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重点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重点

第三章行政法律关系本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包括(1)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3)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分类;(4)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5)行政法律关系的运动,包括行政法律关系运动的条件和原因,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界说法律是用以调整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一经法律调整必然形成相应的法律关系,不同的部门法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据此形成不同的部门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规范的社会形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进行行政法研究的客观基础。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①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关系一经行政法律规范调整,便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政法律关系。

因此,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调整和确认,而在行政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由此可见,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行政法律关系是在实现国家行政职能过程中发生的,与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并非全部都是行政法律关系,只有那些受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行政关系才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所以,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与行政关系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第三,行政法律关系是发生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征,即包括权利义务的主体与客体和法律关系之间的权利义务等基本要素。

行政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规范调整行政关系的结果,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行政关系并不等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严格的区别: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体现国家的意志,而行政关系属于物质社会关系。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二)2024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二)2024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二)引言概述: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它是行政法的核心概念,对于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展开,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特点与职能2. 行政对象: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3. 行政行为: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与合法性要求4. 行政法律关系的时间性与地域性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特点1. 上位性与强制性:行政法律关系与合同法律关系的区别2. 公益性与公序良俗:行政法律关系的社会意义与法律保障3. 法定性与自治性: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与行政自主权的平衡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与效力1. 行政法律关系的具体形成方式:行政许可、行政监管、行政裁决等2. 行政法律关系的效力类型与适用范围3. 行政法律关系的生效与失效条件与程序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维护与救济途径1. 行政法律关系的维护主体与方式2. 行政法律关系的争议解决方法与程序3. 行政法律关系的救济途径与程序:行政申诉、行政诉讼等五、行政法律关系的发展与变革1. 法治化进程下的行政法律关系变革2. 信息技术对行政法律关系的影响与挑战3. 国际合作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趋同与差异总结: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它构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具有上位性、强制性、公益性等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与效力、维护与救济途径以及发展与变革都在不断地演变和适应社会实践的需求。

了解和把握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和特点,对于规范行政活动,保障行政主体和行政对象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法名词解释与问答

行政法名词解释与问答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向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主要有:行政规范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理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司法权等。

5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6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了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以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村子。

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7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2)法律。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均有权制定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市(深圳、厦门、汕头、珠海)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3篇)

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行为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行政法律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本文将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权利义务等方面对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进行阐述。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1. 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行政权力、承担行政责任、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

在我国,行政主体主要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等。

行政主体在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中具有以下法律地位:(1)行政权力的行使者: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行为。

(2)行政责任的承担者: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如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行政诉讼的被告: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作为被告,应依法承担举证责任。

2.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行为直接涉及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中具有以下法律地位:(1)行政行为的接受者:行政相对人接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如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行政争议的参与者:在行政争议中,行政相对人有权陈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参与争议的解决。

(3)行政救济的申请人:行政相对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寻求救济。

三、行政行为的法律关系1. 行政行为的定义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现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单方面、具有强制力的行为。

2. 行政行为的法律关系行政行为在法律关系中具有以下特点:(1)单方面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单方面作出的,无需征得行政相对人的同意。

(2)强制性:行政行为具有强制力,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

(3)效力性:行政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对行政相对人和其他相关方具有约束力。

四、行政案件的权利义务关系1. 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1)权利: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享有对行政相对人的调查、检查、处罚等权利。

行政法考试试题

行政法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5分)1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2.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3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和行政职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4 . 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5 .我国《立法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6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7 .行政合同缔结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选出并且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每题2分,共10题,20分)1 .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

A . 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B . 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C .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D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2 关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

A.两者是径渭分明的B .合理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是否适当问题C .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D . 合理性原则适用于一切领域3 . 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 ) 。

A.行政调解 B .行政立法 C .行政奖励 D .行政处罚4 .以下主体不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B ) 。

A.国务院 B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C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D .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办事处5 . 行政授权的依据是( C ) 。

A.法律 B .法规 C . 法律法规 D . 规范性文件6 . 以下不属于行政相对方义务的是( C ) 。

A.服从行政管理 B .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 C .参与听证 D .遵循法定要求7 . 以下行政行为属于双方行政行为的是( D ) 。

A . 行政处罚B . 行政监督C . 行政许可D . 行政合同8 .以下监督检查,不属于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监督检查的是( D )A.层级监督检查 B .书面检查C .抽样检查D .自检制度9 .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应用最普遍的国家是( B )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名词释解释: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5、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7、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用权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8、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9、层次制与职能制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10、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

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11、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法律基础与实务之行政法

法律基础与实务之行政法
它们的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行政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国家组织(非行使职权状态下)
社会组织
行政相对人
中国公民
外国组织和外国公民
实践与思考:
行政执法人员大多身着制服,这与他们执行 职务的行为有关,代表着他们代表国家行使职权 的身份和权力。执法人员张某,身着制服,来到 李某开的发廊理发。理完发,张某示意李某不要 向他收费,李某不允,并因此与张某争执起来。 张某一时火起,竟然出拳将李某打伤。
法律基础与实务之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自己的名
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的范 围除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机构外,还包括法律、法规授 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二、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或称行政权,是指国家宪法、法
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 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的行为,如行政立法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结果不具体涉及某人某事,而是普遍适
用于其欲规范的所有对象。由于,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 具有抽象性,所以,抽象行政行为可以长期地、重复地 发生法律效力,因而具有普遍约束力。
2、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人或特定事采取具体 措施进行处理的行为。此类行为针对特定的对象,其结果直接 影响行为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只能一次性发生法律效力。
三、行政处罚 1、概念:行政处罚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是指特
定的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律规 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 行政行为。
2、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法》将行政处罚分为以下七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填空题

填空题1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2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3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5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8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9(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10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11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

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12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13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

但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14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

15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16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

17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来的。

18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是(效率原则)。

19行政合同的缔结方式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等方式。

20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21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2申戒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2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因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

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1.物。

既可以是物质形式,也可以是货币形式;既可以是消费资料,也可以是生产资料。

2.行为。

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是行政相对方的行为。

3.精神财富。

即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学术著作、专利、发明等。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即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政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被监督的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义务。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没有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就无法确定,也就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没有法律事实存在,即使有行政法律规范,也不可能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事实就是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如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等。

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要素与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要素与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概念 、要素和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概念、要素 和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四、总练习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案例1
1992年4月,P区街道办事处将其一间闲置的临街 门面房出租给李裁缝开办服装店,租金为一年9600元。 一年后,李裁缝以原定租金太高,自己亏本无利为由 要求街道办降低租金,并拖欠租金6600元。街道办不 同意降低房租并多次催李裁缝交款未果。1993年7月12 日,街道办主任指示下属城市监察分队4名队员,佩带 执法标志,将李裁缝的服装店查封,禁止李再使用该 房屋。李裁缝不服,向P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P 区政府认为该案不属于行政案件,未予受理。李裁缝 便向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请求法院认定街道 办事处实施的查封行为违法并予撤销。
[案例4]
为庆祝某自治州建州20周年,该州政府所在 地的市政府要求市政府办公室做好有 关工作。 为此,市政府办公室以自己的名义发布了有关 市容卫生、文明礼貌和清理、整顿秩 序的通 告,要求全市各行各业各单位和全市市民切实 遵守执行。
[问题]该通告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分析
[分析]该通告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 1.该市政府办公室只是其所在市政府的内部机构或
问题:法院应不应该受理?
分析
镇政府占用王某的房屋是事实,但这 种占用行为并不是镇政府运用行政职权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是民事侵权行 为,王某与镇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 民事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间的民事法律 关系,因此裁定不予受理。
总结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 能过程中,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确认和调整, 而在行政关系当事人(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二)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二)

什么是行政法律关系(二)引言概述: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具有行政性质的法律关系,它是指在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存在和运行对于维护国家法治、保障公民权益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行政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

正文: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1. 行政法律关系的定义和概念
2. 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性质和法律性质
3. 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和要素
4. 行政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1. 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公民和法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 其他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参与和地位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和变更
1. 行政法律关系的形成条件和程序
2.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方式和途径
3. 行政法律关系的解除和终止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效力
1.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法律效果
2.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责任和救济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保障与监督
1. 行政法律关系的保障机制
2. 行政法律关系的监督制度
3. 公平、公正、公开的行政法律关系建设
总结:
行政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具有行政性质和法律性质的双重属性。

在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主体、形成与变更、内容与效力以及保障与监督等方面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与研究。

只有建立健全的行政法律关系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法规定的事实关系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它是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对于国家政权的行使、行政机关的组织、行为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主体、行政对象、行政事实和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等。

第一,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类行政机关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构。

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形成的基础,无行政主体就无法产生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法行使,遵循法定程序和要求,确保行政法律关系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二,行政对象。

行政对象是指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或制约的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对象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只要其行为受到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制约或影响,就属于行政对象范畴。

行政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变更都与行政对象有关。

第三,行政事实。

行政事实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所需要的客观存在的有关事实。

行政事实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它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前提和依据。

行政事实可以是一些事实事件、一定条件的存在或一定行为的发生等,只要行政主体以此为依据决定或对行政对象采取行政措施,就会产生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

第四,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

行政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形成后的法律属性和法律效果。

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它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质和公法性质,即依法产生、依法约束和受法律保护。

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行政对象具有相对被动地位,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每个要素都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实际运行中,行政主体必须确保合法、公正、公开地行使行政权力,并为行政对象提供公正的法律保护。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1简介概念理解行政法律关系概念可以从如下方面解释和理解: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比较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而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

行政法并不对所有行政关系作出规定或调整,只调整其主要部分。

因此,行政法律关系范围比行政关系小,但内容层次较高。

2特征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即关系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律关系,而且在我国,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则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之间不能互为原被告(与民诉不同之处)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

在我国,只有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的行为为根据。

3、作为主体的一方行政机关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接受制裁。

4、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3组成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二)、行政法律关系内容(三)、行政法律关系客体即联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媒介,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标的和利益载体。

变化主要是产生、变更、消灭三种变化,就不在赘述。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第28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含解析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第28章 行政法基础知识含解析

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第28章行政法基础知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不包括()oA.行政法律关系主体B.行政法律关系客体C.行政法律关系内容D.行政法律关系联系2.()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且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A.行政客体B.行政主体C.行政法律D.行政相对人3.下列行政拘留时间符合法律规定的是()日。

A.10B.20C.30D.50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不包括()。

A警告B.管制C.罚款D.行政拘留5.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A.该组织的同级人民政府B.该组织的上一级人民政府C.该组织D.该组织的主管部门6.关于行政复议,错误的是()oA.行政复议的主体即复议机关是行政机关B.行政复议是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C.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并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复议是由行政机关启动的。

7.我国的行政复议是以()为基本的方式,以其他方式为补充。

A.一级复议8.电子复议C.书面复议D.口头复议8.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A.二级复议制度9.书面复议制度C.依法复议不调解制度D.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10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只限于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发生的争议。

A.合理性B.合法性C.适当性D.科学性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下列事项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乡政府收费案件B.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C.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D.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11.行政诉讼法确定由()负担举证责任,在诉讼过程中,不得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

A.被告行政机关B.原告行政机关C.被告公安机关D.被告检查机关二、多项选择题12.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有(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C.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D.国家权力机关能够成为行政主体E.一般的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不能成为行政主体13.行政行为的特征包括OA.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B.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C.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具有双方意志性D.行政行为是由国家强制力为保障实施的,具有强制性E.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14.关于行政行为,正确的说法有()。

用案例分析行政法律关系(3篇)

用案例分析行政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基于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威和效能,也关系到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探讨行政法律关系的运用。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知名企业A,因环保不达标,被当地环保局B处以罚款10万元。

企业A不服,认为罚款数额过高,遂向市政府C提起行政复议。

市政府C经审查,认为环保局B的处罚决定符合法律法规,驳回了企业A的行政复议申请。

企业A不服,向法院D提起行政诉讼。

(二)案例分析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本案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企业A(公民)、环保局B(行政机关)、市政府C(行政机关)、法院D(司法机关)。

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企业A的合法权益,即企业A要求环保局B减轻罚款数额的权利。

3.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1)企业A的权利:企业A有权要求环保局B依法进行处罚,并有权向市政府C提起行政复议。

(2)环保局B的义务:环保局B有依法对企业A进行处罚的义务,并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3)市政府C的义务:市政府C有依法审理企业A的行政复议申请的义务,并应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

(4)法院D的义务:法院D有依法审理企业A的行政诉讼案件的义务,并应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判决。

4.行政法律关系的运用(1)企业A运用行政法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企业A在环保局B处以罚款后,依法向市政府C提起行政复议,体现了企业A运用行政法律关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市政府C运用行政法律关系进行行政复议。

市政府C在接到企业A的行政复议申请后,依法进行审查,体现了市政府C运用行政法律关系进行行政复议的能力。

(3)法院D运用行政法律关系进行行政诉讼。

法院D在接到企业A的行政诉讼案件后,依法进行审理,体现了法院D运用行政法律关系进行行政诉讼的能力。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008年江苏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2008年江苏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集体公益复习法律基础知识主办: 南京大学《公务员考试报》 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官方论坛法的概念和特征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系,反映的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法的基本特征: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权利和义务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体现出来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法的发展进程和水平法与政治政治制约着法,同时法又服务于政治在阶级社会中,法调整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及其与同盟者的关系。

法与政策党的政策指导着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同时党又指导着执法和司法。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法的制定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各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及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法律体系:不包括国际法和已失效的国内法我国法律部门有10个部门宪法、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等法的实施法的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守法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合法、及时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法的实施法律关系:是法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依法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具体特殊强制性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根据法律规定在人们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一、主体要素行政机关是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包括政府、部门、局、委员会等。

行政机关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拥有特定的权力和义务,负责行政管理、行政执行等任务。

公民是国家的组成部分,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公民的日常生活,公民也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或单位,如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

非法人组织是指没有法人地位的组织,如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

二、客体要素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规、实施行政行为来管理和控制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的活动。

同时,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也可以通过申请行政许可、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内容要素权力是指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行政职权,包括管理权、监督权、决策权、处罚权等。

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有一定的权力,如申请行政许可、提起行政诉讼等。

义务是指行政机关及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应当承担的法定义务,如行政机关应当保护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则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义务。

利益是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能够取得或损失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精神利益和经济利益等。

四、特征1.垂直性: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与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的关系,有着上下级关系的垂直性,行政机关拥有相对优势地位。

2.强制性: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机关通过行政权力对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行使强制性管理和控制的关系,具有强制性执行特征。

3.公益性: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使其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

4.多样性:行政法律关系涉及广泛,内容复杂多样,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多种形式。

总之,行政法律关系是一个具有主体、客体和内容要素构成的特殊法律关系,它具有垂直性、强制性、公益性以及多样性的特征。

通过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之间相互制约、平衡,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

分析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3篇)

分析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行政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因行使职权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发生的争议,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

在分析行政案件的法律关系时,我们需要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法律关系客体以及法律关系内容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案件法律关系的分析,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1. 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权力、承担行政责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在我国,行政主体主要包括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各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 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相对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

3.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主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行政相对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如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权等;同时,行政相对人也有一定的义务,如遵守法律法规、服从行政命令等。

(2)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救济关系。

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寻求救济。

(3)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关系。

行政主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如果违法行使职权,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律关系客体1. 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为实现行政管理目的,依法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案件法律关系的主要客体。

2. 行政事实行政事实是指行政主体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如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

3. 法律关系客体与法律关系内容的关系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内容的基础,法律关系内容则是法律关系客体的具体体现。

在行政案件中,法律关系客体是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法律关系内容则包括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被称为行政法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其中,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以自己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权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当事人即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被国家行政机关会法律法规组织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被管理方及相关的厉害关系方,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依法对行政主体及相关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履行行政职责实施监督的组织和公民,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或专门行政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组织和公民。

2. 行政法的渊源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渊源与特殊渊源两大类。

㈠行政法的成文法形式: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⑤行政规章⑥决议、决定、命令、通知等文件⑦法律解释⑧国际条约或协定㈡行政法的不成文法形式:①行政惯例②行政判例③行政法律原则(另一个说法)A、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性文件;B、行政法的特殊渊源,则是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是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被称为行政法主体,主要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在该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