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应急救援培训的消防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应急救援培训的消防知识

消防安全

灭火的基本方法

一.冷却灭火法

二.隔离灭火法

三.窒息灭火法

四.抑制灭火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一般工厂常用灭火器(手提贮压式(ABC)干粉灭火器)

1、使用前先将灭火器翻转摇动数次,拉出保险销;

2、不可倒置使用,直接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左右扫射即可。

3、注意事项:压下压把后,中途不应松手;否则该瓶灭火器内未喷出的干粉因气压不足而失去灭火作用。

消防栓的使用:

1、适用扑灭多种类型的火灾,水是分布最广、使用最方便、补给最容易的灭火剂,但不能用于补救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引起的火灾,以及高压电器设备和档案、资料等引起的火灾。

2、使用方法:将存放消防栓的仓门打开,将水带取出,平放打开,将阀头接在水袋上,对准火源,双手托起阀头,打开水阀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1)围绕实施“防火墙”工程,夯实消防安全基础,为全厂安全稳定运行发展构筑消防安全“保护网”,满足员工期待和维护装置区消防安

全的新需求

2)宣传装置义务消防员职责,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吸纳所有热爱消防救援事业的员工参与消防救援知识学习,开展以消防救援宣传教育为主,预防和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救助为辅的系列应急救援活动。3)希望通过开展消防救援活动,引导全员关注消防安全,参与消防工作,增强员工消防安全素质,传播安全消防理念,改善消防安全环境。

4)预防和减少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发生,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推进消防救援工作全员化、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公司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二、报警程序和接警处置程序

(一)无论任何部门(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通知当值调度,有调度报告相关人员,视火势大小按指令拨打“119”公安消防队;

(二)报警时讲清楚以下几个内容:

1.报警人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2.失火的准确地理位置;

3.能够了解失火的情况,如起火时间、燃烧特征、火势大小、有无被困人员、有无重要物品、失火周围有何重要建筑、行车路线、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如何方便的进入或接近火灾现场等等。

4.耐心回答“119”接警人员的询问;

5.打完电话,应组织人员到各个路口等待消防车的到来,以便引导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

(三)消防组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义务消防队赶赴现场,并及时通知事故发生部位的人员或电工切断着火部位的电源;

2.通知相关人员迅速聚集,按本预案的程序和措施组织疏散和扑救

3.护卫队值班人员在火灾事故期间,严格控制出入车辆和人员。

三、应急疏散组织程序和措施单位值班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要以人员疏散为主。先疏散被火势围困成员,其次在进行火势周围的物资疏散,同时要注意疏散人员自己的安全。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应听从公安消防人员的指挥进行疏散工作。

四、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一)值班人员在接到火警后,应迅速赶往失火地点,听从消防安全负责人的统一指挥实施灭火,防止火势蔓延;

(二)值班人员发现有人员被火势围困,应先救人,后灭火,如发现有易然易爆危险物品受到火势威胁时,应迅速组织人员将易燃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点。

(三)如起火物为化学药品或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应在确定无爆炸危险的情况下,用干粉灭火器、沙子等物品进行扑救,用火将周围的可燃物品淋湿,但严禁用水扑救化学药品或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火灾;如不能确定有无爆炸危险的,应在安全地点做好准备,等待消防部门的指挥人员的调令和火灾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命令。

(四)在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后,应听从公安消防部门指挥

人员的指挥,配合灭火工作。

五、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一)通信联络

1.发生火灾后,值班人员应第一时间立即通知单位领导及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到达火灾现场;

2.根据总指挥的指令,及时将破拆、停电、供水、车辆调配等灭火指令传达到火灾现场;

3.将火场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保障火灾现场与外界的信息畅通和寻求相邻单位支援的联络工作。

(二)安全防护

1.发生火灾后,值班人员应首先控制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2.派一名人员到路口引导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快速进入火灾现场;

3.火灾扑灭后,要全面检查现场,消灭遗留火种,并派人保护好火灾现场,等待公安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协助对火灾现场进行调查。

(三)救护如有人受伤或中毒,应根据伤势情况及时处理,必要时拨打“120”救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