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典型医案:
病人男,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
一天突然出现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步态不稳等中风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
该病人属于中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肾气不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
主要成药包括川芎、红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2.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以及搔痒、拔罐等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脊柱、头部、四肢等部位,以及灵活运用拇指压、揉、拿、推、按等手法,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4. 康复训练:采用针对病人病情和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等,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疗效评估: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步态也比之前更加稳定。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中风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与西医医生合作,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
名老中医治中风医案中风(stroke),是指因脑血管病变而引起的脑功能损害。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言语、运动、认知和感知障碍等各种症状。
中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因此选择一位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位名老中医治疗中风的医案。
病案:男,72岁,中风后左半身瘫痪,面部略微歪斜,言语不清,左手无力,左腿跛行,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下降。
初诊时,老中医详细了解了患者的中风病史、既往病史和饮食习惯,进行了中医四诊,发现其脉浮紧,舌红苔黄。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老中医初步诊断为中风后证。
治疗:老中医设计了一套中药配方,并结合针灸和推拿疗法。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治疗:老中医选用了脑健康汤的方剂,包括人参、黄芪、白术、茯苓、淮山、川芎、当归等中草药,且每天按时给患者服用。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中药的作用调整了剂量和配方。
2. 针灸疗法:老中医使用了绿色针灸(即无痛针灸)的方式,选取了手太阳膀胱经等穴位进行治疗,用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治疗过程中,老中医根据针灸效果和患者的反应修改了穴位和治疗时间。
3. 推拿疗法:老中医使用了手推功夫,以调整患者身体平衡、平缓肌肉萎缩、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老中医在过程中反复对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
面部和言语渐渐恢复正常,左手和左腿运动能力明显增强,走路也变得更加稳定。
患者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
治疗后几个月,老中医继续按照上述的治疗方案进行,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
结论:中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正确认识和治疗非常重要。
经过老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也说明了中药在治疗中风方面所具有的良好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配合现代医学,采用综合治疗,最终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
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风的症状 4种特征表现
中风的症状 4种特征表现*导读:中风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威胁健康的一种疾病。
在生活当中要保持足够的观察和注意,才能够有效的预防。
……中风的现象是普遍越来越高发的一种疾病,大多数人都是特别关注此类疾病。
虽说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有病理演变过程的,是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
中风会导致人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是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无法表达中风的症状之一就是,中风的老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
还会有失语、口舌歪斜;还有偏身麻木的主要表现特征。
起病急骤,变化快。
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一般是在几小时之后就能够恢复。
还有无任何理由的舌痛、麻木、活动不便。
大多数是因为微血管的炎症发生变化,也可能是血稠度升高有关。
*眩晕和鼻子出血另外,中风的症状还有就是,突然的感到眩晕,几秒之后恢复;会有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
老年人鼻子出血之后就是发出中风的征兆。
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症状。
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鼻子出血多数是因为血压不波动造成的,不做到及时的防止可能会出现增加中风的机会,所以不能麻木大意。
*眼睛发黑突然之间会看不见,几秒或十几秒之后愈合。
医学上是称之为单眼一次性黑朦,是脑缺血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导致,是中风的又一项明显特征。
不少的中风患者早期可能是出现喝水、吃饭的时候有呛咳的情况发生。
一般在四十岁以上有三高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手指麻木可能是因为中风的征兆。
*摔倒和嗜睡不明任何原因的跌倒,是因为脑血管的硬化;脑部神经的失调。
导致了人轻易的发生了跌倒,也可能是因为中风前兆的症状。
大约有70%的人左右在中风之前都特别爱睡觉;这也是中风的症状表现。
中风的中医治疗
中风的中医治疗中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俗称“脑卒中”,多为由气血不畅、脑脉痹阻、脑出血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属中风的论治范畴。
“风性善行而数变”,其变化多端而速疾,轻症神志尚清,口眼歪斜,舌强语涩,半身不遂,多愁易怒。
重者则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瘫痪,口歪流涎,舌强失语,并有生命危险。
中风有哪些临床症状?中医怎样防治?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就中风的中医认识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病症的有效防治提出建设性的参考。
一、引发中风的原因有哪些?中风的常见病因包括内因及外因,内因为:内伤积劳,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外因则为外感风邪。
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则发生中风。
1、情志所伤长期烦劳过度,精神紧张,虚火内燔,阴精暗耗,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
2、饮食不节因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香燥之物,饮酒过量,脾失健运,聚湿积痰,痰浊化痰,肝风起,痰上扰,可致发病,尤其是酗酒。
因此,有高血压、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要戒烟限酒,少吃高肉类和动物油类食物。
3、劳累过度长期劳累,也会导致中风。
阳气者,烦劳则张,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的阳气如果被过度的影响,就会变得躁动不安。
因操劳过度,致身体和精神不能得到滋养,而致耗气伤阴,阳亢风动。
而且,纵欲伤精,也是因为水虚,火盛于上,所以才会导致中风。
4、内伤积损身体素虚,或积劳成疾,阴虚血亏,阳盛火旺、风火易炽,年老体衰、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等原因,往往会导致阴虚阳盛,气血上涌,上扰清窍,而引发此症。
5、气虚邪中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可影响血液循环。
其次,初春的天气突然变得温暖起来,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中风发生。
中风
3.脱证
症状 神昏,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 出,重则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痿, 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 证机概要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治法 益气回阳救逆。 处理 见“脱证” 一节。
综合诊疗
中风一病,起病急骤,临床症状错综复 杂,变化迅速,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措 施,进行综合救治,以挽救病者生命。
5 .最初 24 小时内应禁食;神志清醒患者,宜 进软食。对轻度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饮食; 中度吞咽困难患者,予办流质饮食;对严重吞 咽困难或神昏患者,宜采用胃管进食。 6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 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的变化。 7 .加强护理,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注意翻身, 防止褥疮;注意拍背、吸痰,防止肺部、口腔、 皮肤风部位感染;有感染者针对病因选用抗生 素。
致发本病
3.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嗜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 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 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 壅滞经脉,上蒙清窍 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 伐脾土,痰浊内生 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 郁互结,夹风阳之邪,窜 扰经脉
发为本病
此即《丹溪心法 .中风》所谓“湿土生痰, 痰生热,热生风也。”
4.五志所伤,情志过极
8.高血压、烦躁者均可对症处理。
二、辨证救治
1.邪阻经络,神机失用
症状 多急性起病,半身不遂,偏身麻木, 头晕目眩,口舌歪斜,可伴见心烦易怒, 口苦咽干,面红目赤,小便黄赤,腹胀 便秘等症,舌质淡红或红、紫暗,舌苔 薄白腻或薄黄、黄厚腻,或上有瘀斑、 瘀点,脉弦滑。 证机概要 风痰瘀血闭阻脉络。 治法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3.痉证
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为主症。发病中亦可伴有神昏,但多出 现在抽搐以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 等症状。而中风者多起病即有神昏,然 后出现抽搐。痉证者抽搐时间长,中风 者抽搐时间短。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后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导致身体的部分或全部瘫痪,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然而,通过康复的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中风患者可以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风后的康复方法和生活质量改善技巧。
中风康复方法1.物理治疗:中风会导致肌肉瘫痪或肌肉无力,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运动和理疗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热敷、电刺激和运动练习等。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在康复中心或医院进行。
2.言语治疗: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或吞咽困难。
言语治疗专注于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言语和吞咽功能。
这包括通过重复练习和语音训练来提高发音和语言理解能力。
3.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帮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日常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洗澡和烹饪等。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重建独立生活的能力。
4.心理治疗:中风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中风患者处理情绪问题,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个人咨询、团体支持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进行。
生活质量改善技巧1.饮食调整:中风后,饮食调整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和纤维,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2.合理锻炼: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肌肉功能,同时提高心肺功能。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建议,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游泳和瑜伽等。
3.物理辅助设备:中风患者可能需要借助物理辅助设备来帮助行走或完成日常任务。
步行器、轮椅、扶手等设备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
4.康复辅助工具:现代科技为中风康复带来了许多辅助工具,如声控设备、智能手环和移动应用程序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康复进程,记录和监测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艰难但至关重要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患者重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老人中风的预兆
老人中风的预兆中风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简称。
中风的一般病症表现为:突然昏倒并伴随有口角歪斜、语言不顺、或是半身不遂等症状。
中风是一种危险系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等多并发症的疾病。
因此在我国医学上将冠心病、癌症、中风并列为严重影响患者的三大疾病。
1、老年人中风的前兆发生中风往往是有前期预兆的,在寒冷的季节中风引起老人中风的概率是较高的,并且随着老人的年纪不断上升,中分对老人的威胁也就越大。
但是如果能够在发病的前期留心前兆做好对疾病的防范就能够减少因拯救误时发生的悲剧。
1.1头晕:头晕是老人出现中分是前兆之一。
病发前老人网网感到头晕目眩而且经常反复出现,但短时间的头晕之后视线等又恢复正常,这大多数是因为脑短暂性缺血导致的。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老人要及时到医院治疗,防止中风发生。
1.2肢体麻木:除糖尿病、颈椎病引起的病症之外,如果老人出现肢体麻木有异常感觉的头痛、头晕、头重脚轻等症状还有突然出现单侧腿部无力、站立不稳等。
特别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硬化、糖尿病等的患者要注意,防止发生中风。
1.3眼睛发黑:中风的前期,有很大一部分老人会有眼睛突然发黑现象,即单眼发黑,一时间看不见东西,但几秒钟后视力就可以完全恢复。
在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单眼一次性黑朦,这主要是因为脑部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而产生的的现象,是典型的的中风前奏。
1.4老年人跌跤频繁:由于脑部血管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缺血影响运动神经的正常功能,可导致患者平衡失调、共济失调等,这些并发症都会影响老人的正常行走,容易造成老人摔跤。
也是一种典型的中风前兆之一。
1.5老人语言功能障碍、吐字不清楚等:脑部血管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当脑部供血量不足时会使人体运动神经出现障碍,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说话突然不灵或是吐字不清楚、说话停止。
这种原因导致的语言功能只是短暂的,在一天之内就可以恢复,当出现这种情况。
老人应该考虑是中风的前奏,如果在语言障碍的同时还出现了口角歪斜、伸舌偏斜等就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及时治疗。
中风病的辨证论治
中风病的辨证论治中风病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居1994年我国城市人口死因的首位,为发达国家人口前三位死因之一。
根据80年代对上海市1个区整群抽样36万人的调查,每10万人中风病的年发病率为230人,年死亡率164人,患病率634人。
在本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内经》虽没有明确提出中风病名,但所记述的“大厥”、“薄厥”、“仆击”、“偏枯”、“风痱”等病证,与中风病在卒中昏迷期和后遗症期的一些临床表现相似。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一定认识,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个人的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等有关,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还明确指出中风的病变部位在头部,是由气血逆而不降所致。
如《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从病因学的发展来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一般多采用疏风祛邪、补益正气的方药。
如《金匮要略》正式把本病命名为中风。
认为中风病之病因为络脉空虚,风邪人中,其创立的分证方法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很有帮助。
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许多医家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
其中刘河间力主“肾水不足,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形盛气衰,本气自病”;朱丹溪主张“湿痰化热生风”;元代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将中风病分为“真中”、“类中”。
中风后中老年人阳性表现与康复路线
中风后中老年人阳性表现与康复路线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更为普遍。
中风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阳性表现,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
这些阳性表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中风后的康复路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风后中老年人阳性表现及其康复路线,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中风后的挑战。
一、中风后的阳性表现1. 肢体瘫痪: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瘫痪的症状。
这是因为中风导致了脑部供血不足或脑血管破裂,从而影响了神经传导。
患者可能无法控制受影响的肢体,甚至无法行走或完成简单的动作。
2. 言语障碍:中风后,患者还常常会出现言语障碍的症状。
这是因为中风会影响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发音或理解他人的话语。
有些患者甚至完全失去了语言能力。
3. 吞咽困难:中风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吞咽困难的挑战。
这是因为中风会影响控制咽喉肌肉的神经,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吞咽食物或液体。
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饮食,还增加了吞咽引起窒息的风险。
4. 失禁问题: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禁问题,包括尿失禁和大便失禁。
这是因为中风会影响控制排尿和排便的神经,导致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排泄行为。
二、中风后的康复路线1. 药物治疗:中风后,及早开始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可以帮助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减轻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中风发作。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和降压药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中风后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和锻炼来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这些锻炼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旨在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对于中风后的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言语治疗师可以通过语言训练和发音练习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此外,他们还可以教授患者使用辅助交流工具,如语音助听器和电脑软件等。
4. 饮食调整:中风后,患者需要进行饮食调整,以减少吞咽困难和失禁问题的发生。
中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
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诊断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1.1.1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
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1.1.2病类诊断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医内科中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中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医内科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非常重要。
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中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特点,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指导治疗和药物选择。
下面将介绍中医内科中风病的辨证分型。
一、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概述中医内科认为中风病主要由于脑血管瘤破裂导致脑出血或脑梗塞引起的,其辨证分型包括气虚血瘀型、痰湿阻络型、热毒内蕴型和肝肾阴亏型等。
每种类型的中风病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辨证特点,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是中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
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人,常见症状有面色苍白、舌质淡、脉象细弱等。
辨证特点是气虚血瘀,需要通过补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川芎等,同时可以配合针灸疗法,如扎血络、刺血等。
三、痰湿阻络型痰湿阻络型是中风病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患者多为体质肥胖、湿重的人群,常见症状有口苦、痰多、舌苔厚腻等。
辨证特点是痰湿阻络,需要通过化痰祛湿、通络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半夏、陈皮、赤芍等,同时可以配合推拿疗法,如捏脊、揉腰等。
四、热毒内蕴型热毒内蕴型是中风病的一种较为复杂的类型。
患者多为年轻人,常见症状有口渴、烦躁、舌红、脉象数等。
辨证特点是热毒内蕴,需要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金银花、丹参等,同时可以配合艾灸疗法,如艾炷、艾条等。
五、肝肾阴亏型肝肾阴亏型是中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患者多为久病体弱、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常见症状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辨证特点是肝肾阴亏,需要通过滋阴养血、益肾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首乌藤、熟地、酸枣仁等,同时可以配合推拿疗法,如按揉太冲穴、涌泉穴等。
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是中医内科治疗中风病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辨证分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患者的辨证类型也可能存在变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呢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中风是一种很危险的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的患者,如果中老年朋友不注意保健好身体,是很容易出现中风现象的。
中风也叫脑中风。
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中风是指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的脑损害,通常包括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
此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我们一起去了解中风的症状都有哪些吧!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又叫“脑出血”或“脑溢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发病快,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
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
出血性脑中风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以男性为多。
脑出血按出血部位可分为内囊出血、桥脑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
一旦发病,如不能及时治疗,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中风:又叫“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
症状一般表现为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等,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
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和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及小中风都属于缺血性脑中风,就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软化甚至坏死,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
缺血性脑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约85%的脑中风是缺血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基础,缺血性脑中风存活的患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再发作(五年内的平均复发率高达40%以上)和其他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注意事项不管是出血性脑中风还是缺血性脑中风,对患者来说危害都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出现中风。
中风急救常识
中风急救常识引言概述: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它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中风急救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后遗症。
本文将介绍中风急救的常识,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中风紧急情况。
一、中风的症状及识别1.1 脸部麻木或下垂: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侧脸部麻木或下垂的症状,这是因为中风导致了面部肌肉的瘫痪。
1.2 言语困难: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困难,包括说话含糊不清或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
1.3 肢体无力: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无法控制的情况,这是因为中风导致了脑部血液供应不足。
二、中风急救步骤2.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中风症状,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并告知医务人员中风的症状和状况。
2.2 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任何剧烈活动,以减少进一步损伤。
2.3 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因此,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不要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以免导致窒息。
三、中风后的紧急处理3.1 给予氧气: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因此,应立即给予患者氧气,以维持呼吸功能。
3.2 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3.3 监测生命体征:中风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四、中风后的康复与预防4.1 康复治疗:中风患者在急救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4.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中风患者开具一些药物,如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再次中风的发生。
4.3 生活方式改变:中风患者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以降低再次中风的风险。
结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急救措施和恰当的康复治疗,中风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梗塞)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中风的诊断标准。
①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襄,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②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
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③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
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④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
行头颅CT检查,可有异常表现。
⑤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吴江主编,副主编贾建平崔丽英,人民出版社,2005.8)①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②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TIA发作。
③症状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高峰,出现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梗死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
④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二)证候诊断1、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②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
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④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⑤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①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噪,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
中风的症状与治疗
中风治疗的康复与护理
添加标题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 疗、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 能
添加标题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 励,帮助患者建立信心
添加标题
定期复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保持皮 肤清洁、预防压疮等,保障患者健
康
添加标题
康复训练:通 过物理疗法、 语言疗法、心 理疗法等,帮 助患者恢复身 体功能,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随访:定 期进行检查和 评估,及时发 现并处理中风 后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
02
03
04
并发症处理: 对于已经出现 的并发症,如 肺部感染、尿 路感染等,需 要及时进行诊 断和治疗,避 免病情恶化。
05
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NO.2
情绪调节:引导患者正确认 识病情,保持乐观心态,避
免情绪波动。
NO.4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给 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
定期进行身体检 查,监测血压、
血糖等指标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限 酒、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身体,也可能只涉及一侧
误区:中风症状都是突 然出现的 纠正:中风 症状可能逐渐出现,也 纠正:中风症可状可能能突逐然渐出出现现,
也可能突然出现
误区:中风症状都是永 久性的 纠正:中风症 状可能随着治疗和时间 纠正:推中风移症而状改可善能随或着消治失疗
和时间推移而改善或消失
04
中风的治疗
章节副标题
中风治疗的原则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中医护理中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疗效最佳的效果。
1. 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运行障碍有关。
常见的辨证分为风证、痰瘀证、气血虚证三种类型。
例如,中风病变较轻者多为风痰证;病变较重者多为气血虚证。
2. 风证的中医护理方法:风证主要为突发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明、口眼歪斜等。
治疗时可采用疏风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
3. 痰瘀证的中医护理方法:痰瘀证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舌苔厚腻、言语不清等。
治疗时可采用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温针灸、拔罐、刮痧等。
4. 气血虚证的中医护理方法:气血虚证主要表现为精神疲乏、肢体无力等。
治疗时可采用补气养血、温阳活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功、按摩等。
5. 配合物理治疗的中医护理方法:中风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物理治疗。
可以采用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促进神经恢复、肌肉活动。
6. 辨证施护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坚持传统中医理疗方法,如中药调理、食疗等。
总结起来,中风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不同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包括针灸、推拿、艾灸、气功、按摩等。
同时,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神经恢复、肌肉活动。
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患者应注意休息和坚持传统中医理疗方法。
中医中风证型分类
中医中风证型分类中风,又被称为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进而引起脑功能损害的疾病。
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于中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将中风分为六个证型,即痰瘀阻络型、气血两虚型、阳气亏虚型、阴虚火旺型、痰湿困脑型和肝肾阴虚型。
每个证型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痰瘀阻络型是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
痰瘀阻络型的患者常常出现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沉细或沉涩等症状。
中医认为,痰瘀阻络型中风是由于痰湿瘀阻血脉所致,治疗时应以祛痰、活血化瘀为主。
气血两虚型是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
气血两虚型的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舌体胖大无苔、脉象虚弱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血两虚型中风是由于气血不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治疗时应以补气养血为主。
阳气亏虚型是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
阳气亏虚型的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唇舌色淡、畏寒肢冷、舌体胖大无苔、脉象沉弱等症状。
中医认为,阳气亏虚型中风是由于阳气不足,导致脑部气血不畅所致,治疗时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阴虚火旺型是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常常出现面色潮红、唇舌色红、口干咽燥、舌质红绛、脉象数弦等症状。
中医认为,阴虚火旺型中风是由于阴虚内热,导致脑部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治疗时应以滋阴清热为主。
痰湿困脑型是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
痰湿困脑型的患者常常出现面色晦暗、唇舌色黯、舌苔厚腻、脉象滑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痰湿困脑型中风是由于体内湿气过重,导致脑部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时应以祛湿化痰为主。
肝肾阴虚型是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
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常常出现面色晦暗、唇舌色暗、头晕目眩、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型中风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脑部气血不足所致,治疗时应以滋阴养血为主。
对于不同的中风证型,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中风的中医药常常包括中药内服和针灸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
②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③头部降温。
(2)调整血压。
(3)降低颅内压。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防治并发症。
2、手术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
2、功能锻炼。
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等中药方剂。
4、理疗、体疗及针灸等。
中风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
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人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本方化痰通络,用于治疗风痰入客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遂等症。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天麻、全蝎熄风通络;当归,白芍,鸡血藤、?莶草养血祛风。
语言不清者,再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强语謇,或手足
重滞,甚则牛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本方平肝熄风镇潜,用于阳亢风动,晕眩,肢麻等症。
常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泄热;黄苓.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
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
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慨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本方既补肝肾之阴,又能熄风潜阳,用于阴虚风动之眩晕,头痛,舌强,肢颤等。
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牛膝.当归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钩
藤乎肝熄风。
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阴
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二、中腑脏。
1、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1)痰热腑实证。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
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
本方功能通腑泄热,顺降气血,治疗腑热内结,腹胀便秘等症,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之证。
常用药: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气血下行。
头痛,眩晕严重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
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2)痰火瘀闭证。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
本方功能凉肝熄风,清热化痰,养阴舒筋,用于风阳上扰,。
蒙蔽清窍而见眩晕,痉厥和抽搐等症者,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平肝熄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清热化痰;菖蒲、郁金化痰开窍。
若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以豁痰镇惊;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劲有力,宜酌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镇摄之品;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宜加生大黄、元明粉、枳实;痰热伤津,舌质干红,苔黄糙者,宜加沙参,麦冬、石斛、生地。
(3)痰浊瘀闭证。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慨要: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熄风,宜郁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本方化痰开窍,用于痰蒙心窍,神志呆滞不清者。
另可用为;合香九宜郁开窍:。
常用药:半夏.茯苓,橘红,竹茹化痰;郁金、菖捕、胆星豁痰开窍;天麻、钩藤,僵蚕熄风化痰。
兼有动风者,加天麻,钩藤以平熄内风;有化热之象者,加黄芩、黄连;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2、脱证(阴竭阳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白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慨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参附汤补气回阳,用于阳气衰微,汗出肢冷欲脱;生脉散益气养阴,用于津气耗竭。
两方同用功能益气
回阳,救阴固脱,主治阴竭阳亡之证。
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
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人参、附子补气回阳;麦冬,五味子、山萸
肉滋阴敛阳。
阴不恋阳,阳浮于外,津液不能内守,汗泄过多者,可加龙骨,牡蛎敛汗回阳;阴精耗伤,舌干,脉微者,加玉竹、黄精以救阴护津。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
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
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
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
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1、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
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
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3、肝肾亏虚证。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左归丸功专滋补肝肾真阴,用于精血不足,不能荣养筋脉,腰膝酸软,肢体不用等症;地黄饮子功
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用于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
泛所致之舌强不语,足废不用等症。
常用药:干地黄,首乌、枸杞、山萸肉补肾益精;麦冬、石斛养
阴生津;当归,鸡血藤养血和络。
加减:若腰酸腿软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肾壮腰;肾阳虚,加巴戟天,苁蓉补肾益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夹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
看过“老年人中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