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4369fd23968011ca30091ed.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①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树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②树立:禹时分,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前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构成。
③特点:商朝树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中央制度:中央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活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2、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树立周朝,史称西周,都城在镐京。
〔2〕目的:为了停止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3〕主要内容: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阔地域的土地和人民区分授予王族、罪人和现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树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受封诸侯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文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手封诸侯在其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④构成贵族统治阶级外部的威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分封制的影响:西周分封制增强了周天子对中央的统治,扩展了统治区域,构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式。
〔5〕破坏:①缘由: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树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②瓦解:诸侯国权利日益弱小,自周前期,王权安康,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稳固分封制构成的统治次第,处置贵族之间在权利、财富和土地承袭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稳固国度统治的制度。
〔3〕特点:①嫡长子承袭制是最突出的特点。
②依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
③是〝家〞与〝国〞的一致。
〔4〕内容①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承袭,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领地内却是大宗。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ec813b58fafab068dc0242.png)
周王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不是。诸侯代表周王行使地方统治权,是诸 候国内的最高统治者,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材料七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 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 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请回答: ⑶材料七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 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在 考古中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大 规模祭祀活动的遗迹;夏商周的王被称为“天子”; 据大量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表明,当时商朝的统 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 大事都由神意来决定,商朝天子既是人,有是联接 天人意志的神……据史料记载:“巫”是早期国家 中最重要的官职之一。
特点一: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特点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 国家政治结构
材料三:早期国家是从部落制脱胎出来的……王权 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据史载:“禹会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 国”;西周实行分封制,“尚有千八百国”。这些诸侯 国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极大的政治权力,当其羽翼丰满 或王室衰微时,他们往往会起来反对王室。王国维在谈 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 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早期阶段
发展阶段
(夏商周时期)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 BC2070年~BC476年)
BC475~AD1912年
分封制 宗法制
君主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
约前2070 约前1600
约前1046 约前770 约前256
原
东周
始 社
夏
中商国历史西年周代周发展顺序
会
春秋 战国
启 桀汤
纣 武王
人民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课文档
![人民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354290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6.png)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第三页,共22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夏、商、周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秦 清朝
第四页,共22页。
第五页,共22页。
自主学习:
阅读目一、目二回答: 1、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成的
时间: 距今约5000年
标志:金属工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
受封者的义务: 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受封者的权利: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评价:
第十三页,共22页。
积极: 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 诸侯独立性强,削弱了周天子权威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实质: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
治联系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十四页,共22页。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 结。
西 周 的 宗 法 制
第十五页,共22页。
宗法制示意图
何为嫡长子?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妾所生之子称庶 子。所以,正妻所生的长子即为嫡长子,有继承王 位的权力。
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形成 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2、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早期国家?(可用 国君代替其所处时代。)
第六页,共22页。
中国大地上都产生过哪些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1dcd3d0360cba1aa811dab6.png)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 宗法制 分封制
核心, 核心,分封制在 血缘上的表现
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①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②“分 在政治上的表现( ②“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 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③“宗 的内核和纽带, ③“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是分封制在血缘上 的表现, 的表现,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 (2009北京文综卷,12)右图是北京广安 北京文综卷, 北京文综卷 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 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分封制: 分封制: 夏商— 夏商—形成 西周— 西周—发展 春秋— 春秋—解体 战国— 战国—废除 (后来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曾 实行过分封制) 实行过分封制)
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 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的根本目的) 内容: 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内容: 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世袭; 世袭; 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结构; 治结构; ④有专制色彩,但尚未实现权力的 有专制色彩, 高度集中。 高度集中。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
世袭制、分封制夏商(形成、 发展) 发展) (完善) 完善) 春秋战国 衰落) (衰落)
特点:世袭;神权;专制;血缘, 特点:世袭;神权;专制;血缘,家国一体
1.(2010广东文综卷,12题)在 ( 广东文综卷, 题 广东文综卷 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 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5a330354b73f242336c5ffe.png)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1)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2)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4)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①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将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在领地里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③特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影响:扩大疆域,稳固统治。
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宗法制①原因和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以血缘为依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
(注意: 中国人的团聚、族谱、祠堂、辈分、正统等文化现象都与此有关)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能称为中央集权)。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bc9e25ebb4cf7ec4bfed090.png)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问答: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2a5dea7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6.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含义、义务、权利、特点、影响2.西周宗法制 :含义、内容、特点、作用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皇帝制度:特点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的职能、特点:诸卿的特点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郡的下级机构及官员职能、特点、影响4、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原因、结果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的影响3.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行省制的目的、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影响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背景、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起因、职能转变、特点、影响2、改土归流:背景、含义、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原因、史实(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影响;2.鸦片战争的影响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影响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经过、意义:3.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失败原因、意义: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1.日侵华:原因、史实、罪行2.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经过:⑵全民族抗战表现:①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历史地位②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特点: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⑶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经过、作用和局限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 核心内容、分配原则方法:、目的、评价3、《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背景:、目的、内容、评价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背景、条件、过程、结局、性质、意义(近代化)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影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目的、内容和原则、性质和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梳理1919-194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其地位和作用2.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54年宪法:内容:、特点、性质、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原因:、概况、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含义、提出、意义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条件、意义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进展条件、进展表现、防碍统一台湾的因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外交背景、方针、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有哪些?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活动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西方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产生的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政治、人文)2.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特点、得与失3.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特点;罗马法的作用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特点、作用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的主要内容、意义4.《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主要内容、评价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内容、标志、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2.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背景;巴黎公社的性质、经验教训3.俄国十月革命、背景条件:、革命经过、历史意义、革命特点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影响(冷战的含义、形成、措施、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及影响;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宗旨原则、作用3. 东欧剧变(1989年起);苏联解体的标志,原因、经验教训4.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750ad6ba0d4a7302763abe.png)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单元综述】1、古代中国社会制度:先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其后经历了商朝、西周,到春秋末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
我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开始,历经五个时期,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
2、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划分: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
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1)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2)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3)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
3、本专题内容: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演变过程中,夏商周继承较多部族统治方式,形成以封邦建国的分封制以及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为代表的西周古代宗族国家政治制度。
秦汉大一统,建立起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它经历了产生、确立、巩固、完善、加强、新发展、强化和衰亡的发展过程。
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本专题知识结构:第1目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即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叙述了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第2目着重叙述君主专制政体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前两课知识梳理
![人民版必修一历史前两课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829393e83c4bb4cf7ecd190.png)
戚,以藩屏周)
3.对象: 王族(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
4.主要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5.诸侯的权利 和义务
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比如: 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贡, 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扩大统治区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
前二课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 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476年)
夏—商—周
从民心看,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从民族关系看,各民族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相当 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具备进 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嬴政的雄才大略,任用外来人才,正确的战略和策 略。
(2)、秦灭六国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 社会现实分析一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影响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 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 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 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 制意识有些违背。
(2)内容:郡、县、道、亭。
(3)特点: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
(4)巩固: 西汉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 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合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 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72bb597fd5360cba1adbfe.png)
夏朝前2070~前1600年商朝前1600~前1046年周朝前1046~前221(25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年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汉朝前202~220年西汉前202~9年新朝9~23年东汉25~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三国220~280年两晋266~420年南北朝420~589年隋朝561~618年唐朝618~907年▲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五代十国907~979年宋朝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元朝1271~1368年明朝1368~1644年历史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夏商政治形式1、夏(2070BC~1600BC ) (1)建立 禹 2070BC(2)政治形式: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2、商(1600BC~1046BC ) (1)建立 汤 1600BC(2)政治形式:A.实行宗法制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为什么充满神权色彩?根本:体现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直接:信仰祖先,神比动物图腾更能战胜其它部落(三)西周分封制▲含义: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1、建立 周武王 1046BC 2、分封制:(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主要诸侯国:鲁晋燕(姬姓)、陈楚宋(先朝贵族)齐、魏 (3)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得到人民、土地、世袭制) 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 (4)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③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消极影响: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四)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核心)b.大宗小宗有相对性c.形成森严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3、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221BC~1912AD 夏商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2070BC~476B CC 秦→清(1)对古代社会:①保证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③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2)对今天社会积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①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认人唯宗、宗派主义)②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消失与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与法制意识背离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21BC~207BC~220)(一)走向“大一统”1、过程(1)六王毕(230BC~221BC)(2)四海一A.北方: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B.南方:争岭南,修灵渠,置郡县C.西南:开辟“五尺道”,纳入中央管辖2、影响: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具独断性、随意性)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地方政府在政、经、军等方面没有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1、基础:春秋战国(出现但不完善)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建立)(1)郡地方:郡县制A.背景:分封制战乱B.特点:a.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C.影响:①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③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A.创立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B.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丞相(辅助皇帝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督)特点:a.皇帝任免,不得世袭b.分权而设,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c.丞相位高权重(3)影响:①巩固国家统一②奠定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③局限:易产生暴政,激化矛盾3、汉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0bf5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b.png)
THANK结论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意义
1 2 3
奠定中国政治制度基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发展为后续的政治制度奠定 了基础,如封建制度、君主专制等。
促进社会稳定
早期的政治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安排,实现了 社会的有序管理。
推动文化传承
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如礼乐制度、儒家思想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起源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 结论
01
引言
早期政治制度的定义
早期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政治体制和制度,时间跨度 大致从夏朝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部族 联盟到封建制度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系。
宗法制
西周进一步发展宗法制,通过 严格的家族和血统关系来维护 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礼乐制度
西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制 度,以规范社会行为和等级秩 序,强化统治者的权威。
0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 系为基础,调整家族内 部关系,维护宗族内部 稳定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 继承制,即由嫡长子继 承父亲的宗族地位和财 产。
世卿世禄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中的一种官员任用制度。
0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对后世的政治制度的影响
02
01
03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后 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形成了更加完善 的官僚体系和监察制度。
人教高中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总结
![人教高中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7f4f3df78a6529647d53bf.png)
古中政治夏:创立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商:内外服制度,并充满神权色彩西周(贵族政治,最大特点是世袭)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名称: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制度”含义:周王分派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对象)到地方,广建封国(诸侯国)以巩固统治。
内容:权力:地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地方诸侯要向周王定期朝贡,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通过层层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等演变:始于原始社会,盛行于西周,溃于春秋战国影响:前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后期地方诸侯叛乱,不再听从周天子,诸侯争霸,引春秋战国的大分裂,大动荡(原因:受分封的诸侯在领地内有较大的独立性,有众多权力,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
宗法制(权力分配制度):含义: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关系的制度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政权的稳定。
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特点:1.形成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之间关系是相对的2.大宗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从而实现家与国一体化影响: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巩固统治集团内容的稳定和团结2.对中社产生深远影响,直至现今,如等级观念,尊宗敬族思想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重男轻女思想等礼乐制 : 含义: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目的: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春秋战国(奴 封):分封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各国通过变法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如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注意: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虽遭到破坏,但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而以后某些朝代也局部实行过分封制,如西汉初,西晋,明思考:郡县制,行省制与分封制相比,为什么更有利于加强统治者权力和国统?答:因为郡县制和行省制将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于统治者和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23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81976f81c758f5f61f67df.png)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②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周(B.C.1046-B.C.221)
周朝兴衰: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
周武王面临一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 极不方便,信息不灵,如何才能有效统治刚刚征 服的领土和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假如你是 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 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宗法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 家天下) 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的政治制度 (约前1600—前1046年)
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体现出的是独 裁,禅让制是选贤举能,体现的事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 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否认同此观点?
评价: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消极 :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周王室衰 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
(1)概念: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2)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现在:重男轻女等
1、周朝兴衰: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 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都城:西周镐京(西安)、东周洛邑(洛阳)
2、西周的分封制: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都 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代表询问 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 鼎是王位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 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b9d91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4.png)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2、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3、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4、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要设计具有针对性、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重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概括并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专题概述: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本专题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国家制度从早期国家制度(夏商周)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到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到此后的历朝历代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专制制度的加强,到晚清时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走向衰亡!教法设计: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https://img.taocdn.com/s3/m/3826c1de5901020206409ce7.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_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奴隶制国家政权)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大宗位置)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监察)和太尉(军事)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具有终身制、世袭制、君王主权、个人独裁特点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早期政治制度沿革
(一)夏:王位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二)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内外服制度
(三)西周:
1、分封制(权利分配)
(1)概念:
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在保障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
层层分封。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2)内容:
A对象:同姓王族:鲁、燕、晋、吴
功臣:齐(功臣亦是姻亲)
先代贵族:蓟、陈、宋(表现政权合法性)
B内容:土地和人口
C关系:
诸侯权利:对受封土地人口的世袭统治权和继续分封的权利。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发赋役)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定期朝觐述职。
(3)特点:
①分封对象:对象多元化,以同姓王族为主体。
②分封地区:多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分封多居于富庶之地和战略要地。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演变
商(雏形)——西周(建立)——春秋(逐步瓦解)——战国、秦朝(废除,设郡县)——后世仍有残余(皇族分封)
(5)影响:
①稳定了统治秩序,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为华夏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的形成奠基。
③打破了夏商部落联盟和方国联盟的状态,国家政权从松散走向紧密。
④对后世影响深远:a姓氏起源:宋鲁郑陈等
b地名起源:齐鲁,燕赵,荆楚
c皇族分封:实封(西汉郡国并行、明朱棣)虚封(衣食租税)
⑤诸侯拥有较强独立性,蕴含分裂因素。
2、宗法制(权力继承)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远近,分配政治权利,规定等级秩序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
嫡长子与众子关系:血缘上兄弟;政治上君臣。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严格的体系,具有相对性,等级森严;家族等级和政治隶属相结合(家国同构);
(4)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详细见下礼乐制)
(5)影响:
A积极:
①利于统治集权内部稳定团结,保持贵族特权
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人伦亲情家庭的传统,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家谱、祭祖、尊宗敬祖)
B消极:
①政治:专制思想严重,缺乏民主观念(宗族派别、家族本位、任人唯亲、人情世故)
②经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③文化: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级观念。
3、礼乐制度(权利认同)
(1)概念:礼+乐
礼: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不同等级必须遵守不得僭越
乐: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目的:巩固贵族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3)实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4)影响:维护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瓦解:春秋后期,“礼崩乐坏”
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等级森严
2、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迷信色彩浓厚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程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