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之疼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除石油工人,尚有部分居民聚居在北坪、三台两个安置区的 廉租房里,大多是无力外迁的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和下岗工人, 他们每月领取几十至上百元的低保费,面对新市区1000元/平米的 房子望而却步。截至2008年,资包源型括城市新之市疼 区在内的玉门全市下岗失业 者已达3.5万人,其中有1.4万人属于生活特困人群。
玉门老君庙是中国石油的发祥地,1939年8月11日,中国第一口油 井在此出油,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解放前的10年间, 玉门石油产量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 的基础。图为位于河谷中的玉资门源型油城市田之老疼 君庙油矿。
山崖底部密集分布的洞穴是石油工人最早居住的地方,许多工人的 儿女都是在洞里出生。新中国成立后,玉门为陕北、大庆等新油田 输送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20余万名技术人才和石油工人,玉门 油田因此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建国以来,玉门已为国 家上缴税收上百亿元。图为玉资门源型油城市田之老疼 君庙油矿一架还在生产的抽 油机。
临汾因煤焦铁而“兴”,因煤焦铁而“累”,倚重倚黑的产业结构 已然将临汾打造成典型的“黑色”资源型工业城市。图为2007年1 月24日,临汾市郊一处发电厂,一名工人正在铲煤。
资源型城市之疼
2002年,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 不少非法的小焦厂纷纷建立,土法炼焦的废弃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 就直接排放。旧污未治,又添新污,“漫天煤烟、遍地扬尘”成为 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图为当资年源型临城市汾之一疼 处非法土焦炉被查处。
资源型城市之疼
2004年,玉门油田生活基地搬迁,市区只设生产作业区,生活区则 迁至百公里外的新油田。这次动迁导致7000多名工人失业、2.5万 名油田工人外迁。2006年,玉门市市政府搬迁至市区向西70多公里 的玉门镇新区。自此,数千名职工开始了每周百公里的往返于生产、 生活区之间的迁徙生活。至此资,源型老城市城之、疼 新城和油田新基地将昔日的 油城玉门一分为三。图为石油管理局接送员工的蓝色大巴。
1955年,为保障生产,玉门油田所在地被设立为玉门市,县政府也
搬迁至此。到20世纪80年代,石油产业鼎盛时期,这座典型的石油
资源型城市的总面积扩张到1.35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度达13万余人。
图为废弃的邮政大楼。
资源型城市之疼
经过多年开采,玉门石油产量逐年下滑,由1959年最高的140.62万 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目前产量也仅维持在70万吨(含新拓展的 青西油田)。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小规模及发展困 难石油企业的聚集地。图为废资弃源型房城市屋之中疼 的老君庙开采纪念牌匾。
与此同时,遗留在老城的道路、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也逐渐老化, 大部分无法正常使用。图为玉门迎宾馆旁的一家医院急诊室,大门 已经被封死。
资源型城市之疼
1998年以来,当年地方政府围绕油田而兴办的化工、轻工机械等工 业企业大部分已破产倒闭,而糖酒、五金、饮食服装等行业也冷清 萧条,原市属工商业体系全面崩溃。据统计,1996年全市有市属企 业90家,2000年仅有8户勉强维资源持型城。市之疼
而除了”黑色经济”,由于临汾冬季集中供热建设的推进较慢,居 民的供热方式多为分散的燃煤小锅炉,其排放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 硫更使临汾的污染雪上加霜。图为2007年1月24日,临汾街头一名 贩卖蜂窝煤的流动煤贩。 资源型城市之疼
多重的污染源之外,是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临汾的污染企业多位于 城市的上风向,且四面环山,不利于有害气体消散。黄土高原植被 破坏严重、垃圾无害化设施建设滞后,这些也同样是临汾被粉尘和 废气笼罩的原因。图为2008年4月6日,临汾一家工厂附近卡车来来
祁Leabharlann Baidu山脚下通往玉门市的公路也不如以前繁忙了。目前,玉门已被
列入全国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由中央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城
市进行财力性转移。玉门的废城之痛,映射出中国众多资源性城市
的转型困局。
资源型城市之疼
资源型城市之疼
2003年以来,在中国113个重点城市中,临汾市连续三年戴上全国空气质量污染最重的 “黑帽”。2010年9月,美国《赫芬顿邮报》将临汾评为世界9大污染地区之首,并在中 国引起广泛关注,而其实关于临汾污染的报道早已不绝于耳,美国的铁匠研究所、《国 家年地12理月》9日、,《临大汾众出科现学严》重等雾都霾曾天发气出,临市资汾源区为型能全城见市球之度污疼极染低最。严重城市之一的报道。图为2009
2010年10月1日,位于玉门老城区解放路上的当地唯一一座红绿灯 岗亭,由于人流量锐减也已经停用许久。
资源型城市之疼
2010年10月1日,空空荡荡的玉门市汽车站。
资源型城市之疼
面对石油产业的衰败,风能资源蕴藏量丰富的玉门开始不遗余力发 展风电。2009年一年,玉门的风电装机容量就超过了此前12年的总 和。而风电企业的普遍微利经营,以及西北电网建设升级的严重滞 后戈,壁也滩引上发,了野“生油动城物已在逝此,很风活资城跃源型何。城市在之”疼 的质疑。图为玉门市区旁的
这里是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地,铁人王进喜的故乡。50多年前, 油田所在地设市,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拔地而起,鼎盛时期人口达 到13万人。半个多世纪过去,石油资源枯竭,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 继搬离,9万居民弃城外迁,城中弃楼遍地、设施老化,几成空城。 “十一”期间,网易新闻走进资甘源型肃城市玉之门疼 ,独家探访这座因油而生、 因油而废的城市。
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资源枯竭的玉门面临着发展瓶颈。21世纪
初,玉门市和玉门油田作出迁移决定,大片工厂倒闭,厂房住宅被
夷为平地,因油而聚的人们开始迁走。图为一处被砖石封死的办公
楼。
资源型城市之疼
2001年,全玉门市66个居委会缩减成33个,2004年又缩减至12个。 2009年统计表明,留守老市区的人口已不超过3万人。
资源大省山西占据着中国三分之二的能源供给,而临汾市则坐落在 该省的产煤带上,拥有全省第一的矿产潜在价值。从上世纪80年代 开始,临汾市在“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煤铁矿的开 采加工,全市经济总量曾连续多年在山西省名列前茅。而数十年的 工业战略,也将临汾拉向了全国污染的第一位。
资源型城市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