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948e9b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a.png)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被视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之一。
而现代服务业则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也直接影响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
一、嵌入数字化时代,掌握互联网技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并且在数字化的推动下不断进行创新。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以电子商务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商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为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带来十分重要的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也为服务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旅游行业中,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化,为旅行社提供优质的差异化服务;而智能语音系统的应用,也已经对智能客服、金融科技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加强顾客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对于现代服务业而言,优质的客户体验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的现代服务业在提高服务体验和服务质量上,也同样积极探索相关的创新方法。
例如在酒店旅游业中,自助酒店的出现,不仅减轻了旅游者的等待时间,更加便利地满足了客户需求;而共享经济的模式则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种样的选择。
此外,现代服务业也大力发展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相关技术,以此提高服务体验。
例如,在教育培训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成功运用,可以通过模拟情景、沉浸式交互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这些服务的创新,不仅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
三、推动产业链的融合,推进服务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领域的协作和融合。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工业、信息化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这样的政策将有助于推动服务业的升级发展,为服务业带来更多先进技术和新的发展机遇。
而在服务业内部,不同领域和产业也在积极寻求融合。
第九章 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
![第九章 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35a06df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e.png)
(三)外资法中对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其他相关规定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3、《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4、《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相关规定 5、其他与外商投资相关的法律
第四节
(四)服务行业或服务部门法规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国际服务的分类,国际服务贸 易可以划分为12个部门,涉及面较宽,而且各部门之间存在较 大的差异,因此根本无法依靠一部或几部法律对其加以规范。 因此,在制定《对外贸易法》以及出台《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 录》的同时,也加强了各服务行业及服务部门立法,并同时制 定了相关的行政规定、暂行规定、指导意见、实施条例、实施 细则等,这些对中国各服务行业与各服务部门的投资、经营行 为加以规范。
第四节
二、中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特点和不足 (一)中国服务贸易立法取得较大的进展 (二)中国服务贸易立法呈现明显的立体层次 (三)中国服务贸易立法的不足之处 (1)立法层次过低,保障力不足。 (2)法律体系不完善。 (3)立法冲突,管辖混乱。 (4)立法节
3、城市化进程缓慢 服务业的盈利与否与人口的密集程度呈比例,只有
人口密集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经营的成本最小化。 4、服务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①政府服务观念落后,服务业发展受限;② 服务业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③ 服务业发展财税支持不足。 5、有关服务业法律不健全 6、服务业缺乏国际品牌
第一节
(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建筑行业为主,
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行业过于集中。
第二节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2
1985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9cf784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5.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势与挑战服务业是指以服务性为主导的经济部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的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较好地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
但是,在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各种挑战。
因此,在探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应对相应的挑战。
一、服务业发展的趋势1.数字化、智能化驱动服务业发展当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数字技术关系密切,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
中国的服务业同样面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革新,不仅部分传统服务业正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而且许多新型服务业也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特征。
2.新兴服务业崛起中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服务业在快速崛起,比如共享经济、文化创意服务等均属于新型服务业的范畴,这些新兴服务业对于提升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服务业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竞争势必激烈,也必然会推动中国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这势必会为中国的服务业开放提供推动力。
二、服务业的挑战服务业发展同样面临各种挑战,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这些挑战,才能够有所应对,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挑战:1.提升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服务业成败的关键,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这需要从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流程的优化、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入手。
2.加快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这将抑制服务业发展。
因此,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减少行政干预等都是必要的措施。
3.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但当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将有助于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中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中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e97049c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5.png)
中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20世纪末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也逐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城市服务业悄然崛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一、发展趋势1.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是当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中国城市服务业数字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2.个性化定制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服务业在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须提供更多符合消费者特殊需求的定制化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业务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服务业企业纷纷向智能化转型,将更多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4.绿色环保绿色环保理念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服务业企业需要通过节能减排、绿色化经营等方式确保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1.信息不透明部分服务业公司在提供服务时缺乏透明度,不够规范,让消费者信任感受到影响,建立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是关键。
2.服务质量不稳定一些服务公司仅追求利润,忽视服务质量,对服务质量缺少约束和考核。
建立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对于建立贡献度体现行业的服务公司非常有帮助。
3.普及率不足在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和乡镇,服务业覆盖范围不广,一些基础服务比如卫生、教育等也无法满足当地需求。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进服务业普及,以满足当地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
4.市场竞争激烈服务业竞争激烈,涉及到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口碑影响等因素,导致一些企业失去合理的收入,面临倒闭等问题。
因此,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将变得越能火爆。
5.人才短缺服务业人才市场供不应求,服务技能培训不足、考核标准不统一以及岗位设置不清晰等问题笼罩着整个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改进。
结语:总体来看,中国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同时服务业也会面临信息不透明、普及率不足、服务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激烈和人才短缺等挑战。
中国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4f432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0.png)
中国服务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政策的推动,市场化发展仍有待提高。
本文将从服务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服务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达到了近60%。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服务业总产值为96.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金融、房地产、运输、邮政、电信等行业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一)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未来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服务行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服务领域,推动服务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例如,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能医疗等新模式的兴起,将会给服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二)消费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服务业也将不断向消费升级迈进。
未来,人们会越来越注重健康、品质、个性化等服务,服务业也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水平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开放式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服务业也将同步与世界接轨,开放式发展将成为未来中国服务业的核心。
尤其是“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不仅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中国的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面临的挑战(一)服务质量问题服务业是以服务为核心的行业,而服务质量的问题一直是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服务业需要重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客户粘性。
(二)人才问题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服务业的人员结构一直偏低,行业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
因此,服务业需要积极引导高素质人才为服务业服务,推进服务业的人员素质提升。
(三)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愈加依赖网络,但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服务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91b41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a.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服务业的定义、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中国服务业进行概述。
一、定义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信息或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业务,包括金融、保险、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餐饮等。
二、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服务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以下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几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服务业开始初步发展。
政府开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慢。
2、快速发展阶段(1991-2000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开始出台更多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也开始不断增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高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在这个阶段,中国服务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政府出台了更多的政策措施来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也更加迅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更加快速。
三、现状目前,中国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几个现状:1、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国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服务业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超过80%。
同时,服务业的投资额也不断增长,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
2、结构不断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国服务业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服务业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新兴服务业的比例逐渐上升。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548b69c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3.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就中国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一、中国服务业的现状服务业是指经济活动中提供非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金融业、教育业、医疗保健业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54.5%。
这一比重的提高表明中国经济正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在零售业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实体店面也在不断创新改革,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消费体验。
中国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市场都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
金融业则紧跟科技创新的步伐,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教育业和医疗保健业也在逐步优化,提高服务质量。
二、中国服务业的前景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中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这为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高品质、个性化以及文化体验等方面的服务。
其次,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于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等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再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科技将为服务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例如智能旅游导览、在线教育、虚拟医疗等。
最后,政府对于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动服务业的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中国服务业应积极拥抱新技术,深化创新,提升服务品质。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为服务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其次,提升数字化能力,推动数字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在线服务。
再次,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保证消费者权益。
最后,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等实体经济的融合。
总结起来,中国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加强创新、提升质量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的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人们提供更多便捷高效、多元化的服务体验。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b036a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0e.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服务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介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中国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服务业的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截至2020年,服务业在中国GDP中的比重达到了54.5%,已超过制造业。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更多的人们涌入服务业。
其次,中国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
传统的服务业领域如旅游、餐饮和零售等仍然是中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升级,新兴的服务领域如在线教育、共享经济、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也迅速崛起。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促进了服务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和个性化体验。
第三,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服务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一些知名的中国服务品牌逐渐走出国门。
特别是在旅游和互联网领域,中国服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服务业的对外发展,推动中国服务业走向世界。
当然,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服务品质和标准不够统一,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同时,服务业中的一些领域还存在市场准入壁垒、行业限制和文化差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
总体而言,中国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且具备很大的潜力。
随着消费需求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中国服务业将继续发展壮大,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同时,改善服务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建议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aad0d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e1.png)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建议当前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首先,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
自2024年以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15%。
2024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6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
最后,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尽管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面临一些挑战。
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强、服务质量不稳定等方面。
首先,人才短缺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但当前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供给仍然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其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尽管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往往只能充当技术合作的一方。
最后,市场准入壁垒高、监管制度不完善。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仍然存在一些市场准入壁垒,如外资限制、行业准入门槛高等问题。
同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导致一些问题难以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并提供奖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工作。
同时,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次,推动科技创新。
政府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应用能力。
最后,深化市场化,完善监管机制。
政府应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外资限制,鼓励更多外资进入生产性服务业。
同时,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监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市场化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b34e10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b.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进行,服务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从服务业发展的背景、特点以及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服务业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服务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在中国,服务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也经历了蓬勃发展。
中国的服务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当时主要以旅游、餐饮、住宿和商业服务等行业为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包括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将促进服务业发展列为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的推动下,中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9年中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了96.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5%。
这表明,中国的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服务业的特点1、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生产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紧密相连,是人们对高附加值、高品质、个性化服务的需求的满足。
由此可见,服务业对技术过程的掌握与应用以及资金投入的重视都远高于传统的制造业。
2、高度关注顾客体验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与人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影响顾客感受的时空环境和员工的服务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
因此,服务业的成功除了提供一定的商品和服务外,还要做好顾客体验。
3、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较强的地域限制由于服务业需要人才的积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服务业的进入门槛比较高。
因此,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更加集中,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一些服务需要理解客户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因此市场地域限制也较强。
三、服务业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服务业的发展会提高整体经济的生产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就业密度、就业弹性及稳定性,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abc8cc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f.png)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民生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是如何的呢?未来的发展趋势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服务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行业已经成为国家支持的重点方向之一,政府不断推出各种惠企政策,各行各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凸显:旅游、餐饮、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服务业在国内GDP的占比逐渐提高。
首先是餐饮行业。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餐饮企业,餐饮行业的员工人数也最为庞大。
整个行业在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快餐、休闲餐饮等细分领域。
不仅如此,人们对于餐饮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逐渐从“饱肚”向“品味、体验”上升。
其次是金融服务行业。
我国的金融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现已经逐渐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国家对金融服务领域逐步放开监管的要求,各金融机构纷纷加码,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另外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也可圈可点,旅游业迅速崛起,催生了一大批旅游地产,而国内的医疗服务行业也在逐步提质扩容。
教育服务行业也发展迅猛,尤其是在线教育的崛起,给了更多人们便捷舒适的学习体验。
以上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中国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色,极具竞争力。
二、未来趋势服务业为支撑GDP和就业的重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时间的快速进步,为此服务业的未来趋势将是以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打造更加人性化、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具体的趋势。
1.智能化服务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客户对于服务的要求也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便捷化发展。
未来服务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将成为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应用这一技术,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监督学习等技术实现对话交互,将智能化应用于客户服务。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d004bbe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0.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分析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现状分析中国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超过50%,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也不断增长。
各类服务业企业纷纷涌现,包括旅游、餐饮、物流、金融、互联网等领域。
二、问题解析1. 人才短缺尽管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人才短缺问题。
许多服务业职位需要高级技能和专业知识,而目前相关培训和教育体系还不健全。
这导致服务业既有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面临难以填补的职位空缺。
2. 服务质量不稳定虽然服务业在中国有快速发展,但服务质量不稳定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部分服务业企业存在服务态度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良的消费体验。
3. 信息不对称服务业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即供需双方在获取信息上存在差异。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往往无法全面了解服务提供商的真正实力,无法准确评估服务质量。
而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他们也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解决方案1. 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服务业。
同时,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服务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2. 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提供商应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加强培训,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员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加大对服务业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保护消费者权益。
3. 促进信息透明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提供更加全面和透明的服务信息。
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监管,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未来展望中国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ee6e7e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0.png)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变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了关键的战略领域。
从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导向,到现在服务业的崛起,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服务业的战略地位,并加强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因此,本文将从服务业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以及正在发生的变革进行分析和阐述,展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变革。
一、发展历程服务业是经济的第三支柱,它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80年代初,国际上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服务业是发达国家当中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而在中国,服务业最早是在文革后的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的。
1986年,服务业比重达到13%,这标志着中国服务业的出现和崛起。
之后,服务业的比重逐年上升,达到了2018年的52.2%。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初期启动(1980年-1992年),此阶段最初的改革的模式是由数平、饭店等先正式开放,随后,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比例的指导中对服务业也进行了首次提及,但是具体的引导政策并未出台。
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1993年-2002年)。
此阶段,服务业已成为国家实现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核心之一,而且迅速蓬勃发展。
第三阶段是全面提升(2003年至今),伴随着全面推进服务业改革和开放及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的主要措施集中在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和促进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
二、现状目前,中国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因为服务业本身有利可图,还因为服务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城镇统筹发展、提高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现状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呈上升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服务业的规模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
2019年,服务业的GDP占到了我国GDP的54.5%。
2.服务业的结构逐步优化。
服务业内从传统的商业和娱乐行业向现代高端服务业集中,如金融、资讯、科技等,这些行业急需更高质量、更智能化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856f9e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e.png)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服务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策略。
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1.高质量服务成为新趋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高质量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服务业需加强对服务品质和服务效率的管理,以让服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数字和智能化服务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和智能化服务已经成为服务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线下+线上”到“线上+线下”,数字化正在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服务业中。
这一变化意味着,未来服务业的竞争将比以往更加激烈。
3.服务业进一步国际化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服务业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的新平台。
二、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挑战1.人才短缺随着服务业的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人才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因此,服务业企业需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2.服务质量不稳定虽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服务质量上存在不稳定的问题。
一些服务企业投诉率较高,存在服务失误、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这会使得消费者对服务业产生困惑和不信任感,提高了服务企业的经营成本。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数字和智能化服务的发展,管理创新和服务产品不断涌现,服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服务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以适应竞争的压力。
三、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应对策略1.加强技术含量在数字和智能化服务的大趋势下,服务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和创新水平,以赢得市场竞争。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服务企业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程度,同时降低产品制造的成本和价格。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99323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b.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服务业领域,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文将从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探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一、服务业的现状我国服务业从2011年起占据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工业,不断扩大。
2019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4.5%。
其中,教育、医疗、金融、物流等领域迅速发展,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服务业结构单一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集中在传统的商贸、餐饮、住宿等日常消费领域,而高端服务行业,如旅游、高端餐饮、个性化定制等还比较不发达。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卫生保健等领域尚需大力推广和发展。
2.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够高虽然我国在服务态度和价格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许多服务行业存在质量差、服务不周等问题。
例如,一些医院的服务质量、态度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政府服务机构的服务态度和效能也需要加以改善。
3.服务业人才匮乏服务业人才一直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虽然不少高学历人才涌向了服务行业,但许多行业仍然人才不足。
这不光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也阻碍了服务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
二、服务业的问题我国服务业从垄断公有制向市场化竞争模式转变,存在着以下问题:1.公共服务缺乏公共服务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我国公共服务水平还不够高,例如,城市里的公共交通设施、公共厕所、公共绿地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
2.市场竞争不充分服务业的市场竞争不充分是制约服务质量提高和服务行业创新的一大问题,一些服务市场还存在垄断行业占据市场主导的局面。
这需要政府加大平台建设,引导市场积极发展,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不够充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还不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升级还面临压力和困难。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1fb9dc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png)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中国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壮大。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服务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服务业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服务业也在持续地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54.5%,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
其中,信息技术和金融业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如电商、在线教育等。
金融业的发展则带动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旅游、健康保健等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
从行业结构来看,零售和汽车维修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服务业也在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模式。
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数字化。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增加。
传统服务业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另一方面,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将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服务业,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能家居等。
这不仅能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也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三、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服务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服务业的崛起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劳动力就业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的需求不仅带来了本身的产业增长,也能间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金融业、邮政业等。
中国服务业发展
![中国服务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73dc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1.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近年来,中国服务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推动,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本文将从服务业的定义和特点、中国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
一、服务业的定义和特点服务业是指通过劳动力和知识等非物质手段向人们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如金融、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
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服务业具有不可分割性。
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无法像制造业那样进行储备和库存。
其次,服务业具有不可传递性。
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需要直接接触,无法通过物流等方式进行间接传递。
最后,服务业具有不可存储性。
服务无法像产品一样无限期地储存和延迟消费,因此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必须根据需求及时提供服务。
二、中国服务业的现状当前,中国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50%。
具体来说,金融、商贸、信息技术、文化等领域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金融服务业是中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创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商贸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实体商店、购物中心以及电商平台纷纷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泛、更便捷的购物渠道。
另外,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中国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领域。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和服务逐渐普及,推动了中国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
最后,文化服务业在中国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旅游、影视娱乐、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三、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面对未来,中国服务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国服务业应加大创新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ce891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9.png)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一、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当前,中国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率逐年提高,它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
1.服务业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业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和保险服务等,其发展还比较薄弱。
2.服务业企业规模小服务业企业规模小,缺乏规范、统一的市场管理,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管理落后的问题。
3.服务业开放程度不高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外资在中国的服务业投资仍面临较多的限制。
4.服务业人才缺失服务业人才缺失,人才培养难度大,人才资源比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服务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当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优化服务业结构政府应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推动服务业向高端、现代化、技术密集型和服务质量高的方向发展,加大对新兴服务业的投资和支持,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2. 提高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政府应推动服务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引导企业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并加强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取消或降低限制外资进入服务业的限制,同时规范外资进入服务业的程序。
4.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高校服务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培养服务业人才的机制,同时吸引境外优秀服务业人才来华创业和工作。
5.加快服务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政府应加快服务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加强服务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资金支持。
三、结语要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政府应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和支持,市场主体应不断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发力,中国现代服务业将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9aeb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f.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
至2024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3%,特别是互联
网服务、绿色服务、共享服务等新型服务提供者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增长点。
1.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呈现了
快速发展。
从2024年四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服务业以8%的年均增速
迅速发展。
2024年,全国服务业同比增长8.2%,稳步上升,贡献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3%,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50%以上,其中,社会消
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上年增长8.2%,居民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2.2%。
3.新趋势催生了新业态。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a37b3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6.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也得到了日益重视。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特别是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时仍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方向与策略,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一、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各国发展服务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虽然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率较高,但是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业水平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首要方向之一。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能够提升效率。
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从而提升服务效率。
二是提高用户体验。
数字化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体验。
三是优化行业生态。
通过数字化技术,服务业可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不同行业间的联动,推动行业创新升级。
二、推进服务业“一带一路”合作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服务业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会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推进服务业“一带一路”合作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推进服务业贸易自由化。
服务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务业贸易的自由化,能够促进贸易往来,扩大服务业市场。
二是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服务业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合作和交流,在服务业创新方面借鉴和学习,能够不断推动服务业协同发展。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
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不断提高服务业人才素质,保障服务质量。
三、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如何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是》杂志发表宁吉喆署名文章:如何看待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2016-10-18 15:38:00 来源:《求是》核心要点:■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
服务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需要大力加快发展。
■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进。
一般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农业演变为工业、然后升级为服务业,这是产业成长和供给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 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特点,因而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高,会明显增加劳动需求。
2012—2015年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增加200万人,比2009—2011年间多增加约65万人,这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仍保持总体稳定的根本原因。
■ 服务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并带动相关领域改革。
现阶段,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工业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及其内部子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以及资源错配问题。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
服务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需要大力加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符合发展规律服务经济加快发展是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规律。
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产业结构的演进。
一般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继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农业演变为工业、然后升级为服务业,这是产业成长和供给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随着制造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生产性服务需求不断衍生;收入水平提高后,生活性服务需求急剧膨胀,共同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
服务业比重超过工业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从国际经验看,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重大转型。
美国转型时间为1950年前后,德国和日本发生在1970年前后,韩国发生在1990年左右。
这一转型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见顶回落,而服务业占比保持较快上升。
比如,德国1971—1981年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年均下降0.72个百分点;日本1969—1977年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0.69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年均下降0.35个百分点;韩国1989—1995年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0.6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占比年均仅提高0.0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已进入服务业较快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新特征。
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左右,正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关键阶段,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工农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劲,共同推动服务业较快发展。
2013—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3%、7.8%和8.3%,今年上半年增长7.5%,7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7.8%。
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至54.1%,占据“半壁江山”。
从就业结构看,199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23.0%,超过第二产业;2011年,比重上升至35.7%,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二、服务业较快发展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支撑服务业发展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保证经济平稳增长。
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不仅表现为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工业,而且表现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工业增速放缓带来的压力,使经济增速换挡而不失速。
2013—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7.6%上升到54.1%,提升6.5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大多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受投资波动影响小;多根植于本地市场,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小;产品差异化程度高,受需求波动影响小;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而消费增长具有较强稳定性,因而服务业发展能够平滑经济波动,增强经济平稳性。
由于服务业对经济周期性变化不敏感,因而具有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作用。
随着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我国经济运行的波动性也明显减小。
2011—2015年,GDP增速标准差为1个百分点,而2006—2010年GDP增速标准差为2.1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开拓产业领域,促进就业持续扩大。
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特点,因而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高,会明显增加劳动需求。
2012—2015年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非农就业增加200万人,比2009—2011年间多增加约65万人,这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仍保持总体稳定的根本原因。
此外,服务业发展能够进一步畅通劳动力禀赋与经济机会相结合的渠道,延长“人口红利”。
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减弱,但由于服务业发展较快,农民工用工总量继续保持增加势头,2015年增长1.3%。
特别是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转变为服务业主导后,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加快发展的趋势,这有利于为高等教育水平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服务业发展提高劳动者报酬,促进居民收入增加。
服务业发展在大幅增加就业的同时,会加快改变全社会劳动力供求关系,进一步推动劳动者报酬上涨。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发生重大变化,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自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且降幅扩大;与此同时,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劳动力需求,推动工资持续上涨。
2012—2015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年均上涨10%左右,农民工工资年均涨幅在15%左右。
随着服务业在供给体系中比重上升,劳动者报酬在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逐步提高。
与2010年相比,2014年劳动者报酬占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
此外,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有利于加快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增长,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服务业较快发展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
服务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并带动相关领域改革。
现阶段,供给结构调整滞后于需求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工业升级以及消费升级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
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及其内部子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以及资源错配问题。
目前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多制度壁垒,民营资本进入服务业常常遇到许多“玻璃门”、“弹簧门”的制约。
加快服务业发展就是要破除这些制度障碍,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方面将一部分优质资源从低效行业中转移出来发展服务业,另一方面通过服务业这个中介把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源源不断导入制造业部门,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是对制造业的矮化,也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而是对包括制造业在内的整个供给体系的改造升级。
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难免会造成失业,而失业人员再就业主要依靠服务业。
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3—5年,我国完成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需安置180万职工,这些职工绝大部分需要靠服务业来吸收。
“去库存”首要任务是降低房地产库存。
房地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行业,关联效应大,民生涉及面广,必须积极有序推进去库存。
“去杠杆”的核心是降低财政金融风险。
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较高,增加了潜在的财政金融风险。
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既需要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又要积极扩充直接融资渠道,更要改善金融服务。
“降成本”关键是要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
用工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包括房租房价过快上涨、子女入学入托难、看病难看病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相关服务业供给不足。
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大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过少,从根本上需要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业来解决。
此外,我国物流成本也相对较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到GDP的18.0%,需要通过发展物流业降低成本。
“补短板”任务集中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
教育、医疗、养老、扶贫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大量短板。
以医疗资源为例,2015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为2.21人,而2010年德、法、英、美四个国家的该指标分别为3.69人、3.45人、2.74人和2.41人。
我国公共设施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
可见,要使“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促进服务业较快发展是关键。
四、服务业发展是新经济成长的主要源泉服务业已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多数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和农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并且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众多新服务还会不断诞生。
我国工农业基础较为扎实,为服务业分工演化提供了强大支撑,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服务应用和创新日益活跃。
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分享经济”正在向餐饮、家政等传统行业延伸,网络约车、远程教育、在线医疗、数字家庭等新服务方兴未艾。
今年1—7月份,全国网上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1%;上半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6%,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5%;网络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已在我国400余座城市为近3亿用户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5月20日专快车日成交订单总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
服务业发展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助推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往往都需要借助新兴产业的力量。
我国服务企业与工农企业的融合发展渐成趋势,有效促进了工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家庭经营与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多种服务企业联合,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推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产方式转变。
服务业发展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现代工业企业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大降低了工业企业的融资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与零售企业、网络公司等服务企业合作开拓市场,并依靠由其提供的大数据资源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管理咨询、技术中介、教育培训等服务机构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组织重构、技术更新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运营环节,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向中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