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变化与思考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双基础改革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双基础改革作者:贾勇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4期《政府會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制度》)于2019年1月1日实施,重新确立了我国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标准。
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双功能,并建立同时编制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双报告体系。
目前,政府会计制度经过试点实施阶段,并将陆续出台更多具体准则,事业单位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准备。
由于新制度的核算体系和报表体系较为复杂,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性提出较高要求。
本文全面分析了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背景、重大意义和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梳理了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例如“双基础”会计核算对会计核算及编制会计报告的影响,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行会计报表之间的协调与衔接等,并提出了新旧制度报表期初数据衔接的若干问题。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高。
文章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交易和准则制度的特点,深度解析新会计制度产生的背景、核心及新旧制度衔接,以供同行参考。
一、行政事业会计准则改革背景:改革前我国在政府会计领域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等。
这一体系是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预算会计标准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需要,主要表现为:1.不能如实反映政府“家底”,不利于政府加强资产负债管理;2.不能客观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不利于科学评价政府的运营绩效;3.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不能提供信息准确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基于以上的弊端要求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能够真实反映政府“家底”、绩效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政府会计体系,审计署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对策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的背景 和变化
我国政府会计体系建立在建国初 期,尽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多次 补充修订,但预算会计为主体的政策并 未改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政府会计 体系功能缺失、基础单一,不能准确摸清 家底及受托履责情况,难以出具政府综 合财务报告等弊端也逐一暴露。基于 此,国家财政部先后颁布了《权责发生制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方案》、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一系列政 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并明确从 2019 年 1 月份开始在事业单位全面实 施,至此我国政府正式建立以权责发生 制为基础会计制度体系。这一改革措施 旨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使 财务信息披露更加科学,满足政府综合 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需要,进而提升事 业单位服务社会水平。
国有林场与苗圃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解读(二)

一、财务会计科目的衔接三步曲之一(转)——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五类转账之一资产类科目余额的转账林场和苗圃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原《会计制度》资产类核算会计科目有所变化,对比如表所示。
33根据《林场和苗圃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资产类)》(见表)、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表及《林场和苗圃原会计科1目余额明细表一(财务会计)》(见表),将原账会计科目余额直接或分析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
31表林场苗圃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资产类)第页32表林场苗圃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资产类)第页33表林场苗圃新旧会计科目对照表(资产类)第页:五类转账之一资产类科目余额的转账(一)“库存现金”(或“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坏账准备”、“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财政应返还额度”、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坏账准备”、“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转账时,应当将原账的上述科目余额直接转入新账的相应科目。
其中,还应当将原账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余额中属于新制度规定受托代理资产的金额,分别转入新账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下的“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
(二)“内部往来”科目有的林场在原账中使用“内部往来”科目,作为本单位内部核算科目,核算本单位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往来款项,不在本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反映。
新旧衔接时不对原账的“内部往来”科目余额进行处理。
(三)“其他应收款”科目新制度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该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转账时,应当将原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转入新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
如果原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有应收股利,还应当将原账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中应收股利的金额,转入新账的“应收股利”科目。
测绘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解读(二)

一、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三步曲之二(补)——将原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应收股利测绘事业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8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应收股利(宣告派发尚未收到的股利)按照新制度规定记入新账。
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应收股利金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累计盈余”科目。
2.无形资产测绘事业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8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无形资产按照新制度规定记入新账。
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无形资产金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照截至2018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应当分期摊销的累计摊销金额,贷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按照两者的差额,贷记“累计盈余”科目。
3.预计负债测绘事业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8年12月31日按照新制度规定确认的预计负债记入新账。
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预计负债金额,借记“累计盈余”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测绘事业单位存在2018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其他事项的,应当比照本规定登记新账的相应科目。
测绘事业单位对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补记未入账事项时,应当编制记账凭证,并将补充登记事项的确认依据作为原始凭证。
三步曲之三(调)——对新账的相关财务会计科目余额按照新的核算基础进行调整1.计提坏账准备新制度要求对单位收回后无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
在新旧制度转换时,测绘事业单位应当按照2018年12月31日无需上缴财政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余额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借记“累计盈余”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2.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对按照新制度规定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新旧制度转换时,测绘事业单位应当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新旧制度转换调整”明细科目,依据被投资单位2018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余额,以及单位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按其与原已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新旧制度转换调整”科目,贷记或借记“累计盈余”科目。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分析

2020.11A40理论探索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分析◎文/梁 媛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经济呈高质量发展态势,财政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工作逐渐深入,财政也越来越体现出了国家杠杆的作用。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促进新旧有序衔接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把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改革与发展,深刻认识到提升财务预、决算管理水平和资金绩效评价以及风险监督防控等价值,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探索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算0 引言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等相关文件的颁布,政府管理工作更精细、更科学。
通过强化预算管理,贯彻落实《预算法》相关规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单位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力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双分录、双基础、双功能以及双报告的特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控制优化有序、决算执行规范全面、绩效评价精细务实。
1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为适应新时代政府和公共部门职能的转变升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现阶段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重新建构。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预算编报控制、会计核算决算、专项资金管理、固定资产清查等整体化信息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了服务流程化、审批标准化、预算监督化、数据智能化和财务精细化。
政府会计改革创造性的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核算的模式,实现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统一,为决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准确地反映了单位的资产、折旧和摊销,全面反映了财务报表情况,并优化了预算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实现了部门决算的统计编制。
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能够全面、清晰的反映政府信息和预算执行能力,为开展绩效考核、资产管理、财政监督、审计公开、财报分析、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提供支持,并准确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运行状况和财政可持续发展。
关于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财务会计核算模式

纳税Taxpaying财会研究关于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孙小喆(通化市财政局,吉林通化134000)摘要: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对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新的政府会计体系要求能够反映政府的真实负债、成本费用等绩效考核方面。
财政部于2017年10月份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报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标志者我国政府会计迈入全面改革的历史新阶段。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概述《政府会计制度》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有关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构件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新制度主要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和政府预算会计构成,财务会计科目需要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信息,其核算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财务会计共设置的77个一级科目,其中资产类35个、负债类16个、净资产类7个、收入类11个、费用类8个;预算会计科目要求反映政府预算收入、支出、结余等预算执行信息,共设置26个一级科目,三个要素;预算收入类9个、预算支出类8个、预算结余类9个。
二、新政府会计核算对事业单位的微观影响(一)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在2013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也设置了相应的折旧和摊销科目,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但是在单位实际应用市,相关的折旧和摊销不能够确切地体现出单位真实的运行成本,其折旧和摊销属于虚提。
新政府会计制度统一的规范了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在实际记账时借记“单位管理费用”等费用类科目,也就是将相关的摊销和折旧费用化,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相关折旧和摊销情况,符合相关资产的配比原则,能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更加科学。
(二)应收款项针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新制度未实行之前只有部分事业单位例如医院等单位在科目设置时有“坏账准备”实行了备抵法来处理坏账,而其他事业单位大多使用的是直接转销的方法。
《政府会计制度》在施行中遇到的难点分析

《政府会计制度》在施行中遇到的难点分析前言: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开始施行,标志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政府会计主体的全面落地。
针对在施行政府会计制度一年半的时间里,遇到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
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予以指正。
本文纯属学习交流,非官方资料,仅供参考。
难点一:财政拨款资金如何确认会计科目(一)难点的背景:公立医院直接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收到的财政拨款资金在进行会计确认时,确认为“财政拨款收入”是不存在疑问的。
存在疑问的是,实际工作中,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同级政府财政部门不直接拨付财政拨款资金到公立医院,而是通过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转拨的。
这部分资金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究竟应该如何确认呢?(二)政策依据:1、《政府会计制度》:“4001财政拨款收入”是核算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2、《政府会计制度》:“4601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是核算单位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包括从同级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横向财政转拨款、从上级或下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
3、《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财会〔2018〕34号):单位取得的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从同级财政以外的同级政府部门取得的横向转拨财政款,另一类是从上级或下级政府(包括政府财政和政府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款。
在具体核算时,事业单位对于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应当通过“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科目核算;对于其他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应当通过“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核算。
(三)分析:1、无论是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财政拨款资金到公立医院,还是通过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转拨财政拨款资金到公立医院,仅仅是拨款的方法方式不同而已,不应当作为是否确认为“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标准。
政府会计制度中预算会计新旧衔接及新会计制度难点解析

政府会计制度中预算会计新旧衔接及新会计制度难点解析作者:周艳昆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6期周艳昆根据财会〔2018〕3号《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于新会计制度,要求于2019年1月1日开始执行。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对于衔接问题,此文件作了一系列的衔接规定。
当然,实际操作中,对于衔接问题存在预算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原理不甚理解,很是烧脑,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正确归集预算资金相对应的预算结余与资金结存,以及在双功能科目下,什么时候做预算会计科目呢?这是财务人员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虽然经过一年的运作,但还有些事业单位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文就预算会计中新旧衔接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进行探讨。
一、预算会计新旧衔接思路(一)准备工作学习各项规定制度,学习财会2018年3号文衔接制度。
如涉及基建账的,应当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2018年12月31日大账中的相关科目余额。
按照财会2018年21号文件要求,分析梳理各项目结余资金的构成和性质,按规定确定新账中各项预算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的金额,夯实部门决算的核算基础。
掌握财政部印发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1、2号的通知,把在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疑惑按财政要求规范处理。
(二)掌握双功能会计模式记账规则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的同时应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指单位应按照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的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收支业务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未纳入年初批复的预算,但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非财政拨款收支,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参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附件1:《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受托代理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实用参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
![[实用参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578cff4ad51f01dc281f149.png)
附件2:《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我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新制度)。
目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PP〕22号,以下简称原制度)的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制度,不再执行原制度。
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现对单位执行新制度的有关衔接问题规定如下:一、新旧制度衔接总要求(一)自2019年1月1日起,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二)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做好新旧制度衔接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原账编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并按照本规定要求,编制原账的部分科目余额明细表(参见附表1、附表2)。
2.按照新制度设立2019年1月1日的新账。
3.按照本规定要求,登记新账的财务会计科目余额和预算结余科目余额,包括将原账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按照原账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会计科目(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转账、登记新账科目对照表见附表3),将未入账事项登记新账科目,并对相关新账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原账科目是指按照原制度规定设置的会计科目。
4.按照登记及调整后新账的各会计科目余额,编制2019年1月1日的科目余额表,作为新账各会计科目的期初余额。
5.根据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按照新制度编制2019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
(三)及时调整会计信息系统。
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要求对原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和调试,实现数据正确转换,确保新旧账套的有序衔接。
二、财务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一)将2018年12月31日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财务会计科目1.资产类(1)“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账的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讨论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MONEY CHINA /2021年1月中财经界 讨论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崔婷赵志庆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各领域的原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加剧了原有制度与现有情况的冲突,促进了各领域制度的转变。
其中政府会计改革正在加快脚步。
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不断完善,政府会计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引入了新的要素。
本文主要探讨了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特点意义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
政府会计改革不仅是对当前社会形势的适应,也是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自我完善。
政府会计改革后,新会计准则强化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体系,新会计制度则引入了八个关键要素,这两种改变对政府部门的财务信息管理影响很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对政府会计改革的进一步创新和优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概况(一)政府会计准则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准则由国家发布,共包括七个内容:《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
其中《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1到4号政府会计准则是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5号和6号政府会计准则是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这些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为了规范政府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需要。
(二)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指的是对政府财政收支的数目、性质、用途、关系和过程进行全面而准确地记录与整理的程序和方法,是对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核算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是《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解读(三)

3.“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余额。
(1)登记非财拨款结余科目余额。
新设“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对应的“资金结存”科目。
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原“固定基金”“事业基金”“非限定用途结余”科目余额,借记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贷记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2)对新账“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及“资金结存”科目余额进行调整。
①调整短期投资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设置“投资支出”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发生的现金流出,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借记本科目,收回投资时贷记本科目。
年末结账时转入“其他结余”科目,最终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时,按照新制度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需要确认调整“短期投资”现金流出业务。
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原账属于“短期投资”性质的科目余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一一货币资金”科目。
②调整应收医疗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预算收入类新设“事业预算收入”等科目,业务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现金流入时贷记本科目。
其中,本年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转入,年末结账时转入“其他结余”科目,最终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原“应收医疗款”科目余额中已计入预算收入部分,因没有现金流入,根据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不能确认为预算收入。
因此,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原“应收医疗款”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区分其中发生时计入预算收入的金额和没有计入预算收入的金额。
对发生时计入预算收入的金额,再区分计入专项资金转入的金额和计入非专项资金转入的金额,按照计入非专项资金转入的金额,借记“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贷记“资金结存——货币资金”科目。
③调整预付账款对非财政拨款结余的影响。
设置“事业支出”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实际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实际支付时借记本科目。
其中,本科目本年发生额中的非财政非专项资金支出,年末结账时转入“其他结余”科目,最终转入“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实施探析

ACCOUNTING LEARNING59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会计核算中心项目,项目名称:横向科研经费“放管服”支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路径研究,编号202034。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实施探析白桐铭 河北省教育厅会计核算中心 刘炳茹 河北中医学院财务处 赵增明 河北省教育厅会计核算中心 李伟涛 巨鹿县财政局摘要:《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已于2019年1月1日起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
通过跟踪调研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发现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将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实例;问题;建议引言政府会计制度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统一了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不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
现根据一些单位的实施现状,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进行探讨分析。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每一次会计制度的改革,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其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和目标。
此次改革之前,政府财政报告制度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主要目的是为反映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仅实行决算报告制度,无法准确反映政府“家底”,很难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改革举措。
国务院于2014年12月批转了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为政府会计改革拉开了序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也为政府会计改革注入了“强心剂”。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应用思考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应用思考师红聪【摘要】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制度》),与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相比,新《制度》符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更加切合实际.我们要立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需求,吸取企业会计工作中的经验,有助于政府构建科学、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文章分析了《制度》对地质勘查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具体应用,以期对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改革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期刊名称】《商业会计》【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应用思考【作者】师红聪【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 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制度》),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此次《制度》的改革,与《政府会计准则》形成相互补充,共同规范了政府会计主体的核算,既符合我国国情需要,也有助于健全完善政府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与现行制度相比,新《制度》的重大变化总体看来,此次发布的《制度》继承了我国政府行政单位会计改革的经验,取长补短,与时俱进,体现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了会计制度的统一。
新《制度》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高校、科研单位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从科目设置、核算和报表项目方面进行统一。
通过会计制度的统一,促使各级单位在会计核算、预算管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上形成统一口径,从而提升了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为各级政府部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解读(一)

中小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的解读学习本期的前期知识准备为了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消化本讲座的内容,请您务必在学习本专题之前,全面、系统地学习过《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共8项),或者,花点时间,仔细琢磨过本讲座的基础篇《政府会计改革及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政府会计核算新的制度框架拥有具体、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因为本专题只集中解决从原制度转换到新制度的过渡期难题,只有掌握了原制度与新制度自身的内在知识体系,本专题所架起的原制度通向新制度的桥梁才具有现实价值。
先看一眼:财务会计科目新旧衔接分三类情况:将原账科目余额直接或分析转入新账相应科目将原未入账事项补登新账科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在途物品、“经管”类资产、受托代理资产、盘盈资产、预计负债、应付质量保证金等对新账有关科目余额按照新制度规定的核算基础进行调整——计提坏账准备、按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补提折旧/摊销、确认长期借款应付利息等再看一眼:预算会计科目新旧衔接主要调整核算基础不同引起的差异结转结余科目与“资金结存”同步变动对原账科目余额逐项分析一、财务会计科目的衔接(一)资产类会计科目余额的衔接学校衔接中,按《学校新旧科目对照表》《学校原科目余额明细表一(财务会计)》和《学校原科目余额明细表二(预算会计)》,将原科目余额直接或分析转入新科目、按照原科目余额登记新账预算结余科目。
新科目设有明细科目的,应将原账中对应科目的余额加以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
如存在其他《关于中小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以下简称《衔接规定》)中未列举的原账科目余额的,应当比照《衔接规定》转入新相应科目;如存在年底前未入账的其他事项的,应当按照《衔接规定》补充登记新相应科目。
学校在转换中,按年底原科目余额表、总账及明细账,按照新制度财务会计核算规定,对涉及财务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整,编制《学校原科目余额明细表一(财务会计)》(见表1)。
论《政府会计制度》中“双基础”核算方式的应用

会计研究ACCOUNTING RESEARCH论《政府会计制度》中“双基础”核算方式的应用孙旭天津市环湖医院摘要:《政府会计制度》有机整合了各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按单位、部门类型分别执行的会计制度,提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互相衔接的双基础会计核算体系。
本文主要论述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对“双基础”的核算方式进行的理解和思考,总结出的一些具体经验。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公立医院;核算方式引言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制度有机整合了各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按单位、部门类型分别执行的会计制度,又提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互相衔接的双基础会计核算体系。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对制度的理解和深入研究,有助于学习理解会计学理论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际工作;完善本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政策,体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笔者作为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以自身有限水平进行研究摸索,希望抛砖引玉,对今后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一、《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及创新意义《政府会计制度》设置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基础”的体系,满足了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双报告”的核算要求。
这种会计制度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又满足了财务报告的要求,对于精细化加强政府管理,强化政府职能具有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体现出的先进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统一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单位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有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差额补助单位;税收部门、学校、具有创收性质的医院等。
在新制度实施以前,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单位类别执行不同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务园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王代琨摘 要: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为了会计改革的重点之一。
新《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提高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推动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化以及规范化,降低财务资产管理风险。
文章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问题;对策0 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新制度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收支资产数额模糊以及固定资产来源不清晰等问题,是市场经济管理完善中的关键一步。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会计制度的改革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考验,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制订全新的财务管理计划,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以及工作质量,引导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若单位财务人员对制度不够了解,则会影响新制度的落地实施,所以财务人员应对新制度进行解读,全面强化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1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办公的普及,传统的会计制度存在管理不当、人员浪费等情况,也暴露出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漏洞。
实施新会计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传统会计制度进行优化,以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在向政府部门进行汇总报告时,因传统制度中单位会计科目制度不同,财务数据分析也会受其影响,新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同种信息对比的效果,在财务汇总时为政府提供精准的基础信息数据。
另外,新制度可以完善财务管理中的负债类科目、核算资产科目,增加预算财务核算科目,优化财务管理中的两大体系,即预算会计体系以及财务会计体系,使二者基于同一核算系统,进而实现两者的相互分离和连接,而平行记账则构建出一种“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的全新会计核算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变化与思考
作者:柴先荣
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0期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修改的背景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改革的政治体制,现行政府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与披露逐渐无法满足其要求。
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利于政府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不能客观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不利于科学评价政府的运营绩效,无法提供信息完整准确的政府财务报告。
为加快推进政府会计体系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部于2015年10月23日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作为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统驭着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它的发布预示着政府会计新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也助力后续的一系列政府会计的改革措施的推进和落实。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利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经验,结合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在需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对于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做了以下重大改变与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转化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适度分离是指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适度的分离,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预算信息。
主要表现为:1.“双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与财务会计体系。
2.“双基础”,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收付实现制。
3.“双报告”,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
相互衔接是指同一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与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相互协调,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的相互补充。
主要表现为:1.“平行记账”,对于纳入预算管理部门的现金收支业务,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进行相应的预算会计核算。
对于其他会计业务,则仅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
2.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存在勾稽关系,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调整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额。
(二)扩展了原有资产负债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1.资产方面,新政府会计制度将资产概念调整为“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
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受托代理资产的核算内容,以全面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各类资产。
2.负债方面,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增加了预计负债、受托代理负债等会计科目,便于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现时义务。
资产负债概念的扩展,有利于全面规范政府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的会计处理,强化了政府资产负债管理。
(三)统一了现行各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彩票机构、地勘单位、测绘单位、林业(苗圃)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
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行业事业单位,统一规范了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加强了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其他变化。
1.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强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的核算功能,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和活动都要通过财务会计来核算。
2.整合了基本建设业务的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业务不再单独建账,使基建业务的核算得以简化。
3.新政府会计制度在附录中采用表格形式,对于相关会计科目列出财务会计分录的同时也平行列出预算会计分录(如果纳入预算部门的现金收支管理),有利于政府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
三、关于贯彻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建议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核算方式,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本费用核算的实施,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改变原有思维模式,树立“成本费用”的观念,重视成本管理,加强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适应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需要对政府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帮助其熟练掌握新的政府会计制度。
还应当加快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符合基本准则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
(作者单位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