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祝福》预习导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及答案

1.2祝福第一课时【开卷有益】1.古诗赏读(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赏读:对千夫所指的民贼怒目而视,对孤弱的幼儿甘愿俯身做牛马。

表现了鲁迅对敌斗争、对弱者关爱的精神。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赏读:把我的拳拳爱国心向天上寒星表达,虽然不被察觉,但我仍要把一腔热血献给祖国。

2.成语积累(1)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2)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3.名句积累(1)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知识储备】1.走近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字,中国现代伟大的、、,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

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篇。

也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选自《彷徨》中的唯一一篇。

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祝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 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课时分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是本文学开篇,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性认识和对重要词汇、句子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为后续的文本分析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知文本整体语感,体验文学之美。

2.理解文中重要词汇的含义,建立词汇体系。

3.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提高对文学的感知能力。

4.了解文学背景和作家生平,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感知文本整体语感,体验文学之美。

2.理解文中重要词汇的含义,建立词汇体系。

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提高对文学的感知能力。

2.了解文学背景和作家生平,为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1.朗读体验法2.词汇讲解法3.短文分析法4.讲述法教学工具:1.教师PPT2.词汇表3.文学背景材料教学过程:Step1:开篇导入老师播放一段与文学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营造出文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Step2:课前预热教师让学生朗读全文,感受文本整体语感,体验文学之美,让学生发表个人感受。

Step3:词汇讲解1.讲解“祝福”一词的含义2.分析“伸手不见五指”的比喻3.讲解“大名鼎鼎”和“白发苍苍”的意义Step4:句子分析1.分析“在这条小河边的石阶上,曾经发生过一件颇有些传奇色彩的事情”这句话的意义。

2.从“祝福”、“伸手不见五指”、“白发苍苍”这几个关键词入手,分析下面两句话的意义:“她那年已经六十有余,尽管生活还是那样的艰难,但是,她总会想起那个曾经祝福过她的灵魂”。

和“当时,她的心情如同天上的明月,高悬在夜空,就像她身边的稻田一样,万里无云,清澈透彻”。

Step5:文学背景和作家生平简介教师简要介绍文学背景和作家生平,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

Step6:课后作业1.背诵老舍《祝福》2.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总结:本节课注重让学生感知文学的整体语感,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为后续的文本分析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祝福》预习导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祝福》预习导案导学案

第2课《祝福》一、课文资料链接:1、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把下面鲁迅先生的一首诗补充完整。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邀鲁迅钦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

郁达夫对鲁迅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对答。

郁达夫打趣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席散之后,鲁迅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这首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是鲁迅旧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干夫指,俯舀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谈谈对题目的初步认识二、课前自主探究:1.小说的结构情节按照怎样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2、概括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的命运变化起伏。

3.小说用倒叙手法有何特殊的表之效果《祝福》在小说交待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之后.先就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沦为乞丐.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把结局放到开头叙述的作用:答:①在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增强吸引力。

②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揭示社会矛盾。

③突出人物悲剧命运,揭示主题。

三、课文内容精讲: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有哪些?答:《祝福》的环境描写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选修课,文学欣赏与鉴赏需要我们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小说《祝福》是一篇读来令人深思、感慨良多的作品,下面介绍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与主题。

2. 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3. 学会提取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概括性语言。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祝福》的作者与背景介绍2. 《祝福》的故事情节3. 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与阐释4. 文学鉴赏:人物塑造、描写手法、语言运用等5. 小说主题的探讨与评论三、教学过程:1. 静态阅读:让学生用10分钟阅读小说《祝福》,要求细读和静态欣赏。

学生只有在了解故事情节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2. 解读小说:当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之后,要对小说进行解读。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在小说中要讲述什么?(2)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3)不同人物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什么?(4)小说中的方法和手法有哪些?(5)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考如何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小说。

3. 讨论小说: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方法来解释小说,然后让各小组相互讨论自己的理解与见解。

学生们可以就小说的某些方面进行辩论和讨论,比如:故事情节,人物描绘或文字描写等。

4. 比较小说与现实:透过小说,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某些缺陷。

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以及其影响。

5. 文学鉴赏:学生可对小说的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使用、情节的编排、氛围的渲染、结构的布局等。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祝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祝福导学案

2 祝福本课话题——同情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

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本应对祥林嫂赋予同情心的鲁镇人,拿出的不是同情心,而是用揭露祥林嫂的伤疤来作为他们生活的调味剂。

这就更进一步表现出当时社会中同情心的稀缺。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同情心,是人类美好而善良的情感,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它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它又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

同情心,让阴霾的天空阳光灿烂;同情心,让受伤的心灵感受抚慰;同情心,使弱小变得坚强;同情心,使卑微变得伟大……1.杜甫忧民杜甫用利剑一般的笔抒写百姓的辛苦贫困,用火一般的诗篇燃尽封建制度的腐朽。

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同情心,用人生的力量高喊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强音。

2.法国人培养孩子同情心法兰克福的一个孩子粗暴驱赶上门乞食的流浪者,家人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严肃、耐心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同样享有人的尊严。

孩子从中明白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尼采同情是你所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

——马尔登真正的同情,在忧愁的时候,不在快乐的期间。

——冰心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

——孟德斯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悚.然( ) 俨.然( ) 忌讳.( ) 尘芥.( ) 荸.荠( ) 山墺.( ) 草窠.( ) 驯.熟( ) 讪.讪( ) 怔.怔( ) 渣滓.( ) 唾.弃( ) 窈.陷( ) 惴.惴( ) 歆.享( ) 牲醴.( ) 蹒跚..( )( ) 踌蹰..( )( ) 【答案】 s ǒng y ǎn hu ì ji è b í ào k ēx ùn sh àn zh èng z ǐ tu ò y ǎo zhu ì x īn l ǐ p án sh ān ch óu ch ú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拓⎩⎪⎨⎪⎧朱拓.( )开拓.( ) (2)削⎩⎪⎨⎪⎧瘦削.( )刀削.面( ) (3)间⎩⎪⎨⎪⎧中间.( )间.或( ) (4)更⎩⎪⎨⎪⎧少不更.事( )更.加( ) (5)笼⎩⎪⎨⎪⎧笼.罩( )囚笼.( ) (6)槛⎩⎪⎨⎪⎧门槛.( )槛.车( ) (7)剥⎩⎪⎨⎪⎧剥.豆( )剥.削( )(8)炮⎩⎪⎨⎪⎧炮.烙( )枪炮.( ) 【答案】 (1)t à tu ò (2)xu ē xi āo (3)ji ānji àn (4)g ēng g èng (5)l ǒng l óng (6)k ǎn ji àn (7)b āo b ō (8)p áo p ào2.语境辨析法(9)为了便于监.( )督学生读书,国子监.( )还把教师的办公室设在教室旁边,这样的布局浸透了“看管”学生的传统。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重点难点】(1)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

(2)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知识导学】1.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是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所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对妇女的各种压迫尤为惨重。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

“五四”运动前后,复古主义者在报刊上公开鼓吹“节烈”,经常刊登颂扬“节妇”“烈女”的记事和诗文。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当时被迫牺牲于所谓“节烈”的妇女很不少。

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

1924年前后,他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坚壁清野主义》《寡妇主义》等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对此进行批判。

早在1918年,鲁迅就发表了题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对压迫妇女的封建节烈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鲁迅认为,中国女子,只要戴上不节烈的罪名就除不掉,只有被这顶大帽子压死完事。

他说:“据节烈为本,将所有活着的女子,分类起来,大约不外三种:一种是已经守节,应该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去);一种是不节烈的人;一种是尚未出嫁,或者丈夫还在,又未遇见强暴,节烈与否未可知的人。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祝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祝福》教案

2.祝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2、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劳动妇女低下社会地位和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环境等),小说所表现的具体内容等。

教学难点:能力目标:欣赏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鲁迅小说的讲课方法思路模式,尽量在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中凸显自己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小说教学。

甚至发展会写小说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出示封例图片)这是祥林搜,她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祥林嫂,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本文写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

二、学生速读,并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有关祥林嫂的哪些事情?三、文本研读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板书:情节、人物、环境2、谁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情节?(根据文本逐段落实内容)明确:序幕(1—2) 鲁镇的年底结局(3---33)祥林嫂带着“疑惑”死去开端(34—53)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发展(54—65)祥林嫂被抢被卖(改嫁)高潮(66—111)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尾声(112)鲁镇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3、我们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画完整必须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写手段有哪些?板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细节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性格特点。

一、复习回顾,完成下面相关练习。

(导学)
1、鲁迅的主要代表作品。

①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6部
⑤翻译作品: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找出文中三次描写祥林嫂外貌的语段,完成下表。

(导思)
三、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地方,完成下表。

(导思)
四、训练反馈,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导练)
1、运用本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试着写一段刻画其形象性格特点的文字,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2.《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重点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生前出版小说集三部、散文集两部、杂文集十五部、通信集一部,文学史著作两部。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背景资料《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

小说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全实现,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

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

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

《祝福》就是在这种探索下产生的。

【课前预习】钝.响()陈抟.()悚.然()踌蹰.()负疚.()俨.然()桌帏.()草窠.()蹙.缩()歆.享()牲醴.()搭讪.()唾.弃()烟霭.()镯.子()一瞥.()窈.陷()渣滓.()【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祥林嫂是否对生活做过反抗?结合课文总结这一人物形象。

《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高一必修三)

《祝福》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高一必修三)

【学习目标】
1、积累字音、字形,了解作家、作品及文章背景。

2、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了解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
1、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

2、赏析文中倒叙手法及其作用。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法。

2、学生小组讨论。

预习案
【预习内容】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专集;
二、背景介绍
《祝福》写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彷徨》的第一篇。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的《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三、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并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四、学生课前认真、细心默读文章,在文章圈点、勾画,并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祝福》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预习作家作品以及文中重点字词预习内容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少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写下来汇总到各学习小组组长手中,由各组组长挑选疑问最多的问题交给老师。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学习重难点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方式?点拨:2、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点拨:3、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点拨:4、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并标示在课文中相应位置。

情节内容记叙顺序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探究二、本文什么地方给你感受最深?说一点理由。

点拨:开放话题畅所欲言1、有人说祥林嫂“没有春天”,你认为呢?试以课文为依据简要说明之。

点拨:祥林嫂也有过“短暂的春天”。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点拨:三、反思总结(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高一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高一必修三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祝福》学案5
北京市第一五四中学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会祥
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学习重点: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情节,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自出文学常识(提示:从作家、作品角度出题,题跟答案用不一样颜色的笔写出来)
2、标读词语中加点字。

⑴、朱拓()(2)、渣滓()(3)、炮烙()()(40)、踱步().....
(5)、唾弃( ) (6)、暂时()(7)、歆享()(8)、钝响()(9)、间或()(10)、.....
悚然( ) (11)、踌蹰()()(12)、不更事()(13)、尘芥()(14)、脸颊()......
(15)、荸荠( )(16)、驯熟()(17)、桌帏()(18)、咀嚼()(19)、拗不过()......( 20)、蹙缩().
二、研读共品
1、快速浏览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序幕:鲁镇准备祝福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思考:。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三维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一、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4、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二、合作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年谱。

三.布置作业:1、以“__________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

字数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效率如何?还有哪些不懂?《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2.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祝福》一、课文资料链接:1、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把下面鲁迅先生的一首诗补充完整。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邀鲁迅钦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

郁达夫对鲁迅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对答。

郁达夫打趣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席散之后,鲁迅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这首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是鲁迅旧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干夫指,俯舀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谈谈对题目的初步认识二、课前自主探究:1.小说的结构情节按照怎样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2、概括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的命运变化起伏。

3.小说用倒叙手法有何特殊的表之效果《祝福》在小说交待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之后.先就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沦为乞丐.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把结局放到开头叙述的作用:答:①在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增强吸引力。

②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揭示社会矛盾。

③突出人物悲剧命运,揭示主题。

三、课文内容精讲: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有哪些?答:《祝福》的环境描写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

小说三次写到了“祝福”。

这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了起来,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场景中,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这样的交代,告诉了人们,辛亥革命之后,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千年来女性的地位问题和压在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依旧。

这样的环境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与人物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更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初到鲁四老爷家的祥林嫂还能“享有”预备福礼的辛劳,可到了后来,就连这点辛劳的权力也都失去了。

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

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反衬,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2、文本祥林嫂刻画最成功的是哪几个片段,你为什么欣赏?祥林嫂初次来鲁镇时,还很年轻,“顺着眼”,是一个本分的农村寡妇的形象;第二次来鲁镇时,容颜衰败,眼中还带着泪痕,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了,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而临死的祥林嫂,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眼睛也只是机械地转,“没有了悲哀的神色”,没有了生命的活力。

她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毁了。

作者写祥林嫂这样的变化,主要是表现祥林嫂在精神上所受的迫害。

3、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哪一个是主要原因?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毒害是主要原因:小说的环境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

冷漠的社会环境,与祥林嫂人生悲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作品的批判锋芒也蕴藏在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之中。

鲁四老爷是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

政治上,他迂腐、保守,一见“我”,就大骂新党.顽固地维扩封建制度,容不得—切变革,思想上,他反动、顽固,尊崇孔孟之道和封建理学,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道貌岸然,伪善自私,冷酷无情。

其他人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

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

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四、重难点解析: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的含义?1、从小说的描写来看,开篇描写祝福,中间也多次写到祝福,结尾又以祝福的景象来结束,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就是“祝福”这是以事件来命名,题目起线索作用。

2、小说中虽重点写了祥林嫂这—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但这个人物是由“祝福”这个事件牵动出来的。

只有把她不幸的命运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示旧中国社会“族权、神权和夫权”思想在她一生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揭示触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礼教害人、吃人的本质。

3、把她的一生放在“祝福”的喜庆环境中,更能起到对比的作用,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突出人物命运的悲剧。

五、典例鉴赏:1.典型形像鉴赏(1)祥林嫂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

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

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

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

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

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

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

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

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2)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封建统治,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

他思想上反动,尊奉封建伦理道德。

他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他厌恶祥林嫂是个寡妇,支持婆家把她抢回;他冷酷地打击祥林嫂,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准她沾手,祥林嫂死后还骂她是“谬种”。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元凶。

(3)小说中的“我”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

对祥林嫂提出的“灵魂”的有无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其软弱无能的一面。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4)柳妈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在旧社会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形象。

她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又怀着善意把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她相信天堂、地狱之类的邪说,所以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态度。

至于她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让她跳出苦海,并不是要置祥林嫂于死地,只是结果适得其反。

虽然鲁迅先生在描写中对柳妈也不无微词,如写她讪笑的样子蹙缩得像一个核桃似的脸和煞有介事的诡秘神气等,都流露出对她的厌恶之感,但从总体上看,她还是同情祥林嫂的。

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火坑,这就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

这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2.典型环境描写鉴赏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的描写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这两种描写是相辅相成的。

(1)自然环境描写《祝福》的自然环境描写充满了沉郁的色调,表达了悲哀的感情。

老舍先生说过:“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

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

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祝福》正是这样,特别是描写祝福景象的文字,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

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很值得欣赏。

比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中的“灰白色”“沉重”“晚云”“钝响”;“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中的“阴暗”“烟霭”“乱成一团糟”。

写的是新年的景象,却全无欢乐气氛,色彩非常暗淡,情调十分悲哀,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

(2)社会环境描写①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不但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的好生活。

制作“福礼”的是女人们,可“拜的却只限于男人”。

而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

显示出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这样,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就揭示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场面的描写。

祝福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在祝福活动中,封建伦理思想也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在祝福中干活的权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