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建筑材料基本性质(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合集下载

【2024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新型建筑材料/New Building Materials课程类别: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学分:1.0总学时:16理论学时:16实验/实践学时:0/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水泥工艺学、混凝土学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二、课程简介1.课程任务与目的《新型建筑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水泥混凝土方向专业特色课。

通过对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发展概况;掌握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常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的主要生产工艺、性能特点、用途及使用要求。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专业知识,具备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开发等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分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及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初步能力,并能够识别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问题中的各种制约条件,使之能够胜任新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技术员、工艺管理技术员、技术主管等角色。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对应毕业生的毕业要求7、10,具体指标点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新型建筑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新型砌墙砖、建筑砌块、轻质墙板、屋面板材、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性能指标,熟悉生态建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趋势;熟悉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等知识;支撑指标点7.3、10.2。

教学目标2:掌握研究、分析与解决新型砌墙砖、建筑砌块、轻质墙板、屋面板材、新型建筑隔热和吸声材料生产、管理与服役过程中的问题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综合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分析、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撑指标点7.3、10.2。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级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目录《建筑材料》教学大纲 (1)《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4)《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7)《建筑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10)《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大纲 (12)《房屋建筑学》教学大纲 (15)《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教学大纲 (19)《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大纲 (23)《建设法规》教学大纲 (26)《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30)《钢结构》教学大纲 (33)《建筑CAD》教学大纲 (35)AutoCAD2000 (36)《建筑工程预算》教学大纲 (38)《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41)《建筑工程顶目管理》教学大纲 (44)《建筑工程监理概论》教学大纲 (47)《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50)《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5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大纲 (55)《建筑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58)《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教学大纲 (60)《建筑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63)《建筑机械》教学大纲 (65)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教学大纲 (68)电工实训教学大纲 (70)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72)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74)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76)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78)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80)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82)施工技术实训教学大纲 (83)建筑施工预算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85)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87)毕业设计及答辩教学大纲 (89)《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建筑工程专业学时数:32 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讲授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石材、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及屋面材料、钢材、塑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等建筑材料的组成、性能与应用、技术标准、检验方法等知识。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建筑材料工程中常用材料的主要成分、生产过程及加工工艺。

《建筑材料》自学指导书

《建筑材料》自学指导书

《建筑材料》自学指导书《建筑材料》自学指导任务书一、关于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重要内容(如定义、表达式、公式、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征、特点等),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建筑材料》考试命题覆盖到每章,本课程的重点章为一、四、五章,建议重点掌握。

二、学习方法指导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提出几点看法供学习者参考: 1. 要讲究学习方法《建筑材料》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庞杂,每章自成系统,涉及许多学科,因此更要讲究学习方法。

否则,会感到枯燥无味。

2. 掌握课程核心―材料性质建筑材料虽然种类繁多,内容庞杂,但学习建筑材料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合理地应用(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而要解决应用问题,前提是掌握材料的性质。

所以材料性质是要掌握的课程核心。

3. 掌握材料性质的线索只有了解材料性质与组成、结构的关系,或所谓的决定材料性质的因素,才有可能掌握材料的性质。

上述的联系、关系或因素是掌握材料性质的第一条线索。

材料的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材料性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了解材料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其组成或结构产生变化,导致材料性质发生改变的规律,即所谓影响材料性质的因素,这是掌握材料性质的第二条线索。

4. 运用对比的方法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性质,而同类材料不同品种之间,则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性。

学习时不要将各种材料的性质无选择地、逐一地死记硬背,而要抓住有代表性材料的一般性质,即了解这类材料的共性。

然后运用对比方法,学习同类材料的不同品种,总结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掌握各自的特性。

5. 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利用一切机会在工程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会学得更加扎实、灵活,学习目的更加明确。

三、本课程学习内容和要求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一)重点: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水有关的性质、以及材料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建筑工程中常用材料的组成、性质、应用以及材料质量的检验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分类和发展趋势。

掌握常用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材、混凝土、砌体材料等)的组成、性质、技术标准和应用。

熟悉建筑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

了解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能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工程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具备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的能力。

能够分析和解决建筑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

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强度、弹性、塑性、韧性、硬度等。

材料的耐久性,包括抗渗性、抗冻性、耐腐蚀性、抗老化性等。

材料的热工性质,包括导热性、比热容、热容量等。

2、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的分类、生产工艺、组成成分。

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

通用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的特性和应用。

特种水泥(如快硬硅酸盐水泥、膨胀水泥、白色水泥等)的性能和用途。

3、混凝土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水、外加剂和掺合料。

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特种混凝土(如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的特点和应用。

4、建筑钢材钢材的分类、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建筑钢材的冷加工和热处理方法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建筑钢材(如钢筋、型钢、钢板等)的规格和应用。

5、砌体材料砖的分类、规格和性能。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

《建筑材料》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2)掌握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建筑材料概述(1)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发展历程;(2)建筑材料的作用和要求。

2. 第二课时:水泥(1)水泥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水泥的选购与储存。

3. 第三课时:混凝土(1)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施工;(2)混凝土的养护与检测。

4. 第四课时:钢材(1)钢材的性能、种类和应用;(2)钢材的选择与焊接。

5. 第五课时:木材(1)木材的性质、种类和应用;(2)木材的加工与防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建筑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3. 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采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2. 课件:相关建筑材料的教学PPT;3. 实验器材: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等样品及实验设备;4. 实地考察: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建筑材料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每周安排相应课时进行教学。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建筑案例,引发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2. 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和施工方法;3. 实验: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建筑材料的变化;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建材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5.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6. 总结:对本周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建筑材料总结

建筑材料总结

篇一:建筑材料总结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论1. 按化学成分分类:(1)有机材料:植物、沥青、合成高分子(2)无机材料:金属—铁、钢、铝、铜非金属—烧土制品、胶凝材料、混凝土及硅酸盐制品(3)有机-无机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2.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物理性质:(与质量有关、与水有关、与热有关)(一)与质量有关的性质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填充率与空隙率(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材料的密度只与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关,所以对于同种物质构成的材料,密度为恒定值。

(2)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常将包括所有孔隙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表观密度,也称体积密度。

只包括闭口孔在内时的密度称为视密度。

大多数材料的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

(3)堆积密度:散粒材料(粉状、颗粒状)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4)密实度: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填充的程度。

(5)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

孔隙率反映材料内部孔隙的多少,直接影响材料的多种性质。

孔隙率越大,则材料的表观密度、强度越小,耐磨性、抗冻性、抗渗性、耐腐蚀性、耐久性越差,而吸水性、吸声性、保温性越强。

(6)填充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被其颗粒填充的程度。

(7)空隙率:散粒材料在某种堆积体积内,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体积。

(二)与水有关的性质亲水性与憎水性、吸水性、吸湿性、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1)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容易被水润湿的性质。

θ≤90°憎水性——材料不易被水润湿的性质。

θ> 90 °(2)吸水性定义: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第2章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第2章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常见问题解答第2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一般的讲,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归纳为哪几类?答:一般的讲,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密度、孔隙状态、与水有关的性质、热工性能等。

化学性质:包括材料的的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等,因材料的化学性质相异较大,故该部分内容在以后各章中分别叙述。

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应包括在物理性质中,但因其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有重要意义,故对其单独研究,包括材料的强度、变形、脆性和韧性、硬度和耐磨性等。

耐久性:材料的耐久性是一项综合性质,虽很难对其量化描述,但对建筑物的使用至关重要。

2.什么是材料的化学组成?答:材料化学组成的不同是造成其性能各异的主要原因。

化学组成通常从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两方面分析研究。

材料的元素组成,主要是指其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材料的矿物组成主要是指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团组成形式各异的现象。

3.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何特点?建筑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有晶体、玻璃体和胶体等形式。

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有确定的几何位置关系。

一般来说,晶体结构的物质具有强度高、硬度较大、有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共性。

建筑材料中的金属材料(钢和铝合金)和非金属材料中的石膏及水泥石中的某些矿物等都是典型的晶体结构。

玻璃体微观结构的特点是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空间的排列呈无序浑沌状态。

玻璃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化学活性高、无确定的熔点、力学性质各向同性的特点。

粉煤灰、建筑用普通玻璃都是典型的玻璃体结构。

胶体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微观结构形式,通常是由极细微的固体颗粒均匀分布在液体中所形成。

胶体与晶体和玻璃体最大的不同点是可呈分散相和网状结构两种结构形式,分别称为溶胶和凝胶。

溶胶失水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结构,可以把材料中的晶体或其他固体颗粒粘结为整体。

如气硬性胶凝材料水玻璃和硅酸盐水泥石中的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都呈胶体结构。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

《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节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第三节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掌握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2. 学会运用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讲解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2)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3)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 常见建筑材料的分类、性能及用途3. 建筑材料检测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其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2)列举三种常见建筑材料,并说明其性能及用途。

(3)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建筑材料检测实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分类及用途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了解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观建筑材料生产厂,加深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理解。

重大高职(建筑材料)配套教案

重大高职(建筑材料)配套教案

重大高职(建筑材料)配套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1.2 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等。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耐久性等。

建筑材料的用途:结构材料、装饰材料、防水材料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基本概念的理解。

让学生提交课后作业,巩固对建筑材料的学习。

第二章:无机建筑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2 教学内容无机建筑材料的种类:石灰、水泥、砂浆、混凝土等。

无机建筑材料的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环境适应性等。

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无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采用实验法,进行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无机建筑材料的理解。

让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无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有机建筑材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有机建筑材料的种类:木材、塑料、涂料、胶粘剂等。

有机建筑材料的性质: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环境适应性等。

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施工技术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机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采用实验法,进行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有机建筑材料的理解。

让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有机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复合建筑材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合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复合建筑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建筑材料》PPT课件

《建筑材料》PPT课件
4
为了适应建筑工业的自动化和建议不提高土木工 程质量的要求,建筑材料今后的发展将有以下几 个趋势: 1.尽可能的提高材料的强度,降低材料的自重; 2.研究并生产多功能、高效能的材料; 3.由单一材料向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发展; 4.对材料的耐久性将引起更大的重视; 5.建筑制品的生产,讲向预制化、单元化发展, 构件尺寸日益增大; 6.大量利用工农业废料、废渣、生产廉价的、低 性能的材料及制品; 7.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在深入认识材料的 内在结构对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按指定的要求, 设计与制造更新品种的建筑材料。
13
第一节 材料物理性质 第二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第一节 材料物理性质
材料的结构特征参数 (一)材料的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根据材料所处状 态不同,可分为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 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按下式计算: ρ=m/v 式中ρ—密度,g/cm3或kg/m3; m---材料的质量,g或kg; 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即材料体积内固态物质的实体积), cm3或m3。 材料密度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及微观结构,因此相同组成及微观结 构的材料其密度为一定值。 在建筑材料中,除金属、玻璃等少数材料外,都含有一些孔隙。为了测 得含孔材料的密度,应把材料磨成细粉,除去孔隙,经干燥后用李氏瓶 测定其实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所测得的体积越接近绝对体积。
20
(二) 吸湿性与吸水性 吸湿性 材料在环境中,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称 为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即吸入水与干燥 材料的质量之比。材料的吸湿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及 结构状态。一般说,开口孔隙率较大的亲水性材料具有较 强的吸湿性。材料的含水率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它随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最后材料的含水率将与 环境湿度达到平衡状态,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 称为平衡含水率。此时的含水状态称为气干状态。 吸水性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吸水性 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常用质量吸水率,即材料吸入 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表示: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构成建筑物的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例如用于各种受力结构的材料要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用于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材料还可能受到风吹、日晒、雨淋、温度变化、冻融循环、磨损、化学腐蚀等作用。

为了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就要求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要能够抵抗各种因素的作用。

而要能够合理地选用材料,就必须掌握各种材料的性质。

本章所讲述的材料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必须考虑的最基本的、共有的性质。

对于不同种类的材料,由于在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应考虑的基本性质也不尽相同。

第一节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一、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 (一)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下式表示: Vm=ρ (1-1) 式中 ρ——密度,g/cm 3;m ——材料在干燥状态的质量,g ;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 3。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内部都存在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的材料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密度瓶(李氏瓶)测定其体积,用李氏瓶测得的体积可视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值越精确。

(二)表观密度内 容 提 要本章主要讲述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并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出发阐述了影响材料性质的内在因素。

本章的学习要求是::1.掌握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定义及计算。

2.掌握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热工性质、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3.了解材料孔隙率和孔隙特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用下式表示: 00V m=ρ (1-2) 式中 0ρ——表观密度,g/cm 3或kg/m 3; m ——材料的质量,g 或kg ;0V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 3或m 3。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

《建筑材料》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时:72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学等6.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天然建筑材料(如:岩石、矿物、土等)3. 合成建筑材料(如:水泥、混凝土、沥青等)4. 建筑钢材5. 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如:玻璃、涂料、保温材料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2. 实验:进行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和检测等方面的问题。

四、教学要求1. 理论知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用途和检测方法。

2. 实验能力:能熟练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工程应用: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

4. 讨论能力:能针对建筑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2.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评的70%。

3. 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及分析,占总评的20%。

4. 小组讨论报告:讨论成果及展示,占总评的10%。

5. 课程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建筑材料选型设计,占总评的1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材料》(第四版),作者:张xx,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

2. 实验设备:力学性能实验仪、耐久性能实验仪、样品处理工具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工程案例、政策法规等。

4. 课件:PowerPoint课件,内容包括图文并茂的建筑材料知识讲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64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2. 教学计划:绪论(2学时)天然建筑材料(8学时)合成建筑材料(16学时)建筑钢材(8学时)木材及其他建筑材料(8学时)建筑材料检测方法(8学时)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4学时)课程设计(4学时)3. 实验计划:岩石、矿物、土的物理性能实验(2学时)水泥、混凝土、沥青的力学性能实验(2学时)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实验(2学时)木材的物理性能实验(2学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

中职建筑材料教案

中职建筑材料教案

xxxxx中等职业学校建筑材料教案课程名称:系、年级:专业:任课教师:教研组:2023年春期章节课题:第一章绪论课时:2课时书写时间:授课时间: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使学生意识到本门课程是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也为走向社会能正确合理的选用、检验和管理建筑材料。

使同学们大概的了解到本门课程所包含的建筑材料的分类及建筑材料与建筑物、建筑业的关系。

为学习各个材料的详细内容做了铺垫。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1.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趋势。

2.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3.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2.教学难点: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标准3.解决方法:通过以后的学习及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来掌握各个建筑材料的标准教学手段实施设计:运用现实的民用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同学讲解,并提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仔细注意身边的建筑材料都有哪些。

作业辅导计划:无章节课题: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时:2课时书写时间:3-16授课时间:3-24 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在正式认识和使用各种建筑材料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和把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了解建筑材料的结构和构造,把握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助于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材料,从而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性能。

知识、技能传授目标要求:1.掌握材料的孔隙、空隙、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定义及表达方式;2.理解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2.教学难点: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3.解决方法:通过各自的定义以及案例来巩固学习。

教学手段实施设计:采用课堂互动作业辅导计划:无章节课题: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课时:2课时书写时间:授课时间:教师:本章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关系:在正式认识和使用各种建筑材料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和把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引言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性质,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物理性质密度和比重建筑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3)来衡量。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

比重是材料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材料的轻重程度。

湿热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在潮湿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某些材料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吸湿膨胀或发生腐蚀,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湿热性能。

热性能热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热的传导、吸收和保持能力。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热性能。

一些具有良好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提供良好的隔热效果,降低能源消耗。

光学性能光学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能力。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

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以提供良好的采光效果,同时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可以减少室内照明需求。

声学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声音的吸收、反射和传导能力。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声学性能。

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可以减少噪音的传递和反射。

力学性质强度和刚度强度是指建筑材料的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刚度是指建筑材料对变形的抵抗能力。

强度和刚度是衡量建筑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塑性和脆性可塑性和脆性是建筑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可塑性是指材料能够发生塑性变形并恢复原状的能力,而脆性是指材料容易发生断裂的倾向。

疲劳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在交替荷载作用下的耐久性能。

一些材料在长期受到交替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产生疲劳破坏,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考虑疲劳性能。

化学性质耐腐蚀性耐腐蚀性是指建筑材料在酸碱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下的稳定性能。

一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延长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定义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定义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定义从广义上讲,建筑材料不仅包括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所使用的材料,而且还包括水、电、燃气等配套工程所需设备和器材,以及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和消耗的材料,如脚手架、组合钢模板、安全防护网等。

第一节建筑材料的分类通常所指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构成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身的材料,即狭义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种类很多,通常采用按化学成分分类或按使用功能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按照化学成分不同,将建筑材料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2)按使用功能分类按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将其分为结构材料、围护材料和功能材料三大类。

1)结构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指构成建筑物受力构件和结构所用的材料,如梁、板、柱、基础、框架等。

其主要技术性能要求是具有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结构料有混凝土、钢材、石材等。

2)围护材料:围护材料是用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如墙体、门窗、屋面等部位使用的材料。

围护材料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防水、隔声性能等。

常用的围护材料有砖、砌块、板材等。

3)功能材料:功能材料主要是指满足某些建筑功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如防水材料、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隔声材料、密封材料等。

第二节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建筑材料总是要受到一定的因素作用,如结构材料要受到荷载的作用;围护结构的材料要受到日晒、雨淋、冰冻的作用;此外还会受到周围各种介质(如水、蒸汽、腐蚀性气体和液体等)的作用,以及各种物理作用(如温度差、湿度差、摩擦等)。

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建筑材料必须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归纳起来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

一、材料的物理性质(一)材料与质量有关的性质1)不同构造状态下的密度1)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构成材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不包括孔隙在内。

测量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体积的方法是将材料磨成细粉,以消除材料内部的孔隙,用排水法测得的粉末体积即为材料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ρo’—— 堆积密度,kg/m3; m—— 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 kg; V’0——材料的堆积体积 ,m3。
例题
单个块状材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之间的关系:
A、密度大于表观密度; B、密度大于或等于表观密度; C、密度小于表观密度; D、密度小于或等于表观密度。
答案:
例题
散状堆积材料的视密度和堆积密度之间的 关系:
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
土木工程材料 第2讲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与质量有关的性质)
主讲:徐 清
质量有关的性质 (一)密度、表观密度
1、密度
m
V
1)定义: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计算:
式中 ρ—— 材料的密度,g/cm3; m—— 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g; 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式中 ρo—— 材料的表观密度,kg/m3 或g/cm3; m—— 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kg或 g; Vo——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m3或cm3。 (V0=V开+V闭+V固)
(三)视密度、堆积密度
1、视密度 1)定义:散状堆积材料用排水法测体积(近似密实状态下的体
积-视体积),单位体积的质量。 2)计算
密度测定方法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如砖、石等) 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 用李氏瓶测定其绝对密实体积。材料磨 得越细,测得的密实体积数值就越精确。
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又称比重,是用材料的质 量与同体积水(4℃)的质量的比值表 示,无单位。
2、表观密度
1)、定义: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计算:
式中 ρa—— 材料的视密度,kg/m3 或g/cm3; m—— 材料的质量(干燥至恒重),kg或 g; Va—— 材料的视体积( Va=V固+V闭)。m3或cm3。
2、堆积密度 1)定义:散状堆积材料自然堆积,单位体积(含物质颗
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的 质量。 2)计算 :
A、视密度大于堆积密度; B、视密度大于或等于堆积密度; C、视密度小于堆积密度; D、视密度小于或等于堆积密度
答案:A
本 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