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电子手抄报(A3打印)
二十四节气---立秋(黑板报、手抄报素材)
二十四节气---立秋,立秋知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立秋时节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立秋后,早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这个时候,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习俗立秋节在周代,立秋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礼祀·月令》)。
到了汉代,迎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仪式上人们要杀牲畜来做祭品,天子要射猎,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临安岁时记》)。
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秋社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宋代诗人陆游的《社肉》:“社日取社猪,燔炙香满村。
饥鸦集街树,老巫立庙门虽无牲牢盛,古礼亦略存。
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就生动描述了秋社的热闹场景。
唐代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摸秋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盒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日摸秋。
”立秋之夜,未生育的已婚妇女在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里摘瓜摸豆,叫“摸秋”。
民间相传,若摘到南瓜,就容易生儿子;若摘到扁豆就容易生女儿。
晒秋立秋,果蔬日渐成熟。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晒秋”。
立秋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立秋-二十四节气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地支
二十四节气与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养生上主要可以指导四季养生,一提到四季养生,看过《黄帝内经》的人肯定都会首先想到《四气调神大论篇》的前四段,“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可见我们必须要有对应的时间观念,首先要会分清季节,其次分清月份。
四季有自己的名字,即春、夏、秋、冬,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是四季之始,这毫无疑问。
每一季节都可以分成孟、仲、季三个阶段,以春季为例,就可以分为:孟春、仲春、季春。
话说汉高祖刘邦原名为刘季,这个季就是季春的这个季,是老三的意思,刘季就是刘老三,刘邦是家中第三子。
同样,十二月也有自己的名字,这十二月的名字就是十二地支。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春三月为寅、卯、辰,夏三月为巳、午、未,秋三月为申、酉、戌,冬三月为亥、子、丑。
对应到节气上就如下图表:看了之后,可能有人有疑问,一年之际在于春,春为一年之始,从寅月开始,为什么十二地支从子开始呢?从上表可以看到,子月是大雪、冬至。
如果结合阴阳,我们有一句话叫“冬至一阳生”。
也即从子月的开始,阳气就开始孕育了,等到开春,已经是生发阶段了。
如果以人本身作比方,寅就相当于刚出生,而子就是相当于受精卵,丑是胚胎阶段。
春天是由冬天孕育出来了,所以民间的谚语“瑞雪兆丰年”就蕴含了其中的道理。
当然还有说法是关于历法,中华上古三朝,夏商周,都有自己的历法,夏历以孟春(寅)为岁首,殷(商)历以季冬(丑)为岁首,周历以仲冬(子)为岁首。
汉朝之后的历法都用使用夏历岁首,以寅为正月。
但现今整个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化还是以周文化为主,民间很多地方依然十分重视冬至,有“冬至大过年”一说。
故十二地支以子为首。
关于历法的一些浅识,小编下一篇再写。
二年级小学生立秋手抄报内容
二年级小学生立秋手抄报内容1.二年级小学生立秋手抄报内容立秋习俗:1、吃西瓜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
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凉糕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
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4、吃“福圆”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
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5、食小赤豆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
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7、悬秤称人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
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8、贴秋膘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
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
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9、立鳅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
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
二十四节气诗词立 秋
(1)二十四节气诗词·立秋路节气篇!【唯美图文】"name="image_operate_80371336810328923" alt="一诗一画路节气篇!【唯美图文】"src="/DownloadImg/2015/08/0 807/56883993_1"real_src="/DownloadImg/2015/ 08/0807/56883993_1"action-data="http%3A%2F%%2Fbmiddle %2F60d27f6dtbfd2649927f3%26690"action-type="show-slide">立秋西风飒飒金秋至,碧树萧萧爽气回。
玉露生寒添翠黛,路桐增色少尘埃。
时人感叹荣衰倏,墨客歌吟肃杀催。
惟有亲农心尚在,飘香五谷画图来。
秋" alt="二十四节气诗词·立秋"src="/DownloadImg/2015/08/0 807/56883993_2"real_src="/DownloadImg/2015/08/0807/56883993_2"action-data="http%3A%2F%%2Fbmiddle %2F001O5AcBty6UoEWZhQtb1%26690"action-type="show-slide">秋" alt="二十四节气诗词·立秋" src="/DownloadImg/2015/08/0 807/56883993_3"real_src="/DownloadImg/2015/ 08/0807/56883993_3"action-data="http%3A%2F%%2Fbmiddle %2F001O5AcBty6UoEYKiE048%26690"action-type="show-slide">一)【附录一】立秋节气古诗词《诗经》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节气手抄报第1篇1、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2、谷雨有雨好种棉。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5、谷雨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6、苞米下种谷雨天。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9、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0、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2、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5、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16、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7、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18、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9、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
20、谷雨鸟儿做母。
2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2、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3、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26、做瓦坯,红薯灰。
27、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2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29、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30、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节气手抄报第2篇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秋手抄报文字内容小学二年级
立秋手抄报文字内容小学二年级1.立秋手抄报文字内容小学二年级历史渊源: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管子》:“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
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还是很热,处暑节气后便出暑了,自处暑节气起暑气渐退。
立秋后,降雨、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一个转折点。
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
在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对农事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2.立秋手抄报文字内容小学二年级1、《诗经》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2、《诗经》匏有苦叶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深那么厉,浅那么揭。
有渳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
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3、《早秋客舍》杜牧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4、《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5、《一叶落》白居易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3.立秋手抄报文字内容小学二年级立秋的来历民间故事1、秋神蓐收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
蓐收左耳上盘着一条蛇,右肩上扛着一柄巨斧。
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
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着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诗经·斯干里》说: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PPT模板 (35)
02
立秋民俗
贴秋膘
贴秋膘的习俗应该是立秋及其之后的整个秋季习 俗中最为有名的,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大家都没 有什么食欲,体重减轻是非常正常的事,立秋之 后,天气转凉,大家食欲大开,不知不觉就会吃 得多,变得胖。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 算要在秋季进补,也不要乱补。夏季时因为多食 用寒凉性食物,导致脾胃偏虚,故而秋季进补应 该着重于调节脾胃功能,是不是大量进补高脂肪 类的食物,这样之后加重胃消化道的负担,出现 食欲不振的情况。
点击这里输入文本 进行编辑,点击这 里输入文本进行编 辑
中
秋
佳 节
文本
文本
点击这里输入文本进行 编辑,点击这里输入文
本进行编辑,
点击这里输入文本进行 编辑,点击这里输入文
本进行编辑,
文本
点击这里输入文本进行 编辑,点击这里输入文
本进行编辑,
文本
点击这里输入文本进行 编辑,点击这里输入文
本进行编辑,
中
秋
佳
节
编文里点
输
编文里点
输
编文里点
输
辑本输击 进入这 行文里
入 标
辑本输击 进入这 行文里
入 标
辑本输击 进入这 行文里
入 标
编本输
题
编本输
题
编本输
题
辑进入
辑进入
辑进入
点行文
点行文
点行文
击编本
击编本
击编本
这辑进
这辑进
这辑进
里,行
里,行
里,行
输点编
输点编
输点编
入击辑
入击辑
入击辑
文这,
文这,
文这,
本里点
二十四节气秋分手抄报模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十四节气ppt课件(图文)全文
肆 章 寒 露 HAN LU
寒露,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节。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 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 渐浓,蝉噤荷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 昼夜温差较大;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
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 雷并发出闪电。
肆 章
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正是人 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时,还有一种说 法,就是“三月节”。
肆 章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 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 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 21日交节。
肆 章
立 冬 LI DONG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 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 国幅员 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 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 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小 雪 XIAO XUE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 时为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 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 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肆 章
• • • • • • • • • • • • •
芒 立 清 惊 立 种小 大 立 寒 白 立 小 种 夏 明 蛰 春 田寒 雪 冬 露 露 秋 暑 大 鹅 忙 乌 阳 无忙 交 先 不 快 忙 不 家 毛 种 鸦 气 定买 冬 封 算 割 打 算 乐 住 粟 叫 转 例办 月 地 冷 地 垫 热 , , , , , ,, , , , , , , 夏 小 谷 春 雨 全大 冬 小 霜 秋 处 大 至 满 雨 分 水 靠寒 至 雪 降 分 暑 暑 不 雀 种 滴 沿 看要 数 河 变 无 动 在 着 来 大 水 河 节过 九 封 了 生 刀 伏 棉 全 田 干 边 气年 天 严 天 田 镰 天 。 。 。 。 。 。。 。 。 。 。 。 。
第七层二十四节气
第七层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一年中的十二个节与十二个中气,是中国古代易学文化的结晶。
《史记》中记载,我们祖先早在夏朝就用二十四节气来掌握农时了。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对我国天文学、气象学、时间学与物候学等知识的综合。
节气的含意分为四大类:1.表示寒来暑往气候的变化。
2.象征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
3.反映出农事物候的生长过程。
4.反映出雨雪降水的时期。
一、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其中制定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
二、象征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其中就制定出: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
三、象征一年四季物候农事,其中就制定出: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四个节气。
为了方便记忆:先贤们将二十四节气中每一节气抽一个字编成一首歌诀,只要能将此歌诀记住,你就会明白二十四节气的具体程序了。
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二十四节气在罗盘第七层盘面上的二十四节气是延顺时针向前排列的,它们与地盘正针二十四山的十二地支,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
因地盘十二地支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
如正月建寅,对应立春、雨水;二月建卯,对应惊蛰、春分;三月建辰,对应清明,谷雨等等,其余依此类推。
同时二十四节气与天盘缝针的二十四山也有对应关系,如艮为立春,寅为雨水,甲为惊蛰,卯为春分,乙为清明,辰为谷雨等等。
二十四节气在罗盘中主要是用于时空择吉。
取用于太阳到山、太阳到向、太阳到方。
这里所说的太阳到山,是指太阳运行坐山的相反方向,两者相差180度。
比如说太阳立春到艮山,那么经过十二个节气以后,它就自然转移到艮的相对方向坤方,所以,这个坤方对于艮山来说就是太阳到向。
总的来说,立春到山,立秋到向。
亥山乃雨水到山,处暑到向,其余以此类推。
太阳到山,太阳到向,还有太阳三合照。
这里的三合照,是指与二十四山每个山构成正三角关系的叫做三合照,比如说午山的三合照在寅方或戌方,未山的三合照在卯方或亥方,子山的三合照在辰方或申方。
小学三年级关于立秋的手抄报内容
【导语】⼿抄报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版⾯编排和美化设计可以尽情发挥学⽣创造潜能,是深受⼩学⽣喜爱的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培养学⽣学习兴趣,指导学⽣学习语⽂⽅法,培养学⽣综合能⼒的有效途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关于⽴秋的⼿抄报内容》,希望帮助到您。
【 ⽴秋习俗】 1、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也称为“咬秋”。
天津讲究在⽴秋这天吃西⽠或⾹⽠,称“咬秋”,寓意炎炎夏⽇酷热难熬,时逢⽴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秋这天吃西⽠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秋痱⼦。
在浙江等地,⽴秋⽇取西⽠和烧酒同⾷,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城⾥⼈在⽴秋当⽇买个西⽠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农⼈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棚⾥,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坐,抱着红瓤西⽠啃,抱着绿瓤⾹⽠啃,抱着⽩⽣⽣的⼭芋啃,抱着⾦黄黄的⽟⽶棒⼦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种丰收的喜悦。
2、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地神的⽇⼦,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秋后第五个戊⽇。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糕、饮酒、妇⼥归宁之俗。
唐韩偓《不见》诗:“此⾝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
”在⼀些地⽅,⾄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3、晒秋 每年⽴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了晒秋最旺季节。
晒秋是⼀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活在⼭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房前屋后及⾃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久之就演变成⼀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活⽅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今,全国不少地⽅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每年吸引数⼗万⼈去篁岭赏秋拍摄。
4、秋忙会 秋忙会⼀般在农历七⼋⽉份举⾏,是为了迎接秋忙⽽做准备的经营贸易⼤会。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课件PPT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 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卧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们在立秋这一 天,会选择一个阴凉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将过去,暑热难当无法安眠的日子即将过去, 天气慢慢转凉,可以好好安睡了。
➢ 食小赤豆。从唐宋时起,就有立秋之时食小赤豆的风俗。取7粒至14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 要面朝西,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节气风俗
吃秋桃
1
江浙一带,立秋这天,每人 都要吃上一个桃子,把桃核 留下来,等到除夕夜那天扔 到火中烧为灰烬,象征着来 年无灾无难。
吃“渣” 2
山东、四川等地区流行立秋 吃“渣”习俗,“渣”即用 豆末和青菜做成,有“吃了 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 不拉”的俗语。
立秋节气风俗
秋
他成谷常秋秋 们一子见收天
田
玩人、一,, 耍高糜些忙特
娱 乐
、,子青得别
做 戏 的 场 所 。
初 结 穗 儿 的 时
生 长 起 来 以 后
年 人 和 十 余 岁
不 亦 乐 乎 ! 但
是 秋 忙 前 后 ,
候,的忙农
,特孩中事
田别子也虽
间是,有忙
里包在乐,
正谷包趣秋
Hale Waihona Puke 是长谷,种、农挂好村象晒每
立秋节气风俗
洗秋澡
➢ 立秋这天,还有洗秋澡习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洗秋 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为立秋之后还会热上一段时间,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还会存在。
➢ 喝立秋水。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以免秋 天腹泻、闹肚子。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习 俗 活 动
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 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 秋天到来之意。
10
习 俗 活 动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 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 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4
简 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于 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 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 茂成长趋向成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在节气排列顺序上,处暑在立秋之后,秋 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末暑)才出暑。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小暑、大暑、处暑),“三暑”中 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 “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暑天比较长。
7
立 秋 三 侯
一候凉风至
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
大地上早晨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8
节 气
农 事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 成熟结果。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 节点。《尔雅》:“秋为收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 字》对“秋”解释:“秋,禾谷熟也。”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秋简介
立秋谚语气候特点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1、三伏加一秋,你也不种我也不收。
2、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儿起热。
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霜儿见。
4、雷打秋,冬半收。
5、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6、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
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
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
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
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