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合集下载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9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申报背景为加强创新引领,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本级政府在2019年启动了重点研发计划,旨在支持并集聚本地优势企业及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能力,提高整体科技水平。

申报范围本级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支持以下领域和项目:1.制造业中的先进技术和装备2.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3.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技术4.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5.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技术6.其他创新性技术和产业7.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和探索性研究申报条件1.项目应当有切实可行的重要应用或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涉及到技术创新的,应该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工艺效率和产品竞争力;3.可行性的市场营销策略;4.企业或高等院校应该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良好的科研基础;申报流程1.了解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页面,下载并仔细阅读申报指南;2.提交申请前,应该进行市场调研或者技术市场评估,研究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可行性;3.按照申请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严格遵守申请截止日期;4.专家组对申请项目进行评估,最后择优选取优秀项目予以资助;5.获批项目须根据申请要求报送进度报告,保质保量完成研发项目。

申报材料1.项目技术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指标与技术方案等;2.项目申请书,说明项目的意义、重要性及创新性,以及市场调研或评估结果;3.项目预算与经济效益分析;4.申请单位资料,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企业法定文件,或高等院校法定文件,并应提供企业简介或高等院校介绍;5.项目承担人及核心骨干人员有关证明文件等。

申报总结本级重点研发计划的启动为本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为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申报者应该充分认识申报指南和申报要求,认真准备材料,实事求是地评估项目,谨慎选择申报项目,争取申报成功。

科技部发布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科技部发布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ISSN1672-9064CN35-1272/TK2018年甘肃省内售电量达879.3亿kWh ,同比增长11.44%,跨区跨省外送电量324.98亿kWh ,同比增长60%;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4%,弃风弃光率分别下降13.8%和10.47%。

2019年,甘肃电力将采取多项措施,力争弃风、弃光率分别降至10%和8%以内。

甘肃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4(上接第40页)bution systems with wind an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 [J ].Renewable Energy ,Volume 76,2015,Pages 283-295,ISSN 0960-1481.17L.Gan ,N.Li ,U.Topcu ,and S.H.Low.Exact convex relaxation of opti ⁃malpower flow in tree networks.arXiv preprint arXiv :1208.4076,2012.18Solar radiation reserch laboratory of NREL [Online ].Available :https :///srrl_rsp2/道内电缆的燃烧升温时间不超过2400s ,且升温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故而直接采用电力火灾升温曲线也有所不妥。

在试验时应寻找一个能够反应电力电缆隧道环境范围内和特定可燃物条件下的升温模型。

隧道火灾RABT-ZTV 升温曲线在试验中用来评价建筑构件或隧道结构耐火性能时,该升温曲线与前述4种升温曲线都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

该曲线包含了三个折线段:①快速升温段,即在5min 之内,隧道温度从环境温度直线提升至1200℃;②维持该升温温度在1200℃直至90min 或120min ;③环境温度在110min 内从最高温度1200℃降至环境温度,这三个过程都是线性变化的过程。

2019年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年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一、项目支持重点围绕种植业、农业机械、渔业、畜牧业大领域,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兼顾中试熟化和示范推广,实行“大课题制”,引领全省农业科技人员调整科研方向,优化资源布局,集中力量突破制约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科技支撑(附件)。

二、项目申报条件(一)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

项目实行“产学研推用”一体化研发机制,鼓励多单位联合申报。

项目主持单位,为省级以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省直相关厅(局)所属事业单位。

主持单位应具有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优势和研究基础,具有承担项目研发任务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具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科研设施条件及运行管理经验。

规模以上大型骨干龙头农机生产企业可以申报农业机械领域项目。

市、县级单位和其他企业可以作为协作单位参与项目实施或承担项目子课题。

(二)项目主持人的条件。

项目主持人,原则上应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农业应用技术创新年以上的科技人员,且年龄在周岁以下。

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历的农业科技人员申报本项目,应有独立主持科研项目的经历,具备带领团队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工作经验和能力。

(三)组建过硬项目团队。

项目主持单位要组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人员稳定、权责明确的研发团队,签订协议明确责任权利关系,鼓励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骨干科技人员加入项目团队。

三、项目申报事项(一)项目申报资金。

申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科学编制资金预算,并专款专用。

联合申报必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权利义务、产权归属、经费使用等问题。

已经获得国家或省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的在研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本项目,一经查实,收回资金,取消年项目申报资格。

(二)项目实施期限。

一般为年,申报单位应依据任务期限,科学设计任务目标、实施途径、方法步骤等。

以往年度承担过本项目,但到期未提出验收申请或未通过验收的项目主持单位、主持人不得申报本项目。

2019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2019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附件12019年度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专项一:盐湖资源制取金属锂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专项背景按照“一优两高”战略关于“推动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以做大做强锂电产业为重点”的要求,为贯彻落实《青海省千亿元锂电产业发展规划》,以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萃取法提锂和金属锂生产效能和质量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推动盐湖锂系列产品高质量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一)萃取工艺在盐湖锂资源提取中的应用1. 萃取剂溶损、降解机理研究与消除、修复工艺与装备研发;2. 萃余液微量有机物去除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3. 萃取工艺优化与装备升级研究与应用。

(二)无水氯化锂制备工艺研究1. 氯化锂溶液杂质的深度脱除工艺技术研究;2. 氯化锂溶液高效连续蒸发及结晶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研究;3. 除杂、浓缩、结晶过程中锂损失机理与提高收率的研究。

(三)熔融电解制取金属锂产业化示范1. 无水盐湖氯化锂中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及机理研究;2. 高效电解及机械化加料、出锂及连续熔铸装备研究与应用。

(四)锂系列产品开发200吨/年氢化锂产品开发与生产线建设。

三、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一)技术指标1. 无水氯化锂浓缩、结晶装置的锂总收率≥95%、氯化锂含量≥99.5%,其中Na≤200 ppm 、K≤200 pm、Mg≤20 ppm、Ca≤20 ppm、B ≤20 ppm;2. 建成萃余液中有机物深度去除的示范装置,其处理后排放液中COD净增量小于50 ppm;3. 千吨级工业金属锂产品纯度≥99.00%,其中Na≤1500 ppm、Ca≤300 ppm, Mg≤150 ppm, N≤100 ppm,电解电流效率≥84%,氯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二)经济指标1. 建成200吨/年氢化锂产品生产线;2. 建成年产5000吨无水氯化锂及千吨级电解金属锂联产示范装置;3. 项目实施期内,产值预计达8亿元。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2019年至2022年。

2019年拟安排29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约9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基础研究类项目,应充分发挥各类国家级科研基地的作用;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并明确相关配套资金,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得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用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除指南中有特殊说明外,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本专项2019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源解析理论与方法1.1场地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积累效应研究内容:研究场地土壤高关注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赋存形态及空间分布,揭示复杂介质环境条件下土壤-地下水的分配规律;探讨POPs在场地土壤-地下水-气-生物多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及主控因子;研究场地土壤POPs 积累过程与动力学机制;建立场地土壤POPs积累与健康风险的预测模型,量化场地土壤POPs积累的健康风险水平。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6.14•【文号】国科发资〔2019〕205号•【施行日期】2019.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

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

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办发〔2019〕13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20年度拟发布12个项目,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4个,应用示范类项目8个。

拟安排国拨经费4.40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村镇土地智能调查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村镇土地智能调查技术模式与智能控制耦合机理,研发村镇土地权籍信息自主采集处理、地类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研究高分遥感变化发现与无人机调查技术深度融合的快速精准高效技术,有效解决地类判别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影像获取难题;研究基于移动视觉的高维用地信息智能解译技术,实现土地利用实地调查的智能化;研发全域土地权属高精度监测的自动化、可追溯化和实时化技术,解决村镇土地权属调查指界困难、界址点测绘复杂等难题;根据不同业务和区域特征,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制村镇土地智能调查规范与导则。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2020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

附件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以促进村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目标。

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重点攻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智能调查等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华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等典型地区,重点围绕资源清洁利用、居住热环境提升、节能与新能源利用、非传统水源利用、民居性能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等技—1—术进行综合应用示范,解决节能保暖、产业减排、能源供给、饮水安全、居住品质等问题,为加快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20年度拟发布7个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研究内容:针对农村区域分布广、地形气候差异大、改厕技术模式单一且适应性差、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低、分散式污水收集处理难、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粗放等问题,研发高寒缺水等典型地区资源循环型厕所改造升级关键技术与产品;研究低成本、易维护的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开发农村污水分质收集、微生物—物化循环处理关键技术与标准化、模块化装备;研究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就地资源化技术,研发以提高资源属性为目标的农村垃圾源头深度分类、打包转运、有机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污等统筹协同处理技术,研究农村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不同地区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厕的适宜技术模式、设施运营维护技术和排放标准等,开展不同类型村(中心村、边远山区等)人居环境整治技术集成示范,为改厕、污水、垃圾因地制宜处理处置提供科技支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2019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申报指南

2019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申报指南

附件: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入库申报指南一、重大科技专项专题一: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一)申报内容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超千亿产值产业集群的战略计划部署,本专项主要围绕我市五金刀剪产业升级、高端不锈钢以及机械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以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开展高端金属粉未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应用、高功率激光应用、机械制造等方面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前沿技术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攻关,解决我市产业生产的核心技术问题,提升行业的产品品质量。

推动我市产业向高端化和新型化发展,不断增强我市支柱产业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申报要求、申报项目技术水平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申报单位必须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对应的工作基础、行业背景和科研团队,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研究水平与协同能力。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须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负责人应具有完成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该项目所需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科学研究或产业化经历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项目实施周期年,项目申报书上的技术经济指标必须明确客观,并将作为项目验收时的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实施期必须申请发明专利项以上。

(三)联系方式市科技局产学研科:梁国强、陈成鹏业务咨询电话:二、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专题二: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一)申报内容本专题旨在引导和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成熟高新技术及创新成果在我市转化及应用,促进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申报要求、企业必须与省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项目,并签有责权利明确的项目合作协议,分工和进度明确,经费预算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清晰。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项目实施周期年,各方任务分工明确、研发或产业化进度科学,经费预算合理,知识产权归属清晰,具有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特点。

项目申报书上的技术经济指标必须明确客观,并将作为项目验收时的考核指标。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3“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1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9年度拟发布13个任务方向,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任务方向12个,应用示范类任务方向1个。

拟安排国拨经费约4.62亿元。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 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村镇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识别主要风险污染源及典型污染物,研究水源地水质保护技术和防控策略,改善水源水质;研究不同水源水质特征,研发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的村镇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装备,实现产业化;辨识典型村镇地区水源特征污染物,开展村镇非常规水源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研究村镇饮用水品质影响要素,开展村镇高品质饮用水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提升村镇饮水品质;聚焦村镇规模化水厂运营、管理薄弱的技术瓶颈,研究村镇饮用水厂运行监控、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规范管理策略,构建适合我国村镇饮用水厂的集成技术和管理综合体系,并建立示范工程。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指南.doc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指南.doc

2019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指南一、重点项目(一)重大科技示范1101 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协同运营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我省已建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开放共享和水平提升,构建面向全省的医药企业服务的信息枢纽和协同运营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线下协同运行、专业APP实时互动等,实现全省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的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标准同步和运营协同,全面提升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的服务能力。

1102 大数据技术在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服务中的研究及应用示范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解决我省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在投融资对接过程中出现的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利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搭建数据库云平台,创建APP及网站,实现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需求、专利需求、人才需求等信息线上发布,对接投融资机构、专利技术中心、高校院所,开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服务中的技术创新和集成示范,搭建面向全省初创期生物医药企业投融资服务线下平台。

1103 创新型疫苗产业化标准化示范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泰州开展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围绕构建创新型疫苗产业化的标准化体系,重点搭建从工程菌构建到工艺研究、质量评价的模块化运营体系,制定人用疫苗菌毒种制备的安全管理规范,建设中试规模GMP体系,突破自主可控的培养基优选、二倍体细胞大规模发酵、高效的纯化等关键技术,推进各类疫苗以及生物技术药物项目的成果转化,探索从基础创新到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示范。

1104 长江(江苏段)生态承载力解析及重点行业污水毒性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落实我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江苏段)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的迫切需求,在沿江八市选择重点区域,定量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特征,识别影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区域和影响因素,开展生态风险评估。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

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1—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

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

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安排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亿元。

应用示范类项目须有经费配套,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鼓励充分发挥地方、企业与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项目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每个研究方向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

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必须涵盖二级标题下所列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2“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杂粮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

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

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9年度拟发布28个任务方向;其中基础研究类7个任务方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17个任务方向,应用示范类4个任务方向。

拟安排国拨经费约8.0亿元。

一、基础研究1. 果树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研究内容:围绕柑橘、苹果、葡萄、梨等果树,针对影响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及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因素、库源关系和光合产物分配规律,阐明提高光合效率和促进光合产物在果实积累的调控途径和技术;研究果树水分和营养利用影响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阐明提高果树水分和营养利用效率、促进优质丰产的调控途径和技术;研究并阐明果树矮化和柱状等省力化树体控制栽培技术促进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和调控途径。

生态宜居技术创新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

生态宜居技术创新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

生态宜居技术创新重点研发计划主动设计申报指南
(一)生态宜居乡镇建设综合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的要求,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乡镇,开展乡镇空间重构技术研究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研究传统村落保护与乡土建筑营造技术、村镇住宅性能综合提升技术等乡村宜居技术,研究环境检测评估技术、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垃圾高值化处理与装备研发、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燃料等乡村清洁技术,研发再生原材料制备生态建材与生物基材料复合建材技术等绿色建材产品,进行典型生态宜居乡镇综合示范。

实施目标:突破一批乡镇环境治理与美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绿色建材产品研发等乡镇生态宜居共性关键技术,建设乡镇适宜居社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理典型示范乡镇。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内容:围绕省委省政府“浙江美丽大花园建设”要求,挖掘利用乡土观赏植物等地方生物景观资源,引选适合浙江气候的景观树种,开展乡村生态景观资源特征指标研究,建立典型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模式,进行典型绿色宜乡村综合示范。

实施目标:建立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技术,形成不同类型典型乡村生态景观营造模式3-5个,开展典型综合示
范2-3个。

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1—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9年度拟发布13个项目,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12个,应用示范类项目1个。

拟安排国拨经费4.62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2年。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1.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研究内容: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村镇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识别主要风险污染源及典型污染物,研究南北不同地区水资源开发技术,研究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技术和污染防控策略;分类研究提出村镇供水工程常规水源水质提升技术与工艺,研发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的村镇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装备,实现产业化;辨识典型村镇地区水源特征污染物,开展村镇非常规水源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研究村镇饮用水品质影响要素,开展村镇饮用水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聚焦村镇规模化水厂运营、管理薄弱的技术瓶颈,研究村镇饮用水厂运行监控、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网二次污染防治及规范管理策略,构建适合我国村镇饮用水厂的集成技术和管理综合体系,并建立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研发水源保护、净水处理、管网输配等关键技术7项以上,村镇饮用水标准化处理装备涵盖5个以上系列并实现产业—2—化,技术规程、指南3套以上,形成典型村镇地区的供水模式、技术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水处理成本和管网漏损率均比现有水平降低15%以上。

建立不同地理区域和特征水质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工程10个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村镇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装备开发研究内容:研发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循环治理技术与装备,形成村镇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途径,研发侧重于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村镇生活污水分质处理技术与装备,建立农村水资源最优化循环和利用技术方法;研究强化污水中资源回收与有害污染物去除的循环回用技术,解决高氮磷低有机物负荷的乡村污水处理问题;开展节能节地抗多变性的一体化村镇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解决高排放标准的城郊型村镇地区污水处理难题;研究强化污水生物处理功能,开发适合于村镇污水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的新材料、新药剂及其成套装置,实现村镇水质敏感区高标准出水的技术策略;研究外源拦截、黑臭水体治理与生态景观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形成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河流治理的技术方案。

考核指标:建立我国村镇污水循环治理模式与技术研发体系,突破高标准节能节地型污水处理、村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非常规污染物去除、污水处理与生态景观互融共生、乡村水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10项以上;开发适宜村镇污水治理的关键材—3—料与装备5项以上;建立功能材料与装备中试线、生产线6条以上;建设村镇污水处理与回用示范工程10项以上;编制村镇污水循环治理领域的新型处理技术规程、指南3套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村镇生活垃圾移动式小型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研究内容:研发垃圾分散收运-小型化移动集中处理技术模式与大数据智能监管平台,解决农村垃圾分散处理成本高、运维管理难等问题;研发垃圾高效预处理与压缩运输一体化技术装备,实现有机垃圾分离、运输过程污染减量及有效降低压缩输运成本;研发垃圾收运及处理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高效处理技术与移动式装备,实现村镇小规模渗滤液机动式处理;研发村镇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技术与移动式小型化快速发酵设备,实现有机垃圾就地肥料化、能源化和多站式移动服务;研发移动式垃圾快速减量化与污染控制装备,形成农村垃圾污染应急处理的有效途径。

考核指标:针对不同村镇特点,提出分散式预处理收运与就地、集中处理处置相结合的分类收运、资源化处理、快速减量与污染控制等新模式4套;开发村镇生活垃圾移动式小型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8套;建立日处理1~10吨垃圾移动处理工程示范;构建村镇垃圾智能管理与大数据平台1套,具有监管村镇分散垃圾收运量与处理量、污染渗滤液处理量,以及核算运行成本等功能;构建村镇生活垃圾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长效运行机制,制定相关—4—规范、指南5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乡村生态景观营造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开展全国村镇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指标体系研究,建立村镇乡土景观资源评价方法,搭建村镇乡土景观资源数据库;基于山水林田湖草与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从空间格局优化、生态景观营造、管护与提升技术等方面,应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村镇乡土景观参数化规划设计方法,并开展典型地域代表性村镇乡土景观营造模式研究;开展村镇乡土景观营造中的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维护技术研究,并建立生物多样性维护实时监控平台和预警机制;开展村镇乡土景观营造中的乡土植物选择、景观风貌、种植空间模式、种植方法、传统工艺挖掘等技术研究;开展村镇乡土景观中历史人文资源可视化保护利用技术研究,开发集信息收集、特征识别、民众反馈、智能监管功能的乡土景观可视化研究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村镇乡土景观分类,建立村镇乡土景观数据库1个;提出村镇乡土景观参数化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1套;形成全国典型区域的村镇乡土景观建设模式20种以上;形成村镇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维护基础方法体系1套、村镇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技术规范(指南)3套、村镇乡土景观生物多样性预警监控机制2套;针对西北、东北、华北、中南、华东、西南等6大区域,研发村镇—5—乡土植物品种选择、工程建设技术、植物栽植和养护技术等关键技术20项;开发具有推广价值的村镇乡土景观中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可视化平台;建立典型村镇乡土景观营造示范6个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社区环境监测及修复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内容:研究环境污染常规指标、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等在聚居活动干扰下的特征和多介质迁移规律,开发村镇社区环境污染分类和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研究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特征的受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环境一体化修复关键技术和装备,解决河网地区村镇社区环境修复技术需求;研究山地或丘陵村镇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社区周边水体水土协同修复关键技术与小型设备,突破具有壤中流特征村镇社区环境修复技术难点;研究适应于具有冻土和水体冻融过程的受污染水土环境修复关键技术,支撑寒冷地区村镇社区环境的有效修复;研制污染源溯源、尚未知风险物检测等的关键传感器、仪器仪表等的集成系统,开发能支撑建设县域范围村镇社区、涵盖多要素多源过程的监测预警集成平台技术,满足村镇社区环境监测简便经济适用的技术要求。

考核指标:研发污染物快速检验监测及鉴定的新技术4项以上,获得经济实用新仪器设备4套以上;建立我国村镇社区不同污染类型的评估技术方法,制定污染类型、风险评估、健康评价技术规范3项,制订村镇社区污染类型区划技术导则;获得适用于地—6—下地表水体一体化修复、受污染水土协同修复、冻土和冻融水体修复单项技术不少于6项,集成系统3套,技术规范、指南3套以上;研制适合于村镇社区水土环境修复的小型设备3台以上;社区环境监测及修复示范3个以上;形成能够支撑建设县域范围村镇社区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集成平台技术至少1套。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村镇生物质资源制备清洁能源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系统研究废弃秸秆高效转化制备气、液、固三相清洁生物燃料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展秸秆生物炼制醇烃类燃料技术研究,解决秸秆原料的成分解构和高效能源转化难题;开展秸秆热解液化并提质制备生物油技术集成研究,解决秸秆热化学转化的传质传热难题;开展高浓度混合发酵制备生物燃气联产有机肥技术集成及生物质基炭材料在发酵产气、沼液回用、炭基有机复合肥系统中集成应用技术;开展秸秆制备成型燃料并联产活性炭的技术装备及炉具制造技术集成研究,解决秸秆气、液、固综合利用过程中能耗高、技术经济性差的问题。

考核指标:形成4类废弃生物质秸秆资源联产清洁燃料和生物质活性炭的高效利用技术,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工程10个以上,液体燃料生产规模达1万吨/年,生物燃气生产规模达1万立方米/天,固体成型燃料生产规模达10万吨/年,活性炭生产规模达2万吨/年,示范区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7—研究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化技术和特种装备制造技术10项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基于村镇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历史文化等,研究特色村镇的特征和内涵及界定准则,建立特色村镇类型判别和划分方法、特色村镇综合数据库;根据不同类型特色村镇的内涵、要素特征和表现形式,研究提出特色村镇地方文化、空间形态结构、景观及建筑风貌等保护方法、技术和导则;分析特色村镇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提出特色村镇资源再开发利用技术和功能置换提升方案;根据特色村镇的历史演化、空间形态及功能格局等,识别和划分保护区和发展区,形成特色村镇改造利用的规划设计技术和导则;开发特色村镇保护的综合分析评估与监测系统,开发特色村镇保护和改造的规划设计辅助系统和实施效果展示平台,开展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提交特色村镇界定与类型识别技术1套,提出我国特色村镇类型谱系和典型区域特色村镇类型界定方法,建立特色村镇保护和规划综合数据库2个;提出特色村镇保护的分类指导办法和技术指标1套,形成保护效果分析评价系统;编制不同类型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技术导则7套以上;提出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关键技术5项,完成特色村镇保护的综合分析评估与监测系统1—8—个;开发完成特色村镇保护和改造的规划设计辅助系统1套和实施效果展示平台1个;建成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规划技术应用示范3个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