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杜甫的心路历程

合集下载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
1. 家族时期:杜甫出生在一个著名的文化家族,他的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是有才华的文人,对杜甫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家族时期,杜甫着重于学习和修身养性,潜心研究经史文籍,向家族前辈学习文学方式和风格,为日后诗歌创作打下基础。

2. 政治追求时期:杜甫早年曾经从事官场工作,不过因为其为官不力逐渐离开了官场。

但他对政治仍然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创作也倾向于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

在这个时期,他写了很多关于贪官污吏、民生疾苦和战争动荡等内容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和担忧。

3. 浪漫时期:这个时期是杜甫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他的创作中,呈现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礼赋、神话传说和祭祀歌辞。

与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历史、人民和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这些作品被称为他的“浪漫体诗”。

4. 愤怒时期:杜甫晚年生活艰难,多次遭受贫困、家庭不和、疾病、流放和战乱等打击,这使得他的感情逐渐趋向悲痛和愤怒。

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对人生境遇的深深痛苦和对时代变迁的不满和失落,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他的“愤怒体诗”。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

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提到杜甫,大家对于诗圣并不是多么的陌生,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杜甫的古诗,从最早期的《登高》到后来的《兵车行》、《茅为秋风所破歌》等,杜甫的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是经历了怎样的一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人杜甫的人生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男,汉族,712年2月12日生,属相鼠,星座宝瓶座,河南巩县人,历任副处级的唐朝左拾遗,正处级的唐朝剑南节度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是却创作出诗歌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别”等等,并有《杜工部集》六十卷传世。

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关系杜甫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光鲜的。

他是晋朝灭孙吴大将杜预的二十世孙。

《旧唐书》记载,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县县长一职。

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官至省部级的膳部员外郎。

父亲杜闲也是四川奉节的县长,因此杜甫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杜甫在他父亲去世后,生活很快就穷困潦倒了。

杜甫有文人性格的孤傲清高,却一心想从政做官,这种选择错误,注定他会白白努力一场;杜甫还有放纵恣肆的性格缺点,这让他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和朋友,甚至差点惹来杀身之祸。

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经历坎坷,他有几个子女都被饿死了,史书上只记载他有个儿子杜宗武也是一生流落,老死湖南。

笔者从做人和做诗两个方面来概括杜甫的人生经历。

做人:杜甫的凄苦身世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虽然7岁吟诗,15岁扬名,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书记员之类的小官,后世虽称其人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他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写的虽是“初唐四杰”,却是诗人自嘲之意:“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的成长故事

杜甫的成长故事

杜甫的成长故事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上的一座丰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那么,杜甫的成长故事又是怎样的呢?杜甫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吏,家境并不富裕。

然而,杜甫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杜甫的文学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杜甫的成长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曾经历过家庭的贫困和不幸,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创作。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都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杜甫的求学之路也颇为坎坷。

由于家境贫困,他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甚至一度中途辍学。

然而,杜甫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自学成才,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修养。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成就了他后来的文学成就。

杜甫的成长故事中,还有一段艰难的求官之路。

他历经艰难,多次投考科举,却屡战屡败。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继续努力,最终在中年时期获得了一官半职。

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世间百态,也为他的诗作增添了更多的阅历和感悟。

最后,杜甫的成长故事也是一段创作之路。

他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民的热情赞美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的来说,杜甫的成长故事是一段坎坷而又充满希望的人生历程。

他在贫困中坚韧成长,在困境中奋发求学,在挫折中坚持创作,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

他的成长故事激励着后人,教导着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杜甫的成长故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绚丽篇章。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

走近杜甫,感悟人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无疑是最为灿烂夺目的明月星空,而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他俩共同创造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风,但他们的命运又是何其相似。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杜甫的悲剧人生吧。

(一)壮志未酬的青年时代才气人人羡慕,但有才有时未必是好事,铸成杜甫人生悲剧的根源也许就是他的非凡才华。

正是因为他胸怀凌云壮志而得不到舒展,内心才变得异常压抑苦闷。

杜甫24岁时,正值青春年少,满怀鸿鹄之志。

开篇《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最好的明证。

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当时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困守京城长安整整十年,他日夜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天子的赏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甚至还不惜委曲求全,“骑马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可是又有何用,现实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结果如何呢?“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里,做官是需要人举荐的,人与人之间是冷酷无情的,更何况一个穷书生是很难得到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在他的《贫交行》中是这样说的:“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写着过去,想着现在;写着杜甫,想着自己。

当我们失意沉沦的时候,多么期望“救世主”帮自己一把。

但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人还得想开点,靠天靠地靠朋友,最终还得靠自己。

(二)颠沛流离的中年时代当然,杜甫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时代的悲剧,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当他出京赴奉先县途中看到“朱门酒肉丑,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时,预感到一场动乱正在袭来。

天宝十四载(755)10月—-11月之间,安禄山举兵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

诗人杜甫的生活更为艰难,但诗人始终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写下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不朽诗篇。

《月夜》是第一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缳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介绍杜甫的一生介绍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写的每一首诗都透露着忧国忧民的情感,因为其写诗风格极具现实色彩,所以杜甫也是现代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一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的一生杜甫一生,追求仕进实现政治理想的道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

35岁以后,在长安多年求官不得的待业状态,得官之后不久即被迫辞去,加上安史之乱爆发,关中京畿地区闹饥荒,粮价飞涨,杜甫一家的经济状况日趋恶化。

华州(在今陕西)弃官之后,挈妇将雏踏上漂泊的道路,先后在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同谷(在今甘肃成县)、成都阆中、夔州(在今重庆奉节)瀼溪东屯等地落脚。

其间虽然也有成都、夔州两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但总的来说,是充满艰辛的。

与艰辛相伴的是,险象环生。

杜甫的后半生,至少有过如下四次差点丧命的经历:第一次是逃出围城。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与河北保定之间)起兵反唐,十二月攻下东都洛阳。

次年六月攻破潼关,进逼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

天宝十四载十月才得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个从八品下小职位的杜甫,先是避难奉先(今陕西蒲城),继而携家往白水(在今陕西东北部)投奔在那里做县尉的崔氏舅舅;接着,又由白水取道华原(今陕西耀县)前往鄜州(今陕西北部富县)。

走到三川县时,听到肃宗李亨在灵武(在今宁夏自治区)继位的消息,立即将妻子儿女寄居在三川朋友(可能是孙宰)那里,自己经芦子关赶往灵武。

不料,中途被安禄山军队捉住,押至长安。

被困长安近十月后,翌年四月,自金光门偷出长安,走偏僻小道,终于抵达肃宗行在(朝廷临时驻地)凤翔(在今陕西西部宝鸡、凤翔一带)。

从安禄山叛军占领的长安通往唐肃宗行在灵武这一路,决非平安大道,而是危机四伏,随时有丧命的危险。

其间情形,杜甫事后所作的几首诗歌有所叙述。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有“雾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等句;其二有“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之句;其三有“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之句。

走近杜甫

走近杜甫
走近杜甫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6)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6)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四)漂泊西南时期(公元759-770)
1、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6)35岁以 前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 士考试,但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 漫游了齐、赵、梁、宋。游齐、赵时,曾 先后和高适(《别董大》的作者)、李白 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 了“兄弟”般的情谊。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
•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 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 庾yǔ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 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 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 奭shì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 “怀庾yǔ 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 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思考探究1——诗眼类
• • • • • 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并探究其内涵? 诗眼:怨恨 一怨远嫁朔漠:…… 二怨死葬胡沙:…… 三怨元帝昏庸:……
思考探究2——情感主旨类
• 杜甫为什么要写王昭君,要抒发自己怎样 的感情? • 借古抒怀 • 迟暮之年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 • 漂泊在外,有家难回的羁旅愁情和思乡之 情。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 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杜甫传》一个人的悲哀史心得札记

《杜甫传》一个人的悲哀史心得札记

《杜甫传》一个人的悲哀史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杜甫传》。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杜甫这个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杜甫是一名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

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

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的一生漂泊不定。

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年少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取功名,却失败而返。

后来,他困守长安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最为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

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一个大雨磅礴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经艰辛,才逃到凤翔。

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

公元75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读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担任参谋,检校工部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因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但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心酸,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

杜甫最为著名的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便是“三吏”“三别”,他将自己对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

暂且不说杜诗的精粹。

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的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道出多少人的希翼,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

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可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杜甫遍布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

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经历

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经历

安史之乱中杜甫的经历第一节谴责战争一个具有时代良知的人,应该为时代的不幸而忧患,而一个勇士,则必须敢于正视时代的灾难。

杜甫正是这样一位有社会良知的勇士和英雄。

在安史之乱中,他与人民一起逃难,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被叛军俘虏后,他没有丧失气节,“挺节无所污”。

在为官期间,他因与肃宗政治见解不合,直言为宰相房琯辩护,表现出了高尚的人格。

在遭到肃宗贬谪期间,他深入民间,看到了人民的惨状,对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

同时,杜甫还积极为抗击叛军鼓与呼,为抗击叛乱出谋划策。

并写下了《悲陈陶》《春望》《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早在安史之乱发生前夕,杜甫回家探亲,一路上看到山河破碎,人民遭殃的惨痛情景的时候,就以敏锐而忧患的目光预感到了国家将面临的灾难。

他的忧患之心几乎要漫过终南山了。

他回到家的一夜之间,头发就变白了,看上去好像一个白头老翁,身体也衰朽了。

但其实这一年,杜甫才四十四岁。

果然,就在他回到奉先不久,就听说了安禄山起兵范阳之事。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从此爆发。

由于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外族,而且他们的部属大部分也都是胡人,因此,这一场动乱从本质上讲,是民族间的斗争。

异族势力入侵,对汉民族造成的灾难就更加严重。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是民族间的战争,由于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亡,必然使双方陷入疯狂之境,杀红了眼是常有的事情。

杜甫在逃亡和被掳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叛军屠杀人民的罪行。

这年的十二月,叛军攻陷洛阳、潼关之后,潼关守将哥舒翰降敌,叛军长驱直入。

杜甫当时已由奉先转迁到白水县的舅舅家里。

白水县离潼关不远,自然很快就沦陷了。

杜甫在兵荒马乱中开始了流亡的生活。

当时,从洛阳一带向西北方向逃亡的难民达到百万计,还夹杂着潼关失守后逃亡的军队。

杜甫就夹杂在巨大的难民潮之中,和普通难民一样承受着惊恐、饥荒、疲乏和被捉的命运。

这次逃亡,由于难民之多,也没有组织,人们争相逃亡,被践踏而死的就有不少。

杜甫人生经历简介,揭秘爱国诗人杜甫一生到底有多坎坷

杜甫人生经历简介,揭秘爱国诗人杜甫一生到底有多坎坷

杜甫人生经历简介,揭秘爱国诗人杜甫一生到底有多坎坷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贵族家庭,家是襄阳杜甫,京兆杜甫的一支。

自祖父杜之后,他家从襄阳迁到珙县。

杜甫小时候家境殷实,生活宽裕,年少好学,七岁就能成为诗人。

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很调皮。

在院子里枣树成熟的季节,他一天能爬几次树。

杜甫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到处游历。

24岁那年,他考试不及格。

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拍即合,谈诗谈文。

深秋,他们道别,杜甫结束访问返回长安。

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

由于对家世的深刻认识,他早期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抱负,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关心民生、批驳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政治的日益腐败,他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的杜甫仕途并不顺利,遭遇了一场科研闹剧。

所有的读书人都不成功,无奈之下,他求助于权贵之门,依然失败。

他被困长安十年,郁郁寡欢。

后来面对战争,杜甫总是忧国忧民。

从此,杜甫被放逐于官场,受尽了世态炎凉。

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759年,杜甫开始流徙国外,社会动荡不安。

杜甫为混乱的政治感到悲哀,生活艰难。

这个时候他的作品产量也很大。

之后杜甫在船上漂泊,想家却因为生活的艰苦而无法北上。

最后在五年冬天死在一只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是什么职务杜甫在他四十五岁之前一直没有正式的担任什么官职,虽然他的目标从一开始便是担任官职从此为君王解忧惑,为百姓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但是观其一生,杜甫却没有实现这一抱负,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却这样流落街头。

杜甫二十三岁参加科举,却因为新人而野心勃勃,威胁到了当时的考官,使他因怕得势而落选,但这并不妨碍杜甫有理想。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杜甫听闻长安招贤纳士,便进京赴考,但依旧被当时的考官破坏入选机会,当时一同考试的人均未入选。

杜甫的经历与思想

杜甫的经历与思想

杜甫的一生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人,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的特权。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1)35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期。

杜甫从小就“好学”, 7岁时已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育”地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岁起,他开始了为时十年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

诗人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扩大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丰富了生活,结交了许多朋友,李白就是其中之一。

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望岳》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从35岁到44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二个时期。

人生已进入中年,可是科举失意,功名未遂。

十年困守长安,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诗中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一年到头牵挂着老百姓,为他们的命运而叹息、煎熬)的情怀,揭露了盛唐表面繁荣背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黑暗面。

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关注自身,关注民生,忧国忧民,创作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

(3)从45岁至48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

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深重,诗人也历尽艰险。

长安城破,诗人陷落贼手,后又只身逃脱,投奔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不久因言事触怒肃宗而遭贬斥。

这一时期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诗,记录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杜甫的一生经历作文

杜甫的一生经历作文

杜甫的一生经历作文说起杜甫啊,那可真是大唐诗坛上一个超有故事的人。

杜甫出生在一个有点文化底蕴的家庭,打小就被各种诗书熏陶着,那时候的他啊,就像一颗被精心浇灌的小树苗,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

年少的杜甫呢,也是个意气风发的小子,他有着自己的小骄傲,想着凭借自己的才华在这大唐盛世闯出一番大事业来。

他年轻的时候,就像个到处旅游打卡的文艺青年。

到处游历,什么名山大川啊,都被他踩在脚下。

那时候他看到的都是大唐的繁荣昌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瞧瞧,多有气魄。

站在泰山顶上,感觉自己都能把这世界尽收眼底,仿佛未来就和这大好山河一样,无限宽广。

可是啊,命运这个调皮鬼可不会让杜甫一直这么顺风顺水。

他想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那时候的官场就像一个乱糟糟的菜市场,到处都是潜规则。

杜甫呢,没什么后台,就这么被挤兑出来了,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他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就像精心准备了一场比赛,结果裁判黑哨,直接把他罚下了场。

不过杜甫可没灰心,他开始到处找机会,向那些达官贵人投诗自荐,就盼着有个人能慧眼识珠。

这个过程就像现在的求职者,拿着简历到处跑,还得陪着笑脸。

但结果呢,大多数时候都是石沉大海,偶尔有点回应,也是敷衍了事。

后来啊,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就像一场超级大风暴,把大唐的繁华一下子就给吹得七零八落。

杜甫也被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他的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一下子从云端跌入了谷底。

他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到处逃窜,躲避战乱。

这期间,他看到了太多百姓的苦难。

那时候的老百姓啊,就像被暴风雨摧残的小草,生活苦不堪言。

杜甫那颗柔软的心啊,被这些景象刺得千疮百孔。

他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把老百姓的悲惨遭遇都写了进去。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那画面感就出来了,就好像我们能看到那些凶狠的官吏在那里大喊大叫,而妇女们只能哭哭啼啼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在这样的日子里,杜甫自己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时候饿极了,只能靠朋友的救济。

杜甫的一生概括

杜甫的一生概括

杜甫的一生概括杜甫(712年-770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早年生活:杜甫出生在成纪(今湖南省隆回县),家境显赫,但由于家族变故,早年生活颇为困苦。

他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培养了他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仕途经历:杜甫曾多次挑选科举,但屡次不中。

他在长时间的仕途经历中历经贬谪、寿春失宠、宦游江淮等波折,生活多艰辛。

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官场腐败的痛恨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

他亲历了战乱,被迫背井离乡,流亡湖北。

在这段时间里,他亲历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也对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晚年追求:杜甫晚年追求隐居,对山水田园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游历许多名山大川,寻找理想的归宿。

晚年的诗篇充满豪放和豁达,表现了他对人生沧桑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文学成就:杜甫以豪放、激昂、深沉的诗风著称。

他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现实、政治抒怀、自然山水、人生百态等方面。

他的作品以《三吏》、《登高》、《月夜忆舍弟》等为代表,成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逝世:杜甫于770年逝世,享年59岁。

他的逝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虽然他一生饱受苦难,但他的诗歌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珍贵的文学遗产。

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在动荡的时局中保持了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个体遭遇的宣泄,更是对社会风云的抒发,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反思。

伟大而纯粹——探析杜甫的心灵历程

伟大而纯粹——探析杜甫的心灵历程

三、 陷贼 与为官时期 (5岁 ~ 8岁 ) 离乱 咏叹 苦 。可 贵 的是 , 在 生活上 不论 怎样 艰苦 , 论 漂 4 4 : 他 也不
天 宝十 四年 ( 5 7 5年 ) 安 史 之 乱 爆 发 。叛 军 长 ,
驱 南下 , 玄宗仓 皇 逃 向 四川 , 唐 长安 陷落 。在沦 陷 了
死 骨” 的诗 句并 不华 丽 , 有 孟 子 “ 有 肥 肉, 有 且 庖 厮 肥马; 民有 饥 色 , 有 饿 莩 ” 文 本 , 就 是 这 句 诗 野 的 但
二、 困守 长 安 时期 (5岁 ~ 4岁 ) 壮 志 难 酬 3 4 :
十载长安 的困守 , 杜甫开始走 向现实 主义。 使
民、 不惜 自 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生活折磨 了杜甫, 也成全 了 甫, 杜 使他变成 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漂 泊一生, 国忧民一世 , 忧 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其诗歌 中俯拾 皆是。 [ 关键 词 ]杜 甫 忧 国忧 民 诗歌 [ 中图分类号] 162[ I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2 37 【0 10 05 0 17 — 43 2 1 )4— 07— 2 杜甫( 1 — 7 ) 出身于一个尊奉儒教、 72 70 , 世代为 官的封建官僚家庭。这一特定出身决定 了杜甫要成
为一个热 爱人 民的诗人应该是 一个艰 苦 的过程 , 甫 杜 的生活道 路和 创作 道路 也 印证 了这 一 点 。杜甫 所 处 的是唐帝 国 由盛而 衰急剧转变 的时代 , 饱经 忧患 的 他

这 一时期 是 安史之 乱 的酝 酿 时期 , 当权 的 是奸 相 李 林 甫和杨 国忠 , 甫不 仅 不 能 实 现 他 的 “ 君 尧 舜 杜 致

[] 4 周汝 昌, 松林. 诗 鉴 赏辞典 [ . 海: 海 辞 书 出版 社 , 霍 唐 M] 上 上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1、家庭出身与早期教育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审言。

他自小家庭环境优越,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自幼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展现出早慧的文学天赋,且少年时就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漫游经历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后世并称泛指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

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之后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他便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在这期间,他还与李白相遇,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

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1、仕途坎坷杜甫到长安谋官,先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权相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导致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他也未能幸免。

科举之路行不通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转走权贵之门,投赠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小官。

2、诗歌创作与思想转变在这十年困苦生活中,他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他开始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1、战乱遭遇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在被俘虏期间,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创作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2、为官经历与被贬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

但由于他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管事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诗圣杜甫:年少轻狂,中年失意,晚年凄惨的人生,读来想哭

诗圣杜甫:年少轻狂,中年失意,晚年凄惨的人生,读来想哭

诗圣杜甫:年少轻狂,中年失意,晚年凄惨的人生,读来想哭诗圣杜甫,他的诗因为多描写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资料,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

杜甫其人,因诗显名,虽然生前默默无闻,却在死后一千多年来深受世人的敬仰和称道,奉为“诗圣”,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杜甫的一生,几乎和苦难、倒霉紧紧拴在了一起。

裘马轻狂,恣意漫游的青年公元712年,发生了两件值得历史铭记的大事情。

第一件事,唐玄宗在这一年继位;第二件事,伟大的诗人杜甫在这一年出生。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

他的祖上,一直可以追溯到司马晋朝的开国杜预。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在武则天时期不仅是有名的诗人,而且在朝中担任高官。

他的父亲杜闲,担任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他的外祖父崔家,也是名门望族。

因此,杜甫虽然称不上家世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算得上官三代。

尽管杜甫三岁丧母,但是因为家境优渥,衣食无忧,他的童年年时期一直过得很幸福。

杜甫七岁能诗,天赋异禀,充满书香气息的家世背景,对他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六岁时,杜甫就能在河南郾城,观看唐朝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等到他年龄渐长,出入豪门,在岐王宅里听过唐朝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唱歌。

近距离感受第一流艺术家的熏陶,对于杜甫青年时期的诗歌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他写的《江南逢李龟年》就是证明: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二十岁,离家远游。

唐朝时期的文人,都有游历的风气,一来是为了增长学识,二来是为了结交名士,求个前程。

同一时期的大诗人李白二十五岁,同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杜甫去了江南,辗转四年,他遇见李白的时间,还要在十年之后。

公元736年,杜甫二十四岁,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落第。

杜甫没有把这次失败放在心上,他回到家里收拾行囊,跑到山东、河北一带,做人生的第二次游历。

杜甫的父亲这时候调任兖州司马,给他做后盾。

二十五岁,杜甫登泰山,心潮澎湃,一腔抱负无从倾诉,于是提笔写下堪称“咏泰山第一”的《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诗圣杜甫的一生忧国忧民,他的仕途不如人意,遭遇更是波折坎坷

诗圣杜甫的一生忧国忧民,他的仕途不如人意,遭遇更是波折坎坷

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他的仕途不如⼈意,遭遇更是波折坎坷导语:杜甫被誉为诗圣,现在的我们最多是在他的诗中了解到他,但是我们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了暮年的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但是杜甫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呢?他是如何⼀步⼀步⾛到了我们现在⼤众所认知的杜甫。

诗圣杜甫的年少时期是怎样的呢,是否也像他暮年那样凄凄惨惨杜甫在年少时期可算是活的潇潇洒洒,杜甫在年少时期,⾝处于仕宦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杜甫很有天分,使得年少的杜甫在⼼中已经具有远⼤抱负。

随着慢慢长⼤,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吸引着这个好奇的少年,杜甫想要出去看看这⼤千世界。

加之在当时的社会,⽂⼈通过漫游是个很流⾏的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结交政治朋友,进⽽达到⾃⼰的政治⽬的的⼀个良好的途径。

于是,杜甫带着对⼤千世界的好奇与⾃⼰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他的漫游之路。

(图⼀:杜甫早年的作品《春夜喜⾬》)他在漫游的途中曾经顺带考过⼀次科举,但是没考中,当时的杜甫并不在乎,觉得⾃⼰还年轻,在以后的路上肯定会考中的。

杜甫在那时之所以能够活的很潇洒,那是有经济基础的,杜甫的⽗亲当时在做官,杜甫在漫游途中所需要的费⽤⾃然不是问题。

杜甫对于第⼀次科举考试的失败表现的并不在意,可能还有⼀个原因,当时正处在盛唐之盛的时期,当时的年轻⼈的思想与家国的命运往往联系紧密。

在那时的杜甫就写出了这样的千古佳作《望岳》,"会当凌绝顶,⼀览众⼭⼩"其间可以看出正值⼤好年华的杜甫⼼中的远⼤的理想与抱负。

(图⼆:展现杜甫远⼤的政治抱负的名诗)杜甫进⼊长安,⼀⼼准备开始他的政治⽣活,但是能⼊他愿般顺利吗杜甫曾参加过⼀个考试,这个考试不是科举考试,它叫做制举。

制举是什么呢?它是皇帝的⼀个想法,当时唐⽞宗想要⼴招天下之贤才,便下了这么⼀道命令,让天下但凡是有⼀技之长的⼈,都来京城参加考试。

这么⼀看,这皇帝想法不错,但是当时的宰相是李林甫,这个李林甫耍了⼀个⼿段。

他说,那些⼈都没见过世⾯,万⼀来了吓到唐⽞宗怎么办?所以你们各个州县先进⾏选拔,到时候把选拔出来的⼈聚集到京城来参加我们举办的考试。

重温杜甫的心路历程课件

重温杜甫的心路历程课件

肃宗上元二年 (761) 秋天, 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 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 运。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今山东
今西安
今成都
描写从不同角度望岳的 象, 阐发诗人登临高峰 的愿望
描写长安春天的荒凉景象, 描写秋天暴风雨吹破茅屋
抒发诗人感时伤世忧国的 的情形, 推己及人, 抒发忧国
情怀Biblioteka 忧民、济世安民的崇高理想第一站入选诗歌有:
《望岳》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 卷我屋上三重茅。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描写长安春天荒凉的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景象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念家悲己, 忧国伤时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怀念家人 忧心忡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
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 háo) , 卷 我 屋 上 三 重 茅 。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春望》(唐)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关于杜甫4个阶段的作文

关于杜甫4个阶段的作文

关于杜甫4个阶段的作文说起杜甫,那可真是一位历经风雨、充满传奇的大诗人。

他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色彩和故事。

杜甫年少时,那可是个满怀壮志的少年郎。

出生在一个有着文化传统的家庭,杜甫打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那时候的他,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伴,自信满满,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等着他去闯荡。

杜甫家的家境还算不错,能供他读书识字,学习各种经典。

年少的杜甫,整日沉浸在书海之中,对古代的那些文人雅士充满了敬仰,尤其是对屈原、宋玉的文采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呀,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笔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

这个时期的杜甫,还经常跟着父亲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

别看他年纪小,在这些场合里,他可一点都不怯场,反而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见识。

有一次,在一个聚会上,大家都在谈论诗词,杜甫毫不畏惧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在场的大人们都刮目相看,纷纷称赞他是个“小才子”。

那时候的杜甫,日子过得还算轻松自在。

他游山玩水,领略着大自然的美景。

春天,他漫步在山间小道上,看着漫山遍野的花朵绽放,心中充满了喜悦,还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几句诗来描绘这美景。

夏天,他跑到河边,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水,清凉的河水溅在身上,那笑声仿佛能穿透云霄。

秋天,他望着金黄的稻田,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心里想着,要是自己的才华也能像这庄稼一样,结出丰硕的果实该多好。

冬天,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坐在火炉边,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梦想着未来的自己能够名震天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杜甫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这个阶段的杜甫,开始踏上了科举之路,满怀着一腔热血,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为了准备科举,杜甫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他日夜苦读,把那些经典书籍翻了一遍又一遍,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眼睛都熬红了也不在乎。

家里人看他这么辛苦,都劝他要注意休息,可他总是摇摇头说:“不努力怎么行,我一定要考中!”终于,到了科举考试的那一天,杜甫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考场。

先甜后苦尝尽人生百态杜甫的一生

先甜后苦尝尽人生百态杜甫的一生

先甜后苦尝尽人生百态杜甫的一生(712~770) 59岁712年出生简介:杜甫,男,曾用名(亦名):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诗圣、老杜出生:712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县),另一说出生于洛阳。

父母:父亲为杜闲,母亲为清河崔氏背景:社会背景:唐睿宗李旦让位于李隆基,唐玄宗开启大唐盛世巅峰。

家族背景:杜甫家族出于襄阳杜氏,是京兆杜氏的分支、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后裔。

家族自襄阳徙居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十二世祖:杜预十一世祖:杜耽某世祖:杜顾某世祖:杜逊(迁居襄阳)某世祖:杜周,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官至御史。

七世祖:杜乾光,齐司徒右长史。

六世祖:杜渐,梁边城太守。

五世祖:杜叔毗,北周硖州刺史。

高祖:杜鱼石,隋朝河内郡(怀州)司功、获嘉县令。

曾祖:杜依艺,唐朝雍州司法、洛州巩县令。

祖父:杜审言,洛州洛阳县丞、吉州司户参军、膳部员外郎。

杜甫外祖父母均为李唐皇室之后,杜甫外祖父之母是唐高祖之外孙女。

杜甫外祖母之父是唐太宗与韦贵妃之孙;杜甫外祖母之母是唐太宗与韦贵妃之外孙女。

母亲家族影响:母亲是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东望族。

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

在唐朝,为五姓之一,清河崔氏有十二名宰相。

但是,母亲早逝。

713年2岁杜甫青少年时家庭环境优越,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开元盛世713-741:唐玄宗击败太平公主集团,皇权稳固,唐玄宗开始整顿朝纲,任用贤能。

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盛世,唐朝进入巅峰全盛时期,到处一派升平。

生母早逝: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父亲杜闲续娶范阳卢氏。

题外:范阳卢氏,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范阳郡为郡望的卢姓士族。

唐朝时期范阳卢氏仍是山东郡姓的一流门第,位列七姓十家,有八个宰相。

715年4岁716年5岁717年6岁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718年7岁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719年8岁720年9岁从二姑居于洛阳,九岁时即文名震东都洛阳。

杜甫的经历

杜甫的经历

杜甫的经历杜甫,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史双绝",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坎坷,但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士人家庭,从小就饱览书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无法供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尽管如此,杜甫仍然努力学习,自学成才。

他广泛涉猎典籍,鉴赏诗文,勤奋钻研,从中汲取养料,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杜甫的经历并不顺利。

他的一生屡遭困厄,曾多次被贬谪和流离失所。

他先后历经长安、成都、荆门等地的流亡生涯,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才华。

他在流亡期间,以诗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不公和民众苦难的关注和愤慨,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

上至高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能从杜甫的诗中感受到他对社会的关怀和痛心疾首之情。

他的作品犀利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他的诗歌作品宏大而深沉,既表达了他个人的感受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苦难。

杜甫对国家和民众的忧虑溢于言表。

他的《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他用自己独特的诗歌语言,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的痛心。

杜甫的经历中也有一些辉煌的时刻。

唐玄宗时期,他曾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虽然这个职位对于他来说并不高,但却给了他一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

他在这个职位上,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看法,为国家和民众的幸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民的爱,成为了唐朝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气风发、自信豪迈
怀念家人、忧心忡忡
毫不利己、兼济天下
豪放
沉郁
沉郁
杜甫的心路历程:
继续前行,认识多样的杜甫
心系妻儿的杜甫———推荐篇目《月夜》 心念兄弟的杜甫———推荐篇目《月夜忆舍弟》 心怀朋友的杜甫———推荐篇目入选诗歌有:

《望岳》(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永 远 在 路 上
走进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______,唐代诗人, 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 世称_______,自号少陵野老, 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___诗人, 为国为民,被誉为“_______”,世界文化名人, 与李白并称______。
一生的四个时期
秋风破屋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群童抱茅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早年读书漫游时期
(35岁以前) 2、________________
(35-44岁左右)
3、为官和流亡时期 (45-48岁左右)
4、______________
(48左右-59岁)
杜甫行踪区域图
重走杜甫路
路线一:山东-河北-江浙一带 路线二:西安-宁夏-洛阳一带 路线三:成都-奉节-湖北湖南一带



→凝望 →愿望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写长安春天荒凉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景象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念家悲己,忧国伤时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分组考察,完成表格
《名称》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间及 背景 地点 内容及 情感 形象 风格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近望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时间及 背景 地点 内容及 情感 形象 风格
武(现属宁夏)投奔肃宗, 流寓成都的诗人又一次遭受厄 途中被俘被困居长安,此诗 运。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
作于次年三月。
今西安
今成都
描写长安春天的荒凉景象, 描写秋天暴风雨吹破茅屋 抒发诗人感时伤世忧国的 情怀 的情形,推己及人,抒发忧国 忧民、济世安民的崇高理想
长夜难眠
理想庇士
分组考察,完成表格
《名称》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肃宗上元二年(761)秋天, 玄宗开元24年(736年)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杜甫从鄜(Fū)州前往灵 ,年轻的杜甫在齐、 赵(现山东、河北 一带)漫游,因由此作 今山东 描写从不同角度望岳的 象,阐发诗人登临高峰 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