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外古诗词背诵理解性默写
七下语文要求背诵诗文篇目
七下语文要求背诵诗文篇目【篇目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篇目三】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初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
背诵默写【考查要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知识疏理】⑪诗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诗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诗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⑫课外积累:①按要求写出格言或警句;②由具体的语境联想诗文名句;③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的文学形象;④中外文学名著评价。
【试题特点】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读图填写题、填空默写题、扩展开放题、简述问答题和比较选择题等。
【解题导引】例1.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第(1)—(4)题。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野火烧不尽,。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④万事俱备,。
(罗贯中《三国演义》)⑤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⑥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⑦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⑨,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⑩,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
(2)句④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句⑤出处中的“左迁”是指。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
(只填序号)(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字左右。
上面这一中考语文名句考查题是比较有特色的。
它一改以往名句考查的单纯形式的填写。
它由名句演发,将文学常识、诗句理解等巧妙地结合。
它不单单是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并更多地融合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这道题命题者至少是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把握的。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泊秦淮》(杜牧)1.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的《泊秦淮》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的《泊秦淮》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6.杜牧的《泊秦淮》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杜牧《泊秦淮》一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8.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感慨家国兴亡的主题。
其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引发的历史兴衰之慰,有一种将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
9.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夜笼纱”,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10.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12.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3.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15.《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08 古诗文默写(复习指导)【部编版七下语文期中 期末专题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
08 古诗文默写(复习指导)【部编版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8 古诗文默写一、古诗文默写题的题型古诗文默写题是语文考试的传统题型、必考内容。
它一直出现在大大小小的考试试卷中,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纵观全国各地的各种语文试题,其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也是难度最小的默写题。
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写的文句(多为名篇佳句)。
其形式为出上句写下句,或出下句写上句,或出两头写中间句。
例如:(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2)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这类题出上句,要求写下句,或者出下句写上句,出两头写中间句,难度较小,只要求会背会写即能作答,属记诵考查的最低层次。
答题时不得多写、少写、错写或颠倒顺序。
多数地方的七年级的诗词默写主要就是这种题型。
(二)理解型默写题这类题型都给出要求,根据“要求”作答。
考生不仅要熟悉识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诗文有较好的感知能力,要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例如:(3)当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要有所作为,就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丝毫不为暂时不如意的境遇而不平,拥有毅力和恒心,努力,奋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望岳》中选句填空)此类题在近年中考试卷中比较多见,是对平时阅读能力的巧妙检测,因为它摒弃了“死记硬背”。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_初中语文古诗词文背诵默写大全
人教版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文背诵默写大全(含课外)七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并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写风起浪涌景象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5.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6.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8.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9.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0.诗人对湖光春色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情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1.写农村萧条.凄冷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诗中揭示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五)《论语十则》13.朋友远来,你可以引用孔子的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4.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人贵在反省自知,曾子说应该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7.《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19.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外古诗词
默自测
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的《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
晴空一鹤排云上 的创作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便引诗情到碧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刘禹锡的《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作者观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言秋日胜春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自测
理解性默写:
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
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
僵卧孤村不自哀 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尚思为国戍轮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文本背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名句理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默写自测
赏析:这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
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
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
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默写
一、 秋词
(刘禹锡·唐)
文本背诵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名句理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两句诗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 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 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 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 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 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 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
部编语文七下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语文七下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部编语文七下中的文言诗文,并提供理解性默写练,以巩固知识。
一、文言诗文理解
文言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通过理解文言诗文中的意境、修辞手法、主题等要素,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化。
本部编语文七下中的文言诗文内容丰富,包括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如抒情诗、咏物诗、议论文等,涵盖了古代文学的多个方面。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文言诗文,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理解性默写练
理解性默写练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文言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在进行默写练时,学生需要充分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默写的方式将其准确表达出来。
通过不同难度的默写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文言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
档提供的理解性默写练包括诗文的背诵和填空题等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练方式。
三、总结
通过深入理解文言诗文和进行理解性默写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部编语文七下中的文言诗文,提高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希望本文档能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默写练习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一)《竹里馆》(王维)1.2.《竹里馆》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抒发其宁静淡泊心情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竹里馆》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竹里馆》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竹里馆》诗中以动衬静,表现诗人悠然自得情怀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8.王维在《竹里馆》中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想象新颖而独特。
10.王维《竹里馆》一诗中用拟人化的手法,表明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12.《竹里馆》描述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展示诗人感悟隐居生活13.王维在《竹里馆》中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勾勒了一幅月华如水,自在惬意的山居幽林图。
14.与王维静坐竹里馆,感受王维传递出悠远宁静的心境,仿佛与自然的景致融为一体,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5.王维《竹里馆》一诗中表明对权奸的不满,抒发自己气节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抒发其宁静淡泊心情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竹里馆》中“弹琴复长啸”一句与苏轼“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啸老斜川”一样用弹琴抒发自己的感情。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_《泊秦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泊淮》1.易错字易错字笼(lǒng)隔江(gé)2.词语解释词语解释笼:笼罩。
笼罩。
泊:停泊。
停泊。
商女商女::歌女。
歌女。
后庭花后庭花::曲名曲名,,《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亡国之君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杜牧杜牧(803-852),(803-852),(803-852),字牧之字牧之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京兆万年((今)人,唐代文学家。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他的《清明》一诗十分有名。
明》一诗十分有名。
【文题解说】【文题解说】泊,停泊。
淮停泊。
淮,,指淮河指淮河,,淮河流经的夫子庙一带淮河流经的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
《泊淮》写客中偶感十分繁华。
《泊淮》写客中偶感,,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淮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后庭花》在船上听见歌女唱《后庭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诗篇。
《泊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泊淮》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亡国之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情。
泊淮泊淮此诗是诗人夜泊淮河时触景感怀之作此诗是诗人夜泊淮河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淮河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后两句抒发感慨,,借后主借后主((叔宝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
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
3、于独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闭之,则右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______________,若听茶声然。
5、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8、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______________,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
13、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14、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16、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17、______________,三年多难更凭危。
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恨悲。
(二)理解性默写第21课《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古诗理解默写填空
七年级语文古诗理解默写填空以下是七年级语文古诗理解默写填空题:1.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 《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拟人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表达了无限的伤感之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 《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晚景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之情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 《峨眉山月歌》中,写出船行之快,别情愈炽的诗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 《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泊秦淮》中,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诫子书》中,强调了过度享乐和急躁会对学习和修养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9. 《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0. 《论语》中,孔子强调“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 《观沧海》中,“____”和“____”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大。
12. 《次北固山下》中,“____”和“____”表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13. 《天净沙·秋思》中,“____”和“____”点明了一个愁字,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们归乡不得的悲凉之情。
14. 《钱塘湖春行》中,“____”和“____”写出了早春禽鸟之欢快。
15. 《泊秦淮》中,“____”和“____”展现了朦胧冷寂的秦淮河晚景。
七至九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
七至九年级语文古诗词汇总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古诗背诵【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二.七年级下册(一).课内古代诗歌【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B.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隐逸者也。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
(杜甫《望岳》)③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自古以来,中国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乡情结。
人们离开家乡的原因多种多样,而触发思乡之情也有不同的缘起。
①“________,________。
(《春夜洛城闻笛》)”,客居异乡的诗人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无尽的乡思;②“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远赴边塞的诗人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东望故园,怎不让人泪雨滂沱!【答案】(1)B(2)惟吾德馨;阴阳割昏晓;落红不是无情物。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解析】【分析】(1)“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隐逸者也”应改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B项有误,故选B。
(2)(3)句中的“惟”“馨”“柳”“袖”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不要写同音字。
故答案为:⑴B;⑵惟吾德馨;阴阳割昏晓;落红不是无情物;⑶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
古文的背诵和默写。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答题时应注意,记忆性默写,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记识,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至今已不要出现错别字。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部分古诗文的默写内容: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木兰诗》(节选)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
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
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请注意,这里只列举了部分古诗文的默写内容,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其他篇目需要默写。
为了确保准确性,建议参考您所在地区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科书或相关教学资料。
七年级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部编版语文上下两册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上下两册】班级:姓名: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上册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2.《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二、古文背诵篇目16、诫子书/诸葛亮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借想象中的景象,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赏析默写
理解默写:
1.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的句子是: “ 八方各异气 , 千里殊风雨 。” 2.从“ 妻子象禽兽 , 行止依林阻 ”中我 们看到了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 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
3.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
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 凄楚的句子是: “ 柴门何萧条 , 狐兔翔我宇 。”
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 是:“ 盈缩之期 养怡之福 , 不但在天 。” 。Βιβλιοθήκη , 可得永年名句赏析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 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作者以松 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 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 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 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 求。
格外突出。
理解默写:
1.“ 攀条折其荣 , 将以遗所思 ”写主人公 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 的亲人,寄托了她深深的思念之情。 2.诗中起到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
3.“ 此物何足贵 , 但感别经时 ”表达了主
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心情,同时也点 明了全诗相思怀念的主题。
理解默写: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螣蛇为喻, 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是: “ 神龟虽寿 , 犹有竟时 。 螣蛇乘雾 , 终为土灰 。”
2.《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 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3.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
龟虽寿(曹操)
•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答案: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 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 不已。 •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竹里馆》一诗中,写出诗人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感悟隐居生活美好的句子
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出深夜悠扬的笛声随春风传遍全城的句子
3、《逢入京使》一诗中,写出诗人在远赴边塞的路上,想起亲人远隔,泪雨滂沱的句子
4、韩愈的《晚春》一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在暮春时节尽情舒展的样子,其中
5、《竹里馆》一诗中,写出诗人在竹林中自在、淡定生活的句子
6、《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出人们听到折柳之曲,燃起送别、思乡之情的句子
7、《逢入京使》一诗中,写出诗人从思念中振作精神,托返京使者传话,安慰家人的句子
8
9
10
1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
12
1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
14
15
1、《泊秦淮》中描写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的句子
2、《约客》中,
3、《贾生》中,交代贾生才华横溢,连汉文帝都要召见他的句子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写出生活中的道路和行走在万山深处一样,要不断克服困难,放眼长
5、《约客》中,因为绵绵不绝的雨水使得诗人的朋友“有约不来”,诗人只得独自排遣寂寞的句子
6、《泊秦淮》中,借“商女”感叹国家兴亡,讽刺那些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句子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以否定的形式,指出下山并不容易,行人往往空自欢喜的句子
8、《贾生》中,笔锋一转,托古讽今,以汉文帝向才子“问鬼神”来讽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
9
10
11、《陋室铭》中,写出作者想远离世俗、
12
13
14
15、《陋室铭》中,以诸葛亮和扬子云的草庐类比自己陋室不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