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彩绘知识一
古建筑油漆彩画
古建筑油漆彩画是指用油漆彩绘的一种装饰工艺。
有建筑物外墙壁画、门窗框心和柱子的彩色画等多种类型。
在青砖上彩绘图案,题材大多为花鸟虫鱼和民间传说。
古代著名建筑彩画以北京故宫的“五百罗汉图”最具规模。
古建筑油漆彩画也叫彩画。
油漆彩画就是彩画,是装饰性很强的木雕、砖雕、石刻、壁画等美术品。
这些作品或出于某种需要,或取决于某种审美情趣,而把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装饰图案,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7。
五福捧寿(壁画) 5。
悬壁飞丹(壁画) 5。
博古纹样3。
博古云龙(壁画) 3。
双凤朝阳(图) 2。
狮子滚绣球(壁画) 2。
二龙戏珠(图) 2。
万古长春(壁画) 2。
喜鹊闹梅(壁画) 2。
牡丹花石榴图(图) 2。
喜鹊登枝(图) 2。
八仙过海(图) 2。
三阳开泰(图) 1。
连年有余(壁画) 1。
红梅报春(壁画) 1。
一帆风顺(壁画) 1。
吉祥花草(壁画) 1。
水浪花纹(壁画) 1。
松鹿图(壁画) 1。
群仙祝寿(壁画) 1。
狮子滚绣球(壁画) 1。
佛手卷书(壁画) 1。
古代宫廷壁画7。
七擒孟获(壁画) 6。
龙马负图(壁画) 6。
封神榜(壁画)6。
梅开五福(壁画) 6。
鹤鹿同春(壁画) 6。
日月合璧(壁画) 6。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6。
天官赐福(壁画) 6。
麻姑献寿(壁画)6。
二龙戏珠(壁画) 5。
流云百福(壁画) 5。
百鸟朝凤(壁画) 5。
三阳开泰(壁画) 5。
连升三级(壁画) 5。
宝相花(壁画) 5。
莲池采莲(壁画) 5。
江山锦绣(壁画) 5。
如意吉祥(壁画) 5。
松竹梅岁寒三友(壁画) 5。
三羊开泰(壁画) 4。
鸳鸯荷花(壁画)4。
狮子牡丹(壁画) 4。
三星拱照(壁画) 4。
百年好合(壁画) 4。
孔雀开屏(壁画) 4。
牡丹绶带(壁画) 4。
花好月圆(壁画) 4。
步步高(壁画) 4。
百鸟朝凰(壁画) 4。
绶带鸟(壁画) 4。
凤穿牡丹(壁画) 4。
古建筑彩绘详解
古建筑彩绘详解唐盛唐是我国彩绘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营造法式》“彩画作”总结了隋、唐、五代以来流行在全国各地的不同工艺及作法,规范了按工艺程度、图纹用意及材料划分若干等级,按等级的不同施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上。
《营造法式》规范了六种基本做法: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结华装、丹粉刷饰和杂间装。
唐式五彩装彩画图案大多以红色作底,青、绿、朱、白、黑五色攒退,色彩鲜艳,以暖色为主,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图案纹样多以花草为主,布局没有三廷之分,总体效果疏朗大气。
唐式朱墨彩画朱墨彩画的特点是色调淡雅,一般不是用纯色,两笔起晕。
图案边缘用朱红色勾线,这是不同于五彩装和碾玉装之处。
图案以花叶为主,多是两方连续纹样,构图翻卷折叠,起伏回旋似水波,舒卷万千,风雅之至。
宋宋代的建筑形式比唐代规模更宏大,变化也愈加繁多,彩绘的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
其特点是用墨更讲究笔法的流畅飘逸、线条的刚劲挺拔,花纹图案也变得活泼多样。
在操作技法上,宋代以线条轮廊和图案造型为主、以退晕技法为辅、以青绿为主色、以红黄为陪衬,风格清淡雅致。
由于宋代禁止民间私设金炉溶金,所以彩绘中很少用金饰,这也成为宋代彩绘的一大特色。
宋式五彩遍装彩五彩遍装是在唐代五彩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青、绿、朱三色为主色调的一种彩画形式。
图案外缘以青、绿、朱三色叠晕,枋心内饰以五彩花纹或者五彩锦纹,一般来说,红底饰以青绿花纹,青底饰以红绿花纹,色彩相间形成对比色,认色攒退,精工细作宋式碾玉装彩画元元立国不到百年且战乱不止,现今留存的彩绘很少,只有山西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几处实物。
但分析研究这些仅存的实物可以得知,元代彩绘对我们建筑装饰的发展仍有一定的贡献。
主要是以青绿为主调、同时辅以黑白线作各部图案的轮廊线,使作品更加明晰典雅。
元代还首创了在建筑物的枋心添加泥塑图案这一新的技法。
明明代是建筑和彩绘的繁荣时代,其主要品种有云龙彩画和龙草彩画,旋子彩画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格考试古建彩绘常识一
老北京的宫殿、王府、官邸、庙宇、住宅……无不遵循着“官式”建筑。
这是一种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物上的体现。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矩建,即为“逾制”,会受到惩罚。
官式建筑已经融于古建之中,成为建筑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金碧辉煌,不过等级也十分森严,这与连续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官式建筑中,殿顶就有很多变化,也都有讲究,一般可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就是这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除了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现在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单檐歇山顶则是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殿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攒尖顶一般有多种形式,也容易辨认。
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1.将间彩:将间彩是指在古建筑的屋檐、廊柱和梁架等构件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以砖雕、木雕或线刻的装饰图案为基础,运用红、黄、绿、蓝等颜色进行填充和描绘。
2.壁画:壁画是指在古建筑的墙壁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
常见的壁画样式有刻线法、描绘法和写实法。
3.砖雕线刻彩绘:砖雕线刻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砖雕和线刻装饰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细致的颜色和精致的线条,以增加装饰效果和艺术表现力。
4.文字彩绘:文字彩绘是指在古建筑的匾额、对联和楹联等文字上进行彩绘的一种形式。
这种彩绘要求使用书法艺术和彩绘技巧相结合,以凸显文字的意境和美感。
1.配色:首先需要根据古建筑的特点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彩绘。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与古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的色彩,以营造出历史感和艺术美感。
2.打底:在进行彩绘之前,需要先对古建筑进行打底处理。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墙面清洁、修补裂缝和平整表面,以保证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3.看样和定稿:选择合适的彩绘样式和图案,进行彩绘的布局和设计。
在确定了样式和图案后,进行彩绘前的最后审定。
4.画线:根据定稿,使用铅笔或细线条,将彩绘的线条、图案和文字进行勾画。
这一步骤需要非常仔细和精确,以确保彩绘的准确和美观。
5.上色:根据画线完成的轮廓,使用涂料进行上色。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对颜色的运用和层次的掌握,以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立体感。
6.着色:在彩绘完成后,根据需要对彩绘进行着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涂抹透明的着色剂和清漆来增加彩绘的光亮度和抗污性。
7.润色和修饰:润色和修饰是指对彩绘进行最后的修整和润色处理。
这一步骤可以增加彩绘的细节和质感,提升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8.保护:最后,需要对彩绘进行保护处理。
可以使用防水、防火和防腐等涂层,以增加彩绘的耐久性和保持良好的观赏效果。
综上所述,古建筑彩绘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精细的工艺,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修养。
古建筑彩绘施工详细介绍
古建筑彩绘施工详细介绍
古建筑彩绘施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作:包括选定设计方案、准备彩绘所需的颜料、工具和设备,并对施工场地进行准备工作,如搭建脚手架等。
2. 打底涂料:在要彩绘的表面涂上底漆或者打底涂料。
打底的目的是使彩绘更加牢固。
3. 布线定位:利用绳、直尺等工具进行线性的定位,把图案和草稿映射到实际墙体上。
4. 镜花水泥:将细致雕琢的石雕浮雕雕塑等装在墙上或者彩绘内,该环节并不是每个古建筑彩绘施工项目都需要。
5. 基础颜色:涂上整体的基础颜色,这里需要根据要求仔细选好彩料,以保证彩绘的持久性。
6. 局部着色:根据设计方案、手稿和现场实际情况,在基础颜色的矿工上进行局部着色。
7. 视觉检查:完成静态视觉检查后,进行动态视觉的检查,并在检查记录上详细注明。
8. 粘贴金箔:将金箔粘贴到彩绘上方,用胶水等工艺将其固定的表面。
9. 保护处理:考虑到古建筑彩绘的保护性,需要对彩绘表面做好一些防护工作,如采用特殊的防尘材料等。
10. 完工验收:对刚结束的工程进行综合验收,主要检查项目有:彩绘是否完整,颜色是否真实等。
以上是古建筑彩绘常规的施工步骤,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古建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它以古建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勾画和鲜艳的色彩,展现出古建筑的雄伟、庄严和美丽。
古建彩画的布局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布局结构:古建彩画一般采用对称布局和层次布局。
对称布局是指画面中建筑物的左右对称分布,整体形象稳定而庄重。
层次布局则是指画面中建筑物的前后分布,远近有序,给人以深度感。
这些布局结构有助于突出建筑物的美感和空间感。
二、色彩运用:古建彩画以鲜艳的色彩为主要特点。
在使用色彩上,古建彩画注重明暗对比和颜色的概念。
明暗对比是指通过色彩的明暗度,突出建筑物的主体部分和细节。
颜色的概念是指色彩的变化和组合,通过对不同颜色的运用,突出建筑物的重要部分,表达建筑物的独特之美。
三、线条描绘:四、人物插画:在古建彩画中,人物插画常常被用来增加画面的生动感和艺术气氛。
人物插画一般以建筑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这些人物插画以小品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不仅展示了建筑物的尺度和功能,还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五、文字补充:古建彩画中的文字补充是为了增加画面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文字一般以古代的字体形式出现在画面的上部或下部,内容多与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有关。
通过文字的添加,古建彩画既起到了解释和说明的作用,又增加了画面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古建彩画的布局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布局结构、色彩运用、线条描绘、人物插画和文字补充等方面。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古建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形式。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
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以及施工工艺步骤介绍古建筑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彩绘风格、技法和材料选择都会对建筑的整体气氛和风貌产生影响。
在建筑学界,古建筑彩绘的分类与施工工艺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将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和介绍施工工艺步骤。
一、古建筑彩绘分类古建筑的彩绘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彩绘活动,到清代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期。
根据历史的演变和艺术形态的不同,古建筑彩绘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文化彩绘文化彩绘以释经、佛教畫、道教畫为主,每种教派有其特有的绘法,具有不同的宗教意义,例如天花板上的十二生肖和吉祥图案等。
2、建筑彩绘建筑彩绘主要体现在建筑部件和建筑装饰方面,如石雕、木雕和石窗花等。
在建筑彩绘中,色彩丰富、浓烈,其主要功能是美化和丰富建筑的艺术形态。
3、人物画人物画主要是针对寺院等地方的彩绘,其画面包含佛祖、仙圣、名贵僧侣肖像等,人物明显、构图规整,颜色鲜艳,层次分明。
二、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步骤展开说明古建筑彩绘作为一门高层次艺术,其成品的质量要求严格,步骤也非常繁琐。
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主要包括筹划和设计、调配彩料、基层打磨和修补、刻制、绘画和保护等环节。
1、筹划和设计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的第一步是进行筹划和设计。
根据彩绘的设计图纸,确定要使用的颜色、材料和制作工艺,以及随后的施工流程和时间表。
2、调配彩料调配彩料是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颜料的品质、色彩均一度和质地稳定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彩绘的效果。
考虑到古建筑有其特殊的性质,低污染、低腐蚀、防腐保护等是选择配色的重要依据。
3、基层打磨和修补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的第三步是基层打磨和修补。
基层处理包括木石材的打磨、涂刷基础涂料、梗架组装等。
基层打磨、基础涂料施工和底漆调整通常需要多次反复进行。
4、刻制刻制是古建筑彩绘施工工艺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其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制作效果。
其中,飞白、线刻和电切都是常用的刻制工艺。
雕梁画栋——中国古建筑彩绘(1)
雕梁画栋——中国古建筑彩绘(1)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古建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指古代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彩绘最初为了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
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我们按朝代来说说彩绘的发展。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没有留下来彩绘相关的完整遗物。
中国夏商西周时代是绘画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这一时期的典型产品是青铜器,又称为青铜时代。
现在发现的此期绘画实物主要是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和漆木器的纹饰,基本上都是装饰性图案。
根据商代贵族墓葬的夯土中遗留下来的表面呈朱红色的饕餮(tāo tiè)纹和雷纹的模印,可以推断表面涂色的雕刻技术已经使用于地面建筑,特别是宫室、坛庙等高级建筑。
妇好墓遗址——商代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四大凶兽之一。
雷纹周朝时的绘画主要画于布帛、金属、竹器、丝织物、墙壁上,壁画是那个时代最为光盛之物。
这个时期的布帛技术进步了很多,帛画繁多,布的颜色也有青、白、赤、黑、黄五种,并且能够和谐搭配、调和,衍生出更多的色彩。
周朝时期,十二章纹已明确形成。
章服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东汉初年,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
十二章纹彩绘二十八宿图衣箱——东周文物二、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人物活动的纪事性绘画作品,则是与礼崩乐坏、个人地位上升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
春秋时期有了彩绘的雏形。
秦汉时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艺术主要包括宫廷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及汉代帛画三个部分。
画像砖石艺术也是秦汉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秦汉时期,西蜀成都已经出现种类繁多的精美漆器,都是彩绘技术不断进步的说明。
秦彩绘云龙纹圆铜镜秦汉时期蚕茧型彩陶壶冰石汉代画像砖汉墓壁画三、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西晋开始,佛教建筑广泛兴起,卷草、莲瓣、宝珠等一些与佛教相关的花纹都成为建筑彩绘的创作主题,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以往的建筑装饰传统。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中国古建筑彩画是指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的彩绘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包括壁画、彩绘雕梁、彩绘门楣等。
壁画是在建筑的内墙上绘制的图画,常见于寺庙、宫殿等地;彩绘雕梁则是将彩绘艺术应用于建筑的梁上,常见于民居、庭院等地;彩绘门楣是指在门楣上绘制的彩画,常见于古代官府、豪华住宅等建筑中。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特点是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构图严谨。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色彩鲜艳丰富,常使用红、黄、蓝等鲜明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线条流畅是指彩画中的线条流畅自然,线条粗细适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构图严谨是指彩画的构图合理,画面整体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意境和寓意。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彩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因此,彩画中常常融入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比如,在寺庙的壁画中常常绘制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寓意着修身养性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而在宫殿的彩绘雕梁中常常绘制吉祥图案和吉祥动物,寓意着吉祥和福运。
中国古建筑彩画还注重细节的表现和艺术的精湛。
在彩画中,细节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确的细节处理,使彩画更加生动、立体和具有艺术感。
同时,中国古建筑彩画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和技巧,需要画师具备高超的绘画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的彩画作品。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类型和特点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它以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构图严谨为特点,注重意境和寓意的表达,同时追求细节的精湛和艺术的精神。
中国古建筑彩画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古建筑彩绘之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
古建筑彩绘之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作为建筑学专家,我们所学习的不仅是建筑的结构、功能、美学理论等基础知识,还包括其中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演变。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彩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装饰艺术,旋子彩画、和玺彩画以及苏式彩画都是其中的代表手法。
旋子彩画,顾名思义,是以优美的旋子线条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图案组合,通常用于古代宫殿、寺庙的装饰。
其特点是几何形、线条纤细,色彩明快,主要运用离散的点线面装饰,“以线管面陪衬”的表现手法能够令建筑立体感更强。
旋子彩画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彩绘手法,而这个技艺最为突出的代表就是颜真卿所绘制的今坛。
在旋子彩画的彩绘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好彩绘的内容和方案,接着按照图案的大小、精细程度来确定使用的画笔类型及大小,之后需要对建筑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以确保彩绘以后的搭配效果。
然后再根据方案使用颜料进行彩绘,一般来说会使用到一种叫做“制色汁”的涂料,它是由颜色鲜艳的细胞薯和高参锰酸钾熬煮而成的,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潮性和耐久性。
彩绘完毕后还需要进行保护处理,让图案更加持久。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是和玺彩画,来自唐代。
和玺彩画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彩绘手法,相对于旋子彩画而言,它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对比。
和玺彩画的图案是由向心收敛的各彩石点组成,由于其色泽如瑰,因此又称作“石点彩画”。
和玺彩画在古代的建筑装饰中也有很高的运用,例如在洛阳白马寺、寿县郓山寺以及铜雀台等建筑中都能看到和玺彩画的相貌。
和玺彩画的彩绘原理与旋子彩画类似,首先需要进行清洁处理,然后根据方案选择画笔,可根据要求不同的图案选择不同尺寸的笔刷。
彩绘的重点是对于颜色的把握,对比颜色的搭配、阳刚与柔美的点面结合都要有所考虑。
绘制时需要注重色块之间的距离、数量和分布,使其呈现出明快而又和谐的效果。
苏式彩画是古代建筑彩绘技艺中的一种,又称“吴门彩画”,起源于南朝时期的苏州、杭州等地。
苏式彩画是以线描颜、点染为主要手法,注重用色淡雅、细腻,并在施工时使用金属箔和各种银丝等进行衬托。
『古建筑』梁房上的彩绘
『古建筑』梁房上的彩绘我们常说中国古建筑上“雕梁画栋”,所谓的“画栋”,大概就是指建筑上的彩绘了吧。
不管是皇家的宫殿、楼阁、庙宇,还是供人游玩的亭台、长廊、牌坊,处处都是描龙画风,各种纹饰、线条。
在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中,木料很怕空气中潮气的侵蚀,于是古人开始在木料上涂刷油漆以保护木料。
开始只是单色,大概后来越画越嗨了,于是各种纹饰、图案统统被装了上去,几乎覆盖了建筑的每一寸地方,并最终形成一定的制式和规范。
在中国古代,由其是皇权思想浓重的明清时期,彩画和其他建筑构件一样,也有等级的差别。
主要分为和玺彩绘、璇子彩绘、苏式彩绘三大类。
和玺彩绘又称宫殿建筑彩绘,这种汉族宫殿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绘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梁枋上的彩绘初看是乱七八糟一片,各种花纹、线条集合成一片,其实在布局上是有明确的划分,主要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几个部分。
所有主要特点是在枋心、藻头、箍头、盒子等几个部分用龙在作纹饰,不同位置的龙也有不同的形态。
在两道枋上用龙和植物花草纹交替使用的称作龙草和玺,用在次要的殿堂梁枋上。
明清宫殿的额枋一般由上下两道枋和中间的垫板组成,在枋心、藻头、箍头上全用龙纹的叫做金龙和玺,在和玺彩绘算最高等级!故宫的太和殿、乾清宫都是这种彩绘。
在两道枋上龙凤交替使用的乘坐龙凤和玺,常用在皇后出没得宫殿,比如故宫的交泰殿。
旋子彩绘旋子彩绘与和玺彩绘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藻头部分不画龙纹而用旋子花纹,花纹有一层层的花瓣和中间的花心组成,根据花瓣的不同形态分为勾丝咬、喜相逢等不同的类型。
旋子彩绘的使用范围很广,宫殿、楼阁、牌坊、亭子都可以看到这种彩绘,而且旋子彩绘的类别多,根据枋心图案的不同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充分满足按封建礼制区分建筑等级的要求。
苏式彩绘在明清永乐年间从南方传到北方,主要用在园林中的亭、台、廊、榭或垂花门的额枋上。
最大特点是在两道枋和垫板上覆盖一个半圆形,称为“包袱”。
古建横梁彩绘介绍
古建横梁彩绘介绍古建横梁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彩绘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横梁作为载体,在横梁上绘制各种图案和图像,以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魅力。
这种彩绘技艺历史悠久,技巧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古建横梁彩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墓室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彩绘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宫殿、庙宇、寺庙、园林和民居等建筑中。
这些彩绘横梁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美细腻的图案,成为建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古建横梁彩绘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各种元素。
花卉图案通常选取菊花、牡丹、梅花等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植物,寓意吉祥和美好。
动物图案则常见于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如龙、麒麟、凤凰等,象征着权力、祥瑞和吉祥。
人物图案则表现了历史人物、神仙、文人雅士等形象,展示了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山水图案则以山、水、云、雾等元素,勾勒出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
古建横梁彩绘的制作工艺繁复精细,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完成。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木材作为横梁的材料,并进行加工、雕刻和打磨等工序,使其达到平整光滑的状态。
然后,将横梁分割成合适的尺寸,为后续的彩绘工作做好准备。
接下来,艺术家需要根据设计图案进行绘制,运用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技巧,将图案绘制到横梁上。
绘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修饰和保护处理,以增加横梁的耐久性和观赏性。
古建横梁彩绘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
彩绘图案所蕴含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彩绘横梁也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装饰元素,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审美效果,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古建横梁彩绘的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手工绘制逐渐被机械化和数字化取代,使得制作工艺更加高效和精确。
同时,现代材料和颜料的应用,也为彩绘横梁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古建平台古建筑小知识之“五彩斑斓”的彩画
古建平台古建筑小知识之“五彩斑斓”的彩画小知识古建筑海涛天中国古代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堪称世界第一。
北京的明、清宫殿建筑使用了黄瓦、红柱、红墙、白石基座、衬上蓝天、绿树,美丽动人。
建筑物檐下使用青绿彩画,并贴金,加强了阴影部分的生动,深邃,突出强调了挑檐的深远,色彩的运用非常适合其所处的建筑部位。
木构件上色彩涂刷的施工过程相当繁复。
如清代把刷色涂油漆称为“油作”。
清宫廷最高级,也是最复杂的打地杖“三麻二布九灰”,即用三层麻、二层布、九层灰,共十四层。
刷油也要许多道程序。
这即使木建筑构件格外生辉,而且使木构件得到了保护。
在阶级社会中,色彩的使用还代表建筑物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如清代,黄瓦是属于帝皇专用的,王府用绿瓦。
黑、紫、兰、绿用于离宫别馆,或单色,或二色合用做剪边处理。
一般民居只能用灰瓦。
彩画的主要手法叠晕将同一种颜色调出几种深浅不同的色阶,按顺序排列绘成装饰色带的方法。
用在构件外缘时,深色在外;用在构件中图案四周时,浅色在外。
当叠晕由浅至深称为“对晕”。
当叠晕由深至浅时称为“退晕”。
间色在建筑相邻各间的同类构件上,或在同一构件的不同段落或分件上,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冷暖、深浅不同的底色的方法。
在明清时期的彩画中,以青绿相间为定式。
沥粉用胶、油、粉调成膏,在彩画上画突起的线,再覆上明亮的颜色的方法。
这样可加强彩画的立体感。
贴金在彩画的线或图案上贴金箔的方法。
可以平贴片金,也可在沥粉上贴金,称作沥粉贴金,使彩画显得金壁辉煌,高贵富丽。
我国古老的民间制作工艺——沥粉、贴金技术早在盛唐时期就已广泛被采用。
中国的沥粉、贴金工艺源远流长,沥粉工艺是传统工艺制做的一个花色品种。
沥是指液体的点滴,粉是指用粉调制成液体,将其一滴一滴的滴落在物面上,有时用特制的工具把沥的点滴加长,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人为的线,这种方法术语称之为:“沥粉”。
沥粉工艺的特殊之处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贴金、银箔、上色等。
具有厚度、硬度及华贵的感觉,同时可增加立体感。
浅谈古建彩绘
浅谈古建彩绘古建彩绘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彩绘名目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即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
坛庙、寺院多用旋子彩画,宫殿建筑多用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则用于一般园林住宅建筑。
旋子彩画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
旋花,植物名、旋花科、多年生蔓草,茎细长,缠络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
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又称旋子花”之说。
可见旋子花的名称来历颇早。
这种旋花纹状,以图案形式应用在器物的装饰上,早在汉代出土的瓦当上就发现了。
据现存实物考查,宋辽时期旋花变形图案就已使用在建筑彩绘上。
如辽统和二年(公元984)重建的蓟县独乐寺的梁枋上就出现了椭圆形旋花图案。
北宋时期,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第十四卷彩画部分也有一些旋花图案。
旋子彩画在元代初步形成,但尚为简单不成熟,如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的梁枋彩绘。
梁枋两端藻头部位采用不等形式的圆形花瓣分布在中央的石榴花与如意头花心的周围,可见当时还没有被什么规矩所限,更未形成环状旋子花的格式与一整两破的图案布局。
元代不足一酉年的时间,又屡经战乱,在旋子彩绘图案的布局上虽然尚未定型,但对下一代的明清建筑旋子彩画起到了奠基作用。
明代迁都北京以后,开始大兴宫殿及寺庙建筑。
从此彩画工艺在建筑上的应用逐步扩大、图案题材多变,为建筑彩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明代建筑彩画的施用虽较广泛、但在文字上记载不多,仅从保留的实物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图案形式,一是金云龙彩画,用金量较大,多绘于宫殿及与皇帝有关的建筑上。
如故宫乾清门内檐大梁及西山潭柘寺大殿内粱等彩画,这种彩画图案在北京地区保留的不多了,应引超重视。
第二种是旋子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较简单,为一般庙寺祠堂建筑彩画,北京西山法海寺,东城智化寺,以及府学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筑都属于这个时期的旋子彩画。
明代旋子彩画具有四大特点。
(一)在梁枋的中心(枋心)部位一般不绘制图案,大多采用青绿叠晕的空枋心。
中国传统古建筑彩画
目录一、彩画的起源 (1)二、彩画的发展历程 (1)三、唐代彩画 (2)1. 朱白彩画 (2)2. 关于“七朱八白” (3)3. 红绿彩画 (4)4. 五彩彩画 (6)四、宋式彩画 (8)五、清官式彩画 (10)1. 旋子彩画 (10)2. 和玺彩画 (13)3. 苏式彩画 (14)4. 清地方彩画 (14)一、彩画的起源彩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上极富特色的装饰,在柱、梁、枋等处绘制图案花纹,在美化了建筑构件的同时,增加木料防腐防蛀性能。
建筑彩画与装饰的起源大致可归结于三个方面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关于功能的物质需要。
涂饰面层对木结构防腐防蛀的需要,而纹样则源于生产生活中编织、金工等活动。
第二个因素是关于意义的精神需求。
如作为巫术或宗教的图腾,权力的象征,以及后来更多的关于吉祥和趣味的追求。
第三个因素是纯粹的形式需求。
出于“秩序感”和“美感”的要求,纯粹的“艺术意志”的萌发。
二、彩画的发展历程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彩画的雏形,“纣为鹿台糟丘,,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
装饰纹样,夏朝就有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fu、ba”十二章纹样,并以五色绘制,以区分贵贱等级——“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黄”。
此时建筑装饰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建筑装饰类型,彩画、雕刻、绘画还杂糅不分,其中由于张挂织物和金属包镶所产生的装饰构图,在后来的装饰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后来彩画中出现的多种纺织类纹样等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秦汉时期已大规模应用,宫殿柱子上涂丹色,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西京赋》中描述长安建筑“彩饰纤缛,裹以藻绣,文以朱绿”。
出现了多种纹样,自然纹样,人物纹样,记事纹样,抽象纹样等。
色彩与绘制技法方面,主要是土红线条勾勒,并用青绿红黄等颜色简单凃染。
南北朝时期,此时广泛流行的彩画方式是墙面涂白,木面涂红的设色方法,“白壁丹楹”。
此时受佛教的影响,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如莲花、忍冬、火焰、宝珠、万字、神佛等。
中国古建筑彩绘
中国古建筑彩绘中国古建筑彩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
彩绘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建筑的美学观念与技艺水平,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彩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最早的古代彩绘发源于战国时期的墓室壁画。
然而,真正成为一种重要建筑装饰艺术的彩绘,则是在唐朝及之后的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在这些时期,彩绘技术不断演进,呈现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主题。
中国古建筑彩绘以其鲜艳明快的颜色、精妙的构图和注重细节之处而闻名于世。
彩绘艺术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神话故事等各种元素。
这些元素在建筑上的精心布置,使整体建筑更富有生机与美感。
彩绘不仅仅是对建筑外观的装饰,它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建筑更加独特而生动。
中国古建筑彩绘中的色彩在反映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被用来象征幸福、繁荣与喜庆,而黄色则寓意着富贵与尊贵。
古建筑彩绘的色彩运用非常精细,既有明快活泼的亮色,也有柔和典雅的暗色,使整个建筑更加和谐而富有层次感。
古代彩绘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格之一是工笔彩绘。
工笔彩绘强调用细腻的线条和细致的色彩表现复杂的画面,它的精细程度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工笔彩绘在古代建筑彩绘中广泛运用,通过对建筑形象、人物形象的精细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彩绘的高度艺术水平。
除了工笔彩绘,中国古代建筑彩绘中还有水墨彩绘和壁画等形式。
水墨彩绘是以水墨为主要材料,突出肌理的表现和墨在纸上的变化,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壁画则是将彩绘艺术直接应用于墙体上,通过大片的画面展现出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彩绘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很多彩绘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
古代彩绘中展现的故事、神话、历史事件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横梁彩绘介绍
古建横梁彩绘介绍古建横梁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以绚丽多彩的颜色和精细的绘画技巧,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在中国古代,横梁彩绘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园林和寺庙等建筑中,成为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横梁彩绘作为一种彩绘技法,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早的横梁彩绘出现在商代和周代的宫殿建筑中,但当时的彩绘还比较简单,以几何图案和简单的纹饰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横梁彩绘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风格。
古建横梁彩绘的题材丰富多样,常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和花鸟虫鱼等为主题。
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艺术家们将这些题材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横梁上。
彩绘的颜色鲜艳明亮,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受。
在古代,横梁彩绘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
首先,需要选取高质量的木材作为横梁的材料,以确保彩绘的质量和持久性。
然后,艺术家们需要进行素描和勾线,确定好彩绘的内容和构图。
接下来,他们使用各种颜料和颜料溶剂,进行绘画。
最后,还需要进行修饰和保护,使彩绘更加耐久和美观。
横梁彩绘不仅具有装饰性的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横梁被视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建筑的安定和吉祥。
彩绘的内容也常常与吉祥祈福、美好寓意相关,如龙凤、孔雀、寿桃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古建横梁彩绘的艺术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
横梁彩绘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横梁彩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建筑的设计和装饰风格,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创造力。
同时,横梁彩绘的传统技法和工艺也在现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代艺术家创作的重要元素。
古建横梁彩绘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以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绚丽多彩的颜色,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氛围。
古建筑彩绘详解方案
古建筑彩绘详解方案古建筑彩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将颜料绘制在建筑的表面上,使建筑更加美丽和生动。
古建筑彩绘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建筑彩绘的方案,包括设计理念、材料选用、绘制技巧等。
古建筑彩绘的设计理念非常重要。
首先,设计师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充分的了解,以确保彩绘能够与建筑相得益彰、相互融合。
其次,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风格和氛围,以及彩绘的主题和目的,如是为了展示历史故事还是为了突出建筑的美感。
最后,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行性和耐久性,以确保彩绘能够长久保存。
在选择材料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彩绘的需求和建筑的特点。
一般来说,彩绘的常见材料有颜料、颜料胶水、绘画工具等。
对于室内古建筑彩绘,颜料可以选择水性颜料,颜料胶水可以选择环保型的胶水,绘画工具可以选择刷子、笔等。
对于室外古建筑彩绘,需要选择耐候性强、颜色稳定的材料,以确保彩绘长时间不褪色和剥落。
在进行彩绘时,设计师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首先,需要做好彩绘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刮除旧的彩绘、平整表面等。
其次,设计师需要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精确绘制、色彩的搭配和过渡等。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注意绘画的速度和力度,以确保彩绘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在完成彩绘后,设计师需要对彩绘进行保护和修复,以延长彩绘的寿命和美观度。
总的来说,古建筑彩绘是一项需要全面考虑的艺术形式,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专业的技术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合理的设计理念、选材和绘画技巧,古建筑彩绘可以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彩画的种类及做法简介
古建筑彩画的种类及做法简介中国古建筑彩画多绘制于室内外墙壁、檐、梁、枋、柱头、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是对建筑构件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建筑装饰,是我国传统建筑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建筑彩画是依托建筑的发展而形成的,所以它具有和古建筑相似的发展特征,发展过程都是从简约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两者相辅相成。
根据宋代官修《营造法式》中的描述,当时的古建筑彩画处于摸索和发展时期。
后经元、明、清各代不断沿袭和变革,古建筑彩画的内容逐渐丰富,形式逐渐多样,技法不断改进。
本文主要介绍宋式和清式的彩画类型。
宋式彩画类型宋代《营造法式》中有许多详尽而具体的宋式彩画的历史信息,其中卷十四中记述了六类彩画:1:五彩遍装图片来源:《营造法式》彩画研究李路珂著是各类彩画中用色最多和纹饰最繁复的一类。
它要求每一建筑构件均绘彩画,且须施用多种颜色。
用色以朱、赤、黄等暖色为主。
叠晕除用青、绿外,还可用朱、赤等暖色,形成冷暖对比。
同时,“五彩遍装”是唯一可以用金的彩画,错彩镂金的效果是其他彩画种类所不能比拟的。
五彩遍装常用的纹样有花纹、琐纹(“琐”形容玉的清脆声,有细小之意)、飞禽纹、走兽纹、云纹等大类,每种纹样又再分成若干品。
2:碾玉装图片来源:《营造法式》彩画研究李路珂著将青绿色作为主色调用色,不用红黄暖色,以同类色的冷色调为主,没有冷暖对比,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即便偶尔有其他颜色,也只是点缀。
所以整个画面多叠晕,从色彩上来看犹如磨光的玉石,故称“碾玉装”。
明、清的旋子彩画在色调上就是继承了碾玉装彩画的特点。
在纹样的使用上,使用花纹、琐纹,通常不采用五彩遍装中的飞仙、飞禽、走兽,与它所采用的色调相对单一,造型不求复杂有关。
3:青绿叠晕棱间装图片来源:《营造法式》彩画研究李路珂著是一种以青绿颜色晕染边棱,基本不用花纹的彩画。
主要绘制于斗拱之类的构件上。
除了柱头、椽头有如意、莲花等少量纹样变化外,其主要使用部位——斗拱,只用叠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宫殿、王府、官邸、庙宇、住宅……无不遵循着“官式”建筑。
这是一种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建筑物上的体现。
如果不按一定的规矩建,即为“逾制”,会受到惩罚。
官式建筑已经融于古建之中,成为建筑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地区的官式建筑金碧辉煌,不过等级也十分森严,这与连续几个朝代在北京建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官式建筑中,殿顶就有很多变化,也都有讲究,一般可分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卷棚顶。
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
庑殿顶又叫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
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
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长陵祾恩殿,就是这种殿顶。
重檐歇山顶除了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
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
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
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
现在的古建筑中,如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乾清宫等均为此种形式。
单檐庑殿顶就是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
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单檐歇山顶则是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
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
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硬山顶也是五脊二坡的殿顶,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宫殿中两庑殿房以此顶为多。
攒尖顶一般有多种形式,也容易辨认。
无论什么形式,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和圆形之分。
角式攒尖顶有与其角数相同的垂脊,圆攒尖顶则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无垂脊,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盝顶也分多角,但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
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如故宫御花园及太庙中的井亭,即是六角盝顶。
卷棚顶最明显的标志是没有外露的主脊,两坡出水的瓦陇一脉相通。
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物件,一般有大吻(正脊吻)和垂脊吻之分。
大吻,即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
目
前国内最大的吞脊兽,在故宫太和殿的殿顶上。
太和殿的大吻,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明清时代宫殿正吻的典型作品。
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
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
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风仙人”,也叫“仙人骑风”,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风”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
从“仙人骑风”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数目也不一。
最高等级的殿宇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
随着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如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大都是5个。
每个垂脊兽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含意,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是封建社会皇帝的代称。
凤: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凤,是封建社会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
狮:古代人们认为它是兽中之王,是威武的象征。
天马:意为神马。
汉朝时,对得自西域良马的统称。
海马:亦叫落龙子,海龙科动物,天马和海马象征着皇家的威德,可通天入海。
狻猊:古代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押鱼:海中异兽,亦可兴云作雨。
獬豸: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亦是皇帝“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斗牛:亦叫蚪牛,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即虬、螭之类,虬有独角,螭无角。
行什: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人像,是压尾兽。
垂脊兽的递减从后面的“行什”开始,最前面的“龙”较稳定,不易被减掉。
瓦件的种类、尺寸、颜色、质料等,亦是区别殿宇等级的明显标志。
其中的彩绘,是古典建筑木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一种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
彩绘主要出现在檩枋部位。
檩枋部位一般分成枋心、找头、箍头、盒子以及皮条线:枋心是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面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协调感为宜;找头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箍头是指檩枋尽端处的彩绘线;盒子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皮条线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部分。
彩绘同样有种类和等级的差异。
和玺彩绘是彩绘等级中的最高级,用于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物的主殿。
梁枋上的各个部位是用特别的线条分开,主要线条全部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和加晕。
用青、绿、红三种底色衬托金色,看起来非常华贵。
和玺彩绘有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及龙草和玺之分。
金龙和玺的整组图案以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
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
盒子中画坐龙。
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
降龙之处,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龙凤和玺的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
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
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
龙草和玺的级别又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
绿地画龙,红地画草。
大草图案配以“法轮”,又称“法轮吉祥草”,简称“轱辘草”。
除和玺彩绘外,还有旋子彩绘、苏式彩绘和其他彩绘。
旋子彩绘在等级上次于和玺彩绘,在构图上也有明显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
这种彩绘用途极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绘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
旋花的中心称为旋眼;旋子花圈则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
找头图案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也不一样。
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成;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共用一路瓣。
“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
“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子的一半。
旋子彩绘中同样有等级之分。
金琢墨石碾玉是旋子彩绘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沥粉贴金,相当华贵;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绘,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
旋子彩绘中的等级,基本上以用金量多少为依据,其等级依次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雄黄玉等。
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四合院。
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
颐和园中的长廊,应是苏式彩绘的样板画廊。
金琢墨苏画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金线苏画则是
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
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
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