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分析题
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题库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一、分析题(1题,每题32分)1.系统科学家M·邦格曾讲过:“如果有什么人不相信突现性质,请他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吧:一个人的身体的组成元素,即碳、氨、钙、铁等,其市场价格估计为一元。
另一方面,我们身体中的生物分子DNA、RNA、蛋白质等,其市场价值大约为百万元。
有人说,这是信息的价格;但我可以说,这是突现结构的价格。
”该段话包含系统科学哪些原理?如何理解这些原理?1、这段话包含的系统科学原理有:系统的普遍性、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结构高层次的相对独立性。
2、系统的普遍性:用系统的观点看自然,其中任何事物都以系统形式存在,不仅由极大量原子组成的宏观物体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复杂的相关作用,即使比原子核还小的各种基本粒子,也是有其内部结构的物质系统。
同样,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界,没有任何物体可以脱离系统而独立存在。
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是由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上组成的整体,这些关系的集合不能先于或脱离其部分而存在,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但出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不是单纯的叠加或机械的堆积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从而使整体具有新的属性和规律这些新的属性和规律与他的各个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有质的区别。
系统的本质特征在于他的整体性。
高层次的相对独立性:高层次是从低层次中产生,产生后仍然以低层次为其基础与载体,但高层次一旦产生,就与低层次有本质的区别。
从底层次到高层次虽然组成要素还是低层次,却产生了新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因而形成新的实体,出现新的规律,产生新的属性。
2.有人说,各国在工业化与环境治理的选择上都先后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环境质量必然与其发展阶段相对应。
要治理环境无不首先遇到发展的门槛。
例如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污染时,人均GDP11000美元(1980年美元),日本虽然较低,但人均GDP亦超过了4000美元(1980年美元)。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个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解析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考试解析
《自然辩证法》考试 答案一、基本理论概念部分:1、机械自然观或生态自然观答:机械自然观:机械自然观是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相适应,机械自然观成为以后相当时间内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持有的观点。
其要点为:1) 宇宙像空架子,绝对静止---绝对空间;2) 时间永远以等速流失,与物体运功无关;3) 机械运动是唯一的运动规律,宇宙是一架大机器;4) 分析、分解的方法是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
总之:机械自然观把大自然比作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不再认为自然是个有机体,自然不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也不具有理智和理性,不能自主地运动和变化,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简言之“世界是一架机器”。
坚持有神论的思想、决定论的思想、还原论思想和简单性思想。
(概论P31)生态自然观:是系统的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
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系统的辩证的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而现代生态自然观的践行为缓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斯、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发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还高度重视人在大自然中的独特价值和主体地位。
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概论P82)2、科学乌托邦或科学敌托邦、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几种观点答:科学乌托邦:以现代科技为根本依托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设计,主张以科技理性为范式主导和规约人类未来,相信科学技术必定可以实现物质丰裕、持续合理、自由正义与社会和谐的人类梦想。
注:乌托邦新型理想社会的理念创新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理性启蒙运动推动了世界的全面理性化,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领的西方现代运动为科学乌托邦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11、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分支,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也是关于自然界辩证运动的整体认识。
2、自然辩证法强调的是对自然界总的认识而不是对细节的认识,所谓的自然界是广义的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被科学所认识的自然)、人工自然(被技术改造的自然)、社会自然(被产业产出的自然)。
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包括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地运动、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的运动、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运动。
3、在转化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了认识即科学指把天然自然转化成人化自然的手段;技术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手段;工程指把天然自然(包括人化自然)转化成人工自然的另一种手段;产业指把人工自然转化成社会自然的手段。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3个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分为运动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05-06(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 (硕士研究生)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21分,每小题7分)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
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解析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及试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3、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二、重要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第一篇自然观一、名词解释:1、系统P392、人化自然P933、人工自然P954、可持续发展P1155、可持续发展战略P117二、重要问题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第二篇科学技术观一、名词解释1、科学P126-1272、技术P1283、科学共同体P1324、无形学院P1355、范式P1486、技术创新P166二、重要问题1、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P127-128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3、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6、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487、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50-15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P157-1609、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P166-16810、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P168-17011、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P191-19412、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198-20113、科教兴国的内容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P206-211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P2202、科学问题P2273、科学事实P2404、实验方法P2465、科学抽象P2516、直觉思维P2597、创造性思维P2608、科学假说P263二、重要问题1、科学认识的特点P2172、科学问题的来源P2313、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33-2384、科学事实一般应该满足的条件P2415、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P263-2666、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P275-2777、运用系统方法应把握的原则P2928、技术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10-3119、技术评估的标准和内容P315-31610、技术方法的特点P305-307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自然辩证法考试及其答案
1.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影响和制约自然界。
人和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开来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但它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其意义在于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够彻底,在自然观方面承认唯物主义,但在历史方面承认唯心主义。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人工自然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5.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它们都围绕人和自然界关系的辩证统一主题。
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_期末考试历年真题
一、判断分析题(3*10)1.实验和理论可以分离。
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实验和理论有双向作用的观点。
在科学发展观众,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因而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地推动了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知道,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
2.技术的异化是由技术本身导致的。
错误。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对于劳动来说,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力量,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就是为了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产生着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3.工程技术活动可以忽略基本的伦理原则。
错误。
从研究伦理的视角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动物以及研究可能影响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利益优先原则”。
这就要求科学共同体的科研活动符合社会伦理和动物伦理的基本要求。
工程师既是工程活动的设计者也很是工程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巨大。
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一定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
工程技术活动要遵守是个基本伦理原则:一切为了公众安全,健康,福祉;尊重环境,友善地对待环境和其他生命;诚实公平;维护和增强职业的荣誉,正直和尊严等。
二、简答题(2*15)1、科学、技术、工程的关系如何?“科学”是运用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
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联系我所学的专业—土木工程,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现代土木工程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重大工程项目将陆续兴建。
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
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
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
这以雄辩的科学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的性质,各个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联系的,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华南理工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知识大全
一,辨析题(4*10分)自己整理的1.自从古希腊的原子论提出之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是一个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错.还原论是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1)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在纵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式,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在横向上,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的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的高度综合。
分析就是研究,综合就是创造。
在总体趋势上,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2)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马克思认为,科技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任何技术,最早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技术目的就是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在观念上预先建立的技术结果的主观形象,是技术实践的内在要求,影响并贯穿技术实践的全过程。
技术手段即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因素。
技术目的的提出和实现,必须依赖于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是实现技术目的的中介和保证.(3)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1.《自然辩证法》的作者为( B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毛泽东2.自然包括了( B )A天生自然和天然自然B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C 天工自然和人生自然D天化自然和人工自然3.自然观的演化顺序是( D )A机械-朴素-辩证B 辩证-朴素-机械C朴素-辩证-机械D朴素-机械-辩证4.古代科学技术最先发展的是农学、天文学,原因是( C )A 自然形成的B偶然出现的 C 社会需要的D 最容易掌握的5.科学研究最重视( B )A 灵感B 实践C 成果D 投入6.恩格斯认为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生产有两种:生活资料和工具的生产,( A )A 人类自身的生产B 生产力的生产C生产关系的生产 D 人类精神的生产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发展方向是( A )A农学和天文学B力学和光学C数学和化学D生物学和医学8.哥白尼革命是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革命的主要影响是:( A )A实现科学思想的变革B实现社会体制的变革C实现科学种类的更新D实现宗教改革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科学技术,基础性的条件是( C )A资金B设备C教育D政策10.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发展会使得人出现( A )A异化 B 强化C弱化D 分化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的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近些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国际动荡和社会问题时有发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由此而发生了改变,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不再是一味的强调其积极作用。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为什么?2.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有哪些是负面的,如何解决?3.请从你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回答你的科学技术观是怎样的,你认为你的科学技术观需要改变吗?为什么?1.答:疫情期间和疫情结束后人与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共存,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辨析题
辨析题1只要依靠科技进步就能限制或消除科技应用可能带来的负效应。
错!首先要看到,造成消极后果的主要原因不在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类本身,是人类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问题。
对于社会原因造成的消极后果,必须依靠社会进步来解决,而不能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来解决。
至于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所带来的消极后果,那更是可以通过发展和完善相应的科学技术来克服。
2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
错!对科学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狭义的科学指纯粹的基础研究,它揭示自然界的性质及规律,即基础科学;广义的科学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广义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已延伸到应用(属技术范畴)。
狭义的科学,即进入应用研究之前的基础研究,一般来说无明显价值负荷,与应用关系密切的科学研究才会有较明显的价值负荷,但大多数科学研究,包括一些基础科学,一开始就又与应用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研究的禁区,根据不同的划分有:第一、康德意义上的禁区:科学技术与道德信仰被划分在不同的范畴中。
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道德、信仰问题,科学有禁区。
第二、价值目的指向性意义上的禁区:虽然科学本身并无道德之分,但其存在和发展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关。
这个禁区是要为科学的应用确定价值的合理性前提,其实质性规定是只能为善不能为恶。
若科学研究成果会使对人类造成的灾难大于得益、或是挑战了现存道德规范,则应属于科学禁区。
如克隆人的研究在现有的道德规范下还是属于科学的禁区。
第三、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
纯粹科学技术意义上的禁区是指在纯粹的科学范围内,由于科学本身的不成熟性、局限性而直接规定的科学禁区,它只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挑战禁区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得到解决。
3、工业化是全球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错!人类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工业化的产物,但是实质上却是与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这种观点,在理论形态上是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取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1)
自然辩证法资料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自然哲学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
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
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
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1、简述科研选题的步骤和基本原则。
科研选题的步骤一般来说,选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问题调研。
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究领域,然后对这一领域做全方位的调研。
调研内容可以包括:了解人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突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尚未有人涉足等等。
只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掌握科研新动向,并以前人的工作的前提进行高起点的研究。
2.课题选择。
这是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阶段。
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运用选题的原则,从所调研的问题中优选出备选课题,然后设计出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费用,需要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等等。
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题的重要依据。
3.课题论证。
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分析审议。
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课题决策。
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
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
若通不过则被淘汰,或修改该课题,或另选课题。
科研选题就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和多次论证。
另外,科研选题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
选题原则需要性原则是指课题选择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包括经济发展需要、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需要等。
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则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科学性原则要求人们选择课题时,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DDT案例简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的使用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大,而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还带来了农作物的增产。
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滴滴涕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滴滴涕,鸟类体内含滴滴涕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极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
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
因此从70年代后滴滴涕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
滴滴涕还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催生婆。
DDT的有毒人造有机物是一种易溶于人体脂肪,并能在其中长期积累的污染物。
DDT已被证实会扰乱生物的荷尔蒙分泌,2001年的《流行病学》杂志提到,科学家通过抽查24名16到28岁墨西哥男子的血样,首次证实了人体内DDT水平升高会导致精子数目减少。
除此以外,新生儿的早产和初生时体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种联系,已有的医学研究还表明了它对人类的肝脏功能和形态有影响,并有明显的致癌性能。
由于具有较低的急毒性和较长的持久性,也降低了有机氯杀虫剂的使用次数。
然而,却也因此使此类的杀虫剂具有较长的持久性,长期累积下来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
2 案例分析历史上,DDT的使用,不仅能很好地治疗疟疾、痢疾等疾病,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
DDT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人类在自然面前取得了成功,但是自然反过来又开始报复人类,随着DDT进入生态链,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类似DDT使用的现代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引起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时今至日,才认识到人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的主人,二是共存共荣的合作伙伴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协调发展阶段。
首先,人类应该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
这是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而这种交换又势必带来自然平衡的改变。
人类使用DDT,就是为了从自然界得到更多的农作物,促进农业的发展,当初就是为了追求这种短期的效果而不顾可能造成的长远影响,造成了现在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种类减少。
因此人和自然应该建立一种建设性的、尽可能完善的、和谐的关系。
再次,要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和自然矛盾的解决,与生产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根本无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才能为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提供可能。
例如,从可持续发展来看,现代高科技也必将逐渐引入到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来,如通过运用克隆技术,将具备高强抗虫病害的基因组移入农作物中,以获得高抗病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这样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总之,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提倡可持续发展,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观念,并通过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实现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的和谐统一。
1 巴尔的摩事件简介巴尔的摩,美国科学界一位风云人物,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校长,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
曾获诺贝尔奖。
1981年,科学家们发现,小鼠的生殖细胞在导入外源的大鼠照鼠要大上2倍,被称为“超级鼠”。
转基因鼠的出现为基因表达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空间。
正在从事抗体基因研究的巴尔的摩立即抓住了这一时机。
他敏锐地想到:如果将含恒定元件a的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的生殖细胞,小鼠内源基因的重排是否会效仿外源基因,也产生含有元件a的基因?要证实设想,必须做血清学的测试鉴别,即对转基因小鼠用放射方法进行鉴别。
巴尔的摩把这一鉴别任务交给了他的得意助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T•伊玛尼茜•嘉莉,还给她配上了强大的研究阵容。
1985年5月,嘉莉不负众望,取得了预期成果:小鼠的内源基因确实会效仿外来的重链基因。
1986年4月,巴尔的摩和嘉莉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在含重排MU重链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中内源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的实验论文,这个发现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在论文提供的大量数据、完整的程序和事实的记录面前,人们无法怀疑这一实验结果。
一个月后,巴尔的摩实验室的一位博士后M•欧图勒在仔细读了长达17页实验记录后,发现与论文不符。
论文中提到的一些关键性的实验,在实验记录中根本找不到。
论文有造假嫌疑!于是她向塔夫茨大学当局汇报了这一情况。
学校调查组的调查结论是:论文记录虽有“小小的错误”,但并没有造假。
欧图勒不服,告到了国家卫生研究院。
国家卫生研究院对此事展开正式调查,结果还是:论文没有造假。
在此期间,欧图勒处处受压。
权威的《科学》、《自然》、《细胞》等杂志都拒绝刊登批判文章。
最后,官司打到了国会。
1988年5月,国会调查分组委员召开了听证会。
而巴尔的摩在《致同事》的公开信中声称完全没必要进行调查,他可以保证特里萨•嘉莉的人品。
他以为,以他在科学界的声誉和权威,可以让调查中止。
他指责调查人员费特尔、丁吉勒、斯图尔特等人,说他们毫无根据地干涉科学问题。
他甚至以言语相要挟,声称这是一场“悲剧性的调查”,认为“外行是不可能评价科学的”。
由于事态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他不得不刊登更正文章,但他指出,修正并不会减弱论文结论的可信度。
巴尔的摩的言行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为捍卫科学纯洁性的可怜的“小人物”欧图勒受尽折磨和冷落,在巴尔的摩荣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时,她被解雇了。
国会和联邦经济情报局的调查结果最终显示:实验的日期与嘉莉的记录不一致,她是用截取日期转贴到日期记录纸带上的方法来造假。
这一发现使嘉莉名声扫地。
直到这时,巴尔的摩才不得不承认自己为嘉莉辩护的错误,并向欧图勒公开道歉。
至此,被称为“美国科学史上最令人伤心的悲剧”的巴尔的摩事件,终以真理战胜虚假告终了,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2 案例分析第一: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命根子,科学史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事件反映了科学中的越轨问题,给科学的进步产生极大的危害。
所以我们要坚决与用虚作假作斗争,一方面与科学中的弄虚作假现象作斗争需要勇气和牺牲精神(事件中的欧图勒);另一方面必须强化科研研究成果质量的监督机制,人们往往认为监督科研成果质量是科学自身的内部事务,科学具有能够抛弃错误数据、错误结论的特殊机制,然而近年来的实践恰恰表明,监督科研成果质量的机制往往不起作用。
第二:科学必须永远维护真相和事实而不是自己的观点。
这样它才能尽可能少地被主观感觉影响,才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地逼近真理。
而事件中的巴尔的摩为造假提供了支撑,打压举报越轨行为的人,这违反了无私利性,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第三:巴尔的摩事件决非偶然,它只是科学界众多弄虚作假案中的一例,它从侧面反映出科学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缺陷。
在现代,科学的体制化、科学家角色职业化,使得追求真理不再是科学活动的惟一要求,功利性已开始成为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
由于科学内部的运行机制是通过奖励系统实现的,谋求独创性的成果,争取社会承认,自然会成为科学家行为内在的激励因素。
当科学家有了对社会承依靠科学内部的规范机制则难以防范科学家的越轨行为。
在作假事件日益增多认的强烈渴望以后,就难以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研究。
因此,仅仅的今天,特别需要健全科学内部的评价机制和建立权威的查处机构。
总之,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决定了科学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概括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合理的怀疑精神,使科学家在学习知识或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并内化成为科学家的精神气质。
这样才会有利于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1、弗里兹·哈伯案例简介弗里兹哈伯,因合成氨而闻名于世,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年12月9日-1934年1月29日),德国化学家,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布雷斯劳(现为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从小就对化学工业有极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哈伯先后到柏林、海德堡、苏黎世上大学。
上学期间,他还在几个工厂中实习,得到了许多实践的经验。
1894年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化学系得到了一个助教的位置,并于1896年在那里完成了教授资格考试。
1898年成为卡尔斯鲁厄大学化学系编外教授。
他喜爱德国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的伟大职业——化学工业。
读大学期间,哈伯在柏林大学霍夫曼教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关于有机化学的论文,并因此获得博士学位。
1904年,哈伯在两位企业家答应给予大力支持开始研究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并于1909年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
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
哈伯也从此成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
为表彰哈伯的这一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把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哈伯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使用于战争之中,造成近百万人伤亡。
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但哈伯这一行径,仍然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国科学家们的谴责,哈伯的妻子伊美娃也以自杀的方式以示抗议。
2、案例分析首先从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
化学技术的进步可以造福人类,人工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运用化学技术生产的化学武器,在战争中造成人的大面积死亡,属于危害人类、反人类的行为。
其次,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时应承担社会责任、道义。
为科学而科学的清高和超脱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考虑科学的社会后果以及自己的社会伦理责任。
责任是知识和力量的函数,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一部分人,例如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或统治者,由于他们掌握了知识或特殊的权力,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带来比其他人更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应负更多的伦理责任,需要有特殊的行规(诸如希波克拉底誓言)来约束其行为。
科学放到社会的环境中,考虑科学家在社会中身份的多重性,科学家的行为规范应该包含着伦理规范:有责任性(responsibility),即有责任去思考、预测、评估他们所生产的科学知识的可能的社会后果。
只要科学家的行为是出于自由意志,他们在科学应用的因果链中就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他们对科学应用的后果就负有一定的伦理责任,当然不是全部的、直接的。
核战争、生物武器、与科技发展不无相关的生态危机等将对人类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迫使着科学家们对科学的社会后果再也不能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