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最新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课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改革正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但人们大都比较重视在体育学科课程(显性课程)方面进行研究,而在校园体育文化的隐性课程研究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非常突出,所以,在学校体育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对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有着深远的意义。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阳光体育”计划工作的落实,促进并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
一、校园体育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机整体,而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说法。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中所有成员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和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中所有成员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体育隐性课程及其表现形式
有资料介绍,隐性课程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迅速被人们所接受。隐性课程指的是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包括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学校体育对隐性课程的体现更加明显,更加突出。本人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理解是:在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的,按照体育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体育教育目标规范设计的校园体育文化要素的统称。体育隐性课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观念:属于精神性的体育隐性课程。包括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理念、学校体育的风气、体育教师的风格、学校体育的传统等。这种校园体育精神具有极强的渗透力,由此形成一种浓烈的体育精神氛围,赋予学校和教师特有的个性魅力,从而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具有向往感、亲切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体育设施:包括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器材设备等,还有体育艺术雕塑、绘画、体育名言牌、标语等。
3.体育行为:包括主体行为的体育形象,如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体育文化活动、体育交往行为,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往等。这种体育文化的长期积淀,会构成学校的整体体育风气——校风和稳定的体育活动模式——传统。
4.体育管理体制: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机构,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等。如体育考试、达标、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制度。
三、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及开发隐性课程的原则
1.科学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种多样。要具有可行性、健身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也要考虑经济性等。
2.实用性:场地器材的设置要简单实用,经济安全,可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自测。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艺术性: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直观地给学生以心理影响,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使其快乐地、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系统性:就是要把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隐性课程的开发看作是学校教育或学校体育的一个系统。使其成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完整的有机整体。使校园体育文化的隐性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显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
来,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到实处。四、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及开发隐性课程的主要方法
1.挖掘校园体育文化的潜在教育功能,加强校园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的教育性。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不但要发挥其健身功能,还要挖掘并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1)标语口号法:利用操场四周的围墙,教学楼内、外墙等,书写有关体育的标语口号,如:以体育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
(2)板报宣传法:在学校宣传栏中,专设体育宣传栏。还可运用板报、广播等用以宣传体育与健康知识,简介体育新闻、人物,搞体育图片展,公布校内体育赛事及比赛成绩等。
(3)标牌说明法:即在体育场地器材旁设立“说明标牌”。
其主要内容有:活动项目名称,方法、作用、评价标准、注意事项及示意图等。
2.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1)环境育人法:校园环境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学生正是通过从环境那里所获得的种种刺激,经过反复地理解和体味,影响和形成自己的观念并且制约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环境正是具有了这种教育功效,才能产生环境育人的作用。
(2)氛围制造法: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领导重视、管理科学,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是强化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保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是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有效载体。
3.继承并发扬校园体育文化传统和风格,构建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1)体育节:改革运动会为体育节,突出了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层次性、开放性、安全性等特点。内容包括体育创作性比赛,如体育征文、体育
摄影、体育制作、体育绘画、体育演讲等;精选田径运动项目的比赛,减少竞技性比赛项目,增加参赛人数。突出趣味性、娱乐性体育比赛,如二人三足、三人四足的跑,自行车慢骑等。还有对抗赛(包括学生间、班级间、师生间)、合作赛(师生间、男女间、家长与学生间等)、开展挑战赛、擂台赛,如投篮、射门、颠球等。表演赛,如健美操、广播体操、主题校操等。
(2)体育健康乐园: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及实施快乐体育的需要,落实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进行了体育场地修建、器材改造及自制,如轮滑与排球网球复合场,小篮球架、小足球门,十字网排球场,组合健身器,联合跑步器等。充分体现了经济、实用、适用、多用、耐用、量多、方便、安全等特点。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进行锻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扩大了活动的空间,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学生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
(3)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课间操,创建大课间体育活动。
这一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功能,丰富了内容,延长了时间。
此外,还可开展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体育与健康专题讲座,冬季象征性长跑等等。
五、结论与建议
1.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作保障。领导重视,各部门大力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不断地蓬勃发展。
2.隐性课程必须从学校体育的整体体育观念来认识和开发。
因为隐性课程是指除体育显性课程之外的学校体育的整体,包含学校体育的全部内容。所以,学校体育隐性课程要从学校体育的各个领域去研究。
3.研究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开发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要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结合。体育隐性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显性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