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开发
浅论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先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但“要开发就得先开发人力资源”已成为基本共识。
一、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
要性
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源是与自然资源或物力资源相对应的、以人的生命机体为载体的社会资源,是指在一定领域内人口所拥有的劳动能力(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文化精神面
貌)。人力资源开发是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人力资源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和过程。它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前提,包括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管理以及人才的发展、培养、使用与调剂等诸多环节,通过政策、法律、制度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挖掘人的潜力,力求人尽其才、才尽所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素质,挖掘潜力,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
在现代社会知识、信息、技术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它们的生产、传播、应用,都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
和人才的竞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S.G.贝克尔认为:“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
1、人力资本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本”。
人力资源通过开发转化为人力资本,因为经济增长离不开三个重要的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资本。资本又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通过厂房、机器、原材料以条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力资本是对人本身投资以后,通过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智力、体力、技能等以动力作用表现出来,它具有资本和人的
双重特性。人力资本具有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率。用舒尔茨的话来说就是: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以及原始的劳动,对于发展较高的生产率的经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技能、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体力劳动者数量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而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基本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产物。
2、人力资源开发能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源是“活”的主动性资源,与其它经济资源不同,人力资源是具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意识的人所拥有的
创造性劳动能力。一切物的因素都要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利用。特别在当今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在操纵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可以改善直接生产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使同一劳动者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吸收更多的劳动资料,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创造更多的技术发明,并同时作用于直接生产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从而有多方位的生产增长和经济效益。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己经使人们越来越感到在现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
都不是低素质的劳动者所发明的,而是那些具有深厚的知识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发明的,只有他们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较易代替低质量的人力资源,而低质量的人力资源则难以甚至不可能代替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人才开发正是把培育这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作为重点。
3、人力资源开发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产业结构的不同直接反映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在其产业结构中占重要地位,而发展中国家以第一、二产业
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比例甚小。这种差别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发达程度是分不开的,只有培养更多更好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才能推动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的高度发展,才能推动科技进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
最后,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广泛,内容丰富,总的来说可概括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者的统一。三者能否统一,则取决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即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控
制能力。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西部地区有优良的传统,有吃苦耐劳、朴实善良的人民,但由于西部地域辽阔,人居分散,再加上自然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发展缓慢、人才比较缺乏等原因使得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不能与经济大开发相适应具体来说,目前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如下:
1、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人力资本存量低。
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者素质不高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部不识
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数的比重为39.5%,高出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高出东部地区11个百分点;少数民族聚居区,文盲、半文盲比例远远高于汉族地区,西藏的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比例为61%,青海为42%,甘肃为32%;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东部地区,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八十年代水平:内蒙古、青海、宁夏、贵州、云南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72年、4.41年、4.87年、4.15年、4.14年,而东部地区为10.8年;西部地区小学毕业生约有10%-15%离开学校,初中毕业生约有50%-65%离开学校,职业学校平均在校生仅有620人,低于东部830人的规模,每万名人中普通中专
和职业高中在校生只有58人东、西部比例为2:1,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西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制约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在就业人口中高层次人才的比例明显低于东部,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10;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中,只有15%集中在西部。
2、西部地区人口身体素质低,劳动力人口过剩。
西部地区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5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8%,人口约2.85亿,农村人口多,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1998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