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必修二课件:14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2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课件(共17张PPT)(优秀版)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课件(共17张PPT)(优秀版)

1970年生下毛新宇后一家三口合照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流行哪些男女服饰? 2、还能看出社会习俗发生什么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什么特点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婚礼
通过同学自己参加当代社会婚礼感受新时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以近代以来婚礼变化为线索,我们看到了 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在变 过程中你能发现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其变化 较大?由此你又能总结出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 和社会习俗的因素又有哪些?
择决定命运,环境造就人生!
新中国毛岸青的婚礼
婚礼三 毛岸青与邵华的婚礼
1960年“五一”国际劳 前夕,毛岸青与邵华的婚礼 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张友 忆说:“那一天,新郎穿着 色中山装,新娘穿着鹅黄色 裙,两人胸前都佩戴一朵大 ……当时我国经济处于困难 ,毛主席和张文秋都告诫毛 和邵华,婚礼要勤俭节约, 易俗,不得铺张浪费。因此 岸青与邵华的婚礼简朴而热 场面不大,来宾也不多,没 婚宴酒席,只有几盘喜糖、 和香烟。
事件: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西方文化影响 内应:政治事件影响
经济发展 思想的进步
以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为标志将近现代社会生活 三个时期,制作并完成表格。
要求:
表格分为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后三个
表格内包含每个时期衣、食、住、习俗这些具体表现及 现总体特点的内容一次发生何种变 2、蒋、宋各着什么服饰参加婚礼?当时还有什么 型服饰?
3、此次婚礼中的男女主人身体较之前有无发生什 变化?变化出现于什么时期? 4、婚礼在什么地点举行,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5、接娶新娘的工具是什么?
从两场婚礼来看近代我国社会生活总体 么样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7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72张PPT)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阶段 鸦片战争后 ——新中国 成立之前 表现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旗袍
列宁装 布拉吉 绿军装 异彩纷呈
服饰特征
中西结合 中西合璧 土洋并存 政治色彩 强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时代特征
半殖民地 半封建 社会 独立自主 巩固独立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 后——改革食带来了 什么影响呢?能在你们家饭桌上找到一些 痕迹吗?
西餐中常用原料开始进入中国饭桌
西式调味品、糕点、饮料受到欢迎
改革开放前: 人们凭票购买
改革开放后: 人们自由挑选
菜篮子工程 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 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1987年发起“菜篮子工程” 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 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 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猪肉、禽蛋、蔬菜、水产 品、牛奶等。
服饰的起源
• 1、实用需要说 • “衣,依也,人所以依也,以避寒暑也。” • ——《尔雅.释名》 • 2、性别遮羞说 • “太古之时,被韦,能覆前而不能覆后” • ——《白虎通义》 • 3、审美装饰说 • “衣之始,盖所以为饰” • ——吕思勉《先秦史》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 1、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前 (1840——1949) • (1)男子服饰变化
三、住:居室建筑的演进
地位:在中 国民居中历 史最悠久 (已有3000 多年,西周 时,形式就 已初具规 模)、分布 最广泛,是 北方地区的 典型民居。
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四合院
上海石库门
别墅
传统建筑(北方)
中西合璧
新式住宅
老 北 京 的 四 合 院
住房建筑的演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历中史历人史教人版教必版修必二 修物二质物生 质活生与活习 与俗习的俗变 的迁变PP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历中史历人史教人版教必版修必二 修物二质物生 质活生与活习 与俗习的俗变 的迁变PP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2)男子: 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
2、服饰特征:中西结合、新旧并存。 3、变化原因:
导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服饰发生改变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2)近代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的影响,推动生活方式的近 代化; (4)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 产生活方式 。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之 从近现代服饰变化看中国社会变迁
一生喜欢华美旗袍的张爱玲曾说: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100年来,从晚清到民国到新 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中国服饰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中
国社会从禁锢走向开放的进程中 。
旗装
特点:宽松肥大、保守、等级、拘谨 清代满族女性穿“旗装”,这是满族人的传统服饰。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历中史历人史教人版教必版修必二 修物二质物生 质活生与活习 与俗习的俗变 的迁变PP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历中史历人史教人版教必版修必二 修物二质物生 质活生与活习 与俗习的俗变 的迁变PP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历中史历人史教人版教必版修必二 修物二质物生 质活生与活习 与俗习的俗变 的迁变PP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高 件】中高历中史历人史教人版教必版修必二 修物二质物生 质活生与活习 与俗习的俗变 的迁变PP迁T--优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61张PPT)

人教历史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共61张PPT)

”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
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C
)
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D.反映了国人文明程度的不一
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 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现在在再再也也没没人人觉觉得得缠缠脚脚好好看看了了”
清末婚礼
五四前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 结婚照
★传统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民 国时已开始改革。
跪 社交礼仪

称呼上:
“老爷”“大人”
“先生”“同志”
作 历法上:
揖 农历
公历
并添加国庆、 元旦等新节日
见面礼:跪拜、作揖
鞠躬、握手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思考:1.近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变化中贯穿 着什么矛盾?
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时尚
住宅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
传统民居与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
习俗 包办婚姻 风尚 迷信缠足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婚礼、社交礼仪
导致变 化的重 要因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涌进我国; 2.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影响; 3.政府政策的影响 4.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倡导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
学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你的感悟有哪些?
改革开放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的。

历史必修二课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历史必修二课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性
反映社会发展的进程
社会习俗变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能够反映出社会政治、经 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社会习俗变迁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远影响,能够改变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社会习俗变迁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能够推动不同文化之间 的相互了解和认同。
03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与影响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
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 到提高,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了深 远影响。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改 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影 响了社会习俗。
文化交流
政策推动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对社会习 俗的变迁产生了影响。
和价值观念。
生态环境
社会习俗的变迁对生态 环境产生影响,如消费 方式的改变对环境造成
的影响。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未来趋势
01
02
03
04
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将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以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 展,未来的社会习俗将更加便
捷、高效。
从繁琐的丧葬仪式到简化、文明的 葬礼,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节庆习俗的变化
从传统的节庆活动到引入西方节日 ,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多元化。
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
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等。
影响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传统文化的丧失、消费主义的泛滥等。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53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53张PPT)

A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翻 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
设的奋斗目标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
1、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
衣: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列宁装、布拉吉、灰蓝色) 食:简单;凭票证购物
住:拥挤;陈设简单 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①新中国成立后,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 反动会道门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② 1950年正 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 生活的重大变革。
2、改革开放后 原因: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实 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影响 促进了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
促使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有哪些特点?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 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 发展而不断加深; (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 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 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保持着自己的 民族特色。
1、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 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 2、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 3、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衣: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 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 食: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 构和营养配餐 住: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 房为主 社会风俗:传统的陈规陋俗转变为简约文明的习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28张PPT)

变化特点:宽松肥大、
保守、呆板、 等级森严
原因:
政局变化
西方习俗的传入 思想观念的转变 审美观念的转变
(2)近代中国男子服饰 的变迁
近 代 中 国 男 子 服 饰 之 一
近 代 中 国 男 子 服 饰 之 二
近 代 中 国 男 子 服 饰 之 三
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 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 翎顶、朝珠,一概束之 高阁”
社 交 礼 仪
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迷信活动
新俗 婚姻自由 新式丧礼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迷信
Hale Waihona Puke 风俗礼仪以一种非物质的方式记录着一个社 会规范,它的变化同样也记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 1.特点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 程。 (2)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在地域、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 着民族特色。 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 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 动了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 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时代变革。
根据材料说明近代男子服饰变化的原因近代中国男子服饰服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中西合璧多元并存变化特点拘谨呆板等级森严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原因政治局势国家政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第1组图片近代男子服饰第1组图片近代男子服饰第2组图片近代女子服饰第2组图片近代女子服饰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回答问题1从以上两组图片可以看出近代男女服饰各有何变化
课堂小节
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 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化雨。与前者相比,后 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在这个 过程里,正是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 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 更有力量,他不象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 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 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 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24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共24张PPT)
•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 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 1、史料与史证(1)
• 史料主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 [史料]
• 史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 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 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 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 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 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 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蓄发增多垢,衣 污则观瞻不美。
•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 【解题技巧指导】 •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解题技法
实质(本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 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 择题。下面对实质(本质)这一概念及解题技巧予 以阐述。 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 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 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 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 表现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现象 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 统一体。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 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 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抽象概括、 准确把握,不能只凭简单直观的表面现象去认识, 否则就会在选择判断的过程中造成失误。
• (4)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风气之先。一些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吸收国外的生活方式, 引领时代潮流。
• [易误辨析]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 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 并行。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
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四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 全面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大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 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 ,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 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 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 化。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
饮食文 扬菜。 化变化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 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居室: 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2.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突出特征 (1)受西方影响明显。 ( 2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
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 3 )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在开放口岸、都市变化 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
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 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 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 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 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 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杂乱。
•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 议论。
•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 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 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 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 应灵活掌握。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 (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 “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 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 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 的感想。
•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 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 个字:
•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 内容。
建筑 四合院——欧化的别墅、花园洋房、高级公寓
社会 风俗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
作文训练三:学写读后感
•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
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 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 相同)。
•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 文。
好可怜见的黛玉!被凤姐拉来送去,很是被动;又时悲 时喜,甚是唬人。凤姐那段著名台词,亏曹公想得出!一箭 数雕,讨好这个,笼络那个,亲在其表威匿其中,八面玲珑, 又很是干练,但藏不住那虚伪之心。

再说两个“文”字辈。曹公用虚笔免他们出场,也免读
者因雷同而生厌。把个活宝宝玉,也藏得甚好,最后一个露
面。写其外貌装束,穷极美词,一首《西江月》寓褒于贬。
历史必修二课件:14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变迁2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晚清与民国初的旗袍
旧式旗袍
20世纪20年代后的旗袍是汉族女子在穿着吸收了 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
西方女子服装
改进旗袍
三 十 年 代 的 旗 袍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 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
•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 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 “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文章 来:
•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中国近代建筑 新与旧、中与西
合作与交流: 根据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姻有哪些不同?
婚姻礼俗: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婚姻自主、 删繁就简——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课堂小结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列宁装
饮食 传统四大菜系——西餐、糖果、糕点、饮料等
50

列宁装




——
列 宁 装
60
绿军装




碎花衣裳




——
碎 花 衣 裳

行 时
新时期彰显个性

中国四大菜系
鲁菜 迎宾花篮
川菜 香辣炒蟹
粤菜 金牌烧乳鸽
淮扬菜 清炖蟹粉 狮子球
西餐厅
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西式建筑
• (1)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 “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 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 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 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 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两个悲剧主人公初次见面,一惊一笑,暗藏悲情。曹公处处
用心,为下文作好铺垫。

少不得要提高君那后四十回。十一岁时便很不喜欢,捏
着鼻子读完,现在更多些恶感。枉费曹公心计,前八十回在
高君眼里,仅剩一“人物关系表”而已。后四十回人物形象
干瘪,一个个均突然转变,如第八十三回中,黛玉竟然没来
由地劝宝玉读书。事儿也少,热闹也少。待到“沐皇恩”,
•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 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 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 感写好的。
佳作欣赏:
•叹为观止《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四大古 典名著之一,公认的文学巨 著。曹公之功力,无法用语 言形容。全书包罗万象,煞 是好看。鲁迅先生评价说: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
再略探门道。各人出场不同:有扶,有请,有自个儿跑 来,有的“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有的借故不见,“出场” 的只是个名字。各人之言语又不同:有的小心翼翼,中规中 矩,有的放诞不拘,先声夺人。各人动作亦不同:有携、拉、 扶、送……借黛玉之耳目,皆跃然于纸上,是曹公用笔之精 妙。这些个不同,都很有道理。再说那“凤辣子”,偏不像 其他人规规矩矩,安安静静,而是自己“不请而至”,人不 到声先来。令黛玉私下纳罕,也让读者心存疑虑,兴趣顿生: 究竟是谁,如此特别?人来了,却仍看不清。只因浑身上下 实在鲜亮夺目,几乎叫人睁不开眼。足见其贪图虚荣爱好富 贵且非风雅之士。待看清面目,只觉美则美矣,却亲近不得。 含春粉面中也透着可畏阴气。
只叫人无语。高君写得当然不坏,但多少破坏了全书整体美
感。这与他出身环境有关,可以理解。
• 《红楼梦》是本叹为观止的好书。对待它,或许应像爱因 斯坦对待巴赫一样:“我们只能品味,只能欣赏,不要妄加 评论”。
• 点评:洋洋大观一部《红楼梦》,作者用 短短千字便评出一些情味来,个中原因何 在?在于抓住典型,撮其要领。先总评其 博大精深,然后由总体到局部,由概括到 具体,由一般到典型,以《林黛玉进贾府》 为例,叙与议、引与评巧妙结合。结尾用 “闲笔”提一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对比。 语言洒脱不拘,大家气象,特别有概括力。 例如:“只觉人多事也多”,“后来渐渐 看起了交际之道,读起了原先跳过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