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教学活动研磨单22

合集下载

《圆的认识》研磨单

《圆的认识》研磨单
2.学习难点是否解决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难点已较好的解决。
3.教学分析
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教学策略有效。
(1)无数条;(2)都相等;(3)d=2r,r=d/2;(4)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大家都默认d=2r,r=d/2时,手拿一个圆片,比较手上圆片的直径与黑板上半径的关系,由冲突发现这样的关系必须在同一个圆或等圆做基础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学习效果分析
1.学习重点是否合理
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比较合理
研磨后,对于判断
重难点有什么新思考?
1.确定重难点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学习的参与度。
2.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如何使教法与学法做到最优结合。
3.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实际了解学生的学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有的放矢做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改进
比较研磨前后我的进步点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尝试、探索、创造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程序编排上,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得到励炼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活动设计片段)
师: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关于这些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呢?
师: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直径?他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探索要求: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说说使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2课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2课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2课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2课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圆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其特征。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等探索活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带圆孔的三角板,硬币和瓶盖等圆形物体,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中引入圆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让学生找“圆”。

2.揭题: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这种平面图形。

(板书:圆的认识)(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1.引入。

师: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学生会说出很多画圆的工具,如带圆孔的三角尺、硬币、量角器、圆规等。

2.以物画圆。

组织学生用硬币、瓶盖、带圆孔的三角尺画圆,然后呈现学生作品,问:你对这样的画圆方法有什么想法?学生会指出这样的画圆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受限制……3.用圆规画圆。

(1)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让学生试一下手中的圆规。

(2)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尝试在纸上画一个圆。

②想一想: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③比一比:用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3)展示反馈。

①出示学生作品,讨论:圆规为什么能画圆,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会说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上的针尖是用来固定的,另一个脚上的铅笔是可以画圆的;两个脚可以随意叉开;把一个脚固定,另一个脚就能旋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择机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就是针尖这个点,半径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并介绍直径),并且用字母O、r和R来表示。

②学生介绍一下画圆的心得:针尖处要固定,手捏着上面的手柄有利于旋转。

③出示没有画成功的作品,分析没有画成功或画得不太标准的原因:针尖没有固定住;旋转时,两脚叉开忽大忽小。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

《圆的认识》教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增强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2.列举生活实例。

(1)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圆有什么特征呢?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教师:如果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圆,你会怎样画?2.运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

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2)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教师: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1.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

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2.自学教材,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

(1)教师:想了解更多圆各部分的名称吗?请你打开教材第58页,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看书自学。

)(2)请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

(3)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圆的认识》教案(总)

《圆的认识》教案(总)

《圆的认识》教案(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如半径、直径等。

2. 学会使用圆规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圆。

3. 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各部分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几何图形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的理解。

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1.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教具:圆规、量角器、直尺、圆形的实物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激发学生对圆的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一个圆,并观察圆的特征,如半径、直径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引导学生观察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4. 练习巩固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需要用到圆的知识?6. 布置作业为学生布置一些有关圆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的理解程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去找一找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提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二、课堂展示1、初步感知圆生:阅读课前查找有关圆的材料师:好,圆这样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介绍自己画圆的方法提问: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1)师: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56页例2.(2)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

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出示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无数条)(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相等)(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用圆规画圆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尝试画圆。

师生共同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提问:用圆规画圆时,员的位置是有什么决定的?(圆心)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半径)三、巩固练习略四、总结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案——圆的认识

教案——圆的认识

教案——圆的认识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周率(π)的概念。

3. 圆的性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特点和性质。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圆的概念。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圆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探究圆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圆的对称性和轴对称性。

4. 讲解圆的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以及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6.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圆的定义、特点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考察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

2. 教学课件、PPT等电子教学资源。

3. 练习题、作业等教学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九、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圆的知识。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十、课后反思与拓展2.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物体,观察和探究圆的特点和性质,增强学生对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方案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方案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方案一、教学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例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折圆纸片、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圆的一些特征。

这样的组织教学,使整节课充满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本课例的教学设计还着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时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

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此时,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圆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接触,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同时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强的交流与表达的愿望,使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可能。

三、教学内容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55—58页的内容。

本单元教材教学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案与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案: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

3. 圆的画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4. 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应用,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硬币、轮子等,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圆的定义、特征和画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画圆,观察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知识。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在实践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圆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教学活动研磨单22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教学活动研磨单22
3. 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教学策略有效。
研磨后,对于判断
重难点有什么新思考?
初步认识了圆,会画圆、并且知道了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位置与什么有关。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沟通他们的联系。
(3)教Βιβλιοθήκη 改进比较研磨前后我的进步点
2.教材内容落实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课标要求落实情况: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圆、认识圆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研磨后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什么新思考?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圆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对学生备的不够。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半径越长圆就越大,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学生对圆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教学目标达成
1. 学习重点是否合理:首先是开门见山由“圆”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圆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学习重点合理。
2. 学习难点是否解决: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难点解决。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沟通他们的联系。
3.学情分析: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但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缺少研究。它是小学几何的一个新知识点,研究方法有所变化。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圆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3、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大家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2、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纸片教学过程:课前欣赏图片《美丽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

一、直观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圆1、谈话:今天这节课丁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美妙的圆》,现在你能说说哪些地方看到了圆?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片,球的一个切面是一个圆形。

3、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

曲线图形还有吗?二、动手操作----画圆中感受圆1、想办法画一个圆,在小组里交流。

说说是怎样画的。

归两类:一类借用物体的圆面描画,一类用圆规来画,你觉得哪种更好些?2、介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3、用钉绳画圆。

师生比赛,学生用的绳是有弹力的。

思考:要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强调:绳的长度不能改变。

那用圆规画圆呢?关键是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4、思考:我们用圆规画圆,用钉绳画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画圆时要定点、定长。

介绍圆心(o )、半径(r)、直径(d )。

指出: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门的名称呢。

揭示: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问:用圆规画圆时圆心就是什么?出示定义:圆心: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指出这条绳子的长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它画下来。

用圆规画圆时半径在哪里?出示定义: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你还能找一条半径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他对不对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直径。

第1课时《 圆的认识》教学案 2022年人教版精品

第1课时《 圆的认识》教学案 2022年人教版精品

第1课时圆的认识学习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各部分名称。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难点:认识圆的特征学具准备:准备一个圆形纸片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先自学教材P57-P58页,然后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自主与合作学习部分,找出疑难问题,准备与组内同学交流。

展示时要结合文字、图形和学具熟练地介绍圆的有关特征。

带★的可以选做。

知识储备: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画在下面的空白处)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这些图形各自的特征(同学之间互相说说)。

自主与合作学习认识圆圆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或哪些物体上有圆形?(列举出2—4个)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

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

4.折过几次后,将折痕用笔描出来。

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互相说说各自的发现)5.结合发现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

用圆规画圆1.自学教材58页,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画在下面的空白处),然后组内交流画法。

第一步:先点个点,把有()的一只脚固定在这一点上作为();第二步:张开圆规两脚,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第三步:让装有()的一只脚旋转一周;第四步:用字母标示出()、()和()。

温馨提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和()决定,所以画圆时有针尖的一端不能动,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用圆规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会有什么发现?我发现:三、认识圆的对称性1.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是轴对称图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把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2.在准备的圆形纸片上画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能画()条,由此可知圆有()条对称轴。

圆的认识教案、说课、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说课、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会用圆规画圆.4.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学具:圆形纸片、圆形实物、剪刀、直尺、圆规教具: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曾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大屏幕)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 出示圆问:这个圆形与上面几种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曲线图形)3、导入: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有哪能些特征呢?今天我就和聪明的你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圆的认识)二、经历活动,建构生成1、让学生说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2、请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尝试着画一个圆形。

3、让学生把剪好的圆形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问:有什么发现?师小结:这个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O”表示.(师板书:圆心:O)4、请学生拿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看有什么发现?(生交流)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指导学生画出一条半径来。

)让学生思考: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5.生观察对折时的折痕,说说发现了什么?师小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

(板书:直径:d)引导学生思考: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讨论交流生汇报: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并板书:d=2r 或 r=d/26.运用圆的特点画圆师:我们知道了圆的特点,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画圆了。

(1)认识画圆的工具和使用。

师:画圆的工具有很多,我们来看这个工具,这是圆规。

圆规有两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有铅笔尖(或粉使用时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

圆的认识教案、说课、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说课、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会用圆规画圆.4.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学具:圆形纸片、圆形实物、剪刀、直尺、圆规教具: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我们曾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出示大屏幕)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 出示圆问:这个圆形与上面几种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曲线图形)3、导入: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有哪能些特征呢?今天我就和聪明的你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圆的认识)二、经历活动,建构生成1、让学生说说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2、请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尝试着画一个圆形。

3、让学生把剪好的圆形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问:有什么发现?师小结:这个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O”表示.(师板书:圆心:O)4、请学生拿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看有什么发现?(生交流)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指导学生画出一条半径来。

)让学生思考: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5.生观察对折时的折痕,说说发现了什么?师小结: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用字母“d”表示。

(板书:直径:d)引导学生思考: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讨论交流生汇报: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师小结并板书:d=2r 或r=d/26.运用圆的特点画圆师:我们知道了圆的特点,就可以利用这些特点来画圆了。

(1)认识画圆的工具和使用。

师:画圆的工具有很多,我们来看这个工具,这是圆规。

圆规有两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有铅笔尖(或粉使用时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

圆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画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学生准备相应学具教学过程: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1、做游戏导入新课:猜图形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猜图形。

出示信封中半藏着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分别出示正方形和圆)问:你们是如何猜到的?指名学生说理由。

(课件播放含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物体的图片,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应的闪烁出图形。

)2、比较:比较一下,圆与其它几个平面图形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生:长方形、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生自由答)4、欣赏圆(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5、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师:我们都已经会用圆规画圆了,那你想不想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的学习提示,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在你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量一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也”。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触或是想法?师:能把你发现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3)引导学生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预设方案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预设方案

圆的认识重难点突破预设方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突破建议:1、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圆的素材。

数学上的圆是抽象后的产物,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圆形物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由此,教学时应提供丰富的圆的生活素材,利用多媒体或事物展示的同时,适时描述刻画数学上的圆,也可以让学生介绍举例数学上的圆,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圆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指导,突出数学要素,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时要对学生画圆方法进行具体指导,在规范的方法示范的同时,引导学生画出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的圆,并着重指明画圆方法中的一些数学要素:圆规的“脚尖”“两脚之间距离”在画圆时起什么作用?以揭示圆的本质,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决定圆的位置与大小。

3、加强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教学时,应以问题导向为主线,放手让学生有序展开活动,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式,建立清晰的表象,探究圆的各种特征。

例如:“圆有多少条半径?”“半径与直径的长度有什么样的关系?”“圆心决定什么”“半径又决定什么?”,等。

最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有关概念和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概念体系。

圆的认识重难点方案

圆的认识重难点方案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

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一、导入新课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

(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1)定长(2)定点(3)旋转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4、揭题:为什么站成圆形大家会觉得比较公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圆心1、圆形画好了,游戏可以开始了吗?套圈用的瓶子要放在哪儿呢?2、你能很快找出圆的中心吗?试一试,找出刚才剪下的圆的中心。

谁先发现,谁就先上来介绍。

说明:圆的中心叫“圆心”,就是画圆时针固定的一点,用字母O表示。

(师板书:圆心O)(二)认识半径1、圆画好了,瓶子放在圆心了,接下来怎样?(站人)站在哪里?(圆上)哪儿是“圆上”?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谁能上来指一指?2、要站在圆上,随便哪一点都可以吗?为什么?怎样证明?(引导学生画一画、量一量)说明:象这样,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重难点教学活动设计
重难点活动设计
1.重难点表述: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2.重难点确定依据:本单元的内容是在继直线图形的知识后学习的一种新的知识曲线图形。学生初步接触。
3. 重难点教学策略:通过在课堂上出示圆,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来理解圆的特征,感受画圆的方法。
第二阶段作业:重难点突破教学活动研磨单(适合成熟及骨干教师)
单位名称
学科
数学
姓名
课题
圆的认识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表述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目标设计依据分析
1.课标依据: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的魅力。
2.教材要求:1.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教材内容落实情况: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课标要求落实情况: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圆、认识圆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研磨后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施有什么新思考?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圆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对学生备的不够。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半径越长圆就越大,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学生对圆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3. 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教学策略有效。
研磨后,对于判断
重难点有什么新思考?
初步认识了圆,会画圆、并且知道了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位置与什么有关。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沟通他们的联系。
(3)
教学改进
比较研磨前后我的进步点
教学目标达成
1. 学习重点是否合理:首先是开门见山由“圆”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圆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学习重点合理。
2. 学习难点是否解决: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难点解决。
2.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沟通他们的联系。
3.学情分析: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但学生对圆的基本特征缺少研究。它是小学几何的一个新知识点,研究方法有所变化。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圆柱圆锥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达成
1.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使学生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
本排上,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老师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得到励炼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