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分析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分析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分析水中活性污泥系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生物处理技术。

该技术运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组成,而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因此,本文将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学效应两个角度,对水中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分析。

一、微生物群落结构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肠球菌属(Enterobacteriace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活性污泥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菌类型。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甲烷丙烷硫酸盐还原菌(Methanomethylovorans)也是活性污泥系统中的重要菌种。

除了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也非常关键。

常见的指标包括菌落总数、革兰氏阴性菌数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分布情况。

同时,不同环境因素也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速率,进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二、生物学效应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生物学效应有着重要影响。

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就是将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这一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污染物质从水中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除此之外,微生物群落结构还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如果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不均衡导致某种微生物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为这会导致代谢产物的积累或者缺失,进而影响到每个微生物菌株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速率。

因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实际经验总结,绝对实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实际经验总结,绝对实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卓祥和编写二〇〇八年九月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排入水体后,使水体受到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是当前水体污染的普遍倾向,因此有机污染的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如果被有机污染的水体是河流,在流径一段距离后,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被氧化、分解,最后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程度,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挣。

微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河流中的溶解氧,而溶解氧则可在流动的河流表面从大气中得到补充。

我国古代,就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谚语。

这种利用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称作好氧微生物。

排入水体的污水,一部分以悬浮状态的有机物沉淀至水底,无法不断获得溶解氧。

此时,另一种称为厌氧微生物发生作用。

厌氧微生物是自养性的,以发酵方式分解有机物和合成微生物机体。

厌氧分解能产生有机酸、醇、硫化氢、二氧化碳、沼气和热能。

所以受有机污染的水体常发生底泥冒气泡现象。

民间的沼气池和堆肥是厌氧微生物作用的例子。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污水处理工程中,水中溶解氧≥2mg/L为好氧区(Oxic Zone),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又称碳化和硝化);0.2~0.5mg/L为缺氧区(Anoxic Zone),在兼氧微生物作用下能起到脱氮的反硝化反应;<0.2mg/L的称为厌氧区(Anaerobic Zone),微生物能吸附有机物并释放磷,以便在好氧区吸收磷从剩余污泥排出而起到除磷功能。

水中溶解氧在0.5~2mg/L属于有氧区范围,有相应的微生物菌种存在,起到相应的有机物氧化、氨氮硝化和硝酸盐反硝化的作用。

利用好氧微生物、兼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清除水中有机物的技术,被称作生物处理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按处理设施的载体不同,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种。

如以填料和膜片作为载体的各种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等处理设备属于生物膜法;以水为载体的各类曝气池、氧化沟等属于活性污泥法。

也有两者结合,在水中设置填料载体的接触氧化法等。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和提供干净的饮用水,水处理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作。

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完成对水的净化和处理。

首先,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氮循环。

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高浓度的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和水体缺氧。

在水处理中,微生物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如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

氨化作用由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简称AOB)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简称AOA)共同完成,它们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

而硝化作用由亚硝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简称NOB)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态氮。

通过这两个过程,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可以被其他微生物利用的无机氮,进而减少水体中的氮污染。

另外,微生物还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聚结和胶结功能。

特定类型的微生物,如菌丝菌(Actinomyces)和细菌胶团(bacterial flocs),通过胶体和多糖物质的分泌和粘附作用,促进了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聚结和胶结。

这些微生物的群体形成了一种黏稠的胶状物质,能够吸附微小颗粒,如悬浮固体、有机物质和细菌,形成较大的沉积物,从而使水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此外,微生物还通过甲烷发酵和硫循环等过程在水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甲烷发酵是一种厌氧过程,由产甲烷菌负责将有机物质分解生成甲烷气体。

这个过程广泛应用于污泥处理过程中,通过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来净化废水。

硫循环是指微生物参与的一系列硫化物的转化过程,包括硫化物的氧化和还原。

这些微生物能够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或氧化硫,从而减少硫化物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水处理的效果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变化对污水处理效率的指示作用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变化对污水处理效率的指示作用

动物学报 43(增刊):1~5,1997A cta Zoologica S i nica43(S u ppl.)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变化对污水处理效率的指示作用王 超 陈致和(山东大学生命学院, 济南 250100)摘 要 污水处理装置中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因子的变化,因而具有污水处理效果的指示作用。

通过对原生动物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和对应的COD、BOD5值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证明:曝气池中纤毛中心占绝对优势时,处理效果最佳;若鞭毛虫数量剧增,处理效果将降低。

而轮虫的出现说明处理效果较好,但当其数量过多且种类单一时,也说明效果降低。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原生动物 污水处理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各种环境因子,例如进水的物化条件、各种技术参数(如充氧条件、空压机的转速、曝气时间等)以及气候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处理装置中各种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在各种生物中,以原生动物的数量最为明显。

可以通过处理装置中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反映出环境因子变化。

而COD、BOD5值可以作为废水处理效果的特定指标。

可见,了解废水处理装置中原生动物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和对应的COD、BOD5值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废水处理中的情况,促进更好地加强管理工作。

现就济南炼油厂废水处理中原生物p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变化与COD、BOD5去除率的关系调查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1 水样来源 济南炼油厂废水处理过程中各阶段的水样。

主要采样点为进水口(废水通过浮选池后进入曝气池的进水口);1号表面曝气池、底部充气曝气池(一级沉淀池,定期底部吹气);2号表面曝气池、二级沉淀池、出水口等。

在1996年3~4月份进行4次采样。

112 原生动物的鉴定和计数 鉴定以活体显微镜检为主。

部分以鲁哥(Lugol)氏液固定后鉴定。

计数采用计数板法。

113 COD的测定 采用重铬酸钾法(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114 B OD的测定 采用20℃培养5天所需的溶解氧(Do)作为指标。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浅析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浅析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浅析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它的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让水资源得以再生利用。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利用微生物在污泥中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本文将就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一、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的作用1. 有机物质的分解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完成污水处理的过程。

有机物质是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的存在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而微生物通过吸收和降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氮、磷的去除除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外,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还能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等无机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所释放的氮磷化合物会被微生物吸收并在其中转化,从而实现对氮、磷的去除。

3. 细菌细胞自身的降解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细胞自身也会进行降解,从而释放出更多的微生物和酶,促进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二、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不同的有机物质具有不同的降解能力,因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对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水质的特点和处理的要求来合理选择和控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微生物的活性是指微生物对有机物质的降解能力。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的活性对污水处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活性受到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控制。

四、微生物的养护和管理为了保证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的正常生长和活动,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

养护和管理的方法包括污泥的通风、搅拌、水质的监测和调节,以及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等。

只有保证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才能保证污水处理的效果。

五、结语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其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进行浅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调试、后期稳定运行和工艺调整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污水处理指标作用,通过镜检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状况,可以获得该活性污泥的相关性状信息,对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下面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4种微生物的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对污水处理的影响,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楯纤虫(Aspidisca)【名称】楯纤虫【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体长:25-40µm体宽:18-29µm【形态】体形小,甲呈三边的圆形,前端最狭小,后端最宽阔而平直,少许钝圆,背面凸出,前触毛4根,倾斜的列成一行,腹触毛3根,列在前半部,臀触毛5根,相当长而细,倾斜的排列在后部。

【生态】以细菌为食物,生态范围较广,但对化学物质极为敏感,可作为有毒物质判定的生物指标。

楯纤虫可作为水质处理良好的指示生物,大量出现时,处理水BOD大多在15㎎/l以。

但楯纤虫过多时,2000个/ ml以上,不断地在活性污泥翻来翻去,也会影响污泥的沉降效果。

【图片】二、板壳虫(Colepidae)【名称】板壳虫(Colepidae)【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55---65微米宽:28---32微米【形态】身体呈圆桶状榴弹形,中间少许膨大,体长和体宽的比率约为2比1。

形态固定不变,或多或少呈棕褐色;由外质形成的板壳有15---20行,板壳由横沟分成六段,每段形成一定形式和数量的“窗格”。

纤毛均匀地分布在全身,胞口位于最前端,为纤毛所围裹不易看到。

【生态】板壳虫能捕食藻类,小型鞭毛虫,以及小的纤毛虫,也吸食已经死亡的轮虫。

经常出现在BOD负荷较低,溶解氧浓度高,处理水BOD低的时候。

【图片】三、棘尾虫(Stylonychia)【名称】棘尾虫(Stylonychia)【分类】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长:110---120微米宽:45---50微米【形态】体形呈长椭圆形,但二侧差不多平行,在口缘处有凹陷,纤毛系统有8根前触毛,5根腹触毛,5根臀触毛,臀触毛的两根明显的突出在体外,身体非常强直,后面3根尾触毛长而坚硬不动,背有短的刚毛。

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关于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的论文.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群。

包括细菌、原生动物、鳃引等环节动物、轮虫类、线形动物和椎实螺属(Lymnaea)软体动物和昆虫〔花虻(Eristalis te-nax)〕。

但从活性污泥的机能方面来看,还是以动胶菌属细菌为主体,在有钟虫属(Vorticella)、等枝虫属(Epistilis)等有柄的原生动物存在的污泥,活性更高。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土壤是微生物天然培养基1、营养:有机质丰富,可提供C、N及矿质元素和水分等。

2、PH值:土壤PH值多在—之间,适合微生物生长。

3、渗透压:土壤渗透压在3—6(大气压)适合微生物生长。

4、空气、水分:土壤空隙中充满着空气和水分,为好氧、厌氧微生物生长提供条件。

5、温度:土壤保温性能好,温度较稳定,变动幅度较空气小。

即昼夜、季节温度比空气小得多,不同温度湿度不同。

所以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菌种资源库”。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1、数量:丰富:几百万—几十亿/g,贫瘠:几百万—几千万/g。

2、种类:细菌最多,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原生动物少,病毒。

3、营养类型:多为异养型,少为自养型。

4、数量:①细菌:占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的70%—90%,由于数量多,生物量也高。

生物量:单位体积中,活细胞的重量。

多为自养菌,少为异氧菌,多为中温型好气菌,或兼性厌气菌②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孢子:几千万—几亿/g占微生物总数5—30%分布于碱性,有机质丰富的温暖地带。

酸性,贫瘠土地中放线菌少。

由于放线菌菌体大,有分支,虽数量少,但生物量与细菌相近。

种类:链霉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

③真菌;几万—几十万/g,好气性,分布于土壤表层。

存在:在土壤中的菌丝及孢子状态存在。

由于真菌菌丝粗,且长,故生物量不小于细菌,真菌分布于酸性土壤,分解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浅析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浅析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浅析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性污泥是指在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参与了污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降解和转化。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微生物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微生物参与有机物的降解。

污水中的有机物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细菌是活性污泥中主要的降解微生物,它们通过吸收有机物并分泌酶类,将有机物转化为可被吸收的物质。

藻类在光照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有机物通过光合产生的氧气进行氧化分解。

真菌则通过菌丝网络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这些微生物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

微生物参与污水中的氮磷去除。

氮和磷是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过量释放到水体中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活性污泥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氮磷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从而实现去除。

细菌在污水中将氨氮通过硝化过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最终形成氮气释放到空气中。

藻类则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中的无机磷通过固定为有机磷或沉淀形式去除。

微生物参与活性污泥的形成和维持。

活性污泥是指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聚集体。

这些微生物形成了一种黑色、胶状、有活性的污泥。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共同组成了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

微生物在活性污泥中的聚集产生了很大的浓度,提高了处理效果。

污泥中的微生物还能产生各种胞外物质,对固液分离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聚合物能够吸附和捕获污水中的固体颗粒,从而实现了污水中悬浮物的去除。

【干货】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作用、增值规律、净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干货】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作用、增值规律、净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干货】活性污泥微生物组成、作用、增值规律、净化过程及影响因素1. 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作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主要是细菌。

活性污泥中的原生动物2.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值规律纯菌种的间歇增殖规律已经学过——《水微生物学基础》,细胞增长过程中存在“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同样,在多种菌种共存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增长的过程,存在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减速增长期、内源呼吸期。

下面从有机物量F、微生物量M、耗氧速率(有机物降解速率)、污泥活性四个方面分析各个阶段特征。

1) 适应期也称调整期、吸附期,底物投入后,微生物在新环境下与底物接触,先吸附但不分解,适应环境,酶系统发生变化,不分裂,但个体增大。

时间较短5-15min。

书上提到后期会发生增值,因量太少,一般不考虑。

2) 对数增长期吸附后,F/M高>2.2,在O2充足的条件下,降解速度很快、生物增长也很快,耗氧量最大,污泥活性很强但松散、凝聚沉降性较差。

3) 减速增长期随着F↓、M↑、使得F/M↓,底物的量限制着微生物增长速度,增长速度越来越缓慢,部分微生物不得不分解体内营养及不易降解的有机物,逐渐活性变差、沉降絮凝性提高,某点处微生物数量达到最高、总降解速度最快,维持一定时间后,环境中已很少有营养可被摄取,进入内源呼吸期。

4) 内源呼吸期F/M很小,充分曝气,混合液中营养耗尽,几乎全部微生物只能分解体内营养以维持生命,活性变差、凝聚沉降性好,出现原生动物、污泥量减少、水变清。

由以上分析看,要利用活性污泥净化污水,必须发挥其吸附性、降解性、凝聚沉降性,但对数增长期凝聚沉降性差、内源呼吸期降解太慢,只有减速增长期的末端同时具备较好的降解性、沉降性、供氧条件也容易满足。

因此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普通曝气池)将反应条件控制在减速增长起末端。

3. 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过程生物处理的实质是污染物(营养物)被转化为无机物和细胞质,活性污泥法即是如此。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其中微生物群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关联,对于高效处理污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其功能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

一、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特定的群落结构。

这些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协同合作,完成了对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从而净化了污水。

1. 细菌群落细菌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之一。

在处理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结构会受到环境条件、有机物种类和浓度、氧气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比较常见的菌群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好氧菌主要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产生能源,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厌氧菌则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硝酸盐还原作用,使得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而硝化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起到了氮素去除的作用。

2. 真菌群落真菌在污水处理中起到了降解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重要作用。

在好氧条件下,真菌主要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在厌氧条件下,真菌则通过发酵作用来产生乙醇和其他有机酸。

3. 古菌群落古菌是一类极端微生物,能够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而在污水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功能。

古菌可以代谢硫元素、氢气和甲烷,从而参与了硫循环和甲烷循环过程。

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识别其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多样性较高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提高处理系统对不同有机物质的适应性和处理效率。

此外,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还可以反映出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或改变的趋势。

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还可以预示着某些特定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变化。

例如,当环境中有机物浓度增加时,某些产生特定酶的细菌群落会增加,从而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速度。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素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影响因素污水处理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污水处理过程会涉及到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会在处理过程中经历很多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污水处理的过程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处理过程。

其中,生物处理的过程最为关键,因为它能有效地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微生物在生物处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将污染物质分解成更小的有机分子,这些分子又可进一步被其他微生物利用,直到最终分解成CO2和水。

一般而言,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随时间和处理条件而发生变化。

事实上,微生物群落是十分复杂的,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种类的微生物,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影响其群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在生物处理污水的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不断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其内部的相互关系和不同种类微生物对处理条件的感知程度不同。

例如,某些微生物与早期处理步骤相关,并有助于分解有机物质,而其他微生物则在后期处理步骤中更为有效。

实际上,微生物群落的不同,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周期中反映出他们对处理过程和条件的适应程度。

除了时间和处理条件外,环境因素、控制策略等也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界面相,这些因素包括温度、pH、亏氧、营养水平等。

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微生物群落变化中最显着的原因之一。

典型例子就是温度,一些研究表明,温度会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代谢时间,从而对处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营养水平也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的重要因素。

高浓度的污染物浓度通常可以刺激显著的微生物群落变化,从而达到快速分解污染物的目的。

此外,污水处理过程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进水污染物质的类型和浓度、处理装置中的混合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函数。

要将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纳入设计污水处理设施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

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更能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和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和作用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特征及作用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物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处理构筑物及何种工艺流程,都是通过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作用,使活性污泥具有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机物的活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

处理后出水水质的好坏同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有关。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微型动物为主的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茶褐色的絮凝体。

其中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组成,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数量可占污泥中微生物总量的90 %~95 %左右,细菌在有机废水的处理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在A - B 活性污泥法中,A 段在很高的负荷下运行,停留时间、污泥龄期都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级的真核微生物无法生存,只有某些短世代的原核细菌才能适应、生存并得以生长繁殖。

此外,活性污泥中还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微型动物< 1 > 。

在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部分微型后生动物,通过辨别认定其种属,据此可以判别处理水质的优劣,因此将微型动物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2 > 。

1 微生物类群的分类1. 1 肉足虫其细胞质可伸缩变动而形成伪足,作为运动和摄食的胞器,常见的有变形虫和表壳虫。

1. 2 鞭毛虫具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鞭毛,鞭毛是其运动器官,常见的有滴虫、聚屋滴虫、眼虫、豆形虫和粗袋鞭虫等。

1. 3 纤毛虫动物周身表面或部分表面具有纤毛,作为运动或摄食的工具,具有胞口、口围等吞噬和消化的器官,分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常见的游泳型有漫游虫、草履虫、管叶虫、斜管虫等;常见的固着型有钟虫、盖虫、独缩虫、聚缩虫、吸管虫、累枝虫等。

1. 4 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在出水水质较好或较稳定时出现,常见的有轮虫、红斑票贝体虫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 解答题 答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 解答题 答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微生物解答题答案2000年四、废水生物处理中为什么多是微生物混合群体而非纯种微生物?好氧氧化塘中各种微生物之间又什么关系?生物膜中各种微生物在膜形成以及净化中各有什么作用?答:1.在一个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微生态系统中,不论是用好氧方法处理还是用厌氧方法处理,有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同时存在都是有好处的。

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但又互惠互利、协调和谐作用。

例如污水厌氧处理,需要人工制造无氧环境为产甲烷菌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但有时不免有疏忽或漏洞,可能有氧渗入,由于兼性厌氧的水解菌的存在,不但为产甲烷菌提供基质,还将渗入的氧消耗掉,确保了产甲烷菌的无氧环境;又如污水好样处理系统中,在正常情况下,好氧菌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经污水净化彻底,但在供氧不足时好氧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由于兼性厌氧菌的存在,它们继续处理污水,只是净化作用的水平比好氧菌稍低。

因此,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多是微生物混合群体,而非纯种微生物。

2.氧化塘是人工的、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

在氧化塘内,藻类和细菌共同存在于同一环境中,保持互生关系。

其中还有霉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轮虫、线虫、浮游甲壳动物、寡毛类、软体动物及水生植物等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其食物链与自然水体基本相同。

3.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及滤池扫除生物。

生物膜生物是以菌胶团为主要组分,辅以浮游球衣菌、藻类等。

它们起净化和稳定污水水质的功能。

生物膜面生物是固着型纤毛虫及微型后生动物,它们起促进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效率的功能。

滤池扫除生物有轮虫、线虫、寡毛类的沙蚕瓢体虫等,它们起去除滤池内的污泥,防止污泥集聚和堵塞的功能。

五、原生动物在污水净化系统中的作用?随反应器中水质梯度变化,原生动物的种类演化有什么规律?为什么说细菌是生物净化的“主力军”?答:1.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水体污染及自净中起到了3个积极作用:①指示作用根据原生动物消长的规律性初步判断污水净化程度,或根据原生动物的个体形态生长状况的变化预报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正常与否。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

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指导意义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指的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的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对于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24种污水处理微生物菌相及其指导意义。

1.异养菌:主要通过吸附底物和污泥颗粒来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对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质进行吸附降解有重要作用。

对于优化生化池混合方式和水力负荷分布具有指导意义。

2.螺旋菌:在好氧条件下生长繁殖,对氨氮的氧化有重要作用。

对于提高好氧池中的氨氮去除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3.硝化细菌:对于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完成硝化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提高硝化池中硝化细菌活性和氧化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4.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氮的脱氮。

对于提高反硝化池中反硝化细菌活性和还原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5.磷酸盐累积菌:可以有效地吸附和释放污水中的磷酸盐,对于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磷去除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6.球菌:在好氧条件下生长繁殖,对有毒物质的降解有一定的能力。

对于优化好氧池中的氧气供应和除磷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7.乳酸菌: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乳酸,对于污泥的产生和降解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控制好氧池酸化过程有指导意义。

8.纤维状菌:在好氧条件下可以产生胞外聚合物,帮助细菌聚集形成污泥颗粒,对于污泥颗粒的形成和沉降具有指导意义。

9.草酸菌:通过草酸代谢为能源,参与污泥的产生和分解过程。

对于调控好氧池中草酸菌的生长和代谢具有指导意义。

10.醋酸菌: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醋酸,对于好氧池中的酸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11.厌氧消化菌:参与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产生甲烷气体和有机酸,对于污泥处理和能量回收具有指导意义。

12.酮酸菌:可以将有机物质代谢为酮酸,参与好氧池中的酸化过程。

对于酸化过程的稳定性和控制有指导意义。

13.水解菌:参与有机物质的水解过程,将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实际经验总结-绝对实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实际经验总结-绝对实用)

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实际经验总结-绝对实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卓祥和编写二〇〇八年九月活性污泥微生物学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排入水体后,使水体受到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是当前水体污染的普遍倾向,因此有机污染的治理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如果被有机污染的水体是河流,在流径一段距离后,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被氧化、分解,最后恢复到原来的清洁程度,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挣。

微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断消耗河流中的溶解氧,而溶解氧则可在流动的河流表面从大气中得到补充。

我国古代,就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谚语。

这种利用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称作好氧微生物。

排入水体的污水,一部分以悬浮状态的有机物沉淀至水底,无法不断获得溶解氧。

此时,另一种称为厌氧微生物发生作用。

厌氧微生物是自养性的,以发酵方式分解有机物和合成微生物机体。

厌氧分解能产生有机酸、醇、硫化氢、二氧化碳、沼气和热能。

所以受有机污染的水体常发生底泥冒气泡现象。

民间的沼气池和堆肥是厌氧微生物作用的例子。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污水处理工程中,水中溶解氧≥2mg/L为好氧区(Oxic Zone),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和进行硝化反应(又称碳化和硝化);0.2~0.5mg/L为缺氧区(Anoxic Zone),在兼氧微生物作用下能起到脱氮的反硝化反应;<0.2mg/L的称为厌氧区(Anaerobic Zone),微生物能吸附有机物并释放磷,以便在好氧区吸收磷从剩余污泥排出而起到除磷功能。

水中溶解氧在0.5~2mg/L属于有氧区范围,有相应的微生物菌种存在,起到相应的有机物氧化、氨氮硝化和硝酸盐反硝化的作用。

利用好氧微生物、兼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清除水中有机物的技术,被称作生物处理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按处理设施的载体不同,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两种。

如以填料和膜片作为载体的各种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等处理设备属于生物膜法;以水为载体的各类曝气池、氧化沟等属于活性污泥法。

浅谈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浅谈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作者: 李超
作者机构: 衡水市污水处理厂,河北衡水053000
出版物刊名: 科技创新与应用
页码: 103-103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06Z期
主题词: 活性污泥 生物 处理效果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时可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系统的控制因素,促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生存。

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对生物相观察已越来越受到运行管理人员的重视。

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及其指导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及其指导作用

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
沟钟虫
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同 小口钟虫一样,当镜检中 出现较多沟钟虫时,表示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 运行正常,活性污泥活性 较强,污水处理效果较好 ,并且处理系统的污泥负 荷较低。
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
累枝虫
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累枝虫的形态特征对 污水处理效果有明显的表征作用,它可以做 为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好坏的指示生物。当单 束累枝虫生长十分旺盛,分支较多,单体较 大,且数量较多时,活性污泥的活性较强, 污水处理效果较好,此时出水能达到《标准 》的一级A标准;当单束累枝虫分支较少, 单体体形较小时,此时活性污泥处理能力可 能处在恢复期或者衰减期,此时需密切关注 污水处理效果,可能出现超标的情况发生, 并且需要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当累枝虫活性 十分弱,且数量很少时,活性污泥已经产生 恶化,其他非活性的指示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可能增加,此时处理出水极易超标,应对工 艺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
累枝虫 漫游虫 独缩虫 斜管虫
波豆虫
草履虫 轮虫 变形虫 线虫 寡毛虫 其他类 其他类 栉毛虫 桡足虫 豆形虫 粗袋鞭虫 尖毛虫 表壳虫
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
小口钟虫
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当镜检 中出现较多小口钟虫时,表示 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系统运行 正常,活性污泥活性较强,污 水处理效果较好。通常出水 COD低于30mg/L,BOD5低 于6mg/L,水质能达到《城镇 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以下统 称“标准”)一级A标准。
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
轮虫
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在活性污泥 培养过程中,轮虫的出现说明活性 污泥已经培养到较好的水平,轮虫 是活性污泥成熟的标志性微生物。 但是,当处理系统因泥龄较长、负 荷较低,污泥因缺乏营养而老化解 絮时,轮虫因污泥碎屑增多而大量 增值。所以镜检中,发现轮虫数量 较多时候,预示着污泥龄增大,污 泥开始老化,需要及时调整排泥量 来保持污泥较强的活性。正常情况 下,1mL活性污泥混合液中轮虫的 个体数100~200个最为合适。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及水处理效果

如何根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判断污泥的状况及水处理效果

(1)活性污泥净化性能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有钟虫、等枝虫、楯纤虫、盖纤虫、聚缩虫及各种后生动物及吸管虫类等固着性生物或匍匐型生物,当这些生物的隔数达到1000个/mL以上,占整个生物个体数80%以上时,可以断定这种活性污泥具有较高的净化效果。

(2)活性污泥净化性能恶化时出现的生物有多波虫、侧滴虫、屋滴虫、豆形虫等快速游泳的生物。

这时絮体很碎约100um大小。

严重恶化时只出现多波虫、屋滴虫。

极端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都不出现。

(3)活性污泥由恶化状态进行恢复时出现的生物为漫泳虫、斜叶虫、斜管虫、尖毛虫等缓慢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曾观察到这些微生物成为优势生物继续一个月左右。

(4)活性污泥分数解体时出现的生物为活跃豆形虫、辐射变形虫等肉足类。

这些生物出现数万个以上时絮体变小,使处理水浑浊。

当发现这些生物剧增时可通过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送气量,能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这种现象。

(5)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为球衣菌、各种霉菌等,这些丝状微生物引起污泥膨胀,当SVI在200以上时,这些丝状微生物呈丝屑状。

膨胀污泥中的微型动物比正常污泥少。

(6)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为贝氏硫黄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适于溶解氧浓度低时生存。

这些微生物出现时,活性污泥呈黑色、腐败发臭。

(7)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若过曝气时间持续很长时,各种变形虫和轮虫为优势生物。

(8)废水浓度过低时大量出现的微生物为游仆虫等。

(9)BOD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

表壳虫、鳞壳虫、轮虫、寡毛虫等为优势生物,这些生物多时也是硝化进行的指标。

(10)冲击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生物。

因为原生动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比细菌为快,所以可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看冲击负荷和毒物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原生动物中对冲击负荷和毒物反映最灵敏的楯纤虫,当楯纤虫急剧减少时,说明发生了冲击负荷和流入少量毒物。

摘要:溶气气浮(DAF)是气浮的一种,它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

活性污泥生物相对污水处理指导作用

活性污泥生物相对污水处理指导作用

活性污泥生物相对污水处理指导作用 1摘要: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时可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系统的控制因素,促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生存。

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中对生物相观察,已越来越受到运行管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污水处理运行管理1、引言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人工供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氧化为H20,CO2、PO3-4、NH3,—N、H2S等无机物,同时微生物利用分解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分解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合成为新的细胞质组成部分,使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由此可见,在污水生化处理中都是通过处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得以净化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和它所处的处理系统环境条件(如温度、酸碱度、营养物质、毒物浓度和溶解氧等)是相适应的,在处理系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性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生物相能反映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质量及运行状况。

因此,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过程时可通过对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来了解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并根据观察的情况及时调整处理系统的控制因素,促使有利于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生存。

目前在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中对生物相观察,已越来越受到运行管理人员的重视。

2、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方法活性污泥生物相系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其代谢活力等状况的概貌。

污泥中的微生物和它所处的处理系统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在处理系统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微尘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活性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活性污泥的生物相观察来了解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演替情况,可直接反映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及处理的效果。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观察,先取曝气池中的新鲜活性污泥,盛放到100毫升量筒中。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

微生物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调试、后期稳定运行和工艺调整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指示作用,通过镜检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状况,可以获得该活性污泥的相关性状信息,对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从活性污泥样品的采集、性状分析、微生物的指示作用、微生物图谱以及案例分析等五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微生物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从镜检和专业角度考虑,将菌胶团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针对性。

1活性污泥镜检样品采集样品采集对镜检结果影响比较明显,采样不当,得出的镜检结果会误导我们对活性污泥进行参数的调控。

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遵循规范的采样方法、明晰采样点显得更为重要。

01样品采集位置采集的活性污泥样本位置和监测活性污泥沉降比一样都是来自曝气池末端的混合液,此位置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不论从活性污泥的稳定性、絮凝性、种群数量还是原生动物代表性来讲都是最佳的。

(1)稳定性方面在曝气末端,活性污泥处于减速增长期,活性污泥活性降低,稳定性就变得更加可靠了。

(2)絮凝性方面因为活性污泥处于减速增长期,表现的活性污泥沉降性就更明显,自然絮凝性就更佳。

(3)微生物种群方面这里指的还是原后生动物种群,微生物的主体细菌种群不在讨论之列。

活性污泥中原后生动物种群在曝气池前端是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占优势,在曝气池中段是中间性活性污泥原生动物占优势,而曝气池末端占优势的原生动物种类决定了活性污泥生物相所处的功能性状。

在此位置采集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生物相显微镜观察,其结果更具代表性。

02检测液采集的方法当我们在曝气池末端采集到待测的混合液后,需要选取一滴到载玻片上,以备检测。

就这一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取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检测前,要不停的缓慢摇动来避免发生絮凝沉淀。

活性污泥发生絮凝沉淀后,如再次被搅匀,其随后发生的絮凝效果将会略有减弱,上清液的细小絮体悬浮物将会增多,对观察会造成一定的误导(如观察到的活性污泥结构松散、细小、不密实、颜色偏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的论文.活性污泥中各种生物内部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群。

包括细菌、原生动物、鳃引等环节动物、轮虫类、线形动物和椎实螺属(Lymnaea)软体动物和昆虫〔花虻(Eristalis te-nax)〕。

但从活性污泥的机能方面来看,还是以动胶菌属细菌为主体,在有钟虫属(Vorticella)、等枝虫属(Epistilis)等有柄的原生动物存在的污泥,活性更高。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土壤是微生物天然培养基1、营养:有机质丰富,可提供C、N及矿质元素和水分等。

2、PH值:土壤PH值多在5.5—8.5之间,适合微生物生长。

3、渗透压:土壤渗透压在3—6(大气压)适合微生物生长。

4、空气、水分:土壤空隙中充满着空气和水分,为好氧、厌氧微生物生长提供条件。

5、温度:土壤保温性能好,温度较稳定,变动幅度较空气小。

即昼夜、季节温度比空气小得多,不同温度湿度不同。

所以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是微生物的大本营,“菌种资源库”。

(二)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1、数量:丰富:几百万—几十亿/g,贫瘠:几百万—几千万/g。

2、种类:细菌最多,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原生动物少,病毒。

3、营养类型:多为异养型,少为自养型。

4、数量:①细菌:占土壤中微生物总量的70%—90%,由于数量多,生物量也高。

生物量:单位体积中,活细胞的重量。

多为自养菌,少为异氧菌,多为中温型好气菌,或兼性厌气菌②放线菌:数量仅次于细菌,孢子:几千万—几亿/g占微生物总数5—30%分布于碱性,有机质丰富的温暖地带。

酸性,贫瘠土地中放线菌少。

由于放线菌菌体大,有分支,虽数量少,但生物量与细菌相近。

种类:链霉菌,诺卡氏菌,小单胞菌。

③真菌;几万—几十万/g,好气性,分布于土壤表层。

存在:在土壤中的菌丝及孢子状态存在。

由于真菌菌丝粗,且长,故生物量不小于细菌,真菌分布于酸性土壤,分解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

酵母菌在土壤中较少,几个—几千个/g,果园中可达几十万/g。

④藻类:很普遍,多为单细胞藻类,丝状绿藻和裸藻。

分布:分布于土壤表层,数量少,生物量大。

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有色素,可为土壤积累有机质/⑤原生动物:单细胞,能运动。

如:纤毛虫,鞭毛虫,变形虫等,多为异养,以有机物为食,或吞噬细菌,单细胞藻类,真菌孢子等。

5 微生物在土壤中分布:土壤垂直温度的增加,养料,水分,空气相对减少,微生物分布逐渐减少,土表由于阳光照射和水分散失易造成微生物的死亡,在5—20 cm土壤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植物根系附近微生物数量更多,自20 cm以下,微生物数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100cm以下养料,氧气减少,微生物数量开始减少,减少约20倍,至2m深处,因缺乏营养和氧气每克土中仅有几个。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是土壤环境条件的综合反应。

不同土壤,不同气候,都影响微生物己系的组成和强度。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①、来源:来自空气、土壤、动植物排泄物等,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②、类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与水的类型,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拮抗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淡水微生物主要存在于陆地的江河湖海,池塘,水库等。

①地下水、自流水中、泉水中,含菌数少。

②水蒸气中无微生物,但变为雨雪时,因与地面或空气接触,也含有微生物。

③远离人类生活区的池塘、湖泊、河流等,由于未受污染,有机质少,微生物也少。

④人口密集区的水(池塘、湖泊、河流、下水道)由于受污染,有机质多,微生物也多。

数量可达几千万—几亿/mol。

⑤种类: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在水中几乎可以找到,主要有:芽孢杆菌、巨杆菌、阴沟杆菌,受粪便污染后还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厌氧芽孢杆菌、铁细菌。

及致病菌(病原菌)⑥分布放线菌:主要依存在水底的泥土中。

真菌:以水生藻状菌为主。

澡类:低等澡类生物生活在天然水中,以硅藻数量最多。

原生动物:在水中也有一些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病毒:如: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等。

(二)海水微生物:海水中盐分为3.2%--4%.盐越高,渗透压越大。

①种类: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原生动物、病毒。

②作用:a、促进物质循环,提供水产资源。

b、与石油、天然气形成有关。

(海中石油、天然气)③特点:a、嗜盐,嗜冷,1耐高压,高渗透压(4%)(12%)。

b、海洋中细菌多有鞭毛能运动,G+,有色素,发光等。

④分布:港口10万个/ml,近岸:40万/ml,远海洋水:10—250个/ ml。

(二)水体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1、来源:来于人动物的粪便。

水面受人或动物粪便的污染。

2、种类:伤寒、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肝炎病毒,急性肠胃炎,付伤寒。

3、生存期:霍乱弧菌在水中生存力较强,伤寒、付伤寒次之,痢疾杆菌最短。

生存时间长短与微生物种类、水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三)水的细菌学检验:检验水中细菌总数及大肠杆菌群数。

我国规定:细菌总数<100个/ml,大肠杆菌<3个/1000ml。

水污染程度用大肠杆菌群数量来断定。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好氧或兼性厌氧的无芽孢杆菌,G-能发酵乳糖,并产气产酸的一群细菌。

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

水质达不到标准,需经处理,加入ClO-或Cl2(0.2—0.4PPM)可以杀死病原菌。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一)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分布空气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易受紫外线照射,故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但空气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

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灰尘,水滴,呼吸道排泄物,体表脱落细胞等。

1、特点:①种类,数量不稳定,短暂可变。

②空气中微生物也随空气流动而流动(千里之外,5000米高空)。

不同场所,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不同。

近地面空气中灰尘多,城市,公共场所,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微生物多。

反之则少。

2、存活时间:多数几小时,少数:几周,个别:几个月或更长。

微生物存活时间取决于空气条件,如:温度,湿度,阳光,微生物种类等。

3、种类:病原微生物在空气中易死亡。

病原微生物: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碳疽杆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等,麻疹病毒。

还有:微球菌,叠球菌,细菌芽孢,霉菌,放线菌孢子等。

(二)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1、固体法:①沉降法:将平板置于应测部位,打开皿盖,5分钟—10分钟,然后盖上,在适温下培养24小时,计算群落数。

②冲击法: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插入一定空气,使微生物附着在瓶壁的琼脂上,经适温培养计数,可计算出每立方米空气微生物含量。

2、液体法:将一定体积空气缓慢通入液体中,使微生物均匀分散到液体中,然后取一定液体进行培养,计数,可算出每立方米微生物的数量。

空气消毒方法:手术室,病房,无菌室,接种箱,仓库等处,(无菌空气等)。

紫外线照射,或喷雾的方法。

微生物的生物环境同一生态环境和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互为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一般表现为:互生、共生、竞争、拮抗、寄生、猎食六种关系。

一、互生关系:是指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相互有利或者一种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为另一种生物创造了有利的生活条件。

如:①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固氮菌之间。

分解纤维素细菌分解纤维素产生有机酸,固氮菌不能利用纤维素,而利用有机酸为硫源,进行固氮,固定的氮被纤维细菌利用。

②土壤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和厌氧生物之间。

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为厌氧微生物创造条件。

③根际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

根际:跟系周围的土壤里根际中生活的微生物叫根际微生物。

根的脱落物及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有机质。

根际微生物加速有机质愤激外,或固氮为微生物提供无机盐。

①人、恒温动物肠道内微生物提供与人和动物之间人、动物为微生物提供适宜温度及营养物质。

微生物活动。

为人、及动物提供了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

②植物体表面也存在着许多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如:种子表面草生假单胞菌可以抑制,霉菌(青霉、曲霉)及酵母菌的生长。

二、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共同居住在一起,彼此有利,创造相互有利的营养和生活条件,较单独生活时更有利,更有生命力。

如:①地衣:典型例子。

是单细胞澡类或是细菌与真菌的共生体,藻类或兰细菌从真菌中获得水份、无机盐等养料,真菌从藻类或兰细菌中获得有机养料,二者相互依存,形成特定的共生体。

②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从植物中获得有机物进行固氮,植物利用根瘤菌固定的氮素进行生长。

③细菌与原生动物:细菌栖息于原生动物细胞内,获得营养及保护,原生动物利用细菌的合成物质。

④微生物与反刍动物: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胃内,获得营养,及温度等环境条件,动物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产生的葡萄糖或纤维二糖,或有机酸等。

⑤微生物与昆虫:A:外共生:微生物生活在动物细胞外面,动物肠道内及生活环境中,如:白蚁与肠道内微生物,白蚁不消化纤维素,靠微生物分解。

B:内共生:微生物在动物细胞内生活。

许多昆虫细胞内含有微生物,对昆虫生活是必要的,它可以合成维生素等。

三、竞争关系:二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为争夺食物、空间等而发生的斗争。

(使生长受抑制,适应强的微生物占优势,而排斥另一种微生物。

)如:将二种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做分别培养和混合培养,然后计数。

结果:分别培养二种微生物个体数多,混合培养个体数少,说明二者混合培养为争夺食物空间而发生斗争。

四、拮抗关系:一种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温度、PH)而抑制或杀死一种微生物的现象。

(一)非特异性拮抗:无专一性如:①酵母菌产生的乙酸(无氧条件下)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

②乳酸菌、醋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和醋酸,使PH下降,而抑制多种不耐酸的微生物生长。

(腌酸菜)(二)特异性拮抗:有专一性。

微生物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只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有杀死或抑制作用。

可选择性杀死或抑制其他种微生物生长。

如:微生物代谢产物——抗生素。

①青霉素:可抑制G+、部分G-菌生长。

②制霉素: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

③链霉素等抑制原核微生物生长。

五、寄生关系: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从中摄取营养物质而进行生长,繁殖,并在一定条件下杀死或伤害另一种生物。

前者为寄生物,后者为宿主或寄主。

种类:专性寄生物:寄生物对寄主一般有害,寄生物离开寄主不能生活——专性寄生物。

兼性寄生物:寄生物离开寄主可以营腐生活不死亡。

如:①噬菌体与细菌和放线菌。

②真菌和真菌间,细菌和细菌间。

食菌蛭弧菌能寄生在鼠伤害沙氏门菌,大肠杆菌。

假单胞菌内。

盘菌菌丝寄生于毛霉菌丝中,木霉寄生于马铃薯丝核菌内。

③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引起植物传染性病害,导致减产。

植物病毒:350种,其次真菌、细菌病害。

④微生物与人体或动物体的寄生关系:主要是人和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