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密切联系起来,科学谋划,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一、应急管理体系基本情况(一)应急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初步建立健全了**县应急管理体制。

成立了**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下设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突发地质灾害指挥部等33个专项应急指挥机构。

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于2012年10月12日经市、县编委批复设立,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政府办公室管理,核定事业编制3名,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设专职副主任1名。

主要职责是承担县应急委员会日常工作,办理和督促落实国家、省、市应急办和县委、县政府的应急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县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及应急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二)应急平台建设正在起步。

目前,我县尚未建成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也尚处于规划起步阶段。

目前,主要依托县政府办公室开通的中国移动“农政通”平台、农牧部门“农业信息网”平台,可同时向全县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办公室负责人发送应急信息,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并将县政府值班室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确定为信息互通联络点,第一时间传达县政府领导的指示安排和工作部署及要求。

对省政府配备的2台海事卫星固定电话和2台海事卫星移动电话,在值班室设立应急电话专柜,实行集中存放、规范管理,确保紧急状态下信息联络畅通。

(三)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2012年,县政府应急办组织各部门、各单位重新修订完善了《**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3个县级专项应急预案,现已编制成应急预案汇编.组织指导各乡镇、城关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修订完善了乡镇、部门专项应急预案,以此指导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应急预案体系.(四)应急队伍规模逐步扩大.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民兵预备役为骨干力量,以抗旱防汛、医疗救护、森林草原防火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乡镇、企事业单位专兼职人员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目前,我县公安系统有应急人员94人,消防系统有应急人员34人,卫生系统有重大疫病应急人员350人,畜牧系统有动物重大疫病应急人员15人,森林防火系统有应急人员252人,安全生产系统有应急人员8人,组建成立防汛抢险应急分队11支共600人,机动专业抢险队伍30人,环境监察人员11人,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人员30人。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建设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建设

02
优化资源配置
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03
强化部门协作
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对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认知
平台功能
具备预案编制、演练、评估、修订等功能,满足 不同场景需求。
数据整合
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查 询。
智能化辅助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智能分析和 辅助决策。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 建设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引言 •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 •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实施与部署 •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效益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01
提升应急响应速度
通过集中管理和快速响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02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实时监测与预警
通过平台实时监测各类突发事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 快速响应。
快速决策支持
平台提供实时数据和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 支持。
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调度与分配
根据事件类型和紧急程度,平台自动 调度和分配救援资源。
资源共享与整合
促进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共享 与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 不丢失。
04
03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的实施与部
04

平台部署环境
硬件环境
根据平台规模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 设备,确保平台运行稳定、高效。
软件环境
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必要的软件,并进行安全加固和 优化配置。

应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设一个高效的应急平台成为了当务之急。

应急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高效、快速、全面的应急平台,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实施步骤。

1.需求调研,首先,需要对当前应急平台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现有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明确需求和目标。

2.平台建设规划,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应急平台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时间节点和具体任务。

3.技术方案设计,结合需求和规划,制定应急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包括平台的架构、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等。

4.系统开发实施,根据技术方案设计,进行系统开发和实施,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测试和优化,完成系统开发后,进行全面的测试和优化,确保平台的功能完善和性能优越。

6.应急演练,建设完成后,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平台的实际效果和应对能力。

7.运维和管理,建设完成后,进行平台的运维和管理,确保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

四、建设重点。

1.信息化建设,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应急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

2.应急资源整合,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体应对能力。

3.应急预警系统,建设一个完善的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提高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4.协同机制建设,建设一个协同机制,实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效果。

五、建设保障。

1.资金保障,为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2.人才保障,建设一个专业的团队,提供人才保障,确保平台的技术支持和运行管理。

3.政策保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损失。

应急管理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但还需要完善和加强。

此外,要完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

其次,要加强灾害风险防范和减灾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灾后救援,更重要的是灾前防范和减灾。

应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高灾害应急救援的针对性和效率。

第三,要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应急救援的核心是救援力量,其中包括专业的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等。

要提高救援力量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加强多部门、多领域的应急救援协同配合,构建应急救援网络。

第四,要提高公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安全宣传。

最后,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应急管理的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成为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要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总之,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这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水平,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

但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依靠法制、科技和人民群众,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三)编制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应急管理,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地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和提供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

当前,全省正处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增多,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我省应急管理基础比较薄弱,体制、机制、法制不够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做好常态与非常态管理有机结合,兼顾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着力解决应急准备与突发事件处置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促进应急管理从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地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应急管理工作,各企事业和基层组织认真履行安全防范与处置的主体责任。

二是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强化风险管理、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做好常态下的风险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和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优化信息直报体系,健全应急决策指挥机制,强化应急救援协调配合,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水平。

三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

加强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的全方位协同联动,促进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强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环节和优先发展能力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断提升应急基础能力。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围绕打造贵州应急管理升级版,进一步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系,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扎实有效,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法规日趋完善,应急平台全面建成,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有力保障。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

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都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一)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完善我们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根据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了相应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

同时,为了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定期组织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需求。

在预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应急处置的流程、责任分工、资源调配等关键环节,并通过开展实战演练对预案进行检验和优化。

(二)应急指挥体系的构建建立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

明确了各级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指挥网络。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现高效指挥和协调。

加强了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处理,为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组建了一支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兼职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在内的应急救援力量。

加强了对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了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

为救援队伍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和物资,确保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能够迅速投入战斗,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建立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各类应急物资,如抢险救援器材、医疗防护用品、生活保障物资等。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以下是关于本地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汇报。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

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都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一)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的应急管理工作。

同时,设立了应急管理局作为具体的执行机构,承担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职能。

各街道、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二)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个领域。

同时,注重预案的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预案的实战能力。

(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了以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以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加强了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了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应急物资保障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防护用品、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

同时,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应急物资保障协议,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所需物资。

(五)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搭建了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送、指挥调度等功能。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应急指挥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应急预案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特点,导致在实际应对突发事件时,存在流程不清晰、措施不具体等问题。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应急管理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我单位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工作,现将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加强了应急管理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

我们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进行了升级和更新,确保了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引入了先进的应急指挥系统和监测设备,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我们加强了应急管理平台的软件系统建设。

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我单位特点的应急管理软件,实现了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这套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资源调度和指挥决策,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整体水平。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应急管理平台的人员培训和演练工作。

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进行了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了应急管理的专业水平。

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了应急演练活动,检验和完善了平台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确保了平台的实战能力。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交流。

我们与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应急协作机制,共享资源和信息,形成了应急管理的合力。

同时,我们还与企业、社区等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助的合作关系,拓展了应急管理的覆盖范围。

总的来看,我们的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平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和关心我们的应急管理工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谢谢!。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4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4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一、概述应急管理体系是指以应急管理为核心,通过建立组织、制度、技术手段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使组织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本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技术手段,并且持续改进和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

三、组织建设1. 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并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

2. 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单位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方面的力量得以合理利用,协同作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整体效能。

四、制度体系建设1. 完善应急预案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提供详细的组织流程和应急措施,确保各种情况下的有效应对和处置。

2. 建立健全的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建立了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明确了信息上报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将各种灾害事故的情况和应对措施向社会公布,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五、技术手段建设1. 建设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建立了现代化的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集成了各类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提升应急装备和设施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更新了救援装备和设施,提高了抢险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六、持续改进和提升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练兵比武定期组织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和练兵比武,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变能力,锤炼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2. 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和知识普及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升全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建设成果和效果通过以上建设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如下成果和效果:1. 应急响应能力显著提升建立了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有力组织、高效协调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控制事态,减少损失。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在此向大家汇报本地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类突发事件的日益增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们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应急保障,提升应急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成立了以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同时,设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二)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制定和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等。

截至目前,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_____份,基本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个领域。

同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整合了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了一支反应迅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成立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了培训和演练,提高了专业应急救援能力。

此外,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建立了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救援的良好局面。

(四)加大应急投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加大了应急资金投入,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了各类应急物资,包括救灾物资、防护用品、救援设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三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三篇)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一、背景和目标1.1 背景描述:简要介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可以从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社会安全形势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

1.2 目标设定:明确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效果。

可以从提升应急能力、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设定。

二、体系架构2.1 体系基本架构:概述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

可以从组织机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介绍。

2.2 体系关系图:利用图表形式展示应急管理体系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机制。

三、重点工作3.1 法律法规建设:介绍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中的法律法规,以及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政策文件和规范性文件。

重点介绍应急管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3.2 组织体系建设:介绍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织机构,包括国家、省级、地方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划分。

3.3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介绍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的情况,包括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等。

3.4 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介绍应急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情况,包括预警设备更新、技术支持改进等方面。

3.5 应急演练和培训:介绍应急演练和培训的组织和开展情况,包括应急演练的类型和频次、培训的内容和覆盖范围等。

四、重点成效4.1 应急能力提升:概述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取得的能力提升成效,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能力等方面。

4.2 灾害损失减轻:介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影响,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4.3 社会稳定保障:介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保障效果,包括突发事件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5.1 存在问题:梳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从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应急响应机制不够灵活、应急意识还需提高等方面进行归纳。

5.2 改进措施: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现状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可以从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完善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说明。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管理平台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和恢复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技术手段。

二、目标和意义。

1. 目标,建设应急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响应能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2. 意义,建设应急管理平台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设方案。

1. 硬件设施建设,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和分支机构,配备高效的通讯设备和应急物资,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快速调配。

2. 软件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功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3. 人员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社会资源整合,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建立应急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应对突发事件。

四、实施步骤。

1. 硬件设施建设,确定建设地点和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和安装调试,建立完备的物资储备和保障体系。

2. 软件系统建设,开展需求调研和系统设计,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3. 人员培训和演练,制定培训计划和演练方案,组织培训和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 社会资源整合,建立资源整合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协作方式,加强应急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五、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加大对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的投入,确保资金到位,保障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法律法规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应急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总结。

建设应急管理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新版)

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 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新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新版)摘要: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是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和完善应急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有效实施救援,能够极大地减少事故伤害和损失,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在认真分析我国应急救援工作进展状况、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从生产经营单位、政府两个层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基础管理和应急体系建设,并分别提出了相关重点工作内容。

关键词:应急救援基础管理体系建设一、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进展(一)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国家和省、市、县三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企业层面,154家中央企业总部及其所属单位全部完成了预案编制工作;高危行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企业预案覆盖率达到100%;生产类型企业基本制定了应急预案。

(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至2008年6月底,有20个省(区、市)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另有6个省(区、市)安全监管局成立了应急办(处);有80个市(地)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另有70个市(地)安全监管局成立了应急办(科)。

此外,有部分直辖市所属区(县)以及少数县(市、区)也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2.09.06•【文号】安监总应急[2012]114号•【施行日期】2012.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意见(安监总应急〔201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以下简称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有效预防和应对事故灾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区、各单位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指示要求,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应急平台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成效不断显现,但也存在着应急平台建设发展不够平衡、工作体制不够一致、应用功能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1〕47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高整体建设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一、牢牢把握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工作体制统一、系统功能完备、基础设施配套、制度机制健全的原则,以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重点,以强化科技支撑为手段,以提高应急管理效率为目的,加强建设统筹、加大投入力度、周密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二)建设目标。

到2015年底,国家、省(区、市)、市(地)和高危行业中央企业、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平台建成率达到100%,重点县(市、区)、高危行业地方大中型企业的应急平台建成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应急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应急体系建设成为了当前各级政府和企业单位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我单位的努力下,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进行汇报如下:一、组织领导。

我单位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由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应急预案和组织实施方案,并将应急管理纳入了日常工作考核范围,确保了应急工作的持续推进。

二、人员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和职责的人员,我单位开展了应急演练和培训工作。

通过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知识培训,提高了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危机意识,确保了应急工作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三、物资储备。

我单位建立了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库、紧急救援装备和应急通讯设备等。

并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检查和更新,保障了应急工作的物资保障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我单位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了应急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五、风险评估。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我单位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为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社会参与。

我单位积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了健全的社会救援体系和联动机制。

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多方合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合作网络。

七、效果评估。

我单位建立了健全的应急工作评估机制,对每次应急演练和实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了应急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综上所述,我单位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为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作者:蔡梓涵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14期【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安全【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已经从以事故应急为导向转变为全方位常态化风险应对处置,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社会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等能力显著增强。

特别是2018年新组建应急管理部,着力防风险、化危机、保稳定、惠民生,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的质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加之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频发,气候风险不断加剧,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急管理在保障稳定发展方面面临重大考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章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考量。

事实上,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相互融合,共同构成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为构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安全格局,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字号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09-04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2007年5月11日,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会上,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有幸请到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接受本网专访。

栏目编辑:我国当前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有什么特点?范院士:在应急救援方面我国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

近期比较成功的应急案例就是我国成功抗击SARS。

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如果SARS发生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把SARS病毒控制住。

再如98年我们战胜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

实际上,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应急救援实践。

在政府的工作方面,比较系统的,自觉地研究在非常态之下实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是在SARS之后全面开展的,这也是我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第一个里程碑。

美国和英国以前遇到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另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欧美西方社会比较早地认识到。

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有非常强大的基础。

所以当政府或社会考虑到要把这些科学技术用于应急领域的时候,实现的就比较快,形成了一些比较强有力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的技术装备和应急体系的变化、应急法律法规的变更。

所以就我们国家而言,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当党和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

政府在事故灾难的教训当中进行了学习和总结,从管理到科学技术如何作得更好,这一届政府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当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速度比很多国家都快,正在逐步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作为当前的应急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部科技支撑保障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迅速。

从党和政府的决策,科技支撑,建设项目立项,全国上下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

在国际性的大会上,和一些外国专家进行交流的时候,包括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专家都认为中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推动的速度非常快,已有的进展令人瞩目。

在他们各自自己的国家也存在各部门条块分割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协调也很困难。

我们相对来讲还比较顺畅,所以领导同志提出要把我们的应急平台做到国际一流水平。

我们正在向这个方面迈进。

栏目编辑:应急救援系统管理平台的基本功能有哪些?从这些年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看,背后涌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事物都是在变化的,已有的平台不可能一劳永逸,平台的建设如何应对新问题的出现。

范院士: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究、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能动态生成优化的综合协调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实战指南。

平台在其建设、运行、应用的整个事件过程中,都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平台。

譬如说我国建立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对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向前迈了很大的一步,但是另外一方面,应急预案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

作为国家实施应急管理和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和平台,应急平台一样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所以在设计应急救援体系的时候,就要考虑其可扩展性,这是需要事先统筹考虑的,这也是国务院领导同志在一开始就提出的要求。

栏目编辑:现在,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都有自己的应急系统,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相互之间以及新旧系统在国家层面上的互联互通。

范院士:应急平台本身是一个技术装备系统,它不具备促进管理体制变化的功能。

我们只能在现有体制下,利用应急平台的技术和装备,来满足国家提出的互联互通,“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

而对于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产各自的平台如何能够统一进行有效管理,就涉及到体制问题了。

所以目前我们的平台研究和建设的思路就是按照目前的管理体制设定的。

如果今后,管理体制上有所变化的话,我们的应急平台也会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网络作为当前数据汇集的主要方式,电子政务的内网和外网,很多部门还有自己的专网。

作为应急平台信息传输的困难就是既要信息流畅通,又要按照规定进行不同网络间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可以考虑在应急平台上实现内网、外网、专网、媒体信息的同时存在,又不影响他们的具体隔离方式。

栏目编辑:在整个平台建设中要涉及到100多个部门,作为项目的领头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不是很让人困扰?范院士:我只是项目的参加者之一。

其实就各个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工作流程上的相互配合,我自己的感受,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该说还是比较顺当的。

各个部门之间虽然在认识和侧重点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上都是在不断将自己部门的工作对准国务院的要求。

我曾经陪着应急办的负责人到安徽考察他们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也曾经到陕西和河南,从我们目前接触到的省、市、部门来说,大家都非常自觉地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开展自己的工作。

目前,大家都迫切地希望国务院及早出台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应急体系建设没有像有些其它的事情所出现的那种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一提到应急体系建设,大家都非常自觉地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这也是中央和地方、各个部门之间高度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一项事业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栏目编辑:平台数据采集的方式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出现因为信息脱节而产生平台救援不到位的问题?范院士:平台的数据存贮是共享模式,实现分级存储,所以并不是细到某一个基层,比如不会出现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城区的信息都存储到国家的大数据库,然而,作为应急平台的顶端,应当可以了解到非常细的终端信息,也可以掌握宏观的信息。

凡是原来到现场才能了解到信息,原则上通过应急平台都能够实现,领导同志可以通过平台非常细致地了解到现场的信息。

作为应急平台的信息获取,一个来源是通过监测监控系统,虽然监测监控系统更多的是服务于基层,但是也不排除应急平台上对周边情况进行图像采集或是其他监测监控手段,它有一部分的信息也是直接来源于终端设备;第二个来源是按照层级,一层一层报送的信息;第三类就是来自社会公众的信息。

现在大家各种安全方面的意识都增强了,媒体有些时候比职能部门获取的信息还要快捷。

现在每一个应急平台上都要有通道通向媒体,有些媒体的信息确实要比部门上报的信息要快。

这个系统在信息获取的方面是开放的。

栏目编辑:现在有些行业,如煤炭、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行业有很多标准长时间没有更新,有些现行的行业标准已经过时,那么在平台体系建设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因为标准过时、没有更新而影响平台体系的建设进度的可能?范院士:现在平台建设中遵循着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对于国家已有的标准就遵循已有标准;国家没有国际上有的就尽量采用国际标准;都没有的就要自己编写标准。

目前,国家标准委正在筹建国家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委员会,然而公共安全的领域过宽,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全国标准化委员会,比如说安全生产AQ标准。

但是在公共安全领域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应急的。

但是一件技术工作,最后经过批准形成一项技术标准要经历很多严格的程序。

这就必然需要一段时间,大概要一两年的时间。

作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来讲,这个时间,是无法满足当前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工作的。

因此,清华大学配合国务院应急办,在充分采纳现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编写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这个技术要求正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不久就会正式下发。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各个节点,按照这个要求,就能保证实现互联互通。

这个技术要求并不是要把同一层级的平台建得千篇一律,完全一样。

打了个比方说,在体育比赛中,这技术要求相当于是规定动作,完全可以有更具特色的自选动作。

每个部门或省市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做自选动作,可以做得丰富多彩,更加符合部门和地方的要求。

栏目编辑:您领导的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是什么?范院士:作为长远目标,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希望能够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智库和实践者,多为国家出一些好主意,并被采纳。

清华大学有实践能力,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我们应该主动去实践,用清华大学的实践去说明,我们提供的智力支持是正确的。

同时,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关键技术持续创新的基地之一,并能为国家培育公共安全的产业链做出贡献。

另外,也希望在公共安全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一些事情。

当然,还希望在国际该领域为我国争取重要的一席之地。

现在研究中心的绝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在清华大学建立技术原型系统。

目前整个研究中心动用了100多人在进行此项工作。

栏目编辑: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以煤炭产业为例,目前我国煤炭行业没有实现工业化,有部分企业仍在使用“炮采”等落后的采煤方法,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烟花爆竹方面。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实现信息化推动工业化?范院士: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在本世纪初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提出“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党和政府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工业化的过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百年到数百年,毫无疑问,其中很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但是我们确实应该看到的,在他们走工业化道路的时候,没有信息科技支持,当时都是从能源、机械、化工、材料等传统领域支持工业化,走过了一个成功的,但也是相对比较漫长的工业化进程。

现在,到了二十一世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诸多领域的高技术可以借鉴使用,把信息科技融入到工业化进程中来,应该能够超越发达国家当年的发展速度。

同时发展的效率也会比较高,安全性也会比较好。

工业化的过程,并不是西方的发展进程就是唯一的样板,当时他们缺乏信息化的支持,现在我们有了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加上发达国家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在工作化的道路上,可以有跨越发展的可能。

我们国家现在提出要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其中新型的内容之一就是把信息化充分应用到工业化的过程当中。

(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张展采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