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合集下载

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

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

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汪庆华【摘要】论文拟从1978年以来中国国家建设的角度来解释我国政治-经济转型的逻辑,并试图揭示出我国的政治发展路径.论文认为,现代国家建设是由中国共产党主动发起并引导的,目的是通过在国家的性质、职能、能力、干预范围等方面做出调整以有利于市场的引入、扩张和运行,并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论文从结构和治理方式两个向度来考察改革时期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认为,中国国家已转型为一个吸收了当前发达国家先进治理手段的现代行政国家和监管国家.这个基本成功的国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持久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家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使党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经济增长还为党的领导提供坚实的合法性来源.【期刊名称】《公共行政评论》【年(卷),期】2010(003)001【总页数】26页(P55-80)【关键词】中国国家;现代国家建设;治理方式;市场转型【作者】汪庆华【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哲学政法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一经济转型的逻辑◆现代国家建设及中国政治一经济转型的逻辑汪庆华 +【摘要】论文拟从 1978 年以来中国国家建设的角度来解释我国政治一经济转型的逻辑,并试图揭示出我国的政治发展路径。

论文认为,现代国家建设是由中国共产党主动发起并引导的,目的是通过在国家的性质、职能、能力、干预范围等方面做出调整以有利于市场的引入、扩张和运行,并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论文从结构和治理方式两个向度来考察改革时期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认为,中国国家已转型为一个吸收了当前发达国家先进治理手段的现代行政国家和监管国家。

这个基本成功的国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持久的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家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使党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经济增长还为党的领导提供坚实的合法性来源。

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体制目标及其国际借鉴

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体制目标及其国际借鉴

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体制目标及其国际借鉴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经济转型是一个制度移植过程抑或是制度创新过程.应当如何看待经济转型过程中自发演进与政府设计之间的关系、经济转型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以及市场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上问题是转型经济研究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此却一直存在着争论,须重新审视。

一、重新审视制度移植与制度内生的关系:制度变迁中的“淮桔成枳”现象与制度创新的“三种境界”经济学家在如何认识作为制度变迁过程的转型上迄今依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上。

萨克斯和胡永泰认为.存在一个制度核心,它是长期成功的经济发展的根本。

因此,转型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向全球资本主义制度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制度创新过程。

进而,萨克斯、胡永泰、杨小凯以俄罗斯和中国两种转型模式为例,对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论证了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型的推动力量。

他们认为,经济转型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因而中国经济转型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型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

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

这篇文章引发了杨小凯与林毅夫之间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之间的争论。

杨小凯认为,“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同时存在,“后发劣势”的克服是“后发优势”得以发挥的前提,而如果要克服“后发劣势”,就必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特别是英美的宪政共和体制。

他运用沃森的“后发劣势” 理论。

指出后发工业化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虽然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但却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成为不可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
剧变初期各国政党政治发展呈无 序混乱状态,骤然涌现成百上千的政 党,但规模和素质参差不齐。现在大 多数国家都制定和颁布了政党法,使 政党活动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返回
结束 放映
二、政治制度的转轨与发展
(二)政党制度
俄 罗 斯
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发展状况不如 东欧国家,在2001年颁布的政党法的 推动下,许多政党和组织开始重新组 合,使俄罗斯的政党格局发生了重大 变化,现在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左中 右三大派政治力量为主的政党格局。
经济 自由化
经济 私有化
经济 稳定化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
(一)转型的方式和内容 1. 休克疗法——内容
自由化:废除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使 经济一步到位地市场化。 私有化:把原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 构大规模迅速地改造为以私有制主体的混合所 有制结构。
稳定化: 通过采取严厉的财政金融紧缩政策来 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
(一)转型的方式和内容
1. 休克疗法——作用
摧毁旧制度,使向资本 主义制度演变不可逆转
作为稳定宏观经济 的办法,在具备条 件下可以取得成效
作为快速实现经济 转型,促进经济增 长的方式并不足取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
(一)转型的方式和内容 2. 渐进的转型方式
匈牙利采取了相对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虽然也出 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转 轨过程相对比较平稳。 匈牙利的渐进方式与激进的“休克疗法”并不是两 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即使是实行激进转轨的国家,在 激进改革进程中也包括某些渐进的因素。而没有实行 “休克疗法”的国家也并不排除在某些领域或阶段采 取较为激进的措施。激进方式与渐进方式在经济转型 的基本内容和进度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第6章 转型国家

第6章 转型国家

经济发展较好的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已经 恢复到剧变前的最高水平。但是这些国家要想赶上西方 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专家认为,以欧盟平均年增长率为 2%、中欧各国年增长5%~6%这样的速度来看,中欧 国家还需要20年才能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倍,这 些国家大约要用35年的时间才能赶上欧盟的平均水平。 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开始好转,并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但至今尚未恢复到剧变前的水平。俄罗斯在新世纪的头 十年内必须保持年均4.9%的增长速度才能在2010年恢 复到自己1989年的水平。
(三)经济转型的结果
经过十多年的大力推进,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 主要表现为: 1.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初步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 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2.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 但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 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 2 3 4
经济制度的转型
政治制度的转轨 外交政策的转变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要论提示
● 改造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建立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 建立以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为特征 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 ● 东欧国家外交力求回归欧洲;俄罗斯外交从 向西“一边倒”到灵活务实,力求彰显大国 影响。
2. 着手修复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俄罗斯通过外交努力缓和了与东欧各国因此而产生的对 立情绪,并保持了良好关系。
3. 进一步发展同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间的联 系
俄罗斯积极推行新亚太政策,积极谋求发展同亚太大国 的关系和加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组织及地区一体化进程。

政治精英与国家转型

政治精英与国家转型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931788 4解压密码:/byby777go ● 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政治精英的领导角色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落后的国家更需要政治精英来推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包刚升 为什么自然资源更丰富的拉丁美洲会远远落后于美国?公元1500年,今天拉美的玻利维亚和秘鲁拥有整个美洲最高级的文明形态,美国基本上是一片荒蛮之地。

1700年拉美和美国人均产出几乎一样,1800年拉美跟美国还相差无几,但此后两者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开,今天拉美的人均GDP大概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不同的人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释,而在福山主编的出版于2008年的《落后:解释拉美与美国的发展鸿沟》一书中,美国政治学家亚当·普沃斯基认为,政治因素是解释拉美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关键。

从逻辑上说,宪法是一国政治和政体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

因此,如果普沃斯基教授的政治因素论靠得住的话,那么可以有把握地说:1787年宪法也是美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成长的关键。

如何缔造一个现代国家?创建一个自由国家的同时如何塑造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这是美国当时面临的挑战,美国决定召开制宪会议来应付这一危机。

于是,55位制宪会议代表集聚一堂,他们要以自由的讨论和理性的言说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这些美国“开国之父”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华盛顿、富兰克林等独立战争中的显赫人物,也包括汉密尔顿、麦迪逊等对制定和批准美国宪法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

这些后来被视为“半神半人式”的人物,经过两个多月缜密的政治辩论和讨价还价,才完成美国宪法的起草。

这部宪法在自由精神与政府效能、人民主权与精英治理、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间实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美国的立宪经历证明,当政治精英发挥有效的政治领导力时,“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是完全可能的。

而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政治精英的领导角色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落后的国家更需要政治精英来推动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转型。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或集团,变更其所有权。
精选
1
2.独联体国家的价格体 制转轨
采取大幅度放开价格的 措施。经过剧烈阵痛之后, 这些国家基本建立起自由价 格机制,价格关系基本理顺, 市场竞争也基本形成。伴随 着私有化和价格体制的转型, 独联体国家也进行了金融、 财税、外贸体制的转型,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精选
2
3.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3)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由市场调节,政府不再进行 行政干预。
(4)财政和金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建立起以增值税为 主的税收体制,税收成为体现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经济杠杆。
(5)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变了过去的高度集权的国家垄
断制,实现对外贸易的自由化精选。
7
(二)经济体制转型的代价
(1)生产大幅度下降。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 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精选
10
三、东欧国家政治制度的转轨
(一)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的特点 1.大多数国家是在和平方式下进行政治转轨的,政
治制度的转轨快于经济转型。 2.政党活动混乱无序 。
(二)东欧地区的社会政治思潮 1.西方自由主义思潮 2.民族主义思潮 3.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精选
11
第三节 外交政策的演变
一、独联体国家的对外关系
5.取消对外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精选
4
精选
5
李克强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精选
6
二、经济转型的结果
(一) 私有化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主要表现为:
(1)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初步形成生产资 料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1999年,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史时期。普京以强力稳健的姿态登上俄罗斯最高政坛后,治国有方,高 效务实,深得民心。2004年3月14日,普京以72.2%的高得票率蝉联俄 联邦总统。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增长,在国际上的大国 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正式就任俄联邦总 统。普京任新政府总理,俄罗斯开启“梅普组合”时期。2012年3月普 京再次当选俄联邦总统,任期6年。
济改革的难度。
在经历了长短不一、程度不同的经济转型的危机后,现在 绝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阶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政治制度的转轨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明第三版)
政治体制:
• 经过十多年的政治制度转轨,东欧中亚国家已经初步确立了以多党 制、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等原则为基础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基本 上形成了两种类型的政治体制; ➢ 总统制(独联体国家) ➢ 议会制(东欧国家)
经济转型概述:
• 经济转型是这些国家社会制度大变迁在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 苏东剧变之后,这一地区的国家立即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
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型及基本经济制 度的转变这一更为重要的内容; • 除了匈牙利以外,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转型都采用了激进的“休克 疗法” (shock therapy)
➢ 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 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不可逆转。
• 分类: ➢ 按资产分配方式:有偿私有化、无偿私有化和重新私有化(退 还原主); ➢ 按私有化对象的规模:“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试卷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_试卷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题库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一、单项选择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1995年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地区经济论坛二、不定项选择题1、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A、智力型经济B、信息化经济C、创新型经济2、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C 、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A、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平衡B、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C、没有中国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三、论述题1、试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任何国家也回避不了。

不仅是各国经济,而且各国的政治和国际关系都受到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国际行为主体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政治和军事是核心内容。

而当今国际关系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对世界政治和各国政治都产生了影响。

(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有助于制止战争,推动国际合作。

(3)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可以加快发展,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4)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主权观念受到冲击。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优势,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的利益最大,因此更多地强调主权过时的观点,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主权问题上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动荡加剧、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强势文化渗透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稳定带来新的安全挑战。

能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成为获益者,取决于各国自身的实力和把握机遇、战胜挑战的能力。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请回答:(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费的观点。

经济社会学第六章市场转型

经济社会学第六章市场转型

2、现代化理论或多元群体理论的研究范式
在革命取得胜利后,社会主义社会就必须致力于经济增 长,这种增长要求实现工业化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而工业化和现代化又要求一套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和制度。 这与革命热情、自上而下的动员以及全面性的控制是不 相容的。因而社会主义面临着两难问题,即乌托邦式的 革命目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西方学者在研 究社会主义社会时,把趋同论视为描述社会主义社会的 制度和结构变迁的逻辑。
第一节 市场转型研究的渊源
市场转型研究的兴起有着深层原因 1、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2、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口急剧增加 3、大学系统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 区域研究(英语:area studies)是主要以国家规模的 区域为对象,在注意各地区的共时性的同时,注意地区 的特色并比较其他地区,广泛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 产业、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民俗的学科。通常认为 区域研究的发祥地是美国。战后美国与世界全体的关系 加强,但之前美国因门罗主义的影响,美国对中南美以 外的第三世界的了解较为有限。因此美国为推进其世界 战略需要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美国也因此投入巨资培养 亚洲问题和非洲问题的专家。因这些地区的情况无法简 单的西洋知识来分析,因此除了旧有的经济学、法学、 历史学之外,也常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成果及手法等学 际性手法分析。
(一)市场和不平等 1、不平等最初下降的原因
一种假设是将这一现象归于更公平的国家再分配 政策(边燕杰等);一种是是将这一现象归于新 的市场机会(倪志伟等)。瑟伦伊(1978)和倪 志伟(1989)认为不平等的最初下降是市场渗透 的结果。 边燕杰和洛根(1995)却表明1977年 之后中国的 平等主义是国家再分配的结果,因为 国家企图通过提高最 低收入水平以获得市场改革 的稳定环境。

第六章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型.ppt

第六章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型.ppt

6.3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转型
Ⅰ.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一、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和确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这一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而展开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是企业从政府的行政控 制下解脱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 根据这一思想,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探索,进行厂长负责制、工效挂钩、劳动合同 制为内容的企业领导、分配、用工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了承包制、租赁制等 经营形式,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以搞活企业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中心,各项改革措施依次展开,全面推进。 大幅度缩小指令性计划,企业的人财物和供产销逐步纳入了市场调节的轨道;调 整产品价格,理顺比价关系,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改革商品和服务价格形 成机制,逐步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价格体制;改革商业经营管理体制,发展 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流通体制;改革银行组织体制,积极推进银行商业化进程; 实行各种形式的财政包干制,变单一税制为复合税制;对部分城市实行计划单列, 减少管理层次,扩大地方自主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政治、科技、教育、 文化等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三、要尽快把农业搞上去
必须首先调动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 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
6.2 伟大的转折
Ⅱ.“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了关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的基本思想。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工作会议进行具体贯彻。会议正式确定了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 制度,实现了思想理论上的一系列新突破,推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 目标的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新版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一、经课件.ppt

1.俄罗斯政治体制转轨的过程
第一阶段(1990~1993年9月)主要是政治体制 的转轨。俄罗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执政、议行合一为特征 的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转变为以总统制、多党政治、 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议会 民主政治制度。
第二阶段(1993年10月~1999年12月)主要是
“总统集权制”形成、确立和运行阶段。1993年宪法规定
“俄罗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俄罗斯联邦的
国家权力由总统、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
政府和法院共同行使。 精选
23
2.政党政治的发展 (1)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转型 (2)俄罗斯的政治斗争主要在有影响的政党之间展 开,政党斗争的重心也逐渐从街头转向议会。
或集团,变更其所有权。
精选
1
2.独联体国家的价格体 制转轨
采取大幅度放开价格的 措施。经过剧烈阵痛之后, 这些国家基本建立起自由价 格机制,价格关系基本理顺, 市场竞争也基本形成。伴随 着私有化和价格体制的转型, 独联体国家也进行了金融、 财税、外贸体制的转型,市 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精选
2
3.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独联体国家签署自贸条约 迈出经济一体化重要一步。
2011年10月18日,在 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独联体 国家政府首脑理事会的会议代 表共同出席记者见面会。
独联体国家国际铁路运输
精选
3
(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
1.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转变,实行生产资 料私有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2.放开物价,依靠市场调节商品供求。 3.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4.稳定经济,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防止 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休克疗法”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一,经济进一步 滑坡,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第二,通货膨胀失控,财政赤字更加 严重。第三,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剧变后的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剧变后的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4、普京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 鉴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积 累了种种棘手难题,要走向复兴, 尚需时日,难以一帆风顺,更不会 一蹴而就。但是,如果能找到一条 体现俄罗斯特点的成功之路,有可 能加快复兴的进程。
2009年,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 • 首先,经济 陷入严重衰退 • 其次,财政赤字加重俄罗斯债务负担 • 再次,经济 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病
二、独联体一体化过程中的曲折和阻力 1、独联体一体化过程过程中的问题:
第一,独联体各种机构的实际效能极低
第二,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趋向“空心化 ” 第三,独联体军事一体化的努力面临夭 折的危险。
2、独联体一体化进程难以推进 的原因
第一,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 矛盾。
第二,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第三,西方大国与俄罗斯的矛盾
(三)俄罗斯经济政策调整趋向
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 私有化趋向长期化
俄 罗 斯 经济政策调整
制订“发展预算” 努力刺激投资和生产 加强社会保障 坚持扶持和刺激本 国工农业生产的方针
(四)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
1、从整顿战略到振兴战略的转变 1997年2月17日 向俄罗斯联邦议会两 院发表了题为《齐心 协力振兴俄罗斯》的 国情咨文报告。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两 院 制
联邦委员会
国家杜马
(由178名议员组成)
(由450名议员组成)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联 邦 制
联 邦 制 三 原 则
统一原则
平等原则
自治原则
(一)俄罗斯政治体制的特征 多 党 制
早在1990年,俄罗斯就开始 实行多党制,但当时并未得到 宪法认可,新宪法则明确承认 了多党制原则。新体制的确立 促进了多党制的发展和完善。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论文怎么写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论文怎么写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论文怎么写转型国家的概念是指正在向工业国过渡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论文篇一:《试谈转型经济国家印度与中国之贸易关系》[摘要]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

无论是从产业部门还是从收入水平、就业和经济增长等不同层面来看,每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投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纽带。

印度与中国都是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典型。

印度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贸易之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在世界贸易中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都是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被影响者。

[关键词] 转型经济印度中国贸易关系一、印度贸易状况印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气候暖湿、资源丰富,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

印度进口商品结构为资本货物、能源、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其进口近年来大量增加,而粮食等消费品进口则大大减少。

2005年石油进口额高达266亿美元,其后两年也呈增长趋势,这也是印度外贸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进口的原料及其他中间产品主要是羊毛、原棉、石油制品、化肥、钢铁、钻石配料、食用油等。

出口商品结构中农产品出口额下降,工业品出口额不断增加。

2006年印度出口农产品(包括茶叶、海产品、咖啡、蓖麻油、棉花、油漆等)约80亿美元,IT产品出口为185亿美元,药品及相关化学品出口达55亿美元,其他工业制成品约90亿美元,钻石及珠宝出口自2003年起已超过100亿美元。

印度独立后,其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由独立前集中在少数国家的状况,转变为日益走向多元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经济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放松对私人经济的控制、改善对公营企业的管理、增强试产调节功能、扩大对外开放等,并在《2004-2009年度印度对外贸易政策》中使之规范化、具体化。

图为2007年印度出口产品、图右为进口产品(亿美元)2007年~2008年印度对外贸易总额为18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6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数字教材ppt第6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数字教材ppt第6章
油价跌1美元, 俄财政少20亿!
据权威人士评估:当石油跌到每桶70美元时,俄政府需 启动储备基金补充预算收入;降至60美元时,财政经常项目 将出现逆差,出现“赤字预算”;跌至50美元时,俄财政预 算赤字将超过GDP的1%;40美元时,国际收支出现赤字; 如果40美元的价格持续两年,俄经济将面临大衰退。
第四节: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二、经济形势
俄罗斯经济存在的问题: ①经济结构畸形化程度有增无减,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原料工业。 普京一直强调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减少对油气出口的过分依赖,但收 效不大。油气出口至今仍是拉动俄经济增长的“唯一缰绳”。按俄2007 年预算执行情况,俄罗斯国库收入的52.2%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贸易。 这一比例也创下了历史纪录。 ②居民购买力低,内需增长达不到预期的刺激国内生产的速度。 ③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是影响和牵制俄罗斯经济稳定增长的外部隐患。
第四节: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二、经济形势
俄罗斯经济存在的问题: 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
2007年
00年普京上台时,国际油价在 每桶20美元左右。
2008年
2008年7月11日创纪录的每桶 147.27美元
第四节: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势
二、经济形势 俄罗斯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缺乏竞争优势!
油价暴跌,俄经济大幅动荡
第一节:经济制度的转型
三、经济转型基本完成,但代价惨重 2.代价惨重:
①生产大幅度下降
第一节:经济制度的转型
三、经济转型基本完成,但代价惨重 2.代价惨重:
②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③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④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⑤外贸恶化 外债增加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进入了经济稳定增长的阶段,但是要想赶上西方 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代第六章转型国家

当代第六章转型国家

第三节 对外关系
1、俄罗斯。
1)91-93。亲西方的“一边倒”。 2)93-今。东西兼顾、灵活务实的全方位外交。表现: 第一、重视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 第二、重视独联体。特别是前苏联的国家。 第三、重视东方。特别是中国。 第四、修复、发展与东欧国家关系。 第五、倡导多极化。 济与政治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冷战后中亚东欧国家经济政治的转型、现状和后果, 以及所引起的欧、亚地缘政治和整个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 化,认识冷战后中亚东欧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发展 变化。 2、主要内容。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
第一节
经济
一、转型的方式和内容 1、转型性质。 A 从制度看: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B 从体制看: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 即:根本性质的变化。 2、基本方式: 1)激进式。如俄罗斯、波兰等。俄罗斯“100天计划” A “休克疗法”。萨克斯。 B 基本内容: 第一、经济自由化。 经济体制 第二、经济私有化。经济制度 第三、经济稳定化。经济环境
三、现状和后果
1、现状。 总的看,基本完成转型: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 经济体制。 2、后果。 1)惨重的后果。 2)惨重的原因。 第一、 改革方案不符合国情; 第二、原有经济关系的破坏。 第三、与政治动荡同步。 典型:俄罗斯。
第二节 政治
1、政治制度。 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多党制、三权分立、选举制等等。 2、政治体制。 基本两种:1)总统制。前苏东国家。 特点: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2)议会制。前东欧国家。 特点:议会权力大;政府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建; 总统始虚位的元首。 3、政党制度。多党制。 4、社会政治思潮。 第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 第二、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第三、民族主义思潮。主导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章  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和外交政策转变情况,了解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1、经济制度的转型2、政治制度的转轨3、外交政策的转变4、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式教学难点:制度转型国家的经济政治情况,私有化和俄罗斯在世界中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与学生互动等。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经济制度的转型2、政治制度的转轨(1学时)3、外交政策的转变4、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式(1学时)一、经济制度的转型本节主要讲三个问题:一、经济转型概述二、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三、经济转型的结果(一)经济转型概述东欧中亚的经济转型并不单是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而是指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变,既包括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也包括对所有制基础的根本改造。

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激进的“休克疗法”转型方式,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另一种是渐进的转型方式,以匈牙利为代表。

激进的“休克疗法”是东欧中亚最主要、最普遍的经济转型方式,东欧中亚国家在转型初期绝大多数都采取了这种方式。

它是由美国青年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发明的。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南美一些国家施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苏东剧变后,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下,波兰率先采用了这种激进的改革方式,其他大多数东欧国家也都陆续试用这种激进方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也接受了“休克疗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通过这“三化”完成对经济制度的改造。

自由化就是废除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市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第六章转型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和外交政策转变情况,了解俄罗斯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1、经济制度的转型2、政治制度的转轨3、外交政策的转变4、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式教学难点:制度转型国家的经济政治情况,私有化和俄罗斯在世界中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与学生互动等。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经济制度的转型2、政治制度的转轨(1学时)3、外交政策的转变4、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形式(1学时)一、经济制度的转型本节主要讲三个问题:一、经济转型概述二、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三、经济转型的结果(一)经济转型概述东欧中亚的经济转型并不单是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而是指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变,既包括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也包括对所有制基础的根本改造。

东欧中亚经济转型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激进的“休克疗法”转型方式,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另一种是渐进的转型方式,以匈牙利为代表。

激进的“休克疗法”是东欧中亚最主要、最普遍的经济转型方式,东欧中亚国家在转型初期绝大多数都采取了这种方式。

它是由美国青年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发明的。

“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用来称谓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南美一些国家施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苏东剧变后,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下,波兰率先采用了这种激进的改革方式,其他大多数东欧国家也都陆续试用这种激进方式。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等国也接受了“休克疗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通过这“三化”完成对经济制度的改造。

自由化就是废除过去国家对经济的计划管理,使经济市场化。

自由化主要包括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

私有化就是把原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为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稳定化就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加剧的混乱局面,通过采取严厉的财政金融紧缩政策来维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

私有化和自由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稳定化是必要条件。

在东欧中亚国家,“休克疗法”十分迅速而彻底地摧毁了原有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使这些国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变难以逆转。

实践证明, “休克疗法”作为遏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一种办法来说,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国家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但作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途径来说,却是不足取的。

匈牙利由于在经济转轨前的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并已有20年市场取向改革的经验和基础,如经过了20年逐步的价格改革,到1988年自由价格的范围已达到80%,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过大的冲击而采取了相对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

虽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转轨过程相对比较平稳。

但是匈牙利的渐进方式与激进的“休克疗法”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激进与渐进只是相对的概念。

即使是实行激进转轨的国家,在激进改革进程中也包括某些渐进的因素,如波兰的私有化相对缓慢,捷克的货币自由化是分若干步骤、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完成的。

而没有实行“休克疗法”的国家也并不排除在某些领域或阶段采取较为激进的措施,如匈牙利的私有化进程是最快的。

激进方式与渐进方式在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和进度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济制度;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型;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调整经济政策,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

(二)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错误的认识、原有经济基础的弊端和社会制度变迁的方向共同决定了私有化之所以在原苏联东欧国家大行其道。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原苏联东欧国家剧变之前,经济领域普遍存在公有制的范围过宽,规模过大,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客观上存在着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的要求。

第二,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这些国家的当权者普遍笃信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以为私有制可以带来公平、自由、高效率和社会稳定,并且认为市场经济只能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私有化被各国视为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第三,各国实行私有化的前提和背景,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体制转轨,而是社会制度的大变迁,私有化已经超越经济体制改革的框架和范围。

这些国家认为,为了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对原有制度的经济基础,即公有制进行根本的改造,实行私有化。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不可逆转。

正如世界银行1996年的发展报告所说,对俄罗斯的改革者们而言,迅速与过去割断联系是最重要的,私有化是必需的,它在短期内未必会改善企业经营,但它会保住早期改革的成果。

总之,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转轨的方向,决定了它们必然选择私有化的道路。

这些国家的私有化,严格地讲,都是指财产所有权的转变,即把公有财产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私有财产,其中以股份制为主的法人私有形式居多。

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不可逆转。

私有化如果按资产分配方式来说,可分为“有偿私有化”、“无偿私有化”和重新私有化(退还原主)三种。

由于存在资金短缺和私有化规模庞大的矛盾,为了快速实现私有化,多数国家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无偿分配的私有化方式。

这种全民平分国有资产的无偿私有化,一般被称为“大众私有化”。

在大众私有化方面,捷克斯洛伐克联邦首创的“投资券私有化”(凭证式私有化)不仅成为捷克共和国私有化的主导方法,使其50%的国有资产通过这种方式迅速私有化,而且被原苏联东欧地区其他国家(只有匈牙利、马其顿和乌兹别克3国例外)争相效仿,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这些国家私有化的进程。

各国的凭证式私有化具体做法不同,如俄罗斯采用的是“证券私有化”,波兰是“股权证私有化”。

私有化按对象的规模可划分为“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两种。

大私有化指大中型企业的私有化,一般通过先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再出售股票的方式实现。

小私有化指小企业的私有化,主要涉及零售商业、餐饮服务等行业,一般通过直接出售、拍卖和退归原主等方式来实现。

各国私有化的进程均起步于小私有化。

经过约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小私有化基本顺利实现,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大私有化是各国私有化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其进展情况在各国参差不齐。

俄罗斯的私有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证券私有化阶段。

从1992年1月至1994年6月30日,以无偿私有化为主。

按照总统令的要求,除暂时禁止私有化的企业外,其他国有企业都要在1992年11月1日前改造成开放型的股份公司。

另一方面,从1992年10月1日到1993年1月底,俄政府向俄罗斯公民每人无偿发放一张面值为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

这种证券属于有价证券,可用来购买国有财产和私有化企业的股票,也可以转让和出售。

在以上两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1993年1月开始了私有化企业股票的正式买卖。

股票先在本企业内部按照政府规定的几种优惠方案分配和出售,然后再向社会公开出售余下的由国家掌握的股份。

俄罗斯证券私有化是“休克疗法”在所有制领域的体现,是快速私有化与国内资金匮乏的矛盾产物。

其无偿性有力地推动了私有化的快速进行,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打破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基础。

第二阶段是现金私有化阶段。

私有化证券的有效期到1994年6月30日为止,从1994年7月1日开始私有化从无偿转让为主变为按一定价格出售。

1997年7月俄罗斯颁布了新的私有化法,重新规定了私有化的方式方法,加强了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控制权力,俄罗斯停止了大规模的私有化,转为有选择地和个别地(个案)进行私有化。

但是并不能改变私有化日益成为没有广大普通的劳动群众参加的各大财团之间的利益争夺。

大规模私有化运动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国家财产分割的终结,只是产权初次分配的基本完成和所有权再次分配、重组、及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调整过程的开始。

东欧中亚国家的私有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效,却普遍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如俄罗斯500家大企业的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却只卖了72亿美元。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普遍存在。

此外,在私有化过程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战略性企业落入外国资本家和跨国公司手中。

这就为西方财团干预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提供了条件,甚至使西方财团控制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命脉。

(三)经济转型的结果经过近10年的大力推进,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基本完成,主要表现为:一、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已基本结束,初步形成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结构。

二、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已建立起由市场定价的自由价格机制,价格关系已基本理顺,市场竞争也已初步形成;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都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不再进行行政干预;财政和金融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变了过去的高度集权的国家垄断制,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自由化。

对外经济关系在“西向化”的同时,面向世界全面开放,目前,各国正在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但是,各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剧变之初东欧中亚各国以为私有化和市场经济是万能的,以为通过经济转型能很快融入西方体系并实现繁荣。

但严酷的现实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主要表现为:1、生产大幅度下降。

俄罗斯从1992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19%、12%、15%、4%和6%,五年累计下降56%。

2.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据统计,1991-1996年俄罗斯的物价上涨了6188倍。

俄罗斯通货膨胀率1992年为2500%,1993年为1000%,1994年为300%,1995年为131%,1996年才降至21.8%。

波兰1990年物价上涨586%,匈牙利上涨277%。

3.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剧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经济下滑,物价飞涨和失业猛增必然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贫困阶层范围扩大。

按收入低于平均工资45%为贫困线的划分标准来统计,在转轨初期的经济危机中,波兰有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保加利亚为62.7%,俄罗斯为70%。

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经济法规的不健全导致贪污腐败盛行,出现许多经济爆发户,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4.对外贸易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各国在实现外贸自由化的同时把对外经济联系的重点转向西方,但由于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差,很难进入国际市场,造成对外贸易萎缩,外贸逆差扩大,外债大增。

1991年波兰和匈牙利的外债分别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7.3%和71.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