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等。
2. 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
3. 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班级学生身高、体重等情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状统计图。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统计图的案例素材,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等。
2. 准备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展示案例和统计图。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统计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以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为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绘制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并分享统计图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统计方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自己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情况。
2. 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如家庭用电情况、零食消费统计等。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家中成员的消费情况,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3.1《条形统计图(二)》(第二课时)(教学课件)三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条形统计图(二)
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
学习目标
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 01 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
的数量有关。
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必 02 须考虑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
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
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注意:每格所表示的数量都相等。
小试牛练刀习一
1号售货站售货情况统计图 40
35 25
15
2号售货站售货情况统计图 70
40
45
25
一格表示5
一格表示10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种饮料最受欢迎?卖出多少? 答:矿泉水最受欢迎,卖出70瓶。
(2)哪种饮料最不受欢迎?卖出多少? 答:蛋筒最不受欢迎,卖出15个。
0 矿泉水 橙汁 汽水 果汁
(2)在这两张统计图中,能不能还像刚才一样只看直条的长短来判断数量的多少? 不行,还要看每一格表示的数量。
小试牛练刀习一
1号售货站售货情况统计图
2号售货站售货情况统计图
一格表示5
一格表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1)说一说,这两个统计图一格分别表示几?
(2)如何选取最合适的单位长度?
答:根据统计数量决定,数量大的,一格表示的量大一点,数量小 的,一格表示的量小一点。
03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通过具体的事例,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 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 所表示的数量有关。
新课导入
探索新知
例 2 两个售货站中,哪种食品最受欢迎?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复式统计表 第2课时 练习课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第2 课时练习课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运用统计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分析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复式统计表,知道如何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能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去应用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茄子西红柿黄瓜萝卜白菜南瓜男生女生(1)(2)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呢?(3)收集完数据后完成表格,根据这个复式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喜欢吃什么蔬菜的人数最多?生2:喜欢吃什么蔬菜的人数最少?生3:男生最喜欢吃什么?生4:女生最喜欢吃什么?……2.出示统计表2。
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舞蹈小组三(1)班8 4 10 5 7三(2)班 5 7 5 8 6(2)2班参加民乐小组的人数比1班多多少人?(3)两个班参加哪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哪个最少?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情况,将结果填入下表。
请根据统计完成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喜欢戏曲的学生一共多少人?(2)喜欢歌舞的男生、女生相差多少人?(3)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有哪些建议?组织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主要学习研究的是什么?说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补充。
五、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对应练习。
有99粒棋子放在几个大小不同的盒子里,每个大盒放12粒,每个小盒放5粒,这样正好每个盒子都放满,而且棋子没有剩余。
那么大盒子有几个?小盒子有几个?【答案】大盒2个,小盒15个或大盒7具,小盒3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测量统计活动|冀教版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测量统计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在二年级学生经历过“最喜欢的儿童节目调查”,并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第一课时中结合实际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本节课教材以全班同学为素材,安排了两个通过“测量”收集数据的统计活动。
1、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教材设计了三个层面的活动,(1)实际测量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
(2)把全班同学身高的测量结果按5厘米一段整理并填在统计表中。
(3)把分段统计的结果,再分性别(男生、女生)整理到复式统计表中。
2、调查全班学生的体重。
教材提出调查活动的要求后,直接给出按男生、女生体重分段统计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全班同学体重分段统计的单式统计表。
同时,教材结合两个统计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分析从两个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
二、教学目标:1、结合测量身高和体重的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2、了解可以用“测量”的方式收集数据,能分段整理数据,并把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3、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特征的活动中,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用测量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段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分段整理数据形成复式统计表,并分析数据。
四、教学准备:测量身高的器材、多媒体课件、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话:上节课我们调查并统计了同学们最爱吃的水果和蔬菜,你们还记得是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的吗?这节课我们用这些方法整理咱们班同学们的身高,看看能有什么发现?要想知道身高,我们就要进行测量。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统计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活动探究活动1:测量身高统计活动1、实际测量并记录全班同学的身高(1)课前学生分小组,有秩序的测量每位同学的身高,并做好记录。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小学数学说课稿(最新7篇)小学数学平均数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认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完成课本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3、4、5题。
本例通过求两支篮球队的平均身高,比较这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理解: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不能反映其总体情况,应该用一个统计量来描述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和其他组数据进行对比,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统计量。
要比较两支篮球队的身高情况,一个一个地比非常麻烦,而且不容易比清楚。
所以要先求出两个球队各自的平均身高,再用两个平均身高进行比较。
通过此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在已经认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初次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平均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学习了平均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求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平均数是统计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
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学法指导上,我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比较、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建构数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2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2)
课堂延伸
面积单位 缩写(符号) 进率
平方毫米 m㎡
平方厘米 c㎡
平方分米 d㎡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k㎡
公顷
h㎡
100m㎡=1c㎡
100c㎡=1d㎡ 100d㎡=1㎡ 1000000㎡=1k㎡ 1k㎡ 1500亩=1k㎡
课堂总结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面 积单位你学会了吗?
面积1dm2 边长1dm
探索新知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 分米。 1平方分米写作1分米2,也可以写作 1dm2。
典题精讲
在我们周围或我们身上什么物 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边长1分米
探索新知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面积1m2 边长1m
探索新知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探究新知
怎样比较图A和图B的大小?
探究新知
图A有6个方格,图B有 24个方格,图B比图A大
。
探究新知
错因分析
不对,方格的大小不同, 不能用方格的数量来比较。
探究新知
图A有6个方格,图B有 24个方格,图B比图A大。
方格的大小不同,不能 用方格的数量来比较。
情景导入
看来有必要统一 面积单位。
复习导入
当用眼睛观察确定不了大小,重叠法也 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时,可以借用工具来比 较图形大小或使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比较 图形面积的大小,格的大小一定要
相同。
情景导入
1、什么是面积单位?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情景导入
比较图形的大小
图1
图2
情景导入
比较图形的大小
一共9格 一共10格
图1
图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练习七
三年级时的成绩等级优、良的人数比一年级 时的人数多,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比较好。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是三(1)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情况复式统计表
水果种类 西瓜 香蕉 桔子 梨 葡萄
男生人数 13 5 1 2 5
女生人数 8
3
24 8
(1)男生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女生呢? 答:男生最喜欢的水果是西瓜,女生最喜 欢的水果是西瓜和葡萄。
年级
一二三四五
精英小学捐款金额 540 570 550 620 650 希望小学捐款金额 530 525 575 640 630
(1) 两所学校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元?
550+575=1125(元) 答:两所学校三年级一共捐了1125元。
下面是两所小学为旱区捐款情况统计表。
年级
一二三四五
精英小学捐款金额 540 570 550 620 650 希望小学捐款金额 530 525 575 640 630
(2)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多。正确
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下面是三(1)班同学一年级和三年级时的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等级情况。
三(1)班同学一年级时的 成绩等级情况
三(1)班同学三年级时的 成绩等级情况
三(1)班同学一年级时的 成绩等级情况
三(1)班同学三年级时的 成绩等级情况
(1)将上面的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176 188 213 243 287 297 173 192 207 233 276 288
213-207=6(人) 答:三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6人。
(3) 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 某校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一二三四 五六
男生人数 女生人数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下册3统计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122页例2、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学生答:唱歌、跳舞……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
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均匀数》第二课时讲课稿一、说教材:1、教课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二课时。
2、教材剖析:跟着科学技术和数学自己的发展,统计学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应用也愈来愈宽泛。
大到科学研究,小到学生的平时生活,统计几乎无处不在。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以后进行教课的。
均匀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能够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状况,也能够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
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其实不不过是为了完成求均匀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均匀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
3、教课目的:鉴于这样的认识,教课中我们就不可以只逗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修业生计算出它们的均匀数”上,而应充足指引学生理解“均匀数”的含义,帮助他们认识到均匀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质意义与宽泛应用,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质问题,进而获取必需的发展。
为此,我拟订了以下三条教课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均匀数的含义,掌握求均匀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培育学生的策略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感情目标: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个性的和睦发展。
4、教课重、难点:均匀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点数,它能反应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宽泛。
因此,理解均匀数的意义,掌握求均匀数的计算方法是教课的要点。
而“均匀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均匀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均匀数的实质意义和应用就是教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因为“均匀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简单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我依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课的启迪性、直观性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课原则,积极创建真切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要旨”,采纳多媒体教课等有效手段,以指引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议论法,向学生供给充足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踊跃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充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饰演好组织者、指引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条形统计图(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条形统计图(二)》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断。
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简单分析,并能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大小正确、科学地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4教学过程
4.1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教学活动
1【导入】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师:动物运动会即将开始了,在运动会上蕴涵着许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揭示课题: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去年运动会金牌情况统计图》(ppt课件展示),关于条形统计图,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交流一下!
小结: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内容,它包括:标题、单位名称、单位长度、统计项目。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让我们走进今年的动物运动会。
(随机出示:标题单位名称单位长度统计对象)
2【活动】二、观察比较,探究新知
1、解决半格与画法的问题:
(一)情景引入
师:动物王国在上星期天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停车场的车辆管理员小兔欢欢做事非常细心,它已经统计出了各种车子的数量,并制成了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获得哪些信息?(flash课件展示)。
(二)小胖的统计图
师:小胖知道条形统计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它想将这些信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表示(flash课件展示小胖的统计图)。
(1)提问:①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到了什么?②小胖画得有道理吗?。
高邑县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3 复式统计表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板书课题:练习课【练习分析】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
(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
(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
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走进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呀,可有不少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咱们呢!
比如说,这一课时可能会讲到面积的计算。
那什么是面积呢?就像咱们的教室地面,它有多大,这就是面积。
想象一下,咱们要给教室铺上漂亮的地毯,那得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有多大,才能买到合适的地毯,对不对?
再比如,老师可能会给咱们出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形的桌子,长是 5 分米,宽是 3 分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这时候咱们就可以用学到的方法来计算,长乘以宽,5 乘以 3 等于15 平方分米,这就是桌子的面积啦。
还有啊,老师可能会拿出一些小方块,让咱们拼一拼,看看怎么拼成不同的图形,然后算一算它们的面积。
我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算出各种图形的面积。
我们小组的小伙伴们可认真啦,眼睛紧紧盯着那些图形,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计算公式,最后我们小组得了第一名,大家都特别开心!
同学们,这一课时的数学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只要咱们认真听老师讲,多动手算一算,一定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的!
让我们一起加油,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地探索吧!。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图表教材ppt课件
5
3 3 18
你发现了什么? 身高在什么范围内的最多?
超过150cm的男同学有多少?
5 33
统计图比统计表整理数据有什么好处? 使项目,数目更加清楚、更形象、更具体地表示出原始资料
的有关情况。 整理资料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完成课堂活动
12 9 6 3
5 14
学习目标
1.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这副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统计图中,你知 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空气质量那 个等级的天数较多, 为什么?
统计图和统计表相 比,你认为那种统 计更直观?
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帮,帮我们决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 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练习课(导学案)
5+3=8(人)
16÷8=2
2.我当统计员。
二(1)班、二(2)班活动课人数
(1)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课外活动?二(2)班呢?
(2)二(1)班和二(2)班参加美术活动的共有多少人?
答案:25 10 12
22 12 11
(1)25+12+10=47(人)
22+11+12=45(人)
分析:已知复式统计表中包含中国、美国、俄罗斯在第27届、第28届、第29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信息,根据统计表中数据分析判断。
答案:(1)和(2)的说法是正确的。
1.下表是天红小学三年级课外活动统计表。
(1)三年级参加数学组、音乐组、田径组各有多少人?
(2)参加美术组总人数是棋类组的多少倍?
答案:(1)203236
答案:
(1)这个班的男生和女生得优和及格的人数相等,男生得良的比女生得良的多1人,说明这个班的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差不多。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达标。教师布置作业ຫໍສະໝຸດ 1.完成教材第39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40页第5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25+22=47(人)
知识点2:合并单式统计表并解决问题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人小学三(1)班学生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男生体育成绩记录单
女生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已知育人小学三(1)班男生、女生体育成绩记录单(两个单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再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回答问题。
一步步学会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条形统计图
[教案二] 条形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相关术语。
2.掌握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熟练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2.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入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概念:条形统计图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高度为变量的统计图,它用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数据。
2)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以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比较各组数据的大小,以及数据的趋势。
3)条形统计图的术语:横轴、纵轴、坐标轴、数据刻度、长方形图形等。
3.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1)确定要展示的数据:我们要确定要展示的数据。
2)制作横轴与纵轴:确定要展示的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制作横轴与纵轴。
3)确定数据的刻度:在横轴与纵轴上面,我们需要确定数据的刻度。
4)画出长方形图形:我们需要用长方形图形展现数据。
5)加上图例与标题:在制作好条形统计图之后,我们还需要加上图例与标题。
4.练习制作条形统计图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来制作条形统计图,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5.展示数据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条形统计图,并通过图表展示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并重点讲解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通过对数据的展示,让学生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互动,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平均数2》
想一想:下面哪个列式才对
?
下面是一只母鸡六个月产蛋的统计表。根据题目中 给的数据,算出这只母鸡平均每月产多少蛋。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23 26 28 30 29 个数 20
(20+23+26+28+30+29)÷6 (20+23+26+28+30+29) ÷5 (20+23+26+28+30)÷6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
4.
数量/包
200 180 160 140 120 0
甲种饼干第一季度 销售量统计图 180 160 140
数量/包 乙种饼干第一季度
一月 二月 三月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0
销售量统计图 230
160 120
一月 二月 三月
总数÷份数=平均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要小,比最小的数 要大,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下课啦!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我的收获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 的数要大,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 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答:平均高度为:(12+6+10+4)÷4=8(厘米)
“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 ?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 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 ) (2)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 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三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图课件
第九页,共十一页。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yībān)步骤是:
(1)先算出各部分(bù fen)数量占总数量的
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
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
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 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 扇形区别开。
第十页,共十一页。
例1 某地(mǒu dì)1993~1997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降水量 (毫米)
92一般(yībān)步骤是: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
12/9/2021
第十一页,共十一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shùxué)下册
统计图
第一页,共十一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1.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zhěnglǐ)和对比活动,引导同学 们经历单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和复式统计表的产 生过程。
2. 认识简单的复式 统计表的意义,了解复式 统计表的结构和制作。
第二页,共十一页。
第三页,共十一页。
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的
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的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
数量。
第四页,共十一页。
第五页,共十一页。
第六页,共十一页。
第七页,共十一页。
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 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 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 顺序连接起来。
内容(nèiróng)总结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 计 图。1.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同学(tóng xué)们经历单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数据的分析和展示4. 统计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如猜数字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从而引入统计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数据,什么是统计。
2. 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如调查问卷、实验记录等,并进行示范。
3. 解释数据分析和展示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率分布表、条形图、折线图等,并进行实例讲解。
4. 介绍统计的应用,如人口普查、市场调查、科研实验等。
(三)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统计活动,如班级图书借阅情况的统计。
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用图表展示结果。
(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统计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设计一个关于家庭日常消费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 阅读一篇关于统计的文章或新闻,理解其中的统计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统计知识。
同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数据概念,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并能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对数据的理解和应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展示方法。
2. 难点: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统计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
- 数据的收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收集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 数据的整理:教师演示如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排序,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数据。
- 数据的展示:教师介绍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如条形图、饼图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方式展示他们的数据。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包括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展示数据。
4.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五、家庭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或者小项目,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和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这个框架能帮助您编写出一份优秀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书
设
计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
作
业
设
计
金积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统计第二课时:第38页例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计划课时
一
授课人
丁国柱
教学
内容
分析
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认真观察,细心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思索解决的办法
认真观察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找出这个统计图跟刚才学习的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从图里分析得到信息
通过以上的操作你想给同学们提示注意些什么?
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和老师一起总结
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尝试完成统计图
考虑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观察,讨论教材上的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思考并回答
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备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备
一、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1页3、5(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
教
学
反
思
备注:教学环节为5号黑体,正文其他均为5号宋体。
教学
目标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难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教具
学具
准备
直尺、情景图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加强锻炼)。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刚才学习的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40页2、
全课小结。
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展开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并说出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