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民间借款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逐渐成为民间资本流动的重要渠道。
然而,民间借贷市场也存在诸多风险和问题。
为了提高人们对民间借贷的认识,防范金融风险,近日,我参加了由我国某金融监管部门举办的民间借款讲座。
以下是我在讲座中的心得体会。
二、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民间借贷的定义、特点及发展现状2. 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3. 民间借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4. 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途径5. 民间借贷平台的发展及监管三、心得体会1. 提高对民间借贷的认识通过本次讲座,我对民间借贷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间资本流动方式,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了解民间借贷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金融现象,从而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2. 明确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讲座中提到,我国对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这为我们从事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助于我们合法合规地参与民间借贷,降低风险。
3. 重视民间借贷风险及防范措施民间借贷存在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讲座中提到的防范措施,如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合同条款、选择正规平台等,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风险防范建议。
在今后的民间借贷活动中,我们将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确保资金安全。
4. 了解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途径讲座中介绍了民间借贷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了解这些途径,有助于我们在发生纠纷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5. 关注民间借贷平台的发展及监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平台逐渐兴起。
讲座中提到,我国对民间借贷平台的监管日益严格,旨在保障投资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
关注民间借贷平台的发展及监管,有助于我们选择正规、安全的平台进行借贷。
四、总结通过参加本次民间借款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民间借贷的重要性和风险。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间金融是指在政府监管下,由民间自发组织或个体自主经营
的金融活动。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 风险控制不足。
一些民间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易
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难以有效应对风险。
2. 利率过高。
一些非法或灰色的民间金融机构利率极高,借款
人难以承受,容易陷入债务危机。
3. 法律监管不完善。
由于民间金融在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一些非法金融机构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1. 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减少金融风险。
2. 推出利率管控政策。
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利率的监管,并适
时调整监管政策,建立利率市场化、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
借款人利益。
3. 加强法律监管。
建立民间金融纠纷调解机构,并完善民间金
融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财产权益。
4.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推广金融科技创新,加强普惠金融服务
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和普
惠金融发展。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论文报告题目一:马克思高利贷理论的基本原理马克思高利贷理论认为,高利贷是一种掠夺性的行为,资本家从劳动者手中获得利润,而不是真正的价值,这是一种无产者剥削的表现。
同时,马克思指出,高利贷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现象,作为一种非生产性的资本积累方式,高利贷的存在会从根本上妨碍经济的发展。
题目二:我国民间高利贷问题的根源我国民间高利贷问题早在古代时期就存在,这与封建社会缺乏周全的金融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们经济意识淡薄等原因密不可分。
此外,当前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了部分民间借贷人与高利贷的存在。
题目三: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对我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发展的影响马克思高利贷理论揭示了高利贷的本质及其危害,为国家制定合理的金融政策和规章制度提供了指导方向。
同时,理论还提醒我们,高利贷问题的根本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应该从宏观层面上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法律法规,使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逐步实现金融的现代化。
题目四: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承担维护金融公平责任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制定贷款政策和制定标准时,应该反映人民的利益,并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利贷的防范。
此外,在贷款和融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借款人的身份鉴定和借贷管理,防止高利贷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存在。
题目五:正确引导劳动者正确看待投资收益和利率问题即便没有高利贷的存在,投资者在投资时也必须注意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对国民的理财教育,提高民众金融投资的风险意识和正确理性对待投资和利率问题的认知。
案例一:女子因借款担保被拘十日这是一名女子因为为他人的借贷行为担保,发生违法行为而被处罚。
可以看出,民间借贷中银行系统的缺陷,也是造成高利贷的原因之一。
政府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提示,帮助民众避免陷入高利贷困境。
案例二:Suisse自贸区高利贷引发舆论热议这是一起涉及Suisse自贸区公司高利贷的案件。
防高利贷心得体会发放高利贷案例心得体会
防高利贷心得体会发放高利贷案例心得体会第一段:引言(100字)最近发放高利贷案件的频繁曝光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这些案件的具体细节,更应该思考背后的问题和我们个人在其中的责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发放高利贷案例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避免成为高利贷的受害者,以及我们应该怎样扮演积极的角色,共同打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第二段:高利贷案例的分析与教训(250字)首先,通过分析一些高利贷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共性和演变过程。
这些案例通常都涉及到有经济需求却无法获得正规渠道贷款的个人或家庭。
他们被高额利息吸引,迫于无奈迎接了金融的陷阱。
这些案例的教训是,我们在面临经济困难时,应该及时寻求正规的金融渠道,并慎重对待高息贷款的诱惑。
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力度,为经济困难的人群提供合法和具有可持续性的借贷服务。
第四段:社会责任与个人行动(300字)除了自身避免成为高利贷受害者之外,我们还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为创建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高利贷的行为,在法律层面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媒体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曝光高利贷案例,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警惕。
最后,我们每个普通市民都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帮助他们了解和避免高利贷风险。
我们可以和家人、朋友分享金融知识,鼓励他们勇敢走向合法贷款,共同建设一个健康金融环境。
第五段:结论(250字)发放高利贷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警示。
我们要从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保持警惕。
避免成为高利贷的受害者,我们需要具备正确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主动寻找正规渠道贷款,并建立良好的储蓄和财务规划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扮演积极的角色,共同打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政府、金融机构、媒体和我们每个普通市民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齐心协力,共同消除高利贷的陷阱,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或者领导都会布置你这样一个任务:“明天交一份你这个这段时间学习活工作的心得体会上来”,这时的你是不是慌了,铺好了纸却无从下笔,不用着急,大学网心得体会频道一定让您“健笔如飞”!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读书心得,读《淡定的人生不寂寞》有感。
就江苏泗洪高利贷崩盘事件浅析中国民间借贷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作业就江苏泗洪高利贷崩盘事件浅谈中国高利贷问题院系: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姓名:李婷婷学号:151206192014年12月就江苏泗洪高利贷崩盘事件浅谈中国高利贷问题在金融界有一句名言:钱是永远不会睡觉的,它时时刻刻在寻找新的主人和新的机会,而这个寻找的过程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倾家荡产。
2011年初,在高息诱惑下,泗洪出现“全民放高利贷”的状况,甚至一些公职人员参与其中。
高息高收入,一时间,泗洪街头宝马、奔驰车云集。
但是,泡沫终会破裂。
数月后,借贷大户“失踪”,停止付息,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
拿出血汗钱放贷的普通民众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很多人倾家荡产,生活无望。
这起事件被定义为非法集资。
它通过类似传销的金字塔结构层层吸收贷款,每层收取可观的提成,最终将资金全部集中于“爪王”。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泗洪高利贷的崩盘?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启示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相关名词解释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
或叫大耳窿、地下钱庄,这些现今称为“放数”的放债人,向“高利贷”借钱,一般毋须抵押,甚至毋须立下字据。
高利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利率”,正是高利贷惊人的利息成本,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非生产性”特点,即借高利贷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投资,而是为了保证生存。
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听到“民间借贷”这一概念,它和高利贷虽然都属于非正规金融,却存在着差别。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
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这也是民间借贷区别于高利贷的最主要特点。
二、事件背景介绍1、国际背景首先,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
出口下降、直接投资减少、增长结构性放缓等等现象,使得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
其次,2011年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将继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推高国际能源和金属等大宗原材料价格。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最新年文档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近年来,随着我国民间金融的出现和活跃,民间金融的高利息率引起学术界的普遍重视,马克思的高利贷理论重新得到关注和争论。
马克思对高利贷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而且高利贷资本有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在运用马克思高利贷理论解释当代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借贷关系时,应当注意这些前提条件。
否则,要么得出“马克思理论已过时”的错误结论,要么危言耸听,认为高利贷已经相当严重。
一、高利资产生的前提条件在中世纪经院经济思想中,任何放贷取息的行为都被视为高利贷(Usury)并被禁止。
虽然马克思没有对高利贷资本做出量上的规定,而且提出高利贷利率相差很悬殊,但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相对于资本主义借贷资本低微的利息率,洪水期前的古老的生息资本即高利贷资本(德文版Wucherk―apital或英文版的Usury)是高利、暴利的。
马克思指出:“除了归国家所有的部分外,高利贷者的利息会占有全部剩余价值,而现代的利息,至少是正常的利息,只是这个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资本主义阶段的借贷资本利率要低得多,“在发展过程中,生息资本已从属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这一点已经表现在利息串的低微上。
”(2)马克思把高利贷资本称作古老的生息资本即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并不是对高利贷资本做出的定义,而是从高利贷资本所产生的社会形态来看,它很早就产生了,甚至在古罗马,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以及货币经营资本已经发展到最高点。
(3)并且,高利贷资本出现在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高利贷资本是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也存在高利贷资本,但已经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从属于产业资本的借贷资本。
马克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高利贷量以及所处社会形态等外延的界定,也没有象纽曼那样只从借款人的贫富来区别银行家和高利贷者,而是从高利贷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来分析的。
前提条件之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不发达。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摘要】马克思的高利贷理论在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对高利贷的批判揭示了高利贷的剥削性质,引领我们认识到高利贷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高利贷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为我们认清高利贷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
在我国民间金融领域,高利贷现象的存在给民众和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防范高利贷借贷行为。
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仍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借鉴马克思的高利贷理论,促进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 高利贷, 理论, 民间金融, 发展, 批判, 启示, 影响, 现状, 结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马克思高利贷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金融运行规律和反映贫富差距、阶级斗争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高利贷是指以高额利息剥削他人的借贷行为,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当普遍。
马克思批判高利贷,认为高利贷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和压迫的体现,是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不正当获取利润的手段之一。
在我国,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与此高利贷现象也广泛存在,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问题。
研究马克思的高利贷理论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高利贷问题,推动我国民间金融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的启示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利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间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高利贷进行了深刻批判,揭示了高利贷背后的剥削本质,为我们深入了解高利贷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高利贷的反思
从 理论层 面看 , 目前 , 学 术界对高 利贷 的研 究远远不 能满 足形势的需要 , 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首先 , 观点各异 , 莫 衷一 是 , 而且 争论停 留在技术层次 , 没有深入到理论层 次 , 因 此这样 的争论很难有结果 ; 其次 , 定义含混 , 没有深入到高利贷 的本质 , 因此也 就不能将 高利贷 金融与现代 金融 区分开 , 不 能 将 高利贷 与正常 的民间借贷 区分开来 ; 最后 , 缺乏对高 利贷产 生经济后果的深刻认识。将高利贷资本看 成是 现代 金融 的有益 补充 , 夸大 高利贷资本 的从属地位 。 理论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 制 度的设计 自然就很 难起到 应有 的效 果 , 甚至, 制度设 计不合 理 还会产生严重 的经 济后果和政治影响 , 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
【 关 键 词 】 高利 贷; 社会经济根源; 历史作用 【 中图分 类号 】 F 8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2 7 6 8 ( 2 0 1 3 ) 1 0 — 0 0 6 0 — 0 3
一
、
研 究 的 目的
历史上 很少有人对高利贷做 出正面的评 价 , 但是 高利贷并 没有 因为大多数人 的批评指责 而灭 绝 , 相反生 生不息。这其 中 定有深刻 的原 因 ,最起码 能说 明高 利贷存在 有一定 的合理 性 。今 天关 于高利贷 的争论仍 然不绝于耳 , 这 就成为我们深入 研究高利贷 的契机 。 当今 , 从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面看 , 高利 贷已经是一个相 当普遍 的现 象 , 尤其在村镇 , 有涉及 范围广 、 资金规 模大的特点 。“ 据农研 中心 研究 报告对 1 5个省 2 O个市 县的调 查显示 , 农 村非正规金融借 贷 发生率高 达 9 5 %, 高利 息借贷发生 率达到 了 8 5 %, 这 里的非 正规金融 主要指 的是 高利贷 。” “ 非正规金融规模与正规金融规 模相 比较所 占的 比例 接近三成 ” 。 m 2 0 1 0 -2 0 1 1 年 以浙江温州 为 代表 的高利 贷现象愈演愈烈 , 参与主体广泛 , 涉及资金规模 大 , 影 响深远 , 从实践 层面 , 高利 贷 已经 成为我们 必须高度 重视 的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民间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探究一、引言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除了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外,还存在大量的游离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形式,人们往往将其称之为民间金融,在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金融一般是指相对于依法设立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的,不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非正式的金融形式。
民间金融的存在,对我国正式金融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十分困难的中小企业以及农村资金需求者,民间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融资压力,为其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
但由于民间金融处于金融监管的边缘地带以及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的风险性因素,民间金融市场一旦发生危机,会很快影响的正规金融市场,进而对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民间金融存在的风险及成因,然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添加动力,并减少其内在的风险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民间金融大量涌现的原因1.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需求是事物存在及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虽然我国拥有庞大的正规金融体系,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尤其是由于相关体制等限制,广大的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如通过以往数据得知中小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在贷款资源中只占不到20%。
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截止2013年底,其总数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规模背后是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中小企业在面对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只好转向民间金融机构。
因此,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民间金融机构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2.受高额利息的吸引资本具有逐利性,哪里能够提供高额收益,资本就会自然的流向哪个市场。
规范高利贷的另类思考
融 公 司, 际上是 金 融业 向实业拓 展 实 的产 物 。 代 意 叉 的 投 资 银 行 是 个 金 现
看政 府能否有为并能为; 府所 为与可 政 为的关键 着力点, 则在于增 加制度的供
融 中介 者, 它们把 潜在 的投 资人 的 钱
份 , 控 制 的 实业 银 行 投 资领 域 很 广 他 泛 , 保 险 、 河 、 地 产 到 宝 石 切 割 从 运 房 与那 些 切 实 可行 的投 资项 目链 接 在 一
司提 供 信 贷 。
即使 实业银 行, 其主要 贷款 对象既非工 ,' 非铁路 等建设项 目, 广也 而是 贸易, 尤 其是对 外贸易, 它们只是作为直接 投 资 者 时才涉足制造 与宽泛的工业 。 第三步 才有近代意义的投 资银行 历史地 来看, 在投 资银行 形成气候 之前 ,几乎 没有什 么金 融机 构会 给 制
口 匕 止 。
言, 得尽快 出台有关法规 , “ 行” 为 投 和 “ 风投 ” 等金 融组织创造环 境 。
近代投 资银 行的前身。 实业银 行起 源于 比利时和 法兰西, 时在1--  ̄ 纪初 叶。 9- 这 种银行 最初 由金 融投 机者与商人联 手
建立 ,自别的金 融机 构贷入 款项 , 转而
后 甚 至倒 退 ; 解 乱 局 的 关键 看政 府 , 破
即便 实业银行, 其主要贷 款对象 既非工厂 也非铁 路 等建 设项 目, 而是贸易, 尤其是对外贸易 。
股 票来筹资的 , 于商 对
业银行 的依赖很 小。 后 来 才有 了投 资银 。“ 投
行 ” 英 国所 发 展 的 金 或
I撇
文: 伟 ( 赵 浙江 大学
黪 考
ANC T RT NK NG 0 U E )HE HI I AB TR GUL l FU UR oN 0 S Y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民间借贷问题思考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民间借贷问题思考1. 引言1.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民间借贷问题思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间借贷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民间借贷乱象也日益加剧,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有效监管和防范民间借贷风险,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蓬勃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甚至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金融市场稳健发展。
除了加强监管外,社会各界也要重视民间借贷问题的社会影响,积极应对风险,加强风险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民间借贷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调整和改善措施,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民间借贷问题应当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加强监管与规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和重要任务。
2. 正文2.1 1. 金融问题凸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金融问题凸显出来。
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导致一些小微企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
这种情况下,一些高利率的非法借贷组织也开始出现,给借款人带来了更大的财务负担。
金融问题还表现在信贷失衡和金融风险加大上。
由于银行倾向于向大型企业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人就更难获得信贷支持,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
而一些民间借贷平台的资金来源也不够透明,存在着信用风险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金融问题还体现在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低效率上。
一些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度扩张业务规模,导致风险控制能力不足,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不小影响。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金融问题凸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2 2. 民间借贷乱象加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民间借贷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出来。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及其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摘要】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对我国民间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我国民间金融存在高利贷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指出,高利贷剥削劳动者,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我国应加强监管规范,遏制高利贷现象。
要促进金融普惠和可持续发展,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群体。
未来,我国民间金融应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对于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高利贷理论、我国民间金融、高利贷问题、监管、规范发展、金融普惠、可持续发展、重要性、发展方向、启示、现状、问题、展望1. 引言1.1 马克思高利贷理论简介马克思高利贷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现象进行的批判性分析。
在马克思看来,高利贷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手段之一。
高利贷不仅是一种剥削行为,更是导致社会贫富分化、金融风险增加、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的产生根源。
马克思认为,高利贷的存在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利润的关系所决定的。
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会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向无产阶级借贷资金,而无产阶级由于缺乏资本和资源,只能接受高额利息的贷款,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
马克思的高利贷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金融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在我国,高利贷问题一直存在,并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马克思的高利贷理论,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普惠和可持续发展。
1.2 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首先是其规模和影响力。
在中国,民间金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括各类借贷、投资、融资等形式。
据统计,我国民间金融规模庞大,涵盖了各种金融活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在小微企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分析
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摘要目前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迅速,规模空前。
我国民间金融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合会、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中小私营银行等。
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它推动着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民间金融活跃的现实是不容置疑的,民间金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民间金融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政策上都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现代民间金融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及合理性,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弱点,它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始终没有受到有效地扶植与保护,也没有法律地位,这对于民间金融的研究极为不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民间金融作为重要的组成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降低民间金融的风险,使民间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民间金融的涵义、分类与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民间金融如何发展所提出的建议。
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的弱点及法律的束缚制约着民间金融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民间金融机构监管与扶植力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专门服务管理民间金融的机构等方法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降低风险。
关键词:民间金融分类监管存款保险制度一、民间金融的概述(一)民间金融内涵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说,以是否纳入政府金融监管体系为标准来划分,将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和规范、处在金融当局监管之外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资金融通活动统称为民间金融,即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而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
它的主要运行形式有:(1)农村信用社;(2)农村合作基金;(3)合会;(4)民间借贷;(5)私人钱庄;(6)民间集资;(7)小额信贷。
浅析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析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者:方大鹏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7期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家手中的余钱愈来愈多,在这种社会经济状况下,大家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为私人贷款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条件。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经济浪潮之中,各种资金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私人贷款进入了活跃阶段。
私人贷款长期存在于城乡社区之间,作为正规金融体系之外自由的传统贷款制度,由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稳定性。
简而言之,缺乏市场行业标准是中国民间贷款的最主要的问题。
所以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同时制定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来应对这个局面。
一、引言长久以来,民间借贷一直是自发式的发展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民间借贷活动更加活跃。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监管的加強,对于民间借贷活动也在不断规范之中,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间借贷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城市大型企业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为非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投资需求,民间信贷量继续增加,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导致了违约现象和相关法律问题,这也是需要完善民间借贷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加强监管、规范相应收入水平、信用行为合法化的法律体系,利用民间借贷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民间借贷的相关概述(一)民间借贷的概念民间信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管控,其合法性无法得到保证。
蒋克超先生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非正规金融部门是农村金融的补充,民间借贷是非金融机构以外的投资,特别是在城乡经济、个体工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投资城乡集团进行投融资活动的贸易活动。
(二)民间借贷的形式民间借贷主要按照借贷主体不同进行分类:一是个人之间的借贷,改革开放以来,个人贷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借款人为借款人购置私人住宅或为城市居民建私人住宅,向借款人提供贷款。
反思高利贷与金融市场的扭曲
研究的学者也不少, D h d r A.  ̄ B au i 细致研究了高利贷对农业发 银行当期贷款利率且涉嫌放高利贷共3 家, 5 放高利贷总金额总 展的抑制作用@, oeA. Gh s 探讨了高利贷利率 的形成机制 , 计9 .O 3 亿元。 8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目前我 国高利贷形势复杂, 涉
企业实际的贷款利息已经超 过了1%, 5 而企业的回报率一
的民间借贷 , 越来越 多老板 “ 跑路”的消息和对整个 资金 链或 般在 l%左 右 , 就 意 味 着 所 有 的 利 润都 不够 给 银 行 的 。 O 这 调查
将 断 裂 的忧 虑 搅 得 人心惶 惶 。 间借 贷 行为 之 所 以暗 流 涌动 , 民
与 管 理
反思高利贷与金融市场的扭 曲
蒋致 远
【 摘要 】 文章在对中国当 前民间金融中高利贷的现状、 特点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 针对性的金融改
革型的治理对策。 为高利贷问题的解决办法不在于严厉打压 , 认 而在于认识到金融市场的扭曲, 疏导民间金 融改革的
措 施, 包括民间借贷 的合法化 、 民间借贷利率的信息公开化、 信征 系统建设、 经济主体信用级别化 和准金 融机 构的多
高 利贷的触发原 因
早 期的高利贷 信用促 进了自给 自足 的自然经济 的解体和 商品关系的发 展, 对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有着主、 客观双
《民间借贷异化原因与治理研究》范文
《民间借贷异化原因与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金融活动,在满足个人及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民间借贷异化现象逐渐显现,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民间借贷异化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维护金融秩序提供理论支持。
二、民间借贷异化现象概述民间借贷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高利贷、非法集资、暴力催收等问题。
这些现象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给借贷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异化的民间借贷不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三、民间借贷异化原因分析1. 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我国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为异化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2. 市场信息不对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借款人难以获得合理利率的贷款,促使高利贷等异化现象的产生。
3. 信用体系不健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借贷双方信任度低,增加了民间借贷异化的风险。
4. 金融监管缺失:金融监管部门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不足,导致市场乱象丛生,为异化现象提供了土壤。
四、治理民间借贷异化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监管责任,提高违法成本,为规范民间借贷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2. 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3. 健全信用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借贷双方的信任度,降低民间借贷异化的风险。
4. 强化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异化现象的产生与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及金融监管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治理民间借贷异化现象,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健全信用体系及强化金融监管等。
民间金融的利弊与危机分析
民间金融的利弊与危机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只要有需求,事物就有其存在的可能”。
所以民间金融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在农村发展中,特别是农村工业的发展中,资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小企业和家庭企业在起步或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这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解决农村资金不足的问题上,有两条可以选择的方式:一是加强正规金融的服务,对现有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增加其贷款和储蓄能力;另外一个思路是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促进有序的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
农村原本就是正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随着四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农村地区的许多经营网点被撤消,正规金融资源更加稀少,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而农业、农民、农村,因其所处的弱势地位,往往更加需要金融支持。
这种供需上的极度不均衡,催生了民间金融。
民间金融最先在农村产生,并迅速蔓延开来。
民间金融在其产生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优化资源的作用。
向商业银行借贷对于个人或是小型企业来说机会几乎为零,民间投资渠道变得很狭窄,从而资金在市场上成为稀缺资源。
而民间金融就是使资金流动频率最大化的优化配置过程。
民间金融具备的信息优势可以使放贷者在在小范围内对其投资的项目的风险、发展前景以及借款者的信用度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对合适的项目给予投资。
并且民间金融机构允许小额借贷,这是得资金在市场上的流动范围更加广泛。
所以说民间金融在优化资源方面是具有极大作用的。
民间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正规金融行业对其的融资额往往是不够的。
非公有制经济在资金上遇到的瓶颈限制了其的发展,而民间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提供了一种较为灵活的融资渠道。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从1980年的4.5亿增加到2004年的400亿左右,增长了88倍,从民间借贷规模占银行借贷规模的比例来看,先从1980年的65%增加到1991年的80%。
关于民间借贷与高利贷的思考
部 门调 查 , 江西 一些 地 方 , 在 平均 每 百户 农 民中 , 就有 8 O户 以上 直接 或 间接 地 介入 了高利 贷 活
收 稿 日期 : 0 1 2 0 2 0 —1 — 5
作 者 简 介 : 正 (9 5 ) 男 . 西 西 安 人 , 度 国 际 人 口学 院人 口学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 会 人 口统 计 与 统 计 分 析 方 法 。 陈 16 一 , 陕 印 社
维普资讯
第 1 7卷 总 第 5 4期
2 0 年 7月 02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at t s& I 0 main Trb n t ii sc nfr t iu e o
Jl 2 0 uy, 0 2
Vo .1 1 7 No 4 .
【 务 与 金 融】 财
济 高速 发 展 , 别 是 民营经 济 、 体经 济 的快速 发 展 以及 农 村 家庭 联 产 承 包 制 的发 展 , 我 国 特 个 在
广大 地 区 , 特别 是 农 村地 区民 间借贷 现 象极 为普遍 。 是 由于 我 国金 融体 制 改 革 的相 对滞 后 以 但
及 民 间借贷 本 身所 具 有 的一 些特 性 , 之 各地 区的 资本 供 求关 系 的不 同 , 加 民间 借贷 中出现 了非 法 的高 利借 贷 行 为 。这 种 已消声 匿迹 的高 利贷 现 象 已 在地 下 悄然 滋 生 了 。
一
4 — 2
维普资讯
[ 财务 与金融]
陈
正: 关于 民间借 贷与高利贷的思考
动; 黑龙 江 省对 某 地 做 过一 次调 查发 现 , 民生 产资 金 8 来 自私 人高 利贷 。 农 0
二 、高利 贷 的 主要 形 式
防高利贷心得体会
防高利贷心得体会防止高利贷的心得体会高利贷是指以极高的利率向他人提供贷款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伴随着暴力催收和欺骗手段,给借款人造成极大的负担和压力。
为了避免落入高利贷的陷阱,我总结了一些防止高利贷的心得体会。
首先,了解借款需求。
在决定借款之前,我们应该做好详细的借款需求调查。
分析自己的财务状况,确定借款的具体金额和用途。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避免盲目借贷和不必要的高利贷。
其次,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在借贷市场上,有很多正规的借贷机构可以提供贷款服务,如银行、信用合作社等。
这些机构通常会依法合规经营,利率合理,贷款程序透明,安全可靠。
与这些正规机构合作,可以避免落入高利贷的陷阱。
第三,学会阅读合同和条款。
在与金融机构借贷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和条款。
理解合同中的利率、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确保自己能够承担相关的责任。
如果对合同内容产生疑问,应及时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明确相关的权益和义务。
第四,合理利用网络信息。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各种金融网站等获取相关的金融知识和贷款信息。
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自己的金融知识储备,可以有效防止落入高利贷的陷阱。
第五,建立科学的借贷观念。
借贷是一种经济行为,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理性的借贷观念。
借款应该是为了有效解决实际需求,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消费和享受。
要做到量力而行,借贷需谨慎,避免轻易陷入高利贷的陷阱。
第六,维护合法权益。
如果不幸陷入高利贷的泥潭,我们要及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向当地的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法律援助机构求助,获得法律的保护和援助。
同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权,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争议,避免高利贷带来的经济和心理痛苦。
最后,我认为防止高利贷的关键在于维护自己的金融知识和辨别能力。
只有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具备识别高利贷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避免落入高利贷的陷阱。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金融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这些年来,“区域发展战略”越来越时兴,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还有现在热门的“中部崛起”等等,其用意是通过调动国家资源来重点发展某些区域,这些用意当然是好的。
可是,既使抛开这种“区域发展战略”对不在战略区域里的中国公民的不公平这一点不管,仅从其做法上看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以往的“区域发展战略”意味着“由银行贷款几百亿、几千亿做几个大的标志性项目”,这些大项目当然能增加几千甚至几万人的就业,通过辐射效应让数量更多的人增加收入。
但,无论如何,这种项目不能影响到千百万个在县城和乡下生活的老百姓,他们很难从几个大项目中得到有真正意义的辐射效应。
相比之下,如果通过放开民间金融并发展各类小额金融品种,那样不仅能让各地像浙江那样调动好社会自有的资源,而且能够为更广泛的老百姓家庭提供更好的致富机会。
那么,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放开民间金融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观念问题,来自于以往对至少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民间金融的误解。
比如,长期以来,过度意识形态化的渲染使我们普遍认为高利贷是一个和“剥削”相等同的概念,放贷者自然地就是剥削阶级或恶棍,心太黑。
于是,我们轻松地得出结论:消灭高利贷的办法是打倒放贷者,是要关闭民间金融。
因此,为了重新释放民间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能量并让“地下钱庄”从“非法”走向“合法”,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反思以往关于高利贷的观念,有责任从一个更理性的角度回答如下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高利贷会形成?对此,一个不假思索的回答可能是“放高利贷的人不道德”,这当然也是一种回答,事实或许也如此。
——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答案上。
第二,为了解决高利贷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我们的做法是禁止所有的民间借贷,由国家全面垄断金融借贷,把任何民间金融机构都变为非法。
下面我们先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什么是“高利贷”?经济史学者通常会按照如下方式定义高利贷:选定一个“我们觉得合适的”数字,比如20%的年利率,然后把利率超过了20%的任何借贷定义为高利贷。
这样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看并没有错,因为超过20%的利率的确是比较“高”。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下,“高利贷”这个概念往往跟负面的意识形态联在一起,如果按照上面的定义,我们就会把所有超过20%年利率的借贷都否定为“坏的”。
这种定义完全不顾借贷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和契约执行环境、不顾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完全出于局外人的主观愿望。
我所看到的第二种定义是:历史学家方行在他发表在《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的文章中,对高利贷定义有这样一种解释,就是“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收益,属于高收益还是低收益,都会自然地同封建地主的土地收益相比较,并会以后者作为衡量准绳。
”这种定义的意思是:如果土地投资收益很高,比如30%,那么借贷利率即使为30%也不算不合理。
如果我们对股票市场比较熟悉,就会知道这种定义方法相当于把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判断“资本回报率多少算合适”的参照点,但从股市投资讨论中股票的实际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别可以非常大,两者可以背离很多。
因此,虽然这种定义比第一种以20%的数字定义的“高利贷”要好一些,但仍然有其缺点。
如果只以同期同地的土地收益作为利率的参照系数,那就没有把由于投资者和经营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各种交易风险以及由此所要求的交易风险溢价包括在内。
此外,土地本身的价值也是波动的,具有真实风险。
投资所固有的真实风险和交易风险要求放贷者应该得到超过土地收益的借贷利率。
所以,更好的定义不仅要考虑到生产性资本或者消费性资金的收益率,还应该包括借贷市场投资回报本身的风险性,以及不同的投资品种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差异。
当我们界定借贷的合理利率时,不能以诸如20%的个人愿望作为标准,还要考虑投资风险和债务交易契约的执行风险。
特别是在中国目前以及以前的执法水平低下,产权和契约保护还不可靠的社会环境下,投资者因交易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使得合理的利率水平大大提高。
为什么各省的金融发展差别这么大?那么,高利贷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省和有的国家金融很发达,而另外一些省和国家则不然,则以极高的借贷利率而存在?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历史上各省份的高利贷和经济发展的一些具体状况。
这里,我们用到1934年民国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对当时全国22个省的千千万万乡村家庭的各方面经济状况所做的调查,其中包括了这些家庭所做借贷的利率分布、借贷资金来源、借贷合约种类等诸多详细信息。
在“表1”中,我给出了其中宁夏、陕西、河南、贵州、山西、安徽、青海、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的民间借贷状况。
表中第二列反映的是在这些省份民间借贷的样本中,年利率在10%到20%之间的借贷占该省总样本的百分比;第三到第六列示出其它利率区间分别占各省样本的百分比情况。
在当时的统计中,全国各地没有年利率低于10%的借贷发生。
从表中我们看到,宁夏的样本中没有一笔借贷年利率低于30%,所有借贷利率都超过30%。
相比之下,浙江有41.2%的民间借贷的利率在10%到20%之间,有57.7%的借贷利率在20%到30%之间,只有1.1%的借贷的利率超过30%。
宁夏和浙江是两个不同的极端。
而一些内陆省份如陕西,位于第一个利率区间的借贷比例只占0.9%,位于第二个区间的借贷比例占大约6.6%。
根据各个省份不同的利率分布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省的平均利率。
比如,宁夏的平均利率是49.6%,为各省中的最高,其余像陕西47.1%,河南39.3%。
一个比较有趣的数字是山西的平均利率为38.3%,在各省中也是比较高的。
我们知道由于晋商,尤其是山西票号,使山西的金融发展程度在当时全国各省中非常高,而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山西的平均利率高达38.3%,在22个省中排到第5高,为什么会这样?表中最右一栏是各省借贷中利率在30%以上的借贷的占比。
从表中看到,浙江的各项金融发展指标在全国是最好的,而宁夏的金融发展水平最低。
为什么宁夏的借贷利率都在30%以上,为全国最差的?当然,部分原因是它比较穷,因生存必须的消费借贷可能不少,但那不是全部原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宁夏以回民占多数,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明确禁止有利息的借贷:所有的回民都是兄弟,兄弟之间借贷是不应该偿付利息的。
所以,如果某人真的从事这种借贷并要求利息的话,就会受到宗教的谴责、受到周围回民兄弟道义上的谴责。
换句话说,在这种环境下,当你做有息的借贷时,你所面临的交易风险和契约风险会相当高,在债务方赖账时你还无法去正面讨债,如果去讨债,你反而要面临社会风险、会被你周围的人谴责。
从放贷者的角度说,如果你所处的宗教传统要求你在放贷时不能有任何利息,而把自己辛苦劳动的所得借出后却有可能血本无归,你就会倾向于把钱留在家里,而不是把它放贷出去。
如果要放贷出去,你就会要求得到格外高的风险溢价补偿,否则宁可不贷。
正因为当地的宗教文化对于有息借贷的抑制,抬高了资本的成本,使得借贷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没有借贷;或者要求格外高的风险溢价──因为在对有息借贷充满敌意的环境下你如果还从事借贷行为,你就要冒极大的还贷风险或者讨债风险。
这实际上正是宁夏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那里的借贷利率都在30%以上。
贵州和青海的回民比例也较高,因此它们的借贷利率也偏高。
在今天民间金融全面受禁的情况下,实际上今天全国的情况跟当年的宁夏类似:禁止民间借贷只不过增加了金融交易的风险和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使高利贷变得更高。
——这种结局跟当初禁止民间金融的初衷正好相反。
陕西、河南、安徽、湖南等内陆省份的金融也不发达,其原因与回教等宗教因素当然无关,但与它们的商业文化欠发达有关,我们一会儿再回到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那些因素决定了各省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
首先让我们看看地理位置的差异。
图1按沿海、西南、中部和西北省份四个区域计算其平均利率水平。
例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这六个沿海省份的平均借贷利率是26.91%,而西北省份的平均利率是40.59%,这些是借贷市场最不发达的省份。
中部各省的平均利率是33.6%,西南省份的平均利率是32.91%。
我们看到,即使不考虑沿海省份的情况,在中部、西北和西南的各省之间金融发展水平也是差别很大的。
也就是说,除了沿海省份这个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在决定着各省的金融发展水平。
沿海省份的金融之所以发达,跟其商业历来就很发达有关。
在19世纪末的铁路和20世纪的汽车出现之前,水运是唯一的规模大、成本的运输手段,这给沿海省份带来天然的经济发展优势,是内陆省份所无法比的。
这不仅仅使这些地方早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就进行海外贸易,而且使他们能方便地做省际之间的各种贸易。
规模贸易优势让这些省份有了一千多年发展其商业文化的条件,他们比内陆更早产生了发达的商业文化。
换言之,如果一个地区的商业文化越发达,对商业价值的认同度越高,那么该地的人们对契约执行的认同度就越高,也就越能为借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为了说明这一点,以笔者的老家湖南为例。
判断一个地方的商业文化发达程度高低的指标之一是看该地人们对“投机倒把”的价值认同程度:人们越是能理解、接受“投机倒把”对社会的贡献,该地方的商业文化就越高。
众所周知,湖南的革命文化历来就发达,人们反对、甚至打击“投机倒把”的情绪历来很高,以致到1990年代中期湖南各地政府还要设置路障阻拦大米、猪肉运往广东和湖北。
当一个商人以一元的价格在衡阳买进大米,运到广州以5元的价格卖出时,湖南人没法接受,会认为那种暴利是“不劳而获”,不会认为这种商业活动给衡阳和广州两地的社会都做了贡献。
——当然,如果连实物商品贸易所创造的价值都无法接受,那么对金融交易这种更抽象的商业交易的价值创造作用就更无从谈起了,于是为借贷所要付的利息回报就更被认定为“不劳而获”了。
当一个社会的商业文化如此不发达时,整个社会反而会更同情、保护不还债的人,而不会站在放高利贷者的一方。
这种文化环境当然增加了债务借贷的契约执行风险,使放贷者的权益容易被牺牲,因此借贷风险溢价必须升高,否则放贷人在利息不高的情况下是不会愿意把钱贷出去的。
人均耕地面积越多的省份则金融越不发达我们可拿各省人均耕地面积的高低来间接度量其商业文化的发达程度。
一个省的人均耕地面积越大,那个省更有可能以农为主,其商业文化可能越不发达。
按照上面的推理,其民间金融的发达程度可能就越低,平均借贷利率会更高。
图2给出1934年各省平均利率与1914年时人均耕地面积的关系。
图中的数据表明,人均耕地面积(以亩为单位)越多的省份确实有更高的借贷利率,其借贷市场也就越不发达。
人均耕地面积越多的省份,其比较优势就越集中于土地,在该省农业就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其商业文化发展就受到了限制。
正因为金融交易是所有商业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对法治环境的要求也最高,所以在传统农业省份中就不太能够产生有利于金融发展的法治与社会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