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类药物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 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常表现为 生理功能紊乱,而无严重的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和遗传倾向。
•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 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
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 的途径杀伤靶细胞
•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 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
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 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 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
•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 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局
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现高峰反 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Ⅳ型变态反应有:接触性 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病毒(如结核杆菌、麻 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等。
再次接触
抗体
初次接触
抗原
再 次
CD4+T细胞
接
触
Th2细胞
IL-4、IL-5、IL-6、IL-10、 IL-13、BCDF、BCGF
Th1细胞
CD8+T细胞
增殖分化
效应杀伤T细胞
脱颗粒
Ⅳ型超敏反应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泛发性肥大细 胞增生
受体
Ⅰ型超敏反应
过敏性皮炎 荨麻疹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几种常见过敏:
•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 质。
• 细胞因子: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发生, 机体的许多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许多种微量的多肽类因子,统称为 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 坏死因子(TN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免疫的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介 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淋巴细胞介导
免疫的功能
免疫防御 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御病原 微生物侵害机体。当该功能过于亢进,发生超敏反应;当该功能过于低下,发 生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自稳 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 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 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过高时,会可能患类风湿关节炎等。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时,可能会形成肿瘤等。
3、抗过敏类药物分类
•抗组织胺药 (三代) •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钙剂 • 免疫抑制剂(四代) • 中药类药 •其他类
组胺的作用机理
• 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 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 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 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
2、什么是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 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
变态反应分为: I型(速发型) Ⅱ型(细胞毒型)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迟发型)
•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 又称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
抗过敏类药物
目录
1、免疫基本概念 2、过敏及产生原因 3、抗过敏类药物的分类 4、使用抗过敏药物注意事项 5、我们的抗过敏产品
1、免疫的基本概念
•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 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 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 维持人体的健康。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 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 抗体: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产生抗体,抗体 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 配体: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
• 受体: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 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 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 巴结等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1.吞噬细胞 2.淋巴细胞(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补体、 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皮肤红、肿、热、痒、痛等 ——皮肤过敏
哮喘
——呼吸道过敏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消化道过敏
严重的反应,如休克
产生过敏的原因
• 在正常的情况下,身体会制造抗体用来保护 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过敏者的身体却会将正常 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产生抗体,这 种物质就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过敏性反应 会导致一些身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不会发 生在正常人身上的。
抗组胺药的分类——按药理分类
•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 •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 斯汀) •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 左西替利嗪)
第一代抗组胺药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有 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 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 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 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 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 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 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 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 因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应的药理 活性。
抗组胺药的分类——按结构分类
• 氨基醚类 (盐酸苯海拉明 ) • 乙二胺类 (盐酸曲吡那敏 ) • 哌嗪类 (盐酸西替利嗪) •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 • 三环类 (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 • 哌啶类 (咪唑斯汀)
•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 • 抗体(多属IgG、少数为IgM、IgA)首先同细胞本身
抗原成分或吸附于膜表面成分相结合,然后通过四种不同 的途径杀伤靶细胞
•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 游离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IC),若
IC不能被及时清除,即可在局部沉积,通过激活补体,并 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参与下,引发一系列连 锁反应而致组织损伤。
•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 • Ⅳ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局
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现高峰反 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Ⅳ型变态反应有:接触性 皮炎、移植排斥反应、多种细菌、病毒(如结核杆菌、麻 疹病毒)感染过程中出现的Ⅳ型变态反应等。
再次接触
抗体
初次接触
抗原
再 次
CD4+T细胞
接
触
Th2细胞
IL-4、IL-5、IL-6、IL-10、 IL-13、BCDF、BCGF
Th1细胞
CD8+T细胞
增殖分化
效应杀伤T细胞
脱颗粒
Ⅳ型超敏反应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泛发性肥大细 胞增生
受体
Ⅰ型超敏反应
过敏性皮炎 荨麻疹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几种常见过敏:
•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 质。
• 细胞因子: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发生, 机体的许多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许多种微量的多肽类因子,统称为 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 坏死因子(TNF)、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免疫的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介 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淋巴细胞介导
免疫的功能
免疫防御 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防御病原 微生物侵害机体。当该功能过于亢进,发生超敏反应;当该功能过于低下,发 生免疫缺陷综合征。 免疫自稳 人体组织细胞时刻不停地新陈代谢,随时有大量新生细胞代替衰老和受损 伤的细胞。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 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该功能过高时,会可能患类风湿关节炎等。 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时,可能会形成肿瘤等。
3、抗过敏类药物分类
•抗组织胺药 (三代) • 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钙剂 • 免疫抑制剂(四代) • 中药类药 •其他类
组胺的作用机理
• 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 官的平滑肌收缩,严重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 困难。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 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生。
2、什么是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也叫超敏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 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等过于敏感,发生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伤害。
变态反应分为: I型(速发型) Ⅱ型(细胞毒型)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迟发型)
• 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 • 又称过敏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
抗过敏类药物
目录
1、免疫基本概念 2、过敏及产生原因 3、抗过敏类药物的分类 4、使用抗过敏药物注意事项 5、我们的抗过敏产品
1、免疫的基本概念
•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 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 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 维持人体的健康。
抗原,抗体,受体,配体,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
• 抗原:是一种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
• 抗体: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则能产生抗体,抗体 也就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够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且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 配体:同锚定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都称为配体。
• 受体: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分子,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有生物活性的 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导致该 信号物质特定的生物效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脾、淋 巴结等 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1.吞噬细胞 2.淋巴细胞(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补体、 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皮肤红、肿、热、痒、痛等 ——皮肤过敏
哮喘
——呼吸道过敏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消化道过敏
严重的反应,如休克
产生过敏的原因
• 在正常的情况下,身体会制造抗体用来保护 身体不受疾病的侵害;过敏者的身体却会将正常 无害的物质误认为是有害的东西,产生抗体,这 种物质就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过敏性反应 会导致一些身体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不会发 生在正常人身上的。
抗组胺药的分类——按药理分类
•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 •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 斯汀) •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 左西替利嗪)
第一代抗组胺药
(1)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有 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 是嗜睡和乏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 后应避免从事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 此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 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症状,还可能诱 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肾功 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应慎用。
• 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原 因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应的药理 活性。
抗组胺药的分类——按结构分类
• 氨基醚类 (盐酸苯海拉明 ) • 乙二胺类 (盐酸曲吡那敏 ) • 哌嗪类 (盐酸西替利嗪) • 丙胺类(马来酸氯苯那敏 ) • 三环类 (氯雷他定 、地氯雷他定) • 哌啶类 (咪唑斯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