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且”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文实词虚词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2.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3.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

4.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用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讲解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正确使用:讲解如何辨析实词和虚词,并正确使用它们。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预习下节课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3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3文言文虚词导学案 Word版含解析

3文言文虚词一、预习案1、复习目标1.熟记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意义及典型例句。

2.能根据语境判断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

3.联系高考,明确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位置。

2、复习要点1.熟记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意义及典型例句。

2.能根据语境判断考纲18个文言虚词的词性和意义。

3.联系高考,明确虚词在文言文中的位置。

3、达标练习1.新课标《考试说明》列出的18个文言虚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哀吾生之须臾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不知东方之既白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常用的代词有“而、何、其、若、焉、之”等。

也有人把“所”“者”称为特殊代词。

古代汉语中“所”字结构有一个语义特征,那就是它与动词所组成的名词性短语多指受事,即动词涉及的对象,如“所闻”就是“听到的话”成语“所作所为”就是干的事情。

而指施事——即动作主体的,一般用“者”字结构,如“作者”指创作的人员,“言者”指说话的人。

关于代词,首先要辨析代词和非代词,这是虚词考查的一个常设考点。

例题:请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结构助词②某所,而母立于兹处所,地方③求人可使报秦者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④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⑤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介词是用来介绍名词、代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等关系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

对介词的考查,有时是辨析介词与非介词的区别,有时则考查区分介词不同意义的能力。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文言虚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文言虚词

课案二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名称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

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题,而主观考查主要是将虚词的考查糅合到翻译题中。

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考查并重,翻译题中对虚词的考查更侧重的是综合运用。

考查的高频虚词均为课内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

如“而”“以”“乃”“之”“其”等。

【真题试做】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岁凶.,横道伤杀 凶:凶险。

B.闾里未尝让.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苟.交 苟:草率,随便。

『解析』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或以.书丑得鞭勉以.行操为基 C.⎩⎪⎨⎪⎧处逸乐而.欲不放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俗材因其.微过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 A 项,兼词,“在那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 项,介词,“因为”/介词,“拿,用”。

C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D 项,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的意思。

『答案』 C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3分)①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②礼敬具备,矜庄寂寥 ③以笔著文,亦如此焉 ④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⑤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⑥行苟离俗A.①②④B.①②⑥C.③④⑤D.③⑤⑥『解析』 ③句是说王充写文章也是与众不同。

⑤句是说王充深居简出,考查论证世书俗说的虚实真伪。

⑥句说的是他结交朋友对象的品行不同于世俗。

这三句都不能体现王充的“美好品德”。

『答案』A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解析』要理解大意: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

高考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知识归纳

高考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知识归纳

高考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知识归纳高考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知识归纳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何”【何】。

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

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

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

如,①“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②“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③“大王来何操”《鸿宴门》(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③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④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例释: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例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②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③入门两眼何悲凉《贫士叹》(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喝问。

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

)(《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完整版)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一).doc

(完整版)高三文言虚词复习导学案教师版(一).doc

文言虚词(一)【学习目标】1. 了解虚词的概念、类别与特点;2. 了解连词的概念及其类别;3. 掌握虚词“而”、“以”、“则”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考纲要求】1. 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 要求掌握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链接】装一、虚词的概念和类别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二、文言虚词的特点1. 用法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2. 使用频率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3. 语法功能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4. 发展变化大。

三、学法指导1. 分清虚实订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实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第一个“为”是词,可译为;第二个“为”是词,可译为。

2. 辨明用法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第一个“其”是词,可译为;第二个“其”是词,可译为。

3. 通晓古今线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那些词相当。

4. 注意特殊现象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要特别注意。

(1)兼词: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它所兼的两个词属于两个不同的词类。

如:投诸渤海之北。

诸:。

.(2)虚词的连用:虚词的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较多的是两个虚词的连用,也有三个连用的。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掌握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三、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灵活运用文言虚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实例分析法: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2. 第二课时: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 第三课时: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4. 第四课时:练习运用文言虚词;教案内容详细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

三、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灵活运用文言虚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2. 实例分析法: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文言虚词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不起实际意义,或不表示具体事物和动作的词语。

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语气词、助词、连词、介词等。

2. 第二课时:讲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教学内容:本课时以“之”、“乎”、“者”、“也”、“矣”等虚词为例,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3. 第三课时:分析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如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助词用于词或词组之间表示关系等。

4. 第四课时:练习运用文言虚词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具体句子中运用所学文言虚词,巩固所学知识。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案)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案)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教学方案)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为”【为】(一)动词。

(wé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判断。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论语》);为(治理)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为积威”,被积威。

⑨独其为(有)文犹可识曰“花山”⑩制造、造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⑾凡长安豪富人为(做、干)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二)介词。

1.表被动,读wéi,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高考文言文复习18个常用虚词详解

高考文言文复习18个常用虚词详解
五、其 ㈠[qí] ⑴代词。1、相当于“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例:品~ 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足而置 之~坐|断~喉,尽~肉,乃去。
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八九|余嘉~能行古道。 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 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⑵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 2、表示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 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且行千里,~谁不知? 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 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 ⑶连词。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3、表示承接。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 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 ⑷助词。1、作发语词。例:~以沛为联汤沐邑。 2、作语助,表示限定。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 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⑸名词。姓。 ㈡[jī]助词。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 ㈢[jì]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十二、矣[yǐ] ⑴助词。句末语助词。1、表已然。相当于“了”。例: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2、表将然。相当于“了”。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3、表必然。相当于“了”。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4、表命令或祈使。相当于“吧”。例: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教案精品版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介词,根据,按照)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把)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8、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表目的。来)
一.课前反馈
二、知识点探究
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进行习题分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析,其余小组进行补充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介词,根据,按照)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连词,因此)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副词,于是,就)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动词,给予,给)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词,和)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介词,跟,同)
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动词,以为,认为)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动词,当,担任)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介词,给,替)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为了)
4、为之怡然称快(介词,为了……)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
文言虚词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古汉语语言现象——虚词》学案课后题




知识与技能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文言虚词来理解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虚词的理解来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灵活运用。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且”-高三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且”-高三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 “且”-高三语文教案【且】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荆轲刺秦王》中的“且”读为“jū”,在古籍中,“且”字往往作为“雎”的通假字而作人名。

如“唐雎”可以写作“唐且”。

因此,“夏无且”就是“夏无雎”。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注意:“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

例释: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虚词复习学案设计:程国栋第一课时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关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层级B级。

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在文中的用法”,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

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学难点:掌握虚词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

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我们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

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示宾语前置,如:何厌之有。

从语法结构角度切入也是理解文言虚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以勇气闻于诸侯”和“故内惑于郑袖”,结合文意可知,前句的主语是廉颇,是施动者;后句的主语应是楚怀王,是受动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二、教学目标:1.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 能够正确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例句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举例说明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分析:分析例句,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文言虚词的定义和分类,例句分析和练习。

2.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关的文言文教材和参考资料,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通过例句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复习和巩固文言虚词的知识。

八、教学难点:1.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在运用文言虚词进行句子构造和表达时的准确性。

九、教学准备:1. 准备好教学PPT和教材。

2. 设计好练习题和答案。

十、教学时间:1课时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常见文言虚词七、教学目标:1. 深化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

3. 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八、教学内容:1. 复习已学过的常见文言虚词。

2. 通过练习和讨论,深化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

3. 分析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提高准确运用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
1.介词表“和、跟、同”VS连词表“和、跟、同” “与”译为“和、跟、同”时是连词还是介词,可以这样辨别: (1)当“与”作介词时,前后内容不是并列关系,二者位置不能 互换,若互换,基本意思会发生改变,且在句中前面可以加入状语等 其他成分,如“当与秦相较”中的“与”作介词。 (2)当“与”作连词时,前后内容为并列关系,二者能够互换位 置而基本意思不变,且在句中作同一种成分,此时“与”前面不能增 加状语成分,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与”作连词。
(四)焉
代词或兼词VS语气助词 如何区分“焉”是代词或兼词还是语气助词?我们只要注意辩别,就有 规律可循。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句尾的“焉”字即为语气助词,否 则就是代词或兼词。
1.主语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句尾的“焉”字为语气助 词。
如“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记》)中的“焉”表陈述语气。 2.主语是代替表示处所、范围、方位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代词时,句 尾的“焉”为语气助词,如“此之谓三有礼焉”(《孟子·离娄下》), “此”为代词,指前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的事情,“焉”表陈述语气。
C.连词,表承接,可不译;表转折,意为“却”。句意:而范文正等先生又接着为 此写下诗歌。/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D.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但苏武得以生还。/是为了防备其它盗 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故选D。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其意制,中分一物而两之,授者、受者各执其半以待参 验,则符瑞圭璋亦其物也。
3.表修饰VS表顺承
前者侧重“而”后面的动词,“而”前面的词作状语, 修饰后面的动词;后者强调先后关系。例如: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译。 (2)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而”表顺承关系,不译或译为“就,接着”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七讲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精品学案 (新高考)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第十七讲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第十七讲文言文阅读之虚词导学案【导学目标】理解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导学引入】《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在文中”规定了考查的方向: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意义和用法”规定了考查内容:“意义”指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翻译,“用法”指文言虚词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高考中,文言虚词已经多年没有单独设题考查,主要是在断句和翻译题中渗透了对虚词的考查。

虚词的考查范围主要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除了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外,高考也还有对其他文言虚词、兼词和复音虚词等进行考查的情况。

【自主学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识语境,因为虚词的意义并不固定,用法也很灵活,只有结合语境,才能准确把握。

除了辨识语境,考场中,还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帮助判断: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介绍:1·而2·何3·乎4·乃5·其6·且7·若8·所9·为10·焉11·也12·以13·因14·于15·与16·则17·者18·之一、而★★★★★1.作连词(1)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③惑而不从师(表转折关系。

然而、可是、却。

)(2)①吾尝跂而望矣②弃甲曳兵而走(《寡人》)③项王按剑而跽曰……(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译为“着、地”或不译。

)(3)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①剑阁峥嵘而崔嵬。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表示并列关系。

“而且”、“又”、“和”或不译。

)(5)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高考语文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908

高考语文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908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X围〕。

二、基础知识。

1.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

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2.见参考书。

3.复习重点:1、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

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解释显然不合情理,只有依据语境讲成“率领〞才符合当时诸侯之间的实情。

2、辨明词义和用法。

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后两个“乎〞都相当于介词“于〞,但前一个应翻译为“在〞,后一个应翻译为“比〞。

3、通晓古今。

有的文言虚词虽然在形式上被保留了下来,出现在现代汉语里,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所以〞在文言文里表示原因、依据,现在那么用来表示结果。

再如“于是〞在古文里更多的是两个单词,现在那么是一个双音词。

因此,只有通晓古今,才可避免“以今释古〞。

三、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教案(全新经典版)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教案(全新经典版)

高考常见文言虚词教案一、课题名称:高考常见文言虚词解析与运用二、课程领域:语文三、课程年级:高中三年级四、课程目标:1.理解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文言虚词在古文阅读和写作中的运用技巧。

3.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增强应对高考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高考常见文言虚词的解析与运用,并简要说明其重要性。

2.学生回顾并分享他们对文言虚词的初步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文言虚词解析(15分钟)1.教师列举高考常见的文言虚词,并逐一解析每个虚词的意义、用法和常见搭配。

2.教师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虚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第三部分:文言虚词运用练习(3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文言文的原文段落,让学生尝试运用文言虚词进行解读和分析。

2.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文言虚词的解读和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言虚词的运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文言虚词写作练习(30分钟)1.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文言虚词写作练习,要求使用文言虚词进行文言文段落的撰写。

2.学生交换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修改,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3.教师选取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第五部分: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梳理文言虚词的核心要点。

2.教师展示一些高考真题中出现的文言虚词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题目。

3.提供拓展阅读材料或相关网址,供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文言虚词。

六、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分析解读:通过例句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写作练习,促进合作和团队精神。

4.写作实践:通过文言虚词的运用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准确性。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完整版)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完整版)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文言文虚词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虚词(介词、连词、副词、代词和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探究文言文虚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技巧,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推测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运用解题方法。

【知识链接】一、考点诠释: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为B级,理解。

考生不仅要懂得虚词的词典上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要具备具体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题型来看,多采用比较判断的方式,要求考生对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做出判断,并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虚词(18个)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二、方法点拨夯实课本文言基础知识是解答好虚词题目的基本前提。

复习文言虚词,应对照《考试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虚词逐个归纳整理。

文言虚词的积累应当注重阅读实践,结合典型句子分析,日积月累。

要注意整理课文里比较重要的含文言虚词的句子,特别是那些在平时练习里面经常出现的课本里面的句子,要做好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的归纳和整理,集中比较,系统掌握。

三、虚词相关常识:(一)文言虚词的分类:1、介词:乎、为、以、因、于、与、2、连词而、其、且、因、则、与、若、3、副词:其、且、以、则、何、乃、4、代词:而、其、焉、之、何、乃、若、5、助词:乎、其、所、为、焉、者、之、与、(二)虚词的定义及常见用法:1、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常常在句子中充当状语。

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

常见用法:介词+名词:设九宾礼于庭介词+名词词组: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介词+代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2、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

常见用法:表示前后内容具有并列、转折、承接、目的或者修饰等关系。

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3、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的词,副词往往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份。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

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第一篇:高考语文冲刺密档文言文虚词用法教案文言文之虚词的用法教学要点:1.了解《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常见虚词及课本中系统介绍的其它虚词的用法。

2.了解虚实多类的现象。

3.了解虚词的一词多用现象。

4.了解虚词的同类异词现象。

5.区别句末虚词的用法。

6.了解关联虚词的用法。

7.教学内容:一.文言词语的分类:1.实词,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2.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

3.二.仔细阅读常见虚词用法列表,体会要求的20个虚词的用法。

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A.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E.吾恂恂而起(表修饰关系)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并列)F.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这样)C.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承接)G.D.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好象)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E.屠乃奔倚其下(于是)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竟然)F.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D.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可是)3.下列各句中的“于”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到)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C.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比)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被)E.贫者语于富者曰(对)F.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在)三.虚实兼类现象:所谓虚实兼类,就是指一些文言词,它既可以用作实词,又可以用作虚词。

如:“之”的用法,既可以作代词(如“作《师说》以贻之”),又可以作助词(如“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可以作动词(如“佯狂不知所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
案: “且”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且”
【且】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荆轲刺秦王》中的“且”读为“jū”,在古籍中,“且”字往往作为“雎”的通假字而作人名。

如“唐雎”可以写作“唐且”。

因此,“夏无且”就是“夏无雎”。

(一)用作连词。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注意:“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

例释: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二)用作副词。

.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且”
【且】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荆轲刺秦王》中的“且”读为“jū”,在古籍中,“且”字往往作为“雎”的通假字而作人名。

如“唐雎”可以写作“唐且”。

因此,“夏无且”就是“夏无雎”。

(一)用作连词。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
尽之际。

(《六国论》)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注意:“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

例释: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二)用作副词。

.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文言文虚词逐一精析学案:“且”
【且】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荆轲刺秦王》中的“且”读为“jū”,在古籍中,“且”字往往作为“雎”的通假字而作人名。

如“唐雎”可以写作“唐且”。

因此,“夏无且”就是“夏无雎”。

(一)用作连词。

.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
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③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

(《赤壁之战》)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让步关系,尚且,还。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④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注意:“且……且……”也是表并列,如“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中的“且搏且却”即此意。

5.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

例释: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
(二)用作副词。

.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