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精品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1.古诗三首导学案
三、自读古诗,
1.板书诗题,引导解题。


导学生自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
字。

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
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
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
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心情?
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
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
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

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古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宁
静的景色,写出了诗人山行时
轻松愉悦的心情。

3.读前两句诗,理解字词
和诗句意思,交流回答问题。

首句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是
梅子黄时,第二句点明了此行
的路线。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
高涨的游兴。

4.齐读后两句诗,交流问
题,理解诗句意思。

5.读背古诗。

2.燕子导学案
3.荷花导学案
2.听写词语。

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3.多音字组词。

4*.昆虫备忘录导学案
5.守株待兔导学案
1.多音字组词。

6.陶罐和铁罐导学案
7.鹿角和鹿腿导学案
8*.池子与河流导学案
1.比一比,再组词。

9.古诗三首导学案
10.纸的发明导学案
11.赵州桥导学案
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多音字组词。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
1.多音字组词。

13.花钟导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
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
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
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 5)师生交流。
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 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一课时
1. 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符”等 2 个字。
教学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 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
伸( 分钟
)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 日”,迁移学习,让学生
师生读)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
2. 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内容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4.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 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 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 意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 10):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导学案+预学案+教案+实录+测评+拓展)

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学生预学案设计学内容预习字词1.认真描一描下面的生字,并写出读音。

2.选择能组成词语的生字,打“√”。

⎭⎬⎫符()苻()号⎭⎬⎫洒()酒()家⎭⎬⎫导()异()地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元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曈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感知《元日》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清明》中描写天气和人们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

资料搜集1.搜集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的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阅读质疑1.例:“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的一人是谁?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5)尝试背诵。
(6)组织学生交流: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色有哪些? (7)引导学生为诗配画或做美文积累卡。
(8)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
1.同桌互读古诗,尝试标出停顿。
2.学生组内交流。
3.学生思考、交流,学习古诗《绝句》。
(1)描写的是春天。
(2)能感受到春天的词: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暖。
1.学生读谜语,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燕子。
2.学生看图片,介绍燕子。
3.学生读课题,在积极的思维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1.猜谜是学生喜欢的方式,以轻松的形式开始新课的学习。
2.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对燕子的了解,为了解课文中的内容做准备。3.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楚表达、有序表达。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16分钟)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2.布置作业:朗读两首古诗,读出韵律感。
1.学生针对老师的意见想一想怎样改进。
2.学生在课后朗读古诗,提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巩固读文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教师点明本课学习内容:三衢道中。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注意圈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认读生字,互相指正。
(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句子的朗读情况,巩固字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1)学生练习读。

(2)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2.学习第一幅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新课导入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

请欣赏: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3.〔回忆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的引领知识与才能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拟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老师参考〕初读诗歌,模拟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窝囊)第二课时1.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1.读句子,写古诗。

(1)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粽子)重阳节(菊花酒)元宵节(元宵)中秋节(月饼)春节(水饺)3.理解古诗,完成练习。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以叙述的口气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元日》教学反思《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最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10纸的发明学习目标语文要素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写作:能够查找相关资料,介绍一项发明。

学习重点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前置性学习内容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造纸术的资料。

学习内容与目标1.认识“存、普”等生字,读准“累、切”等多音字,会写“世、界”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学习第1至3自然段,知道人类记录方式的演变,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情境与任务活动一:初读课文,认识造纸术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结构。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注意:“累、切、便、鲜”都是多音字,“制、洲、社”都是翘舌音。

2.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先后用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比较一下,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改进在哪里?提示:梳理课文内容,无须面面俱到,细节可以留到后面展开。

3.小结:纸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活动二:借助表格,梳理信息1.默读第2、3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2.组织全班交流。

(1)同桌交流表格中“起先”一行。

①朗读句子: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②观察甲骨文图片,介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③观察青铜器的图片,展示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讨课教案_5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讨课教案_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部编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抒发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情分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在古诗下面出现注释,因此教会学生看注释能很好地帮助理解古诗。

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并不陌生,但客观、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传达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以此为指导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异”“佳”等生字,理解“忆”“独”“倍”等词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感悟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 1.有关思乡的古诗。

2.王维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忆所学: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所学的思乡诗句。

谁还记得和大家分享、分享。

《静夜思》唐·李白《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指名学生回答)2.掲题,并板书课题: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另一位诗人所作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研究”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研究本单元课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本走进生活,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题内容简介本课由三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

《元日》是宋代诗人XXX写的,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春联等传统风俗惯的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清明》是唐代诗人XXX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XXX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借XXX佳节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XXX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美丽的外观,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对画面内容的描绘,体现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字依然是比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重要的环节,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 要 把 识 字 、 写
古诗的节奏美。
字落到实处,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因此引导学生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用多种方法识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记生字是重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
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
春节这一天,全家人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
心。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个很好的办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 法 , 能 够 引 导
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 学 生 在 阅 读 中
踏青游春的日子。)
捕捉敏感的词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导。因此,帮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助学生提炼学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习方法,能在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一定程度上给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的扶手,
二、自主理解
使学生能在帮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 授 之 以 鱼 不 如
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料。
授之以渔。学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

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

(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

(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8指导背诵。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新课标)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遍插茱萸少一人。衬托出思乡情。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孤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重阳节导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2.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想到。
遍:都。
少:缺少。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2)了解本诗中出现的事物。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枝、饮菊花酒、登高的风俗,认为这样可以避灾。
(3)对对这两句诗你是怎样理解?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人。这两句是全诗感情的最高潮,诗人想象着亲人们欢聚重阳节时,一定会想起他这个游子,实际是写他一直在思念家乡,一直在想象着家里的情况。
(三)全文释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四)认读生字
xiōng dú yì jiā
兄 独 异 佳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本课出现的生字掌握和了解。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古诗赏析

第9课《古诗三首 清明》(学习任务单)-三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第9课《古诗三首 清明》(学习任务单)-三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7课玩泥巴|辽海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玩泥巴”。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泥巴是什么,以及制作泥巴的过程;2.通过玩泥巴,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让孩子感受到制作和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1.泥巴;2.彩色卡纸;3.洗涤液。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老师可以通过向孩子们展示泥巴,引导孩子们发现泥巴的特征和用途,告诉孩子们泥巴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可以用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2. 制作泥巴1.老师先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制作泥巴。

2.准备一些面粉和水,搅拌至均匀。

3.添加一定量的沙子和盐,搅拌成泥巴。

4.如果觉得泥巴太湿,可以适量添加面粉;如果太干,可以适量添加水。

3. 制作泥巴人1.将泥巴分成若干块。

2.每个孩子取一块泥巴,用力揉成球形。

3.用手掌压扁泥球,成为人的形状,可根据孩子的喜欢,制作男、女、动物等不同形态的泥人。

4.卡纸切割成不同的形状,用作泥人的衣服、帽子、鞋子等,然后轻轻粘在泥人身上。

5.用细刷子或棉签,以洗涤液为颜料,可以作出泥人的面部表情。

4. 制作泥巴动物1.将泥巴分成若干块。

2.每个孩子取一块泥巴,用力揉成球形。

3.轻轻将泥球摆放在平面工作台上,用形状各异的工具,在泥上挖出各种不同动物的形状。

4.用彩色卡纸切割成代表动物的形状,如翅膀、爪子、眼睛等,然后轻轻粘在泥身上。

5. 总结老师同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过程,向孩子们了解玩泥巴对于手眼协调、创造力的发展有何好处。

鼓励孩子们随意发挥,创造出更多更好玩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玩泥巴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儿童手工,被广泛运用于幼儿园和小学美术课程。

这种手工既能帮助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能让孩子懂得用身体感受自然。

同时,玩泥巴也是一种十分锻炼耐性的活动,让孩子慢慢学会花时间和耐心完成手工制作。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将这些简单的手工艺术和亲身体验融入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小组代表展示设计的春联、月饼、背诵中秋节诗句。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对腊八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认识,这些节日相比较其他节日来说学生接触的较少
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预设:学生查找的内容可能大多关于春节、元宵等众所周知的节日,对于部分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过节氛围较轻的节日查找资料不足,内容不够丰富,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同学们将搜集到的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与身边的伙伴分享。
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课标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XXX《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知道三首诗描写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话说传统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的传统节日。

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2.走近作者。

预设:XXX:字XXX,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XXX:字牧之,号XXX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XXX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XXX:唐朝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吧!读一读课题。

2、研究生字出示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猜谜语:小鬼云里翻。

——魂洒一点水就好。

——酒(2)形近字:魂、魄异、导洒、酒(3)图片识字:XXX、XXX。

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身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在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找出诗中说到的传统节日风俗。

3.顺次出示诗歌,指点学生读好节拍。

预设:元日[宋]XXX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难过王精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设计【难过王精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难过王出品1.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朋友”的第一篇课文。

《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绝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曾几的《三衢道中》,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描绘了春天的景物。

杜甫的《绝句》展现的初春灿烂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诗的后两句对燕子和鸳鸯具体而生动的描写,构成和谐优美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由江中写到江岸,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的景象,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曾几的《三衢道中》展现了春末夏初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三首诗诗人抓住“飞燕、鸳鸯、竹林、桃花、鸭子、蒌蒿、梅子、黄鹂”等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诗意化地为学生展示一幅幅春景图,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课后安排了两道思考题,第一题在读一读,背一背,默一默中,指导学生体会诗人笔下的优美生动的词句,并背诵积累。

第二题紧紧围绕“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基于诗句丰富想象,在想象中感知语言的韵味,为表达运用打下基础。

三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优美工整、自然流畅的语言中,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春景中的具体景物,适合学生抓住诗句来想象画面,学习把观察到的景物写清楚,同时能有效引导学生在一幅幅春景图中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

本课在单元整合中主要承担感受春天景物的美好,进一步培养思维,在想象画面中学会表达,在朗读、背诵、积累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学情诊断1.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通过诗歌所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一重点的处理上,容易沿袭传统的诗词教学,学生也会逐字逐句分析每一句诗的意思,而导致展开想象做得很不够。

2.从课后第一习题来看,编者将古诗的朗读、背诵、默写的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

对于朗读和背诵,学生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则需要教师结合诗句做重点的指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研究诗歌三首,了解古代文化;
2. 能背诵《将进酒》诗句;
3.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将进酒》的诗意理解;
2.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代诗人李白的画像,介绍李白的简介和他的诗歌创作,引发学生研究古诗的兴趣。

2.新课研究(35分钟)
1. 首先研究《将进酒》:听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教师讲授词语的词义、音、形、义,辅导学生掌握课文的朗读和吟
唱技巧;
2. 研究《悯农》和《秋风词》:学生阅读课文,发现课文的端倪,领悟诗歌的意义,学生读课文朗诵,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朗
读和吟唱技巧。

3.课外拓展(1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唐朝的图书或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唐
代文化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四、作业
结合所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出一篇200字以内的心得体会,并
在下节课朗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古诗。

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

在后续教学中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教学课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 很成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 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 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宴师
入声 仄声
平声
短暂急促

孤独、寂寞
声音绵长
诗人
当春节阖家团圆时,父亲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回家,你 看着那个空出的位置,会情不自禁地说“少一人”。 当中秋全家赏月时,哥哥因为疫情管控远在他乡,你
看着平日他最爱的柚子,会不由自主地说“少一人”。
节日的意义
回家
小结与思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节日的意义是什么呢?
团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 忆 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 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 习惯,用来御初寒、避邪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分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查,以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下一环节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五、学后交流,理解古诗(用时:5分钟
全班交流:
1.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正确理解字词的意思。
如:雨纷纷、欲断魂、遥指。2.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场景。
3.交流课前对重阳节的了解。谈谈自己了解的重阳节的风俗。读“重阳小资料”,加深印象。
4.读诗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借助书中注释,试着自己弄懂。
5.交流课前对诗人王维的了解。
1.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时要求语言精炼。
2.在解释题意的时候,让学生借助资料说说对题目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强调“山东”在诗中的意思。
(1)借助拼音读古诗,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纠正。
(2)生字识记方法交流。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
(3)小组内讨论诗句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交流时提出解决。
(4)说说读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哪里读到的。
(5)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清明风俗。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指导学生从春节的来历、春节的风俗等方面来谈对春节的了解。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用时:5分钟)
1.出示古诗。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听录音,跟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5.指导学生交流不理解的字词。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6.简介诗人。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先观察后书写的习惯,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五、布置作业(用时:2分钟)
布置作业:
对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进行调查了解,进行“我们的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课后和同学合作,深入进行“我们的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学习任务、步骤的指导,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小提示: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
符:11画,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收下放。“竹”做部首时第3笔和第6笔变成点,下面的“付”要托住上面的竹字头。
魂:13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鬼”第6笔的“丿”要向左撇出,左边的“云”下边要注意避让。3.组织学生练写,巡视指导。
4.学生书写点评。
1.观看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旧、魂、借、酒、何、牧”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符”是上下结构。
(2)指导学生抓住一个“独”两个“异”,体会诗人离乡后的孤寂。
(3)每逢:每到。
佳节:美好的节日。
倍:更加,加倍。
(4)指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美好的节日。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节日到来时的内心感受。 (6)指导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茱萸”。简介古代过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插茱萸。(7)指导想象说话练习:诗人和兄弟在佳节来临时会想什么?说什么?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把诗句的意思讲连贯。互相补充。
(3)小组合作,多种方式朗读,读出诗中蕴含的情感。2.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巡查指导,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更有效。
三、品悟诗情(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交流。相机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节奏。
2.观察教师书写,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4.书写展示,互相评议。
1.识字写字在中年级是非常重要的。要在课堂里保证一定的时间来给学生们书写。 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评价,可让写字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经验,鼓励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2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借助生字卡识记生字,用生字组词。
3.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听录音,跟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5.圈画出自己不了解的字词,同学间相互讨论。
6.交流了解到的诗人的资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在初读的时候,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多读,为理解诗句意思打好基础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用时:15分钟)
2.了解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以及过节场景,感受传统节日的美好内涵。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
3.预习课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制作生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课件播放过春节的画面。2.引导学生谈谈对春节的了解。相机归纳。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
3.板书诗题:元日。
4.释题:“元日”指的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元,就是第一、开始的意思。
指导学生用“元”组词。
(元旦、元宵、元月、元宝)
(板书:释诗题)
1.欣赏过春节的视频。
2.交流对春节的了解。 3.齐读诗题:元日。
4.结合注释,听教师讲解理解题目。理解“元”,用“元”组词。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1)帮助学生理解“一岁除”“入屠苏”“曈曈日”等意思。
(2)了解“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的意思就是“年”。
(3)通过注释,了解“屠苏”,“入屠苏”指的是过年风俗之一——喝屠苏酒。
(4)指导学生交流了解到的过春节的其他风俗。
(5)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曈曈日”。
2.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独、
异”。 独:注意反犬旁的写法,第三笔是撇,不出头。异:上面是“巳”写得稍扁一些,下面的横要长一些。3.组织学生练写,巡视指导。
4.学生书写点评。
1.观察生字动漫,观察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
2.观察教师书写,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4.书写展示,互相评议。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人物的对话,他们可能怎样说?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愁苦的心情。
6.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1.交流诗中的词语。 2.想象画面,了解当时过清明的风俗民情。
3.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景象。说出“雨纷纷”“欲断魂”的情景。
4.合作交流,想象诗人和牧童的对话。
5.借助作者资料,感受作者的愁苦心情。
(7)想象相隔遥远的诗人和兄弟之间,会在佳节到来时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背诵全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不要以“讲”来替代学生的“说”。要让学生大胆说话,大胆交流。教师在学生渴求处进行教学、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规范书写 (用时:6分钟)
巩固、书写生字:
1.看生字书写动漫,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兄、独、异、佳”,注意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1.小组合作,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1)读注释,了解“元日”“屠苏”“曈曈日”“新桃换旧符”。
(2)理解“岁、除”等词的意思。
(3)借助注释,小组交流理解“入屠苏”,想象过年喝屠苏酒的场景。
(4)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了解到的过春节的其他风俗,感受人们愉快的心情。
①放爆竹。②喝屠苏酒。③贴桃符。
9《古诗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了解古诗中写到的传统节日,了解诗中描写的过节场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内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5)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早晨起来打开门看到的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景象。(6)借助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新桃换旧符”时的喜悦。
2.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再读古诗,说说诗中人们的心情。
4.根据教师补充的背景资料,体会诗人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试着背诵《元日》。
7.小结学习方法。
(6)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新桃换旧符”是古代过春节的风俗之一。图片认识“桃符”。
2.指导学生连起来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4.补充写作背景,体会诗人除了过春节的喜庆祥和,更有诗人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7.小结学习方法:抓字词,解诗意;读中思,悟诗情。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1.教师在交流环节要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播放生字动画,指导学生观察生字“旧、符、欲、魂、借、酒、何、牧”,注意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符、魂”。
一、回顾导入 (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背诵《元日》《清明》。
2.说说两首古诗中写到的节日及诗中的风俗。
3.引导学生谈谈对重阳节的了解。说说过重阳节的风俗。出示小资料。
4.揭诗题,解题意。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5.指导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1.背诵《元日》《清明》。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交流这两首古诗中写到的节日及当时的风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