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

合集下载

植物化学保护试题

植物化学保护试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化学保护 2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二问答题 1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2.试述化防的前景;3.试述化学农药与可持续的关系;4.试述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关系;5.试述化学农药在新的绿色革命中的作用;6试述化防与IPM 的关系;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农药 2毒力与药效 3持效期与残效期 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50与LC506 ED50与EC50 7农药毒性与毒力 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迟发性神经毒性二、填空题1.农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 、 、 等三个历史阶段;2.17世纪后在民间使用多年的 、 和 等三种主要杀虫植物先后被加工成制剂作为农药使用;3.按防治对象可将农药分为 、 、 、 、 、 、 ;4.按作用方式,杀虫剂可分为 、 、 、 、 、 等;5.按防治原理,可将杀菌剂分为 、 、 ;6.按使用范围,可将除草剂分为 、 ;按使用时间,可将除草剂分为 、 、 ;7.常用的农药毒力表示方法有 、 、 、 等;8.常用的药效表示方法有 、 、 、 等;9.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农药急性毒性有 、 、 三种;10.根据我国暂用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可将我国现有农药分为 、 、 ;11.农药慢性毒性的大小,一般用 或 表示;12.农药对作物产生药害后,常表现出 、 、 、 、 等症状;13. 农药的毒性分 ______ 、 ______ 、 ______;三、选择题S 为单选,M 为多选1.致死中量常用的剂量单位有A mg/LB mg/kgC mg/个D ml/个E μg/g2.相对毒力指数的计算公式T=100 AB 中,A 表示 A 标准药剂的用量 B 供测药剂的用量C 标准药剂的等效剂量D 供测药剂的等效剂量3.农药急性毒性最常用的测量尺度是 A LD 50 B LC 50 C EC 50 D ED 504. LD 50 值是A.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B.杀死昆虫种群 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C.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D.杀死昆虫种群 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四、问答题1.简述农药的特点;2.简述农药的发展史;3.简述药害产生的原因;4.试述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5.试述农药对作物的影响;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一、名词解释1.分散度2.农药助剂和表面活性剂 3种衣剂 4悬浮性和润湿性 5农药剂型与农药制剂二、填空题1.农药混用后可能会产生的结果有、、等;2.写出对应中文:WP 、EC 、SP 、DP 、GR ;三、选择题1. 常见的以水为基质的农药剂型有 ;A乳油 B悬浮剂 C微乳剂 D粉剂 E水乳剂2.下列农药剂型中,不用外界热源,而是靠自身的挥发、气化、升华放出有效成分而发挥药效的是A烟剂 B热雾剂 C气雾剂 D熏蒸剂 E 乳油3.运用常规喷雾法喷雾时,每公顷施药量一般为A 600升以上B 200-600升C 50-200升D 5-50升E 40升4.昆虫对于有毒气体有时会产生一种关闭气门的自卫反应,而则具有促进气门开启的作用,把熏蒸剂与之混用可提高熏蒸剂效果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氯仿 D甲醛 E 乙醚5. 可兑水喷雾使用的农药剂型有 ;A WPB DPC ECD SCE SP四、问答题1.常用农药剂型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粒剂、乳油、悬浮剂、水分散性粒剂、缓释剂;2.简述农药混用的原则;3 试述常用农药施用方法的特点;第三章杀虫剂一、名词解释1轴突传导 2突触传导 3 AchE二、填空题1.沙蚕毒素类农药在作物上不能使用,以免产生药害;2.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主要有、、 ;3.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 ;4.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到达靶标的主要途径有 ________ 和 ________; 昆虫的 ________ 及 ________ 等是未经骨化的膜状组织 , 是药剂容易侵入的部位;5. 马拉硫磷属 ______ 类杀虫剂 , 杀虫方式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 对大白鼠口服 LD 50 885-940mg/kg, 属 ________ 毒性 . 该药剂在高等动物体内被 ________ 酶作用而失去毒性 , 而在昆虫体内受 ________ 作用变成毒力更高的 ________;6. 定虫隆属于 ________ 类杀虫剂 , 其杀虫机制是被处理害虫由于不能 ________ 而死亡 ; 由于作用机制的独特 , 可用于防治 ____ 害虫 , 但药效发挥较 ____;7.有我国开发的杀虫双属 ________ 类杀虫剂 , 对害虫有很强的 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 对防治水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高效 , 其作用靶标是昆虫的 _______;8. 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都是酯类化合物 , 由于酯键的特性 , 这些化合物都容易 _______ 解;9.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这酯的作用位点是 __________;沙蚕毒素和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作用位点是 __________;阿维菌素和锐劲特的作用位点是 __________;10.毒死蜱是对害虫具作用,在植物表面残留期短,但能力极强,因此对地下害虫防效出色,控制期长;11.毒性排序:将涕灭威、灭多威、硫双威 3 种农药按毒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将克百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按 LD 50 值由大到小排序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12.辛硫磷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和作用,也有一定的作用;13.马拉硫磷对高等动物的急性毒性属于 ,主要起作用,进入虫体后首先被氧化成毒力更高的 ,从而发挥强大的毒杀作用;而进入温血动物体时,则由于酶的水解,因而失去毒性;14.克百威是一个广谱性杀虫和杀线虫剂,具有、和等作用;15.溴氰菊酯常用的商品名是 ,三氟氯氰菊酯常用的商品名是 ;16. 甲氰菊酯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虫、剂,有和作用;持效期较长,对防治对象有作用,驱避其取食和产卵;17.含有γ体99%以上的叫林丹,我国之前主要用于及的防治;18. 沙蚕毒素主要是阻断 ,抑制和对的刺激兴奋作用,而影响神经正常传导,使昆虫死亡;19. 吡虫啉是一种类杀虫剂,具有、和作用,持效期较长,对刺吸食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 磷化铝为广谱性熏蒸杀虫剂,在空气中放出的气体,通过昆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氯化苦有、、和作用,熏蒸和渗透力强,但挥发速度慢;三、选择题1.呋喃丹是的商品名称A 涕灭威B 灭多威C 硫双威D 克百威2. 下列农药中只准用于拌种,严禁喷雾使用的是A 氧乐果乳油B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C 呋喃丹母粉D 灭扫利乳油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 占邻受体B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C抑制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 D 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4.下列有机磷杀虫剂中具有内吸作用的是A 辛硫磷B 敌百虫C 马拉硫磷D 乐果 E久效磷5.下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兼有杀螨作用的是A 甲氰菊酯B 溴氰菊酯C 氯氰菊酯D 三氟氯氰菊酯 E氯菊酯6.吡虫啉对有特效A 刺吸式口器害虫B 咀嚼式口器害虫C 钻柱性害虫D 地下害虫7.下列杀虫剂中具有光解特性的是A 辛硫磷B DDVC 水胺硫磷D 对硫磷8.杀扑磷对有特效A 蚜虫B 地下害虫C 蚧壳虫D 蓟马9.下列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对人畜毒性最高的是A 涕灭威B 灭多威C 硫双威D 克百威10.下列杀虫剂中,具有正温度效应的是A 有机磷杀虫剂B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C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D 有机氯杀虫剂11.在有机磷杀虫剂中,熏蒸作用最强的是 ;A 乐果B 氧化乐果C 敌百虫D 敌敌畏12.下列杀虫剂中,影响昆虫轴突传导的是 ;A 氯菊酯B 马拉硫磷 C磷化锌 D 杀虫脒E林丹13.下列杀虫剂中,对蚧壳虫有特效的是 ;A 辛硫磷 B毒死蜱 C杀扑磷 D对硫磷14.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的 ;A 引起神经递质过度释放B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C 占领受体 D影响突触的其它神经传导递质15.乐果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它对高等动物 ;A 剧毒 B高毒 C 中毒 D 低毒16.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 ;A 影响轴突传导 B引起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 C 抑制章鱼胺的活性 D抑制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17.下列杀虫剂中,可扰乱昆虫蜕皮变态的是 ;A 杀螟硫磷 B噻嗪酮 C 噻虫嗪 D 甲氰菊酯E灭幼脲18.以下有机磷杀虫剂中,具有熏蒸作用的是 ;A 乐果B 毒死蜱C 敌百虫D 敌敌畏 E水胺硫磷19.下列杀虫剂中,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是 ;A 杀虫脒B 马拉硫磷 C克螨特 D氯菊酯20.敌敌畏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它对高等动物 ;A 剧毒 B高毒 C 中毒 D 低毒21.林丹是含有异构体99%以上的六六六;A α BβCγ Dδ22.杀螟丹属于 ;A 甲脒类杀虫剂 B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C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D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3. 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作用靶标主要是A. 神经轴突膜上 Na+ 离子通道B. AchEC. 呼吸链D. AchR24.茚虫威作用靶标主要是A. 神经轴突膜上 Na+ 离子通道B. AchEC. 呼吸链D. AchR25.防治蚜虫等害虫危害,常使用 ;A. 吡虫啉B.涕灭威C.吡蚜酮D. 噻虫嗪 E 噻嗪酮四、写出下列药剂的英文通用名称1辛硫磷2毒死蜱 3敌敌畏 4马拉硫磷磷 5敌百虫 6 克百威 7丁硫克百威 8 茚虫威9溴氰菊酯 10甲氰菊酯五.问答题1举例说明杀虫剂神经毒剂的作用机制;2有机磷杀虫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三种常用的品种;4.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作用机理的异同5.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举五种常用的品种;6. 阿维菌素类杀虫剂主要特点及品种7.一个理想的杀螨剂应具备哪些特点试举三种常用的专用杀螨剂;第四章杀菌剂一、名词解释1杀菌作用与抑菌作用 2化学治疗与作学免疫 3外部化学治疗和表面化学治疗 4 菌无毒杀菌剂二、填空题1.根据植物害化学防治原理,化学保护可通过和来实现;2.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 ,主要防治对象是 ;3.影响糖酵解的杀菌剂主要有、等;4.影响糖酵解的杀菌剂主要有、等,起解偶联作用的杀菌剂主要有、等;5.抑制真菌细胞壁的合成的杀菌剂主要有、等,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杀菌剂主要有、等;7.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主要防治对象是 ;8. 代森锰锌是广谱的杀菌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9.百菌清的商品名称是 ,由于其在植物表面有 ,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期,在常规用量下,一般药效期药7-10天;10.乙烯菌核利是类杀菌剂,对果树、蔬菜类作物的、、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1. 腐霉利是类杀菌剂, 其主要的防治对象是、等;12.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的形成,从而影响 ;13.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其杀菌机理为 ,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等均有效;14. 咪鲜胺是咪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 ,主要用于防治水果贮存器期的、、等病害;15. 萎锈灵是选择性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由和在多种作物上引起病害;16.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又称为 ,这类杀菌剂是防治病的特效杀菌剂,强内吸,主要是保护作用;17.在我国使用面积最大、效益最显著的农用抗生素是 ,其产生菌是 ;18. 是类杀菌剂,与多菌具有负交互抗药性,常复配使用防治灰霉病;三、选择题1.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A 硫酸铜B 氧化钙C 碱式硫酸铜D 硫酸钙2.下列杀菌剂中,影响脂肪酸氧化的是 ;A多菌灵 B代森锌 C十三吗啉 D萎锈灵3.多菌灵对核酸合成的主要影响是 ;A 形成“掺假的核酸”B 与形成碱基的组分结构相似C 阻碍叶酸的合成D 影响核酸的聚合4.三乙磷酸铝可防治多种作物的 ;A 灰霉病B 早疫病C 菌核病D 霜霉病9.三唑醇常用于防治 ;A 白粉病 B锈病 C 黑穗病 D 猝倒病10.下列杀菌剂中,影响糖酵解的是 ;A铜制剂 B代森锌 C十三吗啉 D萎锈灵11.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 ;A CaSO4 B CaSO3C CaS2O3D CaS.Sx12.乙烯菌核利可防治多种作物的 ;A 灰霉病B 早疫病C 菌核病D 霜霉病13.三唑酮常用于防治 ;A 白粉病 B锈病 C 黑穗病 D 猝倒病15.接种体来源施药是植物病害的最有效措施A化学保护 B 表面化学治疗 C内部化学治疗 D 化学免疫16.无机杀菌剂硫磺主要作用于三羧酸循环中的过程A 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合成柠檬酸B 柠檬酸异构化生成异柠檬酸C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D 琥珀酸生成延胡羧酸17.波尔多液对以下哪种病原菌效果差A 白粉菌B 霜霉菌C 疫霜菌D 灰霉菌18.多菌灵对引起的病害无效A 子囊菌B 半知菌C 细菌D 青霉菌19.下列杀菌剂中主要用于水果保鲜的是A 三乙膦酸铝B 咪鲜胺C 甲霜灵D 甲基托布津20.下列杀菌剂中不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是A 石硫合剂B 腐霉利C 乙磷铝D 噻菌灵21.下列杀菌剂中,可用于防治果、蔬等农产品贮藏期病害的药剂是A抑霉力 B 百菌清 C 咪鲜胺 D 福美锌22.甲霜灵对有特效A 叶斑病 B疫病 C 黑穗病 D 黄萎病23.第一个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负交互抗药性杀菌剂是A 代森锰锌 B井岗霉素 C 克菌丹 D 乙霉威24.下列杀菌剂中,对锈病和白粉病均有高效的是A 三唑酮B 羟锈宁C 农用链霉素D 五氯硝基苯E 百菌清25.属于麦角甾醇抑制剂的杀菌剂有 ;A 三唑酮B 十三吗啉C 乙霉威D 嘧菌酯E 咪鲜胺四、写出下列药剂的英文通用名称和化学结构式1代森锰锌2多菌灵 3 三唑酮 4腐霉利 5丙环唑 6 醚菌酯五.问答题1简述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原理;2举例说明杀菌剂对三羧酸循环的影响;3有机硫杀菌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举四种常用的品种;4试述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的区别与联系;5举例说时内吸性杀菌剂的特点;6近三十年来,杀菌剂的生产上遇到什么突出问题,对此采取哪些相应措施;7 举例说明杀菌剂对病害的作用方式;8保护性杀菌剂与内吸剂有哪些区别及联系9举例说明对菌无毒的化合物为什么也可以用来防治植物病害;10举例说明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主要特点;11. 举例说明三唑类杀菌剂的主要特点;第五章除草剂一、名词解释1位差选择和时差选择 2活化作用和钝化作用 3除草剂选择性指数 4 除草剂保护物质二、填空题1.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作物田中的杂草;2.按农田作业的时间,除草剂的土壤处理可分为与 ;3.当前使用最多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主要有抗和抗两大类;4.苯氧羧类除草剂的杀草机理是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杀草机理是 ;5.常用的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有、等,主要用于田杂草的防除;6. 敌稗在水稻体内通过诱导,迅速水解产生与 ,使其活性丧失,稗草体内由于缺乏此种酶而不能水解,故受害死亡;7.均三N苯类除草剂在玉米体内发生三种反应: , 和 ;三、选择题1.氟乐灵常用于防除杂草;A 一年生禾本科B 多年生禾本科C 一年生阔叶D 多年生阔叶2.2,4-D丁酸用于玉米田茎叶处理,最迟不能超过 ;A 2叶期B 4叶期C 分蘖未期D 6叶期3.二甲四氯主要用于防治杂草;A 禾本科杂草B 阔叶杂草C 莎草科杂草D 灌木4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 ;A 位差选择性B 形态选择性C 生理选择性D 生化选择性5.莠去津主要用于田中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A 油菜B 玉米C 水稻 D蔬菜6.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的活性;A 乙酰乳酸合成酶 B叶绿素 C 乙酰辅酶A羧化酶 D 谷氨酰胺合成酶7.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可用于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A 大豆B 玉米C 棉花D 油菜8.莠去津是一种芽前土壤处理剂,用于防除玉米、果园中的 ;A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B 一年生莎草科杂草C 一年生阔叶杂草D 多年生阔叶杂草9.下列除草剂中属于灭生性的是A 氟乐灵B 莠去津C 绿磺隆D 草甘磷10.下列各类除草剂中,生物活性最高的是A 苯氧羧酸类B 二苯醚类C 磺酰脲类D 三氮苯类11.下列除草剂中属于触杀型的是A 2,4-DB 禾草灵C 西玛津D 克芜综12.下列杂草中,2,4—D丁酯对其无防除作用的是A 藜B 野燕麦C 田旋花D 早熟禾E 苍耳13. 磺酰尿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A.抑制乙酸乳酸合成酶B.干扰植物激素合成C.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D.抑制光合作用14. 光照可增强除草效果的除草剂有A.百草枯B.三氟羧草醚C.2 , 4-DD.氟乐灵15. 百草枯的是一种A.灭生性触杀型B.灭生性输导型C.选择性触杀型D.选择性输导型16.草甘瞵的作用机理A.抑制芳氨酸的合成B.抑制支链氨基酸的合成C.抑制核酸的合成D.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四、写出下列药剂的英文通用名称和化学结构式1 2,4-D 2二甲四氯 3莠去津 4氟乐灵 5苯磺隆 6乙氧氟草醚 7氟磺胺草醚五、问答题1简述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2各举出5 种土壤处理剂、叶面处理剂;3简述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特点;4简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特点;5.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6.举例说明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选择性的活化与钝化反应的原理;7.草甘膦和百草枯的异同;第六章杀鼠剂一、填空题1抗凝血型杀鼠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2常用的争急性杀鼠剂有、等;3常用的慢性杀鼠剂有、、等;二、选择题1下列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力最强的是 ;A 敌鼠B 大隆C 杀鼠灵D 氯鼠酮2.敌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 抑制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B 破坏肠胃组织C 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D 损伤肺、肝等内部器官组织3慢性杀鼠剂作用缓慢,一般投毒饵后3-4天,毒饵消耗量达到高峰期,第天大量死亡;A 6-7B 10-15C 15-18D 20-21三、问答题1简述慢性杀鼠剂的作用特点;2简述第一、第二代抗凝血性杀鼠剂的特点;第七章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名词解释1植物生长调节剂二、填空题1.按照生理效应,植物生长调节剂可分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应用于、、等;3. 乙烯利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赤霉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4.吲哚乙酸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芸苔素内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三、选择题1. 当棉花,香蕉,柿子等果实需催熟时,可施用A.2 , 4-DB.赤霉素C.脱落酸D.乙烯利2. 处理果枝苗木,用作插枝生根的药剂,可用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吲哚乙酸D.乙烯利3.比久系植物生长延缓剂,其生理作用有A增强抗逆性B促进成熟C防止落花、落果D促进生根4.多效唑是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生理作用有A促进侧芽滋生B使植株矮化紧凑C防止落花、落果D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第八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一、名词解释1害虫抗药性 2自然耐药性 2交互抗性 3负交互抗性 4多抗性 5适度治理 7饱和治理8多种攻击治理二、问答题1简述害虫抗药性的特点;2简述影响杀虫剂抗药性发展的因素;3简述害虫抗药性治理的策略;4简述影响真菌抗药性发展的因素;5试述真菌抗药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理及综合治理措施;第九章农药环境毒理一、名词解释1农药残留与残毒 2生物富集与食物链二、问答题1简述农药的“三致性”; 2简述农药残留的主要来源;3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试述农药残留的治理;5什么是农药的生物富集和最大残留允许量 6 什么原因造成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第十章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补充学习,不考一、填空题1.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研究开发途径有、、 ;2. 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毒素有、、等;3.昆虫信息素包括、、等;4.除抗生素外,现已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有、等;二、问答题1简述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 2常见的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有哪些3绿色农药与生物农药有何区别 4谈谈你对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认识;5生物天然产物农药的研究开发有哪些途径第十一章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补充学习,不考一、名词解释1先导化合物 2类推合成 3生物合理设计 4生物筛选二、填空题1 许多化学合成农药均是由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模板 , 如杀虫剂中的氨基甲酸酯类的先导化合物是 ______, 沙蚕毒类先导化合物是 ________, 拟除虫菊酯先导化合物是 ________, 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先导化合物是 __________;2. 通常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是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3. 合成化学农药正式登记要求的资料包括 _____ 、 ____ 、 ____ 、 ____ 等;4. 生物筛选在新农药研究与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 其内容主要包括 _____ 、 _____ 、 _____;三、问答题1简述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主要途径; 2简述生物筛选在新农药研究与开发中的意义;3生物筛选中所有的生物材料主要有哪些昆虫、植物病原菌、杂草4简述农药安全评价中的毒性试验; 5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内容包括哪些6农药登记需要提供的资料有哪些。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答案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答案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答案植物化学保护是指利用植物自身的化学成分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关于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的答案:一、选择题1. 植物化学保护主要利用的是植物的哪种成分?A. 物理成分B. 化学成分C. 生物成分D. 环境成分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植物化学保护的优点?A. 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B. 增强植物的抗病性C. 增加植物的观赏性D. 降低生产成本答案:C3. 植物化学保护中,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植物的天然防御机制?A. 蛋白质B. 激素C. 次生代谢产物D. 酶答案:C二、填空题4. 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的________来防治病虫害。

答案:次生代谢产物5. 植物化学保护的实施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三、简答题6. 简述植物化学保护与传统化学农药防治的区别。

答案:植物化学保护主要依赖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通过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或利用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且能降低生产成本。

而传统化学农药防治依赖于外部化学物质的喷洒,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生产成本,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四、论述题7. 论述植物化学保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答案:植物化学保护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防治方法,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植物化学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利用植物自身的化学保护机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植物化学保护还可以与生物防治等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五、案例分析题8. 请分析一个实际的植物化学保护案例,并说明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答案:以茶树的病虫害防治为例,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侵害。

通过选育抗虫品种,如具有较强抗虫性的茶树品种,可以减少害虫的侵害。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资料植物化学保护是一种以植物化学物质为主要手段,预防和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技术。

它具有不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作物品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优点,在现代农业中广泛应用。

下面是植物化学保护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复习参考。

一、植物化学物质的种类及用途1、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具有优化农作制度、增产节本、调整作物品质等作用。

2、植物激素:能够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对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

3、植物抗逆剂:能够增强植物对于环境逆境的抵抗力,如抗旱剂、抗病剂等,使植物在环境恶劣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4、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不直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但具有抑菌、杀虫、保鲜、增香、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二、植物化学保护的作用和优势1、具有广泛的防治范围:植物化学保护可应用于农业、园林、林业等领域,可对大量害虫、病害进行有效防治。

2、可降低成本:植物化学物质通常以低剂量使用,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减少作物病害损失,从而加强可持续发展。

3、对人类健康无害:植物化学物质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不会对土壤、水源、微生物、鸟类等造成影响。

4、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大量、高效、长期农药使用的基础上,植物化学保护具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害虫、病害的作用,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植物化学保护的发展前景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将大力推广植物化学保护、推广生态农业,以避免过度使用化学农药,降低环境污染。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安全、绿色、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推广植物化学保护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总之,植物化学保护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管理体系,推广优质、高效、安全的植物化学保护技术,为保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安全作出贡献。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课件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课件
绪论
➢ 农药学的概念以及农药的内涵 ➢ 农药发展史及其趋势 ➢ 农药学研究的领域 ➢ 农药学面临的问题 ➢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 农药和化学防治的特点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
一、农药学概念以及农药的内涵 1、农药学概念
❖ 农药学主要研究农药的创制 与合成,剂型加工,农药作 用机理,病、虫、草害的抗 药性与科学使用,农药残留 与环境毒理等,是一门化学 与生物学、环境科学、农学 等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在内的严重自然灾害视为天灾 。 ❖ 前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其著作中曾提到用硫磺熏蒸
可以防病治虫。公元前1100年罗马人使用藜 芦防治虫、鼠害。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
❖ 我国古代《周礼》中记载渭莽草、蜃炭灰、牡菊、 嘉草等可用于杀虫。
❖ 1637年成书的《天工开物》已提到白砒的烧制和 应用(种苗处理),可见当时亚砷酸的生产规模 及作为农药的重要性。
人口增加了 50%
耕地增长不 到5%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
病、虫、草、鼠等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及 其产品造成的损失平 均为收获量的30%~ 35%, 收获后的损失 估计为10%~20% 。
作物 甘蔗 水稻 玉米 棉花 小麦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
损失率 54% 47.1% 35.6% 33.9% 24.4%
有害生 物
的致死中量的倍数来确定,对农业害虫来说,如 果抗性倍数在5倍(卫生害虫在5-10倍)以上, 一般说昆虫已产生了抗药性。抗性倍数愈大,其 抗性程度愈高。
绪论植物化学保护
2、残留毒性
❖ 残留毒性( Residue):农药使用后,农药及其代谢物的 物质残存。农药残留主要由于一部分农药具有很强的化 学稳定性,施用后不易降解,仍有大部分或部分残留在 土壤中,作物上及其它环境中。其危害严重,主要有: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试题1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试题1

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分)1. 毒力:2. 农药残留:3. 致死中量:4. 湿润性和展着性:5. 除草剂位差选择:6. 生物浓缩:7. 表面活性剂:8. 种衣剂:9. 喷雾剂:10.常量喷雾:二、填空题(20分)1. 农药的分散度通常用_______和_______来表示。

提高农药分散度的手段:_______和_______。

2. 农药固态剂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种。

3.最早使用的有机合成杀虫剂是:。

4.有机磷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是从开始的。

5. 杀菌剂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

6. 除草剂按其除草方式分为、。

7. 衡量可湿性粉剂好坏的指标是、。

8. 农药的命名是。

9.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举出三种) 、、。

10.常量喷雾的药剂利用率在 ,而小容量喷雾在。

三、选择题(10分)1. 下列农药为仿生合成农药的是()A.氯菊酯 B.杀虫双 C.吡虫啉 D.嘧菌酯 E.氟铃2. 慢性毒性的测定方法为()A.大白鼠口服LDB.三致试验C.Ames试验D.迟发性50神经毒性试验3.下列药剂为保护剂的为()A.百菌清B.波尔多液C.多菌灵D.甲霜灵4. 下列杀菌剂中,属甾醇抑制剂的有()A.三唑酮B.多菌灵C.咪鲜安D.烯酰吗啉E.甲霜灵5. 退菌特的有效成分包括()A.福美甲砷B.福美锌C.代森锰锌D.福美双6. 粉锈宁(三唑酮)可用于防治()A.白粉病B.赤霉病C.锈病D.黑穗病7. 下面哪一种是农药润湿剂A. 茶枯B. 陶土C. 甲苯D. 明胶8. 田间施用绿磺隆后()A.避免下茬栽种玉米 B.避免下茬栽种小麦 C.避免下茬栽种亚麻 D.避免下茬栽种大豆9.DDT和其它有机氯杀虫剂被禁用的主要原因是()A. 药效太低B.持久残留C. 三致性10.下面哪一种是农药润湿剂( )A. 茶枯B. 陶土C. 甲苯D. 明胶四、简述题(30分)1. 什么叫农药?可以将农药分成哪几类?2.甾醇抑制剂有什么特点(防什么病?有什么内吸特点?作用于病原菌的什么靶标位点)?3.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它的种类有哪些?4. 什么是农药的生物富集和最大残留允许量?5. 植物体在什么部位吸收除草剂,除草剂是如何在植物体内输导的?6.分析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

24
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有何区别与联系?
2020/8/13
25
第三节 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1 对作物产生药害 2 刺激作物生长
2020/8/13
26
农药的药害
(1)定义
指由于使用农药不当引起植物发生各种 病态反应。
(2)分类
按发生药害的时期:直接药害,间接药害 按发生药害的时间:急性药害,慢性药害
≤20
大鼠吸入 (mg/m3)
≤20
Ⅰb级
高毒
5~50
20~200
20~200
Ⅲ级
中等毒
50~500 200~2000 200~2000
Ⅳ级
低毒
500~5000 2000 ~5000 2000~5000
Ⅴ级
微毒
>5000
>5000
>5000
2020/8/13
33
毒性试验常用动物
2020/8/13
大 白 鼠
2020/8/13
27
农药的药害
(3)诱发药害的因素
农药:剂型、质量、理化性质、混用等 植物:种类、品系、形态、发育阶段等 环境:气象(温度、湿度、光照、风)
土壤(性质、湿度、pH值、微生物) 施药:药械、方法、间隔、浓度、习惯等
安全性指数K
2020/8/13
28
农药药害的症状
①斑点; ②穿孔; ③褪绿; ④枯萎; ⑤生长停滞;
2020/8/13
3
农药的定义
概念包含三方面内容:
作用;来源;组成
农药的含义及范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例如
2020/8/13
百棉1号 百棉2号
4
农药的分类
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1]

植物化学保护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与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昆虫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与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与其制剂。

农药剂型:具有一定形态、组成与规格的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

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粒剂等。

农药助剂:在农药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用于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的辅助物质,或称农药辅助剂。

助剂本身对防治对象并不具有活性。

乳化剂:使互不相溶的两相液体中的一相,以微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乳状液的表面活性物质。

分散剂:起阻止固-液分散体系中固体粒子聚集,使其较长时间均匀分散于液相中的表面活性物质.WP:可湿性粉剂(WP=Wettable powder)易被水湿润并能在水中分散、悬浮的粉状剂型。

不溶于水的原药与湿润剂、分散剂、填料混合,经粉碎而成。

有效成分含量10%-50%。

EW:水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亲油性液体原药或低熔点固体原药溶于少量水不溶的有机溶剂以极小的油珠(<10μm)在乳化剂的作用下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透明的乳状液。

水乳剂的含量一般在20-50%。

SC:水悬浮剂(SC=Suspension concentrate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经湿式粉碎分散在水介质中而形成的一种高悬浮状的分散体系。

SP:可溶性粉剂( Soluble powder,SP )可直接加水溶解使用的粉状农药剂型,又称水溶性粉剂(Water soluble powders)ME:微乳剂 (microemulsion, ME) 由油溶性原药、乳化剂和水组成的感观透明的均相液体剂型。

体系中悬浮的液滴微细,粒径在0.01-0.1μm之间,属于胶体范围,是热力学稳定的乳状液,又称为水性乳油。

WDG:水分散粒剂(Water Disperible granules, WDG)由原药,湿润剂,分散剂,隔离剂。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概念大全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概念大全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农药----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以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和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以及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凡是具有上述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农药。

无机农药-----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农药,故又称矿物性农药。

如;石灰、硫磺硫酸铜等。

有机农药---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农药,多数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得。

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杀菌剂----对病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毒力(toxicity)---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杀菌剂ED50(有效中量)-----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的需要剂量。

杀菌剂EC50(有效中浓度)----抑制50%病菌萌发或菌丝生长的需要浓度。

抑制中浓度(IC50)---:抑制植物生长50%所需浓度。

击倒中时(Median knockdown Time KT50)-----在一定条件下药剂对昆虫进行处理使50%昆虫不能飞翔、爬行所需要的时间。

致死中浓度(LC50)---在一定条件下药剂对昆虫进行处理使50%昆虫不能飞翔、爬行所需要的浓度。

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 LT50)----:在一定条件下将实验动物接触或摄入一定的药剂使50%供试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

致死中量(LD50)-----杀死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

忍受极限中浓度(Medina Tolerance Limit concentration TLM)-----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类鱼接触一定时间杀死50%个体所需要的浓度。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当今社会,一种新的环保方式,让世界更加美好,也就是利用化学试剂来对植物进行保护。

它是利用一些特殊的物质,来使得害虫失去食物而死亡,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的生长。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一个人都要爱护这些植物,因为它们都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那么,如何防治这些问题呢?答案就是——化学保护。

树木以树皮或木质部为界分为心材和边材两部分,心材是由营养组织(韧皮部)所形成的材料,边材是外层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组成树干的最主要部分是边材,它所含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较多。

在树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如松脂酸,桂皮酸,丁香酸等,这些有机酸中含有大量的氧,能分解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又消耗大量的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而且由于有机酸的分解产物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树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人们把这种保护树木不受病虫害侵袭的措施称为“植物化学保护”。

最近几年,许多国家开始采用植物化学保护技术,来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例如我国利用植物化学保护来保护森林资源的实践活动已经历时四十多年。

我国已制定了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对检疫区内的植物及其产品,应限期作退回或销毁的处理。

具体地讲,凡是从疫区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其繁殖材料均应按规定进行检疫;凡属非疫区生产的应植物检疫机构检疫;不符合要求的种子、苗木及繁殖材料不准在非疫区调运。

已检疫的种子、苗木等如发现有带疫情者,应立即销毁,不准出售或调运。

经过化学处理的花卉、苗木,还可以起到杀菌、杀虫的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花卉的叶面吸收了甲醛,而甲醛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紫薇的叶面能够吸收空气中的苯、硫化氢、苯酚等有毒物质。

像菊花、大丽花等观赏植物的叶片,吸收SO2,使这些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排出去。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报告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报告

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报告实习的第一阶段,我们首先对植物化学保护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

植物化学保护是指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措施,它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多种农药的使用。

在这一阶段,我们详细学习了各类农药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分组进行了田间实践。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配制了不同浓度的农药溶液,并针对不同作物的病虫害进行了喷洒。

通过实践,我们观察到了农药对病虫害的即时效果,并对农药的覆盖范围、渗透能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天气条件和作物生长阶段调整农药的使用量和喷洒时间。

第三阶段,我们重点学习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在实验室里,我们使用了现代仪器对作物样本进行了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这一过程让我们认识到了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

我们在实习的第四阶段进行了总结讨论。

每个小组分享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就如何提高农药使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这次讨论,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使用农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掌握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通过本次植物化学保护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概念大全

(完整版)植物化学保护概念大全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农药----用于防治危害农林作物以及农林产品的害虫、螨类、病菌、杂草、线虫、鼠类和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以及提高这些药剂效力的辅助剂、增效剂等。

凡是具有上述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农药。

无机农药-----主要由天然矿物原料加工、配制而成的农药,故又称矿物性农药。

如;石灰、硫磺硫酸铜等。

有机农药---主要由碳、氢元素构成的一类农药,多数可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得。

杀虫剂----对昆虫机体有直接毒杀作用,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可控制其种群形成或可减轻、消除害虫为害程度的药剂。

杀螨剂----可以防除植食性有害螨类的药剂。

杀菌剂----对病菌能起到杀死、抑制或中和其有毒代谢物,因而可使植物及其产品免受病菌为害或可消除病症的药剂。

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农作物线虫病害的药剂。

除草剂---可以用来防除杂草的药剂。

杀鼠剂----用于毒杀多种场合中各种有害鼠类的药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控制、促进或调节作用的药剂。

毒力(toxicity)---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杀菌剂ED50(有效中量)-----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的需要剂量。

杀菌剂EC50(有效中浓度)----抑制50%病菌萌发或菌丝生长的需要浓度。

抑制中浓度(IC50)---:抑制植物生长50%所需浓度。

击倒中时(Median knockdown Time KT50)-----在一定条件下药剂对昆虫进行处理使50%昆虫不能飞翔、爬行所需要的时间。

致死中浓度(LC50)---在一定条件下药剂对昆虫进行处理使50%昆虫不能飞翔、爬行所需要的浓度。

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 LT50)----:在一定条件下将实验动物接触或摄入一定的药剂使50%供试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

致死中量(LD50)-----杀死昆虫种群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

忍受极限中浓度(Medina Tolerance Limit concentration TLM)-----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农药与某类鱼接触一定时间杀死50%个体所需要的浓度。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标准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标准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课程代码:开设时间:第3—5学期课时数:138学分:9 考试类型:理论+技能一、课程定位《植物化学保护》是高职院校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根据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以项目任务为课程体系,按照植物保护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围绕贴近实际工作任务需求来选择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应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有害生物、确保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养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可承担相应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同时为学生通过植保工职业资格考试服务。

本课程是在《植物病虫害识别》的基础上开设的,能与课程《植物病虫害防控》、《杂草与防除》、《植物病虫环境监控》、《农资技术》、《植物检疫》等有效衔接。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专业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农药的基本化学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

(2)知晓环境因素对药剂性能的影响。

(3)了解不同农药品种的有效、最佳防治对象。

(4)掌握农林有害生物针对性的化学防治方案。

2.专业能力目标(1)能根据不同的农林有害生物选择有效防治农药。

(2)会熟练主要农药品种的特点和应用。

(3)能制定常见农林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方案,能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作用。

(4)能组织农林有害生物化学防治的实施。

(5)具备职业技能考证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1)具备吃苦耐劳品格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国内外植物化学保护的新品种、新方法、新技术,并具备消化吸收和转化的能力。

(5)服务社会的创业抱负和自主创业的精神。

4.素质修养目标主要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的新时代人才。

植物化学保护名词解释

植物化学保护名词解释

植物化学保护名词解释
植物化学保护是指利用植物自身所产生的化合物来保护植物免受病原微生物、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侵害的一种防御机制。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化合物,能够帮助植物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减少害虫的危害,增加产量和品质,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植物化学保护的主要机制是植物通过合成和积累一些化合物来抵抗外界的侵袭。

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次生代谢产物和挥发性物质。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如生物碱、甾体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细胞膜的结构,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附着和穿透,减少害虫的取食量和繁殖能力,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同时,某些次生代谢产物也具有直接毒杀害虫的作用,对于植物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挥发性物质是植物通过气体扩散方式散发出来的具有活性的物质,如挥发性植物化合物和挥发性植物香味等。

植物通过散发这些化合物的方式来引诱天敌,如对害虫有捕食作用的天敌,吸引害虫远离,减少对植物的危害。

同时,一些挥发性物质也具有杀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植物化学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植物化学保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种植环境中。

此外,植物化学保护还具有经济效益,能够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总之,植物化学保护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防御策略,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随着对植物化学保护机制的深入研究和理解,相信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植物化学保护学

植物化学保护学

植物化学保护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研究植物化学物质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的学科。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发展旨在通过研究植物中的化学物质,探索它们对害虫、病原菌和杂草的抑制作用,为植物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植物化学保护学主要研究植物中的化学物质对害虫、病原菌和杂草的影响。

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如挥发性物质、生物碱、酚类化合物等。

这些化合物不仅可以对植物本身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影响周围的生物。

通过研究这些化学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开发出新的植物保护剂,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许多领域。

首先是对植物化学物质的分析和鉴定。

通过使用现代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确定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从而找到对害虫、病原菌和杂草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其次是对植物化学物质的合成和改造。

通过合成和改造植物化学物质,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植物保护剂,提高其抑制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研究植物化学物质的作用机理,揭示其对害虫、病原菌和杂草的影响途径,为植物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一些植物提取物和化学合成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保护。

这些植物保护剂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病原菌和杂草的生长,还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此外,一些植物化学物质还可以作为药物和生物杀虫剂的原料,用于人类和动物的保健和治疗。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发现新的植物保护剂。

同时,合成技术的发展也为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合成和改造植物化学物质,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植物保护剂,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植物中的化学物质,开发新的植物保护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病原菌和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绪论植物化学保护(化学防治)的定义:科学地应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的一门科学。

植物化学保护(化学防治)的优点:对有害生物高效、速效、操作方便、适应性广、经济效益显著。

缺点:1、残留导致生态失衡2、食物链影响人类。

1962年美国的Rachel Carson女士在《寂静的春天》里阐述了化学合成杀虫剂对大自然的危害,此后各国相继停用高残留的DDT 、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1939年瑞士科学家Paul Mu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作用,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有害生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有害影响的所有生物的总称。

农药:用来防止有害生物的所有化学药品。

农药的分类1.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1)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

(2)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2、按用途分类1、杀虫剂2、杀螨剂3、杀菌剂4、杀线虫剂5、除草剂6、杀鼠剂7、植物生长调节剂3.按作用方式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常指对防治对象起作用的方式,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杀虫剂胃毒剂: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才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触杀剂:接触到昆虫体(常指昆虫的表皮)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熏蒸剂:以气体的状态通过昆虫的呼吸器官进入体内而引起昆虫死亡的药剂。

内吸剂:使用后可以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传导运输到其他部位组织,使害虫吸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

拒食剂: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足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的药剂。

驱避剂:施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的药剂。

引诱剂: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

植物化学保护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化学保护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化学保护学知识点总结植物化学保护学是研究植物利用化学物质来预防和控制病害、害虫和杂草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的生理和寄生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化学物质在防治和控制这些害虫中的应用。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植物的防御机制植物在与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的相互作用中,会产生多种化合物来抵御侵害。

这些化合物包括有毒物质、抗生素、酶和气味物质等。

其中,植物的有毒物质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素、多酚类、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萜烯醇类、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对害虫、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毒杀作用,起到防御作用。

2. 植物化学保护的原理植物化学保护是利用植物自身的特性、代谢产物和能源与外界害虫,真菌,细菌等有害生物斗争,从而减轻害虫病害的危害程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化学保护的原理是通过利用一定的化合物或物理手段,抑制害虫或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持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3. 植物化学保护的技术与方法植物化学保护的技术与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抗病性育种、生物技术与化学诱导抗性等。

其中,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害虫或病害,这是目前主要的防治方式。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害虫或病害,这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防治方式。

植物抗病性育种是通过选择或基因改造的方式,使植物获得抗病性,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生物技术与化学诱导抗性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和化学诱导剂来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

4. 化学农药的分类和作用方式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害虫,包括接触杀虫剂和胃毒杀虫剂。

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包括局部和体内药剂。

除草剂主要用于除去杂草,包括接触和传导除草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用于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节植物的生理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的施用方法
1、喷粉法:一般以早晚有露水时效果较好,因为药粉可以更好地附在植物上,喷粉应在无风、无上升气流或在1-2级风速下进行,不应顶风喷粉,喷后一天内下雨则需要重新补喷。喷粉方便,工效高。但效果较差,损失较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2.喷雾法:利用喷雾机械将悬浮液,乳状液或水剂,油剂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体上或防治对象表面上,来防治有害生物叫喷雾。适合于喷雾法的农药剂型有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剂等。
驱避剂:施用后可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颜色、气味等)使害虫忌避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或特殊场所目的的药剂。
引诱剂: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味、微波信号等)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
保护性杀菌剂: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
4. 相对毒力指数 指几种农药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分批进行试验、每次都用一标准药剂来做对比,以该比值进行毒力比较,这个比值就称相对毒力指数,用TI表示。
5、影剂浓度、使用量、颗粒大小、分散性、稳定性。
2、生物因素:生物种群、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生活习性
3对大部分叶面害虫防治效果好,并用于贮粮害虫及家畜体表寄生虫、卫生害虫
4.注意事项:浓度高对瓜、梨会产生药害;对鱼、蜜蜂高毒
4、乙酰甲胺磷:(1)内吸广谱杀虫剂,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可杀卵
(2)缓效型杀虫剂,持效期长。
3、适于果蔬、水稻、烟草等30多种作物,防治100多种害虫
4.注意事项(1)菜豆、等敏感(2)蔬菜安全间隔期>7天
拌种法:用药粉与种子拌匀,使每粒种子外面都覆盖一层药粉,是防治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方法,粉剂量一般为种子量的0.2%-0.5%。
一、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
1、从口腔进入2、从体壁进入(脂溶性药剂易穿透上表皮,这类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但能否穿透原表皮则决定于药剂是否有一定的水溶性)3从气门进入
1、杀虫剂 2、杀螨剂 3、杀菌剂 4、杀线虫剂 5、除草剂 6、杀鼠剂 7、植物生长调节剂3.按作用方式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常指对防治对象起作用的方式,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
杀虫剂
胃毒剂:只有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才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触杀剂:接触到昆虫体(常指昆虫的表皮)后便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按植物体内的输导性分
输导型除草剂: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或整个植株,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
触杀型除草剂: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移动,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的药剂。
按作用方式
灭生性除草剂: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百草枯和草甘膦)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浓度和剂量下杀死部分植物而对另外的植物安全的药剂。
对照组生存率
条件:对照组死亡率与处理组死亡率不相关,
对照组死亡率5%-20%之间需进行校正
2.致死中量与致死中浓度 用来杀死群体中50%的个体所需要的剂量,用LD50表示,若用浓度表示就叫致死中浓度。
3.有效中量与有效中浓度 指抑制50%病菌孢子萌发所需要的剂量,用ED50来表示。
5、三唑磷(triazophos)
对蜜蜂、鱼有毒。是广谱有机磷杀虫和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渗透性强,无内吸性,对虫卵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可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上的蚜虫、鳞翅目害虫。种植前拌土处理可防治地老虎、灰地种蝇等。
【注意事项】:
(1)对蜜蜂、蚕、鱼有毒,不能直接接触。
农药命名少数农药不需加工可直接使用,其名称可用该药的通用名称,如溴甲烷。多数农药命名包括三个部分: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剂型名称,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农药助剂: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变药剂理化性质的辅助物质,本身无生物活性,但能提高防效。包括:填充剂、润湿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稳定剂、增效剂、粘着剂 、防解剂 、增效剂 、发泡剂
3、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许多叶类作物害虫、卫生害虫
4.注意事项 (1)安全间隔期:水稻7天,叶菜类7天,大豆14天
(2)对烟草敏感,瓜类幼苗可能药害
3、马拉硫磷:(1)高效杀虫杀螨剂,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及微弱的熏蒸作用
(2)对高等动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工业品具有强烈大蒜味,经脱臭对光稳定、对热稳定性差,PH>7或PH<5分解
硫丹(赛丹):非内吸性触杀和胃毒杀虫剂,杀虫谱广。对鱼高毒。
有机磷:1、敌敌畏:是一种高效速效广谱的杀虫剂、持效期短。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注意事项:对高粱、月季易产生药害;不可与碱性药剂混用,在水中易分解 应随配随用
2、毒死蜱:(1)广谱杀虫杀螨剂,具胃毒、触杀、熏蒸作用
(2)与土壤吸附力强,对地下害虫效果显著,持效长
衡量或表示农药急性毒性的方法和分级
常用大白鼠经口致死中量来衡量或表示急性中毒程度毒性分级(单位:mg/kg)
注:A、LD50用动物做的,并不能完全代表对人的毒
B、对人体的毒性需急性和慢性毒性的综合评价
C、对使用者或生产者还需经皮毒性和呼吸毒性
3、环境因素:温度、风、光、土壤、湿度
(二)植物药害的症状
急性药害:喷药后短期内表现出来,症状明显。如叶片或果实出现斑点、黄化、
慢性药害:施药后较长时间或多次施药后才出现,症状难以诊断。
残留性药害:施药后当季作物不发生药害而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或者分解产物引起药害
6、农药中毒
? 3. 残效期长短不一,毒性不一
? 4.若干品种具有内吸作用,有的有很好的渗透作用
? 5.通过结构及剂型变化使高毒品种低毒化
? 6.有良好的解毒剂
? 7. 在生物体和环境中易降解
? 8. 大多对作物安全,正常使用不会产生药害
? 9. 多数品种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
? 10.作用靶标为ACHE
熏蒸剂:以气体的状态通过昆虫的呼吸器官进入体内而引起昆虫死亡的药剂。
内吸剂:使用后可以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传导运输到其他部位组织,使害虫吸食或接触后中毒死亡的药剂。
拒食剂: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拒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足营养而不能正常发育的药剂。
急性中毒: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由于误食或皮肤接触及从呼吸道进入体内,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
亚急性中毒:中毒症状与急性中毒类似,但在中毒前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农药接触史,从接触农药到中毒症状出现需数天或数月。
慢性中毒:有的农药虽然急性中毒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消失,污染了环境及食物,长期少量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结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治疗性杀菌剂:在植物已经感病后,可用一些非内吸杀菌剂,如硫磺直接杀死病菌,或用具内渗作用的杀菌剂,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病菌,或用内吸杀菌剂直接进入植物体内,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治疗作用的杀菌剂。
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或种苗处理。
2、毒理:又称作用机制,由药剂引起中毒或死亡的原因。
3、六大毒剂:呼吸毒剂(砷化物、氟化物,氟乙酸钠和氟乙酰胺、如鱼藤酮)
神经毒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烟碱、巴丹,甲脒类化合物)原生质毒剂(重金属)物理性毒剂(矿物油)几丁质形成抑制剂(灭幼脲、农梦特、氟虫脲)核酸合成抑制剂(噻替派)。
无机及重金属类杀虫剂
多数为胃毒剂,一般仅应用于防治咀嚼式口气害虫
三.主要品种
1.砷制剂 如砷酸铅和砷酸钙
2.氯制剂 如氟化钠、氟铝酸钠、氟硅酸钠
有机氯:林丹(六六六):对土栖害虫,植食性害虫,卫生害虫及一些动物寄生虫都有效。目前仅在特别许可下用于草原灭蝗及地下害虫防治。主要作用是触杀和胃毒,也有一定的熏蒸。在光热酸条件下稳定,在强碱性下脱去氯化氢。
(1) 广谱杀虫、线虫剂,具有内吸,触杀胃毒
(2) 抑制胆碱酯酶,与其结合不可逆,因此毒性高
(3) 根吸收,叶部积累较多,果实少,土壤中半衰期30-60天 (4) 对水稻、棉花有明显刺激生长的作用
(2)本品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氨基甲酸酯类(在毒扁豆上发展的)杀虫剂的特点:
1、分子结构与毒性有密切关系。2、多数品种速效,残效期短,选择性强。对叶蝉、飞虱、蓟马、玉米螟防效好,对天敌安全3、毒性差异大4、增效性能多样5、由于分子结构接近天然产物,在自然界易风解,残留量低。
种类:
1、克百威(呋喃丹、大扶农、加保扶)
按使用方法分: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
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体的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特点:
(1)在室内进行测定,并且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进行,运用精密的测试方法。
(2)测试所用的生物体是标准饲养的。
(3)常用局部反应或脱离寄主的方法。
药效: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测试的,是药剂本身(农药剂型)和多种因素综合(不同寄主、田间因素、防治对象、施药方法、供试生物)作用的结果。
1939年瑞士科学家Paul Muller发现了DDT的杀虫作用,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有害生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有害影响的所有生物的总称。
农药: 用来防止有害生物的所有化学药品。
农药的分类1.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
(1)化学农药 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
(2)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2、按用途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