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及其演变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国际贸易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演变及其特点。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17世纪和18世纪的中国国际贸易。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
这段时间里,中国以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闻名于世,这些商品对欧洲国家来说非常珍贵和吸引人。
中国国际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口商品的高质量和独特性。
中国的丝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优质的,瓷器也以其精美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国际贸易发生了变化。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变得相对封闭,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这是由于中国政府采用了自给自足的政策,以保护本国工业和经济。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邻近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等。
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中国不再是出口商品的主要来源,而是成为进口商品的主要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国际贸易迎来了新的时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打开了大门,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贸易。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规模呈倍增的趋势。
中国的国际贸易特点之一是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
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迅速崛起,出口商品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包括电子产品、服装、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国际贸易还有一个特点是经济合作特区的建立。
这些特区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贸易。
例如,深圳特区成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和生产。
经济特区的成功使得中国的国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的国际贸易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区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这些城市拥有先进的港口和交通设施,便于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注重与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南南合作和发展。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三)欧元实施后的欧洲支付系统 欧洲间实时全额自动清算系统(TARGET)
(四)日本银行金融网络系统(BOJ-NET) (五)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
第一章 国际结算导论
第四节 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银行机构
第一章第四节 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银行机构
(四)以银行为中心的支付体系 以银行为中心的现代电子转账划拨支付体系是国际
间资金得以安全有效结算的基础设施。 (五)贸易结算融资
贸易融资方式在结算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国际结算概述
四、国际结算的特点
(一)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国际结算 1、与票据有关的法律和国际惯例 2、与结算方式相关的国际惯例 3、与单据相关的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
1、中央银行拥有并经营 2、私营清算机构拥有并经营 3、各银行拥有并运行的行内支付系统 4、综合类经济交易中的商品贸易结算
第一章第三节国际支付清算体系
(二)按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划分 1、大额支付系统(资金转账系统) 2、小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
(三)按支付系统服务的地区范围划分 1、境内支付系统 2、国际性支付系统
第一章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际结算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国际结算制度(System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又称国际结算体系,它是各国之间结算 债权债务关系的基本方法和总的原则。 (一)自由的多边国际结算制度 (二)管制的双边国际结算制度 (三)多元化混合型的国际结算制度
一、银行处理国际业务机构设置的主要类型
(一)代表处(Representative Office) (二)代理处(Agency Office) (三)海外分、支行(境外联行)(Overseas Sister Bank/Branch,Subbranch) (四)代理银行(Correspondent Banks) (五)附属银行(子银行)(Subsidiary Banks) (六)联营银行(Affiliated Banks) (七)银团银行(Consortium Bank)
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整理课件
第四节 当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基本上可以归为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 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整理课件
一、进口替代型
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战 略指以国内产品来代替主要的进口品, 以努力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均选择了这样的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具有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
整理课件
(三)理论基础—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
1. 生平:
曾任过英国财政大臣顾问,英格兰银行董事和人寿 保险公司董事长。 先是自由贸易主义的拥护者,经济大危机后成为超 保护贸易论的代表人物。 1936年发表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流通论》, 书中的观点为西方各国制定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 理论依据。
整理课件
4.从单边政策的保护发展到多边贸易体系 下的保护
5.贸易保护政策隐蔽化 6.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整理课件
7.保护的商品范围广泛化
8.“新兴市场”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争夺的新目标
整理课件
(三)新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基础 1.战略性贸易政策
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关税、出口补贴等政府干预, 支持企业进入战略性产业内,形成竞争优势,扩大 产品出口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重要手段
“单边主义”政策趋向强硬
整理课件
二、欧盟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欧盟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机制
欧盟以立法形式 制定贸易政策
整理课件
立法机构
1.理事会 2.委员会 3.欧洲议会 4.欧洲法院
整理课件
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方式比较研究
贸易术语和运输方式的选择
贸易术语:影响支付方 式的选择,如FOB、 CIF等术语需使用信用 证支付方式
运输方式:运输方式的 选择影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付方式,如 海洋运输需使用信用证 或托收等方式
风险控制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风险控制:支付结 算方式的风险大小、 安全性、可靠性和 效率等因素会影响 企业的选择。
汇率波动:汇率波动 会影响国际交易的成 本和利润,进而影响 支付结算方式的选择。
YOUR LOGO
国际贸易支付结 算方式比较研究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新型支付结算方 式
国际贸易支付结 算概述
各种支付结算方 式的比较分析
传统支付结算方 式
影响选择支付结 算方式的因素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注意遵守相关法律和监管规定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所选择的支付结算方式合法合规 遵循国际支付结算惯例和标准,如SWIFT等 确保所使用的支付结算平台或机构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营许可 及时关注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支付结算方式
适应新型支付结算方式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 创新应用
了解不同支付结算方式的优缺点, 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
流程:买方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 证,银行审核后出具信用证,卖 方按照要求发货并提交相关单据, 银行审核单据无误后付款给卖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信用证是一种相对安全的 支付方式,因为银行承担了支付 责任。
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信用证通常由 国际商会(ICC)发布的标准跟单 信用证统一惯例(UCP)进行规 范。
国际贸易的方式概述
国际贸易的方式概述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与交易的过程。
自古以来,国际贸易一直是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互联互通的推进,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国际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贸易:直接贸易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直接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不通过第三方中介的方式。
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古代,例如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
直接贸易的好处是能够在双方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和沟通,减少了贸易成本。
2. 间接贸易:间接贸易是指通过第三方中介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这种贸易方式在现代经济中非常常见。
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都是间接贸易的典型代表。
间接贸易的好处是能够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提高了贸易效率。
3. 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并进行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活动。
这种方式通常伴随着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的跨境流动,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4.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关税是指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而非关税壁垒则是指各种限制或者障碍,例如配额、许可证、技术标准等。
这些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贸易不平衡和不公平。
5.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定地区内两个或多个国家签署协议,降低或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和便利。
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流通,刺激投资和就业增长。
6.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并开展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常拥有庞大的规模和资源,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市场的整合,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7. 国际合作与协调:国际贸易的方式还包括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例如,各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进行贸易规则和纪律的制定和遵守,以及共同应对贸易摩擦和争端等。
国际合作与协调能够稳定和促进全球贸易体系的运行。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
论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过程: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分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分为重商主义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相互需求理论。
(一)、重商主义理论(15世纪17世纪)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建立起来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产生背景:15世纪以后,社会财富由土地转向货币,货币被认为是财富的代表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
外贸被称为是财富的源泉。
持顺差。
中心,,绝,:《:19世纪初期的利益。
基本概念:古典定义: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相对地比另一国低。
新古典解释:指一国以比另一国低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商品的能力。
(四)、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五)、里昂惕夫之谜(20世纪)代表人物:瓦西里·里昂惕夫,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经济学家背景:利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检验H-O模型,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引发了持续一代人的争论。
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模型的检验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六)、相互需求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穆勒相互需求理论简介:相互需求法则:一方出售商品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是对对方商品的需求。
供给和需求也就是相互需求。
在互惠贸易的范围内,两国间商品交换比例(贸易条件)是由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强度决定的。
当两国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与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之比相等时,两国的贸易达到均衡。
二、新国际贸易理论、偏好相似理论》扩大,产品,。
产业内贸易。
,横向制(五)偏好相似理论(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文中提出的。
主要观点: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会使得该国的代表性需求向着某种比较昂贵的商品移动。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支付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支付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民币作为中国的货币正在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的是国际支付体系的变革。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贸易规模的扩大。
过去几十年,中国以强劲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之一,贸易伙伴也渐渐从传统的发达经济体向新兴市场国家倾斜。
这使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频率和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二、国际支付体系的变革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支付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上,国际支付体系主要以美元为主导,但由于美国经济境况的波动和全球贸易结构的变化,人们开始呼吁寻找多元化的国际支付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崛起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作为全球最大的存量货币之一,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国际支付体系的变革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过去,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外国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这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增加,与之相关的服务也日益完善,包括跨境支付、结算和清算等。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还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金融合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国际支付体系的多元化。
三、挑战与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在进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的地位难以撼动。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开发稳定、开放自由、监管完善的金融市场,这对中国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如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等。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海外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
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自17世纪以来,国际贸易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在贸易方式上有所差异,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演变。
以下是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其特点的详细讨论。
17世纪和18世纪是欧洲殖民扩张的时代,主要由欧洲国家控制着全球贸易。
这一时期的国际贸易格局以殖民贸易为主导,主要是欧洲国家通过殖民地获取原材料,并将制成品销售到殖民地。
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殖民南美洲和非洲,从中获取大量黄金和银矿石,然后将这些贵金属运往欧洲。
此外,欧洲国家还通过大规模的奴隶贸易,将非洲人贩运到美洲从事种植和采矿等劳动工作。
19世纪是工业革命的时代,国际贸易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国家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他们开始将制成品输出到其他国家甚至殖民地。
这一时期,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大规模输出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制成品。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的改善,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都大幅增加。
20世纪初,二战前后,国际贸易格局再度发生巨大变化。
由于战争的破坏,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大国的经济衰退,而美国成为全球经济的新中心。
美国通过对外援助和经济合作项目,推动了战后的经济复苏,并与西欧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关系。
此外,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也逐渐加入全球经济体系,实施工业化战略,提高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并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形成了全球供应链网络。
此外,全球经济实力的转移也给国际贸易格局带来了新的特点。
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使得亚洲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中心,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并与拉美、非洲等地区加强了贸易合作。
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崛起,如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它们通过提供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吸引了全球投资和贸易。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演变2000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WTO的成立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平台,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需要遵守WTO的规则和规定。
此时,大多数国家开始更加积极地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在此期间,国际贸易主要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来进行。
许多国家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以争取更多的市场准入和贸易机会。
此外,跨国公司也开始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和供应链来实现更高效的贸易。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贸易政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许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经济衰退,其中包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这些政策往往是通过提高关税、限制进口或者实施非关税壁垒等方式来保护本国产业。
虽然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可以提振国内经济,但是却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国际贸易政策又开始向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2013年,WTO在巴厘岛举行的第九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了关于贸易便利化的《巴厘岛方案》,旨在减少贸易限制和提高贸易效率。
此外,2015年,WTO在肯尼亚举行的第十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的贸易协定——《多边贸易谈判最终成果协定》。
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国际合作。
许多国家开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改进法律和监管机制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此外,国际贸易政策也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许多国家开始强调绿色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等方式来促进贸易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政策在过去二十年间经历了许多重要变化和调整。
从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到保护主义,再到如今的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国际贸易政策不仅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和合作关系的演变。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 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 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旳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旳一 种进口附加税。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 买卖、输出过程中接受了直接或间接旳奖金或补 贴,并使进口国生产旳同类产品遭受重大损害是 构成征收反补贴税旳主要条件。
• 对外贸易政策通常由下列内容构成:
•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是经过下列方式执行旳: 1.经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2.国家广泛设置多种机构,负责增进出口和进口管理; 3.国家政府出面参加多种国际贸易、关税等国际机构与组
织,进行国际贸易、关税方面旳协调与谈判。
二.对外贸易政策类型
自对外贸易产生与发展以来,基本上有两种类型 旳对外贸易政策。
第3章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旳演变
• 一、对外贸易政策旳含义及其构成
•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旳目旳在于维护国 家经济安全,详细体现在:
• 1.保护本国旳市场; • 2.扩大本国产品和服务旳出口市场; • 3.增进本国产业构造旳调整; • 4.积累资本或资金; • 5.维护本国对外旳政治关系。
2.我国对外开放旳格局 我国旳对外开放,由点到面、由浅到深,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形成了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要点旳多层次、 多渠道、全方位旳开放格局。
(1)形成要点开放沿海地域,逐渐向内地推动旳格局; (2)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旳格局。
第二节 贸易保护措施
• 关税壁垒(Tariff) 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旳关税。
普惠制
• 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旳某些产品, 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予以一种普 遍旳关税减免制度
国际贸易发展简史
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趋势
三、服务贸易(无形贸易)发展极为迅速
➢二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 发生,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急剧发展,加上资 本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国 际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
➢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软化的过程中, 国际贸易的交易手段也发生着变化。出 现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贸易手段。
8.9
1970-79 6.0
4.6
1980-89 5.3
5.2
1990-99 6.3
5.9
发展中国家 1960-69 8.0
6.0
1970-79 3.2
9.2
1980-89 2.1
2.1
1990-99 8.5
1.7
贸易条件 GDP
n.a
5.2
n.a
3.8
n.a
3.4
n.a3.0Fra bibliotekn.a
4.9
n.a
3.2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与深化 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产 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可供交换的 剩余产品;
二是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
• 公元前2000年后,腓尼基 (Phoenicia)(地中海沿岸国家, 现黎巴嫩境内)成为依靠对外 贸易获得繁荣的民族
制成品(Manufactures)
(0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饮料及烟类 (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5)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6)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7)机械及运输设备 (8)杂项制品 (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特点
(1)战后自由贸易化的倡导者 是美国
(2)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反映 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3)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 多边贸易合作实现
(4)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 衡
背景: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产业垄断资产 阶级和劳工团体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此外,由于工业国家发展 不平衡,美国的贸易逆差迅速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 各国纷纷效尤,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得以蔓延和扩张。
二、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由于各国工业发展水平不同,所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完 全相同。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如废除谷物法、废除航海法、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等。
美国和西欧:工业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和商品竞争 能力都无法与英国相抗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主要是保护关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避免遭 受英国的商品竞争,因而逐步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 限制进口的措施。
(1)进口替代工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其发展难免受到国内市场 相对狭小的限制,加上一些工业部门的生产率低下,在国际市场缺 乏竞争力,难以扩大出口,从而阻碍了进口替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2)随着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代替了 消费品进口,不仅不能减少外汇支出,平衡外汇收支,反而导致国 际收支的恶化。
案例:荷兰病和山西经济
二、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一国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 限制进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 部门发展的政策。其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替代进口产品,以减 少本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用证方式下国际贸易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信用证方式下国际贸易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信用证凭着表面严格一致的原则保障了进出口商双方的利益,同时也便利了双方的融资,它把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保障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信用证支付方式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当事人最普遍采用的结算方式。
但是,信用证自身的特点也使得在信用证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
据数据表明,信用证结算风险已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面临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1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发展演变在国际结算方式产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为了适应国际贸易支付条件的千变万化,有效地解决债权人与债务人、进口商与出口商在支付方面的各种矛盾,国际结算方式在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
国际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规律性和必然性。
1.1 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适应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发展国际结算本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产物,并随着贸易、金融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随着国际经贸往来的增多和贸易方式多样化,补偿贸易、加工贸易、技术贸易、国际租赁、劳务合作、工程承包等贸易方式发展迅速,使结算的内容越来越复杂。
如,对开信用证的产生满足了交易双方既为进口商又为出口商的特定交易——补偿贸易及易货贸易,在这种信用证下,交易双方互为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一方先开证,另一方受证后再开出“回头证”,两X信用证同时生效。
又如,银行保函的使用,使非货物贸易结算有了保障。
因此,国际结算方式的具体内容能够随着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1.2 国际结算方式的发展使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更加安全从国际结算方式的演变过程看,汇付到托收和信用证,再到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国际保理和包买票据的广泛应用,使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更加安全。
即从商业信用到银行信用,信用证作为独立于买卖合同的银行付款保证书,以银行信用保证了出口商安全收汇;银行保函及备用信用证使出口商获得了在进口商违约情况下的收汇保证;国际保理业务则为非信用证短期结算提供了信用咨询、贸易融资、账户管理及坏帐收回服务;包买票据无追索权地购买债权凭证为远期信用证下的出口商提供了资金融通,使出口商避免了在远期付款期间可能遇到的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国家政治风险、进口商风险等。
国际结算整理
贸易术语P7一、国际结算的分类1.国际贸易结算:有形贸易结算;记账贸易结算;资本性货物贸易结算;综合经济交易中的贸易结算2.非贸易国际结算:无形贸易结算;经常转移;金融交易类结算;其他非贸易结算二、国际结算的特点1.遵循国际惯例2.使用可兑换货币进行结算;3.实行推定交货原则;4.银行成为结算和融资的中心三、国际结算的历史演变过程1.从现金结算发展到单据结算;2.从凭实物结算发展到凭单据结算;3.从买卖双方直接结算发展到以银行为中心进行的结算,真正实现了非现金结算四、建立代理行关系的三个步骤1.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2.签订代理协议及互换控制文件;3.双方银行确认控制文件(密押,印鉴样本、费率表)五、办理国际结算业务时对海外银行选择运用的次序联行>代理行中的账户行>代理行中的非账户行六、票据:instrument 由出票人签发的,具有一定格式的,约定债务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经过背书可转让的书面支付凭证七、票据的基本特征1.设权性;2.无因性;3.要式性;4.可流通性;5.可追索性;八、汇票:bill of exchange 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或指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持票人一定金额的票据。
九、汇票的内容(见PPT)十、对汇票持票人的分析:普通持票人;付对价持票人;正当(善意)持票人(多指议付行。
付过十足对价,权利最优)十一1.银行汇票banker’s draft 一家银行向另一家银行签发的书面付款命令。
信用基础是银行信用。
2.商业汇票trade bill 由企业、公司或个人签发的汇票。
信用基础是商业信用。
3.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 bill 由公司、企业或个人签发的以银行为付款人并经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
银行加以承兑,使商业信誉转化为银行信用,增强了可接受性和可流通性。
4.商业承兑汇票trader’s acceptance bill 由公司企业或个人签发并由公司企业或个人加以承兑的汇票。
付款方式说明
付款方式说明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演变和全球化贸易的扩大,付款方式在商业交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需要明确和了解付款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的付款方式,其优劣势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应选择特定的方式,以便为商业界提供明晰的指导。
**1. 现金付款**现金付款是一种最直接和简单的付款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买家直接提供货币,通常是纸币或硬币,以支付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费用。
这是一种即时交易方式,无需中介或金融机构的参与。
尽管简单,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缺点。
首先,安全性成为问题,因为现金易于丢失或被盗。
其次,现金付款难以追踪,这可能导致纠纷或财务不透明。
**2. 支票**支票是另一种常见的付款方式。
它是一份由买家签署,指示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的文件。
支票付款通常需要银行账户,因此需要一定的金融系统和信誉。
支票的好处是记录完整,易于跟踪,并且通常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因为它不像现金那样容易丢失。
然而,支票需要时间来清算,而且存在不足资金的风险。
**3. 电汇**电汇是一种电子方式的付款方式,通过银行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
它是一种快速、安全和方便的方式,适用于国际交易。
电汇的好处在于可以准确追踪交易,降低了纠纷的可能性。
然而,电汇可能涉及高额手续费,尤其是跨国交易。
**4. 信用卡**信用卡付款在现代商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买家使用信用卡支付商品或服务,然后银行在买家的名义下支付给卖家。
这种方式快速方便,提供额外的购物保障,例如退款和欺诈保护。
然而,商家通常需要支付信用卡交易费用,并且有时可能出现拒付的情况。
**5. 货到付款**货到付款是一种买家在收到商品或服务后再支付的方式。
这种方式为买家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感,因为他们可以先检查商品的质量再付款。
然而,对卖家来说,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因为存在拖欠付款的风险。
**6. 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包括使用移动应用、电子钱包和其他数字渠道进行付款。
国际结算制度的演变
国际结算制度的演变纵观国际结算制度的演变过程,明显地表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一)从现金结算发展到票据结算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大部分以贩运的方式进行。
不仅商品交易的种类少,而且交易的规模也很有限。
在这种贸易条件下,商人与商人之间买卖货物之后,货款的收付行为主要通过现金来实现。
债务人采用在国际间运送黄金、白银或者是铸币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例如,我国古代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以及与中东各国的陆上贸易,除直接易货外,曾长期使用黄金、白银或铜铸币进行结算。
但是,金银铸币在国际间的频繁运送,不仅时间长、风险大,而且也积压了商人的资金,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公元12世纪后,地中海沿岸国家随着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兑换证书”。
15世纪后,又开始用商业票据进行结算。
直到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基本上以票据结算方式取代了现金结算,使国际贸易结算大大前进了一步。
(二)从凭实物结算发展到凭单据结算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国际贸易开始迅速发展。
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大部分采用FOB条件成交。
在那个时代,商人通常需要租用船泊,在不同的外国港口停靠,购买当地所能提供的商品。
在整个航程中,商人本人或其代理人必须自始至终亲自在船上监督这一冒险行动。
商人当场看货,如认为合适,当即买下,并指示卖主将货物交到他的船上,而且即时偿付价金或其他代价物。
这是一种典型的买卖双方直接结算的方式,根本无需通过银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国际贸易中采用的贸易术语也迅速发生变化。
定期航线的开辟,班轮运输的普及,邮寄单据的业务的开展,以及更为及时迅速的情报资料的提供,使对外的业务联系能够维持在稳定的基础上。
此外,有些国家的法律已经赋予运输合同的受让人以他自己的名义根据运输合同起诉的权利,这一切为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以CIF 条件成交奠定了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海运提单已经演变为可转让的物权凭证;保险单也可通过背书进行转让;银行已经乐于以外汇购买者的身份买进单据,为卖方进行融资;这样,国际间的商品买卖逐渐发展成为单据买卖。
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三)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贸易保护政 策;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英国 ——自由贸 自由贸 美国和德国——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易政策 ;美国和德国 保护贸易政策 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19世纪 年代到 在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前期 世纪90年代到 世纪 超保护贸易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贸易保护 70年代中期以后: 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 , 年代中期以后 出现了管理贸易政策。 出现了管理贸易政策。
(2)从价税 )从价税——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 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 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税额=完税价格×法定进口关税税率 税额=完税价格×法定进口关税税率 【如2006年中国汽车的进口税率为 年中国汽车的进口税率为25%,如果一辆进口 年中国汽车的进口税率为 , 汽车的价值为2万美元 关税额就是5000美元。】 万美元, 美元。 汽车的价值为 万美元,关税额就是 美元 (3)混合征税(复合税): )混合征税(复合税): 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 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 或 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返回
(二)关税的分类
1、按照征收对象和商品流向分: 、按照征收对象和商品流向分:
一个国家的海关 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 ( 1)进口税 )进口税——一个国家的 海关对进口货物和物品征收的 关税。 关税。
①普通税率 普通税率——适用于和中国没有任何协定,也没有参加 适用于和中国没有任何协定, 适用于和中国没有任何协定 也没有参加WTO的国 的国 家或地区。 家或地区。 最惠国税率——适用于原产于与中国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 ② 最惠国税率 适用于原产于与中国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 WTO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或原产于与中国签订有关税互惠协 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成员国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协定税率——适用于原产于中国参加的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区域 ③ 协定税率 适用于原产于中国参加的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区域 性贸易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性贸易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早在古代就有着较为发达的外贸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连接了中国、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际贸易以丝绸和其他奢侈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进口商品。
此时期的贸易以随机性为主,没有明确的贸易规则和机构。
经过长期的封闭状态和社会动荡,中国在19世纪中叶重新开放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外商投资和殖民地开发为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大量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
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节点。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十分不平衡,以进口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农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外资主导,市场不自由、制度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贸易才开始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
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农产品和轻工业品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向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进口则主要是机械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度高、贸易规模大。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仍然受制于外部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贸易受阻于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较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较高,进口仍然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为主。
论国际贸易术语的演变和发展
论国际贸易术语的演变和发展作者:于银萍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9期【摘要】国际贸易指的是跨国境的货品与服务交易,有进口和出口的区别,而在国际贸易中有一种专门的术语,称之为国际贸易术语,分析国际贸易术语的演变过程可以对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作用。
本文主要讲述的就是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与特点,以及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术语;演变和发展;含义特点;变化动因;发展趋势引言:国际贸易术语的出现是为了完善国际贸易,对交易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让交易双方能够在交易过程中,对费用,责任,风险有个清晰的划分。
国际贸易术语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惯例,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国际贸易术语也随着过去的演变,向着未来进行发展。
一、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含义以及应用特点国际贸易术语(Trade 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指的是贸易条件,价格术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义务,风险以及费用划分,把条件与价格相联系,形成报价模式,又在模式中规定双方在贸易条件中要承担的义务,说明这种义务的术语,叫做贸易术语。
国际贸易术语出自国际贸易惯例,许多国家的法律与工商都能够接受并认可,具有国际通用性,用三个缩写的字母,表示出交货地点,风险承担,单据交接,手续办理,费用支付这些复杂用语,就说明了国际贸易术语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规范性与科学性,所以才可以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复杂的内容。
二、国际贸易术语的演变过程以及原因1 随着世界的不断进步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趋势。
为了能让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得到更好发展,自由贸易区,无关税区就此形成,无关税区打破了传统的贸易模式,但也影响了传统贸易术语的使用,因此,国际贸易术语就开始发生变化。
2 在大多数的国际贸易中,港口的集装箱运输成为了直流运输方式,集装箱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来说,更加具有适用性,随着集装箱运输的不断发展,對于国际贸易术语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集装箱的运输方式会对船舷规则产生影响,集装箱业务又容易产生港口码头的费用纠纷,因此,国际贸易术语也要随着实际的应用情况来不断做出调整,好适应现在的发展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及其演变
假如你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人,一定熟悉T/T,D/P,和L/C这几个术语,他们常被用来指代国际贸易中不同的支付方式,出现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付款条件”一栏。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从银行的专业角度看,把上述三个术语并列编成一组并不合适,就如同我们把四川、上海、英国编成一组一样不妥。
国际贸易中传统的支付方式有三大类:汇款,跟单托收,跟单信用证,基于这些基本方式又有很多派生服务和产品。
汇款
汇款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
这三种方式和银行间的通讯方式有关,通讯手段的不同会导致速度、费用上的差异。
使用电子通讯的为电汇,颇似发电报,汇款到账的速度最快但费用也相对较高。
由于银行最早使用的是带“密码”的电传,英文叫Test Telex,T/T,所以长期以来大家习惯地称电汇为T/T。
与此相对应,银行采用邮寄信函则为信汇,速度慢但费用低。
票汇是怎么回事呢?简单地说,就是买方到自己的银行,把准备汇出去的钱换成一张特殊的“银行付款指令”——这个指令就是银行汇票,可自行带到卖方所在地银行请求付款。
从费用角度看,票汇的银行收费大大低于电汇,而且如果买卖双方距离较近的话(比如广东和香港、澳门),当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从卖方所在地银行拿到钱。
在个人业务中,比如留学生就偏爱花较少的费用从国内买一张银行汇票随身带到国外,心里觉得踏实。
尽管汇款方式简单便捷,但买卖双方必定有一方承担较大的风险,其风险就在于汇款时间点的选择:是买方先付款,还是卖方先交货。
在国际贸易中,我们称前者为“预付货款”,支付安全完全依赖于卖方的信誉——买方付款后,如果卖方既不交货也不退款,则买方钱货两失。
同理,由卖方先发货的称为“货到付款”,同样全部风险由卖方承担。
或许有人会问,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距离遥远、相互了解少的背景下,能否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呢?答案是:跟单托收。
跟单托收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先谈到一个影响到国际贸易各个领域的核心角色:海运提单。
当货主(卖方)与船东商定所有的运输条件(如装货港,目的地,装期,各类费用等),将货物交与船东发货至指定港口,船东签发提单,收货人将凭正本提单收货。
因此,海运提单既是货物已交承运人的收据,也是运输的合约证明,更重要的,它还是货权凭证!正是由于现代意义上的提单具备了货权凭证这一功能,而且为各国法律所认可,使得单据和付款之间可建立起直接的关联。
简言之,提交了提单——货权凭证——便可以表示货物的交付和货权的转移,这就方便了对于货款支付的掌握。
与汇款相比,跟单托收使得买卖双方的风险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
尽管如此,跟单托收方式下的支付靠的仍然是商业信誉,银行并不能保证付款,实务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如果是远期付款合同,则买方只要在汇票上作出承兑,表示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付款就能获得单据,这叫做承兑交单,如果到期买方仍然不付款,银行也没有任何责任,而此时货物已然被进口商提走,所有损失由出口商自行承担。
那么,是否有办法保证进口商即使不愿意、不能够付款也必须履行销售合约下的付款义务呢?
跟单信用证——银行独立发出的付款承诺
跟单信用证是聪明的商人自己发明的。
100多年前,为了解决国际买卖当中支付与信用的困境,商人们选出自己信任的银行参与其中,为买方付款提供保障。
简言之,信用证就是买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的有条件付款保证,所要求的条件都明确地写在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里,而且都以单据的形式体现。
当进出口商在销售合同中约定以信用证支付时,其后的信用证流程全貌可以用简单的“四部曲”来勾勒:
一、序曲——开证银行应进口商申请,向受益人出口商开出信用证,独立的承诺付款。
二、主旋律1——受益人按照信用证要求发货,制作单据。
三、主旋律2——受益人按照规定把单据通过本地银行提交给开证行。
四、尾声——开证行审核单据无误,向受益人付款。
信用证付款机制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独立性”和“单据交易”两大特征。
何为“独立性”?首先,独立于买卖合同。
假设合同金额为100万,而开证行因操作失误写成1000万,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要求的单据,开证行也必须支付1000万。
其次,独立于基础交易的履行,比如开证行不能以货物质量存在问题而拒绝付款,除非单据中关于货物质量的描述与信用证不符。
第三,开证行的责任独立于进口商,无论进口商耍赖还是倒闭,开证行都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付款。
所谓“单据交易”是指:在信用证机制中,凭以判断是否付款的唯一标准就是“单据”——信用证中要求提交的单据。
开证行只要挑不出单据中的毛病就必须付款。
反之,开证行无法以货物有问题、进口商暂时没钱等为借口拒绝付款。
拒付的唯一理由就是——单据不符合信用证要求。
正是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这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使得国际买卖支付变得通畅、顺利,甚至被英国著名大法官誉为“国际商务中的生命之血”。
当然,信用证方式流程相对复杂,涉及到的当事方较多,而银行又要付较大的责任,所以处理信用证的银行费用一般比汇款和跟单托收要高。
尽管如此,由于信用证机制对于付款安全的保障,同时由于全世界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进出口商都遵循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且不论是普通法国家还是大陆法国家,在本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对信用证机制给予了法律保障,从而使得信用证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受欢迎、使用最为广泛的支付方式。
然而,信用证机制赖以生存、最引以为自豪的两大特点却因其与生俱来的缺陷而备受攻击。
“独立性”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受益人出口商的利益,但频频发生的出口商欺诈却又使得进口商苦不堪言,而“仅凭单据”这一特点有无形中助长了欺诈实现的可能。
另外,关于单据何为相符何为不符,究竟什么是判断标准等等,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银行家、进出口商、律师和法官,与之相关的纠纷、仲裁乃至跨国诉讼更是屡见不鲜。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制造、采购和销售较少需要第三方信用,商人们因长期磨合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加之其他金融工具的出现,如信用保险、保理等,都使得信用证方式的重要性在逐步下降。
进出口商需要根据自己的交易内容、条件、交易对手的不同,全面权衡风险、效率和费用,为每一笔合约选择最合适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