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1.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案(含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过程与方法1.经历摆小棒的过程,明确“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的算理。
2.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指导学生工整地书写竖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口算竞赛,激趣闯关。
1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题即为闯关成功。
2课件出示闯关内容:7+6=8+4=9+5=6+8=7+5=5+8=6+6=4+6=3学生闯关。
4公布闯关成功的,并对闯关失败的进行订正指导。
2.笔算练习,巩固方法。
1出示试题:35+34。
2指名板演。
3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4全班订正。
5思考:做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怎样列竖式?从哪位加起?6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1:笔算加法时,应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生2:笔算加法时,个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相加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思:如果将35+34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5+37,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2导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复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算理,为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自主学习,提取信息1.课件出示教材14页例3: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1小组合作,借助情境图提取相关信息。
2汇报交流怎样解决问题。
2.请同学们读题思考,然后列出算式。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一)复习准备1、口算.6+9 ?27+2 ?65+432+602、笔算(竖式计算)34+1223+143、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
出示图,学生观察,两个班一共多少个人?能合乘一辆车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用竖式怎样计算。
师:36和35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生:36是由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生:个位是?6个一加?5个一,得?11个一。
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吗?生: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1满十了。
师:11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2)边摆边算师:个位6加5满十,将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生: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生: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师:最后得71。
(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
师:36加35,个位6加5得11,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1;十位上3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7,在十位写7。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第8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能准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和在100以内)。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准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展台、投影仪、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坐过大巴车吗?看,开来了两辆大巴车,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号大巴车坐了24人,2号大巴车坐了16人。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生:两辆大巴车一共坐了多少人?师:那要求两辆大巴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该怎么求呢,你是怎样想的?生:只要把1号车和2号车上坐的人合起来就能求出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把它们合起来用……(加法)你能列出算式吗?一起说(24+16)二、动手操作,探索算法师:24+16等于多少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完成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师: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摆的?生:先摆2捆带4根小棒,再摆1捆带6根小棒。
先算4根加6根得10根,把这10根捆成1捆。
2捆加1捆再加1捆是4捆就是40根。
问:我们来观察一下左边有——3捆。
右边有——10根。
满了10根能够---(捆成1捆)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所以,24+16=40。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4+16=40,那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完成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拨了?生:先拨24,十位上拨2颗珠子,个位上拨4颗珠子,再拨16 ,十位上拨1颗珠子,个位上拨6颗珠子。
个位上4颗珠子和6颗珠子合起来是10颗珠子,能够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退去,向十位拨1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操作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非进位加法,引导学生发现进位加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发现进位的特点。
(2)教师示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并解释进位操作的原理。
(3)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学生互相检查计算结果,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3)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8-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退位)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本节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的“对位”这一难点,而进位的难点留在下节课解决,三是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1. 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 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 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会正确书写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强调“对位”。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观察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学生列式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要求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应怎样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22=?那么,要求23+22=?我们可以怎样算呢?请大家独立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1)23+20=43 43+2=45(2)20+20=40 3+2=5 40+5=45(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提不出这种算法,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来。
)2、讨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加法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人教新课标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页情境图及做一做。
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在一年级已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材通过现实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进位加法的算法。
(二)核心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小棒,通过观察、操作的活动能说出35+37的计算方法和道理。
2.通过练习、讨论和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解决问题,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模型意识。
(四)学习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五)学习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1)预习教材第14页。
(2)尝试笔算下面各题:47+16=23+17=64+9=思考:这些两位数加法与之前学习的两位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复习口算5+34=63+7=9+84=38+50=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2)复习笔算32+6=7+41=25+60=44+3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3)揭示课题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既是对旧知的复习,也为本堂课学习“进位加”做好方法的铺垫。
】2.问题探究(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课件展示教材主题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把你的想法通过小棒摆一摆,并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十五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1合作探究,悟算理。
1)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学具,(例如:小棒、方块、计数器等)学生可以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小组内先商量一下,选择哪种学具帮助问题的解决。
2)老师提要求,小组合作先摆一摆,再说一说,进行交流,还可以把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动笔算算试试。
找一名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结果都是42,从哪一位加起比较好?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动手做一做,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我们解决了,还要解决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打开书,做在书上。
2)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和以前的计算题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1)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2)在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都要注意什么?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解决学生明确提出的其它问题。
过渡语:同学们算的都很好,刚才我们游览了海底世界,参观了展厅,接下来我们到海滩上去玩一玩。
[评析:仿例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新知识的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联系实际,应用拓展出示右边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1.猜一猜贝壳下面的数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2.判断。
先独立思考,再举判断卡判断。
3.猜一猜,小海龟可能是几?学生有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生动有趣,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于生活情境中,又应用到生活中去。
]全课总结,升华知识下课铃声响起,老师评价在这节数学课中,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有些贝壳想送给他们,了解男生有几人,女生有几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50个贝壳够不够,并试着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概念。
2.能够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
4.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
2.实际问题中的进位加法运用。
难点1.对进位的概念理解。
2.进位加法运算中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师板书工具。
2.课堂展示用的数字卡片。
3.班级黑板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时间(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几个需要进行进位加法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习时间(20分钟)1.引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进位加法。
2.讲解:详细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规则,重点讲解进位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对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操练: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运算练习。
3. 讲评时间(1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4.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进行讲解和练习,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例子和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与他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算法,还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算法进行计算。
3、在应用知识的同时,活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实验小学二年二班的学生,很巧的是:老师在长春岭镇中心小学也教二年二班。
所以我有个想法,我们两个班一起去动物园参观好吗?刚才我和你们班主任研究了一下,把所有同学分成4个组:(1)43人(2)39人(3)46人(4)41人,这么多人怎么去呢?(从多种方式选择最实际的一种,即坐客车方便而且便宜。
)师:老师也同意坐客车去,而且把大客车都雇来了。
(教师边贴客车模型边说明)每辆车有85个座位,我雇来两辆车,怎样乘车比较合理?(学生说出两个组乘一辆车后教师马上追问)你想让哪两个组合乘一辆车?(讨论后设计以下三种方案)(一)43+39(二)43+46(三)43+4141+4639+4146+39要想知道哪种方案最合理,就必须算出每种情况下的乘车总人数,如果总人数接近或等于85人,才能既舒服又省钱地到达目的地。
二探索并优化算法43+39怎样计算?(1)独立思考2分钟,你想出几种方法?(2)和小组成员交流并统计你们组共有几种方法?(3)依次选择最好的方法汇报。
(4)自由评价、补充、改善任意一种算法。
(5)按照思考过程把多种算法分类。
可能出现的结论:1、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
43+39=82(其中有的学生先算个位;有的学生先算十位)(40+30=703+9=1270+12=82)2、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方法。
(既把一个数拆为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和另一个数分别相加。
由于计算顺序不同,所以有以下4种算法。
)43+39=8243+39=8243+39=8243+39=82(43+30=73(43+9=52(39+40=79(39+3=4273+9=82)52+30=82)79+3=82)42+40=82)3、凑整十数的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1”的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3.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及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教学构想:本课不仅仅在于掌握算法,同时使学生加深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沟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与不进位计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新知的内化。
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悟算法,由扶到放,并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计算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在黑板上出示果树图。
2.谈话:你们喜欢这些诱人的水果吗?如果你能算出水果上这些算式的得数,老师就把这些水果送给你们,好吗?(题目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式题)最先算出得数的就可以得到水果,口算不出来的可以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笔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
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客人,瞧瞧是谁?(出示羊族和狼族部分成员头像)2.提出问题。
谈话:对,它们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里面的,它们开展了集邮大赛的活动,看看他们让我们小朋友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怎么办呢?3.解决问题。
提问:要帮它们每组算出一共收集了多少张邮票怎样列式呢?先帮羊族解决吧!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4+16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自主探索。
谈话: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共8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张风国教学内容:课本P14例3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拟纯熟地进展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拟纯熟地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
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考虑,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
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
再列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
先独立考虑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稳固练习,理论应用1、完成P1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想法。
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老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纯熟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p“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教案方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加法计算时需要进位的情况?”(例如,计算38个苹果加上27个苹果一共是多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奥秘。
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教案方案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教案方案,选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笔算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3.理解进位的概念及运用;
4.能熟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概念掌握得还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进位处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同学在个位相加后,会忘记将十位上的进位加到十位上,导致最终结果错误。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同学还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
【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本文概要】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
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本文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准备: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5篇小编用心为您推荐一篇标题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的文章。
作为每位老师必备的课件之一,教案课件的编写需要认真对待。
教案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请您务必将这篇文章添加至您的收藏夹中!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的例3、85页的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五、教具:口算卡片,课件。
学具:小棒,计数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示卡片口算。
4+6=()20+10=()24+5=()20+13=()5+7=()30+40=()6+43=()17+60=()2、用竖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
44+32= 26+53= 74-24= 57-51=(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我们班有没有小朋友收集邮票?收集邮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增长知识,可以培养办事认真的习惯和毅力。
你们看,有两位小朋友都是集邮爱好者,他们正在数自己的邮票张数呢。
(出示情境图)2、根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朋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求和的问题:“两人一共有多少张?”并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4+16”(三)实践操作,探索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34+16。
(1)“34+16=?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来讨论一下。
同学们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这些学具,也可以尝试创新用别的方法,看哪个小组讨论的最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计划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1、利用情境图和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正确计算。
3、学会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内容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学生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例题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有两部分:一是摆小棒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二是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这部分的学习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熟练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进行了笔算方法的学习,对本节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重点:探索计算方法,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摆小棒理解“满十进1”的算理教学策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漂亮的鲜花吗?老师买一盆菊花和一盆红掌一共多少钱?50元够吗?学生列出算式,用竖式计算出答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各位算起(2)如果老师想买一盆杜鹃和一盆紫罗兰多少钱?50元够吗?大家都可以列出算式,但是计算起来就有难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那么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学习新知同学们来参观博物馆啦,你知道二年(1)班和二年(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吗?请大家找出数学信息;两个已知条件:二一班有35人,二三班有37人。
一个问题: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35+37=(一)设疑自探怎样计算35+37呢?独立思考算法(二)解疑合探1、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师强调个位上6加5得11,向十位进1,个位写1
师板书竖式想先加什么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4.要求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提出具体要求。
1.要学生完成P11做一做。
2.要学生完成P12做一做
3.要学生完成P13第4题
教师巡视、指பைடு நூலகம்。
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相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
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进位加
36+35=71(人)(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答: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使用激励语言,并在学生活动和师生交流中颁发个人优秀表现小红花,小组间争夺优秀红旗。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探究、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评价中,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个体评价的同时,除激励语言把每个小组作为一个评价的整体,哪个同学表现优秀,他个人就得到一朵小红花,最后哪组小红花朵,给那个小组插上一面小红旗,这样就激励学生踊跃表现,不但提高了本组同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小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通用10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通用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其口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经历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小组活动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1.重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教学突破:教学时,可根据现实的情景提出问题,再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玩具图片及价格、课件2.学生准备:4人一张白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师谈话:同学们,看一看青蛙博士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气球,如果你答对了气球上算式的得数,这些气球就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一起来试试好吗?生:好。
师:火车开起来。
生:口算得数。
谈话:青蛙博士还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喜欢的玩具呢!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引出课题1.教学例题师:出示玩具图。
(1)学生观察玩具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在这个玩具店里购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生:想。
师:那么你能对你购选的玩具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吗?生:能,提问题。
(注:同学们提不出问题,教师适当给予引导)(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生:①买汽车和火车一共要多少元?师:44+25=69(元)生:②是买火车和大汽车一共要多少元?师:44+38=82(元)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口算方法。
生:汇报不同的口算方法。
(学生互评)例:44+38=82(元)算法1:4+8=12 40+30=70 12+70=82算法2:44+30=74 74+8=82算法3:38+40=78 78+4=82(3)比较两道算式的特点,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1~12页例3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前面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
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写法,掌握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突破个位相加
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难点。
学生分析:
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
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设计理念: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体征,用教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现有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当然,新教材在这点上也有稍作改进,但还是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如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较完整又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情节,选择了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习题,并加以有效的重组,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
二、变学后用为学中用
过去我们总习惯于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的闭合式教学流程,即学后用。
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教师心知肚明,而学生却全然不知,因而学生很难从情感上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性很难调动。
在本课中,我选择了问题-求知-建构-应用(创造性地)的开放式教学程序,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激活内在需求。
用中求知、用中拓展、用中创造。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通过抽象概括笔算加法法则,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由不进位加和进位加,抽象出笔算加法的法则,渗透具体事物中蕴含着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用竖式笔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过过生日吗?你们生日的时候希望收到什么礼物呢?今天是多多的生日,她的妈妈带他到玩具店去挑选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创设情境:
师:看,他们来到了玩具中心,这么多的玩具,还没标出价格呢。
先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些玩具的价格!(课件出示)
3、猜一猜:
(1)布娃娃的的价格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2)小汽车的价格是个两位数,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8。
(3)小房子的价格是个一位数,6和8是它的邻居。
(4)小熊的价格是由2个一和3个十组成的。
(5)小飞机的价格在40元和50元中间。
二、引导交流,探索新知
师:妈妈请多多挑选两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小朋友,如果请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两件玩具?总共要付多少钱?算式该怎么列呢?
1、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2、交流反馈
师:按照你选择的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呢?请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学生列出的所有算式)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预设:分法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
分法2: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件出示)3、计算方法
(1)复习不进位加法:45+32,说说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的要求(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进位加法:45+38为例
师:笔算45+38怎样写竖式?请同学们把竖式写到练习本上,请一个
学生写到黑板上,说一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3)摆学具,理解算理:
师:45加38怎样算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先摆45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38根小棒,整捆和整捆的对齐,单根和单根的对齐。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讨论,摆一摆,边摆边说过程。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13根,把10根捆成一捆,放到整捆的下面,这时还有3根单根的小棒,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8捆,所以45加38得83。
(4)竖式计算方法
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应该先算什么?(先算个位上的5加8 得13)
理解:在竖式中怎样表示呢?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写3,表示剩下的3
根单根的小棒,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写一个小1,表示新捆的一捆,也就是进上一个十。
然后再加十位上的数,把进上的1和十位上的数加在一起是8,表示有8个整捆的小棒,所以45加38得83。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上5加8得13,向十位进1,个位写3。
(5)试一试:剩下的题目中自己选择一题,用竖式计算
(6)小结:刚才我们练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大家通过练习,
知道了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1、过关斩将
师:商场的另一角正在摸奖,但是大屏幕上显示,想要进行摸奖必须闯过屏幕上的三关,小朋友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1)、第一关:方框里填数(课件出示)
(2)、第二关:判断谁算得对(课件出示)
师:小明、小红和小李都在计算这两种肯德基套餐的总价是多少,请你判断一下,谁算得对?
(3)、第三关:找规律填数(课件出示)
2、摸奖活动
师:老师手里就是摸奖箱,你摸到的算式得数比80大就是一等奖,摸出的得数在70和80之间是3二等奖,得数比70小就是三等奖。
请三个同学上来抽奖,自己判断,集体用手势表示他判断得对不对(45+47,39+22,16+29,54+17,38+49)
3、综合练习
师:当他们摸奖正高兴时,多多的小表妹也来了,多多的妈妈也想给小
表妹买点礼物,所以他们有来到了玩具中心。
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
玩具以外,售货员阿姨又拿出了新玩具。
瞧!
(1)妈妈付了一张50元、一张10元和三张一元,你猜妈妈买了哪
具?(课件出示)
(2)妈妈最后还剩下80元钱,你说她还可以买哪些玩具?(课件出示)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3)妈妈如果想用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她最少要花多少钱?四、教学总结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
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