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断离舍》有感
《断舍离》读后感(15篇)
![《断舍离》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c5b9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fb.png)
《断舍离》读后感(15篇)《断舍离》读后感1家里杂物总是很多,桌子上、橱柜里到处都堆积些无用之物,总是觉得有些东西以后会用得上,但实际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占用着家里的位置。
朋友推荐我一本书——《断舍离》,当我真正的读过之后才发现,断舍离不仅仅是扔掉废弃的“东西”,真正的断舍离还应该做到:甩掉自身惰性,采取有效行动,促进生活和生命的新陈代谢,从而迎来焕然一新的人生。
当代大多数人存在的普遍现状:喜欢囤货,还舍不得扔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就拿我自身来说,在看到购物广告时总会忍不住买一些非必需品。
在面对物品的时候,想的不是“这个东西需不需要”,而是“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总是相信这个东西还会派上用场,但最后导致橱柜里、桌子上、沙发上甚至地板上都是些根本不需要的物品。
这种思想,致使我们进入到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
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将生活用品锁定到最适量,才是生活原有的理想状态。
书中说道:“无法放手”的人有三类,而我就是属于执着过往型。
我总是珍藏了以前上学时传过的小纸条、从小到大戴过的手表、同学送的已经硬掉的棉花糖……要做到断舍离,首先要不轻易地入手物品,然后就是要对杂物说拜拜。
打开自己所有收纳盒的盖子、拉开抽屉、打开衣柜门,让眼睛看见房间的所有东西,以杂物的量来判断生活的质。
当杂物最适化之后可以进行收纳,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出”之美学。
但断舍离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才能不做收纳”。
舍弃生活杂物才能进行观念上的断舍离,舍得便是获得,断舍离给我们带来极简生活,而最重要的是“出,则进”,“进,则出”的良性循环,都能提升我们人生的新陈代谢机制,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断舍离》读后感2昨天拿到一本好书《断舍离》,可是太忙,只看了五页。
张德芬老师作的推荐序,引发了我好多的思考,所以读的慢,虽然读的少,但是收获很多,下面与诸位分享一下:推荐序名为《想幸福,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
读到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越想得到的东西越难得到,比如说阿鹏就特别想挣钱,但总是挣不到"。
《断舍离》读后感(15篇)
![《断舍离》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27b10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6.png)
《断舍离》读后感(15篇)《断舍离》读后感1之前听朋友推荐这本《断舍离》,但却一直忙于工作和家庭却没能有机会详细阅读这本书,终于最近有机会来督促自己读了这本书,果然在阅读完断舍离这本书了之后立马就想整理一下房间,给环境和自己做个深度的清理。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时候只想到它确实便宜,没想到即便买回去了,它会不会有使用的价值,还是买了回去之后一直积堆在那儿。
这也正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所在,很多时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时冲动,不分轻重就去做了,然而当问题与结果出现分歧的时候,才发现当初怎么会这么做呢?《断舍离》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以“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
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工作中也是要有这种精神,只有思想不断进步,抛弃旧的落后思想,这样你接触到的工作思路才是最先进的,做出的工作也是最出色的。
丢掉不需要的东西,送出用不到的东西。
一些原来花大价钱买来的没用东西也都一股脑丢了。
确实如此。
东西不丢掉,空间就无法余裕。
那么多的东西,欲望,执念困扰着生活,我们就无法静心。
谁也不愿意进到家门看到到处堆的满满衣服、杂物,办公桌上堆满有用无用的资料,这会让人感到压抑,甚至无法呼吸。
这样的环境怎么会能让人有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去生活。
当然生活也不光是扔扔扔就能解决掉的,摒弃不需要的部分,留下对自己生活工作有用的部分并且长期保持下去。
这应该才是断舍离要告诉我们的生活哲学。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注定不是一路坦途的,所以要学会运用“断舍离”的智慧,首先提高自己的品味修养,从源头开始从选择开始,选择此时最适合最优的东西来为我所用,运用“断”功。
而这就需要花时间丰富自己的阅历,需要智慧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需要经历不断磨砺自己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上适时做做减法,时不时地用“舍”功,摒弃一些没用的东西或者思想,让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自如轻松。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6篇)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60b20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d.png)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6篇)《断舍离》读后感精选篇1各位对不起,先道歉解释下,因去出差,导致没电脑和时间写,断舍离开头是讲解作者由心理负担加重,通过很多种办法却依旧没办法解决,最后靠自己摸寻试用了一套方法,并详细分析各种原因导致的负担。
它详细分析了由欲望造成了贪,理念上来说人生来就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太多变贪了会导致你经济、时间负荷过大。
第一部分即让人断掉一些非必须的欲望,以我个人的理解是可以将其应用到很多生活场景的,比如减肥,不是非要多吃一口或者吃非常昂贵的食物,你想要好的身材你就不能期待每次都能大饱口福,说起来跟鱼和熊掌的道理一模一样。
第二部分为舍,即舍弃掉那些现有感情负担的东西。
比如这个旧杯子我用了两年了,朋友送我一个星巴克杯子,我又不舍得把旧的扔了,也不舍得使用朋友这个带有情谊又是名牌的杯子。
这里的个人建议与作者一般,生活就是生活,你每天看着这个旧杯子都要怀念一下,看到那个要怀念一下,多浪费时间精力,浪费房子的空间;假如把旧的、不合身的衣服扔了,买套新的去装扮自己,也能有个更好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且作者这里也提到了你自己都不舍得用名牌的心理去分析你自身是因为你心态没摆正,这个是很nice的指出,如果哪位同学看了这个书记得注意这个概念。
大多数父母会给孩子灌输节约的概念,节约确实能节流,可是因为这个节流造成不能开源那就得不偿失;过去我为了省几块钱走过几公里路去吃饭,也克制得自己想去吃的肯德基都要顺带请朋友吃饭才去,等到明白后悔不已,我挺喜欢的想法,“千万别委屈自己对别人好,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人际价值,就像做事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还不如把握自己手中。
”对于离我觉得有点偏佛性,个人不太喜欢,佛性不是对于现在的自己带有点欺骗成分,社会不会因为你的佛性而对你手下留情;对于所有的年轻人能够做到两个足以,因为你已经断了自己多余的贪念,留下你对的、真正需要的念想,并且舍弃了那些没用的,非必须的东西,那你应该是个很有效率、有目标的年轻人。
《断舍离》读后感3篇
![《断舍离》读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d3efb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7.png)
【导语】读完⼀本书以后,⼤家⼼中⼀定有很多感想,来写⼀篇读后感吧!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欢迎阅读!1.《断舍离》读后感 有⼀些⼈让⾃⼰⼼情愉快的⽅法很简单,那就是做家务或者整理⾐柜,通过扫地,拖地,让整个房间窗明⼏净,整个⼈的⼼情是舒畅通透的,通过把⾐柜⾥的⾐服品类都整理好,不仅物品⼀⽬了然,⼈的⼼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够改变⼀个⼈糟糕的⼼情呢?这个疑问,我们可以从《断舍离》⼀书中找到答案。
当然,也会有⼈质疑“整理收拾房间和管理⼈⽣有重要关系”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整理房间就可以做好⼈⽣管理的话,那么⼈⼈都可以做得到。
但,在《断舍离》⼀书中,却告诉了我们:“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并不是⼼灵改变了⾏动,⽽是⾏动带来了⼼灵的变化。
可以说,断舍离就是⼀种动禅。
”我们是在整理的过程中,得到了⼼灵的成长和⼈际关系的改变,从⽽从以前⼀团糟的⽣活状态中剥离出来,找到⼀个全新的⾃⼰。
通过对⽣活空间的整理,重新认识物品 作为⼥⽣,总爱买买买,同款式的⾐服,要买不同颜⾊的,鞋⼦也要买好⼏双来搭配⾐服,久⽽久之⾐柜和鞋柜再也装不下了。
⾃从读了《断舍离》后,我开始对⾃⼰的⾐柜来了⾰命般的整理,不仅整理出了很多不穿的⾐服,让整个⾐柜空出了很多地⽅,⽽且让我重新认识了物品的定义。
物品要以我们为媒介才能实现其价值,⽐如你需要穿这件⾐服,或者这件裙⼦,⽽不是放在那⾥将其束之⾼阁,不穿也不送⼈。
运⽤书中提到的⽅法,不断地在⽣活中实现《断舍离》,你将会重新审视⾃⼰与物品的关系,从对物品本⾝的珍惜转化成⾃⼰是否需要这个物品,在不断的筛选和剥离过程中,让⾃⼰所⽣活的空间更加的明朗,循序渐进地改善你的⼼灵环境,从看不见的世界⾥,⼀点⼀滴地改变看得见的世界。
清晰需求,管理⾃我 在筛选物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知道什么才是⾃⼰需要的。
⽐如在整理⾐柜的时候,你会惊⼈的发现⾃⼰有很多条类似的裙⼦或者⾐服,每次遇到剁⼿节时,就会⼿不听使唤地买买买,满⾜了当下了购物欲,却从来都没有静下来⼼来问⾃⼰是不是⾃⼰需要的。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5篇)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5652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8.png)
《断舍离》读后感《断舍离》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断舍离》读后感1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曾经风靡一时。
日本是个以会收纳为荣的国家,每个成年人都要必须学会多种收纳方式,特别是女性。
这一点,从很多书籍和影视中都可以看出,日本的妈妈们在家就是一刻也不停的收拾整理,物品要按季节分门别类收拾整理,就连垃圾也要按类别分好整理。
断舍离非常适合不太会收拾的人,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的确是这样,泛滥的物品,收拾起来耗损了我们大部分精力,让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就会觉得很累。
学会了断舍离,就是学会了不收拾的收拾法。
首先,从最小的一个空间开始,如一个抽屉。
然后从自己经常用的物品着手,比如杯子、餐具、衣物等等。
看看自己哪些东西是每天都用的,每周用的,每月用的,甚至是每年用的,或者几年偶尔用的物品。
那些每年都难得用上一次的东西,就可以舍弃了。
学会断舍离,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也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书中提到的故事:香织本来对生活感到茫然,连看电视也是不停地换台,后来毅然将四十英寸的电视舍弃掉,整个人从此豁然开朗。
在本书中我学到了精髓。
物品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为物品服务,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需要收拾了。
断:购物时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舍:收拾没用的破烂儿,卖掉、赠送物品,缩小喜好范围。
离:脱离执念,了解自己,爱上自己,心情愉悅。
书上说:物质过度的泛滥容易让人感到疲惫,从而感受不到快乐。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1、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断舍离阅读心得感想范文7篇
![断舍离阅读心得感想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0ff9f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1.png)
断舍离阅读心得感想范文7篇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作为研究,看看也不要紧,不过深入之后,就容易受其浸润,和现代离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断舍离阅读心得感想范文,供大家参考。
断舍离阅读心得感想范文1最近读完断舍离感想很多,觉得断舍离本质上是一场修行,是一种动禅。
通过收拾房间这微小的事情,去追求本心,追求那个被生活杂事埋没的自己,进而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从我自己说起,以前的我可以做出一些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新的东西,现在的我却因为各种忙碌,渐渐遗忘自己可以做什么。
做的东西总是别人做过的,脑子的那些创意被生活打败,被工作占满,原来层出不穷的想法渐渐变得麻木。
随着生活的繁琐,我不知道我是谁,我该做什么,脑子里很多想法但是总不行动,总有一万个理由给自己偷懒,让自己如温水煮青蛙般变得平庸或失败。
人生很难有以前的成就感和期待感,日复一日重复的机械的活着,自己越来越平庸,失去了鲜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其实也就是断绝那些自己不需要的外物来干扰自己正确的方向,不给自己的人生增加很多岔路,迷路让我无法前进。
人生应该是一个方向越走越深,越走越是桃源之地。
从家里的杂物开始,哪些东西是不需要而因为自己一时贪便宜或者一时兴起多出来的杂物,在那里我们可能几年都不能用到。
这些杂物也是有气场的,跟人一样,越是积极阳光,吸引来的正面能量越多,这些杂物一直被尘封,被遗弃在角落,他们产生的"阴",也就是负面能力越多,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你难道不会被影响吗?行动起来,先从那种怎么看都不会用的开始,一点一点减少这些垃圾对自己的影响,让他们去到有用的地方,绽放自己的光彩。
而你的光彩越会因为慎重对待所有物品,而渐渐产生更亮的光芒。
人应该有价值,物也是,希望大家豆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再麻木地活着。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说深一点,也是舍弃对一些事情的执念,对于我生活的经验来说,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在某方面能力不好,又恰好踏上了这个旅途,就强迫自己上路,在路上因为没有获得成就感,总是三心二意,找小路,然后不断的迷路,不断的重头走。
《断舍离》读后感6篇
![《断舍离》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63959b1ed9ad51f11df256.png)
《断舍离》读后感6篇《断舍离》读后感1知道《断舍离》这本书应该时间不短了,可能有好几年了,模糊记得是都是仅读了一点就放下了。
多年之后,我用了这几天时间,真正地通读了一遍,所感所得正好和最近体验到的精神改变相关,也许心境到不了一定程度,即使在手边可能也体会不到。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只要对个人有收获有帮助都是好的,有的摘抄很多金句,有的画思维导图等等,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不要形式化,不要“自我陶醉”,你所记录收藏的可能以后永远不会再看。
对本次读《断舍离》,我从心得和心理学角度写一下我的感受。
所谓断舍离,断,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多余的废物(再好的东西不用都是废物);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迷恋。
整本书都是反反复复在讲这个断和舍,并且反复告诉你断和舍时不要纠结,你可以这样更好断,那样更好舍,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出本书,翻来覆去的说。
说笑的,这里要提醒一下,尊重知识,曾为你指点迷津的都是有价值的。
我完全相信书中所阐述的通过断舍离的方法让生活实际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对精神方面,也就是意识层面带来改变。
先通过舍,丢掉生活中当下用不上的物品,来净化生活环境,从而带来精神爽,情绪高,自然心情好,效率高,正循环的开始。
再通过断,控制物品的进,只要当下不需要的坚决不买,不管再打折再促销哪怕白送,都不要,从而让生活始终保持精简,富足而不多余。
当回头发现自己都能做到“断”,说明生活的主动权已经回到了自己手中,以后也不会被外物牵着鼻子走了。
做到了断和舍之后,就基本实现了“离”,脱离了对物品的执念,对外物都保持合适的距离。
看似这么简单的“断舍”,不就是扔扔东西,少买东西吗,怎么就那么难做到呢?第一,比较懒,懒到连脑子都不愿意动的程度,现在基本上脑子都是跟着外界在跑。
改变也仅是想想而已,也想不通怎么扔掉不需要的东西会给自己带来改变,所以还是躺着舒服!第二,这种行为是反人性的。
我们的基因中都存有不安全感,恐惧,所以要搜集储存,大量地拥有,多多益善,这种普遍的思想才造成了犹如生活在垃圾场。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16篇)
![《断舍离》读后感(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daa8f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70.png)
《断舍离》读后感《断舍离》读后感(精选1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断舍离》读后感篇1《断舍离》的作者是日本知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女士。
山下英子女士一直致力于提倡以“断行,舍行,离行”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她提倡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断舍离”是源自瑜伽和佛学的哲学观念,与其它心灵鸡汤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想告诉我们:人生整理不在于贴标签式的整理本身,而在于静下心来检视自己的房间和人生,到底哪些是多余之物,鉴别出来后就要毫不犹豫的丢掉,由此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作者提倡的断舍离,就是一种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我从断舍离的概念、如何实现断舍离、以及断舍离的必要性和益处这三块内容进行简单讲述。
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书中提到了关于“断”的三个原则。
一是购物时三思而后行,这一点相信对于广大女性朋友来说是比较难去做到的。
二是不需要的东西就不接受。
三是只添置必须的物品。
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
书中提倡要舍弃没用的破烂儿,要把物品卖掉或者赠送给其他真正需要的人,同时要缩小自己喜好的范围。
最后的离则是指要努力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首先要脱离执念,然后了解自己,爱上自己,最后保持心情愉悦。
“断舍离”的理念是将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
断舍是一种不断的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
通过不断重复的断舍,最终达到离的一种状态。
断舍离是一种通过物品来完成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手段。
至于要如何去实现“断舍离”,书中提到要先从整理头脑开始,然后动手实践。
阅读断舍离心得体会5篇
![阅读断舍离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69ef2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b.png)
阅读断舍离心得体会5篇有些人读书为了思考——这是少数人;有些人为了写作——这很普遍;有些人为了谈论——这是绝大多数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阅读断舍离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阅读断舍离心得体会1主角是你,永远是你自己。
你要记住,断舍离的主角是你自己,而不是物品。
考虑物品是否被留下前,想一想,我能不能用这件物品,而不是这件物品有没有价值。
当然,也不要有“捡便宜心理”,感觉超市打折就买买买。
我在超市买的打折食品大部分都进了垃圾桶,每次扔到垃圾桶时都有愧疚之情。
为了减少这种愧疚之情,每次去超市前我都会列好清单,只买清单上的东西,避免折扣陷阱的诱惑。
看完《断舍离》电子书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
我家里的东西也超级多,穿在身上的衣服也就那么几件,但衣橱总是满满的。
从一个小角落开始,断舍离,同时也梳理自己的生活规划,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活着就是不断选择的过程。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物品处在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记住,断舍离的主角是你,永远是你。
PS买《断舍离》的电子书看一看就可以,没必要买实体书。
阅读断舍离心得体会2断舍离你的`主角是自己。
而不是物品。
要常常自问,这件东西与我的关系还存不存在?问完后就是筛选物品的数量,这样就可以了。
瑜伽里面修行哲学。
有善行、舍行、离行得来的断舍离。
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了解自己。
一个人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
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加分法。
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乐。
要先让自己快活起来,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里来,能有这样的想法才是最棒的。
但是你从哪里开始入手呢?其实是从住所,职场等近距离的环境开始,让自己变得快乐,先就让自己置身于快活的空间吧。
断舍离的任务就是去和以往所有被浪费的一切能量和空间。
收拾日常物品,作为断舍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开端。
关于《断舍离》读后感(通用10篇)
![关于《断舍离》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e0e7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b.png)
关于《断舍离》读后感(通用10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断舍离》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断舍离》读后感篇1今天开始读《断舍离》,印象最深的是:以当下作为时间轴。
东西是否要留下,看对于当下的自己是否“需要、适合、舒服”。
有些东西是对过去的回忆。
我见过有的人保留着很久以前的工资条;有的`人保留着出游的机票和景点的门票;有的人保留着女友手织的毛衣。
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带有感情色彩,虽然现在几乎不会再翻出来看,但是他们觉得到了老年后,可以晒着太阳翻翻这些东西,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还有些东西是将来可能用到的。
我见过有的人买了无数的抽纸,卫生间放不下,就堆在床底下;有的人把买菜送的塑料袋塞在柜子里,即使和垃圾桶不配套也舍不得扔;有的人保留着好几年都没穿过的衣服,总觉得明年穿得着。
他们需要自己的东西永远处于充足的状态。
其实,以过去和未来作为时间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真正美好的回忆始终留在你的内心深处,根本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提醒,因为你从未曾忘记过它们。
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下。
认为东西将来有用舍不得扔,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
与其整天担忧未来,不如节省心力磨练自己的技能,我们要让自己越来越好,做一个理性的乐观派。
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担忧未来,永远都要认真地筛选消费,判断的标准就是对当下的自己是否“需要、适合、舒服”。
《断舍离》读后感篇2《断舍离》既是生活实用书,更是心灵智慧书。
给生活做减法,我们不是不懂,也不是没有去做,只是就像走路一样,走着走着,鞋子上就沾了尘,却想不起来拂掉,这生活也一样,过着过着这屋子里就越来越乱,不是不明白,有些东西要扔了,可就是没有决心。
读《断舍离》其实就是给自己找一点儿勇气,扔掉旧东西的勇气。
正如作者所说,好多东西放在那里,也许十年二十年就不去看不去碰,可是偏又舍不得扔掉,因为你总有一些错误的想法,觉得那些东西有可能会有一天要用到,因为那东西买它时花了大价钱,因为那衣服有可能还会再流行,这些想法抑制了你扔掉旧东西的欲望,可事实上却是,你再也想不起它们来。
《断舍离》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断舍离》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c9f4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d.png)
《断舍离》读后感《断舍离》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欢迎大家分享。
《断舍离》读后感1假期里妈妈推荐给我读了一本书《断舍离》。
感悟颇多。
“断”是舍弃自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舍弃“家”多年不用的旧物。
“离”是脱离物品的执念,生活要自由自在些。
读书以后,我想到了平时自己很喜欢读书,跟妈妈出去,看到自己喜欢的新书,总是欢天喜地的要妈妈买,有些书买到家里不喜欢,就孤单的被抛在了一个角落里,有喜欢的书看完还是会给妈妈讲讲。
以后再想做事情或者买书,就要学会适应自己的才买,不适应的,或者需要的图书应该用另外的途径得到。
由于经常买书,自己又是个恋旧的孩子,所以,只要是我的书,从幼稚园到现在都要妈妈保存起来,现在想想,有些书看完了,保存的完好无损的可以拿到学校的“义卖”超市卖了,还可以换取别的同学手中的书,开阔了视野,又减轻了爸爸妈妈的负担,真好!其实,在我的心里,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杂念,比如:妈妈让我做了我不愿意的事,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给我报了一个班,没有问我喜欢不喜欢就擅自做主给我买回来一些衣服,还有就是我有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都应该实施清理。
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轻松前行。
《断舍离》读后感2在很多年以前,我就喜欢收拾物件,尤其是整理抽屉,在整理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干净、整洁成为心灵纯净的标志了,通常心情不好时,我也会通过整理屋子、整理抽屉的朴素方式,来平复心情。
近年来,人们关注了一种新型的生活观念——”断舍离“,正是这种观念的极大扩散,悄悄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
不说与现今中国反几风的政治话题,这种朴素、简洁的生活信念,通过心灵的净化能够让生活更清爽,让心灵更自由,这是信息社会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回归,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回归。
读这本书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朴素的行为中有一种”禅意“蕴含其中,”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有有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断舍离》的读后感(通用5篇)
![《断舍离》的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fb1ac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4.png)
《断舍离》的读后感(通用5篇)《断舍离》的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断舍离》的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断舍离》的读后感1关于“断舍离”的文字很难写,网络上一搜一大把,这个词语已经成为了巨大的IP,山下英子创造出这个热词非常了不起。
断舍离,就是通过整理生活中的物品去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心中的浑浊,得到放松的行动技术。
还记得浩瀚以前的系列文章中提到这样的理念,绝大部分人都在与时间斗争:如何争取时间?如何规划时间?如何安排时间?……到头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这种“管理时间”类的书籍看的越多越茫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时间,根本不受任何人摆布,人是无法管理时间的,时间只会自顾自的流逝,人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是啊,没错。
我们管理不了时间,只能管自己。
同样的,我们整理不了物品,只能整理自己。
而断舍离,就是通过整理物品,达到整理自己内心,才能获得摆脱物品的自由状态。
你,珍惜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吗?浩瀚我读到书中某一页,忽然冒出这么一个疑问,你,珍惜自己对自己的信任吗?好像这个疑问很没有意义哈,哪有人不向着自己的,难道故意自己刁难自己?且不急下定论,我来摘抄书中一小段原文:人之所以会说“说不定以后用得上呢”、“必须得扔掉了,可是又没行动”这样的想法,多半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
用和朋友之间的约定来打比方的话,就容易理解了。
比方说我和朋友约好了吃午饭,但我却告诉朋友:“对不起,我突然有点急事,今天约好的午饭,咱们改约到下礼拜好不好?”朋友很爽快地说:“没事儿,下礼拜也可以。
”结果到了下礼拜,我又对她说:“对不起,我今天也有点不方便,能不能改到再下周啊?”因为已经是第二次了,所以朋友多少会有点火,可还是说:“好吧。
不过,你可真够忙的啊,英子。
”然后就到了再下周,如果此时我又说:“对不起,我今天又突然不方便”的话,如果我约的是你,你会怎么想?只是一次的话还能原谅,可是接二连三地出现这种情况,你恐怕就会觉得“和这家伙约好了也不可信,与其被她拖来拖去的,还不如干脆不跟她约定什么更好呢”了吧?我的信誉度就会因此而骤然下降。
《断舍离》读后感(通用5篇)
![《断舍离》读后感(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db6b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断舍离》读后感《断舍离》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断舍离》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断舍离》读后感1各位对不起,先道歉解释下,因去出差,导致没电脑和时间写,断舍离开头是讲解作者由心理负担加重,通过很多种办法却依旧没办法解决,最后靠自己摸寻试用了一套方法,并详细分析各种原因导致的负担。
它详细分析了由欲望造成了贪,理念上来说人生来就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是太多变贪了会导致你经济、时间负荷过大。
第一部分即让人断掉一些非必须的欲望,以我个人的理解是可以将其应用到很多生活场景的,比如减肥,不是非要多吃一口或者吃非常昂贵的食物,你想要好的身材你就不能期待每次都能大饱口福,说起来跟鱼和熊掌的道理一模一样。
第二部分为舍,即舍弃掉那些现有感情负担的东西。
比如这个旧杯子我用了两年了,朋友送我一个星巴克杯子,我又不舍得把旧的扔了,也不舍得使用朋友这个带有情谊又是名牌的杯子。
这里的个人建议与作者一般,生活就是生活,你每天看着这个旧杯子都要怀念一下,看到那个要怀念一下,多浪费时间精力,浪费房子的空间;假如把旧的、不合身的衣服扔了,买套新的去装扮自己,也能有个更好的心情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且作者这里也提到了你自己都不舍得用名牌的心理去分析你自身是因为你心态没摆正,这个是很nice的指出,如果哪位同学看了这个书记得注意这个概念。
大多数父母会给孩子灌输节约的概念,节约确实能节流,可是因为这个节流造成不能开源那就得不偿失;过去我为了省几块钱走过几公里路去吃饭,也克制得自己想去吃的肯德基都要顺带请朋友吃饭才去,等到明白后悔不已,我挺喜欢的想法,“千万别委屈自己对别人好,那样只会降低自己的人际价值,就像做事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还不如把握自己手中。
”对于离我觉得有点偏佛性,个人不太喜欢,佛性不是对于现在的自己带有点欺骗成分,社会不会因为你的佛性而对你手下留情;对于所有的年轻人能够做到两个足以,因为你已经断了自己多余的贪念,留下你对的、真正需要的念想,并且舍弃了那些没用的,非必须的东西,那你应该是个很有效率、有目标的年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断离舍》有感
读《断离舍》有感(一)
生活需要'断舍离'
肖旦
转眼间,研究生阶段也快过去了一大半,突然觉得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时光是多么的宝贵。
最近看了《断舍离》这本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我浮躁的心获得了片刻的安宁。
这既是一种整理物品的方式,也是一种处世的态度。
换句话说,读完这本书让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外化的整理、收纳物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我的内心进行了一次深深的洗礼和精神的一次重大提升。
断,是阻止进入;舍,是丢弃。
这让我想起了在生活中,我有一个小习惯,在闲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些性价比很高的衣服、鞋子或日用品,就忍不住买一些回来,买的时候心里很舒适,感觉做了一件很值得骄傲的大事。
但买回来看到家里衣橱或鞋柜里一些还是八、九成新当时也是以这种心态买回来的物品时,瞬间觉得自己不知如何解决它们,丢弃可惜而不丢弃家里堆成山的'废品'让我感到压抑。
读了《断舍离》这本书后,我试着仿照书中作者的方式将这些物品,分类整理、收纳。
如,衣服有几成新,都是什么类型的衣服,以后还会不会穿等等,按照各种分类的标准将这些'废品'都整理了一遍,于是我选择了舍弃。
扔这些物品的时候我会跟它们说声对不起,算是告别;即使将有些物品送人,我也会很有礼貌。
这样能够让我更好地整理心情。
在之后,购买物品的时候我也会更加理性。
这正如,有时候忽然觉得心里被压的喘不过气来,反过来想想内心里是不是也有像衣橱或鞋柜里的'废品'一样的东西存在呢?譬如,今天早上起床外面下起了雨,想想马上要上班的我得在雨中行进,心里是不是产生了一丝的不愉快;走到地铁站,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是不是又会想到要挤地铁而心生不快;亦或是听到别人一两句不悦耳的话语而为之皱眉。
这些让我的心里压抑!那么我是否也可以像清理衣橱、鞋柜一样整理一下我的内心。
将雨中行走想象成感受世界的曼妙与精彩;将人头攒动的地铁站想象成城市上班族的大聚会;也可以将别人不悦耳的话语看成促进我成长的课堂。
这样我的心里必然少了一些阴霾而多了一丝阳光。
正如歌德曾经说过:'生活中最大的疼痛是心里的不快活!'只要我们像阻止一些'废品'进入我们的衣橱一样阻止一些不愉快的情绪进入我们的内心,或者舍弃一些已有的'废物'或坏心情,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感觉到压抑而心里不愉快呢?
书中谈到最难的应该是做到'离'即摆脱心里的执念。
执念指的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处事的哲学,从这个层次上讲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但是什么东西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在某些场合和事情上执念就是认真、坚持,而在其他场合上则变成了认死理、钻牛角尖。
一旦,在生活中,我们对事情对人不分场合过于坚持某种理念或想法,对别人是一种强人所难,而对自己是一种心理的负担和累赘。
那么《断舍离》就教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那么一个地方、一个人、一种想法…… 丰子恺也曾说过: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这也许是我们对于自己心中执念的一种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断,是阻止进入。
舍,是丢弃。
离,是摆脱执念。
'这既是一种收拾物品让自己所处空间清爽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让自己心灵宁静的良药。
学会阻止废物进入我们身边的空间,也阻止坏情绪影响我们的心灵;舍弃身边'无用之物'摒弃心灵的污垢;摆脱内心深处的执念,佛家有云:时时勤拂拭,何处惹尘埃!让我们保持一种从容与淡定,
面对生活,以至于面对我们的漫漫人生。
读《断离舍》有感(二)
李艺
学会为生活和内心做减法
1.各位书友周末好,今天和大家分享近日读的《断舍离》一书。
作者为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书中主要阐述整理、对待家居物品的技巧和理念。
'断舍离'概念系作者创造,取自于瑜伽修行中'断行、舍行、离行'.通俗理解,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与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2.作者试图告诫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
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通过改善最日常、最个人、最隐私的家居环境,从而改善自己的心灵环境,实现从外在到内在的焕然一新。
读完此书,能让人接受并巩固这样一个观念——生活中许多外在物品无需得到,许多已有物品应该果断放弃,当然也能从中学到不少实实在在的方法和技巧。
按我的理解,《断舍离》就是告诉你,先收拾东西,再收拾自己;收拾物品,就是收拾内心。
3.书中讲述家居物品的收拾与整理,只是区别于普通实用技巧类书籍,该书更侧重从心理上改变认识和更新观念。
其实对个人来说,不仅仅是身边物品需要收拾精简,还有很多有形或者无形之物亟需断舍离,如信息资讯、物质、欲望、人际关系等等。
我们在对待这些时,总是怀着占有拥有、多即是好的执念。
本人就有诸多不良习惯,如微信收藏了上百篇'深度好文',电脑里总会堆积大量的经典电影,收藏夹里不断放进去更多的网站和文章,房里有很多自以为会读完的书籍,时常关注点击无穷尽的网络链接···这都是一种以拥有占有为目的行为。
其实这属于一种轻度疾病——松鼠症(或称囤积症),顾名思义,如同松鼠一样不断地储存食物,却从不考虑能否吃完。
4.记得微信里曾疯转过一篇人民日报有关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文章,它推崇欲望极简、精神极简、物质极简、信息极简、表达极简、工作极简、生活极简,这恰是当下人们极度匮乏的,或许这也是该文备受关注的原因。
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物质与欲望的加法,一心让自己获得更多、欲念更重,但其实真正带来生活满足、身心愉悦的始终是核心的极少数——只是很难发现、挖掘并坚守这一部分罢了。
5.古语说,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给生活和内心做加法,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无需提醒的日常需要、习惯和潮流,而学会或敢于做减法才能更显人生态度、格局和智慧。
以上为我的分享,请多多指导。
谢谢!
读《断离舍》有感(三)
'柜子'的问题
张娜
最近,要说最火爆的,那非'房子'莫属了。
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不仅让曾经门可罗雀的售楼处、中介店变得人潮涌动,就连配套的家装市场,也是团购会一场接一场,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抱着要整修一下老房子的心态,我也加入了这支无比热闹的家装大军中。
十多年的生活积累,特别是随着宝贝的降生,家里的东西呈现出几何比例的增长。
所以,当下定决心重新装修时,我的脑海里只反复频闪着两个字——'柜子',柜子越多越好!我盘算着,只有用大大的储存空间才能拯救我那令人头疼的'存货'问题。
然而,有了'柜子',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吗?
按摩着逛装修市场被磨疼的双脚,我翻开了放置在案头的新书《断舍离》。
书的第一页照片是作者山下英子的厨房抽屉,一行涓涓的小字标注在下面:'常用的厨房用品都舒舒服服地躺在没有隔断的抽屉里,猫咪形状的筷架仿佛随时就能自由自在地动起来。
'
干净、整洁、简单、舒适,是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
断,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的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着的不需要的东西;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我打开了已被塞的满满的橱柜,躺在下面的是商场打折时血拼来的一套水晶茶具,由于日常的茶具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所以它们在柜底静静地躺了好几年。
推开衣橱,有三大包衣物像小山似的堆码着,这些年儿子越长越高,老公越来越胖,而我忽胖忽瘦的,所以,可穿可不穿的衣服一件件垒起来,足足攒了三大包。
还有那些废弃不用的扫地机、挂烫机、吸尘器,以及被我'淘宝'和'拼多多'回来的所谓'价廉物美'的东西……
是呀,我们身处现代社会,物质极其丰富,线上线下、海淘代购,追求生活时尚与便捷的同时,我们无法回避地过着'加法'的生活。
而快速的生活节奏,又让必要的收拾和整理变得应付了事。
欲望的无度、整理的无序,造成了令人头疼的'存货'问题。
《断舍离》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论是购买,还是收拾物品,一定要从心底问一问自己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细心筛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并让它们各得其所;而那些不相称的,要有意识地把它们送到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地方。
这样不断地新陈代谢,就可以真正地了解自己的需求,脱离欲望的执念,打造轻松、简单、舒服的自我空间。
对'存货'如此,对'思想'亦如此。
不论是对待荣誉、名利,还是金钱、朋友,当你梳理好自己,顺从自己的心,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的时候,一切似乎也会变得通透、清晰、明朗起来。
我依然还是购买了很多的'柜子',但是,我开始合理地规划储物的数量和布局,而且似乎更懂得了经营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