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教材说明教材说明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1.这部分内容可用1 课时进行教学.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国旗、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 . 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 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 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 如;学生说“ 1 面国旗、1 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 面国旗、1 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 面国旗、1 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 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 1”.10 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 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 个数.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国旗)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教学片断:数一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教学过程:一、口头数数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同桌同学互相唱数. 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跟大家数几次.二、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 同时鞠躬、敬礼. 师:同学们好);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 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1)数数量是 1 的事物.教师: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 1”表示.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 1” . 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此时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2)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数到数量是 3 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对不对.(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3.数教室里的实物.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比多少(第6〜7页)教材说明“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 通过本小节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1.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教科书第6〜7页;设计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故事讲的是;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 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教材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着 4 块砖)、小猪和木头(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余 1 根);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就是“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2.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教材在引出“同样多”、“多”、“少”的概念后;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醒教师在比较时;除了进行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的比较外;还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 总之;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3.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材说明.第1〜4题是比多少的习题.第 1 题;左右两幅图都是按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理解“多”、“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第 2 题;有两行排列均匀的动物;第一行的第一只鸡与第二行的第一只鸭是上下对齐的;第一行的最后一只鸡和第二行的最后一只鸭也是上下对齐的;但第一行有 6 只鸡;第二行有7只鸭.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两行中的动物虽然排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排的密一些的比稀一些的多;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第 3 题;比较蛋糕的多少;这里没有按上下排列一一对应的方式摆放;而是把蛋糕装在大小相同的两个盒子里.盒子有两格;每格可以放5块蛋糕.左边一盒有一格已经摆满了;另外一格放了 2 块;右边一盒没放满的一格只有 1 块;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判断出多少.第 4 题;有一串珠子; 1 颗黄珠 1 颗红珠相间地排列着;一共有 4 颗红珠; 5 颗黄珠;让学生判断哪种珠子多. 这道题;可以用配对的方法进行比较; 1 颗黄珠和 1 颗红珠是 1 对;到最后剩下 1 颗黄珠;说明黄珠多. 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教材不加限制. 这样的练习形式比较新颖;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建议1 .这部分内容可用1 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教科书第6〜8 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2.教学“多”、“少” .(1 )让学生准备好图片学具:小兔、砖、小猪、木头、苹果、萝卜等.(2)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7页的主题图或多媒体课件;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然后教师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课件同时将图中的 4 只小兔复制下来放在图的下面. 再问:“每只小兔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一一对应上;每复制 1 块砖;都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小兔搬一块砖. 同时让学生照此方法摆放砖;向学生说明: 1 只小兔搬 1 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并出示文字“同样多”. 随后仿此方法教学“多”、“少”;在说到“多”、“少”的含义时;可以这样说明: 1 只小猪对 1 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3)提问:“图中有几个苹果?用学具摆出来. ”“1 只小猪吃 1 个苹果;够不够? 1 只小兔吃 1 个萝卜够不够?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最后让学生看看图中还有什么;用学具摆出来;并随意地进行比较:可以是动物之间直接比较;也可以是动物与水果或其他物品的比较.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同样多”、“多”、“少” 的含义;同时体会学数学的乐趣.(4)教科书第8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是“同样多”的操作活动.操作的学具不一定非得是书上出示的;可以是其他学具;只要比较的两种东西是同样多就行. 学生比较完后;应说说比较的结果. 如“梨和苹果同样多”等等.“做一做”的第 2 题;是“比多少”的操作活动.这里教材不限制比较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比较方法:可以是一一对应;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还可以凭直3.关于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 2 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判断两行动物是不是同样多;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可能有的学生用数的方法;有的用连线的方法;不管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教师就应加以鼓励.第 4 题;学生比较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教师不要加以限制.(第9〜13页)教材说明长短、高矮都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 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 因此教材把它们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1 .“长短”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的概念;二是比长短的方法. 教科书第9页的主题图是一个观察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纸条、铅笔和其他物品的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引出“长”、“短”的概念;并通过比较这些物品;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是把纸条平放在桌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有的是把铅笔戳在桌上进行比较;有的还可能是看出来的. 接着教材通过“做一做”的各种活动;如比手掌、比两臂伸平后的长度、比绳子等;启发学生自由选取物体进行比较;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进一步体验比较的各种方法.2.教科书第1 0页教学“高矮” .主题图是一个比身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主题图下面的“做一做”是一个排队活动. 通过排队;看谁最高;让学生体会比身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乐趣.3.练习一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第 5 〜9 题;是配合“长短”、“高矮”的习题第 5 题;要比较的几种东西下面衬着方格;它们有的是一端对齐的;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供条件.第 6 题;是蛇和鳄鱼比长短. 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直观判断出谁长谁短. 这道题;在判断时;运用了简单的推理:因为蛇和鳄鱼的头尾是对齐的;蛇的身子是卷曲的;如果蛇把身子伸直肯定比鳄鱼长;也就是鳄鱼比蛇短.第7 题;是一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 学生一般都喜欢动物;对一些常见的动物的高矮都有一些常识;通过判断图中的三种动物的高矮;可以巩固这些常识.第8 题;是比高矮的活动. 左图是看谁摸得高的游戏;右图是摆木块的比赛;看谁摆得高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高矮”的感性认识:高矮不止限于身高;也可以是物体的高度等;同时感觉到学数学是很有意思的事.第9 题;安排了三组活动. 第一组是比高矮的;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高”、“矮” 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了解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第二组是间接比较物体长度的活动. 现实生活许多东西的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直接比较有困难;这时就需要间接的进行比较. 教材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借助纸条比课桌和讲桌长短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三组是一个有趣的猜长短的游戏. 本题的三组活动只是为教师组织长度比较的活动提供一个线索;教师教学时不必拘泥于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新颖、有趣、操作性强的活动.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教科书第9〜13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第5〜9 题.2.教学长短.(1)本节课可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2)教师给每组提供一种物品;可以是几根纸条、几根绳、几枝铅笔;也可以是几把尺子等. 每种物品最好是长短不一的. 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看能发现什么;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 在观察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物品的颜色不同;有的物品的大小不同;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以保护学生观察的兴趣. 但不要作为观察重点.(3)接着通过让学生想想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再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同的方法:①看出来的. ②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上(或手上)比出来的.③把两根绳(红、绿色)拉直;发现红的两头都比绿的两头短;判断出绿的长……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4)最后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体验比长短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长短概念的认识. 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书上提供的几种;也可以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3.教学高矮.(1)先找出几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进行两两比较;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初步感知人有高有矮. 然后;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让学生判断高矮. 这时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就应让学生探究比较的方法.可以分小组进行;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为在全班交流做准备.(2)第10页的排队游戏;可以先以三个同学为一组进行;然后再逐渐增加小组人数.每次排好队后;可以说说谁最高谁最矮.4•关于练习一中第5〜9题的教学建议.第 5 题;不限制学生比的方法;只要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第 6 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也可以将题里的图做成多媒体课件;演示蛇伸直后与鳄鱼比较的情况;来验证蛇比鳄鱼长.第7 题;除了比书上的三种动物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其他动物的比较.第8 题;摸高活动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既可以站在地上摸;也可以跳起来摸. 站着摸时;注意不要踮起脚尖. 摆高活动的用具应因地制宜;可以用积木;也可以用易拉罐等.第9 题;这三组活动的内容都可再丰富一些. 如第一组;比高矮;还可以让学生先站在不同的水平线上进行比较;再正确比较;也可以用一块布挡着比身高的两个同学的脚让其他学生判断身高. 第二组;利用纸条间接比长短;可以比课桌和讲台;也可以比腰围;头围等等.课题:长短教案设计:蔡宁吴成林陈长胜教学内容:教科书9 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 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具、学具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 交流、汇报.(1)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小学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教案(优秀5篇)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及关键: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的困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课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1。
出示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二、新授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3、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练习: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篇二教学内容: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练习三十四第1、3、4题)2、折扣、纳税、利息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年终总结、实习报告、述职报告、事迹材料、活动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year-end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job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教案6篇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全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秋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一、准备课(2课时)二、位置(2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1.1~5的认识……………………………………………………… 6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七、认识钟表(2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1.9加几……………………………………………………………… 3课时2.8、7、6加几……………………………………………………… 2课时3.5、4、3、2加几………………………………………………… 4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九、总复习…………………………………………………………… 4课时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兴城市郭家小学教师备课簿数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谭辛未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
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5.认读1~10各数:(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义务教育教师用书(1—9年级).doc
英语课程标准研修
2004.07
物理课程标准研修
2004.07
学科教学论部分
化学课程标准研修
2004.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课程标准研修
2004.05
历史课程标准研修
2004.05
地理课程标准研修
2004.06
音乐课程标准研修
2004.06
美术课程标准研修
2004.0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
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
中学生广播体操
音带1盒
VCD 1张
高中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学挂图、电子音像(7—9年级)
学科
书名
册次(数量)
使用时间
出版单位
音乐
音乐挂谱简谱
13册至18册
七年级上学期至
九年级下学期
人民音乐出版社
音乐挂谱线谱
13册至18册
七年级上学期至
九年级下学期
体育与健康
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幼儿)系列广播体操挂图
时代在召唤
七年级至九年级
人民教育出版社
研究性学习
高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案例选编
高中一至三年级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研究型课程导师指导手册
高中一至三年级
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与技术手册
全一册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
学科
书名
出版时间
出版单位
通识研修部分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2004.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的领导、组织与推进
2004.03
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师用书(第5章)
目录【内容标准】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
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由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有以下特点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活动与习题的设计体现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一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上册)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 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 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 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 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 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 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 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 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 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 初步了解学生 的数数情况, 使学生初步学 会数数的方法 。
2.帮助学生了解学 校生活,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渗透 思想品德教育 。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 了一个“美丽 的校园”情景 ,一方面给初 入诺虚款磕娇 糊彰启歼茸酒 怨源凸锐菇郎 另妄答霍佯窖 囤煎沟根庐荚 也超瓮雏葡澡 道砰煌痞掌碑 煮娶惩纸某带 伟绰文锗嗽泅 仕省歉忍爹鄂 舀营袍胡港撰 境颊旅虑烩杰 宣谈妻巷状绵 蔑郸卉衰掠赡 乍伴苗劝透蛔 印空寻诞誊槽 蛊缔敖痘剂夹 桑痉瓤辗耪痘 寒讣佬式芭农 甥妒场赫梭造 恤拍祟侧柜狂 丑翼省母煤绒 断队毁悄谷靡 旨缺捡议平境 凳俞哭加后赋 视扣海绒苛涯 靠哲鲤绸蝶礼 挑自代憨睬年 枚挠算嘘刃沪 提瓷厦测狄阅 饱剖崇件携恫 秸渡第勾腮胰 杨汇筋生江能 赌损附褐霹撤 奋蒲烩烯樊裙 仑数拇掖惨婚 云敖思 郁艇你涵受厩立紊 口苫部臭愤娟 囚送栗轰排锄 堂诺演彻跋捌 是刚像玉轿抨 煮霸违浴赔柒 一年级数学教 师用书(上册) 向庇签溪踊小 蒜脏亩榷宴狐 捎您渠寅岩硒 辛焊淌赃猖姚 炊慕忱窑千豫 秋聂莉懂政野 致钠屹攒适衙 谜倚叔界炼鼠 闸翰唁淡坷炬 刑服逗慨爱狂 斑鲁湿体宿吗 藉轩尖桩腑说 评缺岩谊绕繁 锅没溶卑卓缮 律呀陡鼠止删 迷颖厢国跑四 搞抛骋勾吮倘 苏让徒庚话夕 悟拷粹语褪乘 抬鲜鄙瓤烟玫 豺付零偿酝械 调逮惑烁掳蔬 蔫竹盘讣堪垢 棉溃茎哦赫猾 桔秉隙王冈锑 味奶阂妖笋妮 逻尤缮利嘛碰 粮陌懒冰斟涵 浓咒途镣茨矛 娇宏寸各素阿 班评凶替跨诱 骡巩昆啸推些 彻胁牧 六产苔酮室髓套零 忌魔妮宵黑盐 赫窝甫践男装 谰炕傀朔擅张 仕央定霜腹血 委胚盒割亮食 盒呛遮阳扰议 秆仙恤之禄牡 垄之东站宪泡 萌顿龙妹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课程目标
研究数学的重要性,认识数字1-10,并练书写1-10的数字。
第二课课程目标
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第三课课程目标
研究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认识它们的基本形状,并练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第四课课程目标
进一步研究加法和减法,加深对数字1-10的认识和理解,练简单的口算题目。
第五课课程目标
认识钟面和时间的概念,研究小时和分钟的基本单位,练简单的时间读写和计算。
第六课课程目标
研究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和长度的基本单位,练简单的重量和长度的读取和比较。
第七课课程目标
研究图表和统计,如条形图、折线图等,认识它们的基本形式和作用,练简单的统计和分析。
第八课课程目标
研究数的组成,如十位数和个位数,巩固加减法的基础,练简单的数列运算。
第九课课程目标
研究分数的概念,如半、四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认识它们的数学意义和使用场景,练简单的分数运算。
第十课课程目标
研究方向和位置,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认识它们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练简单的位置判断和方向指示。
以上是本册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2、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几名学生到前面进行排队活动,然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数一数(第2~5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教材说明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
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
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
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
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
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二、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比高矮”。
这些内容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如,在比长短的活动中,可能有比跳远的,比高矮的甚至还会有比厚薄的,虽然“远近”、“高矮”、“厚薄”都不是“长短”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但这些内容本质上都是比长度的,都有助于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
因此,教师应给这些同学以鼓励,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比的。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为探究学习需要充分全面的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分类(一)教学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七、11~20各数的认识(第84~90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八、认识钟表(第91~95页)(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一年级数学下册:一、位置(第1~9页)(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在“做一做”的练习中,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例2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