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历史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与意义

历史背景与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回顾过去,不仅能够了解我们的根源和发展轨迹,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将以历史背景和意义为视角,探讨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历史背景1.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古代文明遗产。

早在距今五千年前,华夏文明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首次出现。

这一时期的文明形态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开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历史事件的发展秦朝的统一、汉朝的繁荣、唐朝的辉煌……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贡献。

这些历史事件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宝库,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1.3 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历史上也有外来文化对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与世界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另外,元朝时期的蒙古族统治,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历史的意义2.1 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历史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能够让人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国家,进而增强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2.2 智慧的积累与启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智慧和经验,这些都是前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借鉴先贤们的智慧,为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提供参考,避免重蹈覆辙。

2.3 价值观的传承历史是一面价值观的镜子,在历史中我们能够看到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优秀的价值观是如何被传承和弘扬的,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

2.4 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历史中常常出现战乱、动荡的场景,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能够领悟到和平的珍贵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珍惜和平、推动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与意义,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根源,并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经验。

初中历史重要事件与时代背景

初中历史重要事件与时代背景

初中历史重要事件与时代背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重要事件及其时代背景,以下将就几个重要事件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时代背景: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经历了长达近百年的战乱和殖民统治,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重要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胜利之一。

在这一事件背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解放军的奋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开启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崭新历程。

二、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经济困难、政治斗争以及意识形态的分歧。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试图通过革命来解决这些问题。

重要事件: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以红卫兵运动为标志。

在这场运动中,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推翻“四旧”、加强农村和城市的革命化等政策。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导致了社会混乱和经济停滞,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等领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三、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迫使中国进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经济体制和社会制度的改革,解放生产力,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重要事件: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以邓小平为核心,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农村经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工商业自由化以及引进和吸收外国投资等措施。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使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背景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史背景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史背景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夏朝,一直延续至公元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不同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变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的主要背景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更好的了解。

七大朝代及其背景: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的过渡。

夏朝王室建立了专制统治体系,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主要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商朝时期,肆虐的洪水为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契机,王室通过控制水利系统来巩固统治。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分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周王权力逐渐削弱,导致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

东周时期,国家分裂成多个诸侯国。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朝代,也是皇帝制度的真正确立。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但其暴政也导致了短暂的统一。

5. 汉朝(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实行封建制度,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确立了华夏民族的版图。

东汉时期,中央政权逐渐衰败,地方割据导致了三国时期的战乱。

6. 隋朝(581年-618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暂朝代,但其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

隋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其专制统治和高强度的征战也导致其短命。

7.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享有"开元之治"的盛誉。

唐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高峰,与外国的交流也十分频繁。

历史时代背景

历史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21年)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政治上: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文化上:第一次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私学的出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经济上:(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牛耕普及;纺织业、手工业发达同:商业初步发展,但严格管理;重农抑商政策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文化上:(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高度专制,任用法家(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家,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思想大一统;出现太学;古代科技(造纸术)有所发展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文化上:各种思想交汇、佛道迅速传播;艺术自觉发展,绘画、书法取得长足进展,雕刻艺术成就辉煌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经济上:商业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三教合一”、儒学复兴;书画艺术大放异彩,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雕版印刷与火药应用,标志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宋明清时期(宋元907~960-1276~1368年;明清1368年~1840年)经济上:(宋)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缓慢,产生雇佣关系;手工业、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政治上: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上: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经济上:列强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内部危机严重;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列强侵略(1840年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被迫开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民国初年);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化上: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经济);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以上两点都属于政治);“经世致用”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60年代,“自强”;90年代,“求富”)使中国近代化科技起步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器物”(坚船利炮)到“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史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第一阶段: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1912年1月~1919年5月)。

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介绍

历史背景介绍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历史背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释过去的框架,帮助我们认识到现在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将探讨历史背景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历史背景介绍。

一、历史背景的概念和重要性历史背景是指在某一特定事件、现象或文化产物发生之前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它包括了过去的事件、思想、价值观以及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制度。

了解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特定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历史背景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到特定事件或现象是如何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影响的。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原因、动机和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历史背景介绍的方法1. 时间背景介绍在历史背景介绍中,时间背景是最基础的要素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时期来帮助读者更好地定位和理解。

例如,如果我们要介绍某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简要描述该事件发生的年代和时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 社会背景介绍社会背景介绍是历史背景介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当时的社会结构、阶级分化、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来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例如,如果我们要介绍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描述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3. 政治背景介绍政治背景介绍是历史背景介绍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当时的政治制度、统治者和政府的性质以及政治力量的对立和博弈来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

例如,如果我们要介绍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背景,我们可以描述当时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统治者是谁,他们的统治方式和政策是怎样的,以及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4. 经济背景介绍经济背景介绍是历史背景介绍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当时的经济制度、生产方式、贸易和商业活动等来帮助读者了解当时的经济环境。

【名词解释】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等

【名词解释】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等

【名词解释】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等历史背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可分为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

国内因素往往包括事件发生前的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等诸多因素,“历史背景”虽包括“原因”,但“原因”的得出还需要进一步提炼概括,除此之外,背景往往还包括事件发生前的酝酿过程。

历史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是根据大背景分析得出的结论。

我们通常按照原因的来源把它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按照原因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分为偶然原因和根本原因;按照引发作用的大小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是来自历史事物当事人方面的内部因素,所以又有人称之为内部原因。

客观原因就是当事人之外的原因,也称之为外部原因。

偶然原因和根本原因:就是研究原因和结果之间偶然和必然联系的问题。

偶然原因,表面上不经过中间事物,因一个偶发事件直接诱导一个结果的出现,所以它带有很强的偶然性,不具有本质的必然联系。

偶然原因也有称直接原因和导火线、借口等等。

导致一个结果必然出现的历史事物就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具有本源性和不可替代性,它预示着历史事物的必然产生和发展方向。

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是有机联系的一对概念。

主要原因是诸多原因中起重要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次要原因是在诸多原因中重要性较差、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历史条件:也叫“前提”。

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具备了哪些条件才会发生以后的某一件事。

它同“原因、背景”意思差不多,但一般指包括积极方面的原因,产生的也只是积极的结果。

原因是已经存在,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因素;条件是已经存在,不一定导致结果的因素。

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命题时,“历史背景”常和“原因”混用,往往问某事件发生的背景实际上就是问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说明]历史时代背景

[说明]历史时代背景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21年)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器使用,牛耕出现(战国)政治上:宗法统治秩序瓦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文化上:第一次思想的解放(百家争鸣);私学的出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经济上:(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牛耕普及;纺织业、手工业发达同:商业初步发展,但严格管理;重农抑商政策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文化上:(秦)焚书坑儒,加强思想高度专制,任用法家(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家,儒学成为正统主流思想,思想大一统;出现太学;古代科技(造纸术)有所发展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政治上: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文化上:各种思想交汇、佛道迅速传播;艺术自觉发展,绘画、书法取得长足进展,雕刻艺术成就辉煌隋唐时期(581年~907年)经济上:商业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三教合一”、儒学复兴;书画艺术大放异彩,唐诗进入黄金时期;雕版印刷与火药应用,标志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宋明清时期(宋元907~960-1276~1368年;明清1368年~1840年)经济上:(宋)商运发展迅速(明清)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发展缓慢,产生雇佣关系;手工业、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政治上: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上: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但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宋明理学),并进一步禁锢了思想;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经济上:列强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埠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通商口岸城市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政治上: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内部危机严重;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列强侵略(1840年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被迫开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兴起救亡运动(民国初年);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化上: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经济);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以上两点都属于政治);“经世致用”思想(文化));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60年代,“自强”;90年代,“求富”)使中国近代化科技起步19世纪90年代,向西方学习“器物”(坚船利炮)到“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成为新思潮主流,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逐步深入人心,“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两大社会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三民主义中国近代史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第一阶段: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前(1912年1月~1919年5月)。

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清朝末期,中国逐渐弱化,许多国家一窝蜂地来华掠夺资源和市场,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大小不等的民主革命,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猖獗和互相争斗,未能得到完全成功。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爆发了国共内战。

1949年10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攻占北京、南京等重要城市,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五、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了工农业生产,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

历史背景及原因范文

历史背景及原因范文

历史背景及原因范文历史背景指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背景条件。

它们通常是导致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背景。

现在我们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探讨其历史背景及原因。

一、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战争的起因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及间隔期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具有极大破坏力的战争,使得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秩序、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战后,德国被责令支付巨额赔偿,导致了经济困难和社会不满情绪的升级。

2.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并给各国的社会政治局势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这导致了对民粹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崛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诱因。

3.国家霸权主义思潮:大国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加剧了敌对势力的对抗,形成了不稳定和紧张的国际格局。

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以及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崛起,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二、爆发战争的原因:1.领土争端:一些国家在战后割地赔款中感到不满,希望通过武力夺回失地,恢复国家的地位。

例如,德国认为凡尔赛和约剥夺了他们的领土和殖民地。

2.民族主义及民粹主义:各国在经济危机和战后失地的双重打击下,民众对社会现状感到不满。

纳粹党在德国崛起,积极利用德国民众的不满情绪,通过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来推动自身的政治议程。

3.外交政策的失败: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失败,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例如,出于国内政治需要,英国、法国等国对纳粹德国的侵略采取了软弱无能的姿态,导致了纳粹德国的扩张和对周边国家的侵略。

4.经济利益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中,各国争夺殖民地和资源的竞争逐渐激化。

日本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德国为了获取更多的领土和生活空间,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战争。

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背景的冲击,也有各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朝代与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朝代与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朝代与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朝代。

这些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个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朝代以及它们的历史背景。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

夏朝的建立者是夏禹,他在战乱中统一了部落,建立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统治者多为商王,他们通过宗教仪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商朝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迅速,城市逐渐兴起。

商朝的覆灭标志着周朝的崛起。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西周时期,君主通过封赏土地来控制贵族,实行了分封制度。

东周时期,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

周朝的衰落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到来。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一个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阶段。

秦朝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5.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时期。

汉朝还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升通道更加开放。

汉朝的统治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唐朝(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唐朝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高中历史各阶段的时代背景

高中历史各阶段的时代背景

.
10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经济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 代;②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
.
11
11、二战前两种文明模式的并进之社会主义 (1917-1945年)
经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模式: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虽有 弊端,但成就巨大。
.
6
6、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中国(1895—1919) 政治:(1)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并走向覆亡 。(2)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的斗争高涨。(3 )军阀割据独裁,对外卖国;(4)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 上历史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国民大革
命兴起。 经济:(1)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资本输出。(2)
.
9
9、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经济:①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资本主义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 成
政治: 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②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思想文化:①自由主义 ②社会主义思潮 ③浪 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兴起
.
2
2、古希腊时期: 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衰落)。 经济:商品经济发达。 思想文化: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
3
3、明清时期积极: 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向工业 文明转型的趋势。 思想文化: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
4
4、明清时期消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封 建制度衰落,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自然经济占主体,闭关锁国;重 农抑商。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 理学仍占据主流地位。

历史发展背景情况

历史发展背景情况

历史发展背景是指一个事件或一段时期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历史发展背景的例子:
1. 工业革命: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技术和经济的变革,称为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的背景包括农业生产的改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工厂制造、城市化等重大变革,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二战后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这一背景下,出现了冷战、核武器竞赛、意识形态对抗等现象。

同时,亚非拉国家开始争取独立和民族解放,形成了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国家。

3. 中国改革开放: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进外资和技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这一背景是由于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需要进行改革和发展。

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以上只是一些历史发展背景的例子,实际上每个历史事件或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

了解历史发展背景对于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至关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是:
一:国际:战争与革命是四五十年代的时代主题:
1 , 美苏冷战,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垒。

2 ,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二:国内:要和平要民主要独立是全国人民共同心愿,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1,土地革命以来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连年战乱。

2,国民政府官僚资本压榨民族工商业,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3,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中间道路,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赢得民心。

初中历史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归纳历史背景是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我们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点,了解其历史背景是扎实掌握和准确回答相关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归纳一些初中历史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1. 六国争霸与秦国统一历史背景: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七个强大且不断争斗的国家。

秦国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国,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强化军事能力,成功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式的封建帝国。

2. 千古一帝-汉武帝历史背景:刘邦建立了西汉帝国,而刘彻则是西汉最辉煌的皇帝之一。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国的真正统一者,开创了汉高祖时期的统治时代。

他的统治结束了白话称之为恢复朝鲜半岛,韩旭、龙川和老子等皇后为“三龙合壁”。

3. 东汉末年与黄巾起义历史背景:东汉末年,政府腐败、税收重负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不满情绪。

同时,农民在战乱和自然灾害下生活艰难,加上道家和佛教等新思想的兴起,掀起了社会不满情绪的高潮,最终爆发了由黄巾领导的起义。

4.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历史背景:东汉灭亡后,中国陷入了长达近四个世纪的南北朝时期。

由于鲜卑族、匈奴、南方蛮族等外族的不断入侵、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以及经济衰退等因素,导致了中国的分裂。

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南方形成了十六国。

5. 神秘的唐朝敦煌文化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和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敦煌文化则显露出唐朝丰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和经济发展,敦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了许多外来文化的融合。

6.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和文化差异历史背景: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位于开封,南宋时期则逃离北方入主南京。

北宋时期,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但面临外族入侵的威胁。

而南宋时期,尽管政治更为混乱,但文化发展更为繁荣,诸多重要的文化名人出现在这一时期。

每一个历史知识点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掌握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下历史背景资料

八下历史背景资料

八下历史背景资料
在八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包括大秦帝国的建立、唐朝的繁荣、宋朝的兴盛等。

这些历史事件背后都有着丰富的背景资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

大秦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背景资料包括了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秦朝的法家思想等。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将六国统一,建立了大秦帝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乱世。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背景资料包括了唐太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的安史之乱等。

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开元盛世政策,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

然而,唐朝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导致国家动荡不安,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背景资料包括了宋太祖的建立、宋朝的科举制度等。

宋太祖在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宋朝,推行了科举制度,加强了官僚体系,使得宋朝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宋朝还在经济和农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使得国家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的来说,八下历史背景资料的学习,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
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了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希望我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成立

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成立

中国的历史背景和成立中国以其丰富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深厚而辽阔的历史背景为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究中国历史的背景,并解释中国的成立过程。

1. 夏、商、周三代中国历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族是中国最早的统一国家。

夏代之后,商朝取代了夏朝成为中国的主要政权。

商代达到了较高的文明水平,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华夏民族王朝。

商代的时候,政权日益集中化,各地贵族和地方领主逐渐被中央政权所吞并。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周朝继承了商朝的统治模式,采用封建制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封建王朝之一。

周朝经历了东周和西周两个时期,其中西周是周朝的鼎盛时期。

周朝通过对分封制的严格管理,实现了统一大片领土,并确保了王室的主导地位。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剧变的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

这段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被分割成多个小国和诸侯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孔子、老子等众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出现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这段时期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的战争和外交事件。

3. 秦朝和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政治和行政制度的基础。

秦朝统一后,始皇帝负责建设许多伟大的工程项目,如万里长城和兵马俑。

然而,秦朝对百姓实行严厉的法律和苛政,激起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秦朝的短暂统治最终在始皇帝死后不久崩溃。

4. 汉朝和唐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之一,它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奠定了基础,并且继续了秦朝的行政制度和部分法律制度。

理解历史背景

理解历史背景

理解历史背景人类社会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影响并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理解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以及当下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探讨历史背景的重要性,并以几个具体时代为例进行说明。

一、历史背景的重要性理解历史背景对于正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进程至关重要。

历史事件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定的前因后果和相互联系。

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氛围等方面的背景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历史事件本身,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避免主观臆断和误解。

其次,理解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中人物和思想的理解。

历史的演进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变迁,更是精神层面的传承和创新。

历史人物和他们的思想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只有把他们置于历史背景中观察和研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继承和运用他们的成果。

最后,理解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认知。

历史背景无疑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基石,很多现象和问题都有其历史渊源。

我们通过学习历史背景,可以对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所把握,揭示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依据。

二、具体历史背景的解读1.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非常丰富多样,比如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动荡、战争的频发,这些背景促成了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和改革运动。

此外,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对于中国历史和当代社会的发展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指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时期。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事件,都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和矛盾。

这些历史背景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世界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各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义深远的历史背景

意义深远的历史背景

意义深远的历史背景历史是人类经验的积累与传承。

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国家历史,都承载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历史背景是某个事件或发展的发生前的环境和条件。

它是理解事件和进程的关键,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特定发展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下面将以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为话题,探讨历史背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个人的启发。

首先,历史背景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为我们揭示了过去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情景。

通过研究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部落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复杂体系。

例如,对于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封建主义的观念和服从等因素。

历史背景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全貌。

其次,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特定事件和决策的原因和影响。

历史并非孤立存在的,每个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前因后果。

了解历史背景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某个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以及它对后续发展产生的影响。

例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政治紧张局势、殖民主义的竞争和军备竞赛等历史背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此外,历史背景对于我们个人的启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我们可以借鉴先人智慧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挑战。

历史的教训和启示是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启迪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例如,通过研究历史中的战争和冲突,我们可以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和平共处的意识和行为方式。

历史背景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还能够促使我们更加珍惜现有的和平与稳定。

综上所述,历史背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深远。

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理解特定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对个人起到启发作用。

我们应当重视历史背景的学习与研究,用了解历史来指导和塑造我们的未来。

只有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意义,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机遇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历史历史背景

历史历史背景

历史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和解释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研究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和探索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背后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通过对历史历史背景的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上下文。

一、定义与意义历史背景是指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前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

它可以提供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事件的影响等重要信息。

研究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解释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的本质。

二、历史背景的分类与分析1. 社会背景社会背景包括人口、地理、国情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在探讨一次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以及战争的起因等。

2. 政治经济背景政治经济背景主要关注当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

政治体制可以包括国家政权、统治者的统治方式以及政治组织等方面的情况,经济状况则涉及到当时的贸易、产业结构、税制等方面的情况。

3.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包括宗教、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在探讨某一历史事件时,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等对事件的影响十分重要。

例如,在研究一个宗教革命时,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宗教背景、人们的信仰观念,以及宗教改革的起因等。

4. 外部背景外部背景是指与该事件有关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状况和影响。

例如,在研究一次战争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当事国的国内情况,还要考虑其他国家的态度、干预程度以及国际形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历史背景的重要性1. 提供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沿着时间线展开对历史事件的研究。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起因,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并且为事件的后续发展提供线索。

2. 解释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历史背景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通过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找出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且推断事件产生的影响和后果。

历史背景的分析

历史背景的分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答:国外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 市场,掠夺中国原料;
国内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弱; 中国的禁烟运动。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 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 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 堪言。 【材料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五四运动是在 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下,是在列宁号召之 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封建文化专制严酷。
8、谈谈孟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政治上社会大变革(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文化上环境宽松,出现百家争鸣; 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6分)
(1)说一说“振兴中华”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4分)
答:时代背景: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清政府专制、腐朽;
救国救民意识高涨;
民族民主意识增强。(4选项2)
4、概括李贽(明万历年间)思想主张产生的时代 背景。
答: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6分)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6分)
答:(1)国际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 加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国内背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群众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意识增强。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 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兴中会的纲 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文公,名重耳,谥号曰“文”,春秋中前期晋国国君。

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在位时间仅八年。

在做国君之前,他被迫流亡列国,历时达十九年之久。

他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的缔造者,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

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都是以他为主角的成语故事。

重耳生下来的时候生理上有些畸形,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并且是个重瞳子,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子。

并给他起名“重耳”。

晋献公季伟厚,把他与申生从贾国接回来。

此时的公子重耳已经长成翩翩少年。

但申生虽也是仁德君子,可他有个大款外公齐桓公,不久就被立为太子。

有个强大的外公做后盾,申生获得的政治待遇也就更高。

申生为献公太子,威望甚于重耳,最得国人的爱戴。

大臣们都认为申生比重耳更适合接班献公。

前672年,晋献公讨伐骊戎,骊戎首领献其二女(长曰骊姬、次曰少姬)于献公,以此求和。

回国后,宠爱二女,特别是骊姬。

骊姬奸猾诡诈、献媚取怜,得献公之专宠。

不久姐妹俩皆有喜,骊姬孩子叫奚齐;少姬生子名卓子。

子以母贵,二少子皆得献公喜爱。

此时,献公隐隐有废申生而立奚齐之意。

加之,骊姬从中挑拨,就打算分封申生、重耳和夷吾。

在分封制的时代里,公族在外,其意即为分封。

分封则另立宗庙,为旁支,就基本丧失了对大宗的继承权。

骊姬之意很明显,可是献公是何等英明?岂会不知分封三子之意?然而献公一口答应重耳兄弟遭到后妈的嫉恨,骊姬第一目标是储君申生。

申生在分封期间屡立战功。

为了除掉申生,骊姬借口申生之母托梦,却在申生供奉于献公的胙肉中下毒。

献公认定申生有弑父之心,申生逃亡曲沃。

献公招三公子问罪,申生有口难辩,畏罪自缢。

重耳、夷吾听闻申生惨遭奸人迫害,前往探问。

骊姬献谗:重耳、夷吾亦与申生同谋。

重耳、夷吾听说后妈又将要陷害他们,便不辞而别,悄悄返回封地。

献公见儿子们不辞而别,更确定其心中有鬼。

晋献公的大军兵分两路,分别围住两个儿子的封地蒲城与屈邑。

夷吾虽敢于与父亲的军
队较量,寡不敌众。

重耳则更干脆,不抵抗,声称:“儿子不能跟老子打!”不久,封地就陷落,重耳越墙逃脱。

重耳投奔到其母国——翟。

重耳的母亲本就是翟人,这里是狐偃的故乡。

对此,狐偃为重耳做了精心的安排,献公也没有去赶尽杀绝,重耳终于可以暂时歇口气,在翟国安居。

这一呆竟然就是12年,好在翟君对重耳还不错。

生活也在平淡中度过。

前651年,晋献公将崩,晋侯之位传于公子奚齐,且尊骊姬为国母,然献公尸骨未寒,就有人聚众作乱,里克杀死奚齐、卓子。

献公子为数不少,有贤名者只剩重耳与夷吾。

里克说他杀二君是为迎贤主。

里克派遣狐偃之兄狐毛到翟国,面见重耳。

狐毛向重耳转达里克之意,重耳犹豫不决。

这些年,重耳目睹父亲过于残忍的手段,甚至怀疑里克为他设下的也是个圈套。

里克的善意没有得到重耳的理解,转而又去招身在梁国的夷吾。

这时候秦穆公紧盯晋国内政,派人联络重耳、夷吾,希望帮助重耳为君,重耳谢绝穆公的好意说:“父亲在世时,我就不讨父亲喜欢,被父亲怪罪。

如今父亲去世,我又不能为父亲守丧。

为人子者,大不孝顺!哪里还敢贪恋君位?”
可夷吾面对这样的条件喜出望外,便以割让河东五城为条件,获得了穆公的援手。

公子夷吾在内有里克为主,外有秦为援,击败了重耳,顺利的回国即位,史称晋惠公。

惠公即位后,积极打压昔日作乱的党羽,不久就杀死权臣里克,他大兴党狱,加剧了晋国高层的矛盾。

惠公恐国人附重耳,欲先杀之而后快,便派遣刺客去刺杀重耳。

重耳通过细作的传话打听到惠公的阴谋。

与谋臣商议,狐偃说:“我们在这已经呆了12年,盘缠也积蓄够了。

现在应该去其他诸侯国谋取支持。

”重耳依其言,便与家小作告别。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刺客已来,重耳吓得拔腿就跑,看见马车,一跃而上。

匆忙之间,重耳一行就上路了,盘缠都没带。

自翟国往东来到卫国境内,卫文公一时糊涂,说对重耳没有兴趣。

重耳没有得到卫国的一丝援助,又再度启程。

重耳一行来到了齐国。

时桓公在位,齐为霸主,齐桓公素有爱贤之名。

而重耳之贤,天下共知,桓公听闻重耳到来,出郭相迎。

桓公待重耳甚厚,使其得到了很好的补给。

在与重耳的交往中,意识到一个落魄公子的举止之中,气魄宏伟;谈吐之间,志在天下。

而重耳身边的随从,皆世之豪杰,将相之才。

于是,桓公以其宗女嫁于重耳,盼能捆住重耳,即便重耳最终复国,也可得晋之欢,以为助力。

这些年饱受苦难的重耳,尽享驸马之贵。

只知自己为公婿重耳,便忘记自己本为晋重耳。

前643年,齐桓公病逝,齐国衰落,以齐之力复国已不实际。

重耳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不愿再去品尝流浪奔波。

狐偃、赵衰等人多次提醒重耳,重耳不从。

宗女就与狐、赵合计,将重耳灌醉。

然后拖上马车,离开临淄。

等重耳一觉醒来,为时已晚。

离开齐国温柔乡,又曹国。

曹共公拒绝接纳重耳。

早听说重耳身理缺陷,竟然在重耳沐浴之时,在窗帘外偷窥,看看重耳的骈肋到底长得啥样。

重耳知道后,痛恨曹共公,暗自要报复曹国。

开了曹国,又步入宋国。

宋襄公以仁义治国,襄公对重耳的待遇只差没有嫁老婆。

重耳小住了一段时间,修整后便再度启程。

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

贤士叔詹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可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帐?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

重耳离开郑国,继续往南,进入楚国境内。

楚正值强盛,成王早闻公子重耳是当时贤人,便远迎重耳,让他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

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

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前637年,晋惠公病重。

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偷
偷溜回晋国。

惠公不久死了。

公子圉顺利继位,是为晋怀公。

但他残暴统治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

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另外,昔秦穆公待怀公为上宾,他的不辞而别也惹怒了穆公。

穆公再度考虑插手晋国朝政,以图进取中原。

而重耳则成为秦穆公的首选。

打听到重耳已经入住楚国,便派使臣赶往。

重耳听说秦伯要帮助他返国。

随即便辞了成王,匆匆离开楚国,往秦国而去。

来到秦国,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

但旧事重提,要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

重耳也同意了。

穆公非常满意,便要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文嬴嫁于重耳。

在秦穆公支持下,秦军三千士兵护送重耳渡过黄河。

到此为止,重耳结束了阔别祖国19年之久的流浪生涯。

重耳回国后,联络亲信力,在众人的簇拥下,被立为君,是为晋文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