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影响与应对策略
运动损伤的心理影响与应对策略在追求健康和竞技成就的道路上,运动损伤是许多人可能遭遇的挫折。
然而,运动损伤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疼痛和功能限制,还常常对受伤者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心理影响如果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可能会延缓康复进程,甚至对个人的运动生涯和日常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效应。
运动损伤会给受伤者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首先是焦虑,担心损伤的严重程度、康复时间的长短以及未来能否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
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不知道损伤会如何影响自己的运动表现和生活节奏。
其次是沮丧和失落感,特别是对于那些将运动视为重要部分甚至是职业的人来说,损伤意味着暂时或长期无法从事热爱的活动,失去了原本的运动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感到心情低落。
再者,愤怒也是常见的情绪反应,可能对造成损伤的原因感到愤怒,比如自己的不小心、对手的犯规或者场地设备的不完善。
除了情绪方面的影响,运动损伤还可能导致认知方面的变化。
受伤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为心思总是被伤痛和康复问题所占据。
自我效能感也会降低,即对自己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能力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无法有效地应对康复训练,或者对重新回到运动场缺乏信心。
此外,运动损伤还可能引发负面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变得脆弱、无能或者不再像以前那样优秀。
这些心理影响对康复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长期的焦虑和沮丧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进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延缓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注意力不集中会使受伤者在康复训练中难以全身心投入,影响训练效果。
而低自我效能感和负面的自我认知则可能导致康复训练的积极性降低,甚至出现逃避训练的情况。
那么,面对运动损伤带来的心理影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呢?首先,受伤者要学会积极的自我对话和心理暗示。
例如,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挫折,我一定能够克服”“每一次的康复训练都是向健康迈进的一步”。
通过这种正面的自我激励,可以增强自信心,改善情绪状态。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管理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管理2.93123部队辽宁辽阳 111000摘要:不同参训者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也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加强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运动损伤问题是体育运动训练中一项重点内容。
这就要求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培养参训者人身安全意识,合理制定体育运动训练目标,要做好运动训练前的准备工作,也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医疗服务能力,为参训者构建一个全面保护体系。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康复管理1运动损伤的类型分析1.1突发性运动损伤突发性运动损伤形成原因主要与受训者运动训练过程存在关系。
如,足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以及踝关节,而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则主要集中在腰、肩等。
由运动员损伤部位可以看出,受训者为达到预定训练的效果,需要重复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受训者在此过程中容易存在关节、肌肉拉伤的风险,损伤概率也随之增高。
在校园体育运动过程中,特别是热爱足球运动的男运动员,在没有规范指引的情况下无视损伤,所以出现这种损伤最为普遍。
1.2陈旧性运动损伤陈旧性运动损伤的形成是受训者存在原有损伤,且未采取有效应对的治疗方式或痊愈的情况下,依然采取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造成受损程度加重,长期如此造成陈旧性问题。
如,足球运动员脚踝等关节部位,就是陈旧性损伤经常出现的部位。
其形成的原因就在于足球运动员因训练所需,长时间、大范围的训练要求,经常在旧伤未恢复时就投入训练,没有给予关节受损组织修养愈合期,会导致损伤部位脆弱,造成无法逆转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如,处于成长期的运动员,未能注意到损失修复的重要性,也采取与足球运动员同样的运动方式,就严重影响运动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分析2.1活动幅度过大体育运动期间运动员自身肢体活动幅度较大,尤其是篮球或足球等需要与人面对面竞技的运动项目,极易发生肢体碰撞,以至于产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
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该模型认为,运动员对潜
在应激运动环境的反应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而 且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的受一系列 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 素是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是在自身能力资 源与情境的实际要求之间不平衡时产生的。 一个潜在的应激运动情景(如竞赛)要求运 动员对任务的目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可能 的结果进行充分的认知评价。如果运动员认 为自己的应对能力超过了情境的要求,应激 反应就会非常小。
相反,如果运动员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能应
除了上述因素,自我概念、自尊、心理疲劳、
反应时等心理因素也与运动损伤有关。总之, 应激与运动损伤的关系十分复杂,运动损伤 是多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会对受伤做出不同的反 应。一般而言,受伤的运动员不仅遭受生理创伤, 而且也会造成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常同他们受伤时 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在比赛中陷入困境的运动员 也许会将受伤看作一种乐于接受的,借以解脱压力 的方法;有些运动员可能会将受伤看作引起别人注 意和同情的方法,试图经过显示自己如何对付痛苦 和逆境来提高自我形象;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或许因 受伤而产生一种失落感,表现出悲伤、消沉,并伴 有紧张、恐惧、惊慌、愤怒、沮丧和焦虑等反应 (见案例分析)
第二阶段是愤怒。由于受伤已成为事实,运
动员由“不是我”的否认态度,转到质问
“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
状态。这是运动对不能继续参加训练、比
浅析运动损伤的心理预防——围绕“应壮运动损伤”模型
的结论。但随着人们对运动损伤研究 的不断深入,
研究者认识到, 运动损伤 的发生和康复受心理因素 的影 响 , 运 动损 伤 也 由此 成 为 心理 学所 关 心 的 问题 因此 , 体育工作者应 了解促使体育活动参与者发 生运 动 损伤 的心理 因素 , 针对 这 些 心理 因素来 进 行
是未能正确 处理好应激源 , 即生活事件、 临场反应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I
应 檄反 应
—
一 一
和运 动损 伤史 。
i
认知评价
第2 3卷第 1 期
v o 1 .2 3 No . 1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S i c h u a n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e c h n i c l C a o l l e g e
2 0 1 3 年 2 月
生理变化
…… …一一 ~ 肌 肉紧 强
卜 一 运动损伤 l
j 一
l 任 务的 目标 篙球
1 . 1 生活事件处理不当 在 自身因素认识方面,运动员对训练和竞赛的 环境 、 负 荷 和 时 间 等 认 识 与 意 愿不 相符 时 , 就很 容 易产生心理变化, 引起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是 因 为运 动 员在 运 动 中受 压 导致 潜 在 的组 织应 激 源 发生反应而引起 的。 W o o d m a n 和H a r d y 发现, 当运动
运 动损伤 的心理致 因主要是应激认知失 当, 主要有生活事件处理不 当, 临场反应失衡及运动损伤史的消极 影响 。 针对这些问题 , 提 出要调整应激认 知, 正确 处理社会关 系; 设置 可行 目标 , 掌握心理应付技 能; 塑造积极性思维 , 认识正确运动损伤 史。 关键词: 运动损伤 ; 心理预防; 应激 中图分类号 : G 8 0 4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0 9 4 ( 2 0 1 3 ) 0 1 — 0 1 5 9 — 0 3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第三节 运动训练与心理损耗
一、心理损耗的主要症状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身体和情绪上的筋疲力尽。 2、人格解体。(无感情无人理耗竭的理论模型 认知-情感应激模型
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
投入模型
单一认同的发展的外部控制模型
三、运动训练和心理耗竭的识别、干预与预防
(二)动机
(三)人格因素 (四)心理准备 (五)其他 应对策略的资源、应激源史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一)情绪反应
(二)其他反应(丧失认同感、恐惧和焦虑、缺乏 自信、运动表现下降)
运动心理学对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 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 (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关系、传授损伤与康复 过程知识、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教会怎样 应对伤病的复发、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向其他受 伤运动员学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一、应激
1、应激的概念 指遇见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 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 的反应过程,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 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2、应激的诱发原因 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均会造成应激并带来身 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3、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作用(重点)
4、对应激刺激的生理性反应
肌肉紧张(运动损伤)、视野变窄、注意分散
5、对应激刺激的心理性反应
(一)应激的行为反应。
(二)应激的情绪反应。 (三)应激的认知反应。
6、应对应激的方式
(一)一般应对行为。 (二)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与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 (三)社会支持。
二、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一)应激反应
(一)识别
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观察外部表现进行初步判 断。 (二)干预与预防 调整认知 设定比赛练习的短期目标; 积极性思维、处理赛后情绪;
运动损伤的康复ppt课件
社会宣传推广
利用媒体和社会力量,广泛宣传 运动损伤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公
众的重视程度。
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运动损伤康复领域的人才培 养,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推动行
业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康复训练与物理治疗
康复训练
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 练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如电疗、光疗、超声波等进行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加速愈合。
03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方法
肌肉拉伤的康复
轻度拉伤
冰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适当休息,轻度活动以保持关节活动度。
运动损伤的康复
目录
• 运动损伤概述 • 运动损伤的康复原则 • 常见运动损伤的康复方法 • 运动损伤康复的注意事项 • 运动损伤康复的未来展望
01
运动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包括肌肉拉 伤、扭伤、骨折等。
分类
运动损伤可以根据伤病类型、部 位和程度进行分类,如肌肉拉伤 、韧带扭伤、关节脱位等。
使用辅助器具
根据需要,可以合理使用 辅助器具,如拐杖、支具 等,以减轻负担和保护受 伤部位。
注意环境安全
在康复锻炼时,应注意周 围环境的安全,避免因地 面湿滑、障碍物等因素而 再次受伤。
05
运动损伤康复的未来展望
运动损伤康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康复设备
利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化康复 设备,实现精准评估和个性化康复。
中度或重度拉伤
冰敷、压迫包扎、抬高受伤部位,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进行物理治 疗。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试卷(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3.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4.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和。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开始,经而达到。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Williams和Adersen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A 1980年B 1990年C 1998年D 2000年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A不平衡 B平衡C放大 D缩小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A 否认 B愤怒C 抑郁 D兴奋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A直接 B间接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常见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
常见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常见的运动损伤包括扭伤、拉伤、肌肉拉伤和骨折等。
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与个体的心理素质、运动状态、情绪状态等有密切关系。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心理原因:1. 紧张焦虑:在进行运动时,有些人会表现出紧张和焦虑。
这种情绪状态会影响到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增加运动受伤的风险。
紧张焦虑的人更容易在运动时失去集中力,从而导致不恰当的动作或者姿势,进而引发运动损伤。
2. 压力过大:运动竞技中的压力可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竞争心理较强或过分追求胜利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过大的压力,过分关注胜负结果和个人表现,而忽视了身体的疲劳感和体能的消耗,进而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3. 自信心不足:自信心的缺失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另一个心理原因。
自信心不足的人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运动表现和技能展示。
对于没有足够自信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身体不适合进行某些运动或者技巧,从而不敢尝试或者过度担心运动损伤的发生。
4. 过分追求完美:有些人在进行运动时,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追求完美的表现。
他们可能会刻意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从而产生过大的负担和紧张,进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理性看待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表现,接受自己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更能够避免运动损伤。
5. 忽视休息和恢复:有些人在进行运动时,对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
过度运动、连续剧烈的训练以及不给身体足够时间恢复,会导致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的状态,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
总结起来,导致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包括紧张焦虑、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过分追求完美和忽视休息和恢复。
针对这些心理原因,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控制情绪、培养自信心和理性思考等方法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另外,了解自身的体能状况、遵守运动安全规则、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休息等,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院的结核性心 包积液的病例数下 降;R 、 C M IE T等先进 医疗设备 的应用 提高 了肿 瘤的诊断率 ; 熟悉 的心包穿刺 技术 提高 了 掌握 心包穿刺率 , 有利于检查 。 体任何 系统 的恶性肿瘤都 可能转 人 移到心包 , 以肺癌 、 乳腺癌 、 白血病和恶 性淋 巴瘤为最 常见【】 3。 癌细胞刺激 、 癌栓 阻塞淋 巴管 及血管 , 组织液 回流 障碍等原 致 因导致心 包积液形成 。通 常症 状主要表 现为 :( 1)发热 、盗 汗 、乏力 、消瘦 ;( 2)心包 以外组 织器官 ( 、腹 腔 、淋 巴结 肺 等) 在 活动性结核病灶 ;( )血 沉 明显 增快 ;( 存 3 4)心包 积液 为渗 出液 或血性 ; 5) 结核治疗有 效 。一旦 出现肿瘤 性心包 ( 抗 积液 , 标志着肿瘤 已进人 晚期 , 其生 长迅速 , 易造成心包 填塞 , 给患者带来极 大 的痛苦 , 必要 时可给予 心包穿刺引流 。在原发 肿瘤未确 定性质时 , 积液 细胞学检查对疾 病的诊断及指 导治疗 尤为重要 。 心脏病引发的心力衰竭性心包积液 的不断上升 与人 口的老 龄化有关 ,但是 由于心包积液一般为少量和 中等量 ,其 临床症 状往往不重 ,所 以所 占比例较低 。当心包积液患者 同时存在心 力衰竭时容易诊断为心力衰竭性心包积液 。心力衰竭也是 心包
2 l 年 7月中 第 3 第 2 期 o1 卷 0
Jl 2 1 Iy l 01
Vb - l3 No.0 2
中国中医药咨讯
J u n l f i a rdt t l in s dcn f ̄ f n o r a o n a i o a l e e Ch T il i Me iie n o i I o ・3 9 ・ 9
把 “ 运动损伤 ”作 为 比赛 的一 部分来理解 ,受伤是正 常现象 , 只能尽量避免 、 减小其 可能性 , 但无 法完 全消除 , 动员应该 运 具 备这样 的心理 准备。 损伤 发生后应客观公 正地归 因 , 分析受 伤原 因 , 不应过多地去抱 怨对手 、 场地或 怨恨 自己 , 免今后 避 损 伤 的发生 。 32 测试损伤运动员的情绪状态 . 消极 的负面情绪反应不利于伤病的治疗 与恢 复 , 以应该 所 运用心境状态量表 中其他调查表测试运动员受 伤后 的情绪状态 及测试后 的情绪状态 ,帮助运动康复管理人员确定情绪干扰程 度 ,从而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少受 伤给运 动员造成 的消极影 响,加快运动员伤病的治疗与恢 复 。 33 设置 目标 . 设置 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动员能量 ,将 注意指 向于当前 的活 动任务 ,增强 自 信心水平 ,降低认知焦虑 , 形成 现实的期望 和 最佳 的心理状态 。因此 ,应帮助运动员制定 相应 的恢复期训练 计划 ,也包括恢复性练习 。要求受伤运动员设置现 实的和易于 实现 的 目标 。针对不同情况 ,分别设 置短期 目标 与长期 目标 , 明确 目标 与模糊 目标 、行为 目标与结果 目标 、容易 目标 与困难 目标 、令人鼓舞的和可被记 录的等。
名词解释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等软组织和内脏器官的损伤。
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职业生涯。
因此,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类型、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运动损伤的原因1. 过度训练: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会导致运动员的身体疲劳,肌肉、骨骼和关节的负荷过大,容易引发损伤。
2. 技术动作错误:错误的技术动作会增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伤的风险,如跑步时脚跟着地、篮球运动中的扭伤等。
3. 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和协调性较差,容易发生损伤。
4. 器械不合适:使用不合适的运动器械,如鞋子、护具等,会增加运动员受伤的风险。
5. 环境因素:恶劣的运动环境,如地面湿滑、光线不足等,容易导致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伤。
6. 身体状况不佳:运动员在身体疲劳、感冒、发热等状况下进行运动,容易发生损伤。
7. 心理因素: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过于紧张、焦虑,容易导致动作失误,从而引发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类型1. 肌肉拉伤: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突然的过度拉伸,导致肌肉纤维撕裂。
肌肉拉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拉伤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和冷敷治疗,而重度拉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 肌肉挫伤:肌肉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导致肌肉组织受损。
肌肉挫伤通常表现为疼痛、肿胀和淤血,需要休息和冷敷治疗。
3. 韧带损伤:韧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过度拉伸或扭曲,导致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
韧带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损伤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和冷敷治疗,而重度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 骨折: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断裂。
骨折可分为闭合性骨折(皮肤未破损)和开放性骨折(皮肤破损)。
骨折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5. 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指关节内的骨头脱离正常位置。
关节脱位通常伴有剧烈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研究
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运动,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伴随着运动的普及,运动损伤也日益常见。
运动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包括肌肉拉伤、韧带扭伤、骨折、关节脱位等。
这些损伤不仅会给运动员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运动生涯和日常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运动损伤康复,成为了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运动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诊断技术的不断创新。
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能够清晰地显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运动功能评估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治疗方法的多样化也是运动医学的重要特点。
物理治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包括热疗、冷敷、电疗、超声波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减轻疼痛、消肿、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运动疗法在康复中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例如,对于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康复训练可能包括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膝关节的屈伸练习以及平衡训练等。
除了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在运动损伤康复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促进损伤的恢复。
对于一些严重的损伤,可能还需要使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等进行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
受伤后的运动员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康复的效果。
因此,心理干预成为了康复治疗的一部分。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运动员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损伤,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
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探讨
13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探讨吴 媛(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对学生体质以及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
学生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在场地、器材以及自身原因的影响下,很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那么如何正确处理青少年运动损伤,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损伤现象,帮助青少年在受到损伤之后能够实现有效恢复,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损伤;预防;康复在进行运动过程中,青少年应该注意损伤的预防,有效增强体质,延长青少年的运动年限。
一、运动损伤概述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较多,首先,从思想上来看,多数青少年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在进行运动初期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心理准备,极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其次,青少年忽视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不进行活动准备就直接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的拉伤和扭伤,若是不能够进行足够的准备活动,那么还有可能很难做到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唤醒,也不能够促使青少年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体育运动;同时,技术动作错误、运动负荷较大以及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的不佳等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除此之外,从第三方角度进行分析,负责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学生若是没有进行恰当的组织,同时场地设备等存在缺陷,也会导致体育损伤的发生;最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比如说若是气温过高,或者是天气过于潮湿,青少年运动员就会出现大量的汗水流失,进而导致运动性的脱水[1]。
对于运动损伤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类别。
第一是不同部位的组织损伤,其损伤程度和损伤性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比如说肌肉的筋膜、韧带、滑囊以及肌腱腱鞘等各种组织的损伤较小,但是损伤较多;骨组织以及关节的脱位等比较严重,存在较多的急性损伤。
第二,不同的运动项目存在不同的易伤部位,甚至伴随多项的专发疾病,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来说,其技术要求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需要根据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来决定。
康复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心理支持
康复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心理支持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因此康复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外,心理支持也是康复医学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康复医学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在运动损伤的康复阶段,患者通常会经历种种困难和挫折。
他们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休养和缺乏运动的不适应。
这些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都可能对患者的心灵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康复医学的心理支持旨在帮助患者应对这些挑战,促进他们的身心康复。
首先,心理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运动损伤可能给患者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和担忧,如能否完全康复、能否重返运动场等。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医生可以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扰,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抑郁。
其次,心理支持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运动损伤常常导致患者丧失原有的运动能力和竞争力。
医生可以通过激励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并鼓励他们逐渐恢复运动能力。
最后,心理支持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
通过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医生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二、心理支持的方法康复医学中有许多方法用于提供心理支持,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1. 社交支持:医生可以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分享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2. 知识启发: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损伤康复的相关知识,如预期康复时间、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通过了解康复过程,患者可以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3. 心理疏导:医生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调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
通过正面的心理疏导,患者可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4. 目标设定:医生可以与患者一起设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这些目标可以是短期的,如每周增加一定的运动量,也可以是长期的,如重返赛场。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圣才电子书
①应对行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应对行为是指任何能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个体缺乏良好的应对行为,如良好的
睡眠行为、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安排等,会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
②社会支持
来自父母、朋友、教练、队友等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调节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Williams 和 Adersen(1998)提出了一个以应激反应为核心的“应激一运动损伤 理论模型”。应激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
(1)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 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
该阶段运动员持有“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恐慌、抑郁、孤独、自怜等情
绪状态。
(3)许愿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
伤这一事实。但如果到一定时间后仍未康复,受伤的运动员必将退回到愤怒阶段,或者进入
到抑郁阶段。
(4)抑郁阶段
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等损伤问题,就会变得孤独、自我怜悯,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简述人格与运动损伤研究的情况。 答:特质焦虑、控制点、成就动机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 (1)特质焦虑 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高低与其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成显著正相关。 (2)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控制点通过影响运动员对潜 在应激情景的认知评估而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心理学家将控制点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 控制和外部控制。 ①内部控制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所决定 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 ②外部控制 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行为。 (3)成就动机 Meclay 等(1989)发现,遭受严重运动损伤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很高。
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研究
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研究作者:杨少伟文博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8期【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分析归纳法等课题研究方法,对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疗法进行研究。
经研究发现,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主要有:应激反应、心理障碍、人格特征、运动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以及生活事件等;主要心理康复疗法有:认知疗法、自我暗示疗法、心理演练疗法、激发疗法、目标设置疗法、音乐调节法以及阅读疗法等。
【关键词】健身锻炼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心理康复前言运动损伤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话题,其产生原因也是错综复杂。
传统意义上认为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健身锻炼者的心理状态不好,运动时的天气、场地不好等,而对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分析未引起人們足够的重视,但近来实践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开始加大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是针对运动员或体育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领我国进入了全民健身的时代,后奥运时代的全民健身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锻炼的行列。
而随之增加的,还有越来越多的运动损伤。
因此,对于健身锻炼者运动损伤的相关心理因素及心理康复疗法的研究刻不容缓。
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
早在1983年Smith R E就已建立应激—疾病的模型,1988年,Andersen和Williams参照应激—疾病的模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针对应激—运动损伤模型存在的不足,Williams 和Andersen于1998年又对应激—运动损伤模型进行了修改,2000年,针对Andersen和Williams应激—运动损伤模型的不足,Astrid Junge在总结最新研究的基础上,修改了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损伤模型,也提出了一个交互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防治措施
篮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防治措施一、运动损伤的原因1. 错误的动作姿势在篮球训练中,一些运动员因为技术动作没有规范导致伤害。
运球时手腕过度地用力,跳投时落地姿势不正确等,都容易导致手腕、膝盖等部位受伤。
2. 过度训练在篮球训练中,一些运动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会采取过度训练的方式,从而超负荷地运动。
长时间的训练对肌肉和韧带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3. 器械不合适一些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时使用的器材不合适,比如鞋子太滑、过于硬挺等,都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4. 不良的环境篮球场地的硬度、平整度、摩擦力等对运动员的伤害很大。
而一些训练场地的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1. 合理安排训练针对篮球运动员的年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等因素,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
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规范指导和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避免因为错误动作姿势导致的运动损伤。
合理选择篮球运动所需的器材,比如鞋子、护具等,确保器械符合个人需要,避免因器械不合适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4. 创建安全的训练环境5. 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应该注重对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训练,以增强乘员的身体抗压能力,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三、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1. 休息和冷敷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应立即休息,并在休息的同时进行冷敷,以减轻伤势。
2. 医疗治疗如果伤势较重,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以避免伤势加重。
3. 适当的按摩在受伤的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可以有效地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伤势的康复。
四、营养补充在篮球教学训练中,合理补充营养,保证身体的充足能量,有利于受伤部位的早日康复。
五、恢复训练在受伤痊愈后,应根据医嘱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恢复身体的功能和力量。
六、心理调适在进行篮球教学训练中,受伤运动员需要重视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身体更快地恢复。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
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心理反应的干预和康复█袁璐瑶在校园内,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导致运动损伤的情况非常常见,而且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受伤大学生运动损伤后在心理方面难以稳定,为避免大学生运动损伤后产生心理疾病,以及对身体的全面恢复产生阻碍,对大学生开展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干预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因素在校园内,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机体损伤的原因非常多,情况也非常复杂,包括大学生的心理、身体机能和客观环境等因素。
1.1 自身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情绪、动机等方面。
大学生在参加运动时心理准备不够充分,在运动过程中会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状况,使身体机能在调整方面受到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运动锻炼,非常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如果参加运动的动机比较消极,情绪方面不够高涨。
在运动之中,对运动水平的发挥会造成影响,容易发生机体损伤的情况。
如果运动前情绪过于兴奋,不能够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导致动作幅度过大,同样会造成机体的损伤。
在对抗训练之中也经常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会造成肢体的冲突而发生机体损伤。
另外在校园的活动之中,特别是对抗性比赛之中,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而且心情比较浮躁,对抗过于激烈,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机体损伤。
1.2 身体机能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当前大学生在物质条件比较充分,但是大学生运动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保持的不够良好,很多大学生出现了身体机能素质下降的情况。
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公共体育课程,但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锻炼的习惯,而且大学生存在熬夜、打游戏、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
特别是在外卖盛行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点外卖进行就餐,运动量小导致身体素质迅速下滑。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参加校园内的体育活动,发生损伤的几率非常高。
有些在运动中损伤的同学,对损伤部位保护的不够到位,容易发生再次受伤的情况。
1.3 客观环境因素大学生在校园运动场地发生机体损伤,与外界环境关系非常密切。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测试题及答案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48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匹配题(该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
)1.把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与相应阶段的运动员具体表现进行匹配:否认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受伤,产生消极情绪愤怒接受受伤的事实并开始计划怎样康复许愿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抑郁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损伤的曲解承认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状态二、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2.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只有把生理的恢复和__________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A.心理B.营养C.比赛状态D.运动技术3.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__________、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A.震惊B.曲解损伤的涵义C.分离D.失望、孤独4.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指的是:__________。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5.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绝对化思维”指的是:__________。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6.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损伤后,对受伤者进行心理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A.消除受伤后的心理障碍B.消除恐惧C.增加营养D.调整心理状态7.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A.身心恢复B.死亡C.导致精神病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8.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