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核辐射应用技术
核辐射仪器原理及应用教案
核辐射仪器原理及应用教案对于核辐射仪器的原理,需要先理解核辐射的性质。
核辐射是指原子核释放出的带电粒子或电磁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核辐射仪器的原理是通过探测器将核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根据这些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核辐射仪器的核心部分是探测器。
常见的核辐射探测器有闪烁体探测器、气体放大器和半导体探测器。
闪烁体探测器利用物质在受到核辐射时能够产生可见光的特性,通过光电倍增管等装置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气体放大器则利用气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离效应来测量核辐射,而半导体探测器则是基于半导体材料对核辐射的响应。
核辐射仪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核辐射仪器在核能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核电站、核反应堆和核燃料加工厂等地,用于辐射监测、辐射防护和事故应对等方面。
其次,核辐射仪器也被用于核医学领域。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常用于临床诊断,核医学影像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也需要核辐射仪器进行辐射测量和影像重建。
此外,核辐射仪器还被应用于核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测、环境辐射监测和科研实验等领域。
除了应用于专业领域,核辐射仪器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辐射检测。
在核事件事故、核事故应急演练等场合,核辐射仪器可以快速检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及食物、水源、土壤等样本的辐射污染情况,为公众提供安全保障。
此外,在建筑工地、矿井、国际边境等辐射环境高的地方,核辐射仪器也可以用于监测辐射水平,保护劳动者和居民的健康安全。
总之,核辐射仪器作为一种专用仪器,在核能、核医学、环境监测和安全防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的原理是通过将核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然后根据这些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辐射仪器的性能和应用领域还将不断拓展。
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分析
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分析引言核辐射防护技术是一门关乎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学科,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和核事故的频繁发生,核辐射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历史发展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放射性物质的危险性。
随着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辐射防护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核能的广泛应用使得核辐射防护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此后,核事故的发生使得人们对核辐射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更加重视。
二、核辐射防护技术的现状目前,核辐射防护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辐射剂量监测技术:通过测量辐射剂量,可以及时了解辐射水平,为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辐射剂量监测仪器,如电离室、剂量仪等。
2. 辐射防护装备:为了保护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面具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3. 辐射防护材料:为了降低辐射的强度,科学家们研发了各种辐射防护材料,如铅、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吸收辐射,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三、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核辐射防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材料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推动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
例如,纳米材料的出现可以提高辐射防护材料的效果,降低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2.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为核辐射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机遇。
例如,通过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辐射水平,提供准确的辐射剂量数据。
3. 多学科交叉研究:核辐射防护技术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与交叉。
未来,核辐射防护技术将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相结合,共同推动核辐射防护技术的发展。
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隐患及防护策略
核技术应用的辐射安全隐患及防护策略摘要:核技术在应用的阶段中难免会出现辐射问题,辐射给人身的安全造成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能够全面避免核技术应用在实际产生中所产生的辐射影响,文章结合实际在探讨和辐射安全状况的同时,对核辐射技术应用出现的安全问题现状进行了探究,然后对提高核辐射安全控制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通过论述后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核技术;辐射安全;隐患问题;防护策略0引言最近几年,我国核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现代化建设的能源助力,核技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角度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应用核技术的过程中引起了许多方面的问题。
其中核辐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并成为最近几年饱受争议的话题。
因此,在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环节,需要意识到辐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更新工作理念、更新工作方法,提升辐射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1核辐射安全概况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核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推进。
由于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内容,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效果,为不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能源支撑。
比方说,医用加速器直接推动了医疗水平的提升。
工业探伤机避免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特别是在中子测井和辐射场内部,该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21世纪以来最为先进的技术。
考虑到核技术的相关特征性问题,在应用的环节中依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难以避免辐射致死事件。
辐射安全管理成为当前日益尖锐的问题,也是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一大因素。
所谓的核辐射安全管理,具体指的是要以核安全过程中的相关原则作为指导依据,按照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核技术水平。
在当前的阶段,核辐射安全的发展改善,且朝着综合化的发展目标的趋势。
从其中的原因来看,在核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化学与物理等知识作为辅助。
与此同时,在核设施设计、运行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引起重视。
从多个部门进行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从源头上避免出现严重的核辐射问题,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辐射污染。
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
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一、概述核科学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核科学技术涉及到辐射的使用和防护,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辐射的安全使用以及人员的健康防护。
本文将介绍核科学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包括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相关内容。
二、辐射防护1. 辐射的定义辐射是指从放射性物质、天体或人工辐射源传播出来的能量或颗粒。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2.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的重要参数。
常见的辐射剂量单位包括西弗(Sv)和戈瑞(Gy)。
西弗用于评估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而戈瑞则用于评估物质或组织受到的辐射吸收剂量。
3. 辐射防护措施在核科学技术领域,人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自身免受辐射的危害。
这些措施包括使用屏蔽材料、保持距离、减少接触时间和增加通风。
还有一些专门的防护设备,例如铅衣、防护眼镜等,用于阻挡辐射。
4. 辐射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辐射防护的有效性,人们需要对环境和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对辐射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测量,以及对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三、辐射源安全1. 辐射源的分类辐射源可以分为自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自然辐射源包括地球和宇宙射线,而人工辐射源则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加速器、核反应堆等。
2. 辐射源的管理为了确保辐射源的安全使用,人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辐射源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辐射源的登记、核实、监控、审批和报告,以及对相关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和教育。
3. 废弃物处理和放射源追踪辐射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需要得到安全处理和储存。
人们还需要建立放射源追踪系统,对辐射源的使用、流向和处置进行追踪和管理。
四、结论核科学技术术语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是核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和辐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确保辐射的安全使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核技术应用与核安全
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核安全文化是在总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严重事故中的人为因素的基础上为确保核电厂安全生产而提出的一套系统且完善的管理理念,现已在国内外核电站运行中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然而,核安全文化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据统计,近十几年我国年均发生各类放射源事故约30起,其中责任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5%,安全意识淡漠引起的事故约占6.6%。
可见,切实加强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对于预防辐射事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一、核技术应用核技术应用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辐射射线(射线具有良好穿透性的性质)进行生产、研究、治疗等方面的活动。
如,核技术在医学上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在工业上用于检测、控制、计量、分析用的各种核仪表、x射线机及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ICT、工业辐照加速器、中子发生器等;在农业上主要利用射线进行辐射育种;在食品加工行业利用射线进行消毒杀菌、辐射保鲜,达到延长食用期的目的;在环境治理方面,利用辐射处理污泥、废水和其他生物弃物的技术。
上述核技术应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核技术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等问题亦日渐突出。
我国现有五万余枚放射源,用户多而分布广,政府监管难度较大,再加上有些单位自身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漠,放射源使用不当或丢失而导致放射性污染的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
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在加强对核技术应用单位外部监管的同时,还需提倡应用单位树立并弘扬核安全文化,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最大限度地保障核技术利用过程中的辐射安全。
二、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是从事核安全相关活动的全体工作人员的献身精神与责任心。
它的实质是价值观、标准、道德和可接受行为的规范的统一体。
(一)安全文化的特性安全第一的思想:员工要有发自内心的积极探索、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品格;主动精神:员工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外,还要有高度的警惕性、丰富的知识以及正确的判断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履行安全职责;有形导出:核安全文化无形的特性必然会导出有形的表现,如企业安全运营等,这些有形的导出将成为衡量核安全文化作用的指标。
核医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核医学:是一门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我国核医学分为临床核医学和实验核医学。
核素(nuclide):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能态的一类原子同位素(isotope):是表示核素间相互关系的名称,凡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质子数)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或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处于不同核能态的核素互称为同质异能素。
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极为稳定而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或者变化的几率极小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变化,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核衰变(nuclear decay):放射性核素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变为另一种核素的过程,核衰变实质上就是放射性核素趋于稳定的过程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
α粒子的电离能力极强,故重点防护内照射。
β-粒子的射程较短,穿透力较弱,而电离能力较强,因此不能用来作显像,但可用作核素内照射治疗。
γ衰变(γdecay):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发射出γ射线的衰变过程,也称为γ跃迁。
γ衰变只是能量状态改变,γ射线的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
电子俘获衰变:一个质子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电子俘获时,因核外内层轨道缺少了电子,外层电子跃迁到内层去补充,外层电子比内层电子的能量大,跃迁中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称其为特征x射线,若不放出特征x射线,而把多余的能量传给更外层的电子,使其成为自由电子放出,此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内转换(internal conversation)核素由激发态向基态或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除发射γ射线外也可将多余的能量直接传给核外电子(主要是K层电子),使轨道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后脱离轨道成为自由电子,此过程称为内转换,这种自由电子叫做内转换电子衰变公式:Nt=No e衰变常数:某种放射性核素的核在单位时间内自发衰变的几率它反映该核素衰变的速度和特性;λ值大衰变快,小则衰变慢,不受任何影响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λ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数除以该时间间隔,即单位时间的核衰变次数;A=dN/dt放射性活度是指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每秒衰变的原子数,目前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为贝克(Bq),也就是每秒有一个原子衰变,一克的镭放射性活度有3.7×1010Bq。
《原子核物理》(辐照方向)课程大纲
《原子核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化工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54学时 3学分编写单位: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编写人:杜纪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1年5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原子物理学课程的姊妹篇,它以阐述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特性为中心。
主要内容包括核结构模型、原子核的放射性、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核反应及核能和放射性的应用等。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放射性现象及一般规律、原子核反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离子加速器、原子能的利用、核技术及应用、粒子物理的一些简单理论,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能力。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原子核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原子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成为必要的学习内容。
因此本门课程首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使得学生扎实地学好,然后再介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然后在课程中会介绍与核辐射相关的案例以及实验等。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闭卷考试成绩占70%。
6、指定教材杨福家等著,原子核物理(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教学参考书[1] 卢希庭主编,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2] 王炎森、史福庭,原子核物理学,原子能出版社, 1998年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原子核物理(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历史2、理解原子核是由核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
3、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4、了解原子核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的定义。
本章重点1、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以及结合能与质量的关系。
第6章核辐射应用技术ppt课件
诱变处理后的选育
无性繁殖园艺作物后代选择
特点 □存在嵌合体; □处理群体小; □评选优良基因型需要时间长。
方法 □分离繁殖法 □ 短截修剪法 □不定芽法
有性繁殖园艺作物后代选择
诱变一代M1 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
基因突变
• 分子机制:
基因相当于染色体上的一点,称为位点 (1ocus)。
一个位点还可以分成许多基本单位,称为座 位(site)。
一个座位一般指一个核苷酸对,其中一个碱 基发生改变可能产生一个突变。
所以,突变就是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 一个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 因复等位基因。
诱变育种
概念
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 遗传特性发生变异,根据育种目标要 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 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 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成就
新品种及应用
据FAO/IAEA突变品种数据库最新统计,到2009 年9月底,有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育成并通过 商业注册的植物突变品种总数已达3088个,其中突变体 直接利用品种1984个,占突变品种总数的64.2%。
其他最新技术
激光辐照诱变 辐照源为2000-10000
A°激光 。
离子注入诱变: 辐照源为加速器产生
的各类粒子束流。 空间诱变育种
通过返回式卫星或高 空气球(30-40km )搭载, 利用空间的特殊环境进行 诱变的途径。
航 天 葫 芦
航椒1号
航茄2号
机理
在分子水平上,诱变机理研究主要围绕 DNA损伤、修复及其与突变形成的关系进行 的。
核能的利用与核能的应用
核能的利用与核能的应用对于核能的利用与应用,我们首先要了解核能的概念及其特性。
核能是指原子核内部的能量,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在核子层面,核能是强大的,能够释放出比燃烧热和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多的能量,但相应的,处理核能的过程也更加复杂和危险。
一、核能的利用1. 核电站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发电的设施。
燃料棒中的铀核子裂变时释放出大量热能,通过热交换器转化为蒸汽,再驱动涡轮机发电。
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核电更为清洁和高效,且燃料成本更低。
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核电在全球电力供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核医学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特性来探测和治疗人类疾病。
与传统的X射线和CT相比,核医学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图像和诊断,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比如,甲状腺扫描、心肌灌注显像和PET扫描等都是核医学的应用。
3. 工业应用核技术可以用于原材料的分选、非破坏性检测、食品测量及杀菌、药品辐射杀菌和无损检测等领域。
比如,利用核技术可以对金属、塑料和玻璃等物料进行缺陷检查和质量控制;此外,核技术还可以被用于工业废水和废气的处理等环保措施。
二、核能的应用1. 核武器核武器是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制造的武器,具有极其容易破坏城市和伤亡人员的能力。
由于核武器的强大杀伤力,核武器被誉为最带有杀伤力的武器。
为此,国际社会已经实行了对核武器的禁止条约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核武器的使用。
2. 核辐射灾害核辐射是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或物质通过空气、水或土壤传播的过程,辐射波能够造成人体细胞的损伤。
因此,核辐射灾害成为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
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都给当地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综上所述,虽然核能具有巨大的能量和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和不可回复性。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而熟练地使用核能,同时加强核能的安全管理,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和福祉。
核技术应用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核技术及应用概述1、核技术是以核物理、核武器物理、辐射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和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以加速器、反应堆、核武器装置、核辐射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现代技术学科。
2、广义地说,核技术可分为六大类:核能利用与核武器、核分析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辐射照射技术、核检测技术、核成像技术。
3、主要是利用核裂变和核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的原理,开发出能源或动力装置和核武器,主要应用有:核电站、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4、在痕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分析研究中,利用核探测技术、粒子加速技术和核物理实验方法的一大类分析测试技术,统称为核分析技术。
特点:1.灵敏度高。
比如,可达百万分之一,即10-6,或记为1ppm;甚至可达十亿分之一,即10-9,或记为1ppb。
个别的灵敏度可能更高。
2.准确。
3.快速。
4.不破坏样品。
5.样品用量极少。
比如,可以少到微克数量级。
5、定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普通原子或分子加以标记,利用高灵敏,无干扰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研究被标记物所显示的性质和运动规律,揭示用其他方法不能分辨的内在联系,此技术称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有三种示踪方式:1)用示踪原子标记待研究的物质,追踪其化学变化或在有机体内的运动规律。
2)将示踪原子与待研究物质完全混合。
3)将示踪原子加入待研究对象中,然后跟踪。
6、放射性示踪7、核检测技术: 是以核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为基础而产生的辐射测量方法和仪器。
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2)环境因素影响甚无;3)无破坏性:4)易于实现多个参数同时检测和自动化测量。
8、辐射照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将物质置于辐射场中,使物质的性质发生有利改变的技术。
辐射交联的聚乙烯有什么优点:热收缩、耐热、机械强度大为提高、耐有机溶剂、不易被溶解、电绝缘性能很好,且不怕潮湿。
9、X射线断层扫描(XCT)、核磁共振显像仪(NMR-CT)、正电子发射显像仪(PECT),同位素单光子发射显像仪(SPECT)和康普顿散射显像仪(CST);10、核医学是当今产值最大、发展最快的核辐射设备。
核辐射加工
核辐射加工
核辐射加工是指利用核能放射性射线对物质进行加工和改性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了两种类型的射线:电子束辐照和离子束辐照。
电子束辐照是利用电子束的高能量和较强透射能力对物质进行加工。
电子束可以穿透和改变物质的表面和体积特性,从而改善或调整物质的性能。
一些常见的电子束辐照应用包括:食品辐照杀菌、医疗器械无菌化、塑料射出成型和固化、材料表面改性等。
离子束辐照是利用离子束的高能量和较强穿透力对物质进行加工。
离子束会与物质内部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离子束辐照常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硬化和纳米颗粒的合成等应用。
它在半导体制造、薄膜涂层、材料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核辐射加工的优点包括高效、环保和无污染。
它可以在不使用化学药品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加工,避免了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和废弃物产生。
此外,核辐射加工还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增加其硬度、耐热性和抗腐蚀性等特性。
然而,核辐射加工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辐射源的安全和稳定性是关键问题,需要保证辐照过程的安全性。
其次,辐射加工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维护费用。
此外,对辐射加工的产品需要进行辐射剂量的监测和控制,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总的来说,核辐射加工是一种应用核能射线进行材料加工和改性的技术。
它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和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辐射加工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华师大版2017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6章电能教案课件全面版
伦琴射线的发 现
小组活动:按小组分别将他们收集的相 关放射性元素发现的知识的成果,向其他 同学进行介绍。
天然放射现象
科学家研究发现,铀、钋、镭等元素能够自发放出放射线。 除了这些元素外,还有许多天然存在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能够自发放射这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的元素。
学生活动: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放射现象?
放射性元素与考古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减少
减少一半的时间。 你知道考古学家怎样推算吗?
根据物质内部所含放射性 元素与其衰变后新元素的比 例,我们可以推算出一些物 质的年代。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核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核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一直在探索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而核能技术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核能技术的应用涉及广泛,从医学、工业到能源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争议。
本文将从核能技术的历史背景、应用现状、风险和前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核能技术的历史背景核能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利在研究射线现象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
20世纪初,放射性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开始从放射性中获取能量。
1928年,英国籍物理学家拉瑟福成功分裂了铯原子,由此揭开了核能技术的大门。
随着核能技术的发展,新型能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战期间,核能技术被用于制造原子弹,公众对核能技术的认识大幅提高。
此后,核能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核能技术的应用现状1.医学领域核能技术在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医学诊断与治疗的科学,如放射性碘用于甲状腺癌治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
2.工业领域核能技术在工业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辐射源可用于消毒和食品加工。
辐射测量和核辐射探测技术可用于从钞票和药品到船只和飞机这样的大型运输工具的安全检查。
3.能源领域核能技术在能源领域中应用尤为广泛。
核反应堆利用核裂变产生的热能来产生蒸汽,进而产生电力。
核能的能源密度高、产电效率高、污染小,而且可维持较长时间。
三、核能技术的风险然而,核能技术在应用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核辐射是一种非常强的能量,如果人体被辐射,可能导致癌症、畸变等极为危险的后果。
福岛核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事件深刻地教育了人们应对核能风险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尽管核反应堆可以高效、可靠地产生电能,但运营管理和废物处置等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
四、核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可以看出,核能技术在应用中存在风险,但是其应用也带来了很多好处。
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摘要:核技术是建立在核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现代技术,因而泛称核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带电粒子加速器的发现与核反应堆的建造为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核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突破体现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即技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技术化。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显示了核能释放的巨大威力,开创了本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定向发展的新格局,即动用国家一级的权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精心规划部署,全面推进核技术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核技术领域应用发展趋势一、核技术的前世今生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随后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1899年至1900年α、β和γ射线的发现以来,人类对辐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核科学。
核技术在医学、生物、农业、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基本配套的军民两用核动力与核燃料循环科研开发工业体系,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中小型核电站的能力和核电站燃料组件的生产能力,核技术(包括核供热、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等)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开发、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
我国的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某些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核技术的应用(一)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有同位素示踪技术与核辐射技术两个方面。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是直接将作为示踪剂的示踪原子的核素,利用其易于探测的核物理性质和同位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原理,建立同位素示踪法和同位素分析法,将该方法作为研究T.具或实验手段,应用于农业科学中.的作物营养生理、土壤肥料、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和畜牧兽医等各个方面。
11-核技术应用作业答题要点
11-核技术应⽤作业答题要点第⼀篇X射线荧光分析1、什么是X荧光?试述XRF的⼯作原理。
2、吸收限的定义是什么?它对原⼦的激发和特征X射线的产⽣有何意义?3、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滤⽚?滤⽚能否改善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说明平衡滤⽚对的⼯作原理。
4、室内研究和校正基体效应的⽅法有哪些?试归纳出它们的依据、特点和应⽤条件。
答题要点:1答:X荧光:原⼦近核轨道电⼦丢失造成电⼦跃迁⽽导致的各种闪光。
XRF的⼯作原理:利⽤外界辐射激发待分析样品中的原⼦,使原⼦发出特征X射线(荧光),通过测定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这就是X射线荧光分析,也叫做源激发X荧光分析。
2答:射线从给定元素原⼦特定能级上逐出⼀个电⼦所需的最⼩能量(或最⼤波长),称为该元素该能级的吸收限,对应相应电⼦的结合能。
激发相应电⼦壳层的X射线,所⽤射线能量以略⼤于吸收限为宜,由此可以选择性地激发相应元素的原⼦产⽣特征X射线。
3答:在X射线荧光现场测量中,主要使⽤的闪烁计数器谱仪,其能量分辨率往往不能区别相邻元素的X 射线荧光,此时如不便于使⽤分辨率较好的半导体探测器,则必须使⽤滤⽚。
不能。
利⽤两种物质吸收限能量的差别形成能量通带,使能量通带内的吸收系数差别很⼤,能量通带外的吸收系数近似相等,以排除通带外能量(主要来⾃周围伴⽣元素)的⼲扰,使分辨率较差的探测器也能分别测定相邻元素X射线荧光照射量率。
第⼆章中⼦活化分析1、简述中⼦活化分析的⼯作原理;感⽣放射性核素的积累与衰变有何规律? 答题要点:(⽤⾃⼰的语⾔合理表述)⽤中⼦照射样品,使待测核素发⽣核反应,产⽣放射性核素,测定其放射性活度、射线能谱和半衰期根据活化反应截⾯、中⼦通量等,确定被测样品的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法。
积累:衰变:第三章放射性同位素⽰踪1、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踪?其基本性质是什么?2、在不同领域应⽤放射性同位素⽰踪技术时,需要考虑那些基本问题?答题要点: 1答:放射性同位素⽰踪:利⽤放射性核素作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标记的微量分析技术。
第6章核辐射应用技术ppt课件
新种质及利用
与诱发突变品的直接利用相比,诱变创生的 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则更大。利用诱变手段几乎 可以实现对植物所有重要性状的改良,如生育期 、株型结构、抗耐逆境、籽粒与营养品质和产量 潜力等。
材料在慢照射时较急照射时的损伤轻, 形态畸变少,且诱变效果稳定。
照射材料包括:种子、球茎、块茎、鳞茎、 花粉、植株等。
内照射
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植物体内,在体内 进行照射。其具有剂量低、持续时间长、 多数植物可在生育阶段进行处理等优点, 但操作和管理较麻烦,目前已很小应用。
• 程序 □处理材料的选择
基因突变
• 分子机制:
基因相当于染色体上的一点,称为位点 (1ocus)。
一个位点还可以分成许多基本单位,称为座 位(site)。
一个座位一般指一个核苷酸对,其中一个碱 基发生改变可能产生一个突变。
所以,突变就是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 一个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 因复等位基因。
5.合子 6.营养器官
一旦获得好的突变体, 就可直接繁殖利用。
7.组织培养物
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作物的因素 对辐射的敏感性。测定辐射敏感性 的指标:
• 生长受抑制的程度 半致矮剂量(D50)
• 植株成活率 致死剂量(LD100) 辐射引起植株全部死亡剂量。
半致死剂量(LD50) 辐射引起50%植株死亡剂量。
□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诱变处理和的栽培选育
□突变体的筛学与鉴定
放射科技术在核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放射科技术基础 • 核辐射防护原则与措施 • 放射科技术在核辐射防护中的应用实例 • 放射科技术在核辐射防护中的挑战与展
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核能应用广泛
随着核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核能 在军事、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 用日益广泛,核辐射防护问题愈 发重要。
02 放射科技术基础
放射性物质及其危害
放射性物质定义
指能自发地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都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像钚、铀 等。
放射性物质危害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对人体危害极大。短时间内遭 受大量辐射,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长时间接受 辐射则可能引起慢性放射病,表现为虚弱、疲劳、头晕等;此外,放射性物质还可导致
辐射水平,保护人员免受中子辐射的危害。
05 放射科技术在核辐射防 护中的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放射源安全与监管
如何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监管,防 止意外照射和非法获取。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
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理和处置放射性废物, 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辐射剂量监测与控制
如何实时监测和控制辐射剂量,确保工作人 员和公众的安全。
公众宣传与教育
如何提高公众对核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 消除恐慌和误解。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监测与控制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辐 射剂量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
新型防护材料与技术
研发新型防护材料和技术,提高核辐射防护 的效果和安全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键断裂等,DNA分子本身受到损伤而致使细胞死亡——直 接击中学说 。 B. 细胞内膜受损 造成细胞膜泄漏,酶释放出来,酶功能
乱,干扰微生物代谢,使新陈代谢中断,从而使微生物亡。
•G- > G+ > 酵母 > 霉菌(敏感度)
• 植株不育程度(不育株%) • 幼苗根尖和幼芽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畸变率 • 以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体积、染色体体积作 指标。
对辐射敏感性的差异
1)不同科、属、种、品种敏感性不同 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 2)不同倍数植物敏感性不同 二倍体>多倍体 3)不同器官、组织、细胞、成分敏感性不同 植株>种子;根>叶;分生组织>其它组织 性细胞>体细胞;卵细胞>花粉细胞 4)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生理状态辐照敏感性不同 幼龄植株>老龄植株; 未成熟种子>成熟种子;萌动芽>休眠芽。
环境因素
影响辐射效应的环境因素。
□氧效应:在有氧条件下能显著增加辐射的敏感性。
□水分效应:当种子含水量增加到使种子萌动的程度时, 对辐射的敏感性急剧增加。 □温度:辐射敏感性随辐照时温度的降低而减弱。 化学因素 辐射敏化剂 抑制染色体的扩散 , 如 EDTA ,抑制损伤的修 复,如咖啡因;辐射保护剂 有利于损伤恢复,降低辐射生 物学效应的物质,如酪氨酸 苯丙氨酸 色氨酸。 物理因素 主要射线种类、剂量率、照射方式等对植物辐射敏感性的 影响。
微粒辐射 不带电粒子 带电粒子 中子 电磁辐射 射线 射线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质子 粒子 粒子
其他最新技术
激光辐照诱变 辐照源为2000-10000 A°激光 。 离子注入诱变: 辐照源为加速器产生 的各类粒子束流。 空间诱变育种 通过返回式卫星或高 空气球(30-40km )搭载, 利用空间的特殊环境进行 诱变的途径。
根据照射时间的长短,分为急性照射和慢 性照射。 • 急性照射 指采用较高的剂量率进行短时 间处理。 • 慢性照射 是在长时间内进行低剂量率的缓 慢照射。 材料在慢照射时较急照射时的损伤轻, 形态畸变少,且诱变效果稳定。 照射材料包括:种子、球茎、块茎、鳞茎、 花粉、植株等。
内照射 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植物体内,在体内 进行照射。其具有剂量低、持续时间长、 多数植物可在生育阶段进行处理等优点, 但操作和管理较麻烦,目前已很小应用。
有时可诱发 孤雌生殖
6.营养器官
7.组织培养物
一旦获得好的突变体, 就可直接繁殖利用。
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作物的因素 对辐射的敏感性。测定辐射敏感性 的指标: • 生长受抑制的程度 半致矮剂量(D50) • 植株成活率 致死剂量(LD100) 辐射引起植株全部死亡剂量。 半致死剂量(LD50) 辐射引起50%植株死亡剂量。 临界剂量 辐射后植株存活40%的剂量。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通过照射花粉,可克服不亲合性,提高结实 率,使远缘杂交成功。 其他独特用途 如促进孤雌生殖;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创造 不育性或无籽果实;诱发体细胞突变,创造果树 及无性繁殖植物的新品种等。 诱变的方向和性质难以控制 在一个突变体中,很难出现多个理想性状的变异。
类型
诱变常用的辐射类型 电离辐射
第6章.辐射应用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齐孟文
诱变育种 概念 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 遗传特性发生变异,根据育种目标要 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 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 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成就
新品种及应用
据FAO/IAEA突变品种数据库最新统计,到2009 年9月底,有60多个国家在170多种植物上育成并通过 商业注册的植物突变品种总数已达3088个,其中突变体 直接利用品种1984个,占突变品种总数的64.2%。 我国已累计在45种植物上培育出802个植物突变品 种,占国际同期育成植物突变品种总量的1/4强、国内 同期各种方法培育成新品种总数的8.6%,种植面积约 占全国推广良种种植面积的10%,最大年种植面积达到 900万hm2。
结构畸变
在射线作用下,染色体断裂的频率增加,断 裂后的染色体重新连接,产生四种结构变异染色 体 缺失 丢失了带有基因的片段。 重复 染色体个别节段的增加。 倒位 染色体的某一节段发生断裂后,倒转 180°又重新连结起来。 易位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
基因突变
• 分子机制: 基因相当于染色体上的一点,称为位点 (1ocus)。 一个位点还可以分成许多基本单位,称为座 位(site)。 一个座位一般指一个核苷酸对,其中一个碱 基发生改变可能产生一个突变。 所以,突变就是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 一个基因内不同座位的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 因复等位基因。
食品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藏
概念
利用电离辐射照射的杀虫、灭菌、抑制发 芽、抑制成熟作用,通过辐照以减少食品贮存和 运耗损,延长货架期,提高食品的卫生品质的食 品加工技术。 特点 优点 • 杀菌杀虫彻底,剂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 在剂量(<5kGy)照射不会使食品发生感官上 的明显变化。 • 高剂量(>10kGy)照射,食品中总的化学变化 也很微小,没有感生放射性。
航 天 葫 芦
航椒1号
航茄2号
机理
在分子水平上,诱变机理研究主要围绕 DNA损伤、修复及其与突变形成的关系进行 的。 辐射可使A-T,C-G之间的氢键断裂; DNA链中糖与磷酸基之间发生断裂;DNA上相 邻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二聚体;DNA链的断裂 和交联。 DNA损伤后,若发生错误修复,并在复 制过程将其保留,则形成突变。
诱变二代M2 • M2的种植:根据收获种子的方式按处理点播 • M2的选择:是选择的关键世代,根据育种目标多 采用单株选择法。 M3及以后世代的种植与选择 • 种植:入选突变株种成株行。 • 选择:稳定的株行可混收,分离的株行继续选株。
突变体鉴定和选择
• 形态鉴定 • 细胞学鉴定
目测或借助于简单工具 进行观察、记载、考种 鉴定染色体的结构变 异, 用材料的初生根
参见:张伟.关于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用辐照技术确保食品微生物安全培训的报 告.口岸卫生控制,2003,8(2)
设施
• 工业用食 品辐照装 置是以辐 射源为核 心,并配 有严格的 安全防护 设施和自 动输送、 报警系统。
食品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学效应指辐射对生物体如微生物、病毒、 昆虫、寄生虫、植物等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由于 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造成的。 微生物 直接效应
• • • • • 选择适宜的育种材料。 确定适宜的诱变剂和诱变剂量。 采用适宜的处理生育期。 可采用综合诱变处理。 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
展望
与杂交育种结合 将突变性状转到另一品种,突变体之间杂交可 以产生更优良的品种。 与组织培养结合 诱变处理组织和细胞的离体培养,有助于发 现、分立和培育突变体。 与远缘杂交结合 通过花粉处理,可克服不亲合性,提高结实 率,使远缘杂交成功。 与分子标记结合 DNA标记用于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 程序 □处理材料的选择
□剂量和剂量率的选择 □诱变处理和的栽培选育 □突变体的筛学与鉴定
处理材料的选择 • 综合性状良好,只存在个别缺点的品种 • 杂交材料 • 单倍体 • 多倍体
处理部位的选择
可处理干种子,湿种 子,萌动种子,应用较 多的是处理干种子。
1.种子
优点是很少 产生嵌合体
2.完整植株 3.花粉 4.子房 5.合子
特点 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 自然突变频率低 , 辐射可增大突变频率 1000 倍左右,诱发全新类型,迅速丰富基 因库,扩大选择范围。 适于改良品种的个别单一性状 对亲本辐射诱导点突变,可改变某一 缺馅,提高其综合性状,如作物的抗逆性诱 变。 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
打破不良基因连锁,促进有利基因重组
新种质及利用 与诱发突变品的直接利用相比,诱变创生的 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则更大。利用诱变手段几乎 可以实现对植物所有重要性状的改良,如生育期 、株型结构、抗耐逆境、籽粒与营养品质和产量 潜力等。 辐射突变种质资源在品种培育和功能基因组 等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变体基因资源 不仅对定位和克隆未知基因具重要意义,对研究 已知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也有重要价值。
诱变剂量的确定原则 诱变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关系,剂量过高存活 率太低,或染色体畸变较多,过低则突变率太低。 • 原则:
□活:后代要有一定的成活植株。 □变:在成活植株中,有较大的变异效应。 □优:产生的变异有较多的有利突变。
诱变处理后的选育
无性繁殖园艺作物后代选择
特点 □存在嵌合体; □处理群体小; □评选优良基因型需要时间长。 方法
优点 • 产生的热量可忽略不计,保持食品原有的特性 和风味。 • 放射线穿透能力强、均匀,对其辐照过程可准 确控制。 • 对包装无严格要求,并可连带包装照射,避免 二次污染。
缺点
• 杀菌剂量的照射下,酶一般不能完全被钝化。 • 经辐照处理,食品的化学变化虽然在量上是微 乎其微的,但敏感性强的食品经高剂量照射可能 发生感官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因游离基的作 用而产生的。
□分离繁殖法 □ 短截修剪法 □不定芽法
有性繁殖园艺作物后代选择 诱变一代M1 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 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 M1的种植与选择 按不同处理点播或稀条播,如果处理的是种 子,多采用密植; M1的选择,原因: • M1存在着生物学损伤,植株生长较差。 • 突变往往发生在个别细胞中,植株是由变异和不 变异的细胞组成的嵌合体。 • 突变多是隐性突变,形态上不易显露出来。
染色体畸变
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因此, 染色体畸变可分为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 数目畸变 1)单体性 二倍体细胞的某同源染色体只有一 个而不是两个的现象,即2n-1。 2)缺体性 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缺失了某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现象,即2n-2。 3)三体性 二倍体细胞的某同源染色体为三个 的现象,即2n +1。 4)多体性 二倍体细胞的某同源染色体的数目 在三个以上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