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2)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课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0389eb4afe04a1b071de52.png)
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答:本书取名体育心理学,具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本书所讲的“体育”是指广义的体育,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因此,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次,虽然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特别是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三个学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尚未完全独立,甚至名词使用上也未作严格的区分,互用概念的现象比较多见。
第三,考虑到目前我国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未来工作的需要,因为他们绝大部分将从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体育教育工作,具体涉及到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健身锻炼等领域中工作,体育心理学包括这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对他们未来的实际工作大有帮助。
3.何谓体育心理学?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Anshel,2003)。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
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体育心理学---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2)
![体育心理学---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2)](https://img.taocdn.com/s3/m/7b46ce2c52ea551810a6877e.png)
一、应激
(一)应激源
(二)应对方式
(一)应激源
1.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2.运动损伤史 3.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
(二)应对方式
• 应对行为 • 社会支持 • 处理应激的技能 • 集中注意力策略 • 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 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 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发病率高. • 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 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 • 预防:做足热身、准备活动 • 治疗:按摩、药敷、热敷。
骨折
• 原因:1 2 3 4 • 表现:疼痛、肿胀、皮下 淤血、功能丧失、出现 畸形等。 •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 的碰撞 • 治疗:停止活动,进行 急救。固定包扎。
运动损伤的原因
年龄小,骨骼发育未成熟 体格与技能
身体状况不良
心理素质差
自然环境影响
人工环境影响
常见的运动损伤
• • • • • • • 网 踝 肌 韧 球 关 肉 带 肘 节 拉 拉 扭 伤 伤 伤 肌 骨 胫 肉 折 腓 痉 骨 挛 疲 劳 性 骨 膜 炎
网球肘
• 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投掷等项目 中。 • 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的冲击力作用于腕伸 肌或被动牵扯,造成的。 • 肘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并放射,尤其在前旋前 臂是加剧。 • 停止运动,休息,热敷按摩。 • 预防措施:做足准备活动 注意防止用力过度及用力的正确性
不合理信念太多——不良社会适应
Lies not in what had happened, the key is how you see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a9be2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5.png)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Happy First, written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6, 2022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重在预防于未然..由于造成或引起运动损伤的机制和原因十分复杂;虽然强调预防;但在日常训练或者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仍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从治疗角度来看;运动员自身、教练、随队医务人员能在运动现场早期发现运动损伤;施以合适的科学急救处理;是保证运动员顺利康复、延长运动生命的必要条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造成损伤的机制和原因有充分的了解..因此;把运动损伤的机制和原因的研究与早期妥善处理放在同等的地位;是运动医学中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一、运动损伤的分类1、按损伤病程分⑴急性损伤:⑵慢性损伤:2、按受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⑴开放性损伤:指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伤口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如:擦伤、切伤、刺伤、裂伤等..⑵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和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挫伤等..3、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⑴软组织损伤:此类损伤占55.66%;居各种损伤之首..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常见急性软组织损伤..从事专项训练的竞技运动员;则慢性软组织损伤居多..⑵骨与关节损伤:急性损伤成人多见骨折和关节脱位;儿童多件骨骺损伤..慢性损伤则多为与专项技术特点有关的骨软骨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或创伤性骨关节病⑶末端病:此类损伤大多因过度使用引起;创伤的好发部位与运动技术动作对某一部位的特殊要求密切有关..如:羽毛球..网球运动员长期反手击球引起的肱骨外上髁炎;跳高、篮球运动员因反复起跳所致的髌尖末端病等⑷神经损伤:拳击运动员因大脑反复被击;致日后脑功能损害即“拳击脑”;跳水运动员的脑挫裂伤等..⑸内脏器官损伤4、按受伤轻重分⑴轻度:指伤后未丧失运动能力;仍能按原计划继续训练的损伤..如:擦伤..⑵中度:丧失运动能力24小时以上;受伤后短时间一般1~2周内不能按原计划训练;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或进行治疗的损伤..如:肌肉拉伤..⑶重度:伤后较长时间完全不能训练;或需要住院进行治疗的损伤..如骨折..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⑴运动技术伤:是因专项运动的特殊技术动作要求;引发人体某部位的职业性损伤..⑵非运动技术伤:此类损伤部具备专项训练的特点;多数为运动中的意外损伤..常发生于运动中需要身体相互接触的激烈运动或需要腾空落地的运动项目..运动训练水平低;缺乏保护或保护失当易致损伤..暴力大小及防护能力的差异会影响损伤的程度..二、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一、运动损伤原因1、内因:年龄性别人体的解剖生理弱点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体育道德健康及生理状态2、外因:训练方法不当:准备活动不合理局部负荷过重违背训练原则训练手段、技术动作错误个人运动装备不当运动环境不良:场地、器材、气候等组织管理不当第二节康复学康复定义: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者的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运动康复:通过运动的手段达到康复的目的..例如:踝关节扭伤致因:过渡内翻运动康复方法:加强本体感觉训练第三节急性运动损伤的康复急性损伤的处理RICE原则1休息 Rest:受伤后的休息可以促使受伤组织自行修复;避免被进一步的加重..休息可以是完全休息不再运动或相对休息受损部位不再运动..损伤程度越高;休息的时间就应越长..2冰敷 Ice:在受损部位敷以冰块儿或其他冰冷物质;可以抑制组织毛细血管进一步出血;从而可缓解肿胀..冰敷一般要持续20分钟;每天4-8次;最好进行3天这样的处理..3加压包扎 Compression:用弹性绷带将患处裹紧;加压;同样可以抑制局部水肿..通常可将冰敷和加压包扎同时使用..4抬高患肢 Elevation: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尽量高于自己的心脏的高度;避免血液过多地流向受伤部位;造成进一步的肿胀;同时可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向心方向的流动一、肌肉拉伤股四头肌拉伤:跳跃或劲踢诊断:运动员可感到大腿前部有撕裂;并发现局部肿胀与压痛..肌肉损伤的修复:1、炎症阶段2、修复阶段3、改建阶段康复治疗:1、直腿抬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位抬高30厘米左右;足跟相当于健侧的足尖高度;股四头肌用力收缩;尽量维持在这一体位;同时数数记时;实在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同样的时间;这为一次;每组10—15次..上下午及晚上各做一组;直到直腿抬高能连续坚持1分钟;再转入下一步锻炼..2、负重直腿抬高..动作同上;只是在抬起的肢体足背上负担一定重量;从1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5公斤;若也能坚持1分钟;可转入第三步..3、负重短弧练习..患者坐在床上;患膝下面垫一枕头;使膝关节能屈膝30度;患足负重从5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10公斤;作抬腿伸直练习;能维持伸直1分钟;再转入最后一步..4、负重长弧练习..患者坐在床边;患侧膝关节屈膝90度;小腿下垂;足背负重从10公斤逐渐增至20公斤;练习负重抬腿伸直;若能坚持伸直达1分钟;则生活工作可达正常腘绳肌拉伤短跑和劲踢短跑和足球运动员典型症状:1、多数情况在短跑或高速跑运动中;腿部后方出现突然的锐痛;2;腘绳肌发生痉挛;通常在肌肉伸展和收缩活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时发生;3、局部出现肿胀和淤青;4、如果发生叫严重的撕裂;肌腹上可以摸到早期康复早期活动受伤下肢是正确的康复方案中较为重要的一条..它包括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伸展和肌力训练..这类练习有助于缓解局部肿胀..合理的训练可以保证任何新生修复物质延正确方向生长;以减少继发损伤的风险..二、韧带损伤膝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致因:膝关节承受过渡剪切力..运动康复:加强屈伸肌群力量配比..膝韧带损伤的康复1、负重直腿抬高;10~15次2、髋的伸屈、内收、外展; 10~15次3、膝等动伸屈练习;4、患者坐在床边伸屈练习:股四头肌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应在膝伸直时停留1~2妙;然后在4秒钟内缓缓放下..休息2秒钟后再重复以上动作三、骨折表现: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等..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治疗: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四、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hours冷敷;after24-36需热敷..恢复性练习..致因:过渡内翻运动康复方法:加强本体感觉训练第四节慢性损伤的康复慢性运动损伤的运动量可根据症状轻重、损伤原理、个人特点及项目技术要求进行..1、纠正错误动作的练习如投掷肘患者应强调投掷时前臂旋前屈髋出枪;以防肘的过伸与外展..俯卧式跳高时;制动腿的起跳角度应为170°或稍大..小于140°易患髌腱周围炎;改进角度即可使髌腱周围炎患者伤痛减轻或渐愈..2、发展代偿功能的练习如患投掷肘较重;肘部不能伸直者;应改变训练内容;重点发展前臂、肩、腰、膝等部位的爆发力;成绩常可继续提高;肘伤也不致加重..3、加强伤部肌肉的练习可以稳定关节发展功能性代偿的作用..如慢性肩袖炎;加强三角肌肌力的训练常可消除症状继续训练..方法是屈肘;肩侧平举;置杠铃片做大重量负重练习..4、改善关节活动的练习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除骨性阻挡外;主要是由于关节内粘连、关节囊、韧带与肌肉挛缩所致..前者多需被动运动及推拿解决;而肌肉的挛缩则需抗阻力运动加被动推拿将肌肉拉长..5、消除粘连改进血供的训练如跟腱周围炎可用全脚掌慢跑治疗;距离由100米开始;渐增至2千米..6、发展肌力协调性训练如腘绳肌拉伤这应注意发展腘绳肌肌力;使与股四头肌肌力保持平衡..7、矫正畸形的训练射击及射箭运动员常有脊柱侧弯;应在训练后加以校正..常见的慢性损伤一、腱鞘炎腱鞘炎好发于上肢;在体操、举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中多见..肌腱与腱鞘长期、快速、用力的摩擦;会使两者都发生损伤而水肿;同时发生腱鞘炎和;炎症肌腱炎发生时;鞘管相对狭窄;压迫其中的肌腱;反复发作的水肿则会引起腱鞘和肌腱增生..鞘管本来就很小;增生的腱鞘会压迫肌腱;使肌腱水肿、增生;呈葫芦状肿大;阻碍肌腱的滑动;运动时会有弹响或闭锁发生..症状表现:腱鞘炎最初症状是早晨起床时患部发僵、疼痛;活动后可消失..渐渐发僵、疼痛持续;严重者有弹响或闭锁;患处局部压痛..若部位表浅;则可扪及一压痛性结节;该结节随肌腱滑动;并可感到弹响由此处发出..治疗:腱鞘炎发病早期应注意患肢休息、局部制动、理疗;直到症状完全消失..上述治疗无效时;可用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症状完全消失后可逐渐开始恢复训练;但要注意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致病因素;才能防止复发..病情严重者;终日疼痛或闭锁不能解除时;需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二、疲劳骨折骨折是一次性暴力损伤所致;而疲劳骨折则是慢性损伤积累的结果..这种骨折可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骨骼;且并不少见;是由于受累骨上非生理性应力集中积累造成的..也有一部分病人由于存在体质缺陷;生理范围的应力积累也可促发疲劳骨折..附着于骨骼的肌肉;特别是大块肌肉的收缩不仅对骨产生纵向的压力;同时也有使骨弯曲的分力;但肌肉放松时这种分力消失..反复作用和积累可使受累的骨小梁逐渐断裂;同时又骨膜下出血;进而导致骨膜下新骨形成..临床表现:疲劳骨折常见于一些参与持续高强度活动者;在过度的体能训练中更常见;特别是那些不习惯训练者和体质较差者.. 疲劳骨折好发于下肢;跖骨尤其常见;跟骨、胫骨、腓骨、距骨亦多见;甚至胫腓骨同时发生..耻骨、坐骨、尺骨、第一肋骨、脊柱棘突的疲劳骨折亦有报道..根据局部疼痛;休息后好转的病史;结合X线片上骨膜下新骨形成的表现可诊断..治疗:疲劳骨折是一种不完全骨折;往往骨折时骨愈合也同时进行;所以一般只需停止训练;休息3~6周即可;大多不需要复位和石膏固定;但负重骨股指需石膏固定或内固定..有时可用弹力绷带包扎;使患部休息、消肿..对骨折严重者或不能保证停止剧烈活动者;可用石膏外固定;以防再次损伤而变成完全骨折..运动员训练;特别是青少年;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训练前应作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时要掌握要领;训练后应作适当按摩、热水浴等;以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另外;应加强训练场地管理;提高安全性..三、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体育锻炼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抽筋的处理•当腿度抽筋时;第一个动作就是马上休息;并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让膝盖弯曲;将脚板往自己身体方向下压;并用双手按摩抽筋部位..•如果自己怕痛;可以请别人代劳;记得一定要按摩有疼痛感才算有效..•如果旁边无人可以帮忙;则可以将双手撑住墙壁;脚跟不离地感觉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觉;进行几分钟后;再放松按摩腿部肌肉..•其他如手臂抽筋时;必须将之轻轻拉直;•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大腿前面抽筋;最简单的可以采取蹲姿;或可轻轻将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是蹲下..第五节田径运动的损伤康复一、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骨软化症是膝前疼痛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运动损伤中常见病和多发病;除了田径运动外;在排球、篮球运动员中患病率也很高..该症对日常生活及运动训练产生较严重的影响;必须引起重视..临床表现:最主要的症状为髌后疼痛;在活动或半蹲位时出现..初期为膝内酸乏不适;以后发展为持续或进行性酸痛..往往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活动开后减轻;活动结束或休息时疼痛又加重..这种疼痛很有特色;往往被描述为“龋齿样酸痛”..在上下楼梯;尤其是下楼或下坡时酸痛明显..经常有膝盖打软;“差一点跌倒”的主诉;有时有关节绞索症状..诊断:主要是根据活动时有髌后酸痛;上下楼梯或半蹲位时明显的症状;结合体征;可大致诊断为本病..确诊还得依靠关节镜;手术探查或MRI检查..体检时还需注意与膝关节的滑膜皱襞综合征等鉴别..运动医学临床常采用痛点局部封闭后再行体检;以作为排除诊断..治疗康复:1、股四头肌练习是防治髌骨软骨软化症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加强股四头肌力量;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髌股关节应力分布;并可防止由于膝酸痛及发软而造成的跌仆或意外伤害..常用方法如站桩;一般采用靠墙避开疼痛角度的站桩方式..也可作主动直腿抬高或负重直腿抬高练习..最近;有人采取结合等速测试结果;选择不引起疼痛的几个关节角度;做多点等长股四头肌练习;或者做无疼痛范围的等弧等速肌力练习;对恢复股四头肌力效果较好..2、按摩和理疗蜡疗和超短波治疗有一定疗效..3、关节腔注射关节腔内注射非甾体消炎药物..4、手术治疗伴其他损伤;髌骨重排列术..二、髌腱炎、髌腱腱围炎和髌尖末端病髌腱炎和髌腱腱围炎都是运动医学的常见病之一;在田径、篮球、排球、举重运动员中经常见到..临床表现为起跳、负重蹲起或深蹲时疼痛;静息时也有疼痛;常影响运动能力的发挥..髌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腱;一般常6~8cm;其组成以胶原纤维为主;弹性纤维为辅;包裹右结缔组织的腱围..血供来自膝中动脉分支及髌下脂肪垫血管支..由于髌腱受牵拉应力较大;加之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受到外界气温、湿度、暴力、机械摩擦等的刺激;所以损伤发生机会较多..临床表现:活动起始时髌下方疼痛;活动开后疼痛减轻..在日常生活中;如上下楼梯、下蹲起立、负重行走、用力踢球、快速跑跳等;凡是做骨四头肌收缩的动作时都出现髌尖或髌腱疼痛..此外还有膝发软、跌仆等症状..检查时;在髌尖和髌腱处有明显的指压痛..伸膝抗阻试验阳性;半蹲试验有时成阳性..痛点处封闭;症状将会消失..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痛点部位..治疗:1、局部封闭注射可选用1%利多卡因加曲安奈德注射痛点;注射部位很重要;切忌将药物注射入腱内;多次注入腱内可造成髌腱变脆;易断..注射后宜休息数天再恢复锻炼..2、按摩可用指刮法和顺法祛淤活血、松节粘连..治疗时配合局部制动休息;疗效更理想..3.理疗选用透热疗法和音频疗法较为合适..对“末端病”者可选用超短波理疗..醋热敷或酒醋热敷对腱围炎及髌腱炎效果较好..4、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骨质增生及撕脱骨折者..也可做变性髌腱组织部分切除;腱围剥离及腱纵向切开减压术等..三、疲劳性骨膜炎及疲劳性骨折田径运动员中经常发生胫骨、腓骨或跖骨疲劳性骨膜炎..发生再胫腓骨上的骨膜炎称为行军腿;发生在跖骨上的叫行军足..疲劳性骨膜炎发展成病理性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或应力性骨折..胫骨较表浅;容易受到运动伤害;如:碰、撞、打、踢等直接暴力作用而发生创伤性骨膜炎..长期的下肢过度使用和大负荷运动;如长跑、跳、行军、异常应力等;使胫骨前肌附着于胫骨处产生超过限度的大力牵拉;使胫骨骨膜与骨发生剥离..同时使骨膜松弛、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血流变慢、小血管破裂等;致骨膜下血肿形成..血肿的机化、纤维化、钙化、骨化;就发生了类似骨折愈合时新骨的组织变化过程..也可能由于损伤了胫骨的滋养血管;或者外力直接作用于胫骨;发生骨组织的微细损伤而形成了胫骨疲劳骨折..跖骨类似于胫骨骨膜炎;跖底屈肌的收缩和长期的肌肉韧带牵拉骨膜而引发跖骨疲劳性骨膜炎..多发生于第2、3跖骨;其他跖骨比较少见..临床表现:疲劳性骨膜炎患者;大多数有明显的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某些动作可诱发更严重的疼痛..个别患者出现夜间疼痛感..也有少数患者无明显疼痛;往往由于发现局部肿块骨膜炎骨膜增生而来就诊;经X线检查才被确诊..诊断依据:长期下肢运动史;或局部外伤史;活动时局部疼痛;压痛点局限在骨干上;结合X线表现和骨扫描多可确诊..治疗:1、局部制动休息非常重要;可用石膏托或夹板局部制动;直至X线片骨质愈合..2、热敷特别时热醋和硫酸镁溶液浸泡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3、电疗、超声波、超短波、红外线和蜡疗缓解症状较好..4、按摩运用按压法和指揉法效果较好..5、手术一般不采用手术;除非疲劳骨折经久不愈;才考虑植骨或带血管骨瓣移植..四、跖筋膜损伤和跖筋膜炎跖筋膜损伤和跖筋膜炎在跑跳运动员中经常发生..在长途行军、纺织女工、营业员、搬运工及老年人中也常可见..跖筋膜为足底深筋膜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相当坚硬..在足底像弓弦一样紧绷足弓;对维持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跖筋膜损伤多为间接暴力或应力反复作用造成..反复大力牵拉使跖筋膜发生松弛或慢性炎症性改变、纤维变性、强度减弱;进而纤维束断裂而发病..也可由于从高出坠落时足尖着地支撑或跳跃时足尖蹬地;产生的对跖腱膜的一瞬间猛烈牵扯;或足底硬而不平的杂物垫衬等作用;而导致跖筋膜的损伤..女性鞋型不合脚、后跟过高呈踮足姿势、年老足底肌肉无力和韧带筋膜松弛也可能造成跖筋膜的慢性劳损..临床表现:足底中部、后部出现疼痛和不适;有时为撕裂样锐痛;只是患者足尖不能着地;而呈足跟着地支撑跛行..这种疼痛和不适;可因走路过多、站立过久、身体负重、脚心垫衬等而加重;而休息时可使疼痛消失或减轻..检查时;可见足弓有不同程度的扁平和足的外翻畸形..触摸时患侧足底比健侧要硬;有压痛;以足心和跟骨结节处最明显..治疗:1、跖筋膜炎或跖筋膜慢性损伤应以局部休息和改变鞋型为主;理疗、中药熏洗..改变鞋型很重要;如某些穿平跟鞋疼痛的患者;可劝其穿中跟鞋;不赞成穿高跟鞋..2、急性跖筋膜断裂一般不会全断;所以;治疗时应采取独特的方式;即跖底放置一棉花垫;做加压包扎..同时将足在背伸跖屈位用石膏托短期制动3~5d;使断裂的跖筋膜健充分拉开;防止两断端接触粘连;避免日后行走疼痛..3~5d后;早期拆石膏开始体疗;做防治平足的矫正体操;滚圆木、走步行跑台、穿带足弓垫的运动鞋等;一般远期效果很好;不影响行走和弹跳..五、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在普通人中是常见病;在运动员中也相当常见..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腰肌劳损在所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中均有可能发生;而慢性腰肌劳损在长跑、铅球、跳远运动项目中较常见;在赛艇、皮划艇、自行车运动员更常见..有人统计;赛艇运动员训练时;腰部的屈伸运动量是十分惊人的;如此大的运动量;肌肉必将产生疲劳;若恢复不好;疲劳将转化成肌肉的劳损;出现病理变化..急性劳损:一般是由于提重物时身体姿势不对;突然扭伤腰;或打喷嚏、咳嗽时突然感到腰部剧痛;不能行走;直至卧床不起..慢性劳损:1、急性劳损未很好治愈而被拖延成慢性..2、慢性重复应力作用:如赛艇运动员周期性重复腰部屈伸运动;疲劳积累成慢性劳损..某些运动或劳动;需长时间处于某种体位下工作;形成静力性肌肉劳损..3、结构性肌肉劳损:下肢有长短、臀中肌肌力不平衡、腰椎畸形前凸或板腰、腰椎峡部不连、肥胖、过瘦、腹肌太弱等都可能造成腰椎失平衡;导致慢性下腰痛..4、物理因素的影响:如受凉、风湿或发热后;均可影响腰背肌筋膜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使肌肉血供受到影响;肌纤维痉挛紧张..临床表现:急性腰肌劳损多有较明确的外因;急性起病;腰痛剧烈;不能行走;有时有沿着大腿后部向下放射的疼痛..慢性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反复劳累或运动后的下腰痛;多为钝性沉重感;也可为锐痛..自觉背部较紧、较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复发..痛点不明显或痛点较弥散..检查可扪及两侧骶棘肌较僵硬..耐力试验常不超过1min;方法是患者俯卧于检查台;上身脐以上悬出台端;双手置于脑后;背伸坚持2min以上为合格..治疗:1、急性劳损:1压痛点局部封闭;卧硬板床;加骨盆牵引;口服止痛剂;一般3d左右即可自行行走..2推拿、按摩..对于椎间小关节紊乱非常有效;常用旋转推拿、牵伸和抖法等手法..3理疗和体疗..待疼痛改善后;尽早做腰背部肌肉锻炼;配合理疗;促进肌肉恢复..通过肌力锻炼可防治复发;锻炼时尤应注意背腹肌的平衡练习..不赞成用腰围;因为使用腰围后会影响患者的腰肌自觉锻炼;患者有依赖感;长期板着腰;腰肌血供欠佳;不利于肌肉恢复..使用腰围后;腰肌劳损复发概率增加..2、慢性劳损应寻找原因;尽量做到对症治疗..在急性发作期;可按照急性劳损处理..局部封闭配合口服药物、按摩、理疗、针灸、纠正治疗原发病;加强背腹肌锻炼..对运动员;有时还需坚持训练;这种情况下可以临时使用腰围;以起保护作用..第六节、篮球运动损伤的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bc03a3e281c758f5f61f67db.png)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近年来,运动损伤的康复手段不断进步,如积极恢复法、最少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负重训练等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一些新型的心理学技术对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专业人员更多地使用整体治疗手段从身心两方面来加速运动员的恢复过程。
对运动损伤者实施心理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障碍,促进受伤机能的恢复。
只有把生理恢复和心理恢复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复。
1.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Grove 和 Gordon(1991年)在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经过扩充,提出了一个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见图8-5)。
这个模型认为,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和返回赛场是由治疗的相关因素、个体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个体的应激源史、应对资源、人格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干预共同决定的,损伤的恢复过程是心理反应、认知和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
2.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前人的描述性研究清楚地显示:运动损伤的康复应使用整体的康复方法,用心理学策略作为生理疗法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
心理学策略虽来源于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的理解,但仅仅理解损伤后的反应过程是不够的。
心理学的过程和技术对康复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它们包括:与受伤运动员建立密切地联系,向他们传授损伤和康复过程的知识,教会他们应对伤病的特殊心理技能,使他们做好应对伤病复发的心理准备,建立社会支持以及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和队医有责任学习和使用这些适当的步骤。
(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运动员或锻炼者受伤之后,他们常常产生怀疑、挫折、愤怒、困惑的体验,并且十分脆弱。
这些情绪可能使那些想帮助他们的人难以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
因此,显示移情心是有益的。
这种移情心是指:努力去理解受伤者的情绪感受。
让受伤的人感到有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并和他们在一起,对他们是很有帮助地。
在运动员受伤的新鲜感逐渐减弱,他们感到自己正在被人淡忘的时候,用探视、电话慰问的方法表示对他们的关心是特别重要的。
体育心理学题库八章
![体育心理学题库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08b3409301f69e3142329492.png)
体育心理学题库(与课本配套复习资料)八章(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应激、应对方式、动机、人格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运动员对潜在的应激环境的认知,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应激反应。
3.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否认、愤怒、许愿、抑郁、承认。
4. 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否认开始,经忧郁而达到解决和接受。
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运动员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 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应激源、人格、应对策略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 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C )A 1980年B 1990年C 1998年D 2000年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D )A 人格因素B 应对资源C 应激源史D 兴奋剂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现象。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e8947c43323968011c926e.png)
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
![体育心理学习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4c1ce1b84ae45c3b358cef.png)
上篇试题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下篇参考答案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第二章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第三章运动兴趣第四章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第五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第六章运动归因第七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第九章注意与运动表现第十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第十一章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十三章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第十四章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第十五章体育运动中的凝聚力第十六章体育运动中的领导心理问题第十七章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第十八章运动技能的学习第十九章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第二十章体育教学中的个别差异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和。
1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浅谈体育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恢复
![浅谈体育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42bb931903d8ce2f0066234b.png)
浅谈体育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恢复作者:黄振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5年第11期【摘要】运动损伤是参加体育运动在所难免的。
研究表明,通过心理调试与训练可积极预防运动损伤。
在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过程中施加心理治疗与干预措施,有助于运动员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康复。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反应心理恢复【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66-01运动损伤是体育运动中在所难免的。
运动损伤会给人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身体疼痛、心理、失落、失望,对未来信心的缺乏和与自身运动项目的隔离感。
运动损伤对伤者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伤者的心理状态对身体损伤恢复所产生的作用,一直是个受到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已发现,由损伤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压抑会直接影响到。
一、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否认阶段:这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防卫手段,在面临困难和忧虑的时候,可能产生一种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现实的曲解。
运动员受伤后,最初常以否认为保护手段,拒绝承认身体出了毛病,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2)愤怒阶段:由于受伤已成为事实,运动员由“不是我”的否认态度,能继续参加训练、比赛的一种反应。
愤怒的同时,常伴有恐慌、孤独、自怜等。
这也是受伤运动员特别需要关心和支持的时候。
(3)许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伤这一事实。
比如,指望伤痛将会消失等。
(4)沮丧阶段: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骨骼、关节损伤等问题的,就会变得孤僻、自我怜悯,常常回避教练员与队友,产生消沉、无奈等消极情绪。
(5)承认阶段:当运动员承认并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而且开始计划怎样成功地重返运动场时,实际上的心理康复过程也就开始了,但是,康复过程并不意味着轻松愉快,有时还会产生某些心理冲突。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ed317f1d767f5acfa1c7cd7e.png)
圣才电子书
①应对行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应对行为是指任何能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个体缺乏良好的应对行为,如良好的
睡眠行为、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安排等,会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
②社会支持
来自父母、朋友、教练、队友等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调节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Williams 和 Adersen(1998)提出了一个以应激反应为核心的“应激一运动损伤 理论模型”。应激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
(1)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 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
该阶段运动员持有“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恐慌、抑郁、孤独、自怜等情
绪状态。
(3)许愿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
伤这一事实。但如果到一定时间后仍未康复,受伤的运动员必将退回到愤怒阶段,或者进入
到抑郁阶段。
(4)抑郁阶段
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等损伤问题,就会变得孤独、自我怜悯,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简述人格与运动损伤研究的情况。 答:特质焦虑、控制点、成就动机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 (1)特质焦虑 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高低与其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成显著正相关。 (2)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控制点通过影响运动员对潜 在应激情景的认知评估而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心理学家将控制点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 控制和外部控制。 ①内部控制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所决定 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 ②外部控制 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行为。 (3)成就动机 Meclay 等(1989)发现,遭受严重运动损伤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很高。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https://img.taocdn.com/s3/m/f7336c0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8.png)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第八章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一心理致因1 应激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这种反应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源:①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如结婚,丧亲,失业,考试,比赛等②.运动损伤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③.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出现不利因素(如教练员的批评,队友的失误,对手的出色表现,气候的变化,场所器械的不适宜,裁判的不公正,观众的嘈杂等等而引起的身心反应。
(2)应对方式:①、应对行为(任何一种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都可以称作应对行为)②、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与父母、朋友、教练、队友、俱乐部和宗教团体等)③、处理应激的技能④、集中注意力策略⑤、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2 动机高动机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因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高标准和高抱负水平有关。
3 人格意志的坚韧性、内外控制点、合群性、竞赛特质焦虑、自我概念以及内外向等因素。
4 心理准备如果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适宜兴奋水平就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能也回减少运动损伤。
二心理反应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否认第二阶段是愤怒第三阶段是许愿第四阶段是抑郁第五阶段是承认三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①认识理解运动损伤②正确归因③客观坦诚2、设置目标让运动员自己参与目标设置,注意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重要目标与一般目标,容易目标与困难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的区别,确立的目标应该是清晰具体,可操作的,可测量、可接受的。
3、积极思维心理暗示效应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①. 酸葡萄效应自我安慰“歪曲事实”,“吃不到葡萄倒说葡萄酸”,“甜柠檬”②. 否认与移置“自我掩饰”,“代替满足”③. 投射与升华④. 避免消极断言“我不行”,“我完了”,等⑤. 问题定向可以回避运动损伤带来的心理压力,但是要针对损伤积极治疗,也就是正确面对问题。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5652e641711cc7931b71695.png)
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康复治疗探讨【摘要】随着当代竞技体育的要求逐步提高,运动员比赛强度的和对抗也随之不断增强,运动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运动损伤发生后,运动员将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及心理障碍,这些障碍将直接影响以后的训练、比赛和健康恢复。
本文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心理变化及致因,探讨如何从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入手,加强受伤运动员的心理康复治疗,对运动员进行认知教育,帮助其掌握心理恢复技巧,使其尽快恢复训练与比赛。
【关键词】运动损伤;心理;康复治疗随着竞技体育的大强度、高对抗的日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也日益上升,国家和社会用于治疗恢复运动员损伤的费用也大幅度上升。
损伤发生后不仅给运动员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还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在注重运动员机体康复的同时,还应还要注重心理的康复治疗。
国内外目前针对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运动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着重从运动员的心里角度分析研究损伤发生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康复治疗恢复运动员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全面康复,最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争取早日重返运动赛场。
1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1.1 心理反应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后,心理上会受到巨大打击,生活、理想、职业前途等将发生新的变化。
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表现出情绪上的波动起伏和相应的行为变化,包括挫败性的恼怒、恐慌、害怕、焦虑、压抑、心烦意乱、自尊心受挫、失望、孤独、分离、震惊、怀疑和否认。
一系列的不良情绪严重挫伤了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无法面对当前的困难,消极治疗,康复治疗效果差,恢复缓慢。
1.2 心理调试过程由于不同运动员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他们对待伤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但受伤初期大多数运动员在心理上会出现以下两种反应:震惊、否认。
多数运动员认识到受伤已成为事实后,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出现对自己不满的情绪,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运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悲愤、期待、抑郁。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d8e5ab0da38376bae1fae6e.png)
目录第1章体育心理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区别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于不同研究领域,因此其各自研究的目标、对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①体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其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研究内容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②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研究内容具体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的心理和行为。
③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2)联系①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
②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
③研究方法相同。
2.体育心理学概述(1)概念的界定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学习目的①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②研究任务a.理论任务第一,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或品质,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二,揭示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
b.实践任务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③学习目的a.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
b.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3.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
其优点在于可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观察,且可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 初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发病率高. • 跑跳时间过长,小腿肌肉在胫腓骨的附着 点受到过分的牵拉,刺激骨膜引起炎症. • 预防:做足热身、准备活动 • 治疗:按摩、药敷、热敷。
骨折
• 原因:1 2 3 4 • 表现:疼痛、肿胀、皮下 淤血、功能丧失、出现 畸形等。 • 预防:避免剧烈运动中 的碰撞 • 治疗:停止活动,进行 急救。固定包扎。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
•
伤病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可 避免的,刘翔也不例外。就像 海洋女神把阿喀琉斯倒置着在 冥河里浸泡,从而刀枪不入, 却忘记她手捏着的地方却变得 最脆弱,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 刘翔的脚,这就是命运。从雅 典一战成名至今,刘翔受伤次 数并不多,但却摧毁了他的奥 运卫冕梦。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肌肉拉伤
• 常见的几种拉伤: • 机理:1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其力 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 2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 有的伸展程度,引起拉伤。 • 预防:准备活动 量力而行 不用力过猛 注意练习场所的温度 拉伤后重新锻炼
韧带损伤
• 易发生的部位是踝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 • 治疗方法主要是止痛和加快消肿.局部冷 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 如何预防:支持保护带;减少冲撞;多做关 节练习;不平整场地
应激反应 潜在的运动应 激环境 认知评价: 需求 资源 结果 生理变化 肌肉紧张 视野变窄 注意分散 运动损伤
心理技能的干预 认知干预 唤醒控制
图9-1 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王燕、汤淼受伤的案例分析
• 今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上,浙江15岁体操小将王 燕在女子高低杠比赛中意外掉杠,头部朝地重重摔下,脊椎骨严 重受损,后经医院努力,王燕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但身体的部分 功能至今未康复。年仅25岁的男排运动员汤淼今年6月随上海男排 到俄罗斯访问比赛,在一次训练中颈椎骨折受伤,至今只能躺在 床上,不排除有瘫痪的可能。 •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来讲是家常便饭。王燕、汤淼两人伤势 严重,极其不幸,但在竞技体育中,如王燕、汤淼们为追求“更 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付出自己的身体健康乃至生 命的,并不是个例。在信息日趋开放的年代,运动员受伤的事件 频频被曝光,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也摆在人们眼前。在竞技体育 越来越向高难度要成绩的今天,如何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已 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竞技成绩和身体健康,究竟能否鱼与熊 掌兼得?
踝关节扭伤
•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 • 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 和溜冰等运动中。 •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 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 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小时冷敷, 24-36小时 后需热敷。恢复性练习。 • 预防:做足准备运动 有旧伤的戴好护踝等,做好保护性工作 运动前擦相关药水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损伤的原因年龄小,骨骼发育未成熟 体格与技能
身体状况不良
心理素质差
自然环境影响
人工环境影响
常见的运动损伤
• • • • • • • 网 踝 肌 韧 球 关 肉 带 肘 节 拉 拉 扭 伤 伤 伤 肌 骨 胫 肉 折 腓 痉 骨 挛 疲 劳 性 骨 膜 炎
网球肘
• 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投掷等项目 中。 • 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的冲击力作用于腕伸 肌或被动牵扯,造成的。 • 肘关节外侧剧烈疼痛,并放射,尤其在前旋前 臂是加剧。 • 停止运动,休息,热敷按摩。 • 预防措施:做足准备活动 注意防止用力过度及用力的正确性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的发展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Phase 4 Phase 5
不是我
为何是 我
God save me
自我 怜悯
接收事 实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概述 运动损伤的原因 常见的运动损伤 如何预防 小结
概述
• “人虽然不能享受生命的永恒,但体育锻炼却 能延长生命之时钟.” • 事物发展必然有两重性,体育亦然. • 在“头脑发达,四肢萎缩”的今天,经常能使 劳累的电脑休息一下,让饥饿的肢体重新发 达起来,是体育运动的天职. • 体育运动中,不管任何原因造成的损伤都称 为运动损伤.
12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
第一节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一、应激
当个体经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 胁后,就会引起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 既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一、应激
应激—运动损伤模型(Williams和Adersen1998)
人格 敢为性 竞赛特质焦虑 控制的中心 成就动机 应激源 生活事件 日常冲突 损伤史 应对方式 一般应对行为 社会支持系统 应激控制 药物
预防措施
1 穿合适的运动鞋
2 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 3 做准备活动 4 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5 保持运动肌群的用力平衡 6 避免脊柱同时伸展和旋转 7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8 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9 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长 10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11作好整理放松运动
肌肉痉挛
• 抽筋,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 • 常见小腿腓肠肌,足底屈拇肌和屈趾肌。 • 原因:1大量的排汗 2肌肉快速连续收缩 3寒冷的刺激 • 预防:做足准备活动 避免过度劳累,控制好运动负荷 冬天运动注意保暖 不要在太疲劳时运动
小结
• 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 生,做到: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 预防给予重视、调节身体使之处 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创造锻炼的 安全环境、注意科学锻炼以及加 强易伤的部位的训练。
一、应激
(一)应激源
(二)应对方式
(一)应激源
1.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2.运动损伤史 3.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
(二)应对方式
• 应对行为 • 社会支持 • 处理应激的技能 • 集中注意力策略 • 医生规定的自我为中心的医疗方案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 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 第二阶段是愤怒。 第三阶段是许愿。 第四阶段是抑郁。 第五阶段是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