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石蜡质量标准
液体石蜡(最新国家药用辅料标准手册)
【作用与用途】本品在药剂中主要用作缓释材料、黏合剂和压敏胶,用于制造缓释制剂、硬膏剂、贴布剂等。
本品也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制造中作胶姆糖基质等。
在日化工业中用作制造黏合剂、唇膏等日化产品。
【应用实例】治疗用胶黏带取苯乙烯!异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萜烯树脂"##$,橄榄油%#$,乙二醇丙烯酸酯#&’$,二氯苯胺苯乙酸钠#&#"$,二甲亚砜%#$。
将上述组分在(#)下混合均匀后,涂在厚度"##!*的聚氯乙烯膜上,涂层厚为"##!*,并用"#!’毫戈瑞(*+,)的电离辐射处理,制成黏着治疗带。
本压敏胶材料可增加药物传递和透皮的作用,并能使药物缓慢释放而进入皮肤中。
【配伍变化】本品性质稳定,与一般化学品不发生反应,但遇强氧化剂、强碱等则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
【安全性】本品无毒,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一般公认为是安全的(-./,0"1’,’(#,"2(%)。
【贮运事项】本品应置于密闭、避光容器中。
贮存于阴凉干燥处。
液体石蜡(34564789:9;;4<)【别名】白色油;白油;石蜡油;*4<=:93>43;?@4A=>43;3456478=A:>39A6*。
【来源与制法】本品系自石油中制得的多种液状烃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无臭、无味。
在日光下不显荧光。
本品接触大气易氧化,生成醛、酸类物质,产生不愉快臭味。
可加入抗氧剂,如维生素B、CD/、CDE等。
在氯仿、乙醚或挥发油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
表面张力(’%))略低于#&#F%G H*,折光率〔!〕’#."&I1%J"&I(#,凝固点!"’&’J!2&I),闪点’"#J’’I)。
【质量标准】标准《中国药典》,’###KLM・G-’###酸度应符合规定H稠环芳烃(’N#J F%#<*)!#&"#H固体石蜡应符合规定应符合规定易炭化物应符合规定应符合规定标准《中国药典》,!"""#$%・&’!"""相对密度"()*+,"()-""()*+,"(-"+黏度(*".)!/0*(+12"345!/6中性/对温润石蕊试纸显中性多核化合物限度/应符合规定【作用与用途】在药剂制造中本品主要作软膏基质、润滑剂、溶剂。
液体石蜡检测标准
液体石蜡检测标准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液体石蜡的检测方法、抽样规则、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石油馏分或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的液体石蜡产品的检测。
3. 抽样规则3.1 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包装,每个包装不少于100ml。
3.2 抽样数量:每个包装抽取不少于10ml样品。
3.3 样品处理:将所抽样品混合均匀,作为试验样品。
4. 试验方法4.1 外观:观察样品应为无色至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无机械杂质和水分。
4.2 密度:按GB/T 1884规定的方法测定。
4.3 馏程:按GB/T 6536规定的方法测定。
4.4 酸洗值:按GB/T 264规定的方法测定。
4.5 溴值:按GB/T 265规定的方法测定。
4.6 闪点:按GB/T 267规定的方法测定。
4.7 氧化安定性:按GB/T 19135规定的方法测定。
4.8 硫含量:按GB/T 3921规定的方法测定。
4.9 机械杂质:按GB/T 511规定的方法测定。
4.10 水溶性酸或碱:按GB/T 263规定的方法测定。
4.11 苯胺点:按GB/T 268规定的方法测定。
5.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5.1 标志: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批号、净重等。
5.2 包装:液体石蜡应采用塑料桶或铁桶等密封包装,防止泄漏和污染。
5.3 运输:液体石蜡应采用陆运或水运等方式,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震动和日晒雨淋,并保持包装完好无损。
5.4 贮存:液体石蜡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阴凉、清洁的仓库内,并应定期检查其质量情况,防止变质和污染。
001轻质液体石蜡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轻质液状石蜡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建立了辅料轻质液状石蜡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辅料轻质液状石蜡的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二部《微生物限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编号《轻质液状石蜡质量标准》编号3职责质量部负责按本标准进行检验。
4操作规程4.1试剂与试药乙醇、氯仿、乙醚、二甲基亚砜、正己烷、0.01mol/L盐酸溶液、稀硝酸、硝酸银试液、硫酸(含H2SO4 94.5%~95.5%)、石蜡、比色用重铬酸钾液、比色用氯化钴液、比色用硫酸铜液。
4.2仪器与设备干燥器、具塞试管(内径25mm)、烧杯、试管、三角锥形型瓶、天平、秒表、比重瓶、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烘箱、恒温培养箱、黏度测定装置、毛细管、石蕊试纸、分液漏斗。
4.3 检验项目4.3.1 性状4.3.1.1 外观性状、溶解性4.3.1.1.1 操作方法取本品,在日光下,用目测和口尝法检测;取本品适量分别溶于氯仿、乙醚、乙醇、水中,观察溶解情况。
4.3.1.1.2 记录记录观察到的性状及溶解情况。
4.3.1.1.3 结果判定本品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无臭,无味;在日光下不显荧光。
本品可与氯仿、乙醚任意混溶,除蓖麻油外,与多数脂肪油均能任意混溶,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水。
判为符合规定。
4.3.1.2 相对密度4.3.1.2.1 操作方法取本品,依法操作(《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Ⅵ A比重瓶法)。
a、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装满供试品(温度应低于20℃或个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后,装上温度计(瓶中应无气泡),置20℃的水浴中放置若干分钟,使内容物的温度20℃,用滤纸除去溢出侧管的液体,立即盖上罩。
然后将比重瓶自水浴中取出,再用滤纸将比重瓶外面擦干净,精密称定,减去比重瓶的重量,求得供试品的重量后,将供试品倒出,洗净比重瓶,装满新沸过的冷水,再照上法测得同一温度时水的重量,按下式计算记得。
81石油蜡分析
石蜡其他分析项目及采用的标准为:石蜡的热安定性 用SH/T 0639—1996检验;石蜡的臭味用SH/T 0414—1992测 定;食品用石蜡的易碳化合物用GB/T 7364—1987测定;色度 用GB/T 3555—1992测定,颜色用GB/T 测定。 6540—1986(1991)
填空:
(1)冷却曲线法测定石蜡熔点时,每隔__s记录1 次温度,估计到 __℃。当第一次出现5个连续数总差不超
-31.7℃,析出蜡结晶后,用管式浸液过滤器过滤。再称取 一定量的滤液,将丁酮蒸出,残留油恒定质量。石油蜡含油 量以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m m 1 w 3 1 0 0 %0 . 1 5 % m m 2 4
式中:w——石油蜡含油量,%; m1——残留油质量,g; m3——溶剂丁酮质量,g; m2——试样质量,g; m4——蒸发溶剂质量,g; 0.15%——在-31.7℃时,蜡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平均校正值。
主要组成与性质:主要成分为C16~C45的正构烷烃,也有 少量异构烷烃、带长侧链的环烷烃和微量的芳香烃 ,其外观 为白色或淡黄色略带透明的片状或针状结晶,无臭无味,不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丙酮,溶于苯、乙醚、二硫化碳、三 氯甲烷、四氯化碳、矿物油、植物油。化学性质稳定,不易 与碱、无机酸及卤素起作用。 主要质量指标为熔点和含油量,前者表示耐温能力,后者 表示纯度。
4.光安定性
光安定性是石油产品抵抗光照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永 久变化的能力。 (1)测定意义 光安定性是表示石蜡精致深度和安定性的 重要指标。 (2)测定方法 石蜡光安定性测定按SH/T 0404-1996 《石蜡光安定性测定法》进行,该标准适用于食品用石蜡、全 精炼石蜡以及半精炼石蜡。 测定时,用一支375W的高压汞灯,在距离试样49mm、温 度(90±1)℃、照度稳定在(70±2) mW/cm2的条件下照射45 min, 然后用色板比色仪按SH/T 0403—1992《石蜡色度测定法》进 行液体比色(标准色板共分10个色号),熔化后试样的颜色与 标准色板颜色相同者,即定为石蜡光安定性号。
液体石蜡清洗
液体石蜡清洗方法如下:1、不做专门清洁,专罐专用,根据产品的质量控制情况确定是否可行。
2、采用共沸物蒸馏的方法进行清洁,可选的共沸物可以有水、乙醇等,可通过共沸物后处理对石蜡进行回收。
3、可以购买专用的石蜡清洗剂、清除剂、除蜡水等,百度网上可以搜到很多。
但是需要注意,这些清洗剂的残留是否对产品质量构成影响。
其他方法1.衣物上的石蜡:衣物上沾上了蜡烛油,单纯靠洗涤的方法是不行的。
要先用手搓掉衣物表面上的蜡质,再用吸墨纸或吸附性较强的纸分别垫在污渍的上下方再用熨斗熨烫,蜡烛遇热就会熔化,熔化后的蜡烛油就被纸所吸收,如一次弄不干净,就可以反复几次,蜡烛油痕迹就会被完全除掉了。
2.苹果表面的石蜡:苹果过水浸湿后,在表皮放一点盐,然后双手握着苹果来回轻轻地搓,这样表面的脏东西很快就能搓干净,然后再用水冲干净,就可以放心吃了。
知识拓展液体石蜡的危害矿物油在人体肠道不被吸收或消化,同时能妨碍水份的吸收医学上将其作为润滑性泻药使用,治疗老年人或儿童的便秘。
大量摄入可致便软、腹泻;长期摄入可导致消化道障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K和钙、磷等的吸收。
对人体极其有害,它会将人体的脂溶性维生素全部带出,使他们无法被人体吸收,食用矿物油会导致人体维生素A、D、E、K的严重缺乏,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性质/液体石蜡无色半透明油状液体,无或几乎无荧光,冷时无臭、无味,加热时略有石油样气味,不溶于水、乙醇,溶于挥发油,混溶于多数非挥发性油,对光、热、酸等稳定,但长时间接触光和热会慢慢氧化。
本品允许含有食用级抗氧化剂。
安全性/液体石蜡ADI:高黏度矿物油0~20mg/kgFAO/WHO,1995;中或低黏度矿物油一类0~lmg/kg暂定,二类、三类0~0.01mg/kg暂定。
应用/液体石蜡在食品工业可用作被膜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21中规定:可用于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鲜蛋,最大使用量为5.0g/kg;其他使用参考:作为面包脱模剂,对烤盘腐蚀性小,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作为食品机械润滑剂,不腐蚀机械;此外也可用以延长水果、蔬菜、罐头的储存期。
食品添加剂 白油(液体石蜡)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注:加热过程中应避免试样因体积膨胀、燃烧而溢出坩埚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0
+30
GB/T 3555
表2(续)
稠环芳烃,紫外吸光度(260 nm~420 nm)/cm≤
0.1
0.1
0.1
0.1
0.1
GB/T 11081
铅(Pb)/(mg/kg)≤
1
1
1
1
1
附录A
砷(As)/(mg/kg)≤
1
1
1
1
1
GB 5009.76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
11
本标准适用于由石油的润滑油馏分经脱蜡、化学精制或加氢精制所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白油。
12
2.1感官要求
感观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
色泽
无色透明,没有荧光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烧杯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状态并嗅其气味
状态
油状液体
初馏点/℃>
230
230
230
230
350
SH/T 0558
5 %(质量分数)蒸馏点碳数≥
14
17
22
28
SH/T 0558
5 %(质量分数)蒸馏点温度/℃>
235
287
356
391
液蜡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检验结果
试验方法
正构烷烃总含量。%(重)不小于
98.5
SH/T0410
C12和<C12,%(重)不小于
0.5
UOP620
C18和>C18,%(重)不小于
报告
UOP620
溴指数,mgBr/100g
25
ASTMD2710
赛波特颜色,号不低于
30
GB/T3555
硫含量,Mg/kg不大于
轻油
备注
1
外观
无机械杂质
无机械杂质
2
颜色
水白色
水白色
3
正构烷烃%≥
95
95
4
比重D204
0.76~0.775
0.745~0.755
5
碘价%≤
3
3
6
芳烃%≤
1
1
7
碱性氮PPm≤
5
5
8
闪点(闭口)℃≥
85
70
9
馏程始点℃
220
185
10
98%馏出温度℃
320
240
UOP621
C14和>C14%(重)不小于
报告
UOP621
溴指数,mgBr/100g
25
ASTMD2710
赛波特颜色,号不低于
30
GB/T3555
硫含量,Mg/kg不大于
3.0
SH/T0253
芳烃,%(重)不大于
0.4
SH/T0409
平均分子量
160-168
UOP621
2.4.2石蜡
序号
项目
重油
3.0
SH/T0253
药用级液体石蜡药典标准
药用级液体石蜡药典标准药用级液体石蜡是一种常见的药剂辅助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液体石蜡作为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无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物质,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因此在制药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液体石蜡的药典标准,包括其质量标准、检验方法以及常见的应用。
液体石蜡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与性状、相对密度、酸值、灼烧残渣、色度、挥发性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等指标。
首先,液体石蜡的外观应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悬浮物。
其次,相对密度应在0.820-0.870之间。
酸值应小于2.0 mgKOH/g,灼烧残渣应小于0.01%。
色度应小于20 Hazen,挥发性有机物应小于0.20%。
最后,重金属的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液体石蜡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与性状的观察、相对密度的测定、酸值的测定、灼烧残渣的测定、色度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以及重金属的测定。
在观察外观与性状时,将样品置于观察容器中,检查是否为无色透明液体。
测定相对密度时,使用密度计,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酸值的测定可采用酸碱滴定法,灼烧残渣的测定可采用干燥法,色度的测定可采用比色法,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可采用热重法,重金属的测定可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液体石蜡常见的应用包括药物包衣、乳剂稳定剂、制剂黏度调节剂等。
作为药物包衣剂,液体石蜡可以提供一层保护膜,保护药物不受环境中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药物的保质期。
作为乳剂稳定剂,液体石蜡可以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乳化效果,延缓乳剂的相分离。
作为制剂黏度调节剂,液体石蜡可以增加制剂的黏度,使得制剂更容易涂敷和服用。
总结起来,液体石蜡药典标准包括外观与性状、相对密度、酸值、灼烧残渣、色度、挥发性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等指标。
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与性状的观察和各项指标的测定。
液体石蜡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用于药物包衣、乳剂稳定剂以及制剂黏度调节剂等方面。
液体石蜡的使用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并增加制剂的黏度,提高制药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液体石蜡运输损耗要求标准
液体石蜡运输损耗要求标准液体石蜡是一种重要的石化产品,主要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的石油蜡、合成蜡、耐磨材料等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液体石蜡的运输和储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很容易蒸发和泄漏,从而导致质量损失和环境污染。
因此,在液体石蜡运输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损耗,以保证货物的质量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液体石蜡运输损耗要求的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液体石蜡的性质和特点液体石蜡是一种无色、透明、稳定、具有良好物理化学性质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易挥发。
在常温下,液体石蜡的蒸汽压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蒸汽压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液体石蜡是一种烷烃类物质,易于燃烧,具有一定的爆炸性和毒性。
2. 液体石蜡的运输损耗要求标准液体石蜡的运输损耗要求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要求:液体石蜡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原液质量,不得出现沉淀、水分和其他杂质。
(2)损耗要求:液体石蜡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应控制在2%以内。
损耗的计算方式为:运输前后重量的差值除以运输前的重量。
(3)安全要求:液体石蜡应遵循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装运时使用专用罐车、防爆设备和防护措施。
(4)环保要求:液体石蜡的运输和储存应遵循环保要求,防止液体石蜡的泄漏和污染。
运输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环保法规,采取措施减少排放和废料产生。
3. 液体石蜡运输损耗要求的相关参考内容液体石蜡运输损耗要求的相关参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罐体的选择:液体石蜡运输时应使用合适的罐体,可以选择不锈钢罐体、玻璃纤维罐体或铝合金罐体等。
(2)装卸作业的要求:液体石蜡的装卸作业应注意规范操作,防止过度振荡和波动引起的损耗。
(3)安全措施的采取:液体石蜡的运输应配备防爆灯、防静电地带等防爆设备,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4)控制温度:液体石蜡的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液体石蜡蒸发和泄漏。
(5)液位控制:液体石蜡运输时应对液位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溢出和泄漏。
液体石蜡 灶具 标准
液体石蜡灶具标准
液体石蜡是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对于使用液体石蜡作为灶具燃料,通常有以下质量标准:
1. 外观性状:液体石蜡应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无明显气味,在日光下不应显示荧光。
它应能在氯仿、乙醚或挥发油中溶解,但在水或乙醇中不溶解。
2.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通常在0.845 至0.890 之间,这是衡量液体石蜡密度的重要指标。
3. 黏度:运动黏度应不小于36mm²/s,以确保液体石蜡在灶具中能有效地流动和传输能量。
4. 酸碱度:通过检查酸度,可以确保液体石蜡的酸碱度适中。
将一定量的液体石蜡与中性乙醇混合煮沸后,与湿润的石蕊试纸接触时,应显示中性反应,说明其酸碱度符合要求。
5. 稠环芳烃含量:稠环芳烃的最大吸收度不应超过0.10,以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有各自的法规和标准来规范液体石蜡在灶具中的使用。
这些标准可能还包括其他方面的要求,如燃烧性能、安全性能等。
因此,在使用液体石蜡作为灶具燃料时,必须遵循当地的法律法规,并确保灶具的设计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此外,使用任何燃料都需要谨慎操作,以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风险。
对于灶具的选择和使用,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和适用的信息。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2760 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014-12-24发布2015-05-24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目 次前言Ⅰ1 范围12 术语和定义1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4 食品分类系统2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26 食品用香料27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 附录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3附录B 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119 附录C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184 附录D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196 附录E 食品分类系统197 附录F 附录A 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208表A.1 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㊁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4 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114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117 表B .1 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㊁香精的食品名单119 表B .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121 表B .3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135 表C .1 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84 表C .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85 表C .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190 表E .1 食品分类系统197前言本标准代替G B2760 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㊂本标准与G B2760 20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原卫生部2010年16号公告㊁2010年23号公告㊁2012年1号公告㊁2012年6号公告㊁2012年15号公告㊁2013年2号公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2号公告㊁2013年5号公告㊁2013年9号公告㊁2014年3号公告㊁2014年5号公告㊁2014年9号公告㊁2014年11号公告㊁2014年17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规定㊂将食品营养强化剂和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调整由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规定㊂ 修改了3.4带入原则,增加了3.4.2㊂修改了附录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a)删除了表A.1中4-苯基苯酚㊁2-苯基苯酚钠盐㊁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㊁茶黄色素㊁茶绿色素㊁多穗柯棕㊁甘草㊁硅铝酸钠㊁葫芦巴胶㊁黄蜀葵胶㊁酸性磷酸铝钠㊁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㊁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㊁薪草提取物㊁乙萘酚㊁仲丁胺等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b)修改了表A.1中硫酸铝钾㊁硫酸铝铵㊁赤藓红及其铝色淀㊁靛蓝及其铝色淀㊁亮蓝及其铝色淀㊁柠檬黄及其铝色淀㊁日落黄及其铝色淀㊁胭脂红及其铝色淀㊁诱惑红及其铝色淀㊁焦糖色(加氨生产)㊁焦糖色(亚硫酸铵法)㊁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㊁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㊁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㊁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㊁山梨醇酐单油酸酯㊁甜菊糖苷㊁胭脂虫红的使用规定;c)在表A.1中增加了L(+)-酒石酸㊁d l-酒石酸㊁纽甜㊁β-胡萝卜素㊁β-环状糊精㊁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㊁阿斯巴甜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删除了上述食品添加剂在表A.2中的使用规定;d)删除了表A.1中部分食品类别中没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规定;e)表A.3中增加了 06.04.01杂粮粉 ,删除了 13.0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㊂修改了附录B食品用香料㊁香精的使用规定:a)删除了八角茴香㊁牛至㊁甘草根㊁中国肉桂㊁丁香㊁众香子㊁莳萝籽等香料品种;b)表B.1中增加 16.02.01茶叶㊁咖啡 ㊂修改了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 加工助剂 )使用规定:a)表C.1中增加了过氧化氢;b)表C.2中删除了甲醇㊁钯㊁聚甘油聚亚油酸酯品种及其使用规定㊂删除了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㊂修改了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a)修改为附录E食品分类系统;b)修改了01.0㊁02.0㊁04.0㊁08.0㊁09.0㊁11.0㊁12.0㊁13.0㊁14.0㊁16.0等类别中的部分食品分类号及食品名称,并按照调整后的食品类别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㊂增加了附录F 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 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㊁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㊁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㊂2术语和定义2.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㊁香㊁味,以及为防腐㊁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㊂食品用香料㊁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㊁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㊂2.2最大使用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所允许的最大添加量㊂2.3最大残留量食品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在最终食品中的允许残留水平㊂2.4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保证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㊂如助滤㊁澄清㊁吸附㊁脱模㊁脱色㊁脱皮㊁提取溶剂㊁发酵用营养物质等㊂2.5国际编码系统(I N S)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用于代替复杂的化学结构名称表述㊂2.6中国编码系统(C N S)食品添加剂的中国编码,由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类别(见附录D)代码和在本功能类别中的顺序号组成㊂3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3.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b)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c)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㊁掺假㊁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d)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e)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㊂3.2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a)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b)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c)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d)便于食品的生产㊁加工㊁包装㊁运输或者贮藏㊂3.3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㊂3.4带入原则3.4.1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a)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b)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c)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d)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㊂3.4.2当某食品配料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时,批准用于上述特定终产品的添加剂允许添加到这些食品配料中,同时该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㊂在所述特定食品配料的标签上应明确标示该食品配料用于上述特定食品的生产㊂4食品分类系统食品分类系统用于界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只适用于本标准,见附录E㊂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㊂5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㊂6食品用香料用于生产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的使用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㊂7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㊂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A.1表A.1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㊁使用范围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㊂A.2表A.1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㊁防腐剂㊁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㊂A.3表A.2规定了可在各类食品(表A.3所列食品类别除外)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㊂A.4表A.3规定了表A.2所例外的食品类别,这些食品类别使用添加剂时应符合表A.1的规定㊂同时,这些食品类别不得使用表A.1规定的其上级食品类别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㊂A.5表A.1和表A.2未包括对食品用香料和用作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㊂A.6上述各表中的 功能 栏为该添加剂的主要功能,供使用时参考㊂表A.1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㊁使用范围1)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β-阿朴-8'-胡萝卜素醛β-a p o-8'-c a r o t e n a lC N S号08.018I N S号160e功能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2.02风味发酵乳0.01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1.06.04再制干酪0.018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0.020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5.02糖果0.01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07.0焙烤食品0.01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0.005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14.0饮料类(除外14.01包装饮用水)0.010以β-阿朴-8'-胡萝卜素醛计,固体饮料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氨基乙酸(又名甘氨酸)g l y c i n eC N S号12.007I N S号640功能增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8.02预制肉制品3.008.03熟肉制品3.012.0调味品1.0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1.0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2植物蛋白饮料1.0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铵磷脂a m m o n i u m p h o s p h a t i d eC N S号10.033I N S号442功能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5.01.02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10.0巴西棕榈蜡c a r n a u b aw a xC N S号14.008I N S号903功能被膜剂㊁抗结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4.01.01新鲜水果0.0004以残留量计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6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1)在表A.1中使用范围以食品分类号和食品名称表示㊂白油(又名液体石蜡)m i n e r a l o i l ,w h i t e (l i qu i d p a r a f f i n )C N S 号 14.003I N S 号 905a功能 被膜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5.010.01鲜蛋5.0L -半胱氨酸盐酸盐L -c y s t e i n e a n d i t s h y d r o c h l o r i d e s s o d i u ma n d p o t a s s i u ms a l t s C N S 号 13.003I N S 号 920功能 面粉处理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仅限拉面)0.306.03.02.03发酵面制品0.0606.08冷冻米面制品0.6苯甲酸及其钠盐b e n z o ic a c id ,s o d i u mbe n z o a t eC N S 号 17.001,17.002I N S 号 210,211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3.03风味冰㊁冰棍类1.0以苯甲酸计04.01.02.05果酱(罐头除外)1.0以苯甲酸计04.01.02.08蜜饯凉果0.5以苯甲酸计04.02.02.03腌渍的蔬菜1.0以苯甲酸计05.02.01胶基糖果1.5以苯甲酸计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8以苯甲酸计11.05调味糖浆1.0以苯甲酸计12.03醋1.0以苯甲酸计12.04酱油1.0以苯甲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1.0以苯甲酸计12.10复合调味料0.6以苯甲酸计12.10.02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0以苯甲酸计12.10.03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1.0以苯甲酸计14.02.02浓缩果蔬汁(浆)(仅限食品工业用)2.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蛋白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4.04碳酸饮料0.2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茶㊁咖啡㊁植物(类)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7特殊用途饮料0.2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1.0以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2配制酒0.4以苯甲酸计15.03.03果酒0.8以苯甲酸计冰结构蛋白i c e s t r u c t u r i n gp r o t e i nC N S号00.020I N S号功能其他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L-丙氨酸L-a l a n i n eC N S号12.006I N S号功能增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12.0调味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丙二醇p r o p y l e n e g l y c o lC N S号18.004I N S号1520功能稳定剂和凝固剂㊁抗结剂㊁消泡剂㊁乳化剂㊁水分保持剂㊁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1.507.02糕点3.0丙二醇脂肪酸酯p r o p y l e n e g l y c o l e s t e r s o f f a t t y a c i dC N S号10.020I N S号477功能乳化剂㊁稳定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乳及乳制品(01.01.01㊁01.01.02㊁13.0涉及品种除外)5.0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10.0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5.0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2.006.03.02.05油炸面制品2.007.02糕点3.012.10复合调味料20.016.06膨化食品2.0丙酸及其钠盐㊁钙盐p r o p i o n i c a c i d ,s o d i u m p r o p i o n a t e ,c a l c i u m p r o pi o n a t e C N S 号 17.029,17.006,17.005I N S 号 280,281,282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4豆类制品2.5以丙酸计06.01原粮1.8以丙酸计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0.25以丙酸计07.01面包2.5以丙酸计07.02糕点2.5以丙酸计12.03醋2.5以丙酸计12.04酱油2.5以丙酸计16.07其他(杨梅罐头加工工艺)50.0以丙酸计茶多酚(又名维多酚)t e a p o l y ph e n o l (T P )C N S 号 04.005I N S 号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2糕点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含油脂馅料)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0.4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1酱卤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2熏㊁烧㊁烤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8.03.03油炸肉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4西式火腿(熏烤㊁烟熏㊁蒸煮火腿)类 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5肉灌肠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8.03.06发酵肉制品类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4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09.05水产品罐头0.3以油脂中儿茶素计12.10复合调味料0.1以儿茶素计14.03.02植物蛋白饮料0.1以儿茶素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6.02蛋白固体饮料0.8以儿茶素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儿茶素计茶多酚棕榈酸酯t e a p o l y p h e n o l pa l m i t a t e C N S 号 04.021I N S 号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6赤藓红及其铝色淀e r y t h r o s i n e ,e r yt h r o s i n e a l u m i n u ml a k e C N S 号 08.003I N S 号 127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1.02.08.02凉果类0.05以赤藓红计04.01.02.09装饰性果蔬0.1以赤藓红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025以赤藓红计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0.05以赤藓红计07.02.04糕点上彩装0.05以赤藓红计08.03.05肉灌肠类0.015以赤藓红计08.03.08肉罐头类0.015以赤藓红计12.05酱及酱制品0.05以赤藓红计12.10复合调味料0.05以赤藓红计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0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14.04碳酸饮料0.0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05以赤藓红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2配制酒0.05以赤藓红计16.06膨化食品0.025仅限使用赤藓红刺梧桐胶k a r a y a g u mC N S号18.010I N S号416功能稳定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2.02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刺云实胶t a r a g u mC N S号20.041I N S号417功能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6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8.0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5.004.01.02.05果酱5.007.0焙烤食品1.508.02预制肉制品10.008.03熟肉制品10.0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6.01果冻5.0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醋酸酯淀粉s t a r c ha c e t a t eC N S号20.039I N S号1420功能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皮㊁烧麦皮)(仅限生湿面条)单,双甘油脂肪酸酯(油酸㊁亚油酸㊁棕榈酸㊁山嵛酸㊁硬脂酸㊁月桂酸㊁亚麻酸)m o n o -a n dd i g l y c e r i d e s o f f a t t y ac id s C N S 号 10.006I N S 号 471功能 乳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 )备注01.05.01稀奶油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20.0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6.03.02.02生干面制品30.011.01.02其他糖和糖浆[如红糖㊁赤砂糖㊁冰片糖㊁原糖㊁果糖(蔗糖来源)㊁糖蜜㊁部分转化糖㊁槭树糖浆等]6.012.09香辛料类5.013.01婴幼儿配方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3.02婴幼儿辅助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单辛酸甘油酯c a p r y lm o n o g l yc e r ide C N S 号 17.031I N S 号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6.03.02.01生湿面制品(如面条㊁饺子皮㊁馄饨皮㊁烧麦皮)1.007.02糕点1.0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豆馅)1.008.03.05肉灌肠类0.5淀粉磷酸酯钠s o d i u ms t a r c h p h o s ph a t e C N S 号 20.013I N S 号功能 增稠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备注02.02.01脂肪含量80%以上的乳化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04.01.02.05果酱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2.0调味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4.0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靛蓝及其铝色淀i n d i g o t i n e ,i n d i go t i n e a l u m i n u ml a k e C N S 号 08.008I N S 号 132功能 着色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1.02.08.01蜜饯类0.1以靛蓝计04.01.02.08.02凉果类0.1以靛蓝计04.01.02.09装饰性果蔬0.2以靛蓝计04.02.02.03腌渍的蔬菜0.01以靛蓝计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05以靛蓝计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0.1以靛蓝计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3以靛蓝计07.02.04糕点上彩装0.1以靛蓝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0.1以靛蓝计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1以靛蓝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2配制酒0.1以靛蓝计16.06膨化食品0.05仅限使用靛蓝丁基羟基茴香醚(B H A )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a n i s o l e (B H A )C N S 号 04.001I N S 号 320功能 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4.01杂粮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㊁烘干㊁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仅限鸡肉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其钠盐)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 s a n d i t s s a l t s(s o d i u m m e t h y l 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e t h y l 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s o d i u me t h y l p-h y d r o x y b e n z o a t e)C N S号17.032,17.007,17.036I N S号219,214,215功能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1.02.05果酱(罐头除外)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糕点馅)0.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0.03.02热凝固蛋制品(如蛋黄酪㊁松花蛋肠)0.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3醋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4酱油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05酱及酱制品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2.10.03.04蚝油㊁虾油㊁鱼露等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2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5以对羟基苯甲酸计,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二丁基羟基甲苯(B H T)b u t y l a t e dh y d r o x y t o l u e n e(B H T)C N S号04.002I N S号321功能抗氧化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2.0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2.01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0.204.02.02.02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粉)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5.02.01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4.05.02.03坚果与籽类罐头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5.02.01胶基糖果0.406.03.02.05油炸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6.07方便米面制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7.03饼干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8.02.02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㊁腊肉㊁板鸭㊁中式火腿㊁腊肠)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09.03.04风干㊁烘干㊁压干等水产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16.06膨化食品0.2以油脂中的含量计N -[N -(3,3-二甲基丁基)]-L -α-天门冬氨-L -苯丙氨酸1-甲酯(又名纽甜)n e o t a m eC N S 号 19.019I N S 号 961功能 甜味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1.01.03调制乳0.0201.02.02风味发酵乳0.101.03.02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0.06501.05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稀奶油除外)0.03301.06.05干酪类似品0.03301.07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0.102.03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0.0102.04脂肪类甜品0.1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0.104.01.02.01冷冻水果0.104.01.02.02水果干类0.104.01.02.03醋㊁油或盐渍水果0.104.01.02.04水果罐头0.033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04.01.02.05果酱0.0704.01.02.06果泥0.0704.01.02.07除04.01.02.05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0.0704.01.02.08蜜饯凉果0.06504.01.02.09装饰性果蔬0.104.01.02.10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0.104.01.02.11发酵的水果制品0.06504.01.02.12煮熟的或油炸的水果0.06504.02.02加工蔬菜0.03304.02.02.03腌渍的蔬菜0.0104.03.02.03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0.0104.03.02.04食用菌和藻类罐头0.03304.03.02.05经水煮或油炸的藻类0.03304.03.02.06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0.03304.05.02加工坚果与籽类0.03204.05.02.04坚果与籽类的泥(酱),包括花生酱等0.03305.0可可制品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2糖果除外)0.105.02.01胶基糖果1.005.02.02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0.3306.06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0.1606.09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㊁木薯布丁)0.03307.0焙烤食品0.0807.04焙烤食品馅料及其表面用挂浆0.109.03预制水产品(半成品)0.0109.05水产品罐头0.0110.04其他蛋制品0.111.04餐桌甜味料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11.05调味糖浆0.0712.03醋0.01212.09.03香辛料酱(如芥末酱㊁青芥酱)0.012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12.10复合调味料0.07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1含乳饮料0.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2植物蛋白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3.03复合蛋白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茶㊁咖啡㊁植物(类)饮料0.0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03植物饮料0.02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7特殊用途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0.033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5.03发酵酒(15.03.01葡萄酒除外)0.03316.01果冻0.1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16.06膨化食品0.032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d i me t h y l d i c a r b o n a t e C N S 号 17.033I N S 号 242功能 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 /k g)备注14.02.03果蔬汁(浆)类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4碳酸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5.01茶(类)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8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14.09其他饮料类(仅限麦芽汁发酵的非酒精饮料)0.25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2,4-二氯苯氧乙酸2,4-d i c h l o r o p h e n o x y a c e t i c a c i dC N S号17.027I N S号功能防腐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4.01.01.02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0.01残留量ɤ2.0m g/k g 04.02.01.02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0.01残留量ɤ2.0m g/k g二氧化硅s i l i c o nd i o x i d eC N S号02.004I N S号551功能抗结剂食品分类号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g/k g)备注01.03乳粉(包括加糖乳粉)和奶油粉及其调制产品15.001.08其他乳制品(如乳清粉㊁酷蛋白粉)(仅限奶片)1502.05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15.003.0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0.505.01.01可可制品(包括以可可为主要原料的脂㊁粉㊁浆㊁酱㊁馅等)15.006.01原粮1.206.03.02.04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㊁裹粉㊁煎炸粉20.010.03.01脱水蛋制品(如蛋白粉㊁蛋黄粉㊁蛋白片)15.011.06其他甜味料(仅限糖粉)15.012.01盐及代盐制品20.012.09香辛料类20.012.10.01固体复合调味料20.014.06固体饮料15.016.07其他(豆制品工艺)0.025复配消泡剂用,以每千克黄豆的使用量计。
轻质液体石蜡 国标
轻质液体石蜡国标
轻质液体石蜡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其国标规定了其性质和用途。
该石蜡具有低粘度、低毒性和高纯度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轻质液体石蜡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润滑剂,用于减少机械设备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密封剂,用于填充和密封机械设备的空隙,防止泄漏和损坏。
此外,轻质液体石蜡还可以用于制造蜡烛、润滑油和防锈剂等产品,为各个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持。
轻质液体石蜡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作为农药的溶剂,用于稀释和输送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植物保护剂的添加剂,帮助植物对抗病虫害,并促进植物的生长。
轻质液体石蜡还可以用于制造农膜,用于覆盖农田,保护作物免受恶劣天气和害虫的侵害。
轻质液体石蜡还在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和溶剂,帮助药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
它还可以用于制造软膏和乳剂等外用药物,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和创伤。
轻质液体石蜡的低刺激性和高稳定性使其成为药物制剂的理想选择。
轻质液体石蜡作为一种常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国标规定了其性质和用途,使其在工业、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
用。
轻质液体石蜡的特点使其成为多个行业的理想选择,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新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9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
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
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9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消泡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膨松剂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硫酸铝钾(钾明矾)硫酸铝铵(铵明矾)磷酸氢钙酒石酸氢钾胶姆糖基础剂聚乙酸乙烯酯丁苯橡胶着色剂苋菜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叶绿素铜钠盐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发酵法)二氧化钛诱惑红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辣椒橙焦搪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栀子黄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粱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仑红栀子蓝沙棘黄玫瑰茄红橡子壳棕NP红多穗柯棕桑椹红天然苋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酸枣色花生衣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蓝(淡、海水)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茶绿色素柑桔黄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胭脂虫红酸性红护色剂硝酸钠(钾)亚硝酸钠(钾)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酪蛋白酸钠(酪朊酸钠)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双、三甘油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司盘40)硬脂酰乳酸钙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硬脂酰乳酸钠松香甘油酯(酯胶)氢化松香甘油酯乙酸异丁酸蔗糖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辛、癸酸甘油酸酯改性大豆磷脂丙二醇脂肪酸酯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聚甘油单油酸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司盘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吐温20)聚氧乙烯(20)-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吐温40)乙酰化单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钾聚甘油蓖麻醇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酶制剂木瓜蛋白酶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蛋白酶(米曲霉)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α-淀粉酶制剂糖化酶制剂精制果胶酶β-葡聚糖酶葡萄糖氧化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木聚糖酶(米曲霉)真菌淀粉制剂脂肪酶(米曲霉)磷酸酯酶A2乳糖酶谷氨酰胺转胺酶(品质改良剂)转移葡萄糖苷酶(黑曲霉)真菌淀粉酶(米曲霉)增味剂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L-丙氨酸氨基乙酸(甘氨酸)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L-半胱氨酸盐酸盐偶氮甲酰胺碳酸镁碳酸钙过氧化钙被膜剂紫胶(虫胶)石蜡白色油(液体石蜡)吗啉脂肪酸盐(果蜡)松香己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巴西棕榈蜡硬脂酸硬脂酸镁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钾)磷酸二氢钙(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乳酸钠60%乳酸钾营养强化剂L-盐酸赖氨酸牛磺酸维生素A(视黄醇或醋酸视黄醇或棕榈酸视黄醇)稳定性维生素A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稳定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核黄素)稳定性维生素B2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或5’-磷酸吡哆醇)维生素B12(氰钴胺或羟钴胺)左旋肉碱(左旋酒石酸盐)(维生素BT)(微生物法制备)左旋肉碱(化学合成法)维生素C(L-抗坏血酸)稳定性维生素C维生素D D2(麦角钙化醇) D3(胆钙化醇)维生素E(d-α生育酚)天然维生素E稳定性维生素E烟酸或烟酰胺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胆碱肌醇叶酸泛酸生物素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柠檬酸铁富马酸亚铁柠檬酸铁铵氯化高铁血红素焦磷酸铁铁卟啉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甘氨酸亚铁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或生物碳酸钙乳酸钙L-乳酸钙(生产用菌珠:米根霉TL-527-9)磷酸氢钙活性钙天门冬氨酸钙(鳌合型)L-苏糖酸钙甘氨酸钙枸橼酸苹果酸钙骨质磷酸钙珍珠乳酸钙硫酸锌葡萄糖酸锌乳酸锌甘氨酸锌柠檬酸锌碘化钾碘酸钾海藻碘葡萄糖酸钾(酶法生产)亚硒酸钠硒酸钠硒蛋白氟化钠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粉硒化卡拉胶硫酸镁葡萄糖酸镁(酶法生产)硫酸铜硫酸锰γ-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廿碳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双鞭甲藻)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3)(金枪鱼油)核甘酸5’单磷酸胞苷(5’-CMP)5’单磷酸尿苷(5’-UMP)5’单磷酸腺苷(5’-AMP)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丙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一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脱氢乙酸脱氢醋酸钠乙氧基喹仲丁胺桂醛双乙酸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酒精发酵法)二氧化碳(石灰窑法)二氧化碳(合成氨尾气法)二氧化碳(甲醇裂解法)噻苯米唑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或过碳酸钠)乙萘酚联苯醚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五碳双缩醛(戊二醛)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2,4-二氯苯氧乙酸稳定态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微生物发酵法)单辛酸甘油酯稳定和凝固剂硫酸钙(石膏)氯化钙氯化镁(盐卤,卤片)丙二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柠檬酸亚锡二钠葡萄糖酸δ内酯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甜味剂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钙异麦芽酮糖醇(氢化帕拉金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甜味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液)D-甘露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生产用菌珠:解脂假丝酵母)甜菊糖甙甘草甘草酸一钾及三钾乙酰磺氨酸钾(安赛蜜)甘草酸胺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阿力甜)乳糖醇(4-β-D-吡喃半乳糖-D-山梨醇罗汉果甜甙三氯蔗糖(蔗糖素)增稠剂琼脂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海藻酸钾果胶卡拉胶阿拉伯胶黄原胶(汉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罗望子多糖胶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磷酸酯钠羟丙基淀粉醚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甲壳素(几丁质)黄蜀葵胶亚麻籽胶(富兰克胶)田菁胶聚葡萄糖槐豆胶β-环状糊精瓜尔胶结冷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皂荚糖胶氧化淀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钠酸处理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葫芦巴胶聚丙烯酸钠沙蒿胶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醋酸酯淀粉其他高锰酸钾4-氯苯氧乙酸钠异构化乳糖液食品工业用机械润滑油蔗糖聚丙烯醚(糖助剂10)固化单宁咖啡因氯化钾6-苄基腺嘌呤凹凸棒粘土月桂酸松香季戊四醇酯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二甲基巯硅氧烷白油半乳甘露聚糖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羟基硬脂精己二酸辣椒油树脂乙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钙硫酸锌附录附录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附录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主要参考文献中文索引英文索引一、酸度调节剂(Acidity Regulators)酸度调节剂亦称pH调节剂,是用以维持或改变食品酸碱度的物质。
液体石蜡质量标准
上海标准文件
标题:液状石蜡质量标准
液体石蜡质量标准
本品系自石油中制得的多种液状烃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无臭,无味;在日光下不显荧光。
本品在氯仿、乙醚或挥发油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为0.845~0.890。
黏度本品的运动黏度不得小于36mm2/s。
【检查】酸度取本品5。
0ml,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5ml,煮沸,溶液遇湿润的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
稠环芳烃最大吸收度不得超过0.10。
固形石蜡与同体积的对照液(取0。
01mol/L盐酸溶液0.15ml ,加稀硝酸6ml 与硝酸银试液1。
0ml ,用水稀释成50ml)比较,不得更浓.
易炭化物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1。
5ml 、比色用氯化钴液1.3ml 、比色用硫酸铜液0.5ml 与水1。
7ml,再加本品5ml 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贮藏】密封保存。
【有效期】自生产日期起两年。
【原辅料生产厂报告单检验项目】初次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必须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单上必须符合本质量标准所有项目。
以后采购同一原料供应商出具的出厂检验报告单至少包括以下内控标准。
【原辅料进厂检验项目】性状、微生物限量。
【原辅料进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1
2/2液状石蜡质量标准Q A-Q S-013
表1。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目-录
目录
前言Ⅰ范围 1 术语和定义 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1 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 2 带入原则 2 食品分类系统 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2 营养强化剂 2 食品用香料 2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2 附录A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3
表A.2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95 表A.3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99 附录B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100 表B.1 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101 表B.2 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102 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118 附录C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以下简称“加工助剂”)使用规定162 表C.2 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164 表C.3 食品用酶制剂及其来源名单167 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175 附录E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177 附录F食品分类系统178。
药用级液体石蜡药典标准
药用级液体石蜡药典标准一、处方和制备方法药用级液体石蜡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1.处方:液体石蜡为主要成分,应使用符合药典标准的医用级液体石蜡。
2.制备方法:将液体石蜡进行高温炼制,经过滤、脱色、除臭等处理,最后进行灌装。
二、质量标准药用级液体石蜡的质量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1.外观:液体石蜡应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
2.酸碱度:液体石蜡的酸碱度应呈中性,即pH值应在6.5~7.5之间。
3.粘度:液体石蜡的粘度应适中,符合药典标准的规定。
4.透明度:液体石蜡应具有高度的透明度,无沉淀物或杂质。
5.比重:液体石蜡的比重应符合药典标准的规定。
6.加热试验:将液体石蜡加热至50℃以上,保持24小时,应无变化。
7.灭菌:液体石蜡应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无菌检查应符合药典标准的规定。
8.无毒性:液体石蜡应经过安全性评估,证明无毒性反应。
三、化学成分与分子式药用级液体石蜡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nH2n+2,其中n 值应为18~30之间的整数。
此外,液体石蜡应不含任何活性成分,如抗氧化剂、杀菌剂等。
四、安全性评估药用级液体石蜡的安全性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1.急性毒性试验:应无急性毒性反应。
2.亚慢性毒性试验:应无亚慢性毒性反应。
3.致突变试验:应无致突变反应。
4.致畸胎试验:应无致畸胎反应。
5.皮肤刺激性试验:应无皮肤刺激性反应。
6.过敏性试验:应无过敏性反应。
7.无菌性试验:应无菌落生长。
8.热原试验:应符合药典标准的规定。
9.不溶性微粒试验:应符合药典标准的规定。
液体石蜡工艺流程
液体石蜡工艺流程液体石蜡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呢,它的工艺流程也有不少门道哦。
一、原料准备。
要生产液体石蜡呀,首先得有合适的原料。
一般来说,原料是从石油里面来的。
这石油就像是一个大宝藏,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成分。
不过呢,不是所有的石油都能直接用来生产液体石蜡的哦。
得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预处理,就像是挑水果一样,要挑那些最适合的。
这个过程中,要把石油中的杂质去掉,像沙子啊、泥土啊之类的东西肯定不能留在里面,不然生产出来的液体石蜡质量就不好啦。
二、原油蒸馏。
接下来就是原油蒸馏这个环节啦。
这就像是把一个大杂烩分开来一样。
原油被加热到很高的温度,然后不同沸点的成分就会按照顺序变成气体跑出来。
液体石蜡的原料成分呢,会在某个特定的温度区间内变成气体被收集起来。
这个过程很神奇的哦,就像魔法一样,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温度下各走各的路。
那些沸点低的成分会先跑出来,而我们要的液体石蜡原料部分就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现。
三、精制处理。
收集到的这些初步的原料还不能直接就当液体石蜡用呢。
它还需要精制处理。
这个精制处理就像是给一个毛坯进行精细加工。
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不太好的成分,比如说一些含硫的化合物或者其他的杂质。
这时候就要用各种化学方法把这些杂质去掉。
可能会用到一些特殊的化学试剂,就像给液体石蜡做一个大扫除,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清理掉,让它变得纯净又漂亮。
四、分馏。
分馏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哦。
经过精制后的原料还要再进行分馏。
这一步就像是把一群差不多的小伙伴按照更细致的标准再分分类。
因为液体石蜡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里面还有不同的成分和型号。
通过分馏,可以得到不同规格的液体石蜡,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比如说有的液体石蜡适合用在化妆品里,就得比较纯净细腻;有的用在工业润滑上,可能对其他一些性能要求更高,分馏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五、产品包装。
最后呢,生产出来的液体石蜡就要进行包装啦。
这个包装也有讲究的哦。
要根据液体石蜡的性质和用途来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
白油融合剂质量标准
白油融合剂质量标准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白油(液体石蜡)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简要概括如下:
食品安全标准GB 1886.215-2016规定: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从石油的润滑油馏分经脱蜡、化学精制或加氢精制所得的食品添加剂白油。
②感官要求:应符合表定的外观、色泽、气味等感官标准。
③理化指标:包括但不限于运动黏度、初馏点、5%(质量分数)蒸馏点温度等,需在规定范围内,如初馏点>230℃。
④纯度与杂质控制:限制特定杂质含量,确保产品纯净安全,如重金属、砷含量不得超过限定值。
⑤微生物指标:需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控制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不得检出。
⑥检验方法:依据标准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如SH/T 0558测定初馏点,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⑦生产与储存:要求在无污染环境中生产,储存在干燥、阴凉处,防止变质。
此标准旨在保障白油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时的安全性与适宜性,厂家需严格遵守以确保产品质量。
液体石蜡11005.007
哈尔滨华雨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第1页共4页类别:技术标准编号:HHY11005·007-01部门:质量保证部液体石蜡质量标准版次:□新订□替代:起草: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执行批准: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授权:现授权下列部门拥有并执行本标准(复印数:)质量保证部[ ] Q A 室[ ] Q C 室[ ] 生产技术部[ ] 工程部[ ] 供应部[ ] 公司办公室[ ] 销售部[ ] 财务科[ ] 提取车间[ ] 片剂水丸车间[ ] 胶囊车间[ ]头孢车间[ ]复印序列号1 物料名称液体石蜡2 物料编码 2-0073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892页。
4 检验方法4.1 来源本品系自石油中制得的多种液状烃的混合物。
4.2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的油状液体;无臭,无味;在日光下不显荧光。
本品在三氯甲烷、乙醚或挥发油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
4.2.1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为0.845~0.890(附录Ⅵ A).4.2.2黏度本品的运动黏度(附录Ⅵ G第一法),在40℃时(毛细管内径1mm),不得小于36 m㎡/ s.4.3 检查4.3.1酸度取本品5.0ml ,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5ml,煮沸,溶液遇湿润的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
4.3.2稠环芳烃取本品25ml置分液漏斗中,加正已烷25ml混合后,再精密加二甲基亚砜5ml,剧烈振摇2分钟,静置使分层,将二甲基亚砜层移入另一分液漏斗中,用正乙烷2ml振摇洗涤后,静置俟分层,必要时离心;分取二甲基亚砜层,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A).在260~350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吸光度,其最大吸光度不得大于0.10.5 贮藏条件及注意事项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6 有效期或复验期执行进厂辅料有效期7 变更历史版本号修订号执行日期修订内容。
食品级矿物油成分
食品级矿物油成分食品级矿物油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它主要由矿物油组成,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得到。
矿物油是一种由天然矿物质提炼而成的油类,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通常是由石油或煤炭中提取得到的。
食品级矿物油主要分为白色矿物油和液体石蜡两大类。
白色矿物油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类,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涂抹、防腐、防潮等多种用途。
而液体石蜡则是一种黄色或棕色的油类,主要用于食品的加工和包装过程中,起到润滑、保护和防腐的作用。
食品级矿物油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作为食品的润滑剂,使得食品在加工和生产过程中更加顺畅。
其次,它可以作为食品的防腐剂,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食品级矿物油还可以用于食品的包装过程中,起到保护和防潮的作用,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品质。
食品级矿物油的使用是安全的。
它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和审批程序,符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食品级矿物油不含有毒性物质和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无害。
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它不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产生影响。
然而,尽管食品级矿物油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有些人认为长期摄入食品级矿物油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肝脏和肾脏功能有一定的负担。
此外,由于食品级矿物油的使用范围广泛,有时难以避免与一些有害物质接触,这可能会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潜在风险。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对食品级矿物油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和监管。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明确规定食品级矿物油的使用标准和限量。
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级矿物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费者也需要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意识,选择合格的食品产品,避免长期过量摄入食品级矿物油。
食品级矿物油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润滑、防腐、防潮等多种功能和用途。
它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审批程序,符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然而,对食品级矿物油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和监管,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标准文件
标题:液状石蜡质量标准
液体石蜡质量标准
本品系自石油中制得的多种液状烃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无臭,无味;在日光下不显荧光。
本品在氯仿、乙醚或挥发油中溶解,在水或乙醇中均不溶。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为0.845~0.890。
黏度本品的运动黏度不得小于36mm2/s。
【检查】酸度取本品 5.0ml,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5ml,煮沸,溶液遇湿润的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
稠环芳烃最大吸收度不得超过0.10。
固形石蜡与同体积的对照液(取0.01mol/L盐酸溶液0.15ml ,加稀硝酸6ml 与硝酸银试液1.0ml ,用水稀释成50ml)比较,不得更浓。
易炭化物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1.5ml 、比色用氯化钴液1.3ml 、比色用硫酸铜液0.5ml 与水1.7ml,再加本品5ml 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贮藏】密封保存。
【有效期】自生产日期起两年。
【原辅料生产厂报告单检验项目】初次采购的原料供应商必须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报告单上必须符合本质量标准所有项目。
以后采购同一原料供应商出具的出厂检验报告单至少包括以下内控标准。
【原辅料进厂检验项目】性状、微生物限量。
【原辅料进厂验收标准】应符合表1
2/2液状石蜡质量标准Q A-Q S-013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