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导学案【课前预习案】温馨提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学习中是一项综合知识的整合,要考虑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综合知识。

高考分值一般为10分。

所以,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好文言文翻译是学会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

【试题先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

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善。

”乃止,不拜啬夫。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节选自《史记》)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5分)2、民安所措其手足?(5分)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翻译》教案⽂⾔⽂翻译【学习⽬标】1、明确⽂⾔⽂翻译的原则2、掌握⽂⾔⽂翻译的常⽤⽅法并能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

3、让学⽣逐步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此激发学⽣学习⽂⾔⽂的热情。

【学习过程】⼀、导⼊翻译:⽲引上⾐,请毕其说。

⾐裾落,上⽈:“正⾔碎朕⾐矣”。

(注:选⾃《宋史·陈⽲传》,陈⽲时任左正⾔)(建议:先让学⽣翻译,⼀起分享,找⼀些不同的典型)⼆、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要求原⽂字字在译⽂中有着落,译⽂字字在原⽂中有根据。

句式特点、风格⼒求和原⽂⼀致。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三、⽂⾔⽂翻译的两⼤招式:1、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意思,不遗漏,不多余。

2、⽂从句顺明⽩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四、探究⽂⾔句⼦的翻译⽅法(⼀)第⼀组1、赵惠⽂王⼗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惠⽂王⼗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闻名于诸侯各国。

2、得楚和⽒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得到了楚国的和⽒璧。

⼩结:字字落实第⼀式——留凡国名、朝代、年号、⼈名、地名、书名、官职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的词,皆保留不动。

练习:1、读⽂⾔句⼦,找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

《烛之武退秦师》译⽂: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礼。

分析:晋侯:对晋国国君的称呼,秦伯:秦国国君。

“晋侯”“秦伯”是专有名词,翻译时保留不动。

2、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阴之兰亭。

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设计

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设计

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设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文言文翻译作为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环节,不可忽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翻译,本课题设计了一篇文言文翻译训练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型结构和汉字。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规则。

3.经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文言文的基本翻译。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基本句型结构、语法及汉字。

2.教学难点:翻译思维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文言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学习通过对篇章中常用的语法和句型结构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基本语法和句型结构。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自己的总结和思考,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翻译做好铺垫。

二、文言文翻译的规则与方法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核心在于语言表达的精准和准确。

本教案将文言文翻译规则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通过对于文言文表达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翻译意图,为文言文的翻译提供方向。

三、翻译实践的练习通过日常练习,慢慢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在初期,可以通过简单的课文段落进行翻译演练,逐渐增加难度,并且增加随意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翻译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语法和句型结构的学习1.课本知识点讲解教师以教材为主教学语法和句型结构,讲解文言文中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基本语法,并介绍句子的总体结构。

2.总结和归纳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型结构进行总结和归纳。

3.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理解和巩固。

II、文言文翻译的规则与方法1.课本知识点讲解介绍文言文翻译的一般规则,包括关注上下文、注重修辞、正确翻译词法等方面。

2.练习翻译演练通过学生自身的翻译演练来检验学生对讲解的掌握程度,并且教师要及时给出指导,并指出其中的不足。

III、实践练习1.真实文言文段落的翻译教师提供真实的文言文段落,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翻译。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1.熟知文言文翻译题的考察内容。

2.认识几大误区,牢记应付策略。

3.培育采分意识,做到规范答题。

文言文翻译的三大赋分点1.落实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翻译的重中之重,实词的翻译重申字字对译,译出意义和用法。

在文言实词的翻[中心提示 ]译中,常有的问题是不辨通假、不辨古今异义、做好翻译题,一是要熟知翻译的不辨词类活用,不辨感情色彩,用词不合规范,标准和原则,即信、达、雅和直翻译僵硬,不知直译和意译相联合。

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是要译准2.落实文言虚词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实词重文言虚词大概能够分红两类,一是其构造作用在乎义和用法,虚词重在作用和的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助词,一是起语语气,特别句式包含倒装句式、气作用的发语词和语气助词。

翻译的要点是要省略句式、判断句式、固定句式不要翻译,怎样翻译。

等种类;三是要依照现代汉语的3.落实文言句式规范翻译,做到词达句顺,字字对文言句式和固定构造的翻译。

翻译的要点是落实。

怎样把古汉语的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句式对接起来,防止语序颠倒和漏译成分,保证语意完整,语句通畅。

打破点一翻译的四个步骤[典例 ]阅读下边的文言,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

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

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

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以,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仰望?” 帝纳而止。

(节选自《新唐书·温彦博传》)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剖析。

第 1 步:化句成词。

辽东 /本/ 周/箕子国,汉 / 玄菟郡,不 / 使 /北面,则 /四夷 / 何所 /仰望?第 2 步:定采分点。

①要点实词:“ 本”:;“ 周”:;“北面”:;“四夷”:;“仰望”:。

②要点虚词:“使”:;“ 则”:;“ 何”:。

③特别句式:“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都是,翻译时加判断词“是”;“ 不/使/ 北面”是,要增补成分;“ 四夷何所仰望”,,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考点、得分点和评分标准。

2、了解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3、掌握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翻译并小组讨论总结,老师适当点拨,从而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方法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体会文言文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境中,多种翻译方法的综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之翻译一种意识:得分点意识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字标准:“信”“达”“雅”四个步骤:审、译、连、誊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

”“女安,则为之。

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

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②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

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

”故曰:观过知仁。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③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里仁》(1)孔子为什么三次提到“女安”?(2)宰我认为守丧一年即可,孔子觉得“予之不仁也”子路“期而不除”孔子亦“非之”结合材料,简述孔子这样评价的原因。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翻译典型文言文句子。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文言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文言文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氛围。

2. 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文言文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翻译句子。

4. 互动教学(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文言文基本句式和词汇,方便学生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翻译作业,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提问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翻译一段文言文文本,要求准确无误。

2.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准备课堂测试。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测试1. 测试内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识别和运用。

2. 测试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

3. 测试目的: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十、课后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

文言文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翻译技巧。

3、培养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原则。

(2)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2、难点(1)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实词的准确翻译。

(2)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正确转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认识。

2、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翻译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翻译中的难点和疑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简单的文言文,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学生尝试翻译,从而引出文言文翻译的话题。

2、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含义,不随意增减或改变。

举例:“沛公军霸上”,应翻译为“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不能随意改变“军”的意思。

(2)“达”要求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比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翻译为“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语言表达要自然。

(3)“雅”注重译文的优美和文采,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高的要求,先保证“信”和“达”。

3、文言实词的翻译(1)一词多义讲解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兵”,有“兵器”“士兵”“军事”等意思,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兵”指“兵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中“兵”指“士兵”。

(2)词类活用介绍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情况。

如“沛公军霸上”中“军”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驻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使……变绿”。

(3)古今异义指出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陈增学《文言文翻译》公开课导学案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楚和氏璧。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总结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法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李希烈既陷汴州,玄佐遣将高翼以精兵五千保援襄邑;城陷,翼赴水死。自宋及江、淮,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以浙西兵合三万人救之。至陈州西五十里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希烈退保蔡州,自此不复侵轶。丁母忧,起复加金吾卫大将军,赠其母梁国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科目:高中语文姓名:陈增学单位:鹿邑县高级中学校《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3.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2.能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翻译句子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翻译专题,为什么学习这个专题呢?一是因为近些年来,年年都考文言文翻译题,而且每年每个省份必考文言文翻译题,我们河南省亦不例外;而是因为这个专题不仅是我们高一学生的短板,也是所有高中生的短板;从大的方面来看,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所以于公于私,我们都要学好文言文翻译专题。

二、考纲解读(为了让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我们来看一下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就是准确把握字句在文段中的正确的意义;而“翻译”则是将所提供的文言句子译为规范的现代汉语。

命题预测考查重点1、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2、含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句子3、含有关键词的句子4、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常见题型主观题:两道题,一题5分,共10分,每句话一般有四处得分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一共四分,加上句意通顺一分,共五分。

三、知识重温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二是字字落实,以为主,以为辅。

(先带领学生重温两个原则的理论知识,再进行解释:)1.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2.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3.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四、误点举要多媒体展示学生历次考试中翻译题出现的典型错误(试卷图片),然后归纳:(要求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凭空想象(忽略语境),丢三落四(信息遗漏),只图大概(不求精确),原封不动(该译不译),卷面潦草(潦草涂改)。

五、翻译方法指津(一)留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一)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名。

2、得楚和氏璧。

译: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让学生分组讨论翻译规律并总结规律,老师加以指导、补充确定:总结规律:凡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书名、国名、帝号、器物名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我们总结为“留”(板书)举例提问学生,翻译加黑字的意思: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汝今得与李、杜齐名。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李、杜:李膺、杜密(二)删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2.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不为事物所拘束,而能够随世事的变化转变。

3.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深度。

同上总结规律: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句首发语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我们称之为“删”。

举例提问学生,翻译加黑字的意思:如: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前三各字分别是:发语词、语气助词、语气助词,都不需要翻译出入为偏义复词,只翻译“入”:进入即可。

(三)换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2.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译:其次被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而受辱。

3.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译: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不敢写信给他。

同上总结规律: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我们称之为“换”(板书)。

举例提问学生,翻译加黑字的意思: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确定: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疏远、信任(单换双)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嫉妒(古今异义)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如同云一样(名作状)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为动)小结:字字落实留删换(四)调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译: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3.咨臣以当世之事。

(状语后置)译:拿当时的世道国情来咨询我。

同上总结规律: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倒装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我们称之为“调”(板书)。

举例提问学生,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2.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例:(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1.“竹床一”“木榻一”为定语后置句,“坐以之”“以之卧”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一竹床,以之坐;一木榻,以之卧。

译文:一张竹床,用来坐下;一个木榻,用来躺下。

2.两句话都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要合在一起翻译:(1)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一起上了船。

(2)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口。

(五)补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它)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没有能够抵抗得住的。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3.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译:私下会见了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4.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

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

同上总结规律: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我们称之为“补”(板书)。

举例提问学生,补充下列句子省略的内容:⒈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⒉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⒊竖子,不足与谋。

⒋今以钟磬置水中。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⒈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⒉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谓语)⒊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⒋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省略介词)(六)贯仔细研读下列各组句子,尝试总结文言翻译规律。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译: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3.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译: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同上总结规律: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实际上就是“意译”。

我们称之为“贯”(板书)0。

举例提问学生,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①(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

此处为作者自谦词意译为“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仆人”)译: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仆人太史公司马迁拜了又拜说②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小结:文从句顺调补贯三、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四、错题重做请将下列句子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河南省顶级名校、郸城一高2018届高三4月联合教学质量测评)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

出自行间,少学骑射。

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

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

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

后十五日,副元帅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

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

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李希烈既陷汴州,玄佐遣将高翼以精兵五千保援襄邑;城陷,翼赴水死。

自宋及江、淮,人心震恐。

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以浙西兵合三万人救之。

至陈州西五十里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

希烈退保蔡州,自此不复侵轶。

丁母忧...,起复加金吾卫大将军,赠其母梁国夫人..。

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三百人,遂行。

岁余,授泾州刺史,充四镇、北庭行营。

复筑连云堡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西别筑胡谷堡名曰彰信。

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羡。

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

废朝一日,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刘昌传》,有删改)(1)至陈州西五十里与贼遇,昌晨压其阵,及未成列,大破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教师点拨明确:(1)到了陈州五十里西与叛军相遇,刘昌清晨进逼敌阵,没等帝君拍好阵列,就大败他们。

(压、阵、破各一分,句意通顺2分)(2)等到他疾病缠身,定好这天赶赴京城寻医诊治,没有动身就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

(婴、约、卒各一分,句意通顺2分)五、真题体验请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