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合集下载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近年来,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不断进步,如积极恢复法、最少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负重训练等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新型的心理学技术对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人员更多地使用整体治疗手段从身心两方面来加速运动员的恢复过程。

对运动损伤者实施心理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障碍,促进受伤机能的恢复。

只有把生理恢复和心理恢复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1.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Grove 和 Gordon(1991年)在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扩充,提出了一个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见图8-5)。

这个模型认为,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和返回赛场是由治疗的相关因素、个体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个体的应激源史、应对资源、人格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共同决定的,损伤的恢复过程是心理反应、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

2.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前人的描述性研究清楚地显示:运动损伤的康复应使用整体的康复方法,用心理学策略作为生理疗法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

心理学策略虽来源于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的理解,但仅仅理解损伤后的反应过程是不够的。

心理学的过程和技术对康复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它们包括:与受伤运动员建立密切地联系,向他们传授损伤和康复过程的知识,教会他们应对伤病的特殊心理技能,使他们做好应对伤病复发的心理准备,建立社会支持以及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和队医有责任学习和使用这些适当的步骤。

(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运动员或锻炼者受伤之后,他们常常产生怀疑、挫折、愤怒、困惑的体验,并且十分脆弱。

这些情绪可能使那些想帮助他们的人难以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

因此,显示移情心是有益的。

这种移情心是指:努力去理解受伤者的情绪感受。

让受伤的人感到有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并和他们在一起,对他们是很有帮助地。

在运动员受伤的新鲜感逐渐减弱,他们感到自己正在被人淡忘的时候,用探视、电话慰问的方法表示对他们的关心是特别重要的。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示: 高应激水平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者的应激水平高于正常的体 育专业学生。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
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该模型认为,运动员对潜
在应激运动环境的反应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而 且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的受一系列 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 素是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是在自身能力资 源与情境的实际要求之间不平衡时产生的。 一个潜在的应激运动情景(如竞赛)要求运 动员对任务的目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可能 的结果进行充分的认知评价。如果运动员认 为自己的应对能力超过了情境的要求,应激 反应就会非常小。
相反,如果运动员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能应
除了上述因素,自我概念、自尊、心理疲劳、
反应时等心理因素也与运动损伤有关。总之, 应激与运动损伤的关系十分复杂,运动损伤 是多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会对受伤做出不同的反 应。一般而言,受伤的运动员不仅遭受生理创伤, 而且也会造成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常同他们受伤时 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比赛中陷入困境的运动员 也许会将受伤看作一种乐于接受的,借以解脱压力 的方法;有些运动员可能会将受伤看作引起别人注 意和同情的方法,试图经过显示自己如何对付痛苦 和逆境来提高自我形象;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或许因 受伤而产生一种失落感,表现出悲伤、消沉,并伴 有紧张、恐惧、惊慌、愤怒、沮丧和焦虑等反应 (见案例分析)

第二阶段是愤怒。由于受伤已成为事实,运
动员由“不是我”的否认态度,转到质问
“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
状态。这是运动对不能继续参加训练、比

运动损伤与恢复中的心理因素

运动损伤与恢复中的心理因素
日常 生活 中的小摩 擦 起作 用 的 。例如 变化 训 练或 比
多情况 下 ,运 动 员 的受 伤 与 心 理 因素 有 很 大 的相 关 。在 过去 的 3 0年 中 ,运 动 心 理 学 家 一直 在探 索
与运动 员受 伤 的心理学 原 因 ,并 且卓 有 成效 。受伤 在 带给运 动员 身体 上 的伤 害的 同时 ,也 带给 了运动
1 与 运 动 损 伤 有 关 的心 理 因素
运 动员 置身 于应 激 情境 时 ( 高竞 赛 压 力 、以前 受 乏则 更 多 的表 现为 身体 激 活和 注意 力 涣 散 。正 是这 如 伤 的部 位疼 痛 等 ) ,他 们 的应 激 源 历 史 、人 格 特 征 种 不断 增 长 的压 力 反应 增 加 了运动 员受 伤 的危 险 。
也 有研 究 者认 为 自我 概念 通过 情绪 、身体 、社 会 和
个人的认知活动来影响受伤的可能性 。
1 2 应激 源 历史 .
资源 和干预 这 4个 因素 ,或相互 或 独立 的对压 力 反 应产 生 直接 的影 响 。下 面我 们将 分 别讨 论运 动员 的 人格 特 征 、应 激源 历史 、应 对 资源 和 干预 这 4个 因
负 性 的压 力事 件 ( 恋 、生病 等 )与 运动 损伤 有很 失
具 有某 些人 格特 点 的运 动员 可 能认 为少 数 的某
些情 境 或事 件 才具有 应 激性 ,或者 较少 感受 到 紧 张 应激 事 件对 他 们 的 影 响 。研 究 者 发 现 ,1 )成 就 动
机 与特 质焦 虑影 响运 动 员 的压力 反 应 。具有 高 避免
Ke o d :t l e i ue , y h l y fc r , s c o g rtg s yw r sahes n r p c o g t s p yh l s ae i t j s s o ao o t y e

运动心理学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运动心理学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康复的作用

一、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康复较快的运动员比康复慢 的运动员更多的使用了目标设置、积极的自我 谈话,较多的使用了康复表象。这些结果提示 我们,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的康复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本质上,对运动损伤的治疗应该包 括心里技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的过程。
二、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 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 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 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三、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 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 引起“停训综合症”;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 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 (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 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 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 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三、运动员受伤后的认知反应
受伤的运动员会将注意集中在伤痛上,急 切的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了解受伤的程度、受伤 原因及受伤后果,包括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 一些运动员受伤后不再重返赛场是因为丧 失了自我认知感。 还有许多运动员受伤后难以降低他们的期 望,他们可能期待自己重返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 但这种期望可能不太现实。因此,他们需要调整 自己的目标和期望。
三.应激源史
一、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困扰可能削弱运动员有 效处理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影响生理状态的注 意力,使运动员极易受伤。 二、运动员过去受伤的 经历。

四.应对资源
(一)应对行为 任何一种有助于运动员对付应激情境的行为都可 称为应对行为。 (二)社会支持 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小压力反应带 来的不利影响。 (三)应激管理 (四)注意技能 (五)药物作用 有些运动员出于对利益的追逐常常非法使用药物, 这些药物被国际体育组织定义为“兴奋剂”。

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方法

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方法

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方法体育训练能够强化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所以现阶段对体育训练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改革。

然而在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运动损伤不仅会干扰日常生活,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

为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情况出现,本文对体育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逐步探究恢复运动损伤的方法。

标签:体育训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恢复方法运动损伤主要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的各种损伤,与体育训练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的部位、所选的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有关。

训练损伤主要由于自身的训练水平低、身体素质差、动作不规范、缺少热身活动、身体状态欠佳以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训练环境等因素所导致的。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应及时对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恢复方法。

1.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1.1缺少规范的热身活动在体育训练之前进行热身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功能得到加强,身体能够从相对静止的状态逐渐转化为紧张活跃的状态。

如果缺少热身准备活动,就无法调动中枢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的功能系统,在激烈的运动状态下,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不强,导致身体缺乏协调性。

热身活动不能与体育训练的内容有机结合,导致身体在体育训练时负担过重,无法对较重的部位进行调节,所以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热身活动的准备工作不能用力过猛或者速度过快,避免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1.2身体功能和心理素质差如果无法保障睡眠质量或者身体处于患疾、损伤刚刚恢复的时期,那么肌肉会一直呈现疲劳状态,导致体育训练时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降低,从而影响了体育训练的准确性,使身体无法发挥协调性,最终造成运动损伤。

心理的健康状态也影响了体育训练的优良程度,能否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取决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果情绪处于低落时期,那么对于体育训练的参与性就会降低,还可能会产生畏惧、胆怯以及犹豫的心理,进而引发运动损伤。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摘要】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

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康复治疗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强度、高对抗的日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国家和社会用于治疗恢复运动员损伤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

损伤发生后不仅给运动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在注重运动员机体康复的同时,还应还要注重心理的康复治疗。

国内外目前针对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着重从运动员的心里角度分析研究损伤发生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康复治疗恢复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全面康复,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争取早日重返运动赛场。

1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1.1 心理反应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心理上会受到巨大打击,生活、理想、职业前途等将发生新的变化。

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和相应的行为变化,包括挫败性的恼怒、恐慌、害怕、焦虑、压抑、心烦意乱、自尊心受挫、失望、孤独、分离、震惊、怀疑和否认。

一系列的不良情绪严重挫伤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无法面对当前的困难,消极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差,恢复缓慢。

1.2 心理调试过程由于不同运动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伤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但受伤初期大多数运动员在心理上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震惊、否认。

多数运动员认识到受伤已成为事实后,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出现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悲愤、期待、抑郁。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院的结核性心 包积液的病例数下 降;R 、 C M IE T等先进 医疗设备 的应用 提高 了肿 瘤的诊断率 ; 熟悉 的心包穿刺 技术 提高 了 掌握 心包穿刺率 , 有利于检查 。 体任何 系统 的恶性肿瘤都 可能转 人 移到心包 , 以肺癌 、 乳腺癌 、 白血病和恶 性淋 巴瘤为最 常见【】 3。 癌细胞刺激 、 癌栓 阻塞淋 巴管 及血管 , 组织液 回流 障碍等原 致 因导致心 包积液形成 。通 常症 状主要表 现为 :( 1)发热 、盗 汗 、乏力 、消瘦 ;( 2)心包 以外组 织器官 ( 、腹 腔 、淋 巴结 肺 等) 在 活动性结核病灶 ;( )血 沉 明显 增快 ;( 存 3 4)心包 积液 为渗 出液 或血性 ; 5) 结核治疗有 效 。一旦 出现肿瘤 性心包 ( 抗 积液 , 标志着肿瘤 已进人 晚期 , 其生 长迅速 , 易造成心包 填塞 , 给患者带来极 大 的痛苦 , 必要 时可给予 心包穿刺引流 。在原发 肿瘤未确 定性质时 , 积液 细胞学检查对疾 病的诊断及指 导治疗 尤为重要 。 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性心包积液 的不断上升 与人 口的老 龄化有关 ,但是 由于心包积液一般为少量和 中等量 ,其 临床症 状往往不重 ,所 以所 占比例较低 。当心包积液患者 同时存在心 力衰竭时容易诊断为心力衰竭性心包积液 。心力衰竭也是 心包
2 l 年 7月中 第 3 第 2 期 o1 卷 0
Jl 2 1 Iy l 01
Vb - l3 No.0 2
中国中医药咨讯
J u n l f i a rdt t l in s dcn f ̄ f n o r a o n a i o a l e e Ch T il i Me iie n o i I o ・3 9 ・ 9
把 “ 运动损伤 ”作 为 比赛 的一 部分来理解 ,受伤是正 常现象 , 只能尽量避免 、 减小其 可能性 , 但无 法完 全消除 , 动员应该 运 具 备这样 的心理 准备。 损伤 发生后应客观公 正地归 因 , 分析受 伤原 因 , 不应过多地去抱 怨对手 、 场地或 怨恨 自己 , 免今后 避 损 伤 的发生 。 32 测试损伤运动员的情绪状态 . 消极 的负面情绪反应不利于伤病的治疗 与恢 复 , 以应该 所 运用心境状态量表 中其他调查表测试运动员受 伤后 的情绪状态 及测试后 的情绪状态 ,帮助运动康复管理人员确定情绪干扰程 度 ,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受 伤给运 动员造成 的消极影 响,加快运动员伤病的治疗与恢 复 。 33 设置 目标 . 设置 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动员能量 ,将 注意指 向于当前 的活 动任务 ,增强 自 信心水平 ,降低认知焦虑 , 形成 现实的期望 和 最佳 的心理状态 。因此 ,应帮助运动员制定 相应 的恢复期训练 计划 ,也包括恢复性练习 。要求受伤运动员设置现 实的和易于 实现 的 目标 。针对不同情况 ,分别设 置短期 目标 与长期 目标 , 明确 目标 与模糊 目标 、行为 目标与结果 目标 、容易 目标 与困难 目标 、令人鼓舞的和可被记 录的等。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体育心理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运动员损伤后的认知和情绪反应
(一)运动损伤的认知反应 (二)运动损伤的情绪反应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作用 二、常用的心理评估手段 三、心理评估的具体内容 四、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五、心理评估报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评估的作用
(一)应激源
1.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2.陈旧损伤 3.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
(二)应对资源
1.应对行为 2.社会支持 3.应激管理和心理技能
(三)人格
1.特质焦虑 2.控制点 3.成就动机
(四)其他因素
身体活动准备 心理准备 自尊 心理疲劳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一)筛选干预对象 (二)提供干预依据 (三)评估干预效果
二、常用的心理评估手段
(一)观察法 (二)会谈法 (三)心理测量方法 (四)医学检测法
三、心理评估的具体内容
(一)自我概念评估 (二)认知评估 (三)情绪和情感评估 (四)个性评估 (五)应激与应对评估
四、心理评估的注意事项
(1)及时、全面、准确 (2)以心理状态为重点,与身体评估同时进行 (3)注重主、客观资料的比较 (4)评估手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心理评估量表的标准化
应激源 生活事件 日常冲突 损伤史
应对方式 一般应对行为 社会支持系统 应激控制 药物
潜在的运动应激 环境
认知评价: 需求 资源 结果
应激反应
生理变化 肌肉紧张 视野变窄 注意分散
运动损伤
心理技能的干预 认知干预 唤醒控制
图11-1 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运动心理学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运动心理学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及康复

三.应激源史
一、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困扰可能削弱运动员有 效处理应激反应的能力。从而影响生理状态的注 意力,使运动员极易受伤。 二、运动员过去受伤的 经历。

四.应对资源
(一)应对行为 任何一种有助于运动员对付应激情境的行为都可 称为应对行为。 (二)社会支持 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小压力反应带 来的不利影响。 (三)应激管理 (四)注意技能 (五)药物作用 有些运动员出于对利益的追逐常常非法使用药物, 这些药物被国际体育组织定义为“兴奋剂”。
谢谢!!!
二、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 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 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 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三、伤后的锻炼与治疗原则 (1)合理安排伤后训练,保持运动员已 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防止因伤后突然停训而 引起“停训综合症”; (2)练习时合理使用保护带,以防止发生 劳损、再伤或肌腱韧带的松弛; (3)加强局部治疗,改善伤部代谢,消除 水肿,防止深痕粘连与收缩。预防应遵从运动 训练原则,科学安排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加强医务监督与安全教育。教学中还应提高学 生相互保护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康复的作用

一、康复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康复较快的运动员比康复慢 的运动员更多的使用了目标设置、积极的自我 谈话,较多的使用了康复表象。这些结果提示 我们,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的康复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本质上,对运动损伤的治疗应该包 括心里技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的过程。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与康复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袁璐瑶在校园内,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导致运动损伤的情况非常常见,而且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受伤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在心理方面难以稳定,为避免大学生运动损伤后产生心理疾病,以及对身体的全面恢复产生阻碍,对大学生开展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干预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因素在校园内,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机体损伤的原因非常多,情况也非常复杂,包括大学生的心理、身体机能和客观环境等因素。

1.1 自身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情绪、动机等方面。

大学生在参加运动时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运动过程中会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状况,使身体机能在调整方面受到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运动锻炼,非常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如果参加运动的动机比较消极,情绪方面不够高涨。

在运动之中,对运动水平的发挥会造成影响,容易发生机体损伤的情况。

如果运动前情绪过于兴奋,不能够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导致动作幅度过大,同样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在对抗训练之中也经常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会造成肢体的冲突而发生机体损伤。

另外在校园的活动之中,特别是对抗性比赛之中,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而且心情比较浮躁,对抗过于激烈,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

1.2 身体机能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大学生在物质条件比较充分,但是大学生运动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保持的不够良好,很多大学生出现了身体机能素质下降的情况。

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共体育课程,但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习惯,而且大学生存在熬夜、打游戏、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特别是在外卖盛行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点外卖进行就餐,运动量小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参加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发生损伤的几率非常高。

有些在运动中损伤的同学,对损伤部位保护的不够到位,容易发生再次受伤的情况。

1.3 客观环境因素大学生在校园运动场地发生机体损伤,与外界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一心理致因1 应激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这种反应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源:①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如结婚,丧亲,失业,考试,比赛等②.运动损伤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③.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出现不利因素(如教练员的批评,队友的失误,对手的出色表现,气候的变化,场所器械的不适宜,裁判的不公正,观众的嘈杂等等而引起的身心反应。

(2)应对方式:①、应对行为(任何一种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应对行为)②、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与父母、朋友、教练、队友、俱乐部和宗教团体等)③、处理应激的技能④、集中注意力策略⑤、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2 动机高动机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因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和高抱负水平有关。

3 人格意志的坚韧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性、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概念以及内外向等因素。

4 心理准备如果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适宜兴奋水平就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能也回减少运动损伤。

二心理反应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认第二阶段是愤怒第三阶段是许愿第四阶段是抑郁第五阶段是承认三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①认识理解运动损伤②正确归因③客观坦诚2、设置目标让运动员自己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重要目标与一般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区别,确立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可接受的。

3、积极思维心理暗示效应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①. 酸葡萄效应自我安慰“歪曲事实”,“吃不到葡萄倒说葡萄酸”,“甜柠檬”②. 否认与移置“自我掩饰”,“代替满足”③. 投射与升华④. 避免消极断言“我不行”,“我完了”,等⑤. 问题定向可以回避运动损伤带来的心理压力,但是要针对损伤积极治疗,也就是正确面对问题。

体育康复的心理障碍与调适

体育康复的心理障碍与调适

2023-11-05contents •引言•体育康复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心理障碍对体育康复的影响•调适方法与策略•实际案例分析•结论与建议目录01引言体育康复在帮助运动员恢复身体功能、减轻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康复的重要性除了身体因素外,心理因素也对体育康复的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心理因素对体育康复的影响背景介绍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康复中心理障碍的表现、成因及其调适方法,以期为运动员和教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意义通过对心理障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对体育康复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康复效果。

研究目的和意义02体育康复中心理障碍的成因疼痛体育康复过程中,疼痛是常见的现象,如肌肉酸痛、关节不适等。

然而,一些运动员可能对疼痛感到恐惧,这可能阻碍他们的康复进程。

恐惧部分运动员可能对受伤的恐惧根深蒂固,这种恐惧可能影响他们的表现和信心。

特别是在进行高风险或高强度的运动时,恐惧感可能更为明显。

疼痛与恐惧康复过程中的挫败感进展缓慢在体育康复过程中,有时恢复的速度可能不尽如人意,导致运动员感到挫败。

他们可能期望迅速回到巅峰状态,但现实是恢复需要时间。

效果不明显有时,即使运动员进行了长期的康复训练,效果也可能不如预期。

这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动力和信心。

运动员的期望与压力高期望值运动员通常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希望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

这种期望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影响他们的表现和信心。

外界压力媒体、粉丝和教练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运动员产生压力。

例如,当受伤的运动员被过度关注时,他们可能感到更大的压力,希望尽快回归赛场。

03心理障碍对体育康复的影响心理障碍可能导致运动员在康复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如焦虑、沮丧等,从而影响其配合度和康复进程。

对于需要长期康复的运动员,心理障碍可能导致其缺乏耐心和毅力,对康复计划产生抵触情绪,进一步延缓康复进程。

影响康复进程VS降低运动员信心心理障碍可能导致运动员在康复过程中产生过度的医疗需求,如频繁更换医生、多次复查等,从而增加医疗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开始,经而达到。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B 1990年C 1998年D 2000年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C放大 D缩小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A 否认 B愤怒C 抑郁 D兴奋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A直接 B间接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A意志 B自尊C控制点 D成就动机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A否认 B升华C投射 D移置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9.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A社会支持 B敢为性C依赖性 D药物10. 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A震惊 B曲解损伤的涵义C分离 D失望、孤独11. 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由高负荷应激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

第一种干预模式试图改变运动员对具有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而第二种干预模式则使。

()A修正应激反应的生理注意力 B 改变比赛环境C改变比赛节奏 D改变比赛顺序12.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A特质焦虑 B意志C控制点 D特质焦虑和控制点13.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14.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灾难性”指的是。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15.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个人化”指的是。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16.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指的是。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17.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绝对化思维”指的是。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18. 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A 身心恢复B 死亡C 导致精神病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19. 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损伤后对受伤者进行心理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A消除受伤后的心理障碍 B 消除恐惧C增加营养 D 调整心理状态20. 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只有把生理的恢复和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A心理 B营养C比赛状态 D运动技术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Williams和Adersen先后在提出、修改了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8年B 1990年C 1998年D 2000年2. 运动员拥有的应对资源包括、、、以及医生规定的自我设计的医疗方案,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A应对行为 B社会支持C处理应激的技能 D集中注意力策略3. 近年来研究与运动损伤有关心理因素涉及到的有。

()A自我概念 B A型行为C 自尊 D疲劳4. 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损伤模型,认为一个运动员是否发生损伤,是由运动员对所处环境的应激反应决定的,影响的心理因素有、、,并且认为这些心理因素之间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而是发生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

()A应激源史 B应对资源C情绪的状态 D 人格5. 下面选项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A 否认 B愤怒C 抑郁 D兴奋6.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以下面选项?()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7. 下面选项中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有。

()A态度 B应激控制C社会支持 D目标设置8. 应激反应会导致运动员选择性的心理状态和注意力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方面。

()A肌肉紧张 B视力范围减弱C注意力分散 D 听力范围减弱9. 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下面选项中属于社会支持主要来源的有。

()A父母 B教练C队友 D 运动员自身10. 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有应激反应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

()A干预对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 B 干预比赛环境C修正应激反应的生理注意力 D干预比赛节奏11. 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A意志 B特质焦虑C控制点 D成就动机12. 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各阶段的重要因素包括。

()A运动员的人格 B教育程度C 训练水平、比赛经验 D运动成绩13.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的两个方面。

()A认知反应 B情绪反应C 抑郁反应 D应激反应14.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对损伤的认知曲解有。

()A灾难性 B过于泛化C个人化 D选择性抽象化15. 运动员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有两种现象是。

()A 身心恢复B消极的态度面对损伤,而后遭受一系列的问题C 导致精神病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16.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个人化”分别指的是。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17.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18. 运动损伤的全面恢复包括。

()A生理恢复 B心理恢复C人际关系 D营养恢复19. Grove 和 Gordon提出了一个运动损伤恢复理论关系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和返回赛场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

()A治疗相关因素 B损伤的相关因素C个体的心理因素 D心理干预20. 运动损伤的恢复过程是、和交互作用的过程。

()A心理反应 B认知C行为 D抑郁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把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与相应阶段的运动员具体表现进行匹配:否认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受伤,产生消极情绪愤怒接受受伤的事实并开始计划怎样康复许愿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抑郁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损伤的曲解承认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状态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参与人数的增多,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

()2. 运动员对潜在应激的运动环境反应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3. 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水平、比赛或训练的组织、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在运动损伤发生中的不起作用。

()4. 人格能影响运动损伤发生。

()5. 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会对受伤作出相同的认知反应。

()6. 运动员对损伤的认知反应通常由一系列情绪反应所伴随。

()7. 受伤运动员的健康恢复应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创伤的系统治疗。

()8.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影响运动损伤发生和恢复的心理因素。

()9. 唤醒控制技能和认知干预可以被用来提高运动成绩和阻止应激反应发展的。

()10. 损伤是评定一个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标志。

()11. 如果运动员尚未完成从损伤中恢复过来就参加运动,再次损伤的可能性大。

()12. 生活事件指的是那些能够导致生活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事件,如结婚、丧亲、失业等。

()13. 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14.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

()15. 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