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课件(全)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 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 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 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 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
四、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 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 学使用等情况,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 地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 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产和经贸活动, 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
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品种、质地、 规格以及安全性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 品所含杂质超过规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 货或索赔的情况。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 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 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 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 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 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 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 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 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 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 茵河和多瑙河。
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 究的方法论基础。
还可以采取如下一些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地图法 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 对比法,也称比较法 统计图表法 归纳、演绎法 抽象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一、课前介绍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学习(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
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
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40332014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 Geography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课程的地位:《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是典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
《经济地理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而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区域经济地理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也使学生在人文、经济科学的素质方面有所提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发展动向,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大量例证的讲授,使学生初步体验产业布局有关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经济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与空间差异,提高对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深层理解,并能够对人类各种经济地理现象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正确分析,高其专业素质。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本大纲是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而设计的,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相结合,以启发式讲授教学为主,同时适当配合课堂讨论、论文习作、课外阅读与调查、课内外作业等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鼓励学生活学活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在有限的课时内以达到充实授课内容,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先修《世界经济概论》和《经济学》课程。
国际贸易地理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大纲【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域)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互换的地理散布和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进展转变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紧有三:一,文化教育任务。
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把握必需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二,理论研究任务。
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新兴的边缘性科学,不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学和学习进程也是对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进展的进程;三,实践应用任务。
即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展经济贸易的成功体会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进展战略和策略,加速我国经济进展。
【教学任务】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把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大体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式;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式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显现的有关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域)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互换的地理散布和地理格局的特点及其进展转变规律的科学。
课程内容要紧分为6部份:1.国际贸易概述;2.阻碍国际贸易进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世界要紧国家经济贸易地理。
【教学原那么和方式】教学原那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那么,既要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大体理论,也要了解世界要紧产品及国家的国际贸易地理概况。
教学方式:目前以教学法为主,尔后要踊跃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慢慢过渡到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
教学偏重启发式教学,讲求学生对方式的把握和对概念的明白得。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与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关系十分紧密。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
它应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
它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属于部门地理学。
《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
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展趋势等;(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
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内容1 绪论2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3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4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5 世界经济特区6 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7 国际贸易运输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24,全部为理论教学。
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报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以地理环境条件是影响人类经贸活动重要因素这一主线,反映当前经济贸易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热点,提出理论分析和实践对策。
本课程主要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利用国际贸易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释世界主要外贸产品的产销方向、货流量、贸易特点、价格变动等,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和分工与《政治经济学》的联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科学,它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以此来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组合的规律性,对《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与《国际贸易》的联系: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问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方面:掌握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形式和分布格局、空间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及其产业构成对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关系,做出理论和政策上的剖析;案例分析发达国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格局,判断国际间商品的流向、流量及其结构的变化;熟悉两极格局解体后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全球大小经贸板块互相管理、融汇、合作、竞争的空间态势。
教学大纲(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计划学时:___32__ 计划学分:__2__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国际贸易运输地理制订人:_商学_院__教研室 _叶超_(教师名字)制订时间:2012年2月15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培养适应经济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活动及其管理的职业岗位群体。
二、课程特色课程以国际贸易地理为主。
主要训练学生在认识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同时熟练掌握地理和贸易有关基础知识。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技巧,同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地理有关基础知识、实务、运输和货运的能力,为将来的国际贸易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知识第1章运输概述第2章铁路运输第3章公路运输第4章航空运输第5章管道运输第6章海洋运输第7章世界主要港口第8章世界能源生产与贸易运输第9章世界主要矿产品生产与贸易运输第10章世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第11章世界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第12章亚洲主要国家第13章欧洲主要国家第14章北美及大洋洲主要国家第15章拉丁美洲主要国家第16章非洲主要国家(二)应用能力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技巧,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地理有关基础知识、实务、运输和货运的能力。
(三)自学能力学生能借助国际贸易地理活动方面的文章,逐步提高自己的国际贸易地理有关基础知识、实务、运输和货运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第1章运输概述教学要求:运输的性质及作用;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贸易运输。
教学重点: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运输教学建议:让学生分别解答课后简答题和阅读课本案例分析。
第2章铁路运输教学要求:铁路运输概述;世界铁路运输发展概况;世界主要铁路干线;大陆桥运输;中国铁路运输。
教学重点:世界铁路运输发展概况;大陆桥运输;中国铁路运输。
教学难点:世界主要铁路干线教学建议:让学生分别解答课后简答题,阅读课本案例。
国际贸易地理教案(完整)
授课内容:一、课前介绍阅读章节资料,思考问题:1、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可以分那几个分支?2、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学习(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从整体上看,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分异的组合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配置空间表现的学科,是从地理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1、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管子的关系,其中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是经济地理学。
2、国际贸易的概念:是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属于经济运行过程中流通交换的领域的现象,即指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市场上,有型商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买卖活动,所要反映的是移动和重新组合配置的实质内容。
它是国家之间分工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3、国际贸易的特性。
①区域性区域性,又称地域性,是指国际贸易地理不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一般理论、政策和规律,而是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历程和规律。
区域性有明显的特征,第一:区域有一定的位置。
经纬度位置称为绝对位置,以自然地理事物或经济地理事物为参照表示的位置称为相对位置。
第二,区域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第三,区域内部某一重要因素在特征上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为内部统一性或是称匀质性。
第四,有功能区域可引申到区域的集聚作用,如中心城市的及复地。
②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国际贸地理学理论上的总和性,它利用了多学科的知识以及总和分析的方法。
国际买一地理学作为边缘学科,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了诸如自然地理学、人为地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交通运输、市场学和统计学、社会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的有益研究成果,使国际贸易地理的内容体系有综合性的特点。
《国际经贸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经贸地理》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3035034 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适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通过研究世界各国(或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与联系,了解社会形态中的自然、技术、经济、交通运输、各国的商务礼节、涉外旅游等方面知识,让学生熟悉国际经贸工作的环境,进而能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将来能为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世界主要经济重心区的发展历程、各国经济和贸易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初步的了解,熟悉世界经贸环境,探讨促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发展、深化经济改革的可行途径。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从报纸、杂志(外贸经济、国际贸易)等不断吸收新观点、新内容、新例子进行补充,引导学生探索与国际接轨。
通过讲授使学生明了“国际经贸地理课”是融政治、经济、知识于一体,内容极为广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地理课”,它是世界经济贸易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要求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表、资料直观的介绍给学生。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当作为专业选修课时,对其中有关章节作为重点,并予以加深。
各章内容前加“*”表示本章重点。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 2学时主要介绍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任务和方法,课程的学科属性、体系结构与教学安排。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4课时第一节世界海陆分布状况第二节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和经济意义第三节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1、地表形态结构2、气候水热结构3、环境区域结构受气候水热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思考题: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产生哪些影响?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4课时第一节人口及其生态地理分布结构第二节世界的种族、民族、语言与宗教第三节文化第四节经济和科学技术第五节世界人口状况第六节中国人口状况第七节世界人口形势的新变化第八节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16种影响第九节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思考题:风俗、礼仪(文化)对国际经贸产生哪些影响,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第四章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4课时第一节世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结构的演变及战后世界经济布局特征第二节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第三节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思考题:21世纪亚信地区能够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区吗?第五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4课时第一节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概念和类型第二节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形成原因和动力机制第三节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特征第四节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影响第五节国际性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C)、世贸组织(WTO)(重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国际贸易地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国际贸易地理》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
它应我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也是应它的蓬勃发展而发展的一门崭新的学科。
它是世界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属于部门地理学。
《国际贸易地理》是外经贸类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有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丰富的世界经济和外贸实务知识更是培养外经贸专业人材的必修课。
本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世界自然地理学》和《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学》为基本内容,且具有本学科的显著特点。
1.教学目的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为今后所从事的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服务。
2.教学要求(1) 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及生产力分布的客观规律,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
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展趋势等;(2)掌握当前国际经贸格局的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和探讨当前世界经贸三大重心区东亚、欧盟和北美。
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经济一体化水平,国际贸易中的交通运输概况及发展趋势;(3)掌握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概况,我国对外贸易港口和主要海运路线;(4)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吸收世界各经济体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服务。
(二)学习方法《世界自然地理学》、《世界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物贸易实务》等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科学;马列主义关于物质、空间、时间统一的观点,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是学习本学科的根本观点,只有运用马列主义方法论,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揭示世界各个经济贸易区生产力分布和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内在规律,所以,在学习中必须用综合分析、区域对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必须重视地图和各种图表的运用;必须重视对地理信息资料和全球各类经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
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2、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及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2、6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1、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
2、世界煤炭贸易,掌握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贸易格局,以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
3、世界铁矿石贸易,掌握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
4、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了解世界谷物生产与消费,掌握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
2、7国际贸易运输地理1、世界海上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掌握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掌握海运港口、口岸的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
2、世界陆路货物运输系统,掌握世界铁路分布于大陆桥运输路线,熟悉我国通往邻国的铁路线与口岸,了解我国外贸公路运输口岸。
3、世界航空货物运输系统,了解世界航空货运业概况、航空运输线和主要的空运机场分布,了解我国空运业概况。
三、课时分配项目课时分配表四、教学建议4、1本教学大纲要求适用于学制为三年的高职高专报关与货运专业。
4、2本教学大纲在实施过程中视具体情况对课程的内容和课时的安排可作适当的调整。
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一、教学要求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教学内容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传统方法和现在方法。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教学要求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矿产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矿产资源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环境、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矿产资源(四)小结、布置作业(5)第二单元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教学要求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二、教学内容人文地理环境、国家类型、风俗习惯、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人文地理环境、、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人文地理环境、国家类型、风俗习惯、环境质量、政治法律环境。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第三章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第一单元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一、教学要求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二、教学内容掌握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掌握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第二单元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一、教学要求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二、教学内容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转移(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第三单元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一、教学要求亚太兴起的贸易中心区二、教学内容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亚太兴起的贸易中心区的困难与障碍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自然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社会条件第四章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第一单元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论一、教学要求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的分类、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主要特征、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第二单元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一、教学要求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二、教学内容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五章世界经济特区第一单元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一、教学要求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世界经济特区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单元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一、教学要求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二、教学内容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经济特区的选址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作用、经济特区的选址条件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世界经济特区区位选择其分布,了解区位选择的条件,掌握我国经济特区与国外经济特区的异同点,能够结合有关特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我国特区发展的借鉴。
(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第三单元世界经济特区分布了解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分布及其发展和主要特征。
二、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特区主要分布情况、世界经济特区范例、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和主要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分布及其发展和主要特征四、教学过程及建议(含时间分配)(一)课程导入:(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5分钟)(三)教学过程实施:(30分钟)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分布及其发展和主要特征(四)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第一单元世界石油贸易一、教学要求世界石油贸易,掌握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以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了解世界石油界贸易战略和储备制度世界石油的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世界石油贸易流向、我国的石油贸易、石油贸易战略及储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