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一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课件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经济发展是大概念,经济增长寓于经济发展之中。 2.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3.经济增长是基础,经济发展是结果。 区别: 1.内涵不同: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偏重于数量概念;经济发展则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2.表示方法不同:经济增长多指产出,常以GNP、GDP、IP及其人均值的增长率表示;而经济
5.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 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 求。由于北欧各国普遍实行全民义务教育和全民医疗保险,因而许多人认为北欧的实际生活水 平高于美国。
一个社会的净经济福利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制度、文化和心里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预期及其实现程度,人们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及安全感,社会是否给人 们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机会,离婚率、犯罪率、司法公正程度,人们在受教育、职业等方面选择 的自由度以及民主和政治方面的透明度和官僚的腐败程度都影响着社会的净经济福利。
名义GDP 实际GDP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多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多为一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仅指该时期内
新生产出来的东西。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旧货市场的交易佣金。
2.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 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美国政府为此每 年损失的税收收入为3100多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 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第一章 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三、区位论的精粹
在经济活动中寻求: ● 1、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 ● 2、最低的购买价格。 ● 3、最大市场区位和最大利润。 ● 4、最优地利用社会经济基础,以求获得最佳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适宜环境。
四、区位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1、农业生产布局
● 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以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符合国情,更符合中 国绝大部分农村的实际状况。
● (2)工厂规定价格,运费则由消费者负担。只要这些居民的需求是有 价格弹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并存:距离中心点越远的居民需求越少; 以工业所在地为中心的半径越大,到中心点购买工业品的消费者就越多。
● (3)假定没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地区,那么工业区位主要由对它的 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
● (4)工业如果设在它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它就能获得 利润,否则,它就不能获利,而不能获利的地点,它就不适宜成为工业 所在地。
● (2)屠能从区位地租出发,得出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理论化模式。 ● (3)假定:“孤立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社会经济单位。
3、屠能圈理论的含义
● (1)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 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 (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最小费用点的三个指向, 即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
●运输成本 ●劳力成本 ●集聚
3、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
●(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都不起作用,孤立 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 模式;
●(2)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作用时,上述工业 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内涵
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 进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 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标
包括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 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推进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措施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等措施,加快城市化进 程。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 在区域间均衡配置。
04 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城市化进程及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
包括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等方 面。
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口迁移、政策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城乡统筹发展内涵与目标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 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 制度保障等措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
它反映了区域经济活动中各要素之间 的空间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 发展的重要基础。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
均质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分布相对均匀,没有 明显的中心和外围之分。
极核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 集聚,形成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
点轴型空间结构
区域内经济活动沿着交通线、动力线 等线状基础设施呈带状分布,形成多 个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轴。

第一章--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1、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1. 完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坚持顶层设计,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强调跨区域发展,以经济带建设构建中国区域发
展新格局 4.坚持主体功能区制度,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
第三节 主要内容
2、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 对城乡 统筹发展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城乡发展观 。一方面,他们强调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城市的出现、 城乡分离以及 城乡对立的必然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他们还见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繁荣造成的尖锐的城乡矛盾和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从城乡对立 和差别出发,探索消灭城乡对立和差别的一般规律。对于消灭城乡差距 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有计划地合理布局生产力是实 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之一;列宁也认为,促进工农业生产有机联系是 实现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
1. 构建完善的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 2. 重视我国中大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 区际协调发展与区际公平 2.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 3. 产业转移与转型升级 4. 扶贫开发与区际公平 5.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6. 国家重大区域、国家级重点区、
重大基础设施的引领与建设 7. 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管理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区际分工与协作的思想
区际分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二 是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首先形成工商业与农业的分工,接着形成商业与工业的分工,最 后形成不同生产工序上的分工,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产业分 工越来越细化,出现越来越多的产业部门。这意味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必然导致产业部门间、城乡间以及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社会生产的分 工与协作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 升的重要标志,也是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 升的前提条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开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微观主体的自主选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经济微观主体在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下进行自己的区位选择,从而形成了区域经济。

在区域经济形成之后,其发展过程必将遵循一定的规律,必将经过一定的阶段。

在区域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微观主体的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区域经济的微观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和居民。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二者进行区位选择的动机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之企业作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增大,其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

多厂(部门)企业(公司)逐渐代替单厂(部门)企业。

单部门企业(工厂)区位作用机制;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具有与单部门企业不同的特点。

一、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大型公司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1、企业增长动因(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即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

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即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

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

从而实现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实现内部交易的战略意义表现为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

(3)技术优势的发挥。

一些具有某种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趋于在本领域内扩张,以发挥其技术优势。

(4)来自竞争的压力。

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

为了实现长期生存这一基本目标,企业必须发展。

(5)此外,企业扩张还与管理者和企业的行为有关。

2、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1)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第1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1章 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享受的利益不同 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区际竞争的前景不同
影不 响同
区 域 分 工 的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5.区域经济政策
主要指为解决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基本目标:经济增长、均衡
第三节 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本新 区研拓 内区 域究展 涵域 经领区
经 济域域 济 观,经 观 建济 的 立学 基 新的
2.本书观点: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二、主要研究内容
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 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这种核心、 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区域内经济活动 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 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 一步高涨。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3.新兴区域经济学的形成
①以完全竞争的价格理论为基础,这是微观经济学的范畴 ②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并不一定时时刻刻完全一致; ③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会导致区际发展的不平衡; ④研究方法是静态的、局部均衡的方法; ⑤研究的是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
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 响。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B、做出贡献学者: 以伊萨德、贝里、伯顿、D.M.史密斯、C.A.史密
斯等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里斯 为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 表的德国学者和以哈格特、哈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 者。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理论第一讲PPT课件

区域经济理论第一讲PPT课件
观的、宏观的经济理论,运用了动态的综合分析的方 法,也吸收了其他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如社会学、人 口学、地理学、生态学等,这样,终于形成了经济学 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区域经济学。
2020/3/19
10
区域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获得 了迅速的发展。在此期间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也逐步形成,各种著述也相继问世。具有代表意 义的著作是:
四是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目标,同时也考虑人们的居住、采购、出行、游乐等行为的 效用最大化目标。
战后,对区位以及区域模型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是:以 艾萨德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巴兰德尔、加里森、哈卫斯为 代表的挪威、瑞典学者;以奥特伦巴、博芬特尔为代表的德 国学者;以哈格特、汉米尔顿为代表的英国学者。
2020/3/19
5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于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论》,提出 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韦伯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 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但除运 费以外,韦伯又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由于这 两个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变化。 如果工资成本节约和集聚而产生的生产成本节约之和小于运输成 本之增加,则原有区位不变,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应当把工厂 迁至工资较低的地方或集聚区域。
➢ E·M·胡佛的《区域经济学导论》(1970年版) ➢ N·W·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学概论》(1969年版)。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
认为组织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间结构为以 中心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组成的网络体系。在此基 础上,克氏提出了正六边形的中心地网络体系。
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他在详细考察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结构对生产区位的影响 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有多因素变动分析的动态区位模式。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0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 人才短缺等。
02
对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培 养等。
03
优化产业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4
加强科技创新是指通过加强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4
区域经济政策与实践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
01
区域经济政策定义
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缩小区 域发展差距而制定的各项经济政策。
02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 基础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包括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区域差异理论、区域产 业结构理论等,这些理论为制定区域 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03
区域产业结构与优化
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
区域产业结构
指一个区域内各种产业部门的构 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 例。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区 域产业结构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按三次产业分类、按资源密集度 分类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特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地域性、历史 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 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区域产业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
03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包括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 这些政策工具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践案例
01
欧盟的区域经济政策
欧盟为了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均衡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区域经济政策,如

区域经济学精品课件 (1)

区域经济学精品课件 (1)


——可持续发展的群众观

——可公平性原则(Fairness) • ——持续性原则 (Sustainability) • ——共同性原则(Commonness) • ——发展性原则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大会上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题作的长篇报 告中采用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 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这一定义在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 理事会上得到了普遍的共识。这次大会经过反复磋 商,通过的《关于可持续的发展的声明》中所给可 持续发展下的定义,就是以布伦特兰夫人的定义为 蓝本的。
•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 卢发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并促成了其后的一系列框架条约的签订。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原则
• 几大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

——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观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观

——可持续发展的体制观与法制观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1. 区域发展及其途径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相关问题
第一节 区域发展及其途径
1.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发展:
生产的增长
经济
技术进步
政治
产业结构优化
文化
资本积累
社会。。。
与外界经济关系改善。。。
2.区域发展与区域经济增 长
3.区域发展的途径
1)影响因素 ——自然条件 ——人口与劳动力 ——资金 ——科技 ——资源配置 ——区际贸易 ——体制与机制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也存在一全国总体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各地片面强调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
第二节 主要内容
2、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过去的平 衡发展向不平衡发展转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向内地倾斜转向优先发 展东部沿海地区,并以东部地区的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平衡充分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是要树立新发 展理念,强调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发展、策划发展,更加注重城 乡协调、区域协调、社会群体间的协调以及经济与社会其他方面之间的协调 。解决不充分问题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 一切制约生产力发 展的障碍,释放一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发展能力与发 展绩效。
要实施“两个大局”发展构想所提出的第二个大局,扭转中国区域 经济发展失衡的局面,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必须要调整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为此,提出了以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 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 “四大板块”战略;十八大 以后,又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形 成了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导下我国制定了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 战略;在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指导下又提出了以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沿 海地区适时扶持内陆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内涵的 “两个大局 ”的发展构想。两个大局的发展构想,既强调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 展, 又强调了区域经济非均衡中的均衡。
3、区域经济协调与协同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1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1章-导论
41
2. 现代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
市场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市场区 位论的转化。
42
1)市场区位论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 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 位。随着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在考虑生产成本与 运费的同时,还需考虑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结构的合 理安排。
21
二. 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的第二来源)
区位论研究什么? 正确的区位选择
廖什:“对我们来说,事物存在的时间是一定的,但我们却 可能动地选择它所在的地点……” 最优空间结构
一定区域范围内各有关要素的最佳区位所构成的关系
22
1. 古典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论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
工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韦伯
地方纯原料 (原料重量全部转至成品)
地方失重原料 (原料重量部分转至成品)
35
如何布局?
原料指数(MI)=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 MI>1,工业为原料地指向,(水泥、造纸、面粉、葡萄酒) MI<1,消费地(市场)指向,(啤酒、酱油) MI=1,可灵活布局,(石油精制、医疗器械)
3
其他学科如何定义区域?
自然地理学: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按其地表单元的 自然地理特征,可分为沙漠地带,冰原地带等。
政治学:国家管理的行政单位。按行政权力的覆盖面 来划分,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内的省,市,县界重合。
社会学:把区域看作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 的人类社会聚落,可以超越国界和行政边界。
运输区位论 美国空间经济学家胡佛
特点: 从单一的企业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结构的数量特征。

区域系统结构: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中心地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市场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比例。

区位商:Q=(N/A)/(N/A) 含义:Q越大,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区位商11大于1,表明本区域的部门相对高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

基尼系数:再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地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区域发展的形式:量的扩张(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和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的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

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积累结构)。

生产函数:假定在一个区域内,科技进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则这个αβ 区域的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为Y=A*K*Liiiii为第i个区域;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固定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A越大,i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越高。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i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题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出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3月
三、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现状
2010年3月
1、我国区域经济学趋热的背景
• 区域经济问题的大量涌现(实践基础)
• 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不两后果 • 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差距拉大 • 某些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之缓和衰退 • 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 • 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 • 环境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 区域经济学强调资源在空间上的最优配置。
2010年3月
(3)部门经济学
• 部门经济学强调某一部门的资源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配制问题,不同资源特征不同, 配置规律不同。(可再生、不可再生)
• 区域经济学需要对区域被所有各类资源空 间最优配置进行探讨。
2010年3月
(4)发展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是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以 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
•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 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
2010年3月
3、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 区位论发源于德国
• 战后由美国人艾萨德对区位论发扬光大。
• 60年代末,涅克拉索夫正式提出区域经济学这一 学科概念,中国继承前苏联区域经济学体系,重 视区域综合体、生产力布局的研究。
– 具有主观性,区位因子只因经济活动主体而不同,不 会因空间地域上发生的经济建设而变化
• 区别于区位条件
– 经济活动场所所具有的不同的属性和条件,具有客观 性。
• 区位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交通道路建设,劳动力流动。 • 不同的经济活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不同。
2010年3月
三、区位决策及其影响义素
2010年3月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兴起(理论基础)
• (1)经济学家、地理学社会学家以至工程技 术专家投身到区域经济研究的领域。
• (2)不同级别、不同范围和规模的地区发展 战略讨论会,此起彼伏地召开。
• (3)各大学和机构被邀请参加地区发展规划 研究咨询、评审和稳妥研究应接不暇。
• (4)每年有关地区发展战略、地区规划研究 成果趋多。
2010年3月
第一节 区位
• 一、区位的含义 • 二、区位因子 • 三、区位决策及其影响义素
2010年3月
一、区位的含义
• 区位既有区,也有位,还有 “位置、布局、 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 主要指二、区位因子
• 影响区位主体进行空间配置的制约因素。
以及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主流经济学家一般致力于经济的时间特征
研究,随着经济资源的消耗,空间的区位 优势开始显现。
2010年3月
3、区域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经济地理学 • 西方经济学 • 部门经济学(农林牧渔,工商业) • 发展经济学 • 国土经济学
2010年3月
(1)经济地理学
2010年3月
3、设立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点
• 全国共106所高校社会里区域经济学专业硕 士点
• 21所A类高校,其中5所A+类 • 25所B+类高校, 28所B类高校, • 21所C类高校, • 11所自主划线高校
2010年3月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一节 区位 •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 第三节 区域经济 •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同学思考?
2010年3月
1、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 (1)区域空间结构 • (2)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 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路径
• (3)区际关系,经济分工和协作 • (4)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规划与开发
2010年3月
2、区域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 区域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历史与现状 • 区域间经济关系,要素在区际间流动机制,
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 利的经济科学。
2010年3月
2、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1)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 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 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政府是配置资源的 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
• 区域经济学兴起于区域差异扩大,一些发 展缓慢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备受关注, 因此,区域经济学离不开对发展经济学认 识。
2010年3月
国土经济学
• 国土经济学强调国土特性以及最优配置要 求。
• 所有的区域都建立在一定面积的国土基础 上,考察区域经济学离不开对区域内、区 域间土地资源特性(自然、经济)的了解。
• 研究经济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重点研究所有类型的空间综合体和周围环 境之间的关系。
• 是区域经济学的先修课程。 • 区域经济学重点研究区域着一种类型的空
间综合体 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2010年3月
(2)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重点研究稀缺资源配制问题, 包括时间、空间和产业。是区域经济学先 修课程。
区域经济学
2010年3月
导论
• 一、区域经济学产生 • 二、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 • 三、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现状
• 讨论:
– 你怎么理解区域经济学 – 它与哪些学科有关系?
2010年3月
一、区域经济学的产生
2010年3月
1、区域经济学
• Regional Economics • 又叫区域科学、空间经济学 • 研究对资源、要素和市场在空间上进行优
2010年3月
1、区位决策
• 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 • 生产要素具有不完全流动性和分割性,不
同区位的条件差异很大。 • 优势区位将给经济主体带来额外的经济利
益。优势区位将吸引大量厂商、居民的聚 集,并带动资金、人口、物质的聚集。
2010年3月
2、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
• (1)区位优势改善了资源约束和收入约束,效 率提高区位优势,对于厂商,同样的投入可以增
• 80年代后,全球化带来区域一体化、集团化和一 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 地球村等空间狭小,现代区域经济学产生。
2010年3月
4、西方区域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 (1)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 • (2)赫什曼的核心边缘区理论; • (3)艾萨德的《区域分析方法》的出版
2010年3月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