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民族团结复习
热点专题民族团结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④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⑤加强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60多年来,新疆、西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③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⑤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⑦新疆各民族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3.新疆、西藏等自治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4.怎么评价新疆4-23暴力恐怖案件?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是一起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侵害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情谊,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终是想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民族团结;5.新疆4-23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危害:①严重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破坏社会稳定,边界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③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④使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6.“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政治认同:通过视频和图片分析,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拥护国家民族政策的政治认同。
法治观念:通过史实资料和宪法规定的展示,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民族团结的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自觉增强热爱各民族的情感,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环节逻辑性强。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环环相扣。
3、开发时政教学资源、贴近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利用时政教育资源,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小课堂见大视野,教学资源来自于学生的原本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又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拓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悟,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并通过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扩散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目标议题四:
共铸民族共同体
究与分享:围绕“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话题,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交流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目标议题二:
共谱民族团结曲
1、展示江孜保卫战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①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侮。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2、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复新疆、江孜保卫战的图片,引发学生深度讨论: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从秦王嬴政与公元前221年,结束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中国。自秦以来中国历 史上,国家是以统一为主,三次分裂最终以三次统一为终止。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 中国。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结束南北朝对峙局面,统 一中国。 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最后一支抵抗 力量,结束宋金对峙局面,统一中国。
பைடு நூலகம்
•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十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当上了区的妇女干事, 躺在铡刀上时,尚未满15周岁。 郑成功: 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殖民统治。 刘铭传: 台湾第一任巡抚,督办台湾军务,率军击败法国舰队的进犯, 且编练新军,从事建设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为台湾的现代化奠 定了深远的基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 强意志
•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 毛泽东 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 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的内政。 • 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提出的“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的问题时, 他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 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 江泽民说: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 共同愿望和决心。 • 胡锦涛提出: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敌对势力如何阻 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 习近平说: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理念。
民族团结意味着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和谐,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各民族共同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在中国众多的民族中,各个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他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指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内统一的目标。
中国一直将维护祖国的统一作为最高的国家利益。
尽管中国有多个地区存在历史和民族差异,但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并巩固国家的统一。
实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倡导着不同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友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并为各个民族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同时,通过坚定不移的政策和努力,中国政府也在推动国内的区域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加强各地之间的互联互通。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国家建设的基石,任何破坏这一目标的行为都将受到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和制止。
通过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国将实现更加稳定和繁荣的社会,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万国权
作者: 田颖[1];陈怀鹏[2]
作者机构: [1]本刊记者;[2]本刊记者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8-10页
主题词: 两岸关系;一国两制;促进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祖国大陆;文化交流;台湾当局;
祖国统一大业;江总书记;副主席
摘要: <正> 今年春节前夕,江泽民总书记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就海峡两岸关系郑重发表了八项纲领性的主张。
这不仅对目前两岸关系发展进程有推动作用,而且会对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万国权先生。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第五章 中国各民族与国家统一
宝岛台湾
二、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在社会 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 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极其忠诚和 热爱的深厚情感,是各族人民 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纽带 和精神长城。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各族人民要继承和发扬爱 国主义光荣传统,高举爱国主 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覆活第动三。节 我国的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
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中国各民族 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并推动了 其发展;理解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 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发扬爱国主义传 统,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与利益; 理解中国民族问题是国内事务,反对利 用民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教学重点与难点
肃慎
一、各猃民狁族共狄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戎 夷 (一)华夏和四裔五方格局奠定多民族基础
大羌 月
华夏
五
氏
方
小
蛮
格
月 氏
局
百越
形
成
图
秦统一六国造就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河皇套平顺原应 历史潮流,统一六国,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临集权封 建制国家秦朝,统一的洮多民族 国家开始形成。
近代以来,面对帝国主 义列强的侵略,全国各族人 民奋起反抗,终于在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 ,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人 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龙大道(侗族)
向警邓予恩(铭土家(水族族) )乌兰夫赵(蒙世古炎族)(土家族)
张伯韦简拔群((白壮族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湘鄂川黔
龙州
左右江
湘鄂西
琼崖革命 根据地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摘要: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大陆、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中华每一位儿女的一致共识,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前提基础,那么,何谓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关键词:祖国中华民族领地范围台湾问题根本利益统一1.前言祖国的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切利益的基本前提,祖国的统一祖国统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神圣职责。
我们必须抓住现有的历史机遇,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1.1研究背景一、祖国目前的形势(1)国内:祖国尚未统一,中华民族未完全复兴目前,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的最后障碍,对于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遇到的新问题,应当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办法。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两岸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2)国外:反动势力虎视眈眈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大国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
2015年,我国周边形势呈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东缓西急,北和南忧。
其中海上安全问题凸显,复杂因素明显增多,区域一体化势头强劲,各方利益博弈难休,睦邻外交继续推进,和谐周边任重道远。
在复杂形势下,实现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正常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1.2研究目的和意义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澳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国的统一问题一向是全国人民及国家领导人所关心的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
不管是已回归香港、澳门,还是现在并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台湾,都如同是离开母亲怀抱,飘遥在外的游子。
又像是远飞风筝,却始终挣脱不了母亲拉起的思念之线。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体现。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旗帜。
尤其是台湾问题,它已成为祖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
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经济各具优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对于台湾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祖国大陆也是有益的。
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要坚持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为主线,扩大两岸文化交流。
其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扞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
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我国现阶段民族矛盾凸显,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民族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各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问题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精神,各民族共同繁荣,祖国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
搞好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但随着西藏打砸抢事件、新疆7.5事件、昆明恐怖分子事件等关于民族问题的事件发生,如何更好的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文就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展开论述。
(一)民族平等什么是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目前是不完全的,那么民族平等是指什么呢?民族平等意味着民族不分大小,也不分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是一律平等的。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有的民族人口多,有的民族人口少,有的民族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有的相对欠发达。
但是无论人口多少、民族大小、发展先后,所有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都应该是平等的。
所以我们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之间通常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无论是国内的或国际的民族关系,一般说来是不平等的。
因为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制度,是造成一般的社会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
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把它作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包容心态,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品质。
2.通过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和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责任意识:1.使学生明确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其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能感受到什么?歌曲中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构成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展示一些各民族特色服饰、舞蹈或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些民族,并提问学生对这些民族的了解有多少?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
(二)讲授新课1.我国民族大家庭概况(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讲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等,同时强调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形势与政策论文—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形势与政策论文—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每一个民族居住的区域都是祖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每个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进步,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保持国家的统一,维护领土的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
只有民族团结,人民才能幸福安宁;只有民族团结,祖国才能繁荣昌盛;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一、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古往今来,各种文明相互激荡,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各种文明交相辉映,使世界绚丽多彩。
不同的文明各具特色、各成体系、各有地域,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追求相近的理想目标——向往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宁、和谐、和平。
(一)“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
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认为礼的作用,和睦是最重要的。
他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深刻阐述了“和”不必一定要“同”,而“同”者也可能“不和”,以及善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的道理;实际上,孔子最早提出了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思想。
在儒家看来,“同”并非“和”的先决条件,能在“不同”中求“和”才是最高的境界。
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一课时新疆自古属中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过程: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过程: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1)中华民族:(2)少数民族:(3)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4)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5)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3)抗日战争时期:(4)解放战争时期: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5)、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6)、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怎样的?(7)、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8)、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七、板书设计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第二课时反对分裂主义维护民族团结活动目的: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国家统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作文
国家统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作文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
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
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宽广而美好的前景。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了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少数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学习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
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
祖国好比母亲,为各民族提供衣食之需,使他们免受冻馁之苦;为各民族遮风挡雨,使他们免遭风刀霜剑的伤害。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之福,祖国分裂是各民族之祸。
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巨大跨越,各族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识竞赛试题论述题题附答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识竞赛试题论述题10题附答案1、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儿女的神圣职责。
(2)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
(3)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国家的统一为各民族发展进步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极大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进步。
(4)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
祖国是各民族安身立命之所在,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
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xq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①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xq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维护民族团结。
②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
因此,各族干部群众要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③公民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因此,各族干部群众要做到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作斗争。
3、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自觉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①首先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关系是咱们那个多民族国家中相当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正确处置民族问题,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进展,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巩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家和万事兴。
民族的壮大有赖于民族的团结。
统一是中国全部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有可能受害。
这是从历史和现实得出的正确结论。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每一段强盛时期,都是人民团结,和睦相处在祖国大家庭内。
一旦出现割裂,则招致外强入侵、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从现实来看,祖国统一将对民族的振兴产生庞大的推动力。
经济上,大陆丰硕的原材料、广漠的市场和充沛的劳动力,与港澳台的资金、技术等形成优势互补。
军事上,统一将消除两岸之间的敌对状态,两岸一致对外,能够消除民族内耗。
两岸人民可用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进展建设,国家的整体防务能力则大大增强。
政治上,祖国的统一将消除霸权主义牵制中国进展的一张王牌,台湾同胞与祖国其它地域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大大提高。
所以,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这些人的一路利益、最高利益、久远利益。
也就是所有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一路的生存、进展、繁荣、受人尊重的权利!无论是咱们大陆、仍是台湾、乃至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不该当违背那个最高的一路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需牢牢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切贯彻落实科学进展,着力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经济社会进展,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协调进展,让改革进展的功效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统一是各
民族的最高利益。
追求祖国统一,热爱和平,团结互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分裂会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空前的灾难。
追求祖国统一与和平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古代春秋战国,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近代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中华儿女,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光明的新中国。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政治协商,让少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让人民当家作主。
始终如一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民族和宗教习惯。
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紧密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的贡献,主要通过族体上的相互吸纳、对中国边疆的共同开拓、经济上的开发和相互促进、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出来;在近代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更是在反对侵略、保卫中华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的各历史阶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精神,正是随着我国各民族共创中华伟大事业的发展深入而日益发展和逐渐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伟大实践在各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集中反映。
中华民族精神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渗透在其血脉、贯穿其悠久历史、熔铸在灿烂文化及光荣革命传统之中的性格特征和意志品质,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等等,都是贯穿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各民族都无限热爱自己的家园,向往与自己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原地区。
历史上,各民族所反映出的对中原地区的向心力,经过各族人民长期对中原地区以及广大边疆地区的共同开发、建设和保卫,形成了中华民
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我国历史上虽然有多次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上,虽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挑唆、物资利诱、武力威胁,但各民族人民始终坚守边疆,最终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无数次阴谋,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在长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各民族深入人心的民族意识,是各民族共同建立和保卫祖国的强大动力。
其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过相当长的大统一时期,也有不短的时期处于地方政权割据分裂状态。
分裂给各族人民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破坏,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灾难。
因此,追求团结统一和共同发展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孔孟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以华夏的统一为核心。
到十六国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一些统治者,也提出过统一的思想,并为实现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
此后,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分裂时期,不管其动因是什么,许多民族的统治者都以统一中华为己任,以建立统一的中华政权为最大的光荣。
众所周知,除了汉族建立过统一的中华政权外,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也建立过长时期统一的政权。
以中华统一为正常,以分裂为异常,已成为各民族的共识,这种共识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华民族历来还十分珍视民族团结,相互尊重各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而且主张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
早在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
这种追求和平的风范,表明了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利益的独特态度,即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获得和维护只能建立在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携手共进和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基础上,主张以道德为教化之本,以治理好自己的家园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感化其他民族和国家,以达到"协和万邦"。
这种态度使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始终保持着持久的亲和力、感召力。
再次,中华民族精神还表现为各民族自强不息、共同发展的精神。
中华各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聪明智慧,具有广纳博取、热爱生活、不甘落后、善于创新的可贵品质。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在广阔的土地上,不管生存条件多么艰苦,都能以顽强的精神辛勤劳动,努力开拓,不断进取,各民族都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绚丽
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这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千百年各民族的共同生活中交织汇流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成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为了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奋发图强,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些都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自强不息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
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来自她的成员对国富民强的不懈努力,来自对民族自立、自尊、自强的强烈渴望,来自对至善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
就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繁荣向上时期,人们总是怀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头,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人们顽强地反对侵略;就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言,自强不息表现为仁人志士在强暴面前坚持正义,宁死不屈,在人生遭遇挫折时则奋发图强,为理想不懈奋斗。
需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要素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有一个逐渐积累、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并为人们所认识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仇视政策,影响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
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密切交往和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和各种因素,实际上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出现和存在。
自19世纪中叶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以及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觉醒,各民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精神开始强烈表现出来,各民族爱国志士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民族观为指导,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进步、共存共荣为奋斗目标。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由于党的民族理论的科学性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各民族在共创中华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新体现、新亮点,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凝聚力量。
总之,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丰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沃
土之中,中华民族所以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始终是重要的力量源泉。
在新的历史时期,亿万人民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倡导者、发扬者、实践者。
对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又充满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方面。
民族凝聚力的加强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来源于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来源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它既同我国传统美德相承接,又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相统一。
它以与时俱进为特征,既反映了历史上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