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观点是既反对个人利己主义,也反对对个人价值的冷漠,坚持在社会进步基础上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2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是这种价值观的格言;另一种是“利他”的价值取向,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
1.3在第一个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劳动。
在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人的诸多社会关系中,突出了生产关系,揭示了生产关系与物质生产力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找到了人类社会的立体结构,发现了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规律。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的揭示,奠定了人的社会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三个层面的揭示,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结构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做推动历史前进的促进派。
1.5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实践体现出两种价值:一是人的自我价值,一是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即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满足社会的程度越高,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1.6任何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这两者的统一。
第一个认识问题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
应该个人服从社会,社会利益、社会价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并不是要求个人取消自我利益追求,取消自我价值,我们总的原则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承认自我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1功利行为的表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 2.2政治意识有弱化的倾向。
2.3现实关切程度在不断提高,追求远大理想转向注意实惠(听到两位同学的谈话:花钱进科研机构)。
3.1人生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3.2人生价值是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内在价值,是指物体的潜在价值、内部蕴含着的价值。外在价值,就是指物体潜在价值的外部表现、外化的价值。
3.3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1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
4.2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
4.3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
4.4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
4.5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
参考文献:
1.《人的本质、价值与我们时代的价值观》林源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京)1997
年05期第14-23页
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袁晓建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
学学报》(武汉)2003年0603期第301~304页
3.《论人生价值的辩证性》仓道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京)1996年01期第
11-16页
4.《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江海全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