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

合集下载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范围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易错辨析1】东北地区就是指东北三省吗?提示不是。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3.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高原、F平原、G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易错辨析2】东北平原的农业熟制都是一年一熟吗?提示不是。

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的熟制为一年一熟;辽河平原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以种植冬小麦,农作物可两年三熟。

4.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2)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3)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4)广阔的国内市场。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易错辨析3】三江平原素有“北大荒”之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为什么?提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例1】(2019·石家庄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恶水、喜光怕晒、喜酸怕碱的特征,有“高山有好茶,平地有好花”之说。

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快 转 变 东 北 地 区 农 业 发 展 方 式 建 设 现 代 农 业 指 导 意 见 的 通
有争议 , 下一 步将 上 报 国务 院 , 规划 有 望在 两会 期 间发 布 。 相 比环保 “ 十一 五” 划 , 十 二五”减排不 仅在化学 需氧量 规 “ 和二氧化 硫两项 约束性 指标 的基础 上增 加 了氨氮和 氮氧化 物, 还对 两项 新指标 同样 提 出绝 对量 减排 。知情人 士透 露 , 完成初稿 的《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二五” 规划 》 拟定化学需 氧量 、
推 进 反 价 格 垄 断 执 法 ; 是 妥 善 把 握 时 机 、 奏 和 力 度 , 极 六 节 积
用 期 限的 申请 。为此 , 经研 究 , 定将 G 1 0 3 2 0 决 B 5 6 — 0 9国家 标准 中有关 “ 产品外包装禁止标 注符合 G 5 6 — 0 1 B10 3 2 0 字样”
析、 田间试验等 数据 , 为测 算全 国肥料 利用 率提供 了重 要支 撑 。会议讨论 并细化 了专 题研究工作 方案 , 讨 了肥料 肥料 研
利 用 率 田 间 验 证 试 验 方 案 , 工 作 分 工 、 究 进 度 等 进 行 了 对 研
布置 。
闸 限电。通知提 出 , 要按 照 “ 区别对待 、 有保有 压”的原则进
我国 2 1 0 1年将 审慎 出 台政 府 调 价项 目
近 日从 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上传 出消息 ,0 年积极稳 21 1 妥推进价格改革 , 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 目。2 1 年将把稳定 0 1 价格 总水 平作为首要任务 , 围绕 “ 生产 、 促 畅流通 、 增储备 、 建
机 制 、 民生 ” 坚 持 综 合 运 用 多 种 调 控 手 段 , 面 加 强 和 改 保 , 全

东北农业的发展

东北农业的发展
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面积 大 土壤肥沃。大部分为黑土、黑 钙土 适于大规模机械耕作。地势平 坦,平原广阔,坡度小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黑土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有机质含量为2.5%~7.5%,是我国耕 作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
黑土的利用和保护
未垦的黑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 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 逐渐变薄。黑土平均每年表土流失的厚度约为 0.6~1.0mm。黑土冲刷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重要 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 并植树造林。
农业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 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 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 商品率达60%以上,占 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 多,对我国粮食安全具 有重要作用。
大 规 模 机 械 化 耕 作
农场经营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东北相继建立 了一批一批国营农场,共开垦荒地数 百万公顷,机械化水平较高。松嫩平 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三江平原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粮 比重在全国最大。
东北的黑土地
黑 土 的 流 失
黑土的恢复
• 土壤培肥
主要是增施有机物料,包括施有机肥、草 肥,秸秆还田等。 秸秆还田施近年来保持和恢复黑土肥力最 有效的方法。根据吉林省农科院进行的黑土定位 实验,在同等的氮、磷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的 第二年比施化肥增产10%,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 益区 区 域 概 况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建设的背景
• 区域概况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年降水量300~1000mm 雨热同期,可满足一年一熟耕 种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为 1000℃,可以生长春小麦、大 豆、玉米、水稻、甜菜等作物

东北平原的农业知识点总结

东北平原的农业知识点总结

东北平原的农业知识点总结一、土地资源东北平原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总面积约为3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这一地区的土地肥沃,土壤层深,水分充足,气候适宜,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主要耕地有黑土、棕壤和褐土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条件。

二、主要农作物东北平原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黄豆、蔬菜等。

其中水稻是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等省份。

小麦、玉米和大豆则是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粮食作物。

三、农业生产方式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有耕种和养殖两种。

耕种主要是指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养殖则主要包括养殖畜牧业和饲养家禽。

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向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农业技术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都倡导科技兴农,提倡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环保生产的理念。

在种植技术上,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方法,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加强植物保护,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在农机具方面,加强农机化水平,配备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五、农业产业东北平原的农业产业主要包括粮食生产、油料生产、蔬菜生产和畜牧业等。

这些产业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链。

东北平原也以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了食品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农机具制造业等相关产业。

六、农业发展现状和展望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

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大规模农业向科技兴农的转型。

未来,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加强农产品优质化和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

总之,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指导意见的通知
六、完善现代农业市场流通体系
(十八)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要科学规划,支持东北地区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销采购基地。完善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市场主体多元化的粮食购销服务网络。适时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东北优势农产品期货新品种。
(九)提高耕地质量。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产粮大县(市、区、场)为重点,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发展银行要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予以支持。推进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地、辽河平原中北部棕壤区渍涝盐碱土地和辽西北干旱丘陵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按照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分担的原则,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定期深松作业补贴长效机制,开展耕地轮作试点,研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逐步推广激光平地、联合耕整地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入户率和到田率。高度重视土地有机质的补充积累,鼓励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建设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
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农业资源禀赋最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等政策的实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但是,东北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农业生产效率效益依然不高,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根据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精神,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资源优势,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现提出以下意见。

我国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我国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
逐 争 投 入 10 元 资 金 ,实 施 5 个 贫 困 制 度 建 设 , 步 建 立 产 地 准 出 和 市 场 0亿 万 自然村整 村推进扶贫 ,到2 1 年使全 准人 制度 ;加 强农业 投入 品管 理 , 05 遏
展 方 式 建设 现 代 农 业 的指 导 意 见 》 。 购 、加 工 等 各 环 节 对 乳 制 品 市 场 进 意 见 提 出 , 把 东 北 地 区 建 设 成 为 维 要 行 规 范 , 多 部 门联 动 , 加 大 督 查 力 护 国家 粮 食 安 全 的 战 略 基 地 、 国 重 全 度 , 求 确 保 乳 制 品 质 量 , 证 人 民 力 保 要 的畜 禽水 产 品生 产 加 工 基地 和农 群 众 生命健 康 。 业 现代 化示 范 区 ,力 争到 2 1 年 , 0 5 使 东 北地 区粮食 综合 生产 能力 稳定在 1 亿 吨 以上 。意见要 求 , 要把 建设 现代 农 业 作 为全 面振 兴 东北 老 工业 基 地
度 。 二 是 加 大 生 鲜 乳 监 测 频 次 和 范 型 农 村 电 网 。
围, 加大 处罚 力度 。三是 建 立实施 生
解读 :随着新农村 建设 的不断深
鲜乳 收购 站信用 档 案及 “ 黑名 单 ” 公 入和城 乡一体化 的快速发展 ,我 国农 告 和通 报 制度 、 畜养殖 和 生鲜乳 收 村 电力需求增 势强劲 ,农村 电网面临 奶
到 9 %以 上 , 城 乡 群 众 打造 “ 心 餐 0 为 放
桌” 。云南省 将从 6 关键 环节 人手 : 个
建设 一 批 规模 大 、 点 高 、 划在 “ 二 五” 间 , 十 期 力 业标 准化 生产水 平 ; 强化 农产 品监测
3 4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摘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等,导致农业发展陷入困境。

为了推动东北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应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科技创新、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

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未来,东北地区农业有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生活的提升。

对于东北农业发展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东北农业发展、现实问题、困境分析、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措施、展望、思考。

1. 引言1.1 对东北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农产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农业发展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为了摆脱困境,东北地区农业需要转型升级。

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改造,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需要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朝着更加绿色、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对于东北地区农业的未来展望,我们可以看到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各方合作努力下,东北地区农业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我们坚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东北地区农业一定能够迈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2. 正文2.1 东北地区农业面临的现实问题1. 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传统种植模式和土地利用方式落后,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寒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政策的支持,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短短几十年中,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的粮食种植业逐渐向多元化的农业产业转型,畜牧业、水果种植业和特色农产品等农业产业的发展迅速壮大。

特别是在畜牧业方面,东北地区的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养殖业已成为东北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服务业转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户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向农业庄园经营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模式。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东北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突破,尤其是在种植业和畜牧业方面。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智能化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例如,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和新型玉米品种,极大地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东北地区还致力于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优势农产品的培育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各类农产品。

结合地方的优势条件,东北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例如,黑龙江省以优质大米、大豆和优质长粒玉米为代表的粮油作物;吉林省以优质玉米、优质大豆和小麦为代表的粮食作物;辽宁省以黄普和祥云为代表的苹果和樱桃;黑龙江省以松花江大米和龙江甜菜为代表的粮油作物等。

这些优势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国外,为东北地区的农业增加了新的发展动力。

四、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东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升。

东北地区通过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东北地区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东北农业一直面临着低效率、低产量和传统生产方式等问题。

为了实现东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建立一种符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东北农业现状与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北地区的农业一直面临着若干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有限,农田面积有限且不易扩大,无法完全满足粮食需求。

其次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农产品质量不高。

另外,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也对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东北地区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模式建议:1. 科技创新推动发展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是东北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引进前沿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在科技支撑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引入现代温室技术,调节温湿度,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作物产量。

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为东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 转变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传统上,东北地区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发展。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逐步转变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要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外的农产品交流与合作,拓宽农产品的市场渠道。

3. 推动农业智能化升级现代化农业离不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支持。

东北地区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的智能化升级。

通过使用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的智能监控和精准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品的质量。

三、对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个人理解在我看来,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东北三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分析与政策取向

东北三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分析与政策取向


要 : 通 过 分析 作 为 国家 重要 的商 品粮基 地 的 东北 三省 现 代农 业 发展 的 条件 , 为 东北 三 省 发 展 现代 农 业 具 认
有 区位 、 资源 、 科技 、 才 和政 策优 势 , 人 但也 面 I 农 业 自然 风 险大 、 临着 农业 生 产方 式 落后 、 农业 基 础设 施建 设 薄 弱 、 农 产 品竞 争 能力 比较低 等劣 势 。农业 国际 化 、 国家 东北 老 工业 基地 振 兴 战 略 以及 东 北 亚 经济 合 作 将 给该 地 区带 来 更 多 的发展 机 遇 和前所 未 有 的挑 战 。在 机遇 与 挑战 并存 的条件 下 , 要设 计 合 理 的 政策 框 架 促 进 该地 区现 代 需
业 的发展 。
1 东北三省发展现代农业 的优势分析
从 可 持续和 发展 潜 力 方 面来 看 , 北 三省 具 有 比 东 较好 的发 展 条 件 。这 些 条 件 为该 地 区 现 代农 业 的 发
展奠定 了很 好 的基 础 。具 体 而言 , 北 三 省发 展 现 代 东
农业具 备 以下优 势 。
北 三省 农业 科技 成果 引 进 比较多 , 为该 地 区农 业 发 这 展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支撑 。
为邻 , 并且 临 近 日本 和 韩 国。 近 年 来 , 北 三 省 依 托 东 良好 的区 位优 势 , 与东 北 亚各 国开 展 了进 出 口 贸易 ,
收稿 日期 :2o 0 0 o 8— 3— 6 基 金项 目 :国 家社 科 基 金项 目 ( 6 J 0 2 ; 北 农 业 大 学 科 研 启 动 基 0 BY7 )东 金项 目和 黑 龙 江省 社 会 科学 基 金 项 目( 6 o 1 0co ) 作 者简 介 :刘 清 芝 (9 3一) 女 , 龙 江 富锦 人 , 士 , E—ma )qn - 17 , 黑 博 ( i lig l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区位分析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区位分析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3 2 期 2 0 年 6月 08
吉林省 经济管理干部 学 院学报
J u a f Jl r vnc o o cM a ge n d eCol g o m l i n P o i eEc n mi na me tCa r le e o i
在西方 经济理论 中并 没有农业 现代 化的概念 , 西 方 学者更 多 地将注 意力 集 中于传统 农业 如何转 向现 代农业 即 ‘ ‘ 农业转型” 问题 的研究 , 所谓 ‘ ‘ 农业转 型” 在
占全 区耕地 面积的3 . 7 %,是重要 的高产 土壤 [ 。这 9 1 】 样 的黑土带全世界也 仅有3 , 处 另两处分别在美 国的密
程, 是一个 由农业 生产 力与技术水平 、 农业经济产 出 、 农 民生活水 平 、农村 生态 环境等 方 面构成 的指标 系
为我国最 著名 的农业 区 , 为著名 的玉米 、 也成 大豆 、 粳 稻生 产带 , 并具有优 质高产 的特点 , 畅销 国 内外 市场 。 区域 内森林资源丰富, 居全 国三大林区之首 , ‘ }’ 有 林 l’ 蕈
西西 比河流域 和欧洲 的乌克兰 。黑土 土壤肥 沃 , 腐殖 质深厚 , 有机质含量高 , 团粒结 构好 , 肥力最 高的土 是
壤。正是有 了这无 比肥 沃广阔的黑土地 , 东北 地 区成
理 论上 等 同于我 国所说 的农业 现代 化 。农业 现代 化 是综合 性 的概念 , 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 的变迁过 是
统 。东 北地 区是 我 国重要粮 食生产 基地 与畜 牧业生
产 基地 , 业生产 在全 国 占有重要 地位 。 的十七大 农 党 报告 明确指 出 , 要加强农 业基础 地位 , 巾国特 色农 走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是我国近几年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旨在加快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一战略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农业发展三区三园建设是指按照不同的地区特点和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为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开辟三个区域发展战略,并以高标准农田、特色园区和产业园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的战略举措。

首先,三区三园建设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束缚,以区域发展特色为核心,提出了不同地区农业的发展路径和思路。

东北振兴以农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内容,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推动东北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中部崛起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注重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快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西部开辟则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注重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

其次,三区三园建设注重了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田的肥力和保护地球资源,增加农作物单产,使农业生产更具竞争力;特色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再次,三区三园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通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创业,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能够提供更好的农田灌溉设施和水源保障,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三区三园建设也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注重培养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民从传统的“农”向现代的“农商”转变。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素材教案: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素材教案: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

素材教案: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新时代农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我国东北地区,农业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动力和活力,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策略。

第一部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但是,由于过去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在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其次是种植各种蔬菜、果树和水果等,养殖业也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农业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东北地区主要依靠传统的小农经济,缺乏现代化的种植、养殖等先进技术和经验,生产效率较低;(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粮食生产占据了农业总产值的绝大部分,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份额较小;(3)市场营销短板。

东北地区缺乏较为完善的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和市场营销网络,使得一些农产品的销售难度较大,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不佳。

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需要进行深入的变革和调整,以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部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路径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指从农业生产技术、品种结构、空间布局、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农业进行改革,使之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发展特色产业。

特色种植业是东北地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路径,可以通过特定品种、特殊用途产品等来开发新的消费市场,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东北农业方案

东北农业方案

东北农业方案引言东北地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东北地区的农业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品质,制定一套适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案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东北地区农业方案的关键内容和实施策略。

1. 土壤调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肥力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东北地区以黄、黑土为主要土壤类型,虽然在肥力和养分含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改善土壤肥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有机肥的施用: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营养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实施轮作制度:通过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顺序,避免连作障碍,改善土壤肥力。

2. 种植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调整粮食种植比例: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蔬菜的种植面积,以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和发展适合的特色产业,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提高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转型: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科技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转型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3. 农田水利建设东北地区不仅是高寒地区,同时也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加大农田水利投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修建水库、灌溉渠道等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平;•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导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农田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加强对农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川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川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川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川东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区。

由于地广人稀、气候多样、地形复杂,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川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川东北地区特色农业的现状问题和路径选择。

一、现状问题1. 地理环境的限制川东北地区地势复杂,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

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土地资源较为有限,水资源短缺,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这些地理环境的限制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2. 传统种植业的单一川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由于种植业过于单一,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 产业融合不足农业产业链的融合程度低,农业生产主要以单一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服务环节比较薄弱,缺乏完善的产业链条。

4.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市场需求不足成为了川东北地区农产品销售的一大难题。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5. 技术装备不足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和科学技术支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耕作技术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二、路径选择1. 多元化种植业发展川东北地区应该加大对多元化种植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推动当地农民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农产品,多样化的农业种植业对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农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2. 加强科技推广和示范加强川东北地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当地农民提供科技支持和技术咨询服务,积极开发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

3. 加强产业链条的建设川东北地区应该加强农业产业链条的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服务环节的投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市场
自 然 条 件
气候 气候 土壤 地形 农 业 区 位
生产技术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水源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基本特点。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 的农业布局。 3、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4、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理解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6、掌握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二、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分析某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一)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评价
(二)社会经济条件:从工业、交通、人口等方面分析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农业生产品种、耕 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地 理 条 件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二、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 主要分布地 区域 区
农业生 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 区
主要作物、树种、畜种等分布
畜牧业 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 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 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探讨司云鹏(鸡东县永安镇经济管理中心,黑龙江鸡东158200)[摘要]发展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是东北农业振兴的优化方向和战略重点。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是:立足水土资源的综合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地建设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推动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方式、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把东北农业主产区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和现代农业先行区。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02-02第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No.3,2012Total No.393[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3-0021-02发展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是东北农业振兴的优化方向和战略重点。

现代农业可通过工农结合的方式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

应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新型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促进工农结合,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东北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生态优势,要在发挥粮食生产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余粮转化,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绿色生态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把东北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特色食品加工基地。

通过农业产业化进行集约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创造名牌产品,带动农民进入市场,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使现代农业成为推动东北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途径是:一、立足水土资源的综合优势发展现代农业1.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其主要对策是:兴建和改造农田水利工程;应用有效的农业灌溉节水技术;依靠生物技术场改良作物品种,增强作物的耐旱性;优化农业种植及灌溉用水结构;推广稻田养鱼、养蟹、养木耳式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使水土资源得以充分高效利用,缓解区域供水压力。

2.实施跨区域调水东北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配置程度还没能做到最优,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具体措施是主要从水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松花江等水利资源,向干旱缺水地带调水。

水资源调出地区与调入地区存在利益的流出与流入,可建立补偿机制进行区域间水资源利益协调。

3.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农业生产特点的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劳动力密集的、高效利用有限水土资源的技术,使农业走持续高效道路。

如稻田养鱼、养蟹、养木耳,就是“一地多用,一水多养,一季多收”的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模式,既在不增加水土资源消耗的条件下增加农业产出,提高水土资源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长期补偿机制在粮食比较效益较低的状况下,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生产只能获微利。

粮食主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对粮食的流通国家从战略需求的角度考虑,往往限制主产区的粮食出口,在粮食供应趋紧时更是如此,以牺牲地方利益换取国家利益。

不管是从保障粮食主产区的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看,还是从区域公平的角度看,国家都要建立对粮食主产区的长期补偿机制。

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用于农业水土资源的保护,以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

二、因地制宜地建设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现代科技及管理手段的应用,能大幅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加工转化率,将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农产品供给力和农民收入提高到新的水平。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带动、示范功能,可以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农业的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有利于发挥技术、资金优势,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研发前瞻性的农业技术,带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解决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在基地与农户关系上,通过“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途径,以订单形式负责农产品回收、产业化加工及销售等,基地向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指导,利用基地产业链延伸,进行专业化生产。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挥农业示范园区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综合效应,实现农业示范园区的生态效21--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元化。

2.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其是东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基地,立足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特色,变产量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增加工业对农业、对粮食生产的反哺能力。

按照各地实际,要对新型农业给予足够重视,在条件具备地区要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

积极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比较优势,建设绿色产品基地,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按农业基础、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培育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基地。

在农区建立示范基地,要以科技为先导,集试验、示范、推广、生产、经营等多种活动为一体,实现农业高产呈高效益。

3.选取扶持条件较好的地区,建成起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探索适合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应制定实施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

东北是传统的粮畜产品产区,农业发展面临经营体制、分配机制、土地制度等问题都在东北农区发展中得到体现。

为此,需要国家给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以特殊政策,建立“农业政策特区”:为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降低农业风险,在试验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组建农业保险公司,建立生产资料储备基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根据农业生产公益性特点,需要国家的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田间道路建设、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及水利设施建设等,改造更新现代农机装备,提高抗灾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三、推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机制与科技的创新1.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民增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要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提高农业规模效益的主要途径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展。

要以区域性城镇为中心,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各个地区要按本地比较优势,要根据农产品资源、产业结构、环境保护等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特色产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和模式。

东北农区要以农畜生产为主,要将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完善利益联接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由松散买卖型向紧密一体型转变,要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建立联接农户、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的桥梁,防范农产品市场风险,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受益;对专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农民专业协会、股份合作经营等创新形式,进行规范和引导,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向更高水平。

2.机制与制度创新(1)土地合法流转机制。

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条件下,尝试出租转让、反租倒包、委托经营、股份合作制和“股田制”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2)合作经营机制。

农业的市场化要求产业化各个环节的合作,培养壮大农民经纪人、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会,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3)多元化投入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多利益主体、多部门合作和多方式经营的投入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为主体的新模式。

(4)产业联动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市场的组织作用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

区域三次产业发展要相互协调与配合,疏通生产、加工、流通渠道,为农业发展营造新格局,提供不竭动力。

3.促进科技创新,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需要有健全完善的投入体系、科技进步体系和运作机制做支撑和保障,为现代农业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和动力源泉。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支撑体系上:(1)健全农业科研开发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研究。

重点搞好农产品的加工及转化、旱作节水农业、退耕还草、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机械化播种、化肥深施与平衡施肥、土壤培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地膜覆盖、主要作物区域化、规范化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使科技成果与适用技术组装配套。

推进科研、生产和产品精深加工经济的科技开发新模式。

(2)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这是实施科技兴农的纽带,也是实现农业科技产业化、市场化的保证。

要根据服务组织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服务内容系列化的要求,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农民提供高效、优质的科技服务。

(3)健全科技投入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财政投资农业科技开发项目。

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开发,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

支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化投融资体系。

(4)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充分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功能。

[参考文献][1]程叶青,等.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保障措施[J].农业经济,2006(1)[2]郏宣卿.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J].经济论坛,1996(14)[3]向安强.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与模式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4]尹昌斌,等.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与战略重点[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6)[5]王红星.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3)[责任编辑:刘玉梅]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3期SHANGYE JINGJI No.3,2012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