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等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如果家庭环境没有良好的亲子沟通和关系,并且存在着家庭冲突和紧张气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焦虑感。
相反,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从而增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个性、价值观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家庭以严格的教育方式为主,对大学生的要求过高,给予过多的压力和批评,可能导致大学生患上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一种温和、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大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独立空间,鼓励他们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渡过困难时期。
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甚至存在家庭暴力、虐待等问题,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创伤和困扰。
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关心和爱护,大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怀,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尊重个体差异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良好的家庭关系都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并且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独立空间和自主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因素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家庭因素常常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是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包括着严厉型、民主型、放任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严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家长通常会以严格的要求和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和成绩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这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而且,严厉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导致家庭矛盾加剧,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则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平等和开放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感到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家长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约束和教育,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和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家庭氛围的影响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会使大学生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样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爱,温馨的情感交流能够使大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意,从而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中的冲突和不和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冲突和不和谐常常会使大学生感到烦躁和不安,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本文笔者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健康心理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家庭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1.单亲家庭及父母在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我国有许多父母离婚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从而失去对子女的关心及爱护;甚至有许多会借机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烦恼,严重的伤害了孩子。
父母再婚家庭中他们的子女往往会有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后父母一方会认为不是亲生的;对孩子没有感情;有时会经常责打。
2)后父母对孩子态度冷漠;势必会造成单亲孩子对亲生父母的原有感情,渐渐的对孩子疏远;离弃、动用暴力。
3)离异后重组家庭异性父母的兄弟姐妹之间关系太僵化。
4)离婚后孩子往往会得到亲父母的间接干预。
2.再婚重组家庭成员有不良行为的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在重组家庭成员中,哥哥姐姐及父母自身有不良行为的,或者说是故意教唆孩子的,会给单亲孩子本身就比较扭曲的心理造成阴影,严重时会走上极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据有关部门统计得出,这类家庭的最大的弊端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主要是再婚后的养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给孩子幼小心灵带来伤害;早期就蒙上了悲观的阴影。
第二点是由于养父母本身的行为不正,导致家庭松驰,没有家教。
致使养父母对孩子的威信早已丧失;导致没有办法来教育孩子,更无力对其实施监督。
第三点是由于养父母本身的行为不正,他们一般不会对不道德及犯罪行为的耻辱性做出评判,有的养父母甚至会对孩子的违法行业进行赞赏。
导致孩子成长阶段养成不良行为。
第四点也是由于养父母自身行为不正;致使养父母本人就是一个反面的教育教材。
还有就是养父母的行为不端,让孩子看到,有把柄在孩子手里,也就更没有脸面去教导孩子,孩子做错事情养父母想说两句,反而会遭到孩子的顶撞。
第五点是兄弟姐妹作风不正更会影响年龄较小的弟妹。
第六是家庭成员中,父母、兄弟、姐妹、经常会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互相打骂、相互指责,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中更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摘要】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文化传统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是综合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重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调节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未来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调节这种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支持。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主题,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家庭因素、大学生心理、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文化传统、家庭经济状况、调节作用、研究方向1. 引言1.1 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社会单位,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因素涵盖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家庭文化传统、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多个方面。
家庭是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最基础的环境,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家庭的不稳定和冲突将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促进其健康的心理发展。
家庭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家庭因素在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大学生阶段,他们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显著。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会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家庭冲突和矛盾则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文化传统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都将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且综合的问题。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家庭关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影响。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这样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大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与此相反,家庭环境不良,例如家庭暴力、冷漠、嫉妒等,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和不安全感,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康。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注重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那么大学生将更有可能具备积极的心态和抵御压力的能力。
相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关注,甚至是过分严苛的管教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家庭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父母与大学生的关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关系融洽和谐的家庭,能够提供爱与支持,使大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而家庭关系紧张、冲突不断的家庭,会使大学生陷入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机会,减轻他们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压力。
相反,一个贫困的家庭可能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使他们陷入物质困境和不安全感中,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系以及相对稳定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有助于大学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家庭应该意识到自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积极的支持、关怀和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作为一个人生命和成长的第一环境,其对一个人产生的影响早已被证实。
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因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学业压力,更需要家庭给予支持和关爱。
因此,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1. 家庭文化的教育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中最早的文化场所,家庭文化的不同将会对个体塑造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当学生面临着压力和问题时,其家庭背景将会发挥巨大的影响。
比如,当一个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家长的态度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果家长过于苛求成绩,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焦虑,进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2. 家庭关系的作用: 家庭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学生和家人的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
如果学生和家人处于不和谐的关系中,学生在面对外界挑战时就会感到无处寻找安全感,这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处于威胁之中。
相反,如果关系融洽,学生就会感到家人的温暖和支持,并会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
3. 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针对学生的成长阶段,给予适当的教育,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心态和自我价值观,以应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而如果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如长期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等,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他们在学业和生活中的选择出现偏差。
二、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亲子关系、家庭文化和家庭经济等方面。
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健康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应建立自由、开放、互相信任的沟通环境。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引言:大学生是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阶段,心理和身体上都存在较大的变化。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其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也备受研究。
本文拟就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亲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亲子关系良好的大学生通常拥有安全感和自尊心,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相反,亲子关系紧张、亲子依恋不理想的大学生常常感到焦虑、抑郁和自卑。
亲子冲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负面影响。
家庭中过高的期望、过度的约束和过于苛刻的批评都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压力和负担。
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的温馨与和谐能够给大学生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反,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都会使大学生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经济困难会给大学生带来生活负担和压力,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家庭经济困难还可能限制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机会,增加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进而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四、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家庭以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施加压力,会使他们面临过高的期望和压力,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而以过于溺爱的方式对待孩子,可能使大学生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对未来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丧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
五、家庭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支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
家庭支持可以给予大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家庭支持还可以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是否过分溺爱孩子,是否过分严厉,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等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否和睦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家庭冲突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则会带来负面影响。
3. 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家庭中所营造的一种情感氛围,这种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中是否有温馨的氛围,是否有明确的规矩和纪律,是否有家庭活动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建议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
父母需要正确的教育方式,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需要适度的规矩和纪律,避免过分溺爱或者过分严厉。
2.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家庭关系和谐的基础,家庭成员之间需要在思想、情感、交流等方面保持畅通的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氛围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需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共同创造快乐的家庭生活。
4. 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如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心理问题,可以适当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其他途径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及时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5. 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大学生可以通过加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积极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来国家的栋梁,社会的脊梁.。
心理上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
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
近些年来。
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
然而,家庭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应重视大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存高远。
渴望知识。
追求进步、满怀着踌躇之志,为着祖国和未来努力奋进着。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随着经济和科技分发展,社会一直在变化。
各个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正处于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些大学生承受不住而走上极端道路。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遇到困难直接撒手,毫无主张。
有远大的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学习动力。
有信心,但是没有恒心。
没有紧迫感,适应能力极差。
(二)对大学适应能力差。
一些大学生在高中时代,只顾读书,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然而到了大学这种优越感就不存在了,因而心里会产生落差。
再者生活上,离家在外,缺少了家人的呵护,心里少了一丝温暖。
还有对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不习惯,而产生了压抑烦躁的心理。
(三)人际关系能力低下。
一些大学生因未能良好地协调与舍友同学的人际关系,因而逐步被孤立成宅男。
整天沉迷虚拟网络,使得心理走向自闭。
(四)恋爱与性心理困惑。
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对恋爱和性给于了更多的关注。
然这这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些人因感情破裂,产生报复心理。
也有人因早婚早育,而荒废学业。
或者是未婚先育,而背负法律责任。
,(五)求职和就业的压力。
在就业压力严峻的今天,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准备和面试的过程中,急于求成,力不从心。
二、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状况,有许多是在其早期家庭环境所造成的。
家庭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有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一)家庭的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宿舍某君来自偏西的西南小山村,从小家庭贫困,他知道读书是唯一出路,因而考上了大学。
然,已经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不敢与其他同学交流,贫困而不能对大世界有更多的认识,使得他与别人缺少共同的语言。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孤僻自我的一个人。
贫困的生活使他不得不勤工俭学,参与兼职。
这无形就增加了各方面的压力,学习跟不上,工作不顺心,造成了烦躁,厌恶的脾气。
在对于前途和工作的担忧,使他经常焦虑不安。
钱,永远是贫困家庭孩子最敏感的神经。
因为穷而与社会归属冲突,脱离集体,产生了自卑,敏感不良的心理。
(二)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某同学,初中时期父母离异。
而后长期由母亲教养。
可能是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使得他滋生了自卑心理,整天闷闷不乐,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
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太敢与人交流,讲话吞吞吐吐,情绪容易紧张突变。
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对于我们家庭完整的孩子来说,确实很幸福,但另一方面,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独自自主能力很差,与同学相处时,爱耍小脾气,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因为时常为别人所疏远。
最后,无所适从,产生了阴暗的心理。
(三) 家庭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大学生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
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
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有直接联系。
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想必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家庭充满冷淡、暴力、争吵,孩子的身心必然受创,带着疲惫,在折腾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四)家长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隔壁班某同学,在学校经常以小霸王的形象示人,蛮横无理,性格暴躁,打架斗殴,。
多次接触后才知道,原来他父亲是军人出身,从小就以严厉粗暴的形式来教育他。
以至于懵懂年代的他还曾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后面就形成有缺陷的个性。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父母以温和细致的方式去关爱教育他,那么这位同学的性格应该会有所不同吧。
看看那些大家闺秀,从小诗书沐浴,礼乐熏陶,言谈举止间但显大家之气。
三、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建议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环境是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最重要的场所。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大学生遭遇心理创伤时的疗养所,是大学生获得心灵温暖的源泉。
家庭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低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教育来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孩子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况。
家长的语言,行为举止对孩子起到熏陶的作用。
一旦家长的某些偏激、过火的行为将成为孩子以后的榜样。
孩子也将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挥发出消极的因素。
一旦误区产生,对于懵懂时期的孩子来说,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走向了心理阴暗区。
作为家长,必须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子女,在教育过程中,以德育人,以理服人,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健康培养孩子。
(二)家长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子女能够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家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心灵的驿站。
孩子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只要回到家里,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作为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园,以爱的滋润对大学生子女进行聊天沟通,让大学生子女疲惫的心灵得以栖息。
以平等温和的态度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大学生子女得到坚强后盾和精神支柱。
(三)家长在推进孩子成才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家庭的基础教育主要在培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
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从某些方面迫使孩子学习更好的,更热门的专业,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
大学生已经长大了,对未来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给于鼓励,而不是限制。
尊重大学生子女自己的选择,提前为他们铺好的道路,不想走,也就不会前进的。
(四)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及时教育引导,消除困惑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时期,心理变化幅度极大。
一旦学生发生了,心理困惑,家长应该善于引导疏通,使之顺利磨合度过。
在涉及恋爱问题,家长应该正确对待,而不是一味责难,同时要加强性教育,知道子女注意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
在处理学业事业等方面时,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以经验和见识引导大学生子女选择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1] 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2] 王玉洁.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32).[3] 卢勤.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1):107-110.[4] 陈雯,陈新.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社会•行为•心理,2008,11,(6A):966-968.[5] 刘春玉.浅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8):127-128..总体报告报告编号38a5c10684f633ee470055e4786aa9e9_303674送检文档浅谈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送检人检测单位个人用户检测时间2012-12-12 18:01:23检测范围论文库,中文期刊库(涵盖中国期刊论文网络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重要学术期刊库、中国重要社科期刊库、中国重要文科期刊库、中国中文报刊报纸数据库等),Tonda论文库(涵盖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部分高校特色论文库、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如Emerald、HeinOnline、JSTOR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总体结论总相似比10.03% [即复写率与引用率之和]检测指标自写率(%) 复写率(%) 引用率(%) 总字数(个)指标数值89.97 10.03 0.00 2815 ∙指标说明:∙ 1. 总相似比即类似于重合率。
总相似比即送检论文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相似的部分(包括参考引用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总相似比=复写率+引用率。
∙ 2. 引用率即送检论文中被系统识别为引用的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引用部分一般指正确标示引用的部分)。
∙ 3. 自写率即送检论文中剔除雷同片段和引用片段后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一般可用于论文的原创性和新颖性评价,自写率=1-复写率-引用率。
∙ 4. 复写率即送检论文中与检测范围所有文献相似的部分(不包括参考引用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