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古商城简介(详细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村古商城简介
周村是村,早在18世纪,乾隆皇帝就御赐“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周村又不是村,明清时期,周村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经济辐射周边千里的市镇,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等称誉,成为闻名全国的商业重镇。
周村主要景点有千佛寺、三益堂、民俗展馆、票号展馆、大染坊、魁星阁、淄博艺术博物馆、状元府、汇龙园等10余处景点,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通过用大量古建筑、实物、展品来展示周村古商城的鲁商文化、建筑文化、丝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通过现场手工表演展示周村传统名吃——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和老粗布特色旅游产品的纺织过程。
周村是中国的魅力古镇、山东省的十大影视基地之一。
很多著名的影视剧皆出于此,1993年张艺谋导演就在此拍摄了改编自著名作家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活着》,并获得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葛优更是凭借此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戛纳影帝。
你一定为《闯关东》的传奇故事而热血沸腾,可是你知道《闯关东》的拍摄也有“周村·古商城”的一份子吗?你一定看过《大染坊》,可是你知道大染坊的故事发源于周村并且拍摄于此吗?你一定听说过北京瑞蚨祥,可是你知道瑞蚨祥就是从周村发家的吗?
状元府:位于丝市街北侧的状元街,他的主人是周村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史上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武状元——王应统。
下面请大家随我走进状元府,共同去了解一下。
现在这个规模的状元府,是由王应统的第十八代旁系子孙,在此投资了一千多万,在其原址上修复的占地面积达三千三百三十平方米的院落,(大约五亩地),共三个院落,后面还有一个练武场地,旁侧有一个后花园。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状元府的第一进院落,两侧的是门房,距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在您眼前的这座是状元楼,最初是王应统的父亲王廷扬居住的场所,后来王应统中了状元,那块匾额就挂到了上面。
下面请大家随我走进状元楼我们共同看一下。
您看到里面所有的家具,都是后期东家自己收藏的,虽不是王家祖上传下来的,却是与那个年代同步的收藏珍品。
在2007年5月份,中央2套艺术品投资栏目走入周村做了一期大型的鉴宝会,当专家看到了这些珍奇异宝,都大为惊叹。
说了这样一句话:“周村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首先看一下您面前的这个屏风,上面这些镶嵌的物品都是用玉石、兽骨、玛瑙等珍贵的材料制作而成的。
是一幅百子闹春图。
请大家再随我往左边看,这是一尊元代出土的木佛,据说很有灵气。
在上方这块匾额内的逍遥福寿四个大字是弘一法师李叔同题写的,他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走出状元楼,请大家随我走进第二进院落。
右侧的展厅内通过展板,介绍了王应统的戎马一生。
王应统生于1664年卒于1715年,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历史上周村属长
山县,解放之后两地才分开的。
现在长山属邹平,位于周村的北侧。
由于受家庭的影响,王应统自幼熟读经书,崇尚儒学。
受其父的影响,他从小便喜欢习练武艺,除从父学习外,还四处拜师学艺,早起晚睡,勤学苦练。
经过多年努力,终于24岁考中武举,在康熙二十七年被钦点为武状元。
初授山西中路利民参将,开始军旅生涯。
1696年,跟随康熙皇帝平叛噶尔丹叛乱,成功平定叛乱后,王应统以军功升为山东总河中军副将。
康熙皇帝在出巡时多次接见他。
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念他清正廉洁,提升河北总兵,镇守怀庆。
王应统为官清正,不善于阿谀逢迎,招致一些贪官污吏的嫉恨,于是千方百计造谣中伤他。
皇帝一时失察,竟将他免职下狱,幸亏有人为他辩护,才得以平安无事。
皇帝让他告老还乡了。
后来发现冤枉了王应统,几次找他进京谈话表示慰问,但他对官场已经厌倦,婉言谢绝了皇帝的换留,仍回家乡。
在此风水宝地上盖起了这座状元府。
在府内吟诗作画颐养天年。
他病逝后,家人遵照他的吩咐,将遗体掩埋在周村城西象山山麓。
您眼前的这张路线图,就是平叛噶尔丹时走过的路线。
当时他负责粮草供应。
千里远征,有的部将为了贫图方便,把粮草卖掉以减轻负担,打算到目的地再买回。
可新疆地广人稀,根本无处筹粮,唯有王应统不顾别人的笑话,一路上老老实实押运粮草前行,不辞辛苦,最后只有他的部队避免了粮草匮乏之苦。
旁边的这块骠骑将军府的匾额,据东家说,是他祖上传下来的。
对面这是周村名人展示屋,以展板的形式,介绍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周村籍名人,以及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后,周村历届高考状元,特别是小麦之父李振生院士的生平事迹。
王应统起居室(北屋),现在里面摆放的物品也是后期东家自己收藏的珍品。
首先看一下您眼前的这个屏风,在它的右侧镶了一个桃子,左侧是一个柿子,下方一个如意(誉为事事如意)这是当年咸丰皇帝送给他六弟的寿礼。
下方这是一张条栅几,前方是一张拉钱桌。
都是上等红木制品——黄花梨影子木。
请大家随我看左边这幅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事长。
这是乾隆皇帝写的,手谕在故宫博物馆内。
这是刻到金丝楠木上送给法国大使馆使者的,后有东家买来摆到此处。
请大家随我走进第三进院落。
瓷器精品展示厅,这些都是东家后期收藏的明清时期的官窑。
首先您看到的是一张小叶紫檀炕几【备注:紫檀木分小叶紫檀木和大叶紫檀木,小叶紫檀又名鸡血紫檀它的生长缓慢极难成才是很珍贵的木种】,是乾隆皇帝用过的。
钧瓷碗、康熙盘、雍正瓶、乾隆盘是清三代的代表瓷器,棒槌瓶、海碗、人物刀马五彩盘、皮球花尊、柳叶瓶、竹雕。
书画精品展示厅,首先是邓石如的十二条屏,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造办处雕刻大师,从他开始中国的篆刻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是东家从瀚海拍卖场拍来的,在这次鉴宝会上,被专家定为民间十大珍宝首位。
中国科举制度展示厅,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
而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主要文体,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
其通便结构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
后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
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意阐述其中的义理。
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资立言。
其危害较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直到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八股文从此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完备于唐。
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网罗人才的一种手段。
通过乡试、会试、殿试层层考核,(乡试,我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地方考试,唐宋称乡贡、解试。
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作解元,举人可以直接授管。
会试,游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作会元。
进士都可以参加最高层次的考试,都能取得做官的资格。
殿试,由皇帝在太和殿进行的考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所有贡士由皇帝重新排名次,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状元往往被授予重要的官职,升迁也较快。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明清两代,称为“三鼎甲”。
(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
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的傅善祥。
科举史上最后一位武状元,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张三甲。
历史上最小一位状元,名叫朱虎臣为宋朝的。
大家看您眼前的这个描金八扇屏,为清朝宣统三年的,这是在樟木上绘制的大型漆器,上面金粉描绘的是一幅百仙游园图,这是明代的文征明画的。
清代中后期被人作为寿礼送给二品官员的。
在最后面是状元府的练武场地,过去是状元王应统练武的场所。
这里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杨家大院:位于银子市街中段路东,是为电视连续剧《旱码头》量身打造的一处新的景点。
电视连续剧《旱码头》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联合拍摄的,总投资1500万元,是继电视剧《大染坊》之后又一部反应鲁商文化的力作。
剧中的主人公杨瑞清是著名演员张丰毅扮演,夏稚琴是由范智博扮演,四胜是吴军扮演的。
两边的展板是电视剧《旱码头》的剧情简介和一些剧照。
明末清初,周村五行八作齐全,三教九流咸集,主要经营生丝、瓷器、茶叶等物品,全部由代表官宦势力的王家把持,形成了所谓的俸禄经营的局面,本剧主人公杨瑞清是一举子,为人聪颖,极具商业头脑,但厌倦仕途。
其父经营一蚕丝小作坊,每年都是在王家收完蚕茧后才能収茧。
他痛恨这不公平的交易,趁父外出之际,与另一蚕茧
供货商破规收蚕茧,王家大为恼怒,视为大逆不道,在一月黑风高之夜,火烧杨府作坊,杨瑞清之父忧愤去世。
杨瑞清迫于无奈,离别恋人桂花,只身闯荡上海滩,投入洋行踏入商界。
杨瑞清从商如鱼得水,在上海洋行很快崭露头角,至1904年周村开埠后,携妻夏稚琴回到周村,于王家官商势力进行较量。
王家虽财力雄厚,但是面对杨瑞清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及新代机器的使用,很快败下阵来,王家眼看旧的经营模式跟不上时代潮流,主动示好杨瑞清,杨瑞清不计前嫌视为商业伙伴,共创办了新式缫丝厂、瓷厂、发电厂,并把产品远销到海内外,民族资本业开始主导商业大潮,但好景不长,清帝逊位,军阀混战,是刚刚萌芽的民族工商业惨死于襁褓之中成为憾事。
旱码头一剧故事曲折,人物众多,既有鲁商文化的诠释、诚信、宽恕,亦有主人公与两个女人间的爱情纠葛,也有商战机巧变化,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周村为什么称为旱码头呢?在历史上是这样解释的:码头,货物聚散之地也,周村夫不同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谓之旱码头。
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码头是货物的聚散地(现在所谓的物流中心),而周村不通水陆,陆上交通又很发达,所以被商人称为旱码头。
现在大家随我一同走进杨家大院来参观。
杨家大院是一个二进深的院落,是电视剧《旱码头》的主人公杨瑞清曾经生活和居住过的地方。
咱们先来前院参观。
南面是桂花的起居室。
桂花是杨瑞清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两家门不当、户不对,所以两人没有走到一起。
后来杨瑞清被迫到上海经商,认识了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贤内助夏小姐,并最终结为连理。
发家后又回到家乡周村,杨瑞清非常重情重义,看到桂花生活非常窘迫,于是在杨府内为她修建了这么一处中西合壁的房子。
由于杨瑞清经常和洋人做生意,所以思想比较接近西洋化,因此这间房子的结构是带有中西合壁的风格,而桂花传统思想比较浓厚。
请看墙上的这块图匾,它的上联是“五福骈临起祥光”;下联是“叁星拱照增瑞气”。
图画上还有几个字“五福今日来”。
这快五福图匾正体现了桂花这一传统思想。
对面北屋是字画展厅,对字画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进去看一下。
迎门大家看到的这些苍劲有力的字是周村的书法家李慎善书写的,他是原淄博丝绸职业学院的老校长,今年78岁了,字写得相当漂亮,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咱们继续往前参观。
前面的这间中厅,是杨瑞清接待客户,洽谈生意的地方,迎门悬挂着四字牌匾“至诚如神”,诚信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诚为本,诚信天下,这是杨家经商遵循的原则也是待客之道,也是对周村商人历史上的真实写照。
现在是古玩精品展厅。
走进这间展厅,咱们可以看到两边用作隔断的屏风,上面全是镂空的雕刻。
像这种雕刻手法叫做乐洋透雕。
旁边橱柜里展示的这些古董,是一些私人收藏品。
有商周时期的三足鼎,唐代手工制作的金杯、
金盅,清朝的珊瑚红描金花瓶。
最值得观赏的是这块重达一吨的俄罗斯玉。
07年经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组鉴定价值千万元以上。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块白玉上雕刻的人物、风景都非常逼真。
右边橱窗里展示的是一些铜镜,还有一对紫砂麒麟。
走出这间展厅,咱们到后院参观一下。
杨瑞清到上海以后,认识了上海的一位大家闺秀--夏稚琴。
这位夏小姐给了杨瑞清很大的帮助,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结为夫妇。
到1904年周村开埠,杨瑞清携夏稚琴回到周村。
这间北屋就是他们的起居室,咱们进来看一下。
请看左边的小圆门,这是一上海风格的建筑;再看后墙上的几块牌匾,上面是“海纳百川”,下面是“仁、义、道、德”。
仁、义、道、德四个字各为一块匾,并对每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从这几块牌匾,我们不难看出,一代儒商杨瑞清的博大胸怀和诚信待客的经营理念。
下面要参观的这间展厅,是杨瑞清父亲的起居室。
走进这间展厅迎面可以看到几个大字“儒商助国”,这是清末官员张之洞所题。
意在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右边是杨瑞清父亲的卧室,里面有一土炕。
这种土炕在北方特别实用,冬天在炕下烧火,做在炕上取暖。
晚上在上面睡觉非常暖和,特别适合老年人。
左边是一书房,是杨瑞清学习的地方。
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
南屋是古床展厅,这些古床做工精致,选材考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有这方面爱好的朋友,可以进来欣赏一下。
08年的开年大戏《闯关东》大家都看过了吧!这部电视剧的4-6集就是在我们杨家大院拍摄的。
这古色古香的房子、牌匾、辘辘,脚下的石子路,还有中厅旁的小圆门,都在镜头中出现过,大家可以仔细回想一下。
另外,在杨家大院里还拍摄了一部电视剧--《黑白往事》。
随着一部部电视剧的热播,我们杨家大院将成为魅力无限的影视拍摄地。
好了,杨家大院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
孟雒川
关雪凤
清道光年间,在周村出了一位,民族工商业的传奇人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雒川。
道光初年,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里一派喜气洋洋,名门望族的孟毓瀚家张灯结彩,戏楼上锣鼓喧天,里里外外宾朋络绎不绝,整条街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一阵鼓乐声传来,远远地一队人马从章丘城方向而来。
孟毓瀚的四儿子孟传珊骑在高头大马上,披红戴花,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八抬大轿内的新娘子,是章丘城里钟鸣鼎食之家的千金小姐高即蕙。
他的父亲高汝梅曾任嘉庆皇帝的内阁中书,虽辞官在家,却开有好几处银号,拥有良田千亩,数百间
深宅大院,是章丘城内地地道道的官宦人家。
这对新婚夫妇就是孟雒川的父母,他们可谓门当户对。
孟雒川的母亲不愧是名门之女、过的门来、长幼有序、举止稳重、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孝敬公婆、遵守妇道,博得孟府上下一致好评。
他的父亲孟传珊,对考取功名毫无兴趣,说起做买卖来可是头头是道。
有一日,高即蕙与丈夫喝茶闲聊,再次进言:“传珊,你也老大不小了,看看我们家的兄长们,个个都奋发有为,虽说有父亲的资助,主要还是他们个人的努力,大小挣下个功名出身。
不算是光宗耀祖,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
只有我们,天天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
既不能博取功名,为国家效力,又没有振兴家业的本领。
终日悠哉游哉,将来如何是好呢?我是女流之辈,本不该对你多说,但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总要让别人看得起他们呀!”
孟传珊闻言,满脸通红,心里十分感动把自己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话说了出来:“夫人所言极是,我们是亚圣之后,书香门第,按说应该埋头寒窗苦读圣贤之书,考他个秀才、举人,弄顶乌纱戴戴,家里人脸上也有光彩。
可我以为经商理财赚取资本,有了钱照样也可以为国家、为老百姓做很多的好事”。
看着丈夫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高即蕙心里不由得一阵高兴。
随即拿出了从娘家带过来的三千两银子。
对丈夫说:“这些银子你拿去实施你的宏伟抱负吧!”
孟传珊心中一热,想要推辞,没想到一张嘴,竟说出另一番话来:“蒙娘子错爱,我孟传珊浪荡多年,说得多,做得少,至今一无所成,让娘子委屈了。
今天你既然慷慨解囊,我也就不再客气了,但我堂堂男子汉,不做出一个样子来,枉活一世,更对不住爱妻。
”
高氏笑道:“我们夫妻之间就不要这么客气了,钱是死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你是不是能够成功,都是一种锻炼。
我不怕你把银子打了水漂,怕的是你有始无终,被别人瞧不起呀!”“请夫人放心,我绝对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情。
”说完,向高氏深鞠一躬,双手捧过银子。
孟传珊果然不负众望,和夫人及兄长商量后选择了在周村发展。
很快在鱼店街买了房,创办万蚨祥杂货店,主卖铁锅,而这便是瑞蚨祥的前身。
他发扬儒雅诚信的鲁商精神,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了分号遍及全国的祥字号。
买卖从此做大。
几年后他又开办了泉祥茶庄和瑞蚨祥绸布庄。
然而,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孟传珊却患重病去世了。
这年他的儿子孟雒川刚刚满十三岁。
孟雒川有点像他的父亲,从小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可是一说到买进卖出,谋划算账方面的事情,他立刻来了精神。
一天晚上他听瑞蚨祥店里两个账房先生,在用算盘对账,算了几遍两个人的数字都对不起来,孟雒川马上指出是其中的一个人多打了一个数,后来再打一遍果然是孟雒川说的对。
孟雒川十八岁时,不仅掌管了自己的祥字号,还从伯父手中接过家族共
有的管理大权,逐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管理奇才。
在孟雒川的管理下,他的家业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然而胸怀壮志的孟雒川并没有满足在周村的这点成绩,他认为要把事业做大,就不能眼光只盯在周村,要走出去,走进大城市。
很快他又投资在济南、烟台、青岛、天津、北京等地开设分号,并逐步成为中国北方地区以经营绸布、茶叶为主的大商家。
孟雒川不仅在商界有很高的地位,在政界也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
他早年结识了山东巡抚袁世凯,又先后与大总统徐世昌、曹锟等结了姻亲。
袁世凯的母亲去世后,聘请孟雒川作治丧总管。
袁世凯调任直隶总督驻天津时,孟雒川赴津,袁世凯大摆仪仗拜望。
从此,孟雒川更是名扬华北。
在章丘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孟雒川也为家乡办了许多善事。
清光绪年间,黄河章丘段屡次决口,居民深受其害,孟雒川与二兄孟雒鑫在章丘城,立设仓、囤谷、备荒对灾民进行救济。
孟雒川的故乡旧军,西邻绣江河,绣江河因水涨决口,孟雒川出巨款堵口修堰,翌年河水再涨却无溃漫,受到乡人感激。
此外,他还举办过许多慈善事业,每年腊月做200套棉衣,并用大锅煮粥进行冬赈;夏季做200套单衣,备好茶汤进行夏赈。
同时还施舍医药,免费为穷人看病拿药。
千佛寺: 周村的商业经济发展起源于寺庙经济,唐宋时期周村就以宗教建筑和商业文化而远近闻名。
周村的寺庙经济最初就形成于千佛阁庙群四周。
据七十年代出土的《肃仪殿序》碑文中记载明教寺“始创于唐,重修于元”。
原明教寺就位于山门东侧这个位置。
明教又称为摩尼教,是古代波斯人摩尼于公元三世纪创立的一种世界性宗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曾被列为四大宗教之一。
后来由于政治原因被禁锢了,但由于摩尼教教义反映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愿和理想,因而在民间流传很广。
如方腊起义、唐赛儿起义、白莲教起义等,都是以摩尼教教义作为宣传发动群众的理论。
世界上现存的摩尼教遗址不多,只有中国的新疆、福建和山东三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重视的研究项目之一。
可惜庙宇已被毁坏。
因为每年定期的庙会和五天一次的集日,寺庙周围大街一带逐渐形成固定市场,这里是原“周村集”最繁华的地段。
由于周村的商人来自世界各地,宗教信仰丰富,因此周村几处规模较大的庙群都具有佛、道、儒三教共处一地的特点,千佛阁庙群也不例外。
1984年被公布为淄博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寺古庙群始建于唐朝,后历代不断扩建,清中期以后曾多次修葺。
现内有千佛阁、关帝祠、三义殿、罗汉堂、弥勒殿、观音殿等6座大殿组成。
千佛寺古庙群的保护与开发,对研究中国的古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及鲁中、鲁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佛经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一个庙宇中佛像超过五百尊就称为千佛,因本寺内的佛像有724
尊,顾名思义为千佛寺”现在大家就随我大步迈进这个山门,您的步子越大您的福气就越大。
我们现在看到一左一右立着两尊金刚,他们头戴宝冠,面目凶狞,他们就是佛教中的“密迹金刚”。
民间对“密迹金刚”不是太了解,倒是习惯将他们称为“哼哈二将”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郑伦和陈奇两位神将,郑伦在遇到敌人是鼻子一哼,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陈奇遇到敌人张嘴一哈,黄气喷涌,对手魂魄自散。
后来周灭商后,姜子牙封神特封陈奇、郑伦二将镇守佛教寺门。
我们看到的第一座殿是---弥勒殿,它是原明教寺的旧址,明教教徒信奉的是弥勒佛。
所以我们在明教寺的旧址上修复了这座弥勒殿,中间这个袒胸漏肚、开口大笑的便是弥勒佛,他是竖三世佛中的未来佛(竖三世佛指的是前身的燃灯佛、现世的释迦佛、来世的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佛的弟子又名阿逸多。
大家的手机如果可以照相的话,用手机的摄相头对准弥勒佛的嘴巴,可以看到他的嘴是可以动的。
这是一种神奇的现象,是无法用科学解释的。
两边供奉的是分别守东、西、南、北四方的神将,而他们手中拿的武器又赋予了中国式的寓意,即持剑者风也,持琵琶者调也,持伞者雨也,持龙者顺也,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意思。
在弥勒佛的身后供奉的是护法神韦驮,韦驮是佛教天神,寺庙中所塑的韦驮的姿势,决定着云游僧人的去留,韦驮有三种姿势:一、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既能在这吃也能在这住;
二、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掐腰则表示可在这吃但是不能在这住;还有一种姿势一手横杵于肩上一手掐腰,则表示不能在这吃也不能在这住,拜完佛就要立即走人。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座殿---观音殿,观音菩萨(或称观音大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
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
直到今天,观音菩萨依然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中国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多是唐以后逐渐定型流传至今的。
三十三观音的形象,则为中国古代画家依据流传故事而精心创作的。
除三十三观音外,中国民间还有大量各不相同的观音,如自在观音、不空羂索观音、送子观音、三面观音、不肯去观音、鳌头观音等等。
观音变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圣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这一现象本身也就是观音菩萨最受万民百姓崇信的证明。
即是说,是因为万民百姓最崇敬观音菩萨,相信观音菩萨,万民百姓才创造了这样众多的观音形象。
传说观音本是古印度一个国家的太子,名字叫不响,后来做了和尚成了菩萨成了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他同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可见观音本是男性,在我国唐代以前庙中的观音塑像是男性,后来也塑成女性【备注:老百姓感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