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复习课程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运动损伤就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得各种损伤、运动损伤重在预防于未然。
由于造成或引起运动损伤得机制与原因十分复杂,虽然强调预防,但在日常训练或者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仍难免发生不同程度得损伤、从治疗角度来瞧,运动员自身、教练、随队医务人员能在运动现场早期发现运动损伤,施以合适得科学急救处理,就是保证运动员顺利康复、延长运动生命得必要条件。
为了达到这一目得,必须对造成损伤得机制与原因有充分得了解。
因此,把运动损伤得机制与原因得研究与早期妥善处理放在同等得地位,就是运动医学中最基本得观点之一。
一、运动损伤得分类1、按损伤病程分⑴急性损伤:⑵慢性损伤:2、按受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⑴开放性损伤:指皮肤或粘膜得完整性受到破坏,伤口与外界相通得损伤。
如:擦伤、切伤、刺伤、裂伤等、⑵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与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得损伤。
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挫伤等。
3、按受伤得组织结构分⑴软组织损伤:此类损伤占55。
66%,居各种损伤之首。
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常见急性软组织损伤、从事专项训练得竞技运动员,则慢性软组织损伤居多。
⑵骨与关节损伤:急性损伤成人多见骨折与关节脱位,儿童多件骨骺损伤。
慢性损伤则多为与专项技术特点有关得骨软骨炎、关节软骨得退行性变或创伤性骨关节病⑶末端病:此类损伤大多因过度使用引起,创伤得好发部位与运动技术动作对某一部位得特殊要求密切有关。
如:羽毛球。
网球运动员长期反手击球引起得肱骨外上髁炎;跳高、篮球运动员因反复起跳所致得髌尖末端病等⑷神经损伤:拳击运动员因大脑反复被击,致日后脑功能损害即“拳击脑”;跳水运动员得脑挫裂伤等。
⑸内脏器官损伤4、按受伤轻重分⑴轻度:指伤后未丧失运动能力,仍能按原计划继续训练得损伤、如:擦伤。
⑵中度:丧失运动能力24小时以上,受伤后短时间(一般1~2周)内不能按原计划训练,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或进行治疗得损伤。
如:肌肉拉伤、⑶重度:伤后较长时间完全不能训练,或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得损伤、如骨折。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开始,经而达到。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B 1990年C 1998年D 2000年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C放大 D缩小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A 否认 B愤怒C 抑郁 D兴奋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A直接 B间接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A意志 B自尊C控制点 D成就动机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于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目标不同:体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运动心理学的目标是心里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锻炼心理学的目标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体育心理学发展:1.古代的体育心理学萌芽2.近代的体育心理学:1926年,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3.现代的体育心理学: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里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该理论把环境看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斯金纳强化学说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运用: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特性:1.倾向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运动兴趣的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培养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四、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1.提高内部动机2.激发外部动机(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1.看待成功2.运动目的3.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4.运动快乐感5.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2.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3.设置简洁、可操作的目标4.让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团队目标六、运动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结果依赖情绪:对结果的“自然反应”,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运动员对成功的最初反应是愉悦或高兴,对失败的最初反应是失望或悲伤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练或运动心理学家了解运动员的认知活动过程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对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措施:1.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2)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人们健康的个人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二)合理行为理论:个体认识到由于自己静止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三)计划行为理论:个体对锻炼有积极态度和正确认识,但如果他觉得自己无能力或无足够机会去锻炼,那么其锻炼意图就会减弱(四)控制点理论: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有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预测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六)跨理论模型:1.包含了处于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人2.行为的变化时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3.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通过程4.强调除了行为会发生变化以外,其他结果会伴随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干预的手段:一对一干预、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1.情景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1.应激2.动机3.人格4.心理准备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1.否认2.愤怒3.许愿4.抑郁5.承认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九、注意与运动表现注意的特点:1.选择性2.强度(阈限性)3.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3)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1.广阔-外部注意(篮球)2.广阔-内部注意3.狭窄-外部注意(射击,斯诺克)4.狭窄-内部注意(体操,跳水)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技能的心理机能训练程序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场景并设置比赛行动的方案5.过度学习技能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唤醒有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描述了运动表现与唤醒水平的关系(1)总体来说1.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2.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后继续想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2)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粗糙简单的运动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3)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相对外向的人需要的唤醒水平相对较高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2.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形的3.随着自信心增强,运动表现水平提高,二者也成线性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机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已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认知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2.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技能训练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4.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依据:1.训练目标2.起始状态3.训练规律4.训练条件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3.制定具体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1.教育2.实践3.实施计划4.坚持5.评价6.收获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联系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作用:1.调节应激反应,提高放松效果2.克服放松训练的盲目性3.增加联系着参与训练的能动性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训练过程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2.建立害怕时间层次3.系统脱敏的实施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1.提高适应性2.提高抗干扰能力3.提高备战针对性4.提高训练质量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手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自信训练方法: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增强自信6.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增强自信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团体在追求目标的了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
运动损伤康复PPT课件
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真实运动场 景,帮助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
3
神经调节与电刺激
利用神经调节和电刺激技术,激活肌肉神经,促 进肌肉力量的恢复和神经功能的重建。
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
全面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和心理评 估,了解其损伤状况、康复需求 和目标,为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科学训练方法
传授科学训练方法,指导人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康复意识培养
提高人们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受伤后及时 寻求专业康复治疗,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加强肌肉力量和 关节稳定性,减少再次受伤的风险。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纠正不良姿势和 运动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损伤。
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提高可以降低运动 中的意外伤害风险。
提高运动表现
恢复最佳运动状态
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运动员的最佳运动状态,提高运 动表现。
提供依据。
目标导向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训 练内容、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动态调整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和反馈,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
的最大化。
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普及教育
运动损伤预防知识
向大众普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提高人们的自 我保护意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担过重。
做好热身活动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提高身体温度、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正确使用场地器材
确保场地平整、无障碍物,正 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因场地 器材问题导致的损伤。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 64面 有章节 不知哪本书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12.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和。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和。
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D. 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运动损伤与康复概述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运动的基本处置手段
❖R,即 rest(休息) ❖I,即ice(冰) ❖c,即 compression(压迫) ❖E,即 elevation(抬高)
其他运动损伤的处置手段
❖皮肤擦伤 ❖皮肤撕裂伤 ❖刺、切伤 ❖挫伤 ❖肌肉拉伤 ❖关节韧带扭伤
皮肤擦伤
❖就是皮肤受外力摩擦所致的皮肤 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 生的各种损伤。
❖运动损伤学是研究运动损伤的预防、 治疗和康复,通过总结运动损伤发生 的原因,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等,为 改善运动条件,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 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运动损伤的分类
❖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皮肤损伤、 肌肉与肌腱损伤等
❖按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 1)开放性: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
准备活动不当
❖不作准备活动或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内容 与练习内容结合 的不恰当;准备 活动的量过大、 时间过长。
身体心理素质差
由于素质差,致使肌肉力量和弹 性差,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 够,反应迟钝,都可成为损伤的 原因。 心情不好情绪不高,对训练或比 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思想不 集中,急噪、胆怯、犹豫等,都 容易导致动作失常而引起损伤。
❖ 原因和原理 1)原因:出血、疼痛、过敏、心脏疾病、中毒
等 2)原理:微循环内血液灌流障碍导致有效血循
环量不足,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功能障碍。 ❖ 征象
病人一般表现为虚弱,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面色苍白或紫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尿量 减少和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一、休克和休克的现场处理
❖局部休息,限制活动,在24小时 内冷敷和加压包扎,患肢抬高。 48小时后开始理疗和按摩,肢体 开始活动
运动损伤与预防复习课程
05
个人防护措施与建议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避免过度挑战自己的 极限。
选择低风险、低冲击力的运动项目,如慢跑、瑜伽、游泳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风 险。
在选择高风险运动项目时,如篮球、足球等,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防护措施,并注 意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频率。
设施
定期检查和维护运动设施,确保其安 全可靠。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与时间
强度
根据个人体能和运动目的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和受伤。
时间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运动导致肌 肉疲劳和损伤。
0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拉伤与扭伤的处理
拉伤处理
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受伤部位,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严重者及时就医。
疲劳
长时间或过度运动导致肌肉疲 劳,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扭伤 。
场地器材问题
运动场地不平整、器材维护不 当或使用不当,容施
热身与拉伸的重要性
热身
通过低强度活动提高身体温度,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拉伸
通过静态或动态拉伸,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降低肌肉拉伤的风险。
常见运动损伤部位
01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等。
02
踝关节
扭伤、骨折等。
03
04
腰部
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
肩部
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等 。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热身不足
未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肌肉 和关节未完全活动开,容易引
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技术动作不正确
违反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要求 ,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
运动损伤与康复概述ppt参考课件
肌肉拉伤
❖是指在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下,使肌肉过 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所致的肌肉纤维损 伤或断裂
❖好发于下肢、肩胛、腰背部和腹直肌等部 位的肌肉
❖轻者可立即休息,始高患肢,局部冷敷并 加压包扎。疼痛明显者,可酌情给止痛药。 24小时后开始理疗和按摩。如肌肉大部 分或完全断裂,应加压包扎并立即送往医 院处理
❖ 小面积擦伤 ❖ 较大面积擦伤
皮肤撕裂伤
❖是指皮肤受外力严重摩擦或碰撞 所致的皮肤撕裂,出血
❖ 轻——消毒,创可贴 ❖ 重——止血缝合和包扎
刺、切伤
❖是指运动中被尖锐器物刺破或切 割所致的伤
❖ 轻——消毒,创可贴 ❖ 重——止血缝合和包扎
挫伤
❖是指在钝器直接作用下,人体皮 肤或皮肤下组织所受的伤,如运 动时相互冲撞、踢打所致的伤
关节韧带扭伤
❖是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 生超常范围活动,而造成的关节 内外侧韧带部分纤维断裂
❖好发于踝、膝、腕、掌指、腰和 颈椎关节部位
❖受伤部位的制动、加压包扎和冷 敷可有效地减少韧带断裂部的出 血,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日后血 肿机化性疤痕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
❖急救(Emergency treatment)是 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 紧急的临时性处理。
二、出血和止血
❖ 概念;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出。 ❖ 分类 1)根据受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动脉出血、静
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2)根据出血的流向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 ❖ 止血法 1)抬高伤肢法:适用于四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
出血,在其他情况下仅为一种辅助方法。 2)加压包扎法: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3)加垫屈肢止血法: 4)间接指压法:用于动脉出血
运动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罐的种类
竹 罐 陶 抽气罐罐 多功玻璃能罐 替代罐罐
火罐的选择:面积大,肌肉厚的地方,用 大中罐,反之用小罐
一、拔罐的作 用
1、溶血的作用: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 裂产生淤血,淤血消退过程中产生自 身溶血
2、通经活络:在穴位上拔罐时,吸力对穴 位的直接刺激起到针灸的作用
3、热疗作用:使局部温度升高,促进局部
2、激素对创伤性腱鞘炎、滑囊炎、肌肉 拉伤、损伤性肌腱炎、肘内侧副韧带 损伤、肩袖损伤等治疗效果较好。脊 椎棘突骨膜炎、踝关节韧带损伤、髌
3、对急性损伤有组织断裂、血肿或水 肿严重者,均不宜使用。
4、对急性小创伤或慢性损伤可以采用 激素局部治疗,但注射的药量、次 数都要严格控制,并掌握正确的注 射方法。
1、 留罐法:留罐的时间按罐的大小和吸 力而定,大的、吸力强的,3—5min, 小的、吸力弱的,10—20min,气候 炎热,可缩短,寒冷天气可稍延长。 一般以皮肤颜色变为红紫色为度。
2、闪罐法:火罐拔上后又立即取下 再拔,反复吸拔多次,直至皮肤潮红
3、走罐法:适合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 部位,如 腰背部、大腿部,有刮痧 效应,注意调节吸力
1、取舒适的体位,不能移动,若感到局 部紧而痛,或烧灼痛,应起罐,检查 是否烫伤或皮肤过敏,另外闪火时, 不能烫罐口。
2、拔罐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恶心、 大汗、面色苍白等不适时,立即起罐, 平卧,饮温开水休息,重者或昏迷时 可掐人中、合谷、涌泉、内关
按摩疗法
亦称推拿,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 或手的代替物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 位或穴位,以提高或改善人体生理功 能,消除疲劳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经济实用,适用 性广。既无服药之苦,又无针刺之痛。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圣才电子书
①应对行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应对行为是指任何能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个体缺乏良好的应对行为,如良好的
睡眠行为、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安排等,会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
②社会支持
来自父母、朋友、教练、队友等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调节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Williams 和 Adersen(1998)提出了一个以应激反应为核心的“应激一运动损伤 理论模型”。应激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
(1)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 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
该阶段运动员持有“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恐慌、抑郁、孤独、自怜等情
绪状态。
(3)许愿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
伤这一事实。但如果到一定时间后仍未康复,受伤的运动员必将退回到愤怒阶段,或者进入
到抑郁阶段。
(4)抑郁阶段
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等损伤问题,就会变得孤独、自我怜悯,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简述人格与运动损伤研究的情况。 答:特质焦虑、控制点、成就动机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 (1)特质焦虑 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高低与其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成显著正相关。 (2)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控制点通过影响运动员对潜 在应激情景的认知评估而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心理学家将控制点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 控制和外部控制。 ①内部控制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所决定 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 ②外部控制 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行为。 (3)成就动机 Meclay 等(1989)发现,遭受严重运动损伤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很高。
第八章 肢体功能障碍的心理康复
第一节 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第一节 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二、截肢后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3.适应截肢的因素
(2)截肢相关因素:截肢后的时间、应对方式随病程趋于改善;部分患者在截肢后 最初阶段有缓解的感觉,其后才出现显著的情绪障碍。截肢的医学原因---创伤相关 的截肢更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 (3)疼痛因素:最严重表现为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 PLP)---PLP机制为 感觉皮层重组、先前被截掉肢体占据的皮层区域在身体其他部分重新分配,PLP更 频发于血栓导致的截肢患者。抑郁症是幻肢痛常见不良结局。 (4)残疾因素 (5)发展因素:未成年人群积极的体像关注因素为:①来自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 ②同伴接纳;③发展学业和体育;④较少的日常争辩和父母间低频的婚姻冲突。那 些对身体外观有积极认知的人往往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较少的抑郁症状。老年人群--
第一节 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一、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4.适应问题
(1)相关因素:负性的情绪反应如抑郁、焦虑;应对方式中的隔离;损 伤严重性和影响。 (2)心理动力学实质:既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3)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干预效果无关:年龄、损伤水平、性别、 应对方式;干预效果相关:自我知觉、发病时间。 (4)社会再适应、SCI后适应模型。
第一节 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一、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特征
1. 脊髓损伤概述
(1)脊髓损伤定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
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
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 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2)发病特征:青壮年居多、原因多为车祸、高空跌落、外力 冲击等突发事件。 (3)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情绪障碍(抑郁、焦虑等)、创伤 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脊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一心理致因1 应激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这种反应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源:①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如结婚,丧亲,失业,考试,比赛等②.运动损伤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③.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出现不利因素(如教练员的批评,队友的失误,对手的出色表现,气候的变化,场所器械的不适宜,裁判的不公正,观众的嘈杂等等而引起的身心反应。
(2)应对方式:①、应对行为(任何一种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应对行为)②、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与父母、朋友、教练、队友、俱乐部和宗教团体等)③、处理应激的技能④、集中注意力策略⑤、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2 动机高动机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因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和高抱负水平有关。
3 人格意志的坚韧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性、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概念以及内外向等因素。
4 心理准备如果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适宜兴奋水平就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能也回减少运动损伤。
二心理反应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认第二阶段是愤怒第三阶段是许愿第四阶段是抑郁第五阶段是承认三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①认识理解运动损伤②正确归因③客观坦诚2、设置目标让运动员自己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重要目标与一般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区别,确立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可接受的。
3、积极思维心理暗示效应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①. 酸葡萄效应自我安慰“歪曲事实”,“吃不到葡萄倒说葡萄酸”,“甜柠檬”②. 否认与移置“自我掩饰”,“代替满足”③. 投射与升华④. 避免消极断言“我不行”,“我完了”,等⑤. 问题定向可以回避运动损伤带来的心理压力,但是要针对损伤积极治疗,也就是正确面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心理致因
1 应激
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这种反应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源:
①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如结婚,丧亲,失业,考试,比赛等
②.运动损伤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③.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出现不利因素(如教练员的批评,队友的失误,对手的出色表现,气候的变化,场所器械的不适宜,裁判的不公正,观众的嘈杂等等而引起的身心反应。
(2)应对方式:
①、应对行为(任何一种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应对行为)
②、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与父母、朋友、教练、队友、俱乐部和宗教团体等)
③、处理应激的技能
④、集中注意力策略
⑤、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
2 动机高动机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因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和高抱负水平有关。
3 人格意志的坚韧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性、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概念以及内外向等因素。
4 心理准备如果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适宜兴奋水平就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
能也回减少运动损伤。
二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三康复方法
1、调整认知①认识理解运动损伤②正确归因③客观坦诚
2、设置目标让运动员自己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重要目标与一般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区别,确立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可接受的。
3、积极思维心理暗示效应
4、社会支持
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①. 酸葡萄效应自我安慰“歪曲事实”,“吃不到葡萄倒说葡萄酸”,“甜柠檬”
②. 否认与移置“自我掩饰”,“代替满足”
③. 投射与升华
④. 避免消极断言“我不行”,“我完了”,等
⑤. 问题定向可以回避运动损伤带来的心理压力,但是要针对损伤积极治疗,也就是正确面对问题。
⑥. 表象训练
案例:
跨栏练习受伤后如何克服畏惧心理
在一堂跨栏课上,一名学生因摔倒而造成较重擦伤。
一周后,该生继续跨栏跑学习时却表现出技术动作严重失常,我当即停止了他的练习。
经过分析,我认为对他而言,栏架已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物,使他产生条件反射性的回避。
该生的问题主要是出在心理上,而不是技术环节上。
于是我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心理学手段来辅助体能和技术训练。
包括以下几点:
(1.及时停止错误动作的练习。
)无论对何种运动水平的学生,都必须避免对错误动作和不精确动作的重复练习,“练好不练坏”。
(2.进行放松练习。
)为了缓解焦虑情绪,釆取肌肉渐进放松法、呼吸放松法、静默放松法等手段来消除心理疲劳和机体疲劳。
继而令其采用一些柔韧性、伸展性的练习,辅之以肌肉放松的手段,使他的心理趋于稳定。
(3.表象练习。
)针对这名学生的恐惧心理,要求他在放松练习之后,观察正确的示范动作。
然后按程序想象自己起跑、起跨、腾空过栏、下栏着地……。
以优美的动作成功跨越一个栏架。
帮助他从外部表象入手,逐步转向内部表象,并通过语言描述,引导他将动作表象与情景表象结合起来,使他在头脑中多次“看到”自己成功地完成攻栏动作。
充分发挥了放松练习与表象练习相结合的作用。
(4.极性语言的作用。
)在其遭受挫折时,需要的是激励与鼓舞。
所以在辅助他克服恐惧心理的辅导中,从不使用责备性的话语,甚至不说“不要害怕”一类的话。
更多是在适宜的时候使用“好的!”“很棒!”这样的积极性语言。
为了帮助他强化动觉记忆,针对他的合理动作给予积极、肯定的反馈。
如“这次攻栏姿势很好!”“这次摆臂非常协调!”这些语言能起到帮助其掌握技术动作的作用。
另外,其他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5.巧妙地变换栏高。
)降低栏架高度,以减轻学生对栏的畏惧感,并且有利于学生找到合理的节奏,加快动作速率。
同时巧妙地利用学生难以确切知道栏高的情况,在降低栏架高度后,逐渐升高它。
当这名学生能以较完美的腾空过栏技术跨越标准栏高时,他自己并不知情,此时让他用卷尺去量栏架高度,他会得到一个惊喜。
(6.强化成功经验,锻炼意志品质。
)在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达到之后,就要加入运动量和训练强度,使学生的成功经验得以强化,自信心增强,对跨栏的恐惧心理逐渐离他而去。
由此,他会确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就能克服内心的恐惧感和失败感。
并且产生一种满足感,由于这种满足与胜利是积极投身运动所产生的,他就会对运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训练中,体育教师找准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采取合理的心理辅导调节手段,防止学主自卑自抑,促使其自强自立。
应该看到:体育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更要加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体育教师比其它学科的教师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
抓住机会,把心理的手段与技、战术及身体素质的练习融合成一体,就能使体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得益彰地得到提高。
(引自:克服体育教学中的恐惧心理一得,蔡英园。
《体育教学》2000年第3期)
请大家分析上述案例中所用的心理康复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和康复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和康复方法。
教学形式:讲授引导讨论 2学时
1、简述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2、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几个阶段是什么?
3、简述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