密切依赖关系的异常现象,可能是由于加工产生了非晶质。
1934年,英国C.E.pearson初次对共晶合金的异常弯曲进行了详细研究。
这种合金的挤压材料很脆,容易破裂,可是C.E.pearson将其缓慢拉伸,得到了伸长率为2000%的试样。
金属超塑性成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金属超塑性成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金属超塑性成形是一种新型的金属加工方法,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金属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金属超塑性成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金属超塑性成形的概念金属超塑性成形是指在高温和高应变率下,金属材料表现出了极好的塑性变形和高度的变形容限。
这种性能在某些特殊工艺条件下,可以实现细节复杂、形状相对规则的零部件的加工。
金属超塑性成形在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尤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玻璃和陶瓷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金属超塑性成形的理论金属超塑性成形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材料理论和加工技术理论。
材料理论:金属超塑性成形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材料的变形学和热力学。
材料的变形学研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变形行为,包括刚性塑性变形、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等。
而热力学则是研究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以及其对材料的影响。
加工技术理论:金属超塑性成形的加工技术理论主要包括加热加工、变形机制、变形控制和断裂行为等几个方面。
其中,加热加工是指将材料升温,使材料达到超塑变形温度;变形机制则是指材料的变形方式和变形过程。
变形控制是指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使材料变形到设计的形状和尺寸。
而断裂行为则是指超塑材料在变形过程中的断裂机制和规律。
三、金属超塑性成形的应用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玻璃和陶瓷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和航天领域,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零部件,如涡轮叶片、喷气发动机燃烧室和飞机机身等。
在汽车领域,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车身外壳、排气管、油箱和变速器壳体等。
相较于传统的冲压技术,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提高成形精度,减少板材的扭曲和变形。
在电子领域,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用于制造微型零件,例如微型夹具、微型感应器、微型电机和半导体器件等。
在玻璃和陶瓷领域,金属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用于制造高精度的模具,例如光纤芯棒、金属注塑机配件和玻璃成型机的零部件。
Ti6Al4V合金超塑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收稿日期:2009202223作者简介:黄晓辉(1980—),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第4卷 第1期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Vo1.4,No.12010年3月MA TERIAL S RESEARCH AND APPL ICA TIONMar .2010文章编号:167329981(2010)0120023204Ti6Al4V 合金超塑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黄晓辉,左秀荣,刘凤芹,王齐伟,李 勇(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52)摘 要:对影响Ti6Al4V 合金超塑成形的因素,如晶粒尺寸、变形温度、应变、相变、微量元素的添加以及合金超塑成形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Ti6Al4V 合金超塑性的实际应用,如等温锻造、超塑性与扩散连接的结合、气压成形、超塑胀形及轴向加载复合成形以及超塑成形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关键词:Ti6Al4V 合金;超塑性;应变;温度;变形加工中图分类号:T G 146.2 文献标识码:ATi6Al4V (也称为TC4)合金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其用量已占到钛合金总用量的50%以上.利用Ti6Al4V 合金超塑成形技术(SPF )可制造发动机风扇、壳体、压气机盘和叶片,用它所制造的飞机中的梁、接头和隔框等重要承力航空构件既能提高构件的抗疲劳和抗腐蚀性,又能缩短制造周期.近年来,各国对Ti6Al4V 合金超塑性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机理、成形条件、模具材料和加工方法等.本文主要从Ti6Al4V 合金超塑变形的获得方法、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Ti6Al4V 合金进行综述.1 Ti6Al4V 合金的超塑性及影响因素超塑性是指金属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或一定的组织条件下,以很低的应变速率进行变形时而不发生宏观颈缩,表现出抗力小和应变大的特性.超塑变形是由晶界滑动、晶内位错运动及扩散运动等多种机制组合共同实现的.影响合金超塑性的主要因素是合金的原始组织状态、形变温度和形变速度[1].近年来,如何提高Ti6Al4V 合金超塑变形过程的应变速率和降低变形温度,一直是研究超塑性处理工艺的热点.实现Ti6Al4V 合金超塑成形的方法有很多,如:铸造法、粉末冶金法、超塑变形加工法等.1.1 晶粒尺寸对合金超塑性的影响材料的晶粒尺寸对合金超塑性的影响较大,减小晶粒尺寸可使材料在获得最佳超塑性时的应变速率提高或变形温度降低.Ti6Al4V 合金获得超塑性所需的微细等轴晶粒的粒径一般为10~12μm ,合金的晶粒尺寸小于7μm 时能获得较优异的超塑性性能,且具有低的超塑性温度.赵文娟等人[2]的研究发现,对于细晶粒材料(2.6μm 和6.5μm ),位错运动协调的界面滑动是其变形的主要机制,而对于晶粒较粗的材料(16.2μm ),超塑变形的主要机制是晶界滑动与晶内位错运动的共同作用.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变形方式由以晶界滑动为主逐渐转向以晶内位错运动为主.Patankar S N 等人[3]将300nm 的超细粒Ti6Al4V 合金与平均晶粒尺寸为3μm 的Ti6Al4V 合金相比,研究结果表明,1μm 的晶粒尺寸能最佳降低蠕变温度.合金材料在超塑变形时由于剧烈的加工塑性变形,粗大的晶粒被破碎、细化,获得块状超细晶材料,使合金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拉强度有所提高.这些超塑性变形方法有高压扭曲变形法(H P T )、多次锻压法(M F )、等通道转角挤压法(ECA P )、累积叠轧法(A RM )等[4].美国加州大学Davis 分校采用H P T 法制备出了超细晶Ti6Al4V 合金.经过超细晶化处理后的Ti6Al4V合金,其强度可达1350M Pa,并且在650℃和725℃下,Ti6Al4V合金的延伸率超过500%.K o Y G等人[5]用ECA P法,在700℃,10-4~10-2s-1应变速率下,发现Ti6Al4V合金的延伸率大幅度提高,这主要是由于合金内部产生了位错滑移和晶界滑移.1.2 变形温度对超塑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合金实现超塑变形的温度需达到其熔化温度的一半左右,低温超塑性的主要机制为低应变速率下的晶粒晶界滑移和高应变速率下的位错滑移[6].细晶Ti6Al4V合金在高温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应力2应变曲线显示出应变硬化效应,而在较低温度和较高的应变速率下则显示应变软化效应.赵文娟等人[7]用热模拟试验机,在860~950℃,应变速率为5×10-4~5×10-2s-1的条件下,对Ti6Al4V合金进行超塑性等温压缩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材料的流变应力显著降低,动态再结晶是其主要的软化机制.1.3 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对超塑性的影响原子扩散蠕变成形需要足够的时间,所以超塑变形应变速率要慢,与扩散蠕变成形时间最好保持一致.对超塑性材料,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一般在0.3~0.8,某些情况下接近于1,即使是同一合金,m 也会由于温度、应变速率和晶粒不同而变化[8]. Wang等人[6]对Ti6Al4V合金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敏感指数m是超塑性的关键参量,m值越高,超塑性能力越强.通过测量m值并动态控制变形应变速率,在超塑变形时使m值始终处于极大值,与传统的超塑性变形时m值始终保持恒定不变相比,合金的最大延伸率可从421%提高到523%.1.4 相变对超塑性的影响Ti6Al4V合金属α+β型两相合金,晶粒细小,在超塑变形过程中两相相互制约,晶粒难以长大,能获得高的延伸率.Ti6Al4V合金在β相变温度(995±15)℃以下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反复冷热循环,能获得超过100%以上的延伸率.Park C H等人[9]对Ti6Al4V合金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应变0.6~1.4, 700~950℃,应变速率10-3~1s-1时,出现马氏体组织,属于相变诱发超塑性,延伸率可提高到1000%左右.1.5 添加微量元素对超塑性的影响添加微量元素能改变Ti6Al4V合金的塑性和相变,并获得最佳组织结构和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如添加适量氢,合金的超塑性温度会有所降低,应变速率有所提高,在合适的保温时间下,可使Ti6Al4V 合金组织发生动态再结晶并得以细化,有利于置氢Ti6Al4V合金的超塑变形.张宗尧等人[10]发现,置氢Ti6Al4V合金的超塑变形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840℃、保温时间25min、应变速率10-3s-1、w(H2)=0.3%.2 计算机模拟超塑成形近年来,计算机模拟超塑成形过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材料的本构模型可在大应变速率范围内预测与时间有关的材料行为,是联系材料塑性变形过程中流动应力和变形工艺参数的桥梁[11].程建霞等人[12]用二维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对Ti6Al4V合金叶片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不同部位的等效应变相对差别达50%以上,应变差别和应变速率的差别对成形叶片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影响.G iuliano G[13]对Ti6Al4V合金通过有限元模拟超塑恒压自由成形试验,验证了流变应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应变速率和应变值.曲杰等人[14]运用超塑变形本构模型研究Ti6A14V合金的超塑性时发现,在变形过程中,随应变、应变速率、晶粒度的增加,位错滑移对超塑变形的贡献逐渐增大,而扩散蠕变对超塑性的影响不大.3 Ti6Al4V合金超塑性的应用3.1 等温锻造由于Ti6Al4V合金的变形温度范围窄,而在进行塑性热加工时的温度高,变形抗力大,大锻件的冶金质量和显微组织及性能难以控制,采用等温锻造可解决上述问题.等温锻造能使模具与坯料在成形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同的温度,是在一定温度下超塑成形性的一种加工方法.庞克昌等人[15]利用等温模锻生产的空心Ti6Al4V合金高压前轴颈精密锻件的表面光洁,比普通锻件减重60%,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全部达到技术条件要求.3.2 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SPF/DB)超塑成形与扩散连接是利用材料的超塑性和在同一热规范内的扩散过程中产生局部连接的特性,42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2010可在一个循环内实现既成形又连接,实现制品的一体化,属超塑成形无余量工艺.Han Wenbo等人[16]在研究Ti6Al4V合金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时发现,成形的最佳温度为930℃,当成形压力为0.6M Pa,成形时间60min时,可在界面处形成致密、良好的连接,制作出具有复杂夹层结构的制品.Lee H S等人[17]发现,与Ti6Al4V合金相比,Ti6Al4V EL I合金在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时可在更低的温度实现界面的结合.3.3 气压成形气压成形是最能体现超塑成形全部特点的一种新工艺,适用于用板材加工制造复杂形状的空心零件.在温度高且流变应力低时,用氩气等保护气体将钛板吹塑成形.王荣华等人[18]采用气压胀形法用Ti6Al4V合金进行超塑成形,制备出了特殊盒形结构件,成形温度为850℃,最大进气压力为1.5 M Pa,成形时间为40min,成形后最佳取件温度为500℃.零件的减薄率最大处可达53.7%,结构件的微观组织变化不大.3.4 超塑胀形和轴向加载复合成形王刚等人[19]利用氩气进行压力超塑胀形和轴向加载的复合超塑性成形技术,制造了双波Ti6Al4V合金波纹管.超塑成形采用多层模结构,用模具来控制波形,加载过程分为胀形、合模和定型三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塑胀形和轴向加载复合超塑性成形工艺所制备的波纹管波峰壁厚减薄率较大.4 Ti6Al4V合金超塑成形的发展趋势Ti6Al4V合金的超塑性便于对形状特殊和复杂的零件成形.制品的尺寸稳定、精确,组织均匀,表面光洁度高,而且使用性能优异.但目前对Ti6Al4V 合金超塑变形的协调机制还未达成共识,Ti6Al4V 合金的显微组织复杂,难以充分描述.实现超塑成形时,过高的变形温度会影响合金的拉伸塑性和疲劳强度.Ti6Al4V合金的应力和应变速率的控制和测量都比较困难.所以,对Ti6Al4V合金超塑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应变速率、晶粒度和变形温度.今后的发展趋势是:(1)通过减小晶粒尺寸、低温高应变以及相变、添加微量元素等措施,从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来优化Ti6Al4V合金的超塑性行为.深入研究Ti6Al4V合金的成形机理,拓展Ti6Al4V合金的应用范围;(2)借助计算机辅助模拟成形技术,进一步摸索Ti6Al4V合金超塑变形加工的规律,对加工方法和工艺设备进行研究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参考文献:[1]李梁,孙建科,孟祥军.钛合金超塑性研究及应用现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4,19(6):34238.[2]赵文娟,丁桦,曹富荣,等.Ti26Al24V合金超塑性变形中的组织演变及变形机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7,17(12):197321980.[3]PA TAN KAR S N,ESCOB EDO J P,FIELD D P,et al.Superior superplastic behavior in fine2grained Ti26Al24V sheet[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02,345(122):2212227.[4]SAL ISHCH EV G A,GAL EYEV R M,VAL IA KH2M ETOV O R,et al.Development of Ti26Al24V sheet with low temperature superplastic properties[J].Mate2 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1,116(223):2652268.[5]KO Y G,KIM W G,L EE C S.Microstructural influ2ence on low2temperature superplasticity of ultrafine2 grained Ti26Al24V alloy[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2 neering:A,2005,4102411(25):1562159.[6]WAN G G C,FU M W.Maximum m superplasticity de2formation for Ti26Al24V titanium alloy[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1922193(1): 5552560.[7]赵文娟,张亚玲,丁桦,等.线性回归法建立Ti6Al4V合金超塑变形本构关系[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8,7(3): 2012205.[8]VANDER HASTEN M,RAB ET L,V ERL INDEN B.Ti26Al24V:Deformation map and modelisation of tensile be2 haviour[J].Materials and Design,2008,29(6): 109021098.[9]PAR K C H,KO Y G,PAR K J W,et al.Enhanced su2perplasticity utilizing dynamic globularization of Ti26Al2 4V alloy[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08,496(122):1502158.[10]张宗尧,任学平,王耀奇,等.保温时间对置氢钛合金超塑变形组织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08,15(1): 84287.[11]王刚,王进,陈军,等.基于稳健设计的钛合金波纹管超塑成形工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16(2): 2472251.[12]程建霞,张立斌,蔡伟.TC4叶片超塑成形有限元模拟52第4卷 第1期黄晓辉,等:Ti6Al4V合金超塑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及其变形分析[J].锻压技术,2005(2):56259.[13]GIUL IANO G.Constitutive equation for superplasticTi26Al24V alloy[J].Materials&Design,2008,29(7): 133021333.[14]曲杰,金泉林,徐秉业.超塑性本构模型材料参数识别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4,21(4):17221.[15]庞克昌,王晓英.等温锻造优质TC4钛合金高压前轴颈锻件研究[J].金属学报,2002(9):3642368.[16]HAN Wenbo,ZHAN G Kaifeng,WAN G Guofeng.Su2perplastic forming and diff usion bonding for honeycomb structure of Ti26Al24V alloy[J].Journal of Materials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183(223):4502454. [17]L EE H S,YOON J H,PAR K C H,et al.A study ondiff usion bonding of superplastic Ti26Al24V EL I grade [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7, 1872188(12):5262529.[18]王荣华,陈明和,陈国亮,等.TC4钛合金盒形件超塑成形工艺[J].热加工工艺,2008,37(11):46248.[19]王刚,张凯锋,陈军,等.超塑成形的钛合金波纹管壁厚分布规律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25(1): 95298.R 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plasticity in Ti6Al4V alloyHUAN G Xiao2hui,ZUO Xiu2rong,L IU Feng2qin,WAN G Qi2wei,L I Y ong(S chool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Zhengz hou Universit y;L aboratory of M aterial Physics,Zhengz hou450052,China)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reviewed t he research p rogress of Ti6Al4V including t he effect of grain size, deformation temperat ure,st rain,p hase t ransition,element s addition.An application of superplasticity in Ti6Al4V alloy including isot hermal forging,diff usion bonding,p neumatic forming,and compressive axial load bonding was also int roduced.Finally t he f urt her research t rend of superplasticity in Ti6Al4V alloy was p ropo sed.K ey w ords:Ti6Al4V alloy;superplasticity;strain;temperat ure;plastic p rocessing62材 料 研 究 与 应 用2010。
先进材料超塑成形技术
先进材料超塑成形技术先进材料超塑成形技术是一种利用特殊的工艺方法和控制技术,将金属材料在高温和高应变率条件下通过塑性变形成型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
超塑成形技术能够制备出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并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
本文将对超塑成形技术的原理、应用、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超塑成形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材料在高温和高应变率条件下的特殊塑性行为。
在高温下,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会显著增强,可以实现超塑性变形。
高应变率条件下,由于材料的快速变形速率,可以避免材料的回弹和微观缺陷的形成,从而得到理想的成形零件。
超塑成形技术通常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因此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来保持合适的温度和应变率。
超塑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航空航天领域,超塑成形技术可以制造出轻量化的结构件,提高整体效能并减少燃料消耗。
在汽车制造领域,超塑成形技术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和轻质的车身零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在医疗器械领域,超塑成形技术可以制造出精密的植入器械和医疗设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超塑成形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对超塑成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在实践中,超塑成形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特定领域的生产工艺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然而,超塑成形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高温和高应变率条件下材料容易发生晶粒长大和孔洞形成等缺陷,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其次,超塑成形技术的设备和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需要大量的热能和人工操作。
此外,超塑成形技术还需要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塑性变形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材料的要求。
未来,超塑成形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材料的改进、工艺的优化和设备的突破。
首先,需要开发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超塑性材料。
其次,需要改进超塑成形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叙述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代塑性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当代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塑性成形模具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引言塑性成形技术具有高产、优质、低耗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和精加工的50%都采用塑性成形的方式实现。
工业部门的广泛需求为塑性成形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和空前的机遇。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过程都是在模具型腔中来完成的。
因此,模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新世纪,科学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通过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数控加工、激光成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集成制造等一系列与塑性成形相关联的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学科领域交叉之广泛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塑性成形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涌现,掌握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及时研究、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塑性成形技术的持续发展。
实施塑性成形技术的最终形式就是模具产品,而模具工业发展的关键是模具技术进步,模具技术又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塑性成形的现状精密成形技术对于提高产品精度、缩短产品交货期、减少切削加工和降低生产成本均有着重要意义。
近10年来,精密成形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精冲技术、冷挤压技术、无飞边热模锻技术、温锻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成形轧制、液态模锻、多向模锻技术发展很快。
例如电机定转子双回转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的步距精度可达2μm,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20~30工位的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
自动冲切、叠压、铆合、计数、分组、转子铁芯扭斜和安全保护等功能的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
新型轿车的大尺寸覆盖件成形、大功率汽车的六拐曲轴成形。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与进展现状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在航空航天的应用与进展现状06014211(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学院,南昌 330063)摘要大量的工程材料都具有超塑性,以材料超塑性为理论基础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一种,在航空航天等许多工业部门取得了愈来愈多的应用。
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技术关于现代和以后航空航天结构设计和制造有着重要和深远的阻碍,被称为21世纪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费比制造技术。
分析了材料超塑性现象,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进展。
超塑成形/扩散连技术的理论基础。
和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复合工艺的技术优势、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展望了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的进展趋势。
关键词超塑性超塑成形扩散连接超塑成形/扩散连接航空制造飞机前言超塑成形(SPF)和扩散连接(DB)技术,在现代航空航天工业进展的推动下,通过30连年的开发研究和验证实验,现已进入有历时期。
SPF和SPF/DB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现代航空航天结构设计概念进展和冲破传统钣金成形方式的先进制造技术,因此,该技术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航空航天生产能力和进展潜力的标志。
SPF/DB技术的研究已开展30余年,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的10年是sPF /DB的开发研究和实验验证时期。
SPF/DB从实验室小规模基础工艺研究和验证慢慢进展到全尺寸零件的设计、制造和飞行实验。
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是sPF/DB技术的生产应用和深切进展时期,其间SPF/DB工艺的基础研究加倍深切,生产技术取得较大进展[1]。
SPF/DB技术制造出的飞行器整体结构件,不仅能知足设计上的要求,如质量轻、刚性大;而且也能知足工艺上的要求,简化零件制造进程和构件的装配进程,缩短制造周期、减少手工劳动量和降低本钱。
另外,SPF/DB技术还能够制造空心结构件。
SPF /DB技术在减轻飞行器质量、降低生产本钱方面显示出了庞大的优越性,日趋取得航空航天工业的高度重视。
超塑性成形
图1-21 径向辅助压力拉深原理示意图
3.超塑性模锻成形
(1)开式模锻 与普通开式模锻比较,模具结构基本相同,但需要增加与模具为一体
的加热和保温装置。 (2)闭式模锻
闭式模锻在模具结构上不设飞边槽。
4.超塑性挤压成形
一般冷挤压加工时,坯料变形抗力很高,最高可达35MPa以 上,所需挤压设备吨位大,要求模具材料强度、耐磨性均很高, 对形状复杂的零件,由于应变硬化,还必须多次挤压及中间退 火,故冷挤压加工受到限制。超塑性挤压成形是将毛坯直接放 入模具内一起加热到最佳的超塑性温度,保持恒温,以恒定的 慢速加载、保压,在封闭的模具中进行压缩成形的工艺。它是 利用超塑性合金在变形中的极低变形抗力进行挤压成形,故所 使用的模具简单,寿命高,对变形程度大的零件,可一次成形, 省去了中间退火程序,工序得到简化。它可成形零件和模具。
图1-19 薄板气压/真空成形零件示例1
图1-18 真空成形 a)凸模真空成形 b)凹模真空成形
2.拉深成形
(1)径向辅助压力拉深 对凸缘上坯料法兰周边施加径向辅助压力,把材料推向中心,这时
凸模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材料流入凹模,拉深筒壁不全部承担成形力, 故不易破裂。 (2)差温拉深
采用温度场控制,使凸缘上坯料部分处于超塑性温度而发生超塑性 变形;而与凸模接触部分的工件材料则由于冷却而强化,不发生变形。
图1-1 Sn-37Pb、Bi-44Sn共晶 合金拉伸后现象
图1-2 吹塑成形的5083铝合金墙面装饰浮雕
1.1.2 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
1)金属塑性大为提高,过去认为只能采用铸造 成形而不能锻造成形的镍基合金,也可进行 超塑性模锻成形,因而扩大了可锻金属的种 类。 2)金属的变形抗力很小,一般超塑性模锻的总 压力只相当于普通模锻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 之一,因此,可在吨位小的设备上模锻出较 大的制件。 3)加工精度高,超塑性成形加工可获得尺寸精 密、形状复杂、晶粒组织均匀细小的薄壁制 件,其力学性能均匀一致,机械加工余量小 ,甚至不需切削加工即可使用。因此,超塑 性成形是实现少或无切削加工和精密成形的 新途径。
材料超塑性成型
目录一.超塑性的定义 (2)二.超塑性的发展 (2)三.超塑性的分类 (3)四.典型的超塑性材料 (4)五.超塑性的应用 (5)⑴超塑性在压力加工方面的应用 (6)⑵相变超塑性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6)⑶相变超塑性在焊接方面的应用 (7)⑷相变诱发塑形的应用 (7)一.超塑性的定义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如晶粒形状尺寸、相变等)和外部条件(如温度、应变速率等)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如大的延伸率等).1920年Rsenhain发现Zn-4Cu-7Al合金在低速弯曲时,可以弯曲近180°1934年英国Pearson发现Pb-Sn共晶合金在室温低速拉深时可以得到200%的延伸率1945年前苏联Bochvar发现Zn-Al共析合金具有异常高的延伸率1964年美国Backofen对Zn-Al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二.超塑性的发展近年来的发展:①先进材料超塑性的研究,主要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材料等超塑性的开发。
一般加工性能较差,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②高速超塑性研究,主要是提高超塑变形的速率,目的在于提高超塑成形的生产率。
③研究非理想超塑性材料的超塑性变形规律,以实现降低对超塑性变形材料的苛刻要求,从而提高成形件质量,扩大超塑性使用范围。
三.超塑性的分类早期由于超塑性现象仅限于Bi—Sn和Ai—Cu共晶合金、Zn-Al共析合金等少数低熔点的有色金属,也曾有人认为超塑性现象只是一种特殊现象。
随着更多的金属及合金实现了超塑性,以及与金相组织及结构联系起来研究以后,发现超塑性金属有着本身的一些特殊规律,这些规律带有普遍的性质。
而并不局限于少数金属中。
因此按实现超塑性的条件(组织、温度、应力状态等)一般分为以下几种①恒温超塑性。
一般所说超塑性变形多数属于这类,其特点是材料具有微细的等轴晶粒组织。
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和一定变形速率下呈现超塑性。
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塑性成形技术具有高产、优质、低耗等显著特点,已成为当今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21 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 %和精加工的50 %都采用塑性成形的方式实现。
工业部门的广泛需求为塑性成形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和空前的机遇。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过程都是在模具型腔中来完成的。
因此,模具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
新世纪,科学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通过与计算机的紧密结合,数控加工、激光成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集成制造等一系列与塑性成形相关联的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学科领域交叉之广泛是过去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塑性成形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地涌现,掌握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及时研究、推广和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塑性成形技术的持续发展。
实施塑性成形技术的最终形式就是模具产品,而模具工业发展的关键是模具技术进步,模具技术又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塑性成形技术的现状精密成形技术对于提高产品精度、缩短产品交货期、减少切削加工和降低生产成本均有着重要意义。
近10年来,精密成形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精冲技术、冷挤压技术、无飞边热模锻技术、温锻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成形轧制、液态模锻、多向模锻技术发展很快。
例如电机定转子双回转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的步距精度可达2μm ,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20~30工位的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
自动冲切、叠压、铆合、计数、分组、转子铁芯扭斜和安全保护等功能的铁芯精密自动叠片多功能模具。
新型轿车的大尺寸覆盖件成形、大功率汽车的六拐曲轴成形。
700mm汽轮机叶片精密辊锻和精整复合工艺,楔横轧汽车、拖拉机精密轴类锻件。
除传统的锻造工艺外,近年来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也日趋成熟,引起工业界的普遍关注。
1、超塑性
(1)、大变形 金属材料的最高伸长率铝青铜可达8000﹪, 材料成型性能好,可成形复杂程度高、变形 量大的成型件。 (2)、无缩颈 超塑性成形类似于粘性物质的流动,对 应变速率较敏感,既有应变速率硬化效应。 (3)、小应力 超塑性成形的流动应力是常规成型的十 几到几十分之一,设备吨位小。 (4)、易成形 成形过程无硬化,流动性和填充性好,可用多 种方式成形。
②、钛合金 TC4(Ti-6Al-4V)和TC9:供货状态即为细晶组 织。 m:0.85, σ:,δ:1000﹪, ³‾01×0.1: غs‾¹,t:800~1000 ℃. Ti679:在900℃下锻造,800 ℃下退火1h后 空冷。 m:0.43, σ:25MPa,δ:734﹪, ⁴‾01×7.6: غs‾¹,t:800~850 ℃.
的2~4倍。 要求设备:可调速、可保压、有大的封闭高度与足 够的工作台面、有顶出装置、有温控系统。
(2)、超塑性气胀成形设备 要求: 除具有锻造设备的要求外,还有以下要求: 更长时间的保压; 更大的工作台面; 气源及控制系统。 典型设备:
1.4.3、超塑性成形的摩擦与润滑 特点: (1)、模具温度高 原子扩散加剧,提高摩擦系数,脱模困难; (2)、应变速率低 易于接触面咬合,挤出润滑剂,导致摩擦系数增大; (3)、变形时间长 对润滑剂要求: (1)、在整个成形过程中能在模具和坯料之间形成连续的润 滑剂薄膜,并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 (2)、对坯料表面具有防护作用,防止其氧化或吸收其他气 体; (3)、兼具脱模剂的作用; (4)、不与坯料和模具发生反应; (5)、易于涂覆和去除; (6)、应为无毒、非易燃、非稀缺物。
⑤ 、鎂、铜合金 MB8:供货状态即为细晶组织。 m:0.34σ:25MPa,δ:228﹪, ⁴‾01×8.2 : غs‾¹,t:400 ℃. ⁴ MB15:360℃保温1h,然后空冷。 m:0.51σ:23MPa,δ:574﹪, ⁴ ⁴‾01×0.1 : غs‾¹,t:290 ℃. HPb59-1:300 ℃温轧后,450 ℃保温1h。 m:0.5σ:23MPa,δ:550﹪, ⁴‾01×33.8 : غs‾¹,t:600 ℃. H62:250~300 ℃保温1h,然后空冷。
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研究
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研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铝合金材料已经逐渐成为了各个行业中的必备工程材料之一。
铝合金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刚性好、耐腐蚀等优点,然而,其材料的成型难度也较大,造成生产成本高。
而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铝合金材料的加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也为铝合金材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一、什么是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是指通过气压、液压等外力使铝合金材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在保持材料强度的前提下,使其达到非常高的变形率,以获得所需的成形工件。
其原理是利用铝合金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微观结构变化,使之发生超塑性变形,从而使铝合金材料在保持高度成形性和加工性能的同时,获得所需的复杂形状。
二、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欧、美、日等国家开始研究超塑性金属以来,铝合金的超塑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的局限性,其研究开发并不顺利。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学者东海林松人和美国学者Peter Hirsch 分别提出了超塑性成型的两种工艺方法:均匀变形(UDF)和局部变形(LDF)。
在均匀变形方面,其在材料加工过程中要求涂层形成,铝合金材料需要根据需要扩散,使材料达到均匀塑性变形,从而形成所需的铝合金成型品。
在局部变形方面,则要求在模具中建立压力梯度,使材料在纵向和横向同时发生变形,以得到所需的成型品。
三、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的应用前景由于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品质的优点,因此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航天、电子、军事等领域。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和零部件的制造,极大地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航空航天领域,铝合金超塑性成型技术被应用于飞机机身、发动机、机翼及其他零部件等制造过程中,大幅提高了航空航天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超塑性
金属超塑性成形工艺及其发展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组织)条件(如晶粒形状及尺寸,相变等)和外部(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应变速率等),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例如大的延伸率)的现象。
超塑性现象最早的报道是在1920年,ROSENHAIN等发现Zn-4Cu-7Al合金在低速弯曲时,可以弯曲近180º。
1934年,C.P.PEARSON发现Pb-Sn共晶合金在室温低速拉伸时可以得到2000%的延伸率。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方面的研究设有进行下去。
1945年A.A.BOCHV AR等发现Zn-Al共析合金具有异常高的延伸率并提出“超塑性”这一名词。
1964年,W.A.BACKOFEN对Zn-Al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这个新概念,为超塑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金属超塑性可以分为几类,主要是以下两种:①细晶超塑性(又称组织超塑性或恒温超塑性),其内在条件是具有稳定的等轴细晶组织,外在条件是每种超塑性材料应在特定的温度及速率下变形;②相变超塑性(又称环境超塑性),是指在材料相变点上下进行温度循环的同时对试样加载,事次循环中试样得到累积的大变形。
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事的超塑性现象属于前者。
从60年代起,各国学者在超塑性材料学、力学、机理、成形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超塑性既是一门科学,一又是一种工艺技术。
利用它可以在小吨位设备上实现形状复杂、其他塑性加工工艺难以或不能进行的零件的精密成形。
在超塑性材料学方面,上述经典的超塑性理论对于“超塑性材料”规定的“均匀、稳定、等轴、细晶”的苛刻条件对超塑性的应用有很大的限制。
人们从为数甚少的“天然”超塑性材料(例如Pb-Sn及Zn-Al合金等)开始,进而研制“专门”的超塑性材料(例如Al-Cu-Zr合金等),其应用范围很小。
70年代起人们注意开发工业牌号合金的超塑性、基于上述组织条件,在超塑性变形或成形前要对材料进行细化晶粒的预处理,包括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有些处理工艺相当繁杂,消耗了能源、人力和材料。
超塑成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 丰 富超 塑 材 料 类 型
“ 九 层之 台 ,起于 垒土 ” 。2 0 1 1 年6 月2 4 日, 美 国总 统 奥 巴马在 卡 耐基 梅 隆大 学 宣布 实 施一 项 超过 5 亿 美元 的“ 先进 制造 业伙 伴 关系” 计划 , 同 时美 国联 邦 政府 将 投 入 1 亿 美元 实施 “ 材料 基 因组计 划 ” 。从材 料 的角 度来讲 ,不 同的原子 、
长, 而且超塑成型温度对于实际应用来说偏高 ,
分 子组 合 决定 了材 料 具有 不 同 的性 质 ,我 们总 是 致 力于 找到 更加 符 合应 用 要 求的材 料 。材 料
是 人 类赖 以生 存和 发 展 的基 础 ,国家 为进 一步 促 进其 发 展 ,将新 材 料列 为战 略性 新兴 产 业 。 对超 塑 成 形技 术 而言 ,超 塑 材料 也 是其 创 新生
构件 已销往 世 界 各地 ,并取 得 了巨大 的 经济效 益 。但 是 国 内研 制超 塑合 金 构 件在 飞机 上的 应 用仍 十 分 有 限 ,仅 装备 几架 试 用后 就 终止 了 , 未转 入 小 批量 生 产 ,更谈 不 上 工 业化 生 产 了。
在大型锻件超塑等温锻造方面,西方工业发达 国 家也 走 在 前 面,例 如 美 国 普 惠 公司 用 超 塑性 技 术 制 造 飞机 高温 合 金涡 轮 盘和 压 气机 盘 ,而 我 国 尚在 初 研 制或 试 验 阶段 ,离 实际 应 用 或工 业化 阶 段 尚远 。在 开 发 新型 超 塑产 品 ,推 广超 塑技 术 的 工业 化应 用 方 面 ,北 京有 色金 属 公 司 及 其 下 属 的超 塑新 技 术有 限公 司独 辟蹊 径 ,研 制 出 民用超 塑 制 品一 超 塑合 金槽 筒 ,并 已形 成
金属材料的超塑性成形技术研究
金属材料的超塑性成形技术研究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从摩托车的外壳到飞机的机体,从机床的主轴到电子设备的散热片,金属材料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应用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塑性。
而在金属材料的可塑性中,超塑性成形技术无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会重点介绍超塑性成形技术的相关知识及其研究进展。
一、被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被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几何形状来利用超塑性。
在此过程中,金属材料并没有经过特殊处理。
被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均匀伸长薄板(U-shaped)和滚筒拉杆(DRX)。
1. 均匀伸长薄板(U-shaped)在均匀伸长薄板(U-shaped)过程中,通过几何上的拉伸和膨胀,将名称中心的料方向变为冲压中心方向。
一般来说,超塑性变形需要逐渐进行,以便材料的形变可以逐渐适应变形条件。
通过使用均匀伸长薄板(U-shaped),可以实现沿着一个方向加深材料,使其在形状变化过程中逐渐的接受力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小破坏的概率并增加变形的效率。
2. 滚筒拉杆(DRX)滚筒拉杆(DRX)是一种加强变形和减轻现场设备的超塑性成形技术。
它利用滚子存储变形能量,然后变形工件与滚子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滚子将变形能量传递到金属材料中。
它的优点是可以加速金属材料的流变微观结构的生长,从而获得更为均匀的超塑性成型结果。
这种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有所提高。
二、主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与被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不同,主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需要通过在材料中注入气体或者激光、电子束来达到一定的形变效果。
在此过程中,金属材料经过特殊的处理以便让其达到超塑性状态,从而可将其塑成需要的形状。
主动式超塑性成形技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气体超塑性成形”和“激光、电子束超塑性成形”。
1. 气体超塑性成形气体超塑性成形是利用气体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T220-T260范围内,并在此状态下进行变形。
金属超塑性成形
第一章绪论1.1钛及钛合金英国矿物学家和化学家William Mcgregor在1791年发现了钛元素,他分析了钛铁矿(FeOTiO2),并利用磁铁除去了矿砂中的铁,再用盐酸处理剩余物,得到了不太纯的钛氧化物。
但是由于钛与氧、氮、碳、氢等元素有极强的亲和力,且与绝大多数耐火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从而使金属钛的提取工艺非常复杂和困难。
因此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摸索和努力,最终卢森堡化学家Wihelm Justin和Ca制取了大量的钛。
后来发明了生产金属钛的钠热Kroll于1932年用TiCl4法、碘化法等方法。
钛合金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高比强度及优良的耐腐蚀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低温性能,因而实用性强,应用面广。
只要选材得当,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装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也可以带来明显的经经济效益。
在耐腐蚀性方面,钛合金在氧化性及中性介质中极为稳定,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远远低于不锈钢,可与白金媲美,故适于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农药、造纸、造船、食品及医疗卫生等部门应用。
1.1.1钛合金分类和组织特点钛合金一般按退火组织分为α型,β型及α+β型三大类。
国产钛合金牌号分别用 TA、TB、TC作为字头,其后标明合金序号,如 TA7,表示第七号钛合金。
α型钛合金(包括纯钛)在常温下不能保留高温的体心立方β相,因此应全部为单相α组织。
但根据热加工和热处理的差异,α相有几种形态:塑性变形后经过完全再结晶退火,α相呈等轴状,但由于杂质元素对β相稳定作用,α基体上可能出现少量(2~3%)的粒状β相;若α相呈片状,且呈规则排列,这种形态称为魏氏组织;如在β相区加热后水淬,将发生马氏体转变,此时α相呈针状或锯齿形;当α型钛合金含有过量氢时,则会出现针状氢化钛。
α+β型钛合金的组织特点: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由α+β两相组成,两相比例取决于合金成分,特别是β稳定化元素的含量。
国产α+β型钛合金中的β相含量大约在 5~20%范围内。
铝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成形研究
铝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成形研究xx(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xxx班)内容提要:超塑成形是解决铝基复合材料塑性较差,成形、加工较困难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对喷雾沉积法制造的 SiCP/ LY12 复合材料进行了超塑性研究,并获得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极限延伸率、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和变形时流动应力的影响。
并简单介绍了SiC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超塑性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喷雾沉积法;SiC晶须增强;超塑性成形随着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新技术的开发,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超塑成形是解决铝基复合材料塑性较差,成形、加工较困难的有效途径。
一、超塑性基本定义及发展沿革超塑性是指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异常大的拉伸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超塑性合金能产生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几千的拉伸形变, 如 Higashi 等报道了一种铝合金能产生大于5500% 的拉伸形变。
材料展现超塑性的判据为: 延伸率> 100% ,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
超塑性现象最早的报告是在 1920 年, ROSEN-HZIN 等发现 Zn- 4Cu- 7Al 合金在低速弯曲时, 可以弯曲近180度。
1934 年, 英国的 C. P. PEAR-SON 发现 Pb- Sn 共晶合金在室温低速拉伸时可以得到2000% 的延伸率。
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方面的研究没有进行下去。
1945 年前苏联的 A.A. BOCHVAR 等发现 Zn- Al 共析合金具有异常高的延伸率并提出“超塑性”这一名词。
1964 年,美国的 W. A. BACKOFEN 对 Zn- Al 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提出了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m 值这个新概念。
80 年代, 超塑性研究遍及材料加工、力学、机械等许多学科。
超塑性可分为 3 类: ( 1) 细精超塑性, 又称组织超塑性, 静态超塑性和恒温超塑性。
细精超塑性的组织条件可概括为晶粒三化 ( 微细化、等轴化和稳定化) , 大多数金属和合金的超塑性属于这一类,则当今超塑性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材料超塑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除有色金属与合金之外, 有关钢的超塑性的研 究也一直在进行中, 包括高碳钢、合金钢和双相不 锈钢等[ 34 36] 。2003 年 7 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 T HERMEC#2003 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国际会议上, 虽然未设超塑性专题, 但仍有 4 篇关于钢的超塑性 方面的文章, 而且涉及新的制备方法, 包括用喷射 成型方法制备超高碳钢超塑材料等[ 37] 。
230
9
20S i3N4p/ 5052A l 545
1
0. 3 700 10
15SiCp/ IN 9021 550
5
0. 5 610 11
17. 8SiCp/ 2124A l 490 8. 3 ∀ 10- 2 0. 41
425
12
20S i3N4p/ 2124A l 515 4 ∀ 10- 2
840 13
大部分的钛合金 通过组织控制都能呈现超塑 性, 但普通钛合金的最佳超塑温度很高, 如 T i 6Al 4V 在 900~ 950 和 10- 4s- 1的低应变速率下呈现 最佳超塑性。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使钛合金 的超塑变形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 并开发新的钛合 金的和超塑预处理工艺[ 25 28] 。
troduced and commented. T he developments of new superplastic materials, tr ansformation superplasticity and applications of superplastic for ming ar e introduced , the new est progress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subjects with common interests are discussed. T he main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superplasticity such as the manufacture of large scale aluminium parts in automobiles, simulatio n of g rain boundar y sliding by mo lecular dynamics, dev elo pments of new and nano scale materials and superplastic microforming are all emphasized. T he developing trends o f super plasticity are forecasted and it is clarified that the future w ork should be carr ied out in t he aspects of developing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speed superplas ticity , investigating superplastic flow theoretically and enlar ging the application of superplastic for min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状况摘要:金属材料的超塑性是指金属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更大的塑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超塑性成形的主要发展历程,超塑性成形的主要应用,非金属材料的超塑性研究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超塑性金属材料成形一、绪论近年来,高温合金和钦合金的使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宇航飞行器及其发动机生产中。
这些合金的特点是:流变杭力高,可塑性低,具有不均匀变形所引起机械性能各向异性的敏感性,难于机械加工及成木高昂。
如采用普通热变形锻造时,机械加工的金属损耗达80%左右,如采用超塑性成形方法,就能改变锻件肥头大耳的落后状况。
金属材料的超塑性是指金属在特定条件(晶粒细化.极低的变形速度及等温变形)下,具有更大的塑性。
如低碳钢拉伸时延伸率只有30~40%,塑性好的有色金属也只有60~70%,但超塑性状态。
一般认为塑性差的金属延伸率在100~200%范围内,塑性好的金属延伸率在500~2000%范围内。
要使超塑性出现,必须满足某些必要条件。
首先必须使金属具有0.25-2.5μm的极细晶粒,即必须小于一般晶粒大小的十分之一。
其次,当温度达金属熔点一半以上时,具有一般晶粒金属的晶粒便开始长大,而这时细晶粒金属的晶粒保持稳定。
因此,超塑性除要求有极细的晶粒度外,还必须具有高的延伸率和低的屈服应力,并以低的变形速率在高于熔点一半的温度下进行加工。
二、超塑性成形的发展早在1920年,德国W.Rosenhain等人将冷轧后的Zn-Al-Cu三元共晶合金的铝板慢速弯曲的时候,发现这种脆性材料被弯成180°而未出现裂纹,它和普通晶体材料大不相同。
他们推断这种负荷速度有密切依赖关系的异常现象,可能是由于加工产生了非晶质。
1934年,英国C.E.pearson初次对共晶合金的异常弯曲进行了详细研究。
这种合金的挤压材料很脆,容易破裂,可是 C.E.pearson 将其缓慢拉伸,得到了伸长率为2000%的试样。
很奇怪的是这种慢速大延伸的金属,在落地实验中呈脆性断裂,这是一个更大的发现,在当时虽然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强烈反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却被搁置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科学家对金属的异常延伸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用Zn-Al共析合金在高温拉伸试验中得到异常的伸长率,并应用于“超塑性”这个词汇。
1962年,美国E.E.Underwood发表了一篇评论解说性文章,从冶金学的角度分析了实现超塑性成形的可能性、条件及基本原理。
人们评价这篇文章是超塑性研究的总结。
从此超塑性研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三、超塑性成形的应用由于金属及合金在超塑性状态具有异常好的塑性和极低的流动应力,对成形加工极为有利。
对于形状极为复杂或变形量很大的零件,都可以一次成形。
从已报导的成形已有多种形式,如板料成形,管材成形,无模拉丝,吹塑成形和各种挤压,模锻等。
利用这种异常的塑性,有些原来很多零件拚合成的部件,现在可以用超塑性成形一次加工出来,减轻了零件的重量,节约大量加工工时。
具体应用介绍如下:1、板料深冲锌铝合金等超塑性板料,在法兰部分加热,并在外围加油压,一次能拉出非常深的容器。
如果在冲头下部和拉伸好的筒部采用冷却装置,深冲比H/dp=11是普通拉深的15倍,而且拉深速度在5000毫米/分时深冲系数不变。
超塑性成形件最大特点是没有各向异性,拉伸的杯形件没有制耳。
2.板料吹塑成形(气压成形)这是在超塑性材料的延伸率高和变形抗力小的前提下,受到塑料板吹塑成形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工艺。
用于Zn-22%A1, A1-6 %Cu-0.5%Zr和钛合金的超塑性板料成形。
利用凹模或凸模上的形状,把板料和模具加热到预定的温度,用压缩空气的压力,使压紧的板料涨开贴紧在凹模或凸模上,以获得所需形状的薄板工件。
目前能加工的板料厚度为0.4~4毫米。
根据工件要求在它的表面上或在内腔内有清晰的形状和花纹,选用凹模内或凸模上成形。
3.挤压和模锻近年来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的应用不断增加,尤其是国防工业生产中。
这些合金的特点是:流变抗力高,可塑性极低,具有不均匀变形所引起机械性能各向异性的敏感性,难于机械加工及成本昂高。
如采用普通热变形锻造时,机械加工的金属损耗达80%左右,而机械加工的性能是很差的,所以往往不能满足零件所需的机械性能。
但是采用超塑性模锻方法,就能改变过去肥头大耳的落后的锻造工艺。
四、应用举例美国军工材料-机械研究中心用超塑性模锻法成功地制成了直升飞机用的Ti-6AL-4V钛合金风扇叶轮。
该叶轮直径为34Omm。
叶片厚度为4mm,模具材料采用MAR一M200镍基铸造高温合金,毛坯加热温度为950℃,模具温度为870℃,平均单位压力为11.9kg/mm2,超塑性模锻件重10kg,而普通模锻件重24kg。
加工后成品叶轮净重4.8kg。
五、超塑性成形的发展现状超塑性成形的主要研究前沿是“先进材料的超塑性开发”。
所谓先进材料是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化合物、陶瓷等,由于他们具有某些优异的性能(例如强度、高温性能等),所以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
然而这些材料却有其共同的不足之处-难于加工成型,因此开发这些材料的超塑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其中一些材料的超塑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指标,然而这些材料的超塑性应用上有一定的距离。
超塑性成型的历史尚短,仍属于新兴工艺,对各种材料的各种成型工艺过程,还在不断地实验、比较、淘汰、选择、发展和完善、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有下述几点值得注意。
1.成型大型金属结构及相关成型设备。
采用超塑胀形工艺来成型大型金属结构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这一类金属结构在美国的B-1型飞机和F14A、F15、F18飞机以及英国的直升飞机上获得应用,其中最大的构件是B-1机的发动机舱门,平面尺寸达到2790*1520cm。
与这种成型工艺相适应设备研究也在发展,这种设备与通用液压机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整个成型过程采用自动控制。
目前,美国已推出系列机型,英国、日本也有使用的报道。
2.陶瓷材料与复合材料的超塑性。
国际上,陶瓷材料的超塑性研究有很大进展。
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最近开发成功一种具有超塑性的新型陶瓷。
这种陶瓷在高温下能够像金属一样被拉长,可以用来制造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
这种新陶瓷是把钴、铝和尖金石三种材料在一起用一般方法烧制出来的。
实验结果表明,1cm的材料片在1650℃的高温下,其应变速度1s可拉长1cm,是一般陶瓷的大约100倍。
它可以像金属一样,进行轧制和锻造,制造发动机和涡轮机零件等产品。
我国的陶瓷材料超塑性研究也列入了863高技术研究规划之列。
此外,以金属超塑性材料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研究也在进行中,从制备(包括材料设计)、性能测试、成型实验等诸多方面发展。
比如,在金属基超塑性材料中加入SiC 纤维形成的超塑性材料,可以达到超塑性气压胀形的要求。
六、超塑性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超塑性的研究已开展了四十年,70年代形成了“超塑热”,现在也有不少的专家教授在从事超塑性研究。
然而,迄今为止超塑性技术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的范围在不断拓展,但纵深性不够,很多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理论和试验室,由于在理论上尚未吃透、工程上缺乏经验,超塑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受到阻碍。
超塑技术想在关键承力结构件上得以应用,必须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关键环节上进行纵深研究。
1.先进稳定的工艺研究超塑性成形是一种新工艺,它的特点是,可以利用小吨位设备进行具有大变形量的复杂零件的成形。
然而这种工艺也有缺点,主要是成形速度慢。
工程应用中应注意发挥超塑成形技术的优越之处,专门成形其它塑性工艺难以甚至不能成形的重要零件,这样就显示出了超塑工艺的先进性。
另外超塑性成形与传统成形方法相比,生产环境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加上生产经验积累不足,导致生产工艺的不稳定性。
因此,须针对典型超塑部件,重点突破关键工艺,并对已有的工艺应进行完善和稳定化,这是产业化的基础。
2.辅助环节的研究抓住每一工艺环节,包括辅助环节。
超塑性成形工艺本身包括材料的加热―入模预热―加压成形―出模―校形―热处理等环节,这仅仅是成形工艺的主线,模具的设计、制造、加热、维护、润滑剂的选择与使用,成形设备的设计、使用、维护及改进等,也都直接关系到超塑性成形工艺的成败。
实际上,我国在超塑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多的体现在模具、成形设备等辅助环节上,其原因在于基础工业的相对落后,导致在模具设计的先进性、成形设备的智能化等方面满足不了超塑成形所需条件,成为超塑技术发展的瓶颈。
3.工艺的智能控制研究现在一些大的超塑成形研究公司如美国的SUPERFORM公司已经对超塑成形全程计算机机控制,只要事先输入数据,成形设备就可以自动按时准确的进行加温―加压―充气―放气等动作,工人只用放入坯料,取出好的零件。
这种超塑性成形的零件成品率高,一致性好,更体现出超塑成形工艺的先进性。
在工艺的智能控制研究方面,在硬件(自动化超塑成形设备)及软件(优化准确的工艺流程和参数)上都有很大欠缺,可研究的空间很大。
4.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研究超塑成形产品要想真正得以应用尤其是在航天器关键结构件上得以应用,必须进行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研究。
现在的很多技术发展都是基于这个原则进行的,比如目前很热的钛合金渗氢技术,以获得低温(700℃左右)超塑性,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可防止晶粒长大,提高最终材料性能,保障产品质量。
另外,超塑成形中的材料性能变化、变薄率的研究等都应给予高度的关注。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超塑成形技术已发展到成熟的工程应用阶段,很多航天、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超塑研究、生产部门,形成规模效益,并互相竞争,加速技术发展。
而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单位能生产合格超塑产品,并且技术还相当落后。
所以在超塑领域不断拓宽的同时,更需对关键技术、关键产品进行纵深研究,“变热点为亮点,以宽度换深度”,培养几个具有自己技术特色的研究、生产单位。
对于技术相对落后且有巨大背景需求的研究单位,应采取“以背景换技术,用需求促发展”的战略,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学校合作,以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迅速发展壮大自己,在超塑成形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1]万美珍.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和材料[J].1997,(09).[2]洪慎章.金属超塑性成形的应用概况[J].机械制造,1982,(01).[3]曹毅杰. 超塑性成形研究动态[J].机械研究,1994.(4).[4]赵晓宾,王高潮,曹春晓.TC11钛合金的最大m值的超塑性变形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8,28(2):5-8.[5]张志清.TC6钛合金的超塑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工业大学,2002.[6]王旭.国外钛合金超塑性成形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天工艺,1989,(4):20-25.[7]文九巴,杨蕴林,杨永顺等.超塑性应用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5.[8]曾立英,赵永庆,李丹柯等.超塑性钛合金的研究进展[J].金属热处理,2005,30(5):8-33.[9]施连杰,刘延山,许晓静.钢的超塑性与超塑性成形[J].金属热处理,2005,[10] 张永昌.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的超塑性模锻现状和发展[J].锻压技术.19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