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韩战中的朝鲜人民军,相当于四野二流
朝鲜军事战略评介
朝鲜军事战略评介常逸昆一国的军事战略是由该国实现满足于其国家利益的目标和条件的国家战略演变而来,反映了该国针对其潜在对手、资源限制和预期目标而具备的军事能力。
朝鲜也不例外,其军事战略是朝鲜国家战略目标的直接反映。
朝鲜军事战略发展历程朝鲜的军事战略最早可追溯至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理论,其形成之初部分借鉴了苏联的军事思想,发展和完善主要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以及冷战后几场局部战争的启示和影响。
总的来看,朝鲜军事战略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朝军尚未建立正规部队,金日成所率领的抗日武装力量实为隶属中共东北抗联的游击队,其作战行动以游击战为主,指导思想主要是小股部队袭扰和埋伏等游击战思想。
作战期间,金日成注重积累渗透战、山地战和夜战经验,不断完善游击战理论。
他认为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有生力量,歼灭拥有优势兵力的敌人;通过对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等战术的娴熟运用,声东击西,或既击东又击西;围敌于据点,打援于中途;以少量兵力诱敌深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通过插入敌阵后快速脱离的方式使敌人自乱阵脚;貌似要脱离战场,实则迂回至敌人面前;通过将大部队行军转化为零星式行军,使部队销声匿迹,而后又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给敌以沉重打击。
大约在1941年前后,金日成跟随部分中共东北抗联部队加入苏联红军远东军第88旅。
作为正规军的一员,他开始研究苏联红军的作战思想与相关战法,逐渐形成了以发挥冲击力和扩大战果为作战目标,以机动部队为主要作战编成和以火力武器为中心武器体系的作战思想。
尽管在抗日战争时期,朝鲜的军事战略尚未形成,但内容丰富、特点鲜明的游击战理论以及苏联红军的大规模机动作战思想却为朝鲜军事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朝鲜战争时期结束了日本殖民统治,实现了半岛光复后,朝鲜按正规战的要求创建了朝鲜人民军事战略。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受越南抗美战争胜利的鼓舞,金日成提出了“积蓄朝鲜国内革命力量,培养、扶植韩国革命力量,争取国际社会主义革命支援力量”的论断,积极准备再次发动“祖国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原来是这样打赢了的!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原来是这样打赢了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西线战场的作战,是抗美援朝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胜仗。
它让“联合国军”(以下简称联军)以大吃一惊的方式明白了志愿军的战斗力。
此战,志愿军几乎全歼韩2军(含韩6、7、8三个师),使美2师遭受“溃灭”式重创(突围后一度只剩20%的人员)。
此战38军的表现,使彭德怀在核电中直言“三十八军万岁!”并因而使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
此战中的龙源里周边战斗,让作家魏巍亲眼目睹后写下了不朽雄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现在我就尝试用尽可能直白的语言,讲清楚这次战役的来龙去脉,并尽可能讲清楚胜负的前因后果。
一、双方实力对比与基本意图此战,志愿军方面有6个军。
从西向东,分别是:50军、66军、39军、40军、38军、42军。
当时志愿军司令部(以下简称志司)的想法是:西线志愿军共6个军18个师;当面西线联军大致实力为5-6个师;所以以18个师围歼敌军5-6个师,应该是有把握的。
志愿军的意图是“以正合,以奇胜”,分步骤如下:1.以50军、66军、39军作为“正集团”,当面诱敌深入;2.以40军、38军、42军成为“奇集团”,在“正集团”诱敌深入后,突然出击,以“左勾拳”形式,猛烈突破敌军右侧翼;3.“奇集团”突破敌军右翼后,从敌军右翼突入到敌军后方,切断敌军退路;4.“奇集团”得手后,“正集团”发起猛攻,相当于以“奇集团”为砧,以“正集团”为锤,将西线联军一举全歼。
志司的想法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
对,是因为当面敌军确实实力合5-6个师。
不对,是因为这5-6个师的地面火力密度甚至超过志愿军5-6个军,而且这还没算上联军的空中火力。
所以,以志愿军6个军用一次战役全歼当面敌军5-6个师,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当面联军都有哪些部队?有美军4个师(骑1、2、24、25),英军两个旅(27、29)、土耳其旅以及韩军4个师(1、6、7、8)。
英军两个旅加上土耳其旅,三个旅的实力总合,大致相当于一个美军师。
苏联解密朝鲜战争相关介绍
苏联解密朝鲜战争相关介绍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苏、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朝鲜战争,欢迎阅读!朝鲜战争相关介绍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苏、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入侵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焦灼状态。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国大陆称之为“朝鲜战争”,而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的部分称为“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称其为“朝鲜祖国解放战争”。
韩国称其为“韩国战争”或“六二五事变”。
美国称其为韩战(KoreanWar)或韩国冲突(KoreanConflict)。
此外,由于此次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之间发生而不被重视,在美国亦将其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ForgottenWar)。
香港、台湾等地经常称之为“韩战”。
日本称之为“朝鲜战争”或“朝鲜动乱”。
朝鲜战争的抗战结果朝鲜战争,又叫韩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与大韩民国(以下简称“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而分别支持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我们有幸见证这个黄种人的民族重弱小的,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的辛酸苦楚,先人们的努力,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是这62年来的辛酸史,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硝烟,我们会因为和平时期的生活把先人们所经受的痛楚慢慢遗忘,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思想的退步,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还很弱小,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无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但是我认为要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到达所谓的共同富裕至少还需一个世纪吧。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62年的发展,中国的飞跃,是有目共睹的,撇开现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岔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探索,去追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自强,自信的表现。
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质的飞跃;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则体现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
但是中国的发展并表示一帆风顺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倒退了不晓得多少年。
而我想通过我自己,来简单的评价一下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
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
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
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美国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美国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中国军人很多。
而中国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
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
美国与中国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
而美国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
韩战东亚的冷战热点
韩战东亚的冷战热点韩战:东亚的冷战热点冷战是二战后全球霸权争夺的表面化对抗,而韩战则是冷战在东亚地区爆发的一个重要热点。
这场战争在1950年到1953年爆发,并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战争背景、参与国家、战争进程和战后影响等方面逐一展开论述。
一、战争背景韩战的起因源于冷战时期的斯大林和美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半岛分裂成两个政治、经济制度完全对立的国家:南韩和北韩。
1950年6月25日,北韩军队突然发动进攻,试图统一整个韩国。
北韩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而南韩则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冷战的影响在朝鲜半岛显得尤为明显,韩战被视为冷战时期东亚的一个代表战争。
二、参与国家韩战涉及到了多个国家,在北韩方面,除了主要依赖苏联的支持外,中国也派遣了志愿军参战,以支援北韩。
南韩则主要依靠美国的援助。
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派遣了军队支援南韩,如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
韩战之所以成为东亚的冷战热点,是因为参与战争的国家范围广泛,力量对比悬殊,且涉及到了冷战两个主要对立阵营的代表国家。
三、战争进程战争爆发后,北韩军队迅速占领了韩国的绝大部分领土,南韩陷入了危机之中。
美国紧急组建了联合国军队,以南韩为基地,抵挡北韩的进攻。
随后,联合国军队发动联合反攻,成功地把北韩军队赶回了三八线,并向北推进,试图彻底统一整个朝鲜半岛。
然而,中国的介入改变了局势,志愿军的出现使得韩战变得更加复杂和惨烈。
最终,双方在三八线附近达成了停战协议,恢复了停战状态。
四、战后影响韩战的战后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朝鲜半岛继续分裂成北韩和南韩,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其次,韩战导致了大量无辜平民和士兵的伤亡,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此外,韩战也改变了冷战时期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加剧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韩战的战场也为冷战的两大阵营提供了实战对抗的经验。
总结在东亚地区,韩战是冷战热点之一,爆发于1950年,涉及多个国家,对朝鲜半岛和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出近卫称号的四野“朝鲜师”!
打出近卫称号的四野“朝鲜师”!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9月18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在联合国安理会宣读了,麦克阿瑟有关朝鲜战争的报告,指责共产党中国向朝鲜送去了“大批原籍朝鲜的久经战斗的军队”。
报告说所得证据表明,1949年-1950年间,苏联人向北朝鲜提供了军火,而中国共产党人向他们提供了经过训练的士兵。
这份报告在美国舆论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使得反华的浪潮更为高涨。
事实上这是一支由中国的朝鲜族官兵组成的部队,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东北的许多朝鲜族青年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金日成当时也是抗日联军的一个指挥员。
解放战争中,朝鲜族部队改编成为解放军的一部分,其战斗序列为166师、164师、156师,以及第38军、第40军的一部等等。
作为林彪麾下的四野的一部分,从东北一直打了到海南岛。
1949年,金日成向中国方面提出,希望将驻扎在中国的朝鲜族部队调回朝鲜。
中共中央回电表示同意金日成的意见,中央军委给四野的电报说,同意四野所有的朝鲜官兵返回朝鲜工作。
据当事人回忆,当时朝鲜族官兵回国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们多数人都认为,中国革命胜利以后,自己应该继续完成朝鲜的革命,解放还在美帝殖民统治下的半壁河山。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46师”改称为“朝鲜人民第5师”,“166师”改称为“第6师”,“156师”改称为“第7师”。
朝鲜人民军的第2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第4师师长李权武、第6师师长方虎山、第7师师长崔仁、第3师参谋长张平山、第3师16团团长崔仁德等人都是解放军的干部。
当时整建制回到朝鲜的官兵约有4万人左右,这些回国后的朝鲜族官兵,随即被要求办理转党手续,即由中共党员转为朝鲜劳动党党员。
据一些当事者回忆,开始很多人对转党不理解,有情绪。
后朝鲜中央请中共方面派人去做工作,才使转党的工作顺利地进行了。
这些部队能征惯战,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主力作用,南朝鲜军队就相形见拙了。
在战争初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授予“近卫”称号的朝鲜部队有7支,其中从中国返回的部队就有4支。
评论延坪岛炮战
一次炮战就暴露了韩军的真实水平延坪岛一战,本以为可以看见一场代表亚洲高水平的炮战,哪里知道韩国炮兵被朝鲜炮兵教训得稀里哗啦,毫无还手之力。
又是AN/TPQ-36/37反炮兵雷达,又是号称亚洲第一的K-9式155毫米自行火炮,几乎是精锐尽出,连饭出场一二三四地折腾了一番,最后竟然压制不了装备落后了比自己整整一代的朝鲜炮兵,被人家的几门苏式老爷火炮打得是落花流水,试问一句,为什么?首先,在战略上麻痹轻敌,将战争视为儿戏,没有认真的制定反击预案和作战计划,刚开始冲突时骄狂万分,敢于主动向对方领海发射炮弹,但却没有考虑过万一挑起了冲突之后该怎么办?堂堂海军陆战队如此精锐之师,却没有一份完整的应急预案,对方是否会反击?反击使用何种手段?炮兵火力战会否出现?敌炮兵弹幕反击怎么办?从韩军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根本就没考虑过这些问题,一旦朝鲜的海岸炮开始怒吼,唯一能做的就是喊冤叫屈四处逃窜,浑不知军人的职责就是为了打击敌人甘冒一切风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主席的话,信然。
你尽可以为韩军辩护,说这都是高层考虑的事情,但实际情况不尽然,莫非延坪岛上全是士兵就没一个军官?作为战地指挥官,如果连一点战争观念和危机意识都没有,恐怕不是合格的军事指挥官,试想一下,朝方的火炮是成年累月的固定部署在延平岛对面,又不是野战的装甲自行火炮,打一炮就换个地方,无法侦测,既然是岸防炮,自然平日里就有固定的永久设施和火炮阵地,面对面的威胁既然存在,韩方为什么不在平日里就做好情报工作,事先侦察好对方的部署和兵力火力,制定好应急方案,一旦半岛有事才能做到随时能战?如果韩军事先有所准备,哪怕只是炮兵图上作业在沙盘上推演一番,也不会弄得如此狼狈。
第二,自恃装备优势,忽略战术,韩军的炮兵,客观来说,装备与我军处于同等水平,但战术水平至少落后我军十年,我军炮兵,最大的优势在于火力打击的强度和作战体系的支持,我军师承苏军的大陆军主义,向来重视炮兵,历经几十年发展,我军炮兵位居全球之冠,如果把这次炮兵反击战的主角换成我军,毫不客气的说一句,以韩军炮兵现在体现出来的水平,只消一个波次的打击,延平岛上的韩军早就是片甲无存,什么叫强国的陆军?什么叫精锐的炮兵?看看我们中国军队是怎么样应对这种情况的吧,我服役时也在炮兵部队,听我们那些参加过越战的老前辈们说,以前他们在越战参加战斗时,针对这种情况有个专用名词,叫火力战,众所周知,对于我方炮兵来说,在战场上,威胁最大的也是敌军的炮兵,正如狙击手最大的威胁也正是敌方狙击手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敌军炮兵是最优先拔除的目标,当时我军通行的做法是:为增强火力密度,若干炮兵连营组合成炮兵群,每进入一个阵地,就按照部署首先构筑工事防备敌方炮击,然后依据敌情通报测算射击诸元,具体来说就是把炮兵群所在的炮阵地作为圆点依照火炮的口径和射程画出若干个同一圆心但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再把每一个圆分为36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密位,最后把侦察兵获得的敌方阵地坐标以代号标注其上,平时严密伪装保持火力静默,绝对不暴露我方阵地及意图,平日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演练,一旦开战地面部队需要火力支援,只需报出敌阵地坐标代号,炮兵即可在最短时间内计算火炮俯仰角和射击诸元,先敌开火,首发命中,纵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也能做到弹无虚发;据前辈们讲,当时因为是战时,临战训练要求及其严格,一切从实战出发,为防敌炮兵火力反击,按指挥部的要求,炮阵地真一假二伪装三,所谓真一,即一个真阵地,假二,即两个备用炮阵地,当首波火力打击后,为防敌军炮兵火力反击,应立即转移至备用阵地,伪装三,即这三个阵地都必须进行工事加固和严密伪装,如此方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但在开战后,备用阵地从来没用上,不是越军无能,而是我军战前准备的实在太好,首长们是怎么说的“你们打得越好,步兵的伤亡就越少,表面上是步兵攻坚,实际上就靠炮兵火力来开路”,有了这句话,大家士气高昂,为了减少步兵兄弟们的冲击伤亡,实现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的目标,炮兵们没日没夜的练,练到最后至开战前期,炮兵群从解除伪装到第一发炮弹出膛,如果是敌阵地等预设目标,反应时间不会超过30秒,如果是敌增援部队等活动目标,不会超过一分钟,火炮班上每一个战位,从瞄准手到计算兵,都能一口报出敌阵地坐标方位距离弹种射击诸元,即使是在战时灯火管制的情况下,闭着眼睛也能瞄准开炮,如此水准,敌方下场如何,基本上可以想象,开战首日,为了增强打击效果,指挥部的首长最终决定采用弹幕覆盖的方式,以密度来补偿精度{我们当时还没装备激光制导炮弹,只能依靠增加落弹密度},我们一天就消耗了近万发炮弹,炮兵群首次开火,落下的炮弹就将敌阵地全部覆盖,据在前沿观察的侦察兵讲,我们的弹幕落下去在敌人阵地上打出铺天盖地的一阵火雨,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杀伤,第一波次火力打击所有的炮弹全都是配备的短延期引信,敌人的永备工事构筑的再好都没有用,因为炮弹往往都是穿透水泥墙等掩蔽物之后才爆炸,碉堡从外面看一个小洞,里面的人则是血肉横飞,首波打击过后,如梦初醒的敌炮兵才开始反击,我们即刻还击,与敌炮兵展开火力战,所有炮弹又更换成近炸引信,由于战前准备充分,敌阵地的坐标是早就测算好的,因此是一打一个准,用前沿的话来讲,望远镜里那是铺天盖地的火雨,炮弹密集的像下雨,敌人阵地上只见残肢断臂四处横飞,敌军炮兵只撑了半天就被打垮了,之后再也不敢开火,因为每次开炮都会引来我方十倍的回击,打到最后,连还击的勇气都没了。
朝鲜人民军复杂的军衔等级
朝鲜人民军复杂的军衔等级用世界上军衔最多的国家。
朝韩两国民族相同、语言相同,血脉相连、骨肉难分。
要不是当年那位美军小军官在北纬38度线上画了一道,要不是为期3年的半岛鏖兵,今天屹立在半岛上的应当是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统一的高丽国家!在此对这两个国家军队的军衔制度作一简述,同时真心希望这两种军衔在不久的将来合并成一种有高丽民族特色的军衔。
朝鲜军衔:等级之多,世界之最朝鲜人民军自1948年2月8日建军伊始即实行军衔制度,当时设立有如下军衔等级: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准尉、上士、中士、下士),战士(上等兵/上等水兵、列兵/水兵),共5等18级。
人民军的第一代军衔标志与当时的苏联红军极为相似,只是多了一个“两杠四星”的大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当战局危难时,朝鲜党、政府推举金日成同志为内阁首相(相当于国务院总理,1948年即任此职)兼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并授予大将军衔。
“金日成将军”这一尊称由此而来。
1953年2月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政令:授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以元帅称号,授予民族保卫相崔庸健以次帅称号。
政令称,由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在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和创建、加强与发展朝鲜人民军的事业中,建立了特出的功勋,并在反对美、英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者的正义的祖国解放战争中,以卓越的指挥建立了光辉的功勋,特在光荣的朝鲜人民军建军5周年之际,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由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民族保卫相崔庸健在加强朝鲜人民军的事业中和祖国解放战争中建立了功勋,特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次帅军衔。
根据这一政令,朝鲜于1953年增设了朝鲜元帅、朝鲜次帅(习惯上称人民军次帅)等高级军衔。
1958年将准尉军衔改为特务上士军衔。
1992年设立最高军衔朝鲜大元帅,并在金日成同志80岁寿辰时,将这一最高军衔授予金日成同志。
韩国历史中的韩战与朝鲜冲突
韩国历史中的韩战与朝鲜冲突在韩国历史中,韩战与朝鲜冲突是两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韩战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是朝鲜半岛上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韩国与朝鲜民众的生活,也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起因朝鲜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东亚局势。
当时,苏联和美国在冷战的背景下分别接管了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两个势力对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分歧。
韩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朝鲜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两个对立的政治体系逐渐加深了南北之间的矛盾。
二、战争的爆发1950年,朝鲜军队发动袭击,企图统一朝鲜半岛。
韩国不愿意成为朝鲜的一部分,遂寻求美国的帮助。
美军迅速介入战斗,组建了联合国军,与朝鲜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韩战随即爆发,双方在半岛各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战役。
三、战争的进展在韩战初期,朝鲜军队以其人数优势和熟悉地形的优势,占据了大片领土,威胁到韩国首都首尔。
然而,随着美军的增援和联合国军的有序组织,形势逐渐扭转。
最终,联合国军成功地将朝鲜军队逐出了南部,并占领了北纬38度线。
四、国际干预与停战协定韩战不仅仅是朝鲜半岛内部的战争,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一部分。
中国是唯一公开支援朝鲜的国家,而美国则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由于战争局势的胶着,双方在1953年达成停战协定,恢复了停战状态。
不过这份协定并未正式结束战争,两个国家仍然处于冲突状态。
五、对韩国和朝鲜的影响韩战对韩国和朝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朝鲜的分裂,形成了现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韩国两个国家。
其次,韩战也对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战后的几十年里,韩国出现了快速经济增长,并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之一。
而朝鲜的经济发展则遭受了限制,导致了贫困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六、地区与国际稳定性韩战和朝鲜冲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朝鲜半岛。
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对朝鲜提供了支持,而美国则带领着联合国军参战。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军力:朝鲜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军力:朝鲜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半岛大雨滂沱,汉城被雾气笼罩。
这是朝鲜半岛梅雨季节里普通的一天。
4时,三八线上,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5时,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
斯大林想占领日本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宪章》签订。
美苏两国的并肩作战埋葬了法西斯,但意识形态的对抗却使昔日的“盟友”成为冷战下的“仇敌”。
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后,前锋部队迅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开城附近,而此时美军正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冲绳与日军激战,无暇顾及朝鲜半岛。
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迫使美国人不得不首先考虑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
正当美国人还在地图上寻找一条合适的界限时,此刻苏联人的脚已经踏在朝鲜的土地上了。
美国唯恐苏联独占朝鲜,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
关于三八线划界这个仓促的建议,美国人没想到苏联人真的会同意,因为此时朝鲜半岛上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即使苏联提出以37度线甚至更南面为界,美国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接受苏联的修正方案,但斯大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该方案。
斯大林之所以会同意三八线方案,是因为苏联想要以此作为条件换取苏军部分占领日本。
在斯大林眼中北纬38度线应该向东一直延伸至日本列岛,也就说苏联人要以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区交换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地区。
苏联放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机会不过是为了表达与美国“交换”地盘的诚意,或者说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
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
正是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得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都各自谋划着以武力统一对方。
朝鲜半岛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遥远的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神经。
1948年12月,苏联单方面从北朝鲜撤军,此举意在逼迫美国撤军南朝鲜,同时也为防止“擦枪走火”,避免美苏在朝鲜半岛直接发生对抗。
朝鲜韩国军事实力对比
朝鲜韩国军事实力对比最近朝韩炮战事件发生后,朝鲜军事力量受到了更多关注。
韩国防部长金宽镇在国会指出,朝鲜近年来重点发展非常规作战力量,对韩国形成了严重威胁。
那么朝韩整体军事实力对比究竟如何?为什么朝鲜在强大国际压力下仍坚持发展远程导弹、核武器?网易军事为您作出简要分析。
朝鲜最新公开的"暴风虎"坦克,其实它基本就是T-62的改进型(上图),在火力,防护,火控均与韩国K1坦克(下图)差距甚大。
韩国陆军装甲部队共有33个师属坦克营、9个装甲旅属坦克营和12个预备役坦克连,总编制坦克数超过1500辆,其中有800多辆韩国在美国支持下研制生产的K1主战坦克,还包括K2坦克、80辆俄罗斯T-80坦克、数百辆M48坦克等型号。
K1坦克起源于韩国1974年的军队改善计划,1980年选定美国克莱斯勒防务公司为主承包商进行研制,1984年装备部队,可以视为美国陆军M1主战坦克的简化缩小版。
K1坦克采用了105毫米主炮,配有指挥仪式火控系统和红外夜视设备,采用德国MYU公司的1200马力柴油机,战斗全重51.5吨。
2001年K1A1主战坦克研制成功后,部分K1坦克也按照K1A1坦克的标准换装了120毫米主炮、增加了正面装甲,使火力和防护能力得到提高。
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为了偿还欠韩国的债务,向韩国提供了80辆T-80坦克和40辆BMP-3步兵战车,韩国陆军也将这批装备编入作战部队,并在朝韩关系紧张时派遣到三八线地区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M48A2、M48A3、M48A5坦克是韩国在冷战时期引进的,截止1999年时,共有1037辆,估计这十年来其中大部分坦克已经退役。
朝鲜陆军拥有92.3万人,编有26个步兵/摩托化步兵师、15个装甲旅、24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独立步兵旅,装备T-54/-55、T-62、T-34和59式中型坦克约3000辆,还有约500辆PT-76两栖坦克。
虽然装备规模很大,但是这些坦克全都是上世界5、60年代研制的老旧装备,其100毫米线膛炮、780马力柴油机、正面300毫米等效装甲防御能力的技术标准早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坦克发展潮流,在与韩国K1、T-80坦克的正面对抗中毫无胜算,只能依靠数量优势或战术部署来争取拉近交换比的机会。
揭秘北朝鲜金日成手下“四野”部队的真实命运
揭秘北朝鲜金日成手下“四野”部队的真实命运日本宣布投降后,金日成在苏军保护下返回朝鲜北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在1947年,中方抽调吉东警备一旅二团的两个营计1200人“送回朝鲜”,支援金日成建国、建军.1949年初,金日成谋划武力统一南北,但手中兵力明显不足。
金日成派遣朝鲜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访华,请求军事支援。
金一向中国方面提出,能否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编成中的朝鲜族师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当时,林彪四野编制内共有3个朝鲜族师,这些朝鲜人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加入东北抗联和后来的四野的,是一支经历了长期战火考验的虎狼之师。
毛泽东表示无条件的满足金日成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个朝鲜族师中,有两个驻扎在沈阳和长春(164、166师),另一个正跟随四野的主力部队南下作战(156师),中国随时准备把驻扎在东北的两个师连同全部武器装备移交给金日成政府。
另一个师,待战斗结束后再移交。
金一提出:这三个师所需的弹药能否给予支援?中国方面表示:我们能够制造弹药,朝方需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实际上,不但弹药全部满足朝方要求,人员上也进行了紧急补充。
1949年6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林枫、副主席张学思、高祟民联名电示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副主席周持衡:“兹决定由你省扩充1500名朝鲜族新战士之紧急任务,限于7月20日前完成。
条件17岁至30岁之青壮年,历史清白,不要特务、宪兵、警察及其他成份不好者。
身体强健,没有慢性病及梅毒等恶性症。
”电报最后要求新兵直接交第一.师接收“希即动员组织力量,具体布置,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完成任务。
”.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延边地区扩军1200人.其他各县300人。
21日,.吉林省委通知延边地委和各县县委,具体分配备县扩军名额为:“延吉县600名,和龙县300名,珲春县150名,汪清县150人,敦化县150名,蛟河县150名。
”.延边地委随后下发通知,层层动员,按计划完成了此次扩军任务。
炮火连天剖析韩战中的大规模炮击战术
炮火连天剖析韩战中的大规模炮击战术韩战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发生的一场重要的军事冲突,此次战争中的大规模炮击战术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对韩战中的大规模炮击战术进行剖析,探讨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一、大规模炮击战术的定义与目的大规模炮击战术是指战争中,通过集中大量火力对敌方阵地进行轰击,以达到破坏、削弱和消灭敌方战斗力的目的。
其主要目标是摧毁敌方的火力点、机场、军事基地等重要目标,同时制造混乱和恐慌,为己方部队的前进创造有利条件。
在韩战中,大规模炮击战术被多次使用,不仅对敌方战斗力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为联合国军提供了有效的火力支援。
二、大规模炮击战术的执行过程1. 情报收集与分析:在进行大规模炮击战术之前,需要对敌方阵地和目标进行详细情报的收集与分析。
这包括敌方兵力分布、火力点位置、交通线路及后勤补给等。
只有充分了解敌情,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炮击。
2. 火力集中:大规模炮击战术的核心是火力集中。
采用多种类型的火炮,如加农炮、迫击炮和火箭炮等,集中火力对敌方目标进行密集轰击。
通过火力的集中投放,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破坏。
3. 火力支援与配合:大规模炮击战术需要与己方部队的其他兵种密切配合。
在火力支援的同时,需要确保己方部队能够顺利推进和协同作战。
火力掩护不仅包括对敌方的火力点进行破坏,还需要对己方部队的掩护和保护。
4. 持续轰炸与战术调整:大规模炮击战术一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轰炸,以达到最佳效果。
同时,需要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做出战术调整,以确保战斗的顺利展开。
三、大规模炮击战术的影响与效果1. 对敌方战斗力的摧毁:通过大规模炮击战术,可以对敌方的战斗力造成严重的损失。
敌方的阵地和火力点被破坏后,其作战能力将受到严重限制,给己方部队创造了更大的机动空间。
2. 心理战的影响:大规模炮击战术能够制造恐慌和混乱,给敌方部队造成心理压力,并导致其士气低落。
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对于敌军的战斗力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 士气提升与鼓舞:大规模炮击战术对于己方部队也有着明显的士气提升和鼓舞作用。
朝鲜军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师
朝鲜军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156师为朝鲜人民军7师(朝鲜战争暴发时改为12师)中国人民解放军164师为朝鲜人民军5师中国人民解放军166师为朝鲜人民军6师看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体系和序列编制,都能发现了一个问题。
四野有12个纵队,在1948年11月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时,1纵到12纵分别改称为第38军到49军。
每军辖3个主力师,分别从38军的112师开始排到49军的147师。
长春起义的曾泽生的部队编为50军,下辖148到150师。
东北地方部队整编为151到162师,分别编入各个主力军。
(例如:151师归38军,152师归39军等等。
)可是,在序列中有155师,157师,却没有156师。
有162师和167师,却没有163、164、165和166师的番号,到了167师以后才恢复正常。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已经胜利结束,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将所有部队从头到尾编个号,怎么会出现一些部队番号神秘失踪的事情?一位四野的老将军,他说,所有师的番号都实实在在,没有空缺的道理。
:为什么166师不见了。
老将军好一阵,表情严肃地说:你们年轻,不懂历史。
除此之外再也不说了。
要知道,在军队中如果撤销一个部队的番号是非常严重的惩罚,除非全军覆灭,通常不会轻易撤销番号。
例如,国民党的74师,王牌军,在山东孟良崮被全歼,蒋介石马上找来些74师的老兵恢复建制。
四野在1948年辽沈战役之后,拥兵百万,雄视天下,从来没有听说打过败仗。
怎么会把这么多的师给丢了?后来,我问另外一位老将军,他什么都不回答,只是连连叹气,伤心啊,伤心。
他们不约而同地守口如瓶,一定在隐瞒着一个重大的史实。
越是神秘,越引起我的好奇。
[ 转自铁血社区 / ]在汉城战争博物馆内清清楚楚地阐明了朝鲜战争中南北双方主要作战部队的编制和来历。
在这里发现了四野失踪番号的下落。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64师改称朝鲜人民军第5师。
166师改称为朝鲜人民军第6师。
杨青时浅议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浅议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新疆班杨青时一、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区别对于“朝鲜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二者是既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两个概念。
前者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后者从1950年10月25日正式开始。
对6月25日开始的朝鲜战争,朝鲜政府一直称为“祖国解放战争”,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将那场战争统称为“朝鲜战争”,而韩国方面出于自尊则称为“韩国战争”。
朝鲜战场的参战各方对战争有不同称谓,主要是因为参与此战的目标有重大差异。
朝鲜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开始时,原来是北南双方的内战,两天后因美国参战变成国际战争。
在此之前,李承晚为总统的韩国政府叫嚷要“北进统一”,金日成领导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要实现“祖国解放”。
现在国际上有人总想炒作“在朝鲜谁打响第一枪”,其实自1948年末苏军撤出朝鲜和1949年美军撤出朝鲜后,对峙的北南双方相互之间便枪声不断,三八线两边的战斗在1949年末至1950年初已上升至营级规模,最终演变为力量处于强势的一方发动大规模攻势以谋求实现统一。
回顾当初朝鲜民族的分裂和内战,恰是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恶果。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朝鲜划界而治,双方各自的占领区内都建立了宣布代表全朝鲜的政府,这便种下了内战的种子,美苏撤军后的南北争端仍未能摆脱两大国在冷战中对峙相争的影响。
所以说朝鲜战争是朝鲜半岛的同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势力的重新划分而造成的一次民族分裂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则是针对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开始对金日成领导的北朝鲜施以援助联合打击入侵朝鲜的联合国军。
对中国人而言,只是在每年10月25日这个志愿军参战日举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活动。
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只是援救危在旦夕的邻邦并“保家卫国”。
因此中国也只纪念对中国而言有重大意义的“10·25”。
二、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原因分析60多年前的1950年6月25日,在中国东邻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朝鲜人民军
朝鲜人民军历史上一只强大军队的崛起,一般要经受无数次被视为兵家常事的胜败,方能够引起世人重视,这个过程有时要十几年(如解放军) 、几十年(如苏军),甚至更长时间(如普鲁士及其继承者德国、日本等),而60年前,在朝鲜半岛北部,一只新兴军队却颠覆了这一规则:正式成军不过两三年;最高司令官在此之前只是个营长、而且仅指挥过几次游击作战;官兵在由数百人扩充到近十万的过程中,在本土几乎没打过一场实战,但一打起来却势如破竹,以苏军的装备、解放军的顽强,将对手几近置于死地,初期装甲兵配合的一个师团竟然可以围歼美军的一个师,这样的战斗力恐怕只有二战初期的德国和日本堪与之媲美。
直到现在,美国、日本及韩国仍把这支军队视为心腹大患加以防范,这只军队就是老斐打小起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朝鲜人民军。
了解一下朝鲜人民军成军历史,也许可以管窥到至今仍然神秘的这只军队的一斑。
先说说朝鲜人民军的那些人,是如何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来源之一:远东苏军88旅苏军远东88旅,是东北抗联对日作战失利以后,陆续退到苏联境内的残部组建的一只部队。
抗联的事说来话长,九一八刚爆发时是抗联的全盛期,大大小小各路部队加起来有十一个军,四万多人,但打到后来,特别是四十年代初期,就剩下不到两千人了,为保存抗联部队的种子,余部大多退入了苏联,在苏联设了南北两个野营,周保中、李兆麟带的那拨人叫北野营,金日成那拨人叫南野营。
进入苏联的抗联也就千把号人,叫司令军长的都有好几个,师长团长一大堆,刚三十出头的金日成也是个师长,又称抗联二路军第一方面军司令,但苏联人对这些司令军长师长一个都不认,带多少兵过来就让你当个多大的官,88旅只下设4个营,官多兵少,有的连排可能有官无兵。
这个旅的叫法挺多,全称是苏联远东红军步兵独立第88特别旅,对外番号为8461步兵特别旅,中国称其为“抗联教导旅”,或“中国旅”,后来俄国人整合该部队时加入进来了一些苏军军官和远东地区的少数民族士兵,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旅的朝鲜人和与汉族官兵数量差不多,军官至少一半以上,士兵至少一个整营,于是苏联人、朝鲜人又把这只部队叫国际旅(其实这批朝鲜人在当时全都是中国籍,党组织关系都在中共)。
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
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一)■土立方~earththree近期东北亚乃至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新闻之一,莫过是北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的去世。
对于当前的世界格局和价值观念,一位领导人的去世能引起如此的国际影响力,已属十分罕见。
金正日的逝世带来广泛的国际聚焦,和这个家族对朝鲜绝对的控制力,以及朝鲜半岛问题对东北亚安全格局的影响,都密不可分。
在朝鲜问题的所有历史观点中,无论曾经或现在,也无论哪一国哪一方,与此关系最错综复杂和交织纠结的,(除朝韩自身外)都当属中国(大陆)。
而中国(大陆)对朝鲜问题的报道宣传,从1950年至今,也有若干版本和不同视角。
故本文依所有确定之历史事实,分三篇对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做一综合回顾,以期重新客观的审视历史。
上篇:金氏家族与“北朝鲜”谈论朝鲜问题,无论是当前的朝核问题,还是半岛局势;无论是朝鲜战争还是半岛现状的形成;更无论是中美俄(苏)影响还是东北亚安全;……,都不可回避的要谈到一个家庭——朝鲜的第一家庭,金氏家族。
一、朝鲜半岛之历史背景朝鲜半岛分割为南北两部,并非是久远的历史。
当代朝鲜分割现状,是二战后美苏瓜分亚洲势力范围的直接产物。
关于朝鲜民族的起源,现有数个版本,且无明确定论。
主要有——·依传统的朝鲜历史,朝鲜民族为中国商周时代的移民与原半岛上的土著居民组成,现在大部为中国移民后裔。
此说法现为最正统,史料证据也最多,史称“箕子朝鲜”学说;·而步入21世纪后,随着朝鲜民族主义情绪的上扬,传统的“箕子朝鲜说”目前正被朝鲜半岛社会所质疑。
正取而代之“箕子朝鲜说”的,是现韩国官方采纳的,基于神话传说的“檀君古朝鲜”学说;无论哪种起源学说,无可争议的朝鲜历史是:公元918年建立“高丽王朝”,并于公元936年统一朝鲜半岛(之前半岛有“54国”“12国”“朝鲜三国时代”和“后三国时代”等)。
公元1392年,由高丽武将李成桂簒夺高丽王位,经明太祖朱元璋圈定新国号为“朝鲜”。
这一战比铁原阻击战更艰苦,师长“自作主张”,却拯救了志愿军
这⼀战⽐铁原阻击战更艰苦,师长“⾃作主张”,却拯救了志愿军长津湖之战可以说是整个抗美援朝中最艰苦的⼀战,九兵团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下,打败了美军,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了三⼋线。
这是⼀场伟⼤的胜利,这⼀战打出了九兵团王牌部队的威风,但这还不是九兵团在朝鲜战场上最⾼光的战绩,因为在第5次战役中,20军58师打出了⼀场⾼出天际的华川阻击战。
这⼀战意义丝毫不亚于63军的铁原阻击战,在这场阻击战中,58师以⼀个不满编的师,独扛美军10个团的进攻,9471⼈涌现出了11个战⽃英雄,⽽在铁原阻击战中,只有⼀⼈获得此殊荣,从这⾥我们也能看出华川阻击战的激烈。
华川阻击战的胜利,拯救了⼗⼏万志愿军袍泽的⽣命,激烈程度和战略意义,丝毫不亚于铁原阻击战。
但是由于缺少宣传,华川阻击战的知名度远远低于铁原。
战⽃⼒负⼀层的韩军第三军团第5次战役第⼆阶段,彭⽼总使出⼀招声东击西,做出要在西线打⼤仗的假象,美军新统帅李奇微不明就⾥,连忙让范弗⾥特率领美军主⼒作战西线。
可是当美军刚刚到位,喘息未定之时,东线战场上志愿军和⼈民军⼀部发起了强⼤的攻势。
作为朝鲜战场上的战⽃⼒负1层,韩国军队⾸当其冲,在我⼈民志愿军的攻势之下,韩国第三军团迅速崩溃,直接GG。
韩国⼈垮了,这是所有⼈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垮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彻底,却⼜出乎了许多⼈的意料,其中就包括美军的统帅李奇微将军。
⾯对这样的猪队友,愤怒的李奇微宣布撤销韩国第三军团的编制,这也创下了⼀个记录,⼀个耻辱的记录,主场作战的主军被客军越俎代庖撤销了番号。
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算是头⼀份,这也算是⼈民志愿军送给韩国军队的⼀份⼩礼物吧。
范弗⾥特的逆向思维⾯对东线战场上出现了重⼤的漏洞,还在西线的范弗⾥特,只能拼命地赶回来救⽕,由于美军的机动⼒强,装备好,再加上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100多公⾥的路,范弗⾥特的主⼒部队,只花了10个⼩时就赶了回来,成功地填补了空档,这也算是范弗⾥特,在整个朝鲜战场上为数不多的成功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等级森严,没有军事民主,强调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作风虽然限制了下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在作战经验并不算太丰富,战斗骨干比例偏少,战斗经验不足,各级军官实际指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能起到坚决贯彻上级意志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朝鲜人民军在作战时往往异常勇猛,死战不退,在士气高涨,指挥员意志坚决时往往表现得很顽强,但战术相对刻板。但一旦攻击受挫,或者军官丧失了自上而下的控制,或者指挥员自身战斗意志不足的情况下,部队往往士气低落得特别明显,战斗力一落千丈,前后判若两人,甚至部队整体崩溃瓦解。这种现象在一些缺乏八路军或者四野归国官兵做骨干的部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前线人民军各部的补充却是以在南方征召的新兵为主,以北方动员兵力补充为辅。南方征召的新兵仅仅经过三、五天,最长不超过七天的训练即补入作战部队,其战斗素质可想而知。由于损失惨重,到大田战役后,虽然在战役间隙尽可能整补,但一线各师团的实力平均都在编制数的一半以下。在北方老兵的带领和监督下,南方新兵尚能一战。但美军仁川登陆后,战场形势逆转,釜山前线人民军大溃败,这时,各部队的南方藉新兵大量逃亡,由此形成连锁反应,更加剧了朝军前线部队士气
3、训练
战争爆发前朝鲜人民军的训练是很严格很刻苦的。这对于将一支新编成的,三分之二的人无实际战斗经验的军队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一定作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但是,训练教范全部是照般苏军的,不走样地学。由于军队的传统、作战环境、作战式样以及保障能力的不同,适用于苏军的教范未必就适用于朝军。
一、部队基本情况
朝鲜人民军从建军的第一天起就深受苏军、日军以及解放军的影响,可以说是三者的混和体。
众所周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人民军的创建都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扶持。朝鲜人民军的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基本上都是苏联模式,条令是翻译的苏军条令,并特别重视政治教育。
在军队体制上,朝鲜人民军实行的是一长制,各级编有政治副长。朝鲜人民军为政治副职取了一个颇有朝鲜特色的名称-----文化副长。营以上军官每人都配小车和女秘书,这一点让志愿军官兵尤其看不惯。
苏式装备对朝鲜人民军战斗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人民军一个师团拥有122毫米榴弹炮12门,76毫米加农炮36门,SU76自行火炮12门,120迫击炮18门,82迫击炮81门,60迫击炮108门,45毫米反坦克炮42门。这种装备水平不仅强于李伪军,而且也远远强于同期解放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但是由于朝鲜工业配套能力不足,绝大部分炮弹只能依赖从苏联进口。一旦补充量赶不上消耗量,朝军的战斗力就大打折扣。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在仁川--汉城防御战期间,朝军坦克部队因为极缺高爆榴弹,所以只能使用穿甲弹对付美伪军的有生力量,其作战效果可想而知。
在美军介入后,朝方速战速决的希望破灭,一线的朝军各部损失极为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朝军统帅部热衷于将北朝鲜境内动员的人力组建新的师团、旅团。从开战初期的10个师团、1个坦克旅团和1个独立坦克团,迅速膨胀到了半年后的28个师团,3个坦克师团以及一些旅团和警备队。这些新部队的忠诚度、执行命令的坚决度当然有保障,但由于训练不足,极度缺乏战斗骨干,其实际战斗力非常有限。
解放军对朝鲜人民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些从中国归国的高级将领和成建制返朝的部队中。从中国返朝鲜的官兵总数几乎占到了开战时人民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解放军的一些机动灵活的战术、部队建设的一些经验也带到了朝军中。
与许多人想象的相反,解放军对朝鲜人民军的影响不仅远不及苏军,甚至还不及日军。这是因为朝鲜人民军是由苏联顾问一手组建并训练的,从一开始就将全盘苏化作为建军方向。解放军的那套克敌制胜的法宝,比如机动灵活;军事民主;不以夺取土地为目标,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以战养战;官兵平等;诉苦运动;群众工作;优待俘虏,瓦解敌军等通通被被苏联顾问及朝军中苏联归国军官视为“不正规”和“游击习气”而摈弃。取而代之的是苏联那套正规而刻板的单纯军事路线。在这一点上,以金雄为首的从中国返朝的军官们对此有不同看法,曾试图进行一些制抵、矫正和揉合,但由于朝鲜国内、军内整体政治风向的原因,实际上收效甚微。
令人费解的是,朝鲜人民军在装备供应上不但极度崇尚苏械,而且在具体做法上也非常刻板。这不仅表现在志愿军入朝初期,急盼我们出手援救的人民军官兵看到志愿军装备的杂械时,失望,不屑,鄙夷之情溢于言表。而且在战争初期大田战役后,人民军损失巨大,武器弹药装备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刻板地从苏联紧急进口装备,顶着美机的轰炸历经千辛万苦地输送到前线,途中损失大半。在洛东江战役和釜山战役中,能运到前线的物资平均每个师团每天仅15吨左右,鉴于当时一线人民军的满员率仅在一半左右,也就是说每人每天的物资供应量充其量仅3公斤左右。苏械装备中自动火器多,弹药消耗量大,如此之少的供应量自然严重削弱了前线人民军的战斗力。许多火炮就是因为缺乏炮弹而不得不拉回后方休整,从而使前线部队火力锐减。
朝军中的苏式装备都是二战时期苏军使用的成熟产品,或者说就是战后苏军换装汰换下来的装备。朝鲜境内集中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工矿企业,能保证部分轻武器弹药及火工品的供给,也能自制部分轻武器(比如仿制PPSH41的49式冲锋枪),但重武器全都依赖从苏联进口。
作为开战时朝鲜人民军进攻的主要拳头,105装甲旅和独立坦克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两支装甲部队装备的是T34-85型,在当时仍是苏军的一线装备。
由于朝鲜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五十年之久,许多朝鲜人曾经在日军中服过役。不少人是在中国战场上反正,加入朝鲜义勇队,返朝后这些人成了最初建军时的骨干来源之一。因此朝鲜人民军受日军的影响也颇大。比如说,虽然编制体制是苏式的,但各级编制的称谓是却是军团、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这是典型的日式称谓。
简析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四)
4、兵员素质
从兵员素质上来说,开战时朝鲜人民军中具有作战经验的约占三分之一。一部分来自抗联,一部分来自八路军,大部分来自四野,极少数来自苏军。
抗联和八路军战士富有敌后游击战的经验,这一点在美军仁川登陆后,洛东江前线朝军大溃败时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保存了大批有生力量。来自四野的战士对于运动战,穿插、迂回经验丰富,也打过一些攻坚战和野战阵地防御(例如47军的黑山阻击战,使日后朝军第7师团的指官兵们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些官兵成为了人民军的中坚力量。
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时,在前线的朝鲜人民军有1、2、5共三个军团、14个师团的番号,但总人数仅75000人,平均每个师团仅5000人左右,不仅编制的一半,且重武器拥有量极少,战斗力孱弱,只能作为轻型步兵在次要方向上搞迂回渗透。1951年志愿军第五次战役结束,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双方均转入固守。朝鲜人民军才在中方的建议下,着手编并番号,将18、19、31、32、36、38、41、42、43共9个师团撤编,并将每个军团整编为3个师团,精简下来的军官和士兵补充到其他编制不全的师团中去,这样才使每个师团兵员增加到了7000人左右,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也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在大后方及在中国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域内征集新的兵员,不再急于调上前线,而是一边开展军政训练,一边负责警戒东、西海岸。待训练到一定程度,才成建制调往东线替换久战疲惫的部队担任阵地防御任务。
举一个例子,吴瑞林将军在《抗美援朝中的第42军》一书中有如下记载:我志愿军刚进入朝鲜时,42军在东线派125师副师长茹夫一带两个营深入敌后寻找人民军残部。找到朝军12师团两个建制不完整的大队(营),组成了中朝联合游击支队。该支队在敌后试图利用暗夜歼灭或驱逐伪8师警戒部队,但万万没想到,12师团受到苏军训练的影响,突击队在夜间冲击时也高呼“乌拉!”,从而暴露目标,遭敌近距离火力杀伤,伤亡惨重,连续两次攻击失败,只能放弃原计划绕道转移。
曾在苏军中服役的朝鲜藉官兵人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坦克部队,这是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进攻的中坚力量。作为朝鲜人民军进攻利矛的第105装甲旅和独立坦克团在大田战役后损失惨重,朝军将105装甲旅升格为装甲师,但仅仅运去少量坦克作为补充,却将开战后苏联紧急援助的大部分坦克组建第16、17装甲旅,分别装备T34型43辆、40辆。装备补充相对较易,但技术兵种养成时间较长,且新单位各方面磨合不够,战斗力有限。因此,朝鲜人民军坦克兵的素质在开战后有明显的下降。
12师团就是由47军中的朝鲜族战士编成的,朝鲜战争爆发时的番号是第7师团。开战后不久改称12师团,并在8月攻势中荣获“安东”师的荣誉称号。该师团指战员长年在47军编成内作战,对解放军那套战略战术应该非常熟悉。该师团回到朝鲜时,距战争爆发仅有两个月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进攻的准备,部队的换装和重新整编,那么进行苏式整训的时间不可能太长。战争爆发后战斗频繁激烈,更不可能有时间从容整训。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相隔半年时间,这支原四野出身的部队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受苏军训练的影响如此之深,其他部队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同时期的我人民解放军仍是杂械,给部队后勤供应上带来相当大的麻烦。相比较而言,朝军的全苏械化在后勤保障上比我军的万国牌杂械要优越得多。但根据后期志愿军的使用经验,苏式枪械并不比我们的杂械好用,例如TT33不如毛瑟驳壳枪,DP28轻机枪不如捷克式,PPSH41不如美制M3,莫辛纳干步枪不如中正式和美制M1903步枪,郭留诺夫重机枪的轮式枪架不适应朝鲜山地。
简析朝鲜战争中的朝鲜人民军(一)
朝鲜人民军最初是以原抗联和八路军朝鲜籍归国人员为骨干组建起来的,在朝鲜战争初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自开战一直到仁川登陆前,美日对朝军的评价非常高,称朝军拥有类似于二战德军那种强悍的战斗力。对于这种说法,本人持保留态度。在我看来,过分地夸大对手强悍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遮羞布而已。要评价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得从编制,装备,人员素质,指挥能力,部队作风、保障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衡量。下面就部队基本情况、装备、训练、兵员素质、指挥人员素质、实战表现等几个方面简略谈谈,权当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