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王贞平
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
![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72d6e71bccbff121dd3683aa.png)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陈芬(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广东梅州)数学学科具有抽象的特点,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时就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较高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素养。
一、挖掘生活化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有了丰富的生活化数学教学素材才能奠定生活化教学的基础,才能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或知识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
一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数学素材。
在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化数学知识或素材,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寻找适合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才能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除法”这一章的内容中,教材选取了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到商店买东西算价格、买打扫卫生用具、计算长途电话费、兑换人民币等多种事例来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益。
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数学素材,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二是善于选取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教学。
除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数学素材,教师还要善于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或素材进行教学,既对理解数学知识有重要帮助,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的“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剪纸图形、对称的实物、对称的建筑来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实施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游戏,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育游戏,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5228b4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9.png)
教育游戏,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发布时间:2022-08-18T18:41:49.61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8月1期作者:陈菊平[导读]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中包含许多逻辑性、抽象化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管理期间要根据学科特点,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应用教学策略,以生为本应用游戏化的课程教学策略,如此,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之中拓展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条件,依托游戏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实践,构建趣味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陈菊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中安街道王家屯小学 655500【摘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中包含许多逻辑性、抽象化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管理期间要根据学科特点,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应用教学策略,以生为本应用游戏化的课程教学策略,如此,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之中拓展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条件,依托游戏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实践,构建趣味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8-133-01引言实现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数学教师需要能够把握当前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切实需求,以需求与兴趣为导向,设计对应的游戏活动方案,并在游戏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反馈,以此为基础完善与优化后续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优势(一)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众所周知,数学知识的概念性较强,较为抽象;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笔者发现,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后,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显著延长,课堂参与感也更好。
市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应用问题专题研修成功举办
![市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应用问题专题研修成功举办](https://img.taocdn.com/s3/m/acf9b56a65ce050877321358.png)
市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应用问题专题研修成功举办市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教学专题研修成功举办
10月27日,宁波市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领域疑难问题”奉化研讨组在奉化市居敬小学举行。
这次研修主题为“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应用问题难点策略研究”,奉化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市学科中心组成员、名师带徒学员、领雁班学员全程参与了整个研修活动。
本次活动由专题观点报告、课堂展示、观课讨论反馈、专家点评、研修总结五个板块组成。
来自岳林中心小学小学的何霞老师做了题为《新课程下图画问题教学难点与对策》专题观点发言,居敬小学的王培幼老师执教了一上的《用数学》复习课,方桥小学的王来波老师、莼湖镇校的方巧娟老师同课异构了二上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观课组成员紧紧围绕主题细化下的“如何加强图意解读描述,确保话语系统的起始教
学?”“如何在运算意义教学中更多关注应用问题结构?”“如何在练习中开展比较性、变式性的训练,加强数量关系的感知?”
三个讨论题从各教学板块的时间分配、有效问题的比率进行数据量化,并作出目标定位和落实的定性描述,营造了良好的研修氛围和较为深入的研修方式,得到了宁波市小学数学教研员陈老师的高度赞赏。
陈老师还就“解决问题”教学的走向和老师们教学中的疑惑、三节课中亮点和进一步探讨问题等作了深入的指导。
最后,奉化市教研员宋老师从研修活动策划视角、本次专题研修得失两个方面进行了活动总结。
为期一天的应用问题专题研修,与会教师对第一学段应用问题理应关注的主要问题、教学基本手段运用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推动了教师对应用问题疑难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作业设计要有温度、有维度、有深度
![作业设计要有温度、有维度、有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247f0b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03.png)
48EDUCATOR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要有温度、有维度、有深度郑丽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二小学“双减”政策强调学科教学的减负与提质,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是关键。
就目前学科教学的形式来看,在设计数学高段作业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所设计的作业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大”“作业设计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对此,作为教师,需要在正视现阶段小学数学高段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试着为学生开发和设计更多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数学作业,以此更好地达到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有温度的作业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让更多的学生发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师从激活班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适时在课堂上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关联,着重为学生设计了有温度的作业。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试着举例说明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案例。
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试着求解“小新的妈妈打算到超市购买一些日用品,送给自己所在小区的孤寡老人,小新的妈妈购买了3袋大米,而每袋大米的价格是56.6元,那么,购买3袋大米需要花费多少钱?如果小新的妈妈打算再购买3桶花生油,而每桶花生油的价格为68.8元,那么,购买花生油又需要花费多少钱?”这一应用题。
这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数学作业的设计,能让学生在高质量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真切感受数学的价值。
调动感官参与,设计有维度的作业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才能让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兴趣。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试着将各种作业进行有机的整合,着重为学生设计一些更具个性的作业,以此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反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想一想”,思考如果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比较麻烦,那么,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地计算出其面积;“拼一拼”,让学生试着利用自己手中已有的几何图形,将其拼组成其他多边形,然后思考所拼组而成的多边形和原来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说一说”,在小组内试着说明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所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让数形结合贯穿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
![让数形结合贯穿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https://img.taocdn.com/s3/m/e2394e6b1ed9ad51f01df218.png)
再次 向直观的 “ 形 ”的切换过程 ,往往
三、数 形 结合 ,为建立 函 数思想打好基础
函数思 想是 指依据函数 的概念 以及
性质 ,进行分析 问题 、转化问题 以及解
二 、画 出图形 ,揭示本质
整教学模式 ;学生对算式进行说 明能够
提高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 生在进行
算式交 流时 ,如果出现 问题就会 要求学 生对算式进 行检验 ,必要时 老师 可以画
图对学生说 明。 由此可知 ,在数 学教学
学[ J ] . 小学教 学参考 ,2 0 0 9( 5 ) . [ 2 ] 周 忠美 . “ 数形结合 ”思想在数 学教
解。 因此 ,在 实际的数学教 学中 ,要求 老师依据教学 的实际 内容 ,帮助 学生利 用三角板 、圆规 以及直尺等工具 勾画 出 已经学会的各种图形 , 在 画图的过程 中 , 能够有助 于学 生对 表象 的认识 ,从 实际 画图 中了解其 中的概念 。利用学 生 自己 作图, 并对图形进行观察与分析 的方法 , 能够提高学生 的空 间概念 ,加强学生 观
对 于低年级学生而 言 ,生活经验有 限 ,对一些数 学问题不能依 据实际的生 活经历来解决 ,对一些数学概念 不能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决问题 的一种思 维策略。在教学过程 中 “ 数”与 “ 形 ”是相联 系的。所 以要求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 时 ,要采用数形结
被教师所 忽视 ,使得学 生不 能 自由地将
个式 子所 代表 的意义 。最后 ,对全班学
生 的图形 进行评价 ,对 画得 好的 图形进
小学数学教研评课通讯
![小学数学教研评课通讯](https://img.taocdn.com/s3/m/f0b2e7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0.png)
一、会议背景为了提高我校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小学数学教研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评课、议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我校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评课活动的主题为:“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活动旨在通过评课、议课,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展示本次活动共展示了四节优秀数学课,涉及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三个年级段。
授课教师分别为: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评课环节在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各教研组进行了评课环节。
首先,由授课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由听课教师进行评课。
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1)张老师授课的三年级数学课《分数的认识》评课教师认为,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同时,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
(2)李老师授课的四年级数学课《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评课教师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清晰,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此外,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3)王老师授课的五年级数学课《方程的意义》评课教师认为,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方程的意义时,王老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刘老师授课的五年级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评课教师认为,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教学过程紧凑,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5月第二次数学集体教研活动总结美篇《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减负提质》
![5月第二次数学集体教研活动总结美篇《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减负提质》](https://img.taocdn.com/s3/m/59aec2e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c.png)
5月第二次数学集体教研活动总结美篇
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减负提质
为了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做到减负提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发展数学思维,2024年5月27日,实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在实验小学付安校区开展了数学组集体教研活动——《数学广角》听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先由李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展示课,接着老师们听完课后来到了会议室进行评课,评课会议由数学教研副组长刘老师主持,会议开始首先由李老师进行说课。
李老师从本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进行了说课。
接着由全体数学组老师进行评课:
1、本节课袁老师课前先温故知新,唤醒学生的旧知,接着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充分做好的课前学习准备。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2、本节课课堂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热情高,为了突破重难点,。
小学数学快乐课堂中生活资源的利用
![小学数学快乐课堂中生活资源的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8b55c9011ca300a7c3905e.png)
小学教育2019 年 1 月66小学数学快乐课堂中生活资源的利用杨 盈(江西省樟树市阁山中心小学 江西樟树 331200)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教育教学更加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老师的教学已经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网络多媒体、社会实践、课外自主活动等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渠道,而且从这些渠道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课堂。
数学科学本来就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生活中的资源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数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生活资源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情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提升用数学眼光看待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课堂 生活资源对小学生的教育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要优化小学教学方式,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时效性。
数学相对于小学其它学科来说具有一定抽象性,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引人入胜,教师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
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热情,才能逐渐培养数学情感和价值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1]一、小学数学中利用生活资源的意义1.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日常生活中不缺乏数学元素,像钟表、零用钱、称重等。
这些元素都与小学教学密切相关,将教学方式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像价位计算,都会用到数学基础知识。
长此以往学生会习惯用数学思维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另外,在数学学习中会很自然地与身边实际情况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丰富的数学信息,并且又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也会随之增高,教师会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布置先进作业,从而挖掘学生创新力和创造力的潜能,逐渐提升创新水平。
另外生活化教学还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购物、计算积累实践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929b3e2c1ed9ad51f01df2fd.png)
浅谈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故事造境,环境营造,媒体辅助等来联系生活、模拟生活。
1.巧用游戏、故事造境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时,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
教师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3db049b4f01dc281e43af04a.png)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者:王景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5期福建平和县九峰中心小学(363711)王景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从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创设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例如在教学“从1数到10,再倒着数”这一环节中,可以结合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运载火箭的倒计时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跟着科学家一起数。
当火箭腾空的一刹那,学生欢呼雀跃,他们觉得火箭发射升空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豪感,真正感到学好数学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又如在教学“买文具”中,请学生当售货员,教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而售货员没有零钱找补,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
学生经过交流后,得出5元能换5张1元,2元能换2张1元,5角能换5张1角,售货员就能把钱找补给老师。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和认识人民币,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这样巧妙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用心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并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年级数学下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执教教师名单
![五年级数学下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执教教师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a7ad46f7aef8941ea76e05bc.png)
徐 凯 蔡蕾 6
第二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张泽群 乐安县实验小学 徐 凯 邱慈卫 7
第三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 张泽群 乐安县实验小学 徐 凯 邱慈卫 8
第四课时 质数和合数 何丽花 乐安县实验小学 徐 凯 邱慈卫 9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马季兰 乐安县实验小学 吴智平 邱慈卫 10
第二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 马季兰 乐安县实验小学 吴智平 邱慈卫 11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游科峰 乐安县第三小学 吴智平 袁菊花 12
第四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 游科峰 乐安县第三小学 吴智平 袁菊花 13
第五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李秀霞 黎川县第二小学 吴智平 郭小华 14
陈荣嘉
胡红芳 黎川县实验小学 刘云英13979473339 周吉中 13755957569 (市电教馆拍摄) 王长荣 黎川县第一小学
杨国平13707042227 丁国安 黎川县第二小学 郭小华13979474013 李秀霞
黄彬彬 抚州市实验学校 罗国华13979421020 吴智平13870471391 刘红泉 13979488126 (市实验学校拍摄) 王小平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王小平 抚州市实验学校 蔡 蕾 吴智平 40
第三课时 打电话 赖良忠 抚州市实验学校 蔡 蕾 吴智平 41 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 胡红芳 黎川县实验小学 罗国华 刘云英 42 总 复 习 第一课时 总复习(一)因数与倍数 杨县文 崇仁县巴山镇第四小学 罗国华 黎和生 43
第三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熊丰 南城县实验小学 蔡 蕾 黄建平 36
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洋溢生活气息
![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洋溢生活气息](https://img.taocdn.com/s3/m/974a0d9433687e21af45a9dc.png)
生活化教学让小学数学洋溢生活气息发表时间:2017-07-27T09:39:51.2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8期作者:王彦霞[导读] 如在学完平面图形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以后制作各种各样的图形剪纸,第二天拿到学校来,让大家来指认,看谁知道得多。
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719499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是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的表现,也是现实生活发展的需求。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事物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一味地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那么就会导致课程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变得抽象、空洞和枯燥,从而使学生感到厌倦,无法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因此,让数学课与生活紧密联系是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的首要前提。
一、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为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数学课本内容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融入情境之中。
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加以运用。
体验学习,演绎小学数学课堂精彩
![体验学习,演绎小学数学课堂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729e6c84a5e9856a57126041.png)
戏: 他们手中拿着一个袋,内装红、黄、白三种不同颜色的乒
乓球各 3 个. 他们说起来很轻松,只要付 3 角钱,就可以从
袋里摸出三个球,如果摸出的三个球同色,奖 5 元或等价的
玩具; 否则无奖,这种游戏花钱不多,诱惑力大,吸引了不少
人,使不少学生上了当. 学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法后笔者
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利用所学知识围绕摸球中奖游戏让学生
们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 原来,摸球中奖的机会是非常
非常小的: 从红、黄、白三种不同颜色各 3 个球中,摸出第一
个红色球(
黄色或白色球)
的可能性是
3 9
,摸出第二个红色
球(
黄色或白色)
的可能性是
2 8
;
同 样 的 道 理,第 三 个 球 可
能性是
1 7
,这样,连着摸出都是
3
个红色球(
黄色或白色)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体验学习
数学教学中让 学 生 体 验 学 习,不 但 有 助 于 学 生 通 过 多
种活动探究和获 取 数 学 知 识,更 重 要 的 是 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因此,教师要通过设
计各种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
分“谁”
平均分几份
表示几份
分数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观察第一栏,学生发现可 分的物体有很多,有 一 个 物 体,一 个 计 量 单 位,还 有 许 多 物 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自然引入单位“1”的概念. 继而教师让 学生对照表格,结合自己分的情况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分数, 有了丰富的分实 物 得 到 分 数 的 体 验,学 生 对 分 数 意 义 的 理 解早已是有血有肉了. 通过这样的材料提供,融入学生“做 数学”的体验,学习过程将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充满创新 色彩“知识的再创造”的探索过程.
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会主题交流简报
![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会主题交流简报](https://img.taocdn.com/s3/m/0e09af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2.png)
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会——“数与代数、数学思想方法”主题交流简报聚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理念、新精神,指导课堂教学改革,2023年5月18日下午,我校全体成员集聚云端,线上学习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
活动先由国家级专家吴正宪老师主持开幕式,吴老师的简短讲解,更使我们明确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接着由三位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内容。
三位老师使用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学生从熟悉的内容入手,学习游刃有余,三位老师在行课的过程中,少讲不讲,将发言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谁听懂了他的意思”“你能解释他的想法吗”等等问题的引领下,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导性得到最大化的释放。
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点都在学生的对话中解决,重难点内容通过质疑、解答、再质疑、再解答中完美解决。
而老师们则只需要适时追问、小结。
王明滨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二)》,王老师从三个问题入手,让学生通过测量产生单位,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及价值,最后应用“单位”来思考问题。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金老师执教的《真分数和假分数》,通过实际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明确单位“1”,利用各种探究方法,让学生认识假分数和带分数,带领学生找数轴上的分数,找坐标轴里的分数,进一步拓展对分数的认识与理解。
张靖老师执教的《数的再认识》,通过计数器上的3颗珠子,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的重要性,学生从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四方面探究整数、小数和分数与计数单位有关,掌握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计数单位的重要性,最终学会用计数单位思考问题。
这节课打通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隔断墙,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学习心得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展示培训活动第五期、第六期线上直播如期展开,两期分别围绕“数学思想方法”、“综合与实践”和“统计与概率”领域展示课及专家点评。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浅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浅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1b553c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0.png)
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浅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发布时间:2021-09-01T05:18:07.15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3期作者:王小真[导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
王小真福建省南安市杏光小学 362333【摘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大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中。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实际生活的联系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课程通常保有抵触情绪。
会影响学生未来学习活动的质量。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1.情景创设生活化;2.学习内容生活化;3.练习设计生活化;4.实践活动生活化四个方面就如何打造生活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做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数学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文化知识,使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合格的人才。
小学数学的教学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转化现有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成为日常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而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
因此,教学方式生活化可以更接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1.情景创设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
如教学《除得尽吗》这一课,先让学生听“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这个经典的故事,再听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出现不断重复的效果,此时教师告诉学生我们数学上也有一种特殊的数,就像闹钟的滴答声一样,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65330c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d.png)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王贞平
【期刊名称】《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 只有入境,才能生情.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呢?rn一、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rn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情境--数学游戏,让小学生愿意接近数学.
【总页数】1页(P24)
【作者】王贞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城西中心小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J], 罗林松
2.在图形中感悟数学——浅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J], 田红梅;
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J], 罗林松
4.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J], 王贞平;
5.浅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的策略——以课题《分享式教学“思考”环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化策略研究》为例 [J], 香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静”之现象分析与策略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静”之现象分析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f7431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1.png)
小学高段数学课堂“静”之现象分析与策略王凭【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以内化,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力地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愿说;搭建多彩平台让学生会说;拓宽竞争机制让学生善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多说,从而促进能力和智力的双重发展,真正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8)002【总页数】3页(P136-137,140)【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作者】王凭【作者单位】宁波市中城小学,浙江宁波315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越来越静”了,尤其是到了六年级,听众观众很多,演员很少,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寥寥无几,课堂比较沉闷。
基于这个状况,对所教班级中43位同学作了问卷调查,并加以整理,如表1。
同时对“你愿说,又不主动举手”及“不愿说,不主动举手”的25人又进一步进行原因调查。
其中18个学生“愿说,又不主动举手”,主要原因如下:(1)因为怕说错,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2)因为语言组织能力差,说不清楚;(3)一直怀疑自己的答案的正确性,所以不敢举手回答;(4)因为有许多数学成绩比我好的同学都会举手,我怕会形成对比,很难堪;(5)以前敢说,后来出错几次就不敢举手,对数学有点不感兴趣。
7个学生“不愿说,不主动举手”,主要原因如下:(1)怕说错,在同学面前没面子;(2)胆子小,从小养成了不举手的坏习惯。
那么,如何努力为这些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创设说话的氛围和训练的机会,逐步让学生课堂上做到愿说、会说、善说,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1.1 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调查,大部分同学因为怕说错或说不完整,被同学和老师笑话,甚至批评。
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说错了不采取批评、斥责等做法,学生说对了要及时表扬;同时还注意防止有些学生彼此之间的嘲笑现象,因此,在指名发言时,常用鼓励性语言,如“慢慢说,不要急”,“请听听别人说的和你说的有什么不同,好吗”,回答对了表扬,回答错了也表扬他举手的勇气;同时也教育其他学生用赞许的目光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尊重他的人格,更不允许其他同学笑话他,让他们慢慢感受到同学们很愿意听他们说话。
生活味,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生活味,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56b72b0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f.png)
生活味,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邢振霞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在教学设备缺乏的农村学校。
要让学生学得好,就要把生活带入课堂,使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就此,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邢振霞
【作者单位】福建大田县桃源中心小学,366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尽情展示、快乐学习,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尝试 [J], 岳廷杰
2.如何让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J], 杨付玲
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 [J], 田春梅;
4.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一试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J], 陈传标;
5.教育叙事:一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行知行(八) 村小的“万金油”——涂出语文生活味 [J], 徐晓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双减“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能的策略_1
![探讨“双减“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能的策略_1](https://img.taocdn.com/s3/m/9481d9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4.png)
探讨"双减"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能的策略发布时间:2022-10-12T07:58:25.6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6月11期作者:王淑贞[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该项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王淑贞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 511442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该项政策,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这是小学数学发展之中的重点与难点,而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在今后需要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不能一味的注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所取得的分数,这对于今后双减政策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能的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课堂效能;策略前言:面对双减政策要求,各个小学都需要积极的响应,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需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孩子们学习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对于学生们的学习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作为小学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是会出现注意力或者精神不集中的情况,对于这一情况,教师们需要让学生们首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解与熟悉,从而能够大体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
一、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科本质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注重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科本质,这一环节的开展,这一环节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导入过程,对于学生们而言,无论是学习数学之中的任何理论,都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了解,提纲挈领,才能够明确教材之中的内容安排,并在掌握教材之中的内容层面,逐渐了解学科的本质,从学科的属性出发,具体结合教材的内容,重新审视数学,并为今后学习数学提供建设性的思路与方向[1]。
二、深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是对学生们现有压力的减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当前双减政策的重点与侧重点,在明确基本的政策之后,就能够将双减政策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当然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从课堂创新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层次,深化学生们对于基本的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显著提升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质量与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
王贞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也注意生活问题的数学化。
让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同行,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呢?
一、让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教学中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当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如教学“除数是二位数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
教师于是让学生估算:同学们12人一组去郊游,现在要去买12份肯德基套餐,每份11元,请你帮助算一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是100元(10×10=100元),即大约要带100元钱。
此时,有一个学生说:“带100元钱是买不回12份肯德基套餐的。
”大家想想也是,那是不是刚才用的估算方法错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王大妈交水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
你能帮王大妈算出一度电多少钱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总费用一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再一次得以生动展现。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和重要性。
三、在现实生活中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处处都在应用数学。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当学生由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便出示了一道操作题:教学楼墙上的“名人名言”是一块块正方形瓷砖拼成的,请你动手求出一块瓷砖的面积,然
后数数总共有多少块瓷砖,最后算出整个“名人名言”板块的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
数学生活化作业是指作业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或者是生活本身,完成作业的过程必须经历生活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等能力的数学作业。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后布置如下作业:(1)到超市或商店摘录10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号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
(2)到书上或其他地方寻找10条数据(至少有4条数据是小数),再把你认为可以比较大小的加以比较,并做好记录。
再如:在学习“统计”后布置如下作业:(1)了解班里同学爱吃水果的情况,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2)观察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做一次小统计,并制作条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这类作业虽然跟常规作业相似,但它的内容来自生活,完成时需要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总之,为了更好的让数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同行,我们广大数学老师应深入学习研究,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的义务和责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